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瓦拉斯創造性思維四階段理論

瓦拉斯創造性思維四階段理論

發布時間:2021-10-02 16:21:33

❶ 關於文學流派

現實主義

就西歐說,現實主義是從文藝復興到十九世紀這一特定歷史時期形成的一種文藝思潮和創作方法,也是西歐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以及確立政治統治時期出現的一種文學現象。

作為文學的一個專門術語,現實主義最早出現在十八世紀德國的劇作家席勒的理論著作中。但是,"現實主義"作為一種文藝思潮、文學流泥和創作方法的名稱廣則首先出現於法國文壇.法語中的Realisme一詞,來源於拉丁文Realistas(現實,實際)。現實主義名稱的出現和這種文藝思潮的存在完全是兩碼事。在法國,現實主義之稱始於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最初,由法國小說家商弗洛利(1821--1599)用現實主義當作表現藝術新樣式的名詞,他於1850年在《藝術中的現實主義》一文中,初次用這個術語作為批判現實主義文學藝術的標志。其 後,法國畫家庫爾貝(1819--1877)在繪畫上提倡現實主義。

一八五五年,庫爾貝舉辦了一次個人畫展,引起一場大辯論,文藝史上稱為"現實主義大論戰"。就在這次淪戰中,庫爾貝創辦了一種定期性的刊物,命名為《現實主義》。一八五七年,庫爾貝的熱心支持者商弗洛利又把他的文集定名為《現實主義者》,從此在歐洲文壇上正式樹立起一面現實主義的旗幟,這一術語也就在法國流行起來了。眾所周知,巴爾扎克 (1799--1850)是現實主義這個名詞最深刻含義上的作家,他 的《人間喜劇》乃是深刻的規范化的現實主義文學。但是,巴爾扎克正如這一流派的夥伴們司湯達,狄更斯、薩克雷以及果戈理一樣,都不曾用"現實主義"這一名詞來標明他們的新型的文學流派。在俄國,首先使用這個術語的是文藝理論家皮薩列夫(見他的(現實主義者》),不過,那已是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的事了。

一般說,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現現實生活的典型特徵的,都叫做現實主義作品。一般說來,現實主義作品具有三個特點:一是細節的真實性。要有真實的細節描寫,用歷史的、具體的人生圖畫來反映社會生活。現實主義作品是以形象的現實性和具體性來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讀者如入其境,如見其人。二是形象的典型性。通過典型的方法,對現實的生活素材進行選擇、提煉、概括,從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質特徵。可以說,典型化是現實主義的核心,是區別於自然主義的標志。生活現象是紛紜復雜的,如實記錄生活,不過是照相師的手藝;現實主義則要求作者從豐富多採的現實生活中選取有意義的人物與事件,經過個性化和概括化的藝術加工,創造出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環境。正如恩格斯說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三是具體描寫方式的客觀性。作者要通過對現實生活的客觀,具體的描寫,從作品的場面和情節中自然地體現出作者的思想傾向和愛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別地說出來。法國文學史家愛彌爾·法蓋解釋說:"現實主義是明確地冷靜地觀察人間的事件,再明確地冷靜地將它描寫出來的藝術主張。……要從幾千幾萬的現實事件中,選擇出最有意義韻事件,再將這些事件整理起來,使之產生強烈的印象"這同恩格斯所說的"除了細節上的真實之外,現實主義還要求如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定義基本一致。如果我們不把現實主義簡單地理解為各種真正藝術所固有的現實性,而是理解為單獨具有一整套性格描寫的原則和藝術方法的話,那末,在西歐來說,現實主義的形成,一般認為在文藝復興時期。從文藝復興的現實主義到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的批判現實主義,其中又有十八世紀啟蒙時代的現實主義。文藝復興時期的現實主義以描寫人物生動的豐富的感情,慾望和感受而著稱它表現出人類的崇高,人物性格的完整,純潔,而且富有詩意。但在分析社會關系方面又不及啟蒙時代的現實主義。後者具有更多的社會性和分析性,強調創作要有明確的社會目的相思想教育作用。

十九世紀的批判現實主義思潮既是歷史的繼承,又是現實的創新。它總匯了十八世紀以前的文學經驗,補充了文藝復興時代現實主義歷史具體性之不足,擺脫了古典主義的理性原則,克服了啟蒙時代現實主義的說教成份和浪漫主義的主觀性。它又從文藝復興文學中接受了性格描繪的具體性從古典主義和啟蒙時代文學中接受了社會分析因素,從浪漫主義中汲取了一些激情,但它逐漸喪失了前代文學中特有的樂觀主義,卻沾染了無法擺脫的悲觀主義。十九世紀的批判現實主義彷彿是文藝復興和啟蒙時代現實主義特點的有機結合;又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以發展。它能從事物的運動和發展中,從人與環境的多種關系中去描寫人,特別是它在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再現社會生活的真實,直接分析社會的經濟關系,對現實作出尖銳的揭露和批判方面,又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世界文學史上,十九世紀的批判現實主義文學,成了歐洲資產階級文學藝術發展的最高峰。

新現實主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在義大利電影、文學領域出現
的流派。新現實主義是抵抗運動的產物,反映了這一運
動的理想和要求。它是一群經過反法西斯斗爭洗禮的進
步作家、藝術家的組合,以爭取社會進步、民主、平等
為思想旗幟,以忠實地反映歷史的真實和面臨的現實為
藝術綱領。
新現實主義文學從誕生到衰退,前後持續了十餘年。
它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
反映抵抗運動和南方問題,象一根紅線貫串在早期
新現實主義文學中。作家們以經歷墨索里尼統治的「黑
暗的二十年」或參加反法西斯斗爭的親身體驗,熱情地
描寫義大利人民反對法西斯和德國納粹侵略者的可歌可
泣的斗爭(維加諾:《安妮絲之死》,1949),對法西
斯殘害善良人民的令人發指的罪行,予以無情的揭發和
鞭笞(普里莫·萊維:《如果這是人》,1947);以巨
大的現實主義力量,暴露義大利南方驚人的貧困、落後
(卡爾洛·萊維:《基督停留在埃博利》,1945);反映
南方農民爭取土地的斗爭和他們政治上的覺悟(約維內:
《神聖的土地》,1950;貝爾托:《滿天紅》,1947;《強
盜》,1951)。
但另一方面,早期新現實主義作品也存在著不容忽
視的缺陷。作家們不能正確、深刻理解自己描繪的事實,
缺乏對事實本身的藝術概括和揭示。他們尖銳地提出了
問題,但挖掘不到問題的症結所在,更不清楚解決問題
的辦法,因而常常流露出小資產階級意識和哀傷情調。

這些作品的基本特徵表現為人道主義思想和寫真實
的創作原則。新現實主義者滿懷誠摯的愛憐,描寫善良
而軟弱的小人物,如失業者、流浪漢、貧苦農民、公務
員,他們為了獲得一塊麵包、一片土地而同命運搏鬥,但
都以失敗告終,美好的追求都成泡影。作家們為小人物
的遭遇發出憤怒的呼喊和抗議。這些洋溢著人道主義精
神的作品,展示了資本主義社會里廣大勞苦群眾同嚴峻
現實的深刻沖突和對立,揭露了整個社會民不聊生、危
機四伏的陰暗情景。

現代主義作為歐美首先出現的文學思潮,早在上世紀初就傳到中國。作為一種創作手法,經歷了文學黑暗的禁閉年代之後,上世紀80年代末這種思潮在本土演得空前熱鬧,尤其是文學理論界,我想,爭論是正常的。但是有些人一聽到西方現代主義就嗤之以鼻,更有甚者根本不知怎回事地加以排斥,否定,說成是無聊的、荒謬的、墮落的東西。我想,作為一種文學思潮(創作手法),既然有那麼多人追隨,獲諾貝爾文學獎者大有人在,必有它可取的一面,即使我們不接受,了解一下也未曾不可。
現代主義文學思潮本身具有很復雜的背景,嚴格地說,現代主義不是一個什麼流派,而是由許多具有現代主義創作手法派別匯成的一股文藝思潮(包括美術、音樂、戲劇和建築等等)。這種流派的產生有它的歷史和地域因素:現代工業的興起,涌現出一批中產階級,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疏遠,冷漠,孤僻,社會變成了一種異己的力量,作為個體的人感到無比的孤獨。兩次世界大戰,人類歷史上出現了用人類發明的槍支彈葯屠殺自己的同類,西方的什麼自由、博愛、人道理想的觀念被戰爭蹂躪得體無完膚,西方的文明被拋進了一場深刻的危機之中,現代主義就在這樣的條件下誕生的。
現代主義的派別和旗號很多,例如有表現主義,未來主義,象徵主義,意象派,意識流,黑色幽默,存在主義,荒誕派戲劇,新體小說,魔幻現實主義等。主要作家有:托.馬爾斯曼,卡夫卡,薩特,加謬,貝克特,馬爾克斯等等。
現代主義的審美意識有著復雜的傾向。許多作家對丑和惡採取憤怒的態度表現在作品裡。他們認為,個人無法改變世界,因此在作品裡表現出頹廢或玩世不恭的傾向,在這種觀念的支配下,這些作家傾心表現荒謬、混亂、猥瑣、邪惡、醜陋等意識,使作品中的場景總有夢魘的特徵。他們的理由是表現「誠實的意識」。表現「誠實的意識」是現代主義文學的基本精神。他們肯定美好的東西的存在,但他們又不願意用那種雖然極為善良卻是非常簡單的眼光來認識這個世界,社會的不完美和惡勢力的存在,給人類帶來了災難。如果還用一種正直善良的眼光把這個世界說得如何善美,即使不是有意的,至少是無力把握現實的結果,有什麼真實可言呢!所以現代主義強調「從著魔狀態下清醒過來」,是「天真狀態的結束。」
在真善美的觀念上,現代主義與傳統的柏拉圖美學觀念有著明顯的差別。柏拉圖認為:真和善都是美的;但在現代主義眼裡,真善美並不是必然統一的整體,美和善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假的,丑和惡都是與美和善相反的,但可以是真的。問題在於用怎樣的態度觀察這個世界和人,怎樣估計「真」的原則對文學美學價值和認識價值具有意義。從方法論上看,現代主義作家注重人的自身認識,「認識你自己」。哈姆雷特說過:「人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作品!理性是多麼高貴!力量是多麼無窮!儀表和舉止是多麼端莊!多麼出色!宇宙的精華!萬物之靈長。」
在形式上,正如索爾.貝婁所說:「奇特的腳穿奇特的鞋」。所以說,現代主義在形式上千變萬化,沒有固定的形式,與傳統的文學比較,它的特點是故意打破時空順序,大量運用夢境,心理時間,黑色幽默及魔幻、意象、象徵和意識流等手法去表現生活和人的性格。他們認為,作為傳統的現實主義再也無法深刻地表現現代人復雜的生活經驗和內心體驗,人的個性從集體意識中解放出來,只有用這種方法才能更深刻更准確地把人的個性和復雜的心理體驗表現出來,傳統的白描手法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顯得蒼白無力也無法刻畫現代人的復雜意識。

中國本土文學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84年前後),新時期文學(那時候是這么說的)基本上是以現實主義創作手法為主,大致以團塊狀向前涌動,並沒有從一開始就出現多元化並進,這實際上是群體意識與權威崇拜在新時期文學的某些延續——傷痕文學,知青文學,反思文學,改革文學等這些已被認同的文學思潮,整個文壇的創作大體是一致的。群體意識的制約必然使文學創作走向單一化,這樣倒方便了理論界,但對整個文壇來說,是很糟糕的事情!84年前後,通過報刊我們不斷聽到一些作家對創作苦悶的傾訴,有的隱退,消歇,反思或讀書;其實在這時候,一些具有「先鋒意識」的作家漸漸脫離了「群體」,於是出現了視覺不同的尋根作家,形成了「尋根熱」,他們要奮力開鑿腳下的文化岩層,強化民族精神,對傳統的文化進行反思和批判。他們啟迪民智,喚醒民心,基於這種現實和文化心理訴求的慾望,再加上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理論的滲進,一些作家接觸了西方現代主義的某些創作手法,這樣「尋根」作家的創作有了突破口,他們在西方現代主義那裡看到了適用表現我們民族文化和心理的可以借鑒的方法,於是(1984年後)本土文壇熱鬧起來了。但是,由於缺乏理論的指導,一些刊物只給這些作品掛上「探索性作品」的標簽。其實,這個時期所謂的「探索性」作品在一定程度借鑒了西方現代主義的某些創作手法,對民族文化作全方位的反思,對傳統文化進行了消極的批判,對愚昧落後的痛惜,更注重表現人的個性,注重人的潛意識以及心理歷程,對現代不合理的事以諷刺。在手法上,有些作品在模式的意義上擺脫了傳統的情節而建立新的情節觀念模式。除了少數作品有圖解存在主義、帶有宿命論和悲觀主義傾向外,大多數作品具有進步的意義!
新時期小說多元化的出現,意味著文學思潮的形成。有人問:新時期有哪些文學流派?這確實是很棘手的問題,因為確切的劃分是很難的,但按照已經提及過的不完全劃分法,一般可以說: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民族文化派,象徵主義,意識流等幾種較為明顯的派別。
莫言的《紅高粱》系列應該屬於魔幻現實主義作品。「讓人的生活、人的命運在神話的氛圍里展開」。這種整體構思,深受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的影響,而且莫言也毫不迴避這種影響和啟示。
周立武的《巨獸》,明顯吸收了象徵主義的手法。那個神秘的巨獸是山林的統治者,它吞噬了許多獵人而繼續向獵人挑戰,不斷地吸引著一代代的獵人。可是年輕的獵人從父輩的死看到了人的怯懦劣根:人為什麼不能活著證明自己?難道英雄就是死亡的符號?揭示了這種難以跨越的傳統道德觀念。
總之,新時期本土文學創作,不管採用哪種創作手法,對於那些有成就的作家而言,或多或少借鑒、吸收了西方現代主義的某些創作手法,並因為這些手法的滲入,使本土文學出現了多元化的繁榮景象。

❷ 外國文學

我是學外國文學的。我覺得你這樣泛泛地提問題意義不大,別人喜歡的不一定就適合你。建議你先找一本觀點相對新穎的西方文學史來讀一讀,比如徐保耕的就不錯,然後據此選擇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作品來讀,慢慢就能拓寬范圍,知道自己要讀哪些了。
另外,想更深刻的理解西方文學作品,尤其是20世紀以來所謂的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作品,《聖經》是必須要熟讀的。
祝你好運!

❸ 關於2015年參加國考幼兒心理學試卷

2015年參加國考幼兒心理學試卷 一、不定項選擇題(每題l分,共30題,每題有一個或多個答案,多選或少選均不得分) 1.幼兒教育心理學對幼兒教育實踐具有()的作用。 A.指導 B.描述 C.解釋 D.預測 E.控制 2.皮亞傑將從嬰兒到青春期的認知發展分為()。 A.感知運動階段 B.邏輯理解階段 C.前運算階段 D.具體運算階段 E.形式運算階段 3.自我意識包括()。 A.理解成分 B.內心認識 C.認識成分 D.情感成分 E.意志成分 4.個體的心理發展具有的基本特徵是()。 A.連續性和階段性 B.定向性和順序性 C.接受性 D.不平衡性 E.差異性 5.人們的智力水平呈常態分布,IQ超過()的人屬於天才,他們在人口中不到1%。 A.100 B.120 C.140 D.160 E.180 6.一兒童實際年齡為12歲,智力年齡為15歲,則其智商IQ為()。 A.60 B.80 C.100 D.125 E.150 7.幼兒記憶力發展的特點有()。 A.無意記憶為主 B.無意識記的效果優於有意識記 C.機械記憶佔主要地位 D.形象記憶佔主要地位 E.形象記憶效果優於抽象記憶 8.在學生掌握了「蔬菜」後,再學習蘿卜、白菜等概念,這屬於()。 A.上位學習 B.下位學習 c.符號學習 D.並列結合學習 E.轉移學習 9.以有意義學習和認知同化的觀點為基礎,奧蘇貝爾提出的組織學習的原則與策略 有()。 A.程序原則 B.逐漸分化原則 C.整合協調原則 D.先行組織者策略 E.強化原則 10.布魯納認為學習包括知識的()幾個過程。 A.理解 B.鞏固 c.獲得 D.轉化 E.評價 11.幼兒游戲區別於其他活動的特點主要有()。 A.社會性 B.虛構性 C.自由性 D.愉悅性 E.活動性 12.有規則的游戲一般應包括游戲的()等幾個部分。 A.過程 B.目的 C.玩法 D.規則 E.結果 13.從認知發展的角度把游戲分為()。 A.功能游戲 B.智力游戲 c.建築游戲 D.假裝游戲 E.規則游戲 14.屬於美國心理學家帕滕從社會性發展的角度將幼兒的游戲分為的種類的有()。 A.無所用心游戲 B.單獨游戲 c.旁觀游戲 D.聯合游戲 E.合作游戲 15.操作技能的特點是()。 A.觀念性 B.客觀性 c.外顯性 D.簡縮性 E.展開性 16.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是一個系統過程,由()這幾種活動過程交織在一起。 A.學習過程 B.教學過程 C.評價/反思過程 D.交流過程 E.准備過程 17.教學環境中的社會環境包括()。 A.課堂紀律 B.課堂氣氛 c.師生關系 D.同學關系 E.校風 18.瓦拉斯l926年提出的創造性思維階段包括()。 A.准備期 B.交流期 C.醞釀期 D.豁朗期 E.驗證期 19.以下屬於問題解決的特點有()。 A.目的性 B.認知性 c.序列性 D.知識性 E.指向性 20.發散思維的主要特徵是()。 A.集約性 B.流暢性 C.變通性 D.輻射性 E.獨創性 21.游戲的覺醒一尋求理論,以探討游戲發生的生理機制與環境的影響為特色,主要代表人物有()。 A.伯萊恩 B.拉扎魯斯 C.貝特森 D.哈特 E.埃利斯 22.學習是在()作用下驅使的。 A.拉力 B.動力 C.壓力 D.推力 E.引力 23.操作技能的學習受許多因素的影響,()是主要的影響因素。 A.記憶 B.知識經驗 c.講解 D.示範 E.練習 24.加里培林將心智動作的形成分成的階段是()。 A.活動的定向階段 B.物質活動或物質化活動階段 C.出聲的外部言語活動階段 D.無聲的外部言語活動階段 E.內部言語活動階段 25.我國教育心理學家在加里培林研究的基礎上,把心智技能的形成分為三階段:()。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原型內化 D.物質活動 E.內部言語階段 26.皮亞傑概括出了兒童道德認知發展的階段有()。 A.自我中心階段 B.成熟階段 c.權威階段 D.可逆性階段 E.公正階段 27.弗洛伊德把人格的發展分為()。 A.口唇期 B.肛門期 c.性器期 D.潛伏期 E.生殖期 28.發展移情能力從()等幾方面著手。 A.?言引導 B.表情識別 c.情境理解 D.情緒追憶 E.游戲引導 29.根據成就動機理論,學生最有可能選擇的是成功概率約為()的任務。 A.30% B.50% C.70% D.80% E.90% 30.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在1890年首先通過記憶實驗來驗證形式訓練說。 A.桑代克 B.伍德沃斯 C.奧蘇貝爾 D.貝特森 E.詹姆士 二、填空題(共15題,每題1分,共15分) 1.賈德的概括說所依據的主要是他在1908年所做的______實驗,這個實驗被看作是概括化理論的經典實驗。 2.兒童多動綜合症,高峰發病年齡為______。 3.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分為初級預防、次級預防和______三個層次。 4.情感過度依賴和退行性行為是幼兒期普遍存在的行為問題,主要原因是幼兒______。 5.當不良行為出現時,可以用兩種懲罰方式:一是給予某種厭惡刺激;二是取消幼兒喜愛的刺激或______等。 6.品德的心理結構中,______是個體品德的核心部分。 7.假裝游戲的根本特徵是「替代性」、 ______ 。 8.荷蘭生物學家拜登代克提出了______ 。 9.______是教育心理學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問題之一。 10.皮亞傑認為,所有有機體都有適應和______的傾向。 11.所謂______,「是指動作的結構或組織,這些動作在同樣或類似的環境中由於重復而引起遷移或概括」。 12.性格的個別差異表現在性格特徵差異和______ 兩個方面。 13.斯金納認為,人和動物的行為有兩類:應答性行為和______ 。 14.______是基於操作性條件反射和積極強化的原理而設計的教學模式,並以此設計了教學機器。 15.布魯納主張學習的目的在於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他的理論常被稱為______。 三、判斷說明題(先判斷正誤,再改錯;判斷錯誤不得分;每題5分,共25分) 1.對學生不可以採用懲罰的辦法。 2.學前教育心理學是一般心理學原理在教育中的應用。 3.人類學習和動物學習沒有本質區別。 4.心理健康是指無心理疾病。 5.在新學習的材料正式呈現之前,介紹一些引導性材料是必要的,這些引導性材料被奧蘇貝爾稱為「組織者」。 四、簡答題(共4題,每題5分,共20分) 1.學習需要與誘因的關系是什麼? 2.簡述影響幼兒品德形成的一般條件。 3.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有哪些? 4.表演游戲和角色游戲的異同點是什麼? 五、論述題(共2題,每題15分,共30分) 1.論述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 2.結合實際教學談談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性? 山東省教師資格認定考試(教育心理學真題)參考答案 一、不定項選擇題 1.BCDE 【解析】幼兒教育心理學對幼兒教育實踐具有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的作用。 2.ACDE 【解析】本題是對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的考查。皮亞傑將從嬰兒到青春期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 3.CDE 【解析】自我意識是作為主體的「我」對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事物的關系,尤其是人我關系的意識。自我意識包括三種成分:認識成分、意志成分和情感成分。 4.ABDE 【解析】本題是對個體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徵的考查。個體心理發展具有四個基本特徵:連續性和階段性;定向性和順序性;不平衡性;差異性。 5.C 【解析】本題是對基礎知識的考查。一般認為,IQ超過l40的人屬於天才。 6.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智商的計算方法。IQ=(智力年齡/實際年齡)×100。由計算可得答案是D。 7.ABCDE 【解析】本題是對幼兒記憶力特點的考查。幼兒記憶力的發展特點:(1)幼兒的記憶以無意記憶為主,且無意識記的效果

❹ 關於功能主義語文學的問題。。

《西方現代主義文學思潮與流派》
一、概述
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異化主題、文藝觀、表現方法。非理性主義:叔本華、尼采、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論主張。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發展概況。
二、象徵主義與意象派詩歌
象徵主義的先驅。前期象徵主義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主張。後期象徵主義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和文藝觀。象徵主義的文藝觀和創作方法。《荒原》的思想內容。
意象派的基本特點和主要的作家作品。什麼是意象?
三、未來主義
義大利、俄國、法國未來主義主要作家。義大利正統未來主義的基本主張。
四、表現主義
發展概況。主要作家作品。思想特徵、文藝觀、主要藝術手法。
卡夫卡主要作品,卡夫卡創作的思想藝術特徵。
五、意識流小說
何謂意識流?意識流小說的理論基礎。空間時間與心理時間。意識流小說的創作特點。主要作家作品。約克納帕塌法世系。
六、超現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的主要主張和創作方法。下意識寫作。主要作家作品。
七、存在主義文學
存在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存在主義文學的發展概況、主要作家作品、思想藝術特徵。
八、新小說派
主要作家作品。文藝觀與創作方法。
九、荒誕派戲劇
怎樣理解荒誕?發展概況。思想內容與藝術特點。代表作家作品。《等待戈多》的思想內容。
十、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的幽默。主要作家作品。思想內容與藝術特點。《第二十二條軍規》的思想內容。
十一、魔幻現實主義
西班牙傳統文學、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印第安民間文化和東西方古代神話傳說對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形成的影響。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形成過程、主要作家作品、藝術特點。《百年孤獨》的思想藝術特點。



現代主義文學的發展狀況:

(一)象徵主義:

象徵主義:

1、象徵主義是西方現代主義文學運動中出現最早、影響最大的文學流派,它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象徵主義流行於19世紀後半葉的法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後期象徵主義應運而生,本世紀20年代,後期象徵主義達到高潮。

2、象徵主義具有鮮明的特徵:創造病態的「美」;表現內心的「最高真實」;運用象徵暗示;在幻覺中構築意象;用音樂性來增加冥想效應。它發展了前期象徵主義的藝術特點,反對膚淺的抒情和直露的說教,主張情與理的統一,通過象徵暗示、意象隱喻、自由聯想和語言的音樂性去表現理念世界的美和無限性。

3、代表作家:法國瓦雷里、德國里爾克、美國龐德、愛爾蘭葉芝和英國T•S•艾略特。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1、英國T•S•艾略特:《荒原》(1922)

2、法國詩人瓦雷里:《海濱墓園》(1926),思索人生的意義,禮贊永不停息的宇宙運動,抒發超越死亡意識後的歡欣。哲理的沉思與新奇、富有象徵性的意象水乳交融,音韻和諧優美,意境深遠。

3、愛爾蘭詩人、劇作家葉芝:《駛向拜占庭》,葉芝由於「表達了整個民族精神」而獲得了1923年度諾貝爾文學獎。

4、梅特林克:象徵主義戲劇的代表作家,《青鳥》(1908,蒂蒂爾、彌蒂爾、白麗倫),青鳥象徵著幸福,主題是歌頌人們對幸福和光明的追求。

5、勃洛克:俄國「極端真誠的詩人」,《十二個》(長詩)



意象派(象徵主義的一個變種):

1、意象派詩歌的特點:清晰、精確、濃縮、具體,不宣洩感情,不宣講道理。重在表現詩人的直觀形象,但作者的直觀感受並不直接表露,而是通過意象來暗示。

2、代表人:美國的龐德,《地鐵車站》(典型的意象詩)



隱逸派(象徵主義派生出來的另一個詩歌流派):

1、創始人:翁加雷蒂

2、代表作家(翁加雷蒂的兩位弟子):誇西莫多和蒙塔萊



(二)表現主義:

1、表現主義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20世紀初至30年代流行於歐美文學地一個重要的現代主義流派。起源於德國,它首先從繪畫開始,隨後波及文學。

2、最早出現於德國評論家瓦爾登在《狂飈》雜志上發表了一篇繪畫評論,強調要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現內在世界,用「表現」取代「再現」。

3、表現主義的特徵:抽象化;變形;面具的運用;時空的真幻錯雜;注重聲光效果;象徵和荒誕的手法。其理論綱領是「藝術是表現不是再現」,主張文學不應再現客觀現實,而應表現人的主觀精神和內在激情,表現透過表象所把握到的事物的本質,對事物外在形態的精確描繪毫無意義。其詩歌情緒熾烈、雄辯,追求力度,抒情方式誇張,常採用濃縮的詩句。戲劇和小說常採用抽象的象徵手法表現深刻的哲理和主題。

4、表現主義的先驅是瑞典作家斯特林堡,其《鬼魂奏鳴曲》等劇作把鬼魂搬上舞台,讓死屍、幻影、亡魂、活人同時登場。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1、在詩歌上:

奧地利的特拉克爾和韋爾弗(《世界之友》、《彼此》),德國的海姆、貝恩

2、在戲劇上:

美國的奧尼爾:《瓊斯皇》(1920),作者將表現主義藝術手法融於自己的創造,形成獨具特色的「奧尼爾派」表現主義劇作的典範作品。《毛猿》(1921),副標題是「古代和現代生活的八場喜劇」。主人公:揚克

瑞典的斯特林堡:《到大馬士革去》、《鬼魂奏鳴曲》

3、在小說上:

奧地利的卡夫卡:表現主義小說的代表。《城堡》(1915)、《變形記》(1915)



(三)意識流小說:

1、意識流小說是20世紀初期(20年代)興起於西方,以表現人們的意識流動、展示恍惚迷離的心靈世界為主的小說。認為文學應表現人物的意識流動,尤其是表現潛意識的活動,人的意識流動遵循的是「心理時間」,而非物理時間。

2、它以象徵暗示、內心獨白、自由聯想等意識流的創作方法為主要特徵,在本世紀20—30年代英、美、法等國形成一個頗為壯觀的現代主義文學流派。

3、意識流小說家所運用的藝術手法各有側重,但藝術特徵是共同的:「作家退出小說」;情節淡化;大量的內心獨白和自由聯想;時空交替和心理時間;象徵暗示和對比聯想;語言使用上的創新和變異。

4、代表作家是愛爾蘭的喬伊斯和英國的伍爾芙,法國的普魯斯特和美國的福克鈉。

詳細解說:

1、內心獨白:意識流小說直接展示所思所感,展示心理的原生態,不加以條理化、邏輯化,作家退出小說,主觀干預較少,注重表現人物的意識活動本身。

2、採用自由聯想的方式,在某對象上稍許停留,任何外在的刺激都可以打斷從前的思維過程而展開新的思緒。

3、主觀性、隨意性強,常打破時空限制,跳躍性較大,從心理結構組織流程,而傳統小說多在時空的推移中展開情節。

4、內容和題材上,傳統小說往往全知全能,而在意識流小說中作家地位下降,讀者的參與性加強,不注意刻畫典型人物,憑借人物的意識來寫人,情節淡化。



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1、愛爾蘭的喬伊斯:《都柏林人》、《青年藝術家的肖像》

2、英國的沃爾夫:《牆上的斑點》、《到燈塔去》

3、法國的普魯斯特:《追憶逝水年華》

4、美國的福克納:「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創造了一個獨特的「約克納帕塔法世系」。

《喧嘩與騷動》(1929),反映了南方望族康普生家的沒落。小說創造了復合意識流方法,使運用意識流手法去發掘人物的內心生活方面達到了新的高度。著重表現昆丁的變態心理和班吉神經錯亂的潛意識活動。人物(長子昆丁、二子傑生、小兒子班吉、女兒凱蒂)



(四)超現實主義:

1、20年代興起於法國,它由達達主義發展而來。1919達達派詩人:布勒東(創始人)、阿拉貢(《共產黨人》,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作品,反法西斯)、艾呂雅,發表了第一個《超現實主義宣言》

2、他們認為文學不是再現現實,而是要表現「超現實」,即由「夢幻與現實轉化成的絕對現實」,是現實與非現實兩種要素的統一物。在內容上為了描繪超現實,他們反對邏輯推理的思維活動,推崇潛意識和夢,甚至讓文學成為夢幻、潛意識乃至精神錯亂的產物。強調夢幻、貶斥理性,成為其美學的重要標志。他們主張寫人的潛意識、夢境,寫事物的巧合,並提出「自動寫作法」來作為表現上述內容的創作方法。

2、主要作家及其作品:布勒東《娜佳》、阿拉貢《巴黎的鄉下人》、艾呂雅詩歌《和平詠》、《溺水者》、蘇波



(五) 存在主義文學:

1、存在主義濫觴於20世紀30年代的法國,二戰後達到發展的頂峰。它是現代派文學中聲勢最大、風靡全球的一種文學潮流。

2、存在主義文學在存在主義哲學基礎上產生,它是以文學的形式宣傳存在主義哲學思想。其特徵是理性多於形象;核心是「存在先於本質」、「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和自由選擇」,只有通過自由選擇尋找生存之路。

3、「荒謬」和「痛苦」是存在主義文學的基本主題。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一方面描寫資本主義世界的荒誕性,另一方面表現人的不幸與毀滅,以及孤獨、失望、恐懼的思想情緒。

4、藝術上,第一:存在主義文學寓哲理於形象中。第二:不拘一格地運用表現手法,傳統的和現代的並用。

5、存在主義作家主要有法國薩特、法國加繆、波伏瓦、梅勒。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1、法國加繆:《局外人》(1942)、《鼠疫》(1947,里厄醫生)

2、法國薩特:《惡心》(小說)、《自由之路》(小說)、《牆》(短篇小說集)、《死無葬生之地》(戲劇)、《蒼蠅》(戲劇)、《禁閉》(戲劇,表明「他人就是地獄」)、《必恭必敬的妓女》(戲劇)、《存在與虛無》(哲學著作)、《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哲學著作)

3、法國波伏瓦:《女客》、《第二性》

4、梅勒:《一場美國夢》



(六)荒誕派戲劇:

1、荒誕派戲劇是本世紀50年代興起於法國,爾後迅速風靡於歐美其他國家的一個反傳統戲劇流派。

2、荒誕派於1962年由英國著名戲劇理論家馬丁•艾思林寫的《荒誕派戲劇》而得名。

3、荒誕派戲劇的特徵:荒誕、抽象的主題,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毫無意義的;支離破碎的舞台形象;奇特怪異的道具功能,使戲劇的直觀藝術特點發揮到極限。在內容上表現世界的不可理喻,人生的荒誕不經;在藝術手法上則打破了傳統的戲劇結構,用不合邏輯的情節、性格破碎的人物、機械重復的戲劇運動和前言不達後語的枯燥語言來從總體上突現世界荒誕的根本主題。它沒有完整的情節,沒有戲劇沖突,舞台形象支離破碎,人物語言顛三倒四。它表現的世界是荒誕的,人生是痛苦的,人與人的關系是無法溝通的。

4、法國尤奈斯庫是荒誕派戲劇的奠基人,其獨幕話劇《禿頭歌女》的上演,標志著荒誕派戲劇的誕生。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1、英國品特

2、美國阿爾比

3、法國貝克特:《等待戈多》

4、法國阿達莫夫

5、法國熱奈

6、法國尤奈斯庫:《禿頭歌女》(1949,史密斯夫婦、馬丁夫婦)、《椅子》(1959)、《犀牛》(1958)
(七)新小說派:
1、形成於本世紀50年代的法國,後成為二戰後法國和西方最重要的小說流派之一。又稱反小說派或拒絕派。
2、他們認為世界是荒誕、虛無地和不真實的,傳統小說是對讀者的愚弄和欺騙,小說以描寫人物性格和情感為主的時代以及過去。反對傳統小說的傾向性,主張作家原封不動地照搬荒誕世界的存在,不賦予它任何意義和感情色彩。新小說屏棄情節和人物,拼貼散亂的片斷。以物代人,創立純粹寫物的風格。倡導讀者參與創作,重建小說的人物與情節。
3、代表人物有羅布—格里耶、薩洛特、布托、西蒙、杜拉斯。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1、法國薩洛特:第一個寫新小說
2、法國西蒙:「新小說派之父」,《風》(198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佛蘭德公路》
3、法國羅布—格里耶:《窺視者》:獲法國1995年的「評論家獎」,《橡皮》(1953,杜邦、格里納達端、瓦拉斯,寫政治謀殺案)

(八)黑色幽默:
1、「黑色幽默」是60年代風行美國的一個現代主義小說流派。由美國作家弗里德曼編的一個《黑色幽默》的集子而得名。
2、「黑色幽默」是一種用喜劇的形式來表現悲劇的內容的文學方法。黑色是指可怕而又滑稽的客觀現實,「幽默」指的是有目的有意志的個性對這種現實所採取得嘲諷態度。幽默加上了黑色,就成為了一種展現絕望的幽默。西方評論家把它稱之為「絞刑架下的幽默」。
3、黑色幽默的藝術特徵:
是一種哭笑不得的幽默,悲劇內容和喜劇形式交織的混雜,表現世界的荒誕、社會對人的異化、理性原則破滅後的惶惑、自我掙扎的徒勞,是其中心內容。面對這一切,人們發出玩世不恭的笑聲,用幽默的人生態度拉開與現實的距離,以維護飽受摧殘的人的尊嚴,即所謂的「黑色幽默」。
「反英雄」式的人物:人物精神世界常常趨於分裂,成為帶有悲喜劇雙重色彩的「反英雄」,借他們可笑的言行影射社會現實,表達作者對社會問題的看法。
「反小說」的敘事結構法:通過暗示、烘托、對比、象徵形式表現撲朔迷離的情節。打破理性化的時間順序,加速節奏的跳躍,情節缺乏邏輯聯系,常把敘述現實生活與幻想回憶混合起來,把嚴肅的哲理和插科打諢混成一團。筆法富有反諷意味,語言經常打破一般語法規則和固有的詞語搭配習慣。
具有寓意性。
4、美國海勒,被認為是「黑色幽默」的一面旗幟。還有馮納古特、品欽、巴思、巴塞爾姆、法國維昂。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1、美國海勒:《第二十二條軍規》
2、馮納古特:代表作《第五號屠場》、《貓的搖籃》(1963,博克儂、麥克凱布)
3、品欽:《萬有引力之虹》

(九)魔幻現實主義:
1、魔幻現實主義指的是20世紀中期拉丁美洲小說創作中的一個流派。發端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至60年代後成為拉美小說創作的主流。它的興起被稱為「拉美文學的爆炸」。代表人物有瓜地馬拉的阿斯圖里亞斯、古巴的卡彭鐵爾、墨西哥的魯爾弗和哥倫比亞的馬爾克斯。
2、魔幻現實主義是通過「魔法」所產生的幻景來表達生活現實的一種創作方法。魔幻是途徑,表現生活現實是目的。用魔幻的東西將現實隱去,展示給讀者的是一個循環往復的、主觀時間和客觀時間相混合、主客觀事物的空間失去界限的世界。藝術上則在現實描繪中引入大量超自然因素,奇跡、幻覺、夢境甚至鬼魂形象出現於小說情節中,時序關系常被打亂,敘述富於跳躍性,有時場面帶有象徵色彩,顯示出鮮明的地獄和民族特點。它堪稱是「移植」和「尋根」相結合的成功範例。它既是對現實的深刻開掘,又是對歷史的嚴肅反思;既有對本大陸傳統文化的尋本探源,又有對歐美現代主義的廣泛吸收。首先在拉丁美洲使用「魔幻現實主義」這一術語的人是委內瑞拉作家:彼特里。
3、真正成熟的標志是墨西哥作家魯爾福的中篇小說《佩德羅•帕拉莫》。
4、本世紀60年代,拉丁美洲小說創作中魔幻現實主義形成熱潮,以馬爾克斯的長篇小說《百年孤獨》為標志。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1、墨西哥魯爾福:《佩德羅•帕拉莫》(1955)

(十)未來主義:
1、是現代西方的一種文藝思潮和流派,20世紀初興起於義大利,創始人義大利的馬利奈蒂1909在法國《費加羅報》上發表的《未來主義宣言》宣告誕生,次年又發表《未來主義文學宣言進一步宣布其主張。認為20世紀的飛速發展,使世界根本改觀,機器與技術、速度與競爭成為時代主要特徵,未來主義應具有現代感覺,歌頌進取性的運動和機器文明,贊美速度的美和力量。認為既往的文化都已腐朽,無法適應當今的時代,提出摒棄全部文化遺產,不滿現存秩序。
2、文學藝術的主題上:調動一切藝術手段,集中表現運動中的物和人,通過動態來贊美運動感、力感和立體風格。
3、藝術形式上:未來主義者主張徹底摒棄傳統手法。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1、俄國馬雅可夫斯基的長詩:《穿褲子的雲》
2、法國阿波里奈爾:首創「樓梯式」的詩歌形式。

(十一)達達主義:
1、現代西方文藝流派。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產生於瑞士,1915年來自羅馬尼亞的法國詩人斯當•查拉為首的藝術小集體,在蘇黎世的咖啡館里以隨手翻到的詞語「達達」命名,即是指純粹出於偶然,沒有任何意義,什麼也不是。
2、對文化傳統、現實生活、藝術規律採取極端反叛的態度,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青年一代中的一部分人的苦悶心理和尋找出路的狀態。
2、代表作家:布雷東、蘇波等。

(十二)「垮掉的一代」:
是二戰後風行於美國的文學流派,作家多為男女青年,他們以性格粗獷豪放。落拓不羈著稱。用同性戀、爵士樂、吸毒酗酒等來逃避現實並向體面的社會和美國傳統價值觀念挑戰,提出「沉淪就是解放」和縱欲享樂合法的結論,他們用怪僻的內向自我探索和向下沉淪的所謂「脫俗」態度來表示對體面社會的不滿,來對社會進行病態的反抗。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1、傑克•凱魯阿克:《小城鎮與大都會》
2、金斯堡:《嚎叫》

❺ 現代主義文學流派有哪些

近現代文學流派:

白洋淀派 山葯蛋派 戰後派 新興藝術派 白樺派 新感覺派 新思潮派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
青春偶像派 —大多數都由網上創作開始。(梁望峰和深雪除外) 梁望峰 、深雪、痞子蔡、 何江波 、 韓寒 、 林詠芳 、 鄭立 等等

❻ 求2010年幼兒教師資格考試試題 謝謝!

心理學 2010年山東省教師資格認定考試教育心理學考前模擬試題(學前部分) 與你同行註:本試題均出自我們整理的復習資料,僅供老師們參考,用於檢驗這一階段的學習和復習情況。不做任何猜題、押題之用,所提供的答案也僅供參考。不當之處還請老師們指正。 有關特別說明: 1、其中最後的論述題在真正考試題中,有可能會給您一個具體的教育事例,讓您理論聯系實際,進行分析,請注意聯系實際進行解答,可參考本站先前發表的有關論述題的做法的一篇文章。 2、由於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大部分內容是相同的,所以本套試題也可供參加其他層次教師資格考試的考生參考。 3、在最後的復習沖刺階段,復習策略可適當縮小復習范圍,突出重點內容。祝您成功! 4、歡迎參與本站有償收集考試真題活動: http://www.jszgok.cn/zcxx/zxxx/201004/105.html (本題為本站原創,若轉載,請註明出處 http://www.jszgok.cn ,謝謝) 一.不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正確的答案,並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分別填在題乾的括弧內,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1分,本題總分30分) http://www.jszgok.cn 1、幼兒教育心理學對幼兒教育實踐具有( )的作用。 A、指導 B、描述 C、解釋 D、預測 E、控制 2、皮亞傑將從嬰兒到青春期的認知發展分為( )幾個階段。 A、感知運動階段 B、邏輯理解階段 C、前運算階段 D、具體運算階段 E、形式運算階段。 3、自我意識包括( )等幾種成分。 A、理解成分 B、內心認識 C、認識成分 D、情感成分 E、意志成分 4、個體的心理發展具有( )等幾個基本特徵。 A、連續性和階段性 B、定向性和順序性 C、接受性 D、不平衡性 E、差異性 5、人們的智力水平呈常態分布,IQ 超過( )的人屬於天才,他們在人口中不到1%。 A、100 B、120 C、140 D、160 E、180 6、一兒童實際年齡為12歲,智力年齡為15歲,則其智商IQ為( ). A、60 B、80 C、100 D、125 E、150 7、幼兒記憶力發展的特點有( ). A、無意記憶為主 B、無意識記的效果優於有意識記 C、機械記憶佔主要地位D、形象記憶佔主要地位 E、形象記憶效果優於抽象記憶 8、在學生掌握了「蔬菜」後,再學習蘿卜、白菜等概念,屬於( ). A、上位學習 B、下位學習 C、符號學習 D、並列結合學習 E、轉移學習 9、以有意義學習和認知同化的觀點為基礎,奧蘇貝爾提出組織學習的原則與策略有( ). A、程序原則 B、逐漸分化原則 C、整合協調原則 D、先行組織者策略 E、強化原則 10、布魯納認為學習包括知識的( )幾個過程。 A、理解 B、鞏固 C、獲得 D、轉化 E、評價 11、幼兒游戲區別於其他活動的特點主要有( ). A、社會性 B、虛構性 C、自由性 D、愉悅性 E、活動性 12、有規則的游戲一般應包括游戲的( )等幾個部分。 A、過程 B、目的 C、玩法 D、規則 E、結果 13、從認知發展的角度把游戲分為( ). A、功能游戲 B、智力游戲 C、建築游戲 D、假裝游戲 E、規則游戲 14、屬於美國心理學家帕滕從社會性發展的角度將幼兒的游戲分為的種類的有( ). A、無所用心游戲 B、單獨游戲 C、旁觀游戲 D、聯合游戲 E、合作游戲 15、操作技能的特點是( ). A、觀念性 B、客觀性 C、外顯性 D、簡縮性 E、展開性 16、學與教相互作用的過程是一個系統過程。由( )這幾種活動過程交織在一起。 A、學習過程 B、教學過程 C、評價╱反思過程 D、交流過程 E、准備過程 17、教學環境中的社會環境包括( ). A、課堂紀律 B、課堂氣氛 C、師生關系 D、同學關系 E、校風 18、瓦拉斯 1926年提出了創造性思維的( )等幾個階段。 A、准備期 B、交流期 C、醞釀期 D、豁朗期 E、驗證期。 19、屬於問題解決的特點有( ). A、目的性 B、認知性 C、序列性 D、知識性 E、指向性 20、發散思維的主要特徵是( ). A、集約性 B、流暢性 C、變通性 D、輻射性 E、獨創性 21、游戲的覺醒一尋求理論,以探討游戲發生的生理機制與環境的影響為特色,主要代表人物有( )。 A、伯萊恩 B、拉扎魯斯 C、貝特森 D、哈特 E、埃利斯。 22、從認知發展的角度把游戲分為( ). A功能游戲 B、建築游戲 C、假裝游戲 D、規則游戲 E、聯合游戲 23、操作技能的學習受許多因素的影響,( )是主要的影響因素。 A、記憶 B、知識經驗 C、講解 D、示範 E、練習 24、加里培林將心智動作的形成分成( )等幾個階段。 A、活動的定向階段 B、物質活動或物質化活動階段 C、出聲的外部言語活動階段 D、無聲的外部言語活動階段 E、內部言語活動階段 25、我國教育心理學家在加里培林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 )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階段論。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原型內化 D、物質活動 E、內部言語階段 26、皮亞傑概括出了兒童道德認知發展有( )等幾個階段。 A、自我中心階段 B、成熟階段 C、權威階段 D、可逆性階段 E、公正階段 27、弗洛伊德把人格的發展分為( )等幾個階段。 A、口唇期 B、肛門期 C、性器期 D、潛伏期 E、生殖期 28、發展移情能力從( )等幾方面著手。 A、語言引導 B、表情識別 C、情境理解 D、情緒追憶 E、游戲引導 29、根據成就動機理論,學生最有可能選擇的是成功概率約為的任務。 A、30% B、50% C、70% D、80% E、90% 30、美國著名心理學家( )在1890年首先通過記憶實驗來驗證形式訓練說。 A、桑代克 B、伍德沃斯 C、奧蘇貝爾 D、貝特森 E、詹姆士 二.填空題。(共15題,每題1分,根據所學知識將答案填在每題橫線上,本題總分15分。) http://www.jszgok.cn 31、賈德的概括說所依據的主要是他在1908年所做的 實驗。這個實驗被看作是概括化理論的經典實驗。 32、兒童多動綜合症,高峰發病年齡為 。 33、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分為初級預防、次級預防和 三個層次。 34、情感過度依賴和退行性行為是幼兒期普遍存在的行為問題。主要原因是幼兒 。 35、當不良行為出現時,可以用兩種懲罰方式:一是給予某種厭惡刺激;二是 等。 36、品德的心理結構中, 是個體品德的核心部分。 37、假裝游戲的根本特徵是"替代性"、 。 38、荷蘭生物學家拜登代克提出了 。 39、 是教育心理學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問題之一。 40、皮亞傑認為,所有有機體都有適應和 的傾向。 41、所謂 ,"是指動作的結構或組織,這些動作在同樣或類似的環境中由於重復而引起遷移或概括"。 42、性格的個別差異表現在性格特徵差異和 兩個方面。 43、斯金納認為,人和動物的行為有兩類:應答性行為和 。 44、 是基於操作性條件反射和積極強化的原理而設計的教學模式,並以此設計了教學機器。 45、布魯納主張學習的目的在於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他的理論常被稱為 。 三.辨析題(共5題,每題5分,請先判斷正誤,然後說明原因,本題總分25分。) http://www.jszgok.cn 46、 對學生不可以採用懲罰的辦法。 47、學前教育心理學是一般心理學原理在教育中的應用。 48、人類學習和動物學習沒有本質區別。 49、心理健康是指無心理疾病。 50、在新學習的材料正式呈現之前,介紹一些引導性材料是必要的。這些引導性材料被奧蘇貝爾稱為"組織者"。 四.簡答題。(共4題,每題5分,本題總分20分。) http://www.jszgok.cn 51、學習需要與誘因的關系是什麼? 52、簡述影響幼兒品德形成的一般條件。 53、簡述表演游戲的指導 54、表演游戲和角色游戲的異同點是什麼? 五.論述題。(共2題,每題15分,本題總分30分。) http://www.jszgok.cn 55、論述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 56、結合實際教學談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性?

❼ 什麼叫思維訓練的瓦拉斯模式

即創造性思維模式
瓦拉斯提出創造性思維的四個階段:准備期、醞釀期、豁朗期和驗證期

❽ 如何評價現代西方現代主義文學

20世紀初主流文學是歐美現代派文學又稱現代主義文學,它包括後期象徵主義、表現主義、意識流、超現實主義、未來主義等幾個重要文學流派。
20世紀初的西方社會已呈現城市化、工業化、機械化的面貌,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產生了劇烈的改變。
人際關系: 孤獨感和無所依靠的心境是現代資本主義工業社會的
社會關系的特徵: 「非人化」 過程,
文藝家與讀者關系的疏離
戰爭和革命
生產力的迅猛發展,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科學研究 的理論發現
非理性主義哲學
思想特徵
首先,現代主義具有強烈的文化批判傾向。
其次,現代主義文學突出地表現異化主題。這種異化主題,主要從自然與個人、社會與個人、個人與個人、個人與自我的關系4方面表現出來。
藝術特徵
首先,現代主義文學強調表現內心生活和心理真實,具有主觀性和內傾性特徵。
其次,現代主義文學普遍運用象徵隱喻的神話模式,追求藝術的深度模式。
第三,現代主義文學提倡「以丑為美」、「反向詩學」,大量描寫丑的事物。
第四,現代主義文學熱衷於藝術技巧的革新與實驗,某些作家的創作具有形式主義傾向。

閱讀全文

與瓦拉斯創造性思維四階段理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
專利權的內容有哪幾項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