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蚩尤發明陷阱嗎

蚩尤發明陷阱嗎

發布時間:2021-10-02 12:53:48

⑴ 既然三皇五帝堯舜禹都是漢朝以後儒生們編造的謊言,那麼炎黃子孫是不是偽命題蚩尤倒是有,但是不叫蚩尤

儒生們編造的「儒學」,而中華文明歷史是真實不虛的。考古發現很多大證明,無能否定。例如八千年前中華古人墓中出土鶴骨做的笛子,現代還能吹奏!說明中國人古人很早就掌握了科學知識,三皇五帝是中華文明的成熟期,只是到了後來譬如傳非其人,中華歷史出現了反復,例如項羽劉邦自私大王們之亂譬如毀滅文明文化,引發兩千多年中華中世紀亂世,譬如墮地獄,慘不忍睹,萬法皆空,因果不虛。
世界人類文明近代化開始於中國先秦時代,秦國「社會化」改革最為徹底,形成先進制度、即完整意義上的或稱近代意義上的社會與國家「統一」大中國真實不虛,而非表面戰爭勝利。例如造福億萬炎黃子孫到如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西方十九世紀前後普遍出現的「馬拉火車」早了2100多年的中華科學文明老祖先前人「社會化」改革形成社會屬性大事業「木質鐵路」系統真實不虛,非常偉大。秦始皇陵考古出土2200多年前「社會化」大生產批量生產的冷兵器鍍鉻不銹技術震驚世界。 這就能理解為什麼從來不是威脅的北邊游牧民族怎麼會成了漢朝譬如致命剋星,漢朝沒有鍍鉻不銹技術,也沒有「木質鐵路」,甚至連水利工程也不會修建,根本就不是社會、國家,譬如一盤散沙,譬如吃前人老本啃老反噬,萬法皆空,因果不虛。儒生們的說辭,即使在孔子當時亦非真理,只能說是一種言論而已。孔子同時代之老子、孫子、商鞅等等,無數名人無私創造偉大中華文明,這才是真實,也正是他們貢獻的文明文化每每挽救中華民族於危亡譬如起死回生,而儒生們只會改朝換代,說白了就是做文化漢奸,出賣整個民族利益,所以毛主席下定決心警醒眾生譬如自我徹底革命,而非革他人的命,完成進化真實不虛。
中國先秦即成熟中華文明,譬如羅馬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一樣,必然有個漫長的文明文化積累過程,雖然之前文明文化記錄較少,然不能否定。例如老子《道德經》內容之先進,令今人亦大吃一驚。例如所謂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對於人體生理、即神經系統之深刻認識深深遠遠超過了現代西醫,不可思議,無需思議,當然並非否定西方近現代文明文化大發展,西醫大發展,但是西醫、西方文明文化之本質缺陷也是有目共睹的。其實西方近代文明就是在以佛道科學文明為核心之中華文明四大發明或稱五大發明基礎上形成的,有說西方近代電子計算機技術原理是根據3000多年前中華科學文明老祖先佛道老祖們前人著述「二進制數字化科學公式《易》經」而發明的。
通過以上說明,僅僅是關於蚩尤這個人物如何如何,其實這個眼光已經是太小了。整個中華文明浩浩盪盪,有史可考,有文物作證。
結論,儒生們編造,只是編造自我一套,對於科學文明老祖先佛道老祖們前人無私創造偉大中華文明譬如無限生命力、無限福德真實不虛,無能否定。

⑵ 蚩尤是歷史中真實的人物嗎

蚩尤是歷史中真實的人物。

蚩尤是上古時代九黎氏族部落聯盟的首領,驍勇善戰,相傳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有兄弟八十一人,個個本領非凡,驍勇善戰,在位期間,開墾農田,定居中原,奠定了華夏民族的根基。

本和炎帝同屬一個部落,而後離開炎帝自行發展,曾與炎帝大戰,把炎帝打敗。於是炎帝與黃帝一起聯合來共抗敵手。

而後率八十一個兄弟重組聯軍北上抵禦黃帝部落,在涿鹿展開激戰,從此開啟了中華文明的輝煌歷史。

(2)蚩尤發明陷阱嗎擴展閱讀:

蚩尤與炎帝的關系相當復雜,說法各異。一種觀點認為,蚩尤可能一度臣屬於炎帝或曾經加入以炎帝為首的部落聯盟。但後來蚩尤與炎帝發生激烈沖突,並大敗炎帝。

以夏曾祐、丁山、呂思勉為代表的一些史學家,認為蚩尤即炎帝。他們以《水經注》對涿水的記載為主要根據,考證出蚩尤、黃帝對戰的涿鹿和炎黃對戰的阪泉實為一地。

兩次大戰實為同一次,而蚩尤與炎帝之所指也便相同了。另外,蚩尤和炎帝都以牛為圖騰,這與蚩尤在後世的圖騰形象一致。

而另一種觀點提出,蚩尤為炎帝之後。二者屬於同一部族,均為部族或其首領的稱號。則黃帝先在阪泉之野擊敗炎帝部族。

蚩尤部族作為炎帝後代,為報仇而與黃帝大戰於涿鹿,戰敗之後,首領擒殺,部分族人則歸順黃帝為臣。

⑶ 炎帝黃帝大戰蚩尤到底是真是假

傳說。傳說黃帝、蚩尤、炎帝間發生過三次比較大的戰爭。第一次是蚩尤部落和炎帝部落的戰爭。神話中說,開始和蚩尤戰爭的是炎帝部落中的一個氏族共工氏。由於蚩尤向西發展,奪取了共工氏的土地,雙方發生利益沖突,爆發了激烈戰爭。

《逸周書》描寫這場戰爭說:「蚩尤乃逐帝(指共工),戰於涿鹿之阿,九隅無遺」。涿鹿在今天河北涿鹿東南,「阿」是山麓的意思,即今太行山東側。「九隅」是九州、九土的意思。大意是說共工九個氏族的土地全被蚩尤部落佔領了。炎帝部落覺得自己的部落受到欺負,就向黃帝部落求救,黃、炎部落聯合起來,共同對付蚩尤。於是發生了第二次更為激烈的大戰。

第二次戰爭以黃帝部落和蚩尤部落為主戰的雙方,地點仍在涿鹿。歷史上把這次戰爭稱為涿鹿大戰,大概這是我國上古史上一次規模最大的戰爭了。

據古代神話傳說,這場惡戰十分激烈。蚩尤是東南方著名的勇猛善戰的首領,《太平御覽》引《龍魚河圖》說他「獸身人語,銅頭鐵額」,大概是披著獸皮或是身上畫著野獸的圖紋,用銅作兵器或護身盔甲,反正是有非凡的作戰能力,《述異記》還說蚩尤有「兄弟七十二人」,個個強悍能戰,大約這是蚩尤部落的七十二個氏族。

《中華古今注》還說蚩尤「造立刀戟兵杖大駑」,大駑即弓箭,說明他們的武器眾多而精良。這些都是黃帝部落所不及的。正因為如此,黃帝和炎帝的聯盟開始打了幾次敗仗。

有一次,雙方正在原野上酣戰時,忽然天上起了大霧,黃帝和他的部落被圍困在霧中心,手持銅兵器的蚩尤部落卻大顯身手,左砍右殺,黃帝部眾損失很大。後來虧黃帝部落里的大臣風後造出了指南車,辨別了方向,黃帝部落才逃出重圍(《太平御覽》引《志林》)。

黃帝和蚩尤部落的最後一次決定性戰役打得最為激烈。雙方動員了全部兵力,蚩尤還請來了北方有名的巨人誇父(即「誇父追日」的誇父)部族來幫忙。戰役開始,黃帝敵不過善戰能跑的誇父族和蚩尤的聯盟,因此敗退了五十里。

後來,黃帝運用了巧妙的兵法,布下出奇制勝的陣式,才轉敗為勝。誇父被殺死,蚩尤逃跑,黃帝緊追不舍,終於在山西地區捉住了蚩尤。黃帝斬下了蚩尤的頭,肢解了他的屍體。所以至今山西還有個解縣,據說是肢解蚩尤的地方,而解縣附近的鹽池,則據說是蚩尤的血聚成的(《路史後記》、《夢溪筆談》)。上述當然都是無稽的神話,但反映了這次戰爭的殘酷。

第三次戰爭是黃帝和炎帝之間的戰爭。歷史記載說,蚩尤戰敗不久,黃、炎的聯盟也破裂。這是因為「炎帝欲侵凌諸侯」,爭奪盟主的緣故。結果,許多部落都站到黃帝一邊,聯合起來向炎帝進攻。《史記》記載說:「(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阪泉在現在河北懷來縣。

三次戰爭後,黃帝部落得到了大發展,又向南進行了多次戰爭,征服了許多部落,所謂「五十二戰而天下咸服」。在這過程中,炎帝部落終於和黃帝部落結成了永久性的聯盟。炎、黃聯盟,不斷擴大自己的統治地區,東一直到海,南到長江流域,西至甘肅,北抵山西河北北部,基本上控制了整個中原地區,初定了中國的規模。

後來人們把合並後的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統稱為華夏族。華夏族後來又發展為中華民族,所以中華民族都把自己當作炎黃的子孫。

我國古書中對我們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黃帝有許多美好的傳說。比如,說炎帝教給人們耕耘,教給人們「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潛夫論》)。

黃帝留給後人的遺惠就更多,有說他創制了車和船(《漢書》),有說他發明了煮飯的鍋和甑(《古史考》)又說他教人民蓋房屋以避風雨(《新語》),他還叫臣下蒼頡創造了文字,叫伶倫製作了音樂,叫岐伯寫出了醫書,還叫自己的妻子嫘祖教人民養蠶繅絲。上述這些記載無疑是把炎帝和黃帝神化了,但是也表明了炎黃子孫們對祖先的愛戴和尊敬。

⑷ 蚩尤真的是壞人嗎

黃帝打敗炎帝之後,許多諸侯都想擁戴他當天子。可是炎帝的子孫不甘心向黃帝臣服,幾次三番挑起戰爭,尤以蚩尤為甚。

蚩尤是炎帝的孫子。據說,蚩尤生性殘暴好戰,他有八十一個兄弟,都是能說人話的野獸,一個個銅頭鐵額,用石頭鐵塊當飯吃。蚩尤原來臣屬於黃帝,可是炎帝戰敗後,蚩尤在廬山腳下發現了銅礦,他們把這些銅製成了劍、矛、戟、盾等兵器,軍威大振,便起野心要為炎帝報仇了。蚩尤聯合了風伯、雨師和誇父部族的人,氣勢洶洶地來向黃帝挑戰。

黃帝生性愛民,不想戰伐,一直想勸蚩尤休戰。可是蚩尤不聽勸告,屢犯邊界。黃帝不得已,嘆息道:「我若失去了天下,蚩尤掌管了天下,我的臣民就要受苦了。我若姑息蚩尤,那就是養虎為患了。現在他不行仁義,一味侵犯,我只有懲罰不義!」於是黃帝親自帶兵出征,與蚩尤對陣。

黃帝先派大將應龍出戰。應龍能飛,能從口中噴水,它一上陣,就飛上天空,居高臨下地向蚩尤陣中噴水。剎那間,大水洶涌,波濤直向蚩尤沖去。蚩尤忙命風伯雨師上陣。風伯和雨師,一個颳起滿天狂風,一個把應龍噴的水收集起來,反過來兩人又施出神威,刮風下雨,把狂風暴雨向黃帝陣中打去。應龍只會噴水,不會收水,結果,黃帝大敗而歸。

不久,黃帝重整軍隊,重振軍威,再次與蚩尤對陣。黃帝一馬當先,領兵沖入蚩尤陣中。蚩尤這次施展法術,噴煙吐霧,把黃帝和他的軍隊團團罩住。黃帝的軍隊辨不清方向,看不清敵人,被圍困在煙霧中,殺不出重圍。就在這危急關頭,黃帝靈機一動,猛然抬頭看到了天上的北斗星,斗柄轉動而斗頭始終不動,他便根據這個原理發明了指南車,認定了一個方向,黃帝這才帶領軍隊沖出了重圍。

這樣,黃帝和蚩尤一來二去打了七十一仗,結果是黃帝勝少敗多,黃帝心中非常焦慮不安。這一天,黃帝苦苦思索打敗蚩尤的方法,不知不覺昏然睡去,夢見九天玄女交給他一部兵書,說:「帶回去把兵符熟記在心,戰必克敵!」,說罷,飄然而去。黃帝醒後,發現手中果真有一本《陽符經》。打開一看,只見上面畫著幾個象形文字「天一在前,太乙在後。」黃帝頓然悟解,於是按照玄女兵法設九陣,置八門,陣內布置三奇六儀,制陰陽二遁,演習變化,成為一千八百陣,名叫「天一遁甲」陣。黃帝演練熟悉,重新率兵與蚩尤決戰。

為了振奮軍威,黃帝決定用軍鼓來鼓舞士氣。他打聽到東海中有一座流波山,山上住著一頭慢獸,叫「夔」,它吼叫的聲音就像打雷一樣。黃帝派人把夔捉來,把它的皮剝下來做鼓面,聲音震天響。黃帝又派人將雷澤中的雷獸捉來,從它身上抽出一根最大的骨頭當鼓槌。傳說這夔牛鼓一敲,能震響五百里,連敲幾下,能連震三千八百里。黃帝又用牛皮做了八十面鼓,使得軍威大振。

為了徹底打敗蚩尤,黃帝特意召來女兒女魃助戰。女魃是個旱神,專會收雲息雨。平時住在遙遠的昆侖山上。

黃帝布好陣容,再次跟蚩尤決戰。兩軍對陣,黃帝下令擂起戰鼓,那八十面牛皮鼓和夔牛皮鼓一響,聲音震天動地。黃帝的兵聽到鼓聲勇氣倍增;蚩尤的兵聽見鼓聲喪魂失魄。蚩尤看見自己要敗,便和他的八十一個兄弟施起神威,兇悍勇猛地殺上前來。兩軍殺在一起,直殺得山搖地動,日抖星墜,難解難分。

黃帝見蚩尤確實不好對付,就令應龍噴水。應龍張開巨口,江河般的水流從上至下噴射而出,蚩尤沒有防備,被沖了個人仰馬翻。他也急令風伯雨師掀起狂風暴雨向黃帝陣中打去,只見地面上洪水暴漲,波浪滔天,情況很緊急。這時,女魃上陣了,她施起神施,剎那間從她身上放射出滾滾的熱浪,她走到哪裡,哪裡就風停雨消,烈日當頭。風伯和雨師無計可施,慌忙敗走了。黃帝率軍追上前去,大殺一陣,蚩尤大敗而逃。

蚩尤的頭跟銅鑄的一樣硬,以鐵石為飯,還能在空中飛行,在懸崖峭壁上如走平地,黃帝怎麼也捉不住他。追到冀州中部時,黃帝靈感突現,命人把夔牛皮鼓使勁連擂九下,這一下,蚩尤頓時魂喪魄散,不能行走,被黃帝捉住了。黃帝命人給蚩尤戴上枷栲,把他殺了。害怕他死後還作怪,便把他的身和首埋在了兩個地方。蚩尤死之後,他身上的枷栲才被取下來拋擲在荒山上,變成了一片楓樹林,那每一片楓葉,都是蚩尤枷栲上的斑斑血跡。

黃帝打敗蚩尤後,諸侯都尊奉他為天子,這就是軒轅(黃帝的名字)黃帝。軒轅黃帝帶領百姓,開墾農田,定居中原,奠定了華夏民族的根基。

⑸ 蚩尤的相關問題

蚩尤

蚩尤是傳說東方九黎族(屬東夷集團)的首領。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個氏族),銅頭鐵額,神通廣大,能呼風喚雨,以金屬製造兵器。在與黃帝大戰於涿鹿之野時,蚩尤作法,使雲霧四起,黃帝軍士分辨不清方向。後來黃帝製造了指南車以指示方向,致使蚩尤大敗而被擒殺。涿鹿之戰終以黃帝勝利而告終。

黃帝打敗炎帝之後,許多諸侯都想擁戴他當天子。可是炎帝的子孫不甘心向黃帝臣服,幾次三番挑起戰爭,尤以蚩尤為甚。

蚩尤是炎帝的孫子。據說,蚩尤生性殘暴好戰,他有八十一個兄弟,都是能說人話的野獸,一個個銅頭鐵額,用石頭鐵塊當飯吃。蚩尤原來臣屬於黃帝,可是炎帝戰敗後,蚩尤在廬山腳下發現了銅礦,他們把這些銅製成了劍、矛、戟、盾等兵器,軍威大振,便起野心要為炎帝報仇了。蚩尤聯合了風伯、雨師和誇父部族的人,氣勢洶洶地來向黃帝挑戰。

黃帝生性愛民,不想戰伐,一直想勸蚩尤休戰。可是蚩尤不聽勸告,屢犯邊界。黃帝不得已,嘆息道:「我若失去了天下,蚩尤掌管了天下,我的臣民就要受苦了。我若姑息蚩尤,那就是養虎為患了。現在他不行仁義,一味侵犯,我只有懲罰不義!」於是黃帝親自帶兵出征,與蚩尤對陣。

黃帝先派大將應龍出戰。應龍能飛,能從口中噴水,它一上陣,就飛上天空,居高臨下地向蚩尤陣中噴水。剎那間,大水洶涌,波濤直向蚩尤沖去。蚩尤忙命風伯雨師上陣。風伯和雨師,一個颳起滿天狂風,一個把應龍噴的水收集起來,反過來兩人又施出神威,刮風下雨,把狂風暴雨向黃帝陣中打去。應龍只會噴水,不會收水,結果,黃帝大敗而歸。

不久,黃帝重整軍隊,重振軍威,再次與蚩尤對陣。黃帝一馬當先,領兵沖入蚩尤陣中。蚩尤這次施展法術,噴煙吐霧,把黃帝和他的軍隊團團罩住。黃帝的軍隊辨不清方向,看不清敵人,被圍困在煙霧中,殺不出重圍。就在這危急關頭,黃帝靈機一動,猛然抬頭看到了天上的北斗星,斗柄轉動而斗頭始終不動,他便根據這個原理發明了指南車,認定了一個方向,黃帝這才帶領軍隊沖出了重圍。

這樣,黃帝和蚩尤一來二去打了七十一仗,結果是黃帝勝少敗多,黃帝心中非常焦慮不安。這一天,黃帝苦苦思索打敗蚩尤的方法,不知不覺昏然睡去,夢見九天玄女交給他一部兵書,說:「帶回去把兵符熟記在心,戰必克敵!」,說罷,飄然而去。黃帝醒後,發現手中果真有一本《陽符經》。打開一看,只見上面畫著幾個象形文字「天一在前,太乙在後。」黃帝頓然悟解,於是按照玄女兵法設九陣,置八門,陣內布置三奇六儀,制陰陽二遁,演習變化,成為一千八百陣,名叫「天一遁甲」陣。黃帝演練熟悉,重新率兵與蚩尤決戰。

為了振奮軍威,黃帝決定用軍鼓來鼓舞士氣。他打聽到東海中有一座流波山,山上住著一頭慢獸,叫「夔」,它吼叫的聲音就像打雷一樣。黃帝派人把夔捉來,把它的皮剝下來做鼓面,聲音震天響。黃帝又派人將雷澤中的雷獸捉來,從它身上抽出一根最大的骨頭當鼓槌。傳說這夔牛鼓一敲,能震響五百里,連敲幾下,能連震三千八百里。黃帝又用牛皮做了八十面鼓,使得軍威大振。

為了徹底打敗蚩尤,黃帝特意召來女兒女魃助戰。女魃是個旱神,專會收雲息雨。平時住在遙遠的昆侖山上。

黃帝布好陣容,再次跟蚩尤決戰。兩軍對陣,黃帝下令擂起戰鼓,那八十面牛皮鼓和夔牛皮鼓一響,聲音震天動地。黃帝的兵聽到鼓聲勇氣倍增;蚩尤的兵聽見鼓聲喪魂失魄。蚩尤看見自己要敗,便和他的八十一個兄弟施起神威,兇悍勇猛地殺上前來。兩軍殺在一起,直殺得山搖地動,日抖星墜,難解難分。

黃帝見蚩尤確實不好對付,就令應龍噴水。應龍張開巨口,江河般的水流從上至下噴射而出,蚩尤沒有防備,被沖了個人仰馬翻。他也急令風伯雨師掀起狂風暴雨向黃帝陣中打去,只見地面上洪水暴漲,波浪滔天,情況很緊急。這時,女魃上陣了,她施起神施,剎那間從她身上放射出滾滾的熱浪,她走到哪裡,哪裡就風停雨消,烈日當頭。風伯和雨師無計可施,慌忙敗走了。黃帝率軍追上前去,大殺一陣,蚩尤大敗而逃。

蚩尤的頭跟銅鑄的一樣硬,以鐵石為飯,還能在空中飛行,在懸崖峭壁上如走平地,黃帝怎麼也捉不住他。追到冀州中部時,黃帝靈感突現,命人把夔牛皮鼓使勁連擂九下,這一下,蚩尤頓時魂喪魄散,不能行走,被黃帝捉住了。黃帝命人給蚩尤戴上枷栲,把他殺了。害怕他死後還作怪,便把他的身和首埋在了兩個地方。蚩尤死之後,他身上的枷栲才被取下來拋擲在荒山上,變成了一片楓樹林,那每一片楓葉,都是蚩尤枷栲上的斑斑血跡。

黃帝打敗蚩尤後,諸侯都尊奉他為天子,這就是軒轅(黃帝的名字)黃帝。軒轅黃帝帶領百姓,開墾農田,定居中原,奠定了華夏民族的根基。
蚩尤與炎帝的關系是很復雜的。有種種不同說法,值得仔細研究。

有一種說法認為蚩尤即是炎帝。著名歷史學家夏曾佑、丁山、呂思勉等人都持此觀點。其主要根據是《史記·五帝本紀》所記黃帝與炎帝大戰的「阪泉」與黃帝大戰蚩尤的「涿鹿」實際上是一個地方。《五帝本紀》原文是:

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費能征。於是軒轅乃慣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赤賓從。而蚩尤最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豸區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微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而諸侯咸尊軒轅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38]

這段記載了兩次大戰,可以看出炎帝與蚩尤不是一個人物,但其記述亦有交叉之處。特別是後來的歷史地理學家考證出涿鹿、阪泉的關系,使人感到兩次大戰實為一次。其主要根據是《水經注》關於涿水的記載:

涿水出涿鹿山,東北流經涿鹿縣故城南……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留其民於涿鹿之阿,即於是也。其水又東北與阪泉合。……魏土地記曰:下洛泉東南六十里有涿鹿城,城東一里有阪泉……晉太康地理記曰:阪泉,亦地名也,泉水東北流與蚩尤泉會,水出蚩尤城,城無東面,魏土地記稱涿鹿城東南六里有蚩尤城,泉水淵而不流,霖雨則流注阪泉……

據此,丁山曰:「蚩尤泉即阪泉的支津,阪泉即涿水的支津,當然(黃帝)與炎帝的阪泉之戰,可以說即與蚩尤戰於涿鹿。由是言之,所謂赤帝(或炎帝),確即蚩尤了。[39]這是說此兩次大戰實際上即是一次大戰,則大戰的主角炎帝與蚩尤說是一人了。夏曾佑先生說得更早,在20世紀初年所寫的《中國歷史教科書》中即已指出」蚩尤逐帝榆罔而自立,號炎帝爭斗涿鹿之野,」西漢賈誼也不止一處說炎黃在戰是在「涿鹿之野」。[40]對照《五帝本紀》,可見「蚩尤,炎帝,殆即一人;涿鹿、阪泉,亦即一役。」(呂思勉《先秦史》)。三位著名史家的考片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想還可以再補充一些材料。蚩尤、炎帝(神農氏)都是以牛為圖騰的。《帝王世紀》曰:「炎帝人身牛首,長於姜水。」[41]《帝系譜》曰:「神農牛首」,[42]這與蚩尤的圖騰形象是完全一致的,蚩尤也是牛首牛蹄並有尖利的牛角的。前引任昉《述異記》即記載:涿鹿在冀州,有蚩尤神,俗雲人身牛蹄,四目六手……秦漢間說,蚩尤氏耳鬢如劍戟,頭有角,與軒轅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冀州有樂名蚩尤戲,其民兩兩三三,頭戴牛角而相抵。漢造角抵戲,蓋其遺制也。這都說明蚩尤族是以牛為圖騰的,炎帝(神農氏)也是以牛為圖騰的,他們可能就是同一個部族的人,也可能就是同一個人--是部族的首領。如果把蚩尤、炎帝(神農氏)都看成是集體名詞--部族的稱號,問題即可迎刃而解了。

從古籍中,我們還可以找到蚩尤與炎帝同族而不同時的征據。如南宋羅泌《路史·後紀四》:「蚩尤姜姓,炎帝後裔也。」《遁甲開山圖》:「蚩尤者,炎帝之後,與少昊治西方之金。」[43]如此可以很好地解釋兩次大戰的關系:先是黃帝與炎帝部族大戰於阪泉之野,三戰而勝之。蚩尤是炎帝族的後代,為了替炎帝報仇而與黃帝大戰於涿鹿,戰敗之後,首領被擒殺而死,但蚩尤族的部分人則歸順了黃帝成為在臣。所以炎帝與蚩尤可以同族而不同時,與黃帝的大戰就可能有進行了兩次,如《史記》所記。

五、蚩尤與苗族

蚩尤是苗族的一位大祖神,在苗人心目中有非常崇高的地位。至今在苗族的民俗中仍有許多崇拜蚩尤的重要活動。這是幾千年的歷史中頑強地保留下來的民族文化傳統,是中國各民族特別是苗族歷史發展的結果。

蚩尤神話是一種古史神話,雖有濃厚的幻想成分,但卻曲折地反映了歷史,從中可看到古史的影子,其核心是古代苗族發展、遷徙的歷史。所以它得到了歷史學家們的高度重視。

從前引文獻資料中,已可以看出,在中原地區(山東、河北、山西、河南等地)有許多蚩尤的遺跡和有關和風俗、神話傳說,如冀州涿鹿蚩尤城、蚩尤神、蚩尤川、蚩尤泉、蚩尤齒,山東東平的蚩尤墓、蚩尤旗,陝西長安、江蘇沛縣有蚩尤祠,山西太原村落間祭蚩尤神,「漢武時,太原有蚩尤神晝見,龜足蛇首,主疫,其俗遂為立祠。」(《述異記》)此外還有很多的活歷史資料。如:宋代文獻所記「蚩尤血」:「解州鹽澤,方二十里,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嘗溢,大旱,未嘗涸。鹵色正赤,在版泉之下,俚俗謂之蚩尤血。」[44]解州在今山西省,其鹽澤鹵水色紅,不隨天氣變化,非常神奇,被當地人看成是具有神性的蚩尤血。並引《皇覽·冢墓記》說蚩尤冢高七丈,在東平郡壽張縣闞鄉城中,而蚩尤姓闞,故其後代亦姓闞,他們每年十月都祭祀蚩尤。又《續夷堅志》:「華州界有蚩尤城。古老言蚩尤闞姓,故又謂之闞蚩尤城,城旁闞氏尚多。」[45]按:華州在今山東費縣,東北六十里是古九黎部族活動之地。

由以上可知,蚩尤確為中國上古重要歷史人物,是九稱部落聯盟的重要首領,他所代表的九黎部落,活動在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等中原地區,他們首先發明、使用金屬工具與武器,有很高的文化,很強的軍事力量,與軒轅黃帝勢均力敵,並且有密切的聯系。蚩尤可能是炎帝的後代,而炎帝與黃帝乃是同胞兄弟。[46]炎帝與蚩尤曾先後同黃帝大戰於河北涿鹿阪泉一帶,大戰之後,蚩尤族一部向南方遷徙,而許多人則留在北方,逐漸與黃帝族融合為一。所以他們保持著對其英雄祖先蚩尤的崇拜。

如今苗族有楓木崇拜的民俗,甚至以楓木為圖騰。古文獻中亦可找到根據,說明此俗與蚩尤有關。《山海經》:

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楓木。楓木,蚩尤所棄其桎梏,是為楓木。[47]

郭璞注雲:「蚩尤為黃帝所得,械而殺之,已摘棄其械,化而為樹也。」又雲楓樹即今香樹。此傳說與蚩尤血傳說相似,都是因為蚩尤族人對蚩尤被殺一事的懷念而產生的一種藝術想像。楓樹葉是紅色的,正和蚩尤血相映照。此類記載頗多,又如《軒轅本紀》:「殺蚩尤於黎山之丘,擲械於大荒之中宋山之上,其械後華為楓木之林。」[48]《述異記》更記術了楓木成精變為人形的靈怪傳說:「南中有楓子鬼,楓木之老者,為人形,亦呼為炎楓。」[49]《南方算術狀》:「楓人,五嶺之間多楓木,歲久則生癭瘤,一夕遇暴驟雨,其樹贅暗長三五尺,謂之楓人。越巫取之作術,有通神之驗。」[50]楓木是一種靈木,對楓木的崇拜古已有之。而在苗族生活中楓木的神性更強,《苗族史詩》中《楓木歌》是整個史詩的核心部分之一,把苗族的來源、人類始祖都說成是從楓木中產生的。其主要情節如下:

遠古楓樹生出了原始女神榜妹留。妹榜留生下了十二個蛋。這十二個蛋中又生出了人類始祖姜央、龍、虎、雷公等等。

這里存在著楓樹的圖騰崇拜觀念,也存在著卵生神話的觀念。而卵生神話觀念又與鳥圖騰的民俗文化有關。我們知道殷商是有玄鳥圖騰崇拜的。其祖先是神話說他們的始祖契即是其母簡狄吞食燕卵之後懷孕生出的。炎帝姜姓和姜央同姓。蚩尤九黎部落亦曾居住在山東、河南、河北一帶,他們有很多部落,也有許多圖騰。「兄弟七十二人」或「八十一人」,正是說明其聯盟中部落氏族之多。《竹書紀年》沈註:「屬於蚩尤各族,有熊氏、羆氏、虎氏、豹氏。」在涿鹿大戰失敗以後,蚩尤為乎的九黎部落曾受到多次征討、遷徙,有的向西,為犬戎、西羌,有的向南為三苗。他們的史跡是不少的。關於向西的一支,《拾遺記》:「軒轅去蚩尤之凶,遷其民善者於鄒屠之地,遷惡者於有北之鄉。」前引《遁甲開山圖》已有「蚩尤者,炎帝之後,與少昊治西方之金」的記載。《尚書·堯典》說舜「竄三苗於三危」。《孟子·萬章》:「殺三苗於三危」。《地道記》曰:「隴西郡首陽有三危,三苗所處。」「鳥鼠同穴西有三危山,三苗所處是也。」今敦煌縣東有三危山,離千佛洞不遠。西羌、西戎,似皆與苗民有關。犬戎是以犬為圖騰的,苗民中亦有盤瓠犬為重要圖騰者。《後漢書·西羌傳》:「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由考古發現中國最早的銅器是甘肅東鄉縣出土的。而古西域中亞一帶早在五千年前已發現了銅器。這也許同苗民祖先有關。《山海經·大荒北經》:「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神異經·西荒經》:「西北荒中有人,面目手足皆人形,而胳下有翼,不能飛,為人饕餮,淫逸無理,名曰苗民。」[51]這些記載較簡,有正統思相的偏見,並不精確,更不全面,但卻反映了苗民流向西北的歷史事實,這是不可能憑空捏造的。

⑹ 蚩尤的傳說是真實的嗎

蚩尤,中國神話傳說上古時代九黎氏族部落的首領,驍勇善戰,被奉為兵主戰神。相傳蚩尤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和炎帝同屬一個部落。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銅頭鐵額,十指腳趾,個個本領非凡。約在5000多年以前,在炎帝被黃帝打敗後,蚩尤率領氏族與炎帝黃帝在涿鹿進行了涿鹿之戰,並在涿鹿之戰中戰死。其部眾部分融入炎黃部族。

人物簡介

上古時期,蚩尤帶領九黎氏族部落在這中原一帶興農耕、冶銅鐵、制五兵、創百藝、明天道、理教化,為中華早期文明的形成做出了傑出貢獻。河南、山東、河北交界處地區被稱為「九黎之都」。

河北省涿鹿縣境內現存有蚩尤墳、黃帝泉(阪泉)、蚩尤三寨、蚩尤泉、八卦村、定車台、蚩尤血染山、土塔、上下七旗、橋山等遺址遺存。

人物部落

在蚩尤部落活動過的地方留下了聚居點(後世所謂「城」)、墳冢、祀祠等遺跡的記載,追溯這些遺跡,可以看出蚩尤部落的活動地區,以現其遺裔的線索。

關於蚩尤城的記載,見於《水經注·卷十三》涿水條記:「涿水出涿鹿山,世謂之張公泉,東北流經涿鹿縣故城南……《魏土地記》稱,涿鹿城東南六里有蚩尤城。泉水淵而不流,霖雨並側流注阪泉」。又引〈晉太康地理記〉曰:「阪泉亦地名也。泉水東北流,與蚩尤泉會,水出蚩尤城,城無東面」。故涿鹿在今河北涿鹿縣。涿水待考。蚩尤泉在今涿鹿縣。阪泉在今北京市延慶縣。 新安縣有蚩尤屋場等。

相關傳說

蚩尤是上古時代九黎部落酋長,在中國神話中的他是武戰神。

蚩尤曾與炎帝大戰,後把炎帝打敗。於是,炎帝與黃帝一起聯合來共敵蚩尤。蚩尤率八十一個兄弟與黃帝在涿鹿展開激戰。傳說蚩尤有八隻腳,三頭六臂,銅頭鐵額,刀槍不入。善於使用刀、斧、戈作戰,不死不休,勇猛無比。黃帝不能力敵,請天神助其破之。殺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蚩尤被黃帝所殺,帝斬其首葬之,首級化為血楓林。後黃帝尊蚩尤為「兵主」,即戰爭之神。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讓人畏懼,黃帝把他的形象畫在軍旗上,用來鼓勵自己的軍隊勇敢作戰,諸侯見蚩尤像不戰而降。

中國歷史上,春秋時期以來的古籍對蚩尤傳說的記錄相當豐富,但常有矛盾之處。根據這些記錄,蚩尤是上古時代九黎部落的領袖。學者依照《逸周書》、《鹽鐵論》推測蚩尤屬於太昊、少昊氏族集團。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可能是八十一個部落之意,一說七十二個),驍勇善戰,勢力強大。

相傳蚩尤面如牛首,背生雙翅,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銅頭鐵額,八條胳膊,九隻腳趾,個個本領非凡。

古籍中提及蚩尤最多的,是其與以黃帝為首的部落聯盟展開的激戰,具體情況有三說。 第一說見於《史記·五帝本紀》,即黃帝在阪泉之戰中戰勝炎帝後,蚩尤作亂,黃帝又在涿鹿之戰中擊敗蚩尤,從而鞏固天子之位。

第二說見於《逸周書·嘗麥篇》,即蚩尤驅逐赤帝(炎帝),赤帝求訴於黃帝,二帝聯手殺蚩尤於中冀;

第三說見於《山海經·大荒北經》,即蚩尤作兵攻伐黃帝,黃帝令應龍迎戰,雙方在冀州之野大戰,蚩尤兵敗被殺。

盡管各說略有差異,但蚩尤與黃帝曾經交戰是無疑的。戰爭過程則更為曲折,且極具神話色彩。蚩尤善戰,「制五兵之器,變化雲霧」,「作大霧,彌三日」,黃帝「九戰九不勝」、「三年城不下」。《魚龍河圖》載黃帝「不敵」蚩尤,「乃仰天而嘆,天遣玄女下授黃帝兵信神符」,即依靠女神「玄女」的力量方才取勝。一說黃帝藉助風後所作之指南車方在大霧中辨明方向,獲得勝利。

蚩尤的結局,傳說多稱兵敗被殺,或者臣服於黃帝,並主軍事!後來天下又亂,黃帝畫蚩尤的形像,威懾天下,天下都以為蚩尤不死,並且居黃帝之幕府,於是「八方萬邦皆為弭服」。

軒轅黃帝戰蚩尤,是中國傳說時代極其重要的事件。黃帝勝利之後,一統中原地區,成為華夏正統。因此漢文史籍特別是長居主流的儒家典籍對蚩尤多有惡評,盡管未必公允。後來,蚩尤逐漸惡俗化,成為具有「銅頭鐵額」、「八肱八趾」、「人身牛蹄,四目六手」並「食沙石子」的形象。

⑺ 蚩尤有什麼發明和創造

一,蚩尤模仿動物,創造格鬥術,並且傳播給族人,提高了人類的生存機會。

二,創造了青銅器,講人類從石器社會帶入青銅器社會 武器得到了極大地改善,很好地提高了人類生存空間。在《世本·作篇》說蚩尤「以金作兵器」。《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龍魚河圖》說道:「黃帝攝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銅頭鐵額」,說明在他領導的部落中,銅已經被廣泛使用。

三,在《呂氏春秋》中記載:「蚩尤作五兵:即戈、殳、戟、酋矛、夷矛」、「為車之五兵」,「步卒之五兵」則無夷矛而有弓矢。戈,與黃帝之戈類似。殳,是一種竹製的兵器,非常鋒利。戟,一種專門為戰爭製造的兼具矛和戈優點的武器,以矛為主體,側有一橫刃。因此,蚩尤還發明了眾多兵器。

青銅武器

⑻ 真的有蚩尤這個人么

有!歷史和神話中都有。而且在神話中魔族最早就是他在涿鹿之野與黃帝大軍大戰後拚死開辟的,稱為九黎魔族(他是九黎族的)。以下是涿鹿之戰:

蚩尤是炎帝的孫子。據說,蚩尤生性殘暴好戰,他有八十一個兄弟,都是能說人話的野獸,一個個銅頭鐵額,用石頭鐵塊當飯吃。蚩尤原來臣屬於黃帝,可是炎帝戰敗後,蚩尤在廬山腳下發現了銅礦,他們把這些銅製成了劍、矛、戟、盾等兵器,軍威大振,便起野心要為炎帝報仇了。蚩尤聯合了風伯、雨師和誇父部族的人,氣勢洶洶地來向黃帝挑戰。

黃帝生性愛民,不想戰伐,一直想勸蚩尤休戰。可是蚩尤不聽勸告,屢犯邊界。黃帝不得已,嘆息道:「我若失去了天下,蚩尤掌管了天下,我的臣民就要受苦了。我若姑息蚩尤,那就是養虎為患了。現在他不行仁義,一味侵犯,我只有懲罰不義!」於是黃帝親自帶兵出征,與蚩尤對陣。

黃帝先派大將應龍出戰。應龍能飛,能從口中噴水,它一上陣,就飛上天空,居高臨下地向蚩尤陣中噴水。剎那間,大水洶涌,波濤直向蚩尤沖去。蚩尤忙命風伯雨師上陣。風伯和雨師,一個颳起滿天狂風,一個把應龍噴的水收集起來,反過來兩人又施出神威,刮風下雨,把狂風暴雨向黃帝陣中打去。應龍只會噴水,不會收水,結果,黃帝大敗而歸。

不久,黃帝重整軍隊,重振軍威,再次與蚩尤對陣。黃帝一馬當先,領兵沖入蚩尤陣中。蚩尤這次施展法術,噴煙吐霧,把黃帝和他的軍隊團團罩住。黃帝的軍隊辨不清方向,看不清敵人,被圍困在煙霧中,殺不出重圍。就在這危急關頭,黃帝靈機一動,猛然抬頭看到了天上的北斗星,斗柄轉動而斗頭始終不動,他便根據這個原理發明了指南車,認定了一個方向,黃帝這才帶領軍隊沖出了重圍。

這樣,黃帝和蚩尤一來二去打了七十一仗,結果是黃帝勝少敗多,黃帝心中非常焦慮不安。這一天,黃帝苦苦思索打敗蚩尤的方法,不知不覺昏然睡去,夢見九天玄女交給他一部兵書,說:「帶回去把兵符熟記在心,戰必克敵!」,說罷,飄然而去。黃帝醒後,發現手中果真有一本《陽符經》。打開一看,只見上面畫著幾個象形文字「天一在前,太乙在後。」黃帝頓然悟解,於是按照玄女兵法設九陣,置八門,陣內布置三奇六儀,制陰陽二遁,演習變化,成為一千八百陣,名叫「天一遁甲」陣。黃帝演練熟悉,重新率兵與蚩尤決戰。

為了振奮軍威,黃帝決定用軍鼓來鼓舞士氣。他打聽到東海中有一座流波山,山上住著一頭慢獸,叫「夔」,它吼叫的聲音就像打雷一樣。黃帝派人把夔捉來,把它的皮剝下來做鼓面,聲音震天響。黃帝又派人將雷澤中的雷獸捉來,從它身上抽出一根最大的骨頭當鼓槌。傳說這夔牛鼓一敲,能震響五百里,連敲幾下,能連震三千八百里。黃帝又用牛皮做了八十面鼓,使得軍威大振。

為了徹底打敗蚩尤,黃帝特意召來女兒女魃助戰。女魃是個旱神,專會收雲息雨。平時住在遙遠的昆侖山上。

黃帝布好陣容,再次跟蚩尤決戰。兩軍對陣,黃帝下令擂起戰鼓,那八十面牛皮鼓和夔牛皮鼓一響,聲音震天動地。黃帝的兵聽到鼓聲勇氣倍增;蚩尤的兵聽見鼓聲喪魂失魄。蚩尤看見自己要敗,便和他的八十一個兄弟施起神威,兇悍勇猛地殺上前來。兩軍殺在一起,直殺得山搖地動,日抖星墜,難解難分。

黃帝見蚩尤確實不好對付,就令應龍噴水。應龍張開巨口,江河般的水流從上至下噴射而出,蚩尤沒有防備,被沖了個人仰馬翻。他也急令風伯雨師掀起狂風暴雨向黃帝陣中打去,只見地面上洪水暴漲,波浪滔天,情況很緊急。這時,女魃上陣了,她施起神施,剎那間從她身上放射出滾滾的熱浪,她走到哪裡,哪裡就風停雨消,烈日當頭。風伯和雨師無計可施,慌忙敗走了。黃帝率軍追上前去,大殺一陣,蚩尤大敗而逃。

蚩尤的頭跟銅鑄的一樣硬,以鐵石為飯,還能在空中飛行,在懸崖峭壁上如走平地,黃帝怎麼也捉不住他。追到冀州中部時,黃帝靈感突現,命人把夔牛皮鼓使勁連擂九下,這一下,蚩尤頓時魂喪魄散,不能行走,被黃帝捉住了。黃帝命人給蚩尤戴上枷栲,把他殺了。害怕他死後還作怪,便把他的身和首埋在了兩個地方。蚩尤死之後,他身上的枷栲才被取下來拋擲在荒山上,變成了一片楓樹林,那每一片楓葉,都是蚩尤枷栲上的斑斑血跡。

黃帝打敗蚩尤後,諸侯都尊奉他為天子,這就是軒轅(黃帝的名字)黃帝。軒轅黃帝帶領百姓,開墾農田,定居中原,奠定了華夏民族的根基。

中國神話傳說中上古東方九黎族部落首領,又傳為主兵之神。據說他有兄弟81人,能呼風喚雨,以金作兵器,常以兵作亂。他們勇敢善戰,威震天下。黃帝聯合炎帝部落,與蚩尤大戰於涿鹿,今河北涿鹿南,之野。據說蚩尤作戰時能呼風喚雨,製作大霧,令黃帝兵迷失方向,不能戰勝。後來黃帝發明了指南車,能在大霧中辨明方向,才將蚩尤戰敗擒殺。蚩尤死後,升天為星宿。蚩尤活動於今河北、山東、河南及安徽北部地區。傳說部分九黎族在蚩尤被戰敗之後,南下與土著苗蠻所屬部落雜居融合在一起。因此,又稱蚩尤是南方苗瑤民族的祖先。

蚩尤是以狗為圖騰的。從民俗學的角度來講,「尤」字就是一隻大耳狗的形象。

⑼ 蚩尤的後來怎麼樣

蚩尤戰敗後的結果,一說是被黃帝擒殺,如前引述《史記》《逸周書》《山海經》所記;另一說是受到黃帝重用,如《龍魚河圖》所言:「黃帝制服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逮至秦漢,民間尚有以蚩尤為兵主行禮祠之俗。以致秦始皇東游及高祖劉邦起兵,皆從民俗禮祠蚩尤,見載於《史記·封禪書》及《史記·高祖本紀》。

《管子·五行》亦有黃帝重用蚩尤的記載:「昔者黃帝得蚩尤而明於天道……蚩尤明天道,故使為當時」。「當時」是中原黃帝部落聯盟的一種公職名稱,其地位與職能約與《周禮》中的「天官」相類,亦近似於後世各朝之宰相,是輔佐部落聯盟首領(帝)管理各部落公共事務的部宰。此處所言之「天道」,是指天文歷法歲時月令的經驗知識。熟悉這些知識,是安排農業部落生產生活,管理好農業部落社會的關鍵。

關於蚩尤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結局的記載,反映了黃帝與蚩尤關系的不同階段與不同側面。「蚩尤」本是農部落的他稱,既是對部落酋長的他稱,也是對部落全體成員的他稱。蚩尤部落的第一任酋長稱蚩尤,第二任酋長亦稱蚩尤;第一代部落成員稱蚩尤,第二代部落成員仍然被稱為蚩尤。如同《大載禮記·五帝德》記「黃帝三百年」之類傳言的實際內涵。把黃帝與蚩尤的戰後關系放到原始部落戰爭的歷史背景中去認識,殺戮是不可避免的,斬盡殺絕又是不可能的,最終只能是讓戰敗的部落在服從的條件下保持原狀生活下去。

⑽ 「蚩尤」到底做錯了什麼黃帝為什麼要將他趕盡殺絕

閱讀全文

與蚩尤發明陷阱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