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wifi是誰發明的
WIFI技術由澳復洲政府的研製究機構CSIRO在90年代發明並於1996年在美國成功申請了無線網技術專利。發明人是悉尼大學工程系畢業生Dr John O'Sullivan領導的一群由悉尼大學工程系畢業生組成的研究小組 。
『貳』 無線電的發明者是誰
1894年,20歲的馬可尼從雜志上讀到,赫茲在實驗室里做過電磁波傳送試驗之後斷然否版認了利用電磁波進行通信的可能權。他並沒有迷信權威,而是認為利用電磁波跨越空間傳送通訊將遠遠優於通過電線傳輸。
為了證實自己的設想,馬可尼開始搜集資料進行試驗。結果,馬可尼成功地看到了赫茲所觀察到的現象。第二年,電波信號已經可以發射2.7千米了。這一成功使馬可尼心中產生了一個使無線電網路布滿全球的夢想。
為增大信號接收距離,馬可尼研製了檢波器。他還自製了一個更大的電感線圈,並接上了天線,以使信號傳到更遠的距離。經過試驗,信號傳到了1.6千米以外的地方。就這樣,馬可尼發明了自己的無線電報。
『叄』 wifi技術的發明人是誰啊具體點最好給資料和圖片
是一個Wi-Fi聯盟一起研發的·不是個人研究的·所以具體是發明人我也不知道哦!呵呵~我想應該是一Wi-Fi聯盟聯盟的一大群人把!
Wi-Fi是一種可以將個人電腦、手持設備(如PDA、手機)等終端以無線方式互相連接的技術。Wi-Fi是一個無線網路通信技術的品牌,由Wi-Fi聯盟(Wi-Fi Alliance)所持有。目的是改善基於IEEE 802.11標準的無線網路產品之間的互通性。現時一般人會把Wi-Fi及IEEE 802.11混為一談。甚至把Wi-Fi等同於無線網際網路。
Wi-Fi標志
Wi-Fi聯盟成立於1999年,當時的名稱叫做Wireless Ethernet Compatibility Alliance (WECA)。在2002年10月,正式改名為Wi-Fi Alliance。
由於WiFi的頻段在世界范圍內是無需任何電信運營執照的免費頻段,因此WLAN無線設備提供了一個世界范圍內可以使用的,費用極其低廉且數據帶寬極高的無線空中介面。用戶可以在WiFi覆蓋區域內快速瀏覽網頁,隨時隨地接聽撥打電話。而其它一些基於WLAN的寬頻數據應用,如流媒體、網路游戲等功能更是值得用戶期待。有了WiFi功能我們打長途電話(包括國際長途),瀏覽網頁、收發電子郵件、音樂下載、數碼照片傳遞等,再無需擔心速度慢和花費高的問題。 WiFi在掌上設備上應用越來越廣泛,而智能手機就是其中一份子。與早前應用於手機上的藍牙技術不同,WiFi具有更大的覆蓋范圍和更高的傳輸速率,因此WiFi手機成為了目前移動通信業界的時尚潮流。 現在WiFi的覆蓋范圍在國內越來越廣泛了,高級賓館,豪華住宅區,飛機場以及咖啡廳之類的區域都有WiFi介面。當我們去旅遊,辦公時,就可以在這些場所使用我們的掌上設備盡情網上沖浪了。 手機WiFi是潮流 WLAN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無線區域網)的縮寫,它是一種基於802.11n/b/g/a標准,利用WiFi無線通信技術將PC等設備連接起來,構成可以互相通信、實現資源共享的網路。 近兩年,市場上支持UMA(Unlicensed Mo-bile Access非授權移動接入)等技術,具備WLAN連接功能的智能手機越來越多。它們除了可以藉助GSM/CDMA移動通信網路通話外,還能在WiFi無線區域網覆蓋的區域內,共享PC上網或VoIP通話。下面,我們就以採用Windows Mobile操作系統的WiFi手機為例,為大家介紹手機如何通過WLAN上網。 擁有WiFi功能的手機一覽:諾基亞N97mini 、諾基亞N80、諾基亞5800XM、諾基亞C5 03、諾基亞5730XM、諾基亞E66(大陸行貨不支持)諾基亞5800w、諾基亞5530、諾基亞C6-00、諾基亞C6-01、諾基亞C7、諾基亞N8、諾基亞N79、諾基亞N78、諾基亞E52、諾基亞E71、諾基亞E72i、諾基亞E6、 諾基亞X6、索愛W960、索愛J20、三星i8320(Vodafone360 H1)、三星Galaxy Ace S5830、三星SGH-T709、三星i5508、三星i5800、i5801,摩托羅拉XT3、、摩托羅拉A3100 、多普達838、蘋果Iphone4、魅族M9等。通過無線路由器上網 為了能用手機躺在床上上網,開通GPRS。無奈GPRS上網不但速度難以讓人滿意,資費也不便宜。總不能為了懶而去買台筆記本電腦吧?當然不用。其實,只需一台無線路由器,我們就能讓手機和PC共享寬頻上網。 目前通過無線路由器或無線AP上網,已經成為很多上網用戶的選擇。通過無線路由器、LAN或WLAN,PC可以輕松的利用ADSL、Cable、FTTX等寬頻接入Internet。 WiFi手機通過無線路由器共享上網也非常方便,多數WiFi手機不需要做任何設置,在無線路由器的信號覆蓋范圍內,WiFi手機和無線路由器的默認設置下,WiFi手機就能自動獲取IP地址進行無線連接,並利用手機自帶的IE、MSN等軟體無線上網。當然,如果在WiFi手機和無線路由器都正常開啟的情況下,WiFi手機無法通過無線路由器共享上網,我們就需要檢查一下設備的設置。 無線路由器的設置 首先,確定PC能通過無線路由器正常上網,如不能,則檢查無線路由器是否正常開啟並設置正確。其次,在能正常接入無線網路的任一台PC的IE地址欄中,輸入無線路由器的IP地址,登錄無線路由器的管理頁面進行檢查。重點檢查以下幾方面:確保DHCP伺服器啟用,並有足夠的地址池;允許SSID廣播;取消任何非必須的安全認證及密鑰;關閉無線路由器的防火牆功能。如果有必要,還可重啟無線路由器,或在設置界面中將它恢復出廠設置,再重新設置寬頻網路 WiFi手機的設置 首先,依次打開「開始→設置→連接」,在「高級→選擇網路」選項中,確保將「在程序自動連接到Internet時,使用:」設置為「Internet設置」。其次,在「連接→網卡(網路適配器、網路介面卡)」選項中,進入「配置網路適配器」,確保「我的網卡連接到:」被選擇為「默認單位設置」或「預設的工作設定」。最後,在「連接→網卡」選項中,選中本手機的網卡(一般有WLAN或WiFi Wireless Adapter等字樣),然後在配置界面中選擇「使用伺服器分配的IP地址」或「自動獲得IP地址」。此外,如果出於安全考慮,無線路由器沒有廣播SSID,則需在WiFi手機的「無線網路」配置項中找到SSID欄,填入對應的SSID名。如果連接過程中提示輸入密鑰,可選擇「自動填入密鑰」或手工輸入。 如今是一個技術進步神速的時代,在國內各大城市的公共場所,各種提供WiFi服務的熱點早已融入大家的生活。現在就算一個路邊餛飩攤,不裝個WiFi也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不過面對各式如雨後春筍般繁雜WiFi熱點,各位蹭網族們往往一打開設備,就變成森林裡迷路的小白兔了。看起來像一根枯樹枝的它其實是一根WiFi信號強度探測器。它在造型上和前些日子的電視遙控裝置有異曲同工之妙,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改進舊的無線網路探測器技術。使用方法很簡單,只要雙手握著末端的分叉,然後四處尋找WiFi信號即可,信號的強弱會在棒上用指示燈來顯示,這與電腦上無線管理軟體的信號強弱顯示類似。
編輯本段市場分析
Wi-Fi的規模商業化應用,在世界范圍內罕見成功先例。問題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大型運營商對這一模式的不認可:二是本身缺乏有效的商業模式。但基於Wi-Fi技術的無線區域網已經日趨普及。這將意味將來可以十分方便的應用。一旦存在Wi-Fi網路的公眾場合,解決了運營商的互聯互通,高收費,漫遊性的問題,Wi-Fi將來從一個成功的技術轉化為成功的商業。 諸多運營商先後涉足這一領域,且許多國家政府和城市使用該項技術打造無線化的國家和城市。且隨著數碼娛樂設備的普及,Wi-Fi在玩家中的熱度再次高起來。據d-link等廠商提供的信息說,在過去一年內,無線路由器的銷量以100%的幅度增長。 對於公共無線區域網,在歐洲,僅BT最近宣布已在全英建設了50萬余熱區,在美國AT&T繼續發力WI-FI市場,通過歐洲大部分地區及中國新部署25000個Wi-Fi熱區,意欲為那些商業先行者,遠程工作的員工和移動用戶提供更方便,更廣泛的WIFI接入,這樣一來,ATT在全球范圍的Wi-Fi熱區總數將達到12.5萬個。
Wi-Fi 俗稱無線寬頻(中國電信將CDMA 1X/3G也稱為無線寬頻) 支持Wi-Fi的手機
所謂Wi-Fi,是由一個名為「無線乙太網相容聯盟」(Wireless Ethernet Compatibility Alliance, WECA)的組織所發布的業界術語,中文譯為「無線相容認證」。它是一種短程無線傳輸技術,能夠在數百英尺范圍內支持互聯網接入的無線電信號。隨著技術的發展,以及IEEE 802.11a 及IEEE 802.11g等標準的出現,現在IEEE 802.11 這個標准已被統稱作Wi-Fi。從應用層面來說,要使用Wi-Fi,用戶首先要有Wi-Fi 兼容的用戶端裝置。 Wi-Fi是一種幫助用戶訪問電子郵件、Web和流式媒體的互聯網技術。它為用戶提供了無線的寬頻互聯網訪問。同時,它也是在家裡、辦公室或在旅途中上網的快速、便捷的途徑。能夠訪問Wi-Fi 網路的地方被稱為熱點。Wi-Fi或802.11G在2.4Ghz頻段工作,所支持的速度最高達54Mbps(802.11N工作在2.4Ghz或者5.0Ghz,最高速度600Mbps)。另外還有兩種802.11空間的協議,包括(a)和(b)。它們也是公開使用的,但802.11G/N在世界上最為常用。 Wi-Fi 熱點是通過在互聯網連接上安裝訪問點來創建的。這個訪問點將無線信號通過短程進行傳輸- 一般覆蓋300英尺。當一台支持Wi-Fi 的設備(例如Pocket PC)遇到一個熱點時,這個設備可以用無線方式連接到那個網路。大部分熱點都位於供大眾訪問的地方,例如機場、咖啡店、旅館、書店以及校園等等。許多家庭和辦公室也擁有Wi-Fi 網路。雖然有些熱點是免費的,但是大部分穩定的公共Wi-Fi 網路是由私人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提供的,因此會在用戶連接到互聯網時收取一定費用。 支持Wi-Fi的筆記本
全稱Wireless Fidelity。802.11b有時也被錯誤地標為Wi-Fi,實際上Wi-Fi是無線區域網聯盟(WLANA)的一個商標,該商標僅保障使用該商標的商品互相之間可以合作,與標准本身實際上沒有關系。但是後來人們逐漸習慣用WIFI來稱呼802.11b協議。它的最大優點就是傳輸速度較高,可以達到11Mbps,另外它的有效距離也很長,同時也與已有的各種802.11 DSSS設備兼容。筆記本電腦技術——迅馳技術就是基於該標準的。 IEEE([美國]電子和電氣工程師協會)802.11b無線網路規范是IEEE 802.11網路規范的擴展,最高帶寬為11 Mbps,在信號較弱或有干擾的情況下,帶寬可調整為5.5Mbps、2Mbps和1Mbps,帶寬的自動調整,有效地保障了網路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其主要特性為:速度快,可靠性高,在開放性區域,通訊距離可達305米,在封閉性區域,通訊距離為76米到122米,方便與現有的有線乙太網絡整合,組網的成本更低。 Wi-Fi(WirelessFidelity,無線相容性認證)的正式名稱是「IEEE802.11b」,與藍牙一樣,同屬於在辦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離無線技術。雖然在數據安全性方面,該技術比藍牙技術要差一些,但是在電波的覆蓋范圍方面則要略勝一籌。Wi-Fi的覆蓋范圍則可達300英尺左右(約合90米),辦公室自不用說,就是在小一點的整棟大樓中也可使用。因此,Wi-Fi一直是企業實現自己無線區域網所青睞的技術。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與代價昂貴的3G企業網路相比,Wi-Fi似乎更勝一籌。關於Wi-Fi 的熱點都誕生在2002年,在美國,Wi-Fi就像早期的網際網路一樣,呈現出星火燎原之勢。在2003年它註定要在世界范圍內有著美好的前景。 Wi-Fi帶來的高速無線上網將像今天人們打手機一樣平常。各廠商目前都積極將該技術應用於從掌上電腦到桌面計算機的各種設備中,製造新的賣點。隨著Wi-Fi設備數量的增加,其價格將會下降。Wi-Fi設備的全球年產量在2006年將達到3300萬台。
『肆』 WiFi是什麼時候發明的誰發明的
WIFI是由澳大利亞一位名為約翰.沙利文博士率領的團隊創造出來的,他們所屬澳大利亞最大的科研機構,叫做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所以,WIFI是屬於澳大利亞的,當地政府因為這項發明,時至今日,每年都可以獲得高達數十億美元的專利使用費。
這項技術,於90年代誕生。當時,沙利文博士帶領著研究所內其他的同事,開始研究如何能在一個密閉的空間里,讓無線網路信號進行傳輸,後來,經過長時間的不斷努力,當它與有線網路傳輸一樣穩定、快捷的時候,標志著WIFI問世。並於1996年申請了專利。
(4)無線網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自1997年起,逐漸有一些其他的機構獲得了澳洲政府的非獨家授權,允許其商用。見此情形,國際WIFI聯盟想要說服澳大利亞政府,勸其開放無線網的使用,意思是放棄專利,可以讓全世界的人都享受到無線網帶來的便捷。
再加上當時出現了一些未經授權便私自將WiFi商用的機構,澳大利亞政府並未接受這個提議,還將那些私自商用的機構全部告上了法庭。
包括我們現在能想像得到的各種生產手機、電腦的廠商,都和他們打過官司,比如蘋果、索尼、戴爾以及微軟等等。
『伍』 是誰發明了無線網
起源 http://ke..com/view/14507.htm#6
無線網卡
說到無線網卡 [1]的歷史起源,就不能不提到無線區域網的的歷史。無線區域網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美國陸軍就採用了無線電信號做資料的傳輸,他們研發出了一套無線電傳輸技術,並且採用非常高的加密技術。 後來,這項技術就在美軍和盟軍中間廣泛使用了;這讓一些學者對此產生了興趣並從中得到了靈感。 1971年,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的研究人員創造了第一個基於封包式技術的無線電通訊網路,被稱為ALOHNET網路,是最早的無線區域網(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這個WLAN包括了7台計算機,採用雙向星型拓撲(bi-directional star topology)橫跨四座夏威夷的島嶼,中心計算機放置在瓦胡島(Oahu Island)上。從這時起,無線區域網可以說是正式誕生了。 雖然從有限的資料中我們無法找到有關無線網卡的只言片語,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其中必定出現了今天無線網卡的始祖。如果從1971年世界上第一個無線網路實驗成功開始計算,那麼到現在為止無線網卡的歷史也就短短的35年。事實上,無線區域網的大規模發展是在20世紀90年代。 1997年IEEE(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提出並制定了最早的無線標准IEEE 802.11;在1999年9月又提出了IEEE 802.11a標准和IEEE 802.11b標准。 隨著IEEE802.11a、IEEE802.11b標準的出台以及Wi-Fi組織的成立促進了無線區域網產品的兼容化、標准化以及市場化。從此以後,無線區域網隨著電腦的普及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
『陸』 無線網誰發明的
Wi-Fi是IEEE定義的無線網技術,在1999年IEEE官方定義802.11標準的時候,IEEE選擇並認定了CSIRO發明的無線網技術是世界上最好的無線網技術,因此CSIRO的無線網技術標准,就成為了2010年Wi-Fi的核心技術標准。 Wi-Fi技術由澳洲政府的研究機構CSIRO在90年代發明並於1996年在美國成功申請了無線網技術專利。( US Patent Number 5,487,069)發明人是悉尼大學工程系畢業生Dr John O'Sullivan領導的一群由悉尼大學工程系畢業生組成的研究小組 。 IEEE曾請求澳洲政府放棄其Wi-Fi專利讓世界免費使用Wi-Fi技術,但遭到拒絕。 澳洲政府隨後在美國通過官司勝訴或庭外和解,收取了世界上幾乎所有電器電信公司(包括蘋果,英特爾,聯想,戴爾,AT&T,索尼,東芝,微軟,宏碁,華碩,等等)的專利使用費。2010年我們每購買一台含有Wi-Fi技術的電子設備的時候,我們所付的價錢就包含了交給澳洲政府的Wi-Fi專利使用費。2010年全球每天估計會有30億台電子設備使用Wi-Fi技術,而到2013年底CSIRO的無線網專利過期之後,這個數字預計會增加到50億。 Wi-Fi被澳洲媒體譽為澳洲有史以來最重要的科技發明,其發明人John O'Sullivan被澳洲媒體稱為」Wi-Fi之父「並獲得了澳洲的國家最高科學獎和全世界的眾多贊譽,其中包括歐盟機構,歐洲專利局,European Patent Office (EPO)頒發的European Inventor Award 2012 ,即2012年歐洲發明者大獎。
『柒』 網路最早是誰發明的
最早的Internet,是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ARPA)建立的。現代計算機網路的許多概念和方法,如分組交換技術都來自ARPAnet。 ARPAnet不僅進行了租用線互聯的分組交換技術研究,而且做了無線、衛星網的分組交換技術研究-其結果導致了TCP/IP問世。 1977-1979年,ARPAnet推出了目前形式的TCP/IP體系結構和協議。1980年前後,ARPAnet上的所有計算機開始了TCP/IP協議的轉換工作,並以ARPAnet為主幹網建立了初期的Internet。1983年,ARPAnet的全部計算機完成了向TCP/IP的轉換,並在 UNIX(BSD4.1)上實現了TCP/IP。ARPAnet在技術上最大的貢獻就是TCP/IP協議的開發和應用。2個著名的科學教育網CSNET和BITNET先後建立。1984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規劃建立了13個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及國家教育科技網。隨後替代了ARPANET的骨乾地位。 1988年Internet開始對外開放。1991年6月,在連通Internet的計算機中,商業用戶首次超過了學術界用戶,這是Internet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從此Internet成長速度一發不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