㈠ 五種神鳥的詳細介紹
五種神鳥:東方發明,南方焦明,西方鷫鸘,北方幽昌,中央鳳凰。
五方神鳥,也作為五色鳳凰。是漢族神話傳說中的的五種鳳凰類神鳥,但並不全為瑞鳥,或都不是瑞鳥。分別為東方發明,南方焦明,西方鷫鸘,北方幽昌,中央鳳凰。
黃色鵷雛居中、青藍色青鸞位於東方、朱紅色朱雀位於南方、白色鴻鵠位居西方、紫黑色鸑鷟位居北方。
五方色:青、朱、黃、白、黑(紫)。
鳳凰降生五胎,分別是青鸞、朱雀、鵷雛、鴻鵠、鸑鷟(同音岳灼)。
青鸞屬風,朱雀屬火,鵷雛屬光,鴻鵠屬水,鸑鷟屬電。
而黃色位居正中央的鵷雛又育下九雛,分別是孔雀、彤鶴、藍鳧、雪鴞、紫燕、大鵬、招風、奔雉、百鳴。
鵷雛又被稱之為黃鳳,上面所述便為鳳育九雛。
出處:
《玉函山房輯佚書》曰:「天下有五鳳,五鳳皆五色。為瑞者一,為孽者四。似鳳者四,並為妖。一曰鷫鸘,即信、仁、義、智、禮。二曰發明,即智、信、仁、禮、義。三曰焦明,即信、智、義、禮、仁。四曰幽昌,即信、仁、智、禮、義。」
《人鏡經》曰:凡五方之鳥皆似鳳,而非也。東方發明,全身總青。西方鸘鷫,全身總白。南方焦明,全身總赤。北方 幽昌,亦曰退居,全身總黑。中央鳥名玉雀,亦曰鳳凰,全身總黃。
《論衡校釋》曰:五鳥之記:「四方中央皆有大鳥,其出,眾鳥皆從,小大毛色類鳳皇。」
《說文解字》:「五方神鳥:東方發明,南方焦明,西方鷫鷞,北方幽昌,中央鳳皇。"
《後漢書五行志》引《樂協圖征》說:「五鳳(當作「五鳥」,因中央者,方名鳳皇。)皆五色,為瑞者一,為孽者四。」注引協圖征曰:「似鳳有四,並為妖。一曰鷫鷞.鳩喙,圓目,身義,戴信,嬰禮,膺仁,負智,至則旱役之感也。二曰發明,鳥喙,大頸,大翼,大脛,身仁,戴智,嬰義,膺信,負禮,至則喪之感也。三曰焦明,長喙,疏翼,圓尾,身義,戴信,嬰仁,膺知,負禮,至則水之感也。四曰幽昌,銳目,小頭,大身,細足,脛若鱗葉,身智,戴信,負禮,膺仁,至則旱之感也。」
金烏
金烏又名踆烏,三足烏,朱烏,陽烏 。其形如烏,或三足,或說三趾。
一說為日精,日中神鳥,太陽化身。《後漢書?天文》注引張衡《靈憲》雲:「日者,陽精之宗。積而成鳥,像烏而有三趾。陽之類,其數奇。」。《淮南子?精神訓》載:「日中有踆烏,而月中有蟾蜍。」東漢高誘注雲:「踆,猶『蹲』也,謂三足烏。」。
一說為太陽之御。《山海經?大荒東經》:「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
一說西王母手下有三足烏為之取食。但這種說法似乎較晚。因此有學者認為三足烏即三青鳥的說法不確。
玄鳥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出自《詩經 商頌 玄鳥》。一般認為玄鳥為燕子,是商族圖騰。有學者認為 ,青鳥即玄鳥(古代青玄均有黑色之意)
鸑鷟
說法很多,一說鳳凰別名,一說鳳雛,一說紫鳳,一說青鳳。 《毛詩》曰:「《草蟲經》:雄曰鳳,雌曰凰,其雛為鸑鷟。或曰:鳳凰一名鸑鷟…」
《禽經》曰:「青鳳謂之鷟」
《禽經》:「青鳳謂之鶡,赤鳳謂之鶉,黃鳳謂之焉,白鳳謂之肅,紫鳳謂之鷟。」
鵷雛
鵷雛,也稱宛雛。也是鳳凰類神鳥。
《山海經·南山經》:「(南禺之山)佐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海,有鳳皇、鵷鶵。」郭璞註:「亦鳳屬。」
《莊子》:「南方有鳥,其名為宛雛,子知之乎?夫宛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鵔鸃
「鵕鸃」即「鵔鸃「『」有學者說是玄鳥或金烏,還有學者說「鸑鷟」亦稱「鵔鸃」。《說文·鳥部》:「鵔,鵔鸃,鷩也。」《玉篇·鳥部》:「鵔鸃,鳳屬。」
鷫鸘
五方神鳥中的西方神鳥,色白。《後漢書五行志》引《樂協圖征》說::「一曰鷫鷞.鳩喙,圓目,身義,戴信,嬰禮,膺仁,負智,至則旱役之感也。」
翳鳥
出自《山海經》:「北海之內,有蛇山者,蛇水出焉,東入於海。有五采之鳥,飛蔽一鄉,名曰翳鳥。」
大鵬
大鵬,又叫鯤鵬,出自莊子《逍遙游》。西遊記中有鳳凰生孔雀,大鵬的說法。古代無「鵬」字 。《說文》:「鳳,神鳥也。朋,古文鳳。」
帝江
帝江,又叫帝鴻。有學者說鴻上古時為鳳凰別種,帝鴻即鳳凰。《山海經·西山經》雲:「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
㈡ 五方神鳥的出處
《玉函山房輯佚書》曰:「天下有五鳳,五鳳皆五色。為瑞者一,為孽者四。似鳳者四,並為妖。一曰鷫鸘,即信、仁、義、智、禮。二曰發明,即智、信、仁、禮、義。三曰焦明,即信、智、義、禮、仁。四曰幽昌,即信、仁、智、禮、義。」
《人鏡經》曰:凡五方之鳥皆似鳳,而非也。東方發明,全身總青。西方鸘鷫,全身總白。南方焦明,全身總赤。北方 幽昌,亦曰退居,全身總黑。中央鳥名玉雀,亦曰鳳凰,全身總黃。
《論衡校釋》曰:五鳥之記:「四方中央皆有大鳥,其出,眾鳥皆從,小大毛色類鳳皇。」
《說文解字》:「五方神鳥:東方發明,南方焦明,西方鷫鷞,北方幽昌,中央鳳皇。
《後漢書五行志》引《樂協圖征》說:「五鳳(當作「五鳥」,因中央者,方名鳳皇。)皆五色,為瑞者一,為孽者四。」注引協圖征曰:「似鳳有四,並為妖。一曰鷫鷞.鳩喙,圓目,身義,戴信,嬰禮,膺仁,負智,至則旱役之感也。二曰發明,鳥喙,大頸,大翼,大脛,身仁,戴智,嬰義,膺信,負禮,至則喪之感也。三曰焦明,長喙,疏翼,圓尾,身義,戴信,嬰仁,膺知,負禮,至則水之感也。四曰幽昌,銳目,小頭,大身,細足,脛若鱗葉,身智,戴信,負禮,膺仁,至則旱之感也。」 說法很多,一說鳳凰別名,一說鳳雛,一說紫鳳,一說青鳳。 《毛詩》曰:「《草蟲經》:雄曰鳳,雌曰凰,其雛為鸑鷟。或曰:鳳凰一名鸑鷟…」
《禽經》曰:「青鳳謂之鷟」
《禽經》:「青鳳謂之鶡,赤鳳謂之鶉,黃鳳謂之焉,白鳳謂之肅,紫鳳謂之鷟。」 鵷雛,也稱宛雛。也是鳳凰類神鳥。
《山海經·南山經》:「(南禺之山)佐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海,有鳳皇、鵷鶵。」郭璞註:「亦鳳屬。」
《莊子》:「南方有鳥,其名為宛雛,子知之乎?夫宛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出自《山海經》:「北海之內,有蛇山者,蛇水出焉,東入於海。有五采之鳥,飛蔽一鄉,名曰翳鳥。」
以下名目不屬五方神鳥也並非鳳凰。 金烏又名踆烏,三足烏,陽烏 。其形如烏,或三足,或說三趾。
一說為日精,日中神鳥,太陽化身。《後漢書?天文》注引張衡《靈憲》雲:「日者,陽精之宗。積而成鳥,像烏而有三趾。陽之類,其數奇。」。《淮南子?精神訓》載:「日中有踆烏,而月中有蟾蜍。」東漢高誘注雲:「踆,猶『蹲』也,謂三足烏。」。
一說為太陽之御。《山海經?大荒東經》:「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
一說西王母手下有三足烏為之取食。但這種說法似乎較晚。因此有學者認為三足烏即三青鳥的說法不確。 帝江,又叫帝鴻。《山海經·西山經》雲:「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
㈢ 神鳥的故事
依爾特戈爾可汗回到家後,覺得很不甘心。於是,第二天,可汗又去山林里找神鳥。可汗來到萬年古松下,像上次那樣,不費吹灰之力就把神鳥捉住了。
在回家的時候,神鳥對可汗說:「要不我再給您講個故事吧?」「別,」可汗說,「這次,我給你講個故事。聽了故事,你既不能唉聲嘆氣,也不許悶頭不語。不然你就得跟我回去。」神鳥猶豫了一會兒,說:「好吧,您開始講吧。」
可汗說:「對狗來說,最好吃的莫過於肉了,狗為了能吃到肉,就是挨一頓打也願意。」
「這條狗事一個窮人家裡養的狗,每天吃的是剩飯殘渣,只有到了逢年過節,它才能啃上一塊骨頭。」
「一次,狗路過一個小鎮,有一輛馬車從它身旁疾馳而過。狗用它十分靈敏的鼻子嗅了嗅,好香的味道啊!」
「狗知道那車上拉的是肉,便悄悄地跟在後面。拉車的馬越跑越快,狗窮追不舍。」
「當馬車跑在一個很陡而且路面高低不平的下坡時,車顛簸得很厲害,車上的一件東西掉了下來。狗跑過去一看,原來是一塊很大的肉,狗饞得直流口水。」
「狗把肉叼了起來,又沒有了注意。在這里吃嗎?不行,一旦有同伴看見,就會來爭奪。狗叼著肉朝遠處一看,河對岸有一片小樹林,那裡是個最理想的吃掉這塊肉的地方了。」
「狗叼著肉朝那條河走去,走到河水中時,狗不經意地朝河裡一看,水裡竟然還有一條狗。狗不知道其實那是自己的影子。狗看見河裡的狗口中叼著的肉比自己這塊大恨多。狗要那塊大的肉,便立即張開嘴,去奪那塊大肉。」
「狗一張口,肉掉在河裡,被河水沖走了。狗又望望河裡的那條狗,它的嘴也沒有肉了。」
「兩塊肉都沒有了,這個結果令狗沮喪不已。」
「唉!」神鳥嘆了口氣說,「這狗也挺可憐的,不過要是它沒那麼貪心,就能吃上一塊肉了。」
可汗高興地說:「你嘆氣了。你要信守諾言,跟我回去。」神鳥無可奈何地說:「好吧。」
可汗和神鳥一起回家去了。
㈣ 鳳凰是哪國人發明的
Chinese 當然是中國人
傳說中有一種鳥在大限到來之時,集梧桐枝於自焚,在烈火中新生。其羽更豐,其音更清,其神更髓,是曰鳳凰。
鳳凰是傳說中的神鳥,雄曰鳳,雌曰凰。古人稱麟、鳳、龜、龍為天地間「四靈」,(《禮記•禮運》)鳳凰則為鳥中之王。
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僅次於龍。羽毛美麗,雄的叫鳳,雌的則叫凰。常用來象徵祥瑞。亦稱為丹鳥、火鳥、鶤雞。
據古籍所記載,鳳凰特徵是: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有五彩色、身高六尺許,是天下太平的象徵。鳳其甲骨文和風的甲骨文字相同,即代表具有風的無所不在,及靈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為至高至大之意。
古埃及傳說認為,鳳凰和鷹一般大小,全身長有金色的羽毛,閃閃發光光的翅膀、斑斕的外表、鳴聲悅耳,能給人降福添壽;同時認為世界上只有一隻鳳凰,而壽命為五百年。在臨死之時,鳳凰會採集芳香植物的樹枝、香草築成一個巢,然後點火自焚,在熊熊火焰中,一隻幼鳳凰誕生了。新生的幼鳳凰就將老鳳凰的骨灰裝進葯蛋中,在蛋上塗上防腐的香料油,帶著它飛到太陽神那裡,由太陽神將它放在太陽廟的神壇上,中國也有類似的傳說。
鳳凰的動物學原型,根據中國學者何新1987年和2004年發表的「談龍說風」一書所列舉的證據和論證表明:龍的原型動物是大型爬行類,主要是鱷魚及巨蜥,鳳凰的原型動物是大型鳥類,主要是大鴕鳥。 上古三代以前,中國古陸氣候暖濕,此二類動物在中國大陸多所存在,舊石器新石器遺址都有鱷魚及鴕鳥化石鴕鳥蛋殼化石的發現。
㈤ 五方神鳥的介紹
五方神鳥,是漢族神話傳說中的的五種神鳥,但並不全為瑞鳥。分別為東方發明,南方焦明,西方鷫鸘,北方幽昌,中央鳳凰。黃鵷雛、青色鸞、赤色鳳、白色鴻鵠、黑色鸑鷟,此為五鳳而非五方神鳥。1五方色:青、朱、黃、白、黑(紫)青鸞屬木,鳳屬火,鵷雛屬土,鴻鵠屬金,鸑鷟屬水。而黃色位居正中央的鵷雛又育下九雛,分別是孔雀、彤鶴、藍鳧、雪鴞、紫燕、大鵬、招風、奔雉、百鳴。鵷雛又被稱之為黃鳳,上面所述便為鳳育九雛。當然,以上說法並不全面,只是比較詳細,下面還有其他各種豐富多樣的說法。
㈥ 東方發明,南方焦明,西方鷫鷞,北方幽昌,中央鳳皇。
原創企劃《五方神鳥》人設備案
五方有神鳥。東方發明,南方焦明,西方鷫鷞,北方幽昌,中央鳳皇。
——《說文》
說文鳥部:「五方神鳥:東方發明,南方焦明,西方鷫鷞,北方幽昌,中央鳳皇。」後漢書五行志引樂協圖征說:「五鳳(當作 「五鳥」,因中央者,方名鳳皇。)皆五色,為瑞者一,為孽者四。」注引協圖征曰:「似鳳有四,並為妖。一曰鷫鷞.鳩喙,圓目,身義,戴信,嬰禮,膺仁,負智,至則旱役之感也。二曰發明,鳥喙,大頸,大翼,大脛,身仁,戴智,嬰義,膺信,負禮,至則喪之感也。三曰焦明,長喙,疏翼,圓尾,身義,戴信,嬰仁,膺知,負禮,至則水之感也。四曰幽昌,銳目,小頭,大身,細足,脛若鱗葉,身智,戴信,負禮,膺仁,至則旱之感也。」隋書經籍志梁有樂五鳥圖一卷,亡。五鳥,即謂五方神鳥。
以下為個人寫的設定:
馭木者,東方發明也,性溫,嗜學,實為大家閨秀之儀范也;
馭火者,南方焦明也,視其年幼,喜玩樂,未見其身先聞其鈴悅耳也;
馭金者,西方鷫鷞也,終日以紗遮面,不善言語,若冰雪之靈;
馭水者,北方幽昌也,喜黑,聰穎好鬥,狀似頑童;
馭木者,中央鳳皇也,帝王之姿,雍容華貴,高不可攀.
㈦ 我國古代的神鳥都有哪些
古代五大方位神鳥:東方發明,西方鷫鸘,南方焦明,北方幽昌,中央鳳凰
另有青鸞也做青鳥 赤烏
㈧ 有沒有誰知道北方幽昌神鳥的故事或者記載
幽昌神鳥,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的五種神鳥,它們分別為東方發明,南方焦明,西方鷫鸘,北方幽昌,中央鳳凰。
出自於《玉函山房輯佚書》:「天下有五鳳,五鳳皆五色。為瑞者一,為孽者四。似鳳者四,並為妖。一曰鷫鸘,即信、仁、義、智、禮。二曰發明,即智、信、仁、禮、義。三曰焦明,即信、智、義、禮、仁。四曰幽昌,即信、仁、智、禮、義。」
㈨ 有一個傳說,把發明權推給了周朝的姜子牙………………
只是一個牽強的傳說,姜子牙受神鳥啟示發明絲竹筷。
這一傳說流傳於四川等地,說的是姜子牙只會直鉤釣魚,其他事一件也不會干,所以十分窮困。他老婆實在無法跟他過苦日子,就想將他害死另嫁他人。
這天姜子牙釣魚又兩手空空回到家中,老婆說:「你餓了吧?我給你燒好了肉,你快吃吧!」姜子牙確實餓了,就伸手去抓肉。窗外突然飛來一隻鳥,啄了他一口。他疼得「阿呀」一聲,肉沒吃成,忙去趕鳥。當他第二次去拿肉時,鳥又啄他的手背。姜子牙犯疑了,鳥為什麼兩次啄我,難道這肉我吃不得?為了試鳥,他第三次去抓肉,這時鳥又來啄他。
姜子牙知道這是一隻神鳥,於是裝著趕鳥一直追出門去,直追到一個無人的山坡上。神鳥棲在一枝絲竹上,並呢喃鳴唱:「姜子牙呀姜子牙,吃肉不可用手抓,夾肉就在我腳下…。」姜子牙聽了神鳥的指點,忙摘了兩根細絲竹回到家中。這時老婆又催他吃肉,姜子牙於是將兩根絲竹伸進碗中夾肉,突然看見絲竹噝噝地冒出一股股青煙。姜子牙假裝不知放毒之事,對老婆說:「肉怎麼會冒煙,難道有毒?」說著,姜子牙夾起肉就向老婆嘴裡送。老婆臉都嚇白了,忙逃出門去。
姜子牙明白這絲竹是神鳥送的神竹,任何毒物都能驗出來,從此每餐都用兩根絲竹進餐。此事傳出後,他老婆不但不敢再下毒,而且四鄰也紛紛學著用竹枝吃飯。後來效仿的人越來越多,用筷吃飯的習俗也就一代代傳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