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貝多芬所創造

貝多芬所創造

發布時間:2021-10-02 09:03:31

1. 貝多芬所創作的音樂名

<<月光曲月 >><<光奏鳴曲>><<悲悵奏鳴曲 >>

2. 貝多芬一生創作了多少作品

貝多芬創作的作品有暴風雨奏鳴曲,悲愴,致愛麗絲,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歡樂頌。

1、《暴風雨奏鳴曲》是由著名的貝多芬撰寫,本作品與以前的「悲愴」型作品有些不同的氣質,正是貝多芬耳病加重,個人生活中又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甚至寫下了遺言,曾想到死去的時刻,人生、藝術、理想、現實,肯定都是他思索得很多、很深的題目。

2、《悲愴》是貝多芬早期鋼琴奏鳴曲之頂峰的傑作,也是因其戲劇性的優美旋律而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本曲無論在內容、旋律和結構等諸多方面,都滲透著一種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這也是貝多芬等德國音樂家共有的特質。

3、《致愛麗絲》是貝多芬在1810年創作的一首獨立鋼琴小品,是貝多芬獻給「愛麗絲」作為紀念的作品。 該作品在1867年被後人所發現,後收錄在《貝多芬作品全集》第25卷的補遺部分59號。

4、《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是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作於1804年的交響曲,這首交響曲從內容到形式都富於革新精神,感情奔放,篇幅巨大,和聲與節奏新穎自由。他在曲式結構上作了革新,如用一首庄嚴的葬禮進行曲作為第二樂章,用一首諧謔曲作為第三樂章,都是前所未有的。

5、《歡樂頌》由貝多芬所譜曲的音樂成為了現今歐洲聯盟的盟歌、歐洲委員會會歌,亦曾被用作羅德西亞1974-1979年國歌《揚起羅德西亞的聲音》的旋律。

3. 貝多芬的創作分為哪幾個時期

貝多芬《第三交響曲》封面,「致波拿巴將軍」的字跡被塗掉音樂史上通常將貝多芬的創作分為三個時期。

早期

從1792年他到維也納至1802年(不含他在波恩創作的早期作品),是貝多芬確立自己風格的時期,主要包括10首鋼琴奏鳴曲、6首弦樂四重奏、2部交響曲、2部鋼琴協奏曲,《普羅米修士》話劇配樂等。

貝多芬早期的鋼琴奏鳴曲帶有當時時尚的古典主義風格的痕跡,反映了海頓、莫扎特對他的影響,但也已顯露出他與之不同的特點和獨立性。例如《c小調奏鳴曲》(作品10之一,1798)、《c小調「悲愴」》(作品13,1798)、《升C小調「月光」》(作品27之二,1798)、《d小調「暴風雨」》(作品25,1802)等,均有一種獨特的郁悶、憤怒和抗爭的性格。在形式上,許多奏鳴曲(如作品2的三首)採用了4個樂章而非古典奏鳴曲典型的3個樂章,有的已用諧謔曲代替小步舞曲樂章。

貝多芬早期的室內樂創作,如6首弦樂四重奏(作品18)、3首鋼琴三重奏(作品1)、3首小提琴奏鳴曲(作品12)、2首大提琴奏鳴曲(作品5)、弦樂木管七重奏(作品20),均受海頓影響頗深。但有些作品也已顯示了他自己的個性。例如作品18第一首F大調(1799)的第一樂章開始的主題和節奏都很有個性,它們在全樂章均起了主導作用。這套四重奏作品在句法上頻繁的、出人意料的轉換(如第五首A大調弦樂四重奏)、非常規的轉調,甚至結構上的特殊設計也都很特別。

這時期的交響曲中,《第一交響曲》是他全部交響曲中最具古典風格的一部,它的四個樂章在形式上可稱古典交響曲的教材和範例。即使如此,貝多芬在細節的處理上仍有其特點。比如用諧謔曲取代小步舞曲,力度上常常運用在漸強之後緊接弱奏(<p)的做法,有時柔板樂章的引子的調性從附屬和弦開始等等。這首交響曲的四個樂章中,都貫穿了一種高昂的音調,體現了革命時代對作曲家熱情的感染。

成熟期

自1803年《第三交響曲「英雄」》的創作至1815年左右。此間,貝多芬寫了第三至第八交響曲、歌劇《費德里奧》、弦樂四重奏「拉蘇莫夫斯基」(作品59)、作品74、95等。作品90之前的鋼琴奏鳴曲(含作品53「黎明」、作品57「熱情」)、第四、第五鋼琴協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小提琴奏鳴曲「克羅采」、戲劇配樂《愛格蒙特》、《C大調彌撒曲》、鋼琴合唱幻想曲(作品80)等等。這些作品從不同的角度表現出作者對革命理想的熱烈追求和他的哲學思想。

交響曲是他創作的重要領域,而貝多芬創作的成熟作品是以《第三交響曲「英雄」》為標志的。1803年,他寫了這部交響曲,定名為「波拿巴交響曲」,在封面上寫了「為紀念一位偉人而作的贊揚」。他把拿破崙看作革命的象徵,在作品中傾注了他對革命的全部熱情。樂曲完成後,1804年拿破崙稱帝,貝多芬聽到這個消息非常憤怒,認為拿破崙玷污了神聖的事業,背叛了人民。他說:「原來,他不過是一個凡夫俗子!現在他要踐踏人類的一切權力,來實現自己的野心,他要高踞於一切人之主上而變成一個暴君了!」於是,他把交響曲的標題改為「英雄」。這首作品抒發了貝多芬對共和理想以及人民群眾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熱情頌揚。作品情感的深度、主題材料的新穎、和聲的大膽等等都是他早期作品所不能比擬的。第一樂章的結構是一個擴充了的奏鳴曲式,其中的主題已不再是海頓交響樂或莫扎特五重奏意義上的主題,而是一些可以加以發展、展開的樂思。它們也不再是一首旋律,而是一個含有多種因素的主題群體。第一主題由大提琴和中提琴組合的旋律和節奏動機,貝多芬由此建構了呈示部,第二主題也是純器樂性的樂思。展開部有巨大的擴展,而有趣的是,音樂在展開部結束,未到再現部樂隊全奏屬七和弦之前,圓號在小提琴和弦的背景上提早吹奏主題材料,這個做法曾引起當時和後來許多人的疑惑和猜測,但這實際是已經具有大師風范的貝多芬明確寫在樂譜上的。第二樂章寫成葬禮進行曲,也是一個創造。貝多芬採用這樣的形式寫作,是有其時代的原因的。因為在法國革命期間,經常有各種大型的群眾活動,如節日的慶典。集會、狂歡,也有為烈士舉行的葬禮。貝多芬用緩慢的葬禮進行曲作第二樂章,並吸收了法國歌頌理想與英雄的贊美詩、合唱等素材,從另一角度歌頌英雄主義犧牲精神和哀悼的情感,很合乎邏輯。樂曲深沉哀痛的感情在c小調上呈示,而中間段用了同名大調,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整個樂章的音調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徵,和廣泛而深刻的群眾性。第三樂章是諧謔曲。第四樂章是用變奏曲寫成的一個巨大的終曲,它採用了貝多芬所鍾愛的、早年創作的舞劇《普羅米修士》中的一個機智、勇敢和果斷的旋律作為主題,以熱烈、沸騰的情緒,弘揚了人道主義的崇高理想。

《第五交響曲》(後人稱「命運」)寫於1806-1808年間。是貝多芬「通過斗爭達到勝利」的人生觀和哲學思想的表露和體現。樂曲深刻地表現了與黑暗的社會現實、反動的專制暴政、反民主反自由思想的頑強斗爭和悲壯激昂的戰斗情緒,謳歌了人民群眾氣勢磅礴的力量和剛毅豪邁的英雄主義精神氣概。《第六交響曲「田園」》是18、19世紀眾多反映自然題材的作品中的一部。它反映了貝多芬與啟蒙運動「回歸自然的思想的聯系,情趣盎然,詩意濃郁,體現了貝多芬深刻的哲學思想、政治理想和人生態度。貝多芬晚年曾深情地說:「在自然界里,沒有嫉妒,沒有競爭,也沒有不誠實。」

貝多芬譜寫的惟一部歌劇《費德里奧》,始作於1805年,1814年最後修訂。它是受法國革命時期「拯救歌劇」的影響而作的,表現了反封建專制,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思想,歌頌為實現理想勇於犧牲的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渝的愛情。其中出色的音樂有:第一幕的四重唱《我感到多驚訝!》、第一幕莉奧諾拉的詠嘆調《討厭的傢伙,你到哪兒去》(表現莉奧諾拉竊到皮查羅要殺害弗羅列斯坦的消息,為自己丈夫的命運擔心的心情)、合唱《啊,多麼高興》(由於莉奧諾拉的建議,囚徒們被允許做短暫的放風,樂曲表現了他們對自由的渴望)、第二幕的二重唱《說不出來的高興啊!》(兩位主人公得救後喜悅的心情)等。為了這部作品,貝多芬嘔心瀝血,反復進行修改,寫下了不止四首不同的管弦樂序曲。現在常用來作歌劇序曲的是第二首,而第三首(作於1806年)被認為是四首當中最好的一首,往往放在歌劇演出兩幕之間演奏,或者作為管弦樂作品單獨在音樂會上演奏。第二幕宣敘調與詠嘆調的序奏,至少修改了18次;弗洛列斯坦的詠嘆調也有十二個完全不同的方案。

《愛格蒙特序曲》(1810)是為歌德同名話劇的配樂,借用16世紀尼德蘭人民反抗西班牙統治的歷史題材,表現對拿破崙侵略行徑的憤慨。貝多芬就是在拿破崙戰爭期間譜寫這部作品的,他在總譜上鄭重地寫道:「預示祖國即將到來的勝利」。這首序曲用奏鳴曲式寫成。

貝多芬第二時期在弦樂四重奏和鋼琴奏鳴曲的創作中,對古典風格的突破表現得尤為明顯。作品59《拉蘇莫夫斯基》的三首弦樂四重奏(1806)是題獻給俄國駐維也納大使拉蘇莫夫斯基的。其中採用了兩首俄羅斯民歌《唉,我的命運啊》和《光榮》,前者用作第一首F大調四重奏第四樂章的主題,後者用於e小調第二首四重奏第三樂章的主題。這些四重奏寫成後,新穎的風格使人們最初難以接受。有人認為作曲家是在跟他們開玩笑,有的甚至問貝多芬:「你肯定不認為這是音樂吧?」貝多芬卻回答說:「噢,它不是為你的,而是為往後另一個時代的。」這些四重奏與《第三交響曲》在形式上相似,它們有眾多的主題不斷擴展,展開部抻長而復雜,尾聲也很龐大。隨著這些擴展,貝多芬使古典奏鳴曲式的段落界線模糊了,再現部被偽裝和變化,新的主題不知不覺地從原有材料中滋生出來,而樂思的力度和動力性的展開,與古典作曲家優雅、對稱的風格已經決然不同。由此體現了他對另一種新的音樂風格——浪漫風格的開拓。

鋼琴奏鳴曲中這種新穎的風格表現得更為突出,如C大調「黎明」(作品53)和f小調「熱情」(作品57)均採用古典奏鳴曲結構,均有快——慢——快三個樂章,有奏鳴曲式、迴旋曲式、變奏曲式等形式及相應的調性布局。但是,這些作品卻傾注了貝多芬的哲學思想和藝術創造。其中「黎明」作於1803-1804年間,與《第三交響曲》幾乎同時。第一樂章主部快速、緊張、跳躍的和弦音型,和在遠關系調的副部構成色彩和情緒上的鮮明對比。第三樂章採用流傳了三四百年的萊茵河民歌主題,經貝多芬匠心獨運的處理和發展,成為熱烈歡騰充滿了時代精神的雄壯樂曲。《「熱情」奏鳴曲》所表現的悲劇性之深刻,矛盾沖突之激烈,斗爭精神之頑強,均為貝多芬和前人同類作品中所罕見。第三樂章在五小節強有力的切分音之後,右手快速流動的音型和左手短促果斷的節奏音型構成萬馬奔騰,一瀉千里的宏偉氣勢。這兩部作品都對原來的奏鳴曲形式進行了很大的發展。

貝多芬的第四、第五鋼琴協奏曲(G大調作品58,E大調作品73「皇帝」)及小提琴協奏曲(D大調作品61)在內容和手法上與這時期的其他作品相仿。他給獨奏者以更多的炫技機會和要求。

晚期(1815-1827)

經過幾年創作危機後,貝多芬晚期的創作體現了這位大師深邃的哲學思考和他在嚴酷的封建禁錮主義之下,仍堅定不移地為「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戰斗不息。其音樂在前兩個時期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變化。

《第九交響曲》(完成於1823)從深層反映了貝多芬晚期的思想。當時他非常壓抑痛苦,生活日益貧困,在創作上已沉默數年。他在苦悶中反復思索和醞釀,最後不顧黑暗的現實和政局,毅然寫出了這部宏偉的作品,大膽地表現了他對封建復辟的否定和批判。他採用了從青年時代就深深熱愛的一首席勒的詩歌《歡樂頌》,而且為了鮮明地謳歌這首詩歌所象徵的崇高理想,他在作品的終曲樂章直接採用了合唱和獨唱,這在音樂史上是一個大膽的創舉。他經過精心的設計,運用了極不尋常的結構形式逐漸把詩歌的核心思想推向了高潮。這首作品與他以前的風格有所不同,更為內向,更為堅毅。在技法上,第二樂章諧謔曲復三部曲式中的第一部分被擴大為一首完整的奏鳴曲式,第四樂章類似一首康塔塔,還將分節歌與變奏曲、迴旋曲、奏鳴曲的原則結合起來,呈現了混合曲式結構的原則。這個樂章一開始的引子中,將d小調的七個音同時奏出,實際上預示了現代音樂音塊的出現。

4. 貝多芬所創作歌曲名稱

第一交響曲 Symphonie No.1 Op.21 1794--1796 C大調
第二交響曲 Symphonie No.2 Op.36 1801-1802.10 D大調
第三交響曲 (英雄) Symphonie No.3 OP.55 1803-1804 降E大調
第四交響曲 Symphonie No.4 Op.60 1806.10 降B大調
第五交響曲 (命運) Symphonie No.5 Op.67 1804-1808 C小調
第六交響曲 (田園) Symphonie No.6 Op.68 1807---1808 F大調
第七交響曲 Symphonie No.7 Op.92 1811-1812.6 A大調
第八交響曲 Symphonie No.8 Op.93 1811-1812.10 F大調
第九交響曲 (合唱) Symphonie No.9 Op.125 1824.2 D小調
第十交響曲 Symphonie No.10 遺稿
戰爭交響曲 Wellingtons Sieg Op.91 1813 D大調
序曲 萊奧諾拉 Leonore Overtures No.1-1805 No.2-1805 No.3-1806 No.4-1814
序曲 艾格蒙特 Egmond 1809
序曲 科里奧蘭 Coriolanus Overture Op.93 1807 C大調
舞劇 普羅米修斯的生民 The Creatures of Prometheus Op.43 1800-1801
序曲 斯蒂芬國王 King Stephen Op.112 1811
序曲 向大廈獻禮 The Consecration of the house Op.124 1822 C大調
騎士芭蕾音樂 Musik Zu einem Ritterballett WoO.1 1790-1791
序曲 命名日慶典序曲 Ouverture 「Namensfeier」 Op.115 1814 C大調
雅典的廢墟 The ruins of Athens Op.113
舞曲 12首小步舞曲 12Menuette WoO.7 1795
舞曲 12首德國舞曲 12 Dertsche Tanze WoO.8 1795
舞曲 12首對舞曲 12 Kontratanze WoO.14 1800-1802
舞曲 6首蘭德勒舞曲 6 Landlerische Tanze WoO.15 1802 D大調
舞曲 11首維也納舞曲 11 Wienertanze WoO.17 1818-1820
舞曲 慶賀小步舞曲 Grarulations Menuett WoO.3 1822
進行曲 為樂隊而作的進行曲(6首) Marsh for Orchetra WoO.18-22,24,29 1809-1810
協奏曲 第一鋼琴協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1 Op.15 1796 C大調
協奏曲 第二鋼琴協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2 Op.19 1794-1795 降B大調
協奏曲 第三鋼琴協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3 Op.37 1800 C小調
協奏曲 第四鋼琴協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4 Op.58 1805-1806 G大調
協奏曲 第五鋼琴協奏曲 Pinao Concertos No.5 Op.78 降E大調
協奏曲 第六鋼琴協奏曲 Pinao Concertos in D Op.61 1807
協奏曲 鋼琴協奏曲 Pinao Concertos in E flat WoO.4 1784
迴旋曲 鋼琴與樂隊的降B大調迴旋曲 Rondo for Pinao and Orchestra in B flat WoO.6 1795
幻想曲 合唱幻想曲 Fantasie fur Klavier,Chor Und Orchester Op.80 1808 C小調
協奏曲 為小提琴,大提琴,鋼琴三重奏 Triple Concerto for vilin Cello and Piano Op.56 1803-1804 C大調
協奏曲 小提琴協奏曲 Violin Concerto Op.61 1806 D大調
浪漫曲 浪漫曲兩首 2 Romances Op.40 1802-1803 C大調
小夜曲 小夜曲兩首 2 Sereenades Op.8,Op.25 1796-11797 D大調
重奏 管樂8重奏 Wind Octet Op.103 1792 G小調
重奏 管樂7重奏 Wind Septet Op.20 1796-1800 降E大調
重奏 管樂6重奏 Wind Sextet Op.71 1796-1797 降E大調
重奏 管樂6重奏 Wind Sextet Op.81b 1794-1795 降E大調
重奏 管樂5重奏 Wind quintet Op.16 1796-1797
重奏 弦樂5重奏 (3首) String quintets O.p4.29.104 1800-1801 C大調
重奏 第一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 Op.18.1 1799.6 F大調
重奏 第二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2 Op.18.2 G大調
重奏 第三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3 Op.18.3 D大調
重奏 第四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4 Op.18.4 1795 C小調
重奏 第五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5 Op.18.5 A大調
重奏 第六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6 Op.18.6 降B大調
重奏 第七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7 Op.59.1 1806 F大調
重奏 第八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8 Op.59.2 1806 E小調
重奏 第九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9 Op.59.3 1806 C大調
重奏 第十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0 Op.74 1809 降E大調
重奏 第十一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1 Op.95 1810 F小調
重奏 第十二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2 Op.127 1823 降E大調
重奏 第十三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3 Op.130 1825 降B大調
重奏 第十四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4 Op.131 1826 升C小調
重奏 第十五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5 Op.132 1824-1825 A小調
重奏 第十六號弦樂4重奏 Steing quartet No.16 Op.135 1826.10 F大調
大賦格曲 Grosse Fugue in B flat Op.133 降B大調
重奏 弦樂4重奏 String quartet in F Hess 34 1801-1802 F大調
重奏 鋼琴4重奏 Piano qiartets WoO.36 1785
重奏 第一號弦樂3重奏 String Trio No.1 Op.3 1796 降E大調
重奏 第二號弦樂3重奏 String trio No.2 Op.8 1796-1797 D大調
重奏 第三號弦樂3重奏 String trio No.3 Op.9..1 1796-1798 G 大調
重奏 第四號弦樂3重奏 String trio No.4 Op.9.2 1796-1798 D大調
重奏 第五號弦樂3重奏 String trio No.5 Op.9.3 1796-1798 C小調
重奏 第一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No.1 Op.1.1 1792 降E大調
重奏 第二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No.2 Op.1.2 1793-1794 G大調
重奏 第三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No.3 Op.1.3 1793-1794 C小調
重奏 第四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No.4 Op.11 1798 降B大調
重奏 第五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No.5 Op.70.1 1808 D大調
重奏 第六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No.6 Op.70.2 1808 降E大調
重奏 第七鋼琴3重奏(大公) Piano trio No.7 Op.97 1811 降B大調
重奏 第八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No.8 WoD.39 降B打調
重奏 第九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No.9 WoD.38 1790-1791 降E大調
重奏 第十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in E flat No.10 Op.44 1792 降E大調
重奏 第十一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in G No.11 Op.121a 1803 G小調
重奏 第十二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in E flat No.12 Op.38 1802-1803 降E大調
重奏 鋼琴3重奏 Piano trio No.D D大調
重奏 木管3重奏 Woodwind trio in C Op.87 1794 C大調
重奏 3重奏 Trio in G WoD.37 1790 G大調
重奏 2重奏 String o in E flat WoD.32 1795-1798 降E大調
奏鳴曲 圓號奏鳴曲 Horn Sonata in F Op.17 1800 F大調
主題與變奏 6首 6 Tema Con Variazioni Op.105 1817-1818
重奏 長笛2重奏 Flute o in G WoD.26 1792 G大調
重奏 木管2重奏 3 Woodwind os WoD.27 1792 C大調
變奏曲 根據歌劇< 唐璜> 主題的變奏曲 12 Variationen uber das Thema 「La ci darem la mano」 aus der Oper 「Don Giovanni」 Von W.A.Mozart WoD.28 1797
變奏曲 根據< 費加羅的婚禮> 主題的變奏曲 12 Variationen uber das Thema 「Se Vuol ballare,Signor contino」 aus der Oper 「Le nozze di Figaro」 Von W.A.Mozart WoD.40 1792-1793 F大調
奏鳴曲 第一大提琴奏鳴曲 Cello Sonata No.1 Op.5.1 1796-1797 F大調
奏鳴曲 第二大提琴奏鳴曲 Cello Sonata No.2 Op.5.2 G小調
奏鳴曲 第三大提琴奏鳴曲 Cello Sonata No.3 Op.69 1808 A大調
奏鳴曲 第四大提琴奏鳴曲 Cello Sonata No.4 Op.102.1 1815 G大調
奏鳴曲 第五大提琴奏鳴曲 Cello Sonata No.5 Op.102.2 1815 D大調
變奏曲 為大提琴和鋼琴而作的變奏曲 Variationens for Cello and Piano G大
變奏曲 根據< 馬卡布的猶大> 主題的變奏曲 12 Variationen uber das Thema 「See the Conquering hero」aus 「Judas Maccabeus」 Von G. F. Handel WoD.45 1796 G大調
變奏曲 根據< 魔笛> 主題的變奏曲7段 7 Variationen uber das Thema 「Bei Mannern,Selche Liebe Fuhln」 aus der Oper 「Zauberflote」 Von W .A .Mozart WoD.46 1801 降E大調
變奏曲 根據< 魔笛> 主題的變奏曲12段 12 Variationen uber das Thema 「Ein Madchen oder Weibchen」 aus der Oper 「Zauberflote」 Von W.A.Mozart Op.66 1796 F大調
奏鳴曲 第1號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No.1 Op.12.1 1795 D大調
奏鳴曲 第2號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No.1 Op.12.2 1795 A大調
奏鳴曲 第3號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No.1 Op.12.3 1795 降E大調
奏鳴曲 第4號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No.1 Op.23 1800 A小調
奏鳴曲 第5號小提琴奏鳴曲(春天) Violin Sonata No.1 Op.24 1800 F大調
奏鳴曲 第6號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No.1 Op.30.1 1802 A大調
奏鳴曲 第7號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No.1 Op.30.2 C小調
奏鳴曲 第8號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No.1 Op.30.3 G大調
奏鳴曲 第9號小提琴奏鳴曲(克萊采) Violin Sonata No.1 Op.47 1803 A大調
奏鳴曲 第10號小提琴奏鳴曲 Violin Sonata No.1 Op.96 1811-1812 G大調
奏鳴曲 第1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1 Op.2.1 1795 F小調
奏鳴曲 第2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2 Op.2.2 1795 A大調
奏鳴曲 第3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3 Op.2.3 1795 C小調
奏鳴曲 第4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4 Op.7 1796-1797 E大調
奏鳴曲 第5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5 Op.10.1 1796-1798 C小調
奏鳴曲 第6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6 Op.10.2 F大調
奏鳴曲 第7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7 Op.10.3 D大調
奏鳴曲 第8號鋼琴奏鳴曲(悲愴) Piano Sonata No.8 Op.13 1798-1799 C小調
奏鳴曲 第9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9 Op.14.1 1798-1799 E大調
奏鳴曲 第10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10 Op.14.2 G大調
奏鳴曲 第11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11 Op.22 1800 降B大調
奏鳴曲 第12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12 Op.26 1800-1801 降A大調
奏鳴曲 第13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13 Op.27.1 1800-1801 降E大調
奏鳴曲 第14號鋼琴奏鳴曲(月光) Piano Sonata No.14 Op.27.2 1801 升C小調
奏鳴曲 第15號鋼琴奏鳴曲(田園) Piano Sonata No.15 Op.28 1801 D大調
奏鳴曲 第16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16 Op.31.1 1801-1802 G大調
奏鳴曲 第17號鋼琴奏鳴曲(暴風雨) Piano Sonata No.17 Op.31.2 D小調
奏鳴曲 第18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18 Op.31.3 降E大調
奏鳴曲 第19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19 Op.49.1 1805 G大調
奏鳴曲 第20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20 Op.49.2 G大調
奏鳴曲 第21號鋼琴奏鳴曲(華爾斯坦) Piano Sonata No.21 Op.53 1803-1804 C大調
奏鳴曲 第22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22 Op.54 1804 F大調
奏鳴曲 第23號鋼琴奏鳴曲(熱情) Piano Sonata No.23 Op.57 1804-1806 F小調
奏鳴曲 第24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24 Op.78 1809 升F大調
奏鳴曲 第25號鋼琴奏鳴曲(杜鵑) Piano Sonata No.25 Op.79 1809 G大調
奏鳴曲 第26號鋼琴奏鳴曲(告別) Piano Sonata No.26 Op.81a 1809 降E大調
奏鳴曲 第27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27 Op.90 1814 E小調
奏鳴曲 第28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28 Op.101 1815-1816 A大調
奏鳴曲 第29號鋼琴奏鳴曲(鋼琴) Piano Sonata No.29 Op.106 1818-1819 降B大調
奏鳴曲 第30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30 Op.109 1818 E大調
奏鳴曲 第31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31 Op.110 1821 降A大調
奏鳴曲 第32號鋼琴奏鳴曲 Piano Sonata No.32 Op.111 1819-1822 E小調
奏鳴曲 為選帝候而作的奏鳴曲 Kurfursten Sonates WoD.47 1782-1783 降E大調
變奏曲 英雄變奏曲 Eroica Variations Op.35 降E大調
變奏曲 狄亞貝里變奏曲 Diabelli Variations Op.120 1823 C大調
變奏曲 32段變奏曲 32 Variations on an Original Theme in C minor WoD.80 1806-1807 C小調
變奏曲 為鋼琴而作的變奏曲(14首) Variationen for Piano
變奏曲 根據德萊斯勒的進行曲主題的變奏曲9首 9 Variationen uber einen Marsch Von E. C. Dressler WoD.63 1781 C小調
變奏曲 根據李基尼抒情小調主題的變奏曲24首 24 Variationen uber die Ariette 「Venni amore」 Von V. Righini WoD.65 1790 D大調
變奏曲 根據迪塔斯多夫抒情小調主題的變奏曲13首 13 Variationen uber die Ariette 「Es War einmal ein alter Mann」 aus dem Singspiel 「Das rote Kappchen」 Von K. D. Von Dittersdorf WoD.66 1792 A大調
變奏曲 根據海貝爾舞劇主題的變奏曲12首 12 Variationen uber das Thema 「Menuett a la Vigano」 aus dem Ballett 「le nozze disturbate」 Von J.Haibel WoD.68 C大調
變奏曲 根據拜謝羅歌劇主題的變奏曲6首 6 Variationen uber das Duett 「Nel cor piu non mi sento」 aus der Oper 「La molinara」 Von G.Paisiello WoD.70 1788
變奏曲 根據拜謝羅歌劇主題的變奏曲9首 9 Variationen uber das Thema 「L』amor Contadino」ais der Oper 「Lamolinara」Von G.Paisiello WoD.69 1795 A大調
變奏曲 根據伍拉尼茲基舞劇主題的變奏曲12首 12 Variationen uber das Thema 「Russischen Tanz」 aus dem Ballett 「Das Waldmadchen」 Von P. Wranitzky WoD.71 1796 A大調
變奏曲 根據格萊特里歌劇主題的變奏曲8首 8 Variationen uber das Thema 「Une fievre brulant」 aus der Oper 「Richard Coeur de Lion」 Von A.M.Gretry WoD.72 1796-1797 C大調
變奏曲 根據薩列里歌劇主題的變奏曲10首 10 Variationen uber das Thema 「La stessa, la atessissima」 aus der Oper 「Falstaff」 Von A.Salieli WoD.73 1799 降B大調
變奏曲 根據維特歌劇主題的變奏曲7首 7 Variationen uber das Quartett 「Kind, Willst ruterbrochene Opferfest」 Von, P.Winter WoD.75 1799 F大調
變奏曲 根據蘇斯麥耶爾歌劇主題的變奏曲6(8)首 6(8) Variationen uber das Tarzett 「Tandeln und Scherzen」 aus der Oper 「Soliman Li order die drei Sultaninen」 Von F. X. Sussmayr WoD76 1799 F大調
變奏曲 根據自己創作主題的變奏曲6首 6 Leichte Variationen Uber ein eigenes Thema WoD.77 1800 G大調
變奏曲 根據< 神佑吾皇> 主題的變奏曲7首 7 Variationen uber 「God Save the King」 WoD.78 1803 C大調
變奏曲 根據< 保衛大不列顛> 主題的變奏曲5首 5 Variationen uber 「Rule Britania」 WoD.79 1803 D大調3
變奏曲 根據主題而創作的變奏曲32首 32 Variationen uber ein eigenes Thema WoD.80 1806 C小調
小品 小品7首 Sieben Bagatellen Op.33 1803
小品 新小品11首 Elf neue Bagatelle Op.119 1800-1821
小品 小品6首 Sechs Bagatellens Op.126 1823
迴旋曲 為鋼琴而作的迴旋曲 Rondes for Piano 1797 C G大調
幻想曲 幻想曲 Fantasia in G Minor Op.77 1809 G小調
前奏曲 前奏曲 Prelude in F minor WoD.55 1803 F小調
行板 可愛的行板 Andante favori WoD.57
行板 庄嚴的行板 Andante maestoso WoD.62 1826 C大調
舞曲 為鋼琴而作的舞曲 Piano dances WoD81 1800
奏鳴曲 聯彈用奏鳴曲 Piano Sonata in D Op.6 1796-1797 D大調
進行曲 聯彈用大進行曲3首 3 Marsche Op.45 1802-1803
變奏曲 根據華德斯坦主題的變奏曲8首 8 Variationen uber ein Thema des Grafen Von Waldstein WoD.67 1791-1792
變奏曲 根據歌曲而作的變奏曲6首 Lied 「Ich denke dein」 mit 6 Variationen WoD.74 1799-1804
神劇 基督在橄欖山上 Oratorium 「Christus am olberg」 Op.85 1803 降E小調
彌撒曲 庄嚴大彌撒 Missa Solemnis Op.123 1818-1823 D大調
彌撒曲 彌撒曲 Mass in C Op.86 1807 C大調
清唱劇 < 平靜的海和幸福的航行> Kantate 「Meeresstille und gluckliche Fahrt」 Op.112 1814-1815 D大調
合唱曲 合唱曲13首 Choral Works Op.121b
歌劇 費德里奧 Fidelio Op.72 1802-1805
重唱 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 Deets & Trio and Quartets Op.116
歌曲 歌曲 Lieder
民歌 英國民歌編曲(160首以上) Volksliedbearbeitungen
民歌 蘇格蘭民歌25首 25 Scottich Songs Op.108 1815-1816
民歌 愛爾蘭民歌25首 25 Irish Songs WoD.152 1810-1813
民歌 愛爾蘭民歌20首 20 Irish Songs WoD.153 1810-1813
民歌 愛爾蘭民歌12首 12 Irish Songs WoD.154 1810-1813
民歌 威爾士民歌26首 26 Welsh Songs WoD.155 1810-1814
民歌 蘇格蘭民歌12首 12 Scottish Songs WoD.156 1817-1818
民歌 各國民歌12首 12 Songs of various nationality WoD.157 1814-1815
民歌 各國民歌集36首 Songs of various nationality WoD.158 1815-1818

5. 貝多芬生平創造歌曲

月光曲。歡樂頌

6. 貝多芬創造過那些曲子

1 月光 貝多芬世界抄著名鋼襲琴曲.mp3

2 貝多芬-命運交響曲(鋼琴).mp3

3 古典 - 世界名曲 - g大調第1號小提琴浪漫曲(貝多芬).mp3

4 鋼琴曲 - 理查德·克萊德曼 - 獻給愛麗絲.mp3

5 小步舞曲(貝多芬).mp3

6 英雄交響曲(貝多芬).mp3

7 悲愴奏鳴曲(貝多芬).mp3

8 《月光曲》 貝多芬著名的鋼琴曲.mp3

9 音樂-貝多芬-月光奏鳴曲(鋼琴).mp3

10 歡樂頌

11 搖籃曲

12 春天 第三樂章 小提琴奏鳴曲

13 英雄交響曲

14 獻給愛麗斯

15 田園交響曲

16 熱情奏鳴曲

17 致愛麗絲

18 貝多芬第六交響曲

19 土爾其進行曲

20 春的召喚

21 小步舞曲

7. 貝多芬創作作品的詳細時間(幾年~幾年)

作品列表(按編號)

貝多芬最重要的作品包括32首鋼琴奏鳴曲,9部交響曲,5部鋼琴協奏曲,小提琴協奏曲,三重協奏曲和晚期弦樂四重奏。

貝多芬作品的編號是由他作品的出版商編制的。因此,編號是按照作品出版的先後順序,而不是按照寫作的順序排列。比如,1792年創作的木管八重奏為作品103號,而作品102 和104號分別創作於1815年和1817年。編號135號以前的作品為貝多芬在世時所出版。其他則是在他去世後出版的。

作品 1 no 1 (1795) 鋼琴三重奏 No. 1 降 E 大調
作品 1 no 2 (1795) 鋼琴三重奏 No. 2 G 大調
作品 1 no 3 (1795) 鋼琴三重奏 No. 3 C 小調
作品 2 no 1 (1796) 鋼琴奏鳴曲 No. 1 F 小調
作品 2 no 2 (1796) 鋼琴奏鳴曲 No. 2 A 大調
作品 2 no 3 (1796) 鋼琴奏鳴曲 No. 3 C 大調
作品 3 (1794) 弦樂三重奏 No. 1 降 E 大調
作品 4 (1795) 弦樂五重奏 降 E 大調
作品 5 no 1 (1796)奏鳴曲 鋼琴和大提琴 No. 1 F 大調
作品 5 no 2 (1796)奏鳴曲 鋼琴和大提琴 No. 2 G 小調
作品 6 (1797) 四手聯彈鋼琴奏鳴曲
作品 7 (1797) 鋼琴奏鳴曲 No. 4 降 E 大調
作品 8 (1797) 弦樂三重奏(小夜曲) No. 1 D 大調
作品 9 no 1 (1798) 弦樂三重奏 No. 2 G 大調
作品 9 no 2 (1798) 弦樂三重奏 No. 3 D 大調
作品 9 no 3 (1798) 弦樂三重奏 No. 4 C 小調
作品 10 no 1 (1798) 鋼琴奏鳴曲 No. 5 C 小調
作品 10 no 2 (1798) 鋼琴奏鳴曲 No. 6 F 大調
作品 10 no 3 (1798) 鋼琴奏鳴曲 No. 7 D 大調
作品 11 (1798) 鋼琴三重奏 No. 4 降B 大調
作品 12 no 1 (1798) 小提琴奏鳴曲 No. 1 D 大調
作品 12 no 2 (1798) 小提琴奏鳴曲 No. 2 A 大調
作品 12 no 3 (1798) 小提琴奏鳴曲 No. 3 降E 大調
作品 13 (1799) 鋼琴奏鳴曲 No. 8 C 小調 "悲愴"
作品 14 no 1 (1799) 鋼琴奏鳴曲 No. 9 E 大調
作品 14 no 2 (1799) 鋼琴奏鳴曲 No. 10 G 大調
作品 15 (1795) 鋼琴協奏曲 No. 1 C 大調
作品 16 (1796)五重奏 鋼琴和管樂器
作品 17 (1800) 圓號奏鳴曲 F 大調
作品 18 no 1 (1800) 弦樂四重奏 No. 1 F 大調
作品 18 no 2 (1800) 弦樂四重奏 No. 2 G 大調
作品 18 no 3 (1800) 弦樂四重奏 No. 3 D 大調
作品 18 no 4 (1800) 弦樂四重奏 No. 4 C 小調
作品 18 no 5 (1800) 弦樂四重奏 No. 5 A 大調
作品 18 no 6 (1800) 弦樂四重奏 No. 6 降B 大調
作品 19 (1795) 鋼琴協奏曲 No. 2 B 降 大調
作品 20 (1799) 七重奏 E 降 大調
作品 21 (1800) 交響曲 No. 1 C 大調
作品 22 (1800) 鋼琴奏鳴曲 No. 11 B 降 大調
作品 23 (1801) 小提琴奏鳴曲 No. 4 A 小調
作品 24 (1801) 小提琴奏鳴曲 No. 5 F 大調 春("Spring")
作品 25 (1801) 小夜曲 D 大調 長笛, 小提琴和中提琴
作品 26 (1801) 鋼琴奏鳴曲 No. 12 降 A 大調
作品 27 no 1 (1801) 鋼琴奏鳴曲 No. 13 降 E 大調
作品 27 no 2 (1801) 鋼琴奏鳴曲 No. 14 升 C 小調 "月光"
作品 28 (1801) 鋼琴奏鳴曲 No. 15 D 大調
作品 29 (1801) 弦樂五重奏 C 大調
作品 30 no 1 (1803) 小提琴奏鳴曲 No. 6 A 大調
作品 30 no 2 (1803) 小提琴奏鳴曲 No. 7 C 小調
作品 30 no 3 (1803) 小提琴奏鳴曲 No. 8 G 大調
作品 31 no 1 (1802) 鋼琴奏鳴曲 No. 16 G 大調
作品 31 no 2 (1802) 鋼琴奏鳴曲 No. 17 D 小調 "暴風雨"
作品 31 no 3 (1802) 鋼琴奏鳴曲 No. 18 E 降 大調
作品 32 (1805) 歌曲 - 致希望
作品 33 (1802) 七首小作品 鋼琴
作品 34 (1802) 6變奏曲 鋼琴 on an original theme, F 大調
作品 35 (1802) 15變奏曲和賦格 鋼琴 on an original theme, 降E 大調 "英雄Eroica"
作品 36 (1803) 交響曲 No. 2 D 大調
作品 37 (1803) 鋼琴協奏曲 No. 3 C 小調
作品 38 (1803) 鋼琴三重奏 No. 8 (Arrangement of the Septet 作品 20)
作品 39 (1789) 兩首前奏曲 裡麵包括了12中大調 鋼琴
作品 40 (1802) 浪漫曲 小提琴 G 大調
作品 41 (1803) 小夜曲 鋼琴和長笛 或 小提琴 D 大調
作品 42 (1803) 夜曲 中提琴和鋼琴 D 大調
作品 43 (1801) 普羅米修斯的創造物* 序曲和芭蕾音樂
作品 44 (1792) 鋼琴三重奏 No. 10 (Variations on an original theme 降 E 大調)
作品 45 (1803) 三首進行曲 鋼琴, 四手聯彈
作品 46 (1795) 歌曲 - Adelaide
作品 47 (1802) 小提琴奏鳴曲 No. 9 A 大調 克羅采("Kreutzer")
作品 48 no 1 (1802) 歌曲 - 請求
作品 48 no 2 (1802) 歌曲 - Die Liebe des Nächsten
作品 48 no 3 (1802) 歌曲 - 論死亡
作品 48 no 4 (1802) 歌曲 - 自然中主之榮耀
作品 48 no 5 (1802) 歌曲 - Gottes Macht und Vorsehung
作品 48 no 6 (1802) 歌曲 - Bußlied
作品 49 no 1 (1792) 鋼琴奏鳴曲 No. 19 G 小調
作品 49 no 2 (1792) 鋼琴奏鳴曲 No. 20 G 大調
作品 50 (1798) 浪漫曲 小提琴 F 大調
作品 51 no 1 (1797) 迴旋曲 C 大調 鋼琴
作品 51 no 2 (1798) 迴旋曲 G 大調 鋼琴
作品 52 no 1 (1805) 歌曲 - Urians Reise um die Welt
作品 52 no 2 (1805) 歌曲 - Feuerfab
作品 52 no 3 (1805) 歌曲 - Das Liedchen von der Ruhe
作品 52 no 4 (1805) 歌曲 - 五月歌
作品 52 no 5 (1805) 歌曲 - Mollys Abschied
作品 52 no 6 (1805) 歌曲 - 愛情
作品 52 no 7 (1805) 歌曲 - Marmotte
作品 52 no 8 (1805) 歌曲 - Das Blümchen Wunderhold
作品 53 (1803) 鋼琴奏鳴曲 No. 21 C 大調 "黎明 Waldstein(森林之石)"
作品 54 (1804) 鋼琴奏鳴曲 No. 22 F 大調
作品 55 (1805) 交響曲 No. 3 降E 大調 "英雄Eroica"
作品 56 (1805) 三重協奏曲 C 大調
作品 57 (1805) 鋼琴奏鳴曲 No. 23 F 小調 "熱情Appassionata"
作品 58 (1807) 鋼琴協奏曲 No. 4 G 大調
作品 59 no 1 (1806) 弦樂四重奏 No. 7 F 大調 "拉斯莫夫斯基 1"
作品 59 no 2 (1806) 弦樂四重奏 No. 8 E 小調 "拉斯莫夫斯基 2"
作品 59 no 3 (1806) 弦樂四重奏 No. 9 C 大調 "拉斯莫夫斯基 3"
作品 60 (1807) 交響曲 No. 4 降B 大調
作品 61 (1808) 小提琴協奏曲 D 大調
作品 62 (1807) 科里奧蘭序曲
作品 63 (1806) 弦樂五重奏 ( 作品 4的整理版本) 鋼琴三重奏
作品 64 (1807) 鋼琴三重奏 ( 作品 3的整理版本) 鋼琴,小提琴和大提琴
作品 65 (1796) 詠嘆調 - Ah perfido!
作品 66 (1796)莫扎特主題「一位少女或一位女性」變奏曲 ,大提琴
作品 67 (1808) 交響曲 No. 5 C 小調
作品 68 (1808) 交響曲 No. 6 F 大調 田園("Pastoral")
作品 69 (1808)奏鳴曲 鋼琴和小提琴,大提琴 No. 3 A 大調
作品 70 no 1 (1808) 鋼琴三重奏 No. 5 D 大調 "鬼魂"
作品 70 no 2 (1808) 鋼琴三重奏 No. 6 降E 大調
作品 71 (1796) 管樂六重奏降E
作品 72a (1805) 歌劇 - 列奧諾拉 (序曲為列奧諾拉第二號)
作品 72b (1806) 歌劇 - 列奧諾拉 (序曲為列奧諾拉第三號)
作品 72c (1814) 歌劇 - 費德里奧
作品 73 (1809) 鋼琴協奏曲 No. 5 降 E 大調 "皇帝Emperor"
作品 74 (1809) 弦樂四重奏 No. 10 降 E 大調 "豎琴"
作品 75 no 1 (1809) 歌曲 - 迷娘
作品 75 no 2 (1809) 歌曲 - 新的愛情,新的生活
作品 75 no 3 (1809) 歌曲 - 詞:歌德浮士德*從前有一個國王
作品 75 no 4 (1809) 歌曲 - 格雷太爾的警告
作品 75 no 5 (1809) 歌曲 - 致遠方的愛人
作品 75 no 6 (1809) 歌曲 - Der Zufriedene
作品 76 (1809) 6變奏曲 鋼琴 on an original theme, D 大調
作品 77 (1809) 鋼琴 幻想曲
作品 78 (1809) 鋼琴奏鳴曲 No. 24 升 F 大調
作品 79 (1809) 鋼琴奏鳴曲 No. 25 G 大調
作品 80 (1808) 合唱幻想曲
作品 81a (1809) 鋼琴奏鳴曲 No. 26 降 E 大調 "告別"
作品 81b (1795) 六重奏 降E
作品 82 no 1 (1809) 歌曲 - 希望
作品 82 no 2 (1809) 歌曲 - 愛之怨
作品 82 no 3 (1809) 二重唱 - L'amante impatiente
作品 82 no 4 (1809) 歌曲 - L'amante impatiente
作品 82 no 5 (1809) 歌曲 - 生活的享受
作品 83 no 1 (1810) 歌曲 - 憂郁中的歡樂
作品 83 no 2 (1810) 歌曲 - 渴望
作品 83 no 3 (1810) 歌曲 - Mit einem gemalten Band
作品 84 (1810) 艾格蒙特 (序曲和情景音樂)
作品 85 (1804) 基督在橄欖山上
作品 86 (1807) C 大調彌撒
作品 87 (1795) 三重奏 兩雙簧管和英國號 C 大調
作品 88 (1803) 歌曲 - 友誼之幸福
作品 89 (1814) 波羅乃茲 C 大調
作品 90 (1814) 鋼琴奏鳴曲 No. 27 E 小調
作品 91 (1813) 威靈頓公爵的勝利 ("戰役" 交響曲)
作品 92 (1813) 交響曲 No. 7 A 大調
作品 93 (1814) 交響曲 No. 8 F 大調
作品 94 (1815) 歌曲 - 致希望
作品 95 (1810) 弦樂四重奏 No. 11 F 小調 "Serioso"
作品 96 (1812) 小提琴奏鳴曲 No. 10 G 大調
作品 97 (1811) 鋼琴三重奏 No. 7 降 B 大調 大公("Archke")
作品 98 (1816) 歌曲 套曲 - 致遠方的愛人
作品 99 (1816) 歌曲 - 守諾的人
作品 100 (1814) 歌曲 - 紀念石
作品 101 (1816) 鋼琴奏鳴曲 No. 28 A 大調
作品 102no 1 (1815)奏鳴曲 鋼琴和小提琴,大提琴 No. 4 C 大調
作品 102no 2 (1815)奏鳴曲 鋼琴和小提琴,大提琴 No. 5 D 小調
作品 103 (1792) 木管八重奏 降E
作品 104 (1817) 弦樂五重奏 (鋼琴三重奏 No. 3 的整理版本)
作品 105 (1819) 6套變奏曲 鋼琴和長笛
作品 106 (1818) 鋼琴奏鳴曲 No. 29 降B 大調 "槌子鍵鋼琴"

(「槌子鍵鋼琴」奏鳴曲手稿)
作品 107 (1820) 10套變奏曲 鋼琴和長笛
作品 108 (1818) 25首蘇格蘭歌曲
作品 109 (1822) 鋼琴奏鳴曲 No. 30 E 大調
作品 110 (1822) 鋼琴奏鳴曲 No. 31 降A 大調
作品 111 (1822) 鋼琴奏鳴曲 No. 32 C 小調
作品 112 (1815) 平靜的海洋和幸福的航行(合唱和樂隊)
作品 113 (1811) 歌唱劇 - 雅典的廢墟
作品 114 (1822) 進行曲和合唱 - 新屋落成典禮
作品 115 (1815) 序曲 - 命名日
作品 116 (1802) 聲樂三重奏,樂隊伴奏- Tramte, empi tremate
作品 117 (1811) 歌唱劇 - 史提芬王
作品 118 (1814) Eligischer Gesang (合唱和樂隊)
作品 119 (1822) 11首新小曲 鋼琴
作品 120 (1823) 33變奏曲 鋼琴 主題「Diabelli的一首圓舞曲」, C 大調 (迪阿布里變奏曲)
作品 121a (1803) 鋼琴三重奏 No. 11 (「我是卡卡杜裁縫」主題變奏曲)
作品 121b (1822) Opferlied (合唱和樂隊)
作品 122 (1824) Bundeslied (合唱和樂隊)
作品 123 (1822) 庄嚴彌撒 Mass D 大調 (Missa Solemnis)
作品 124 (1822) 序曲 - 新屋落成典禮
作品 125 (1824) 交響曲 No. 9 D 小調 "合唱"
作品 126 (1824) 六首小作品 鋼琴
作品 127 (1825) 弦樂四重奏 No. 12 降E 大調
作品 128 (1822) 歌曲 - 吻
作品 129 (1795) 迴旋曲 隨想曲 鋼琴 G 大調 (Rage over a lost penny)
作品 130 (1825) 弦樂四重奏 No. 13 降B 大調
作品 131 (1826) 弦樂四重奏 No. 14 C升 小調
作品 132 (1825) 弦樂四重奏 No. 15 A 小調
作品 133 (1826) 大賦格 降B 大調
作品 134 (1826) 鋼琴 大賦格 四手聯彈
作品 135 (1826) 弦樂四重奏 No. 16 F 大調
作品 136 (1814) 康塔塔 - 榮耀的一刻
作品 137 (1817) 弦樂五重奏 (賦格) D 大調
作品 138 (1807) 序曲 - 列奧諾拉第一號

8. 貝多芬創造了哪九部交響樂他的一生對我們有哪些啟發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1770-1827) 偉大的德國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 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於萊茵河畔距法國不遠的小城--波恩。他的祖父是波恩宮廷樂團的樂長,父親是一個宮廷男高音歌手。貝多芬自幼便已顯露出他的音樂天才,父親急於把他培養成為一個象莫扎特那樣的神童,從小就逼著他學習鋼琴和小提琴,八歲時他已開始在音樂會上表演並嘗試作曲,但是,他在這段時期中所受的音樂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亂和沒有系統的。
貝多芬全部資料
一、英雄交響曲

貝多芬的心中充滿了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他是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熱烈擁護者。1798年,柏納多特將軍(1763-1844)出任法國駐維也納大使,貝多芬常到他的家裡,並和他周圍的人有密切的交往。1802年,貝多芬在柏納多特的提意下,動手寫作獻給拿破崙的《第三交響曲》。在他的心目中,拿破崙是摧毀專制制度、實現共和理想的英雄。1804年,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響曲》。正當他准備獻給拿破崙時,拿破崙稱帝的消息傳到了維也納。
貝多芬從學生李斯(1784-1838)那裡得知這個消息時,怒氣沖沖地吼道:「他也不過是一個凡夫俗子。現在他也要踐踏人權,以逞其個人的野心了。他將騎在眾人頭上,成為一個暴君!」說著,走向桌子,把寫給拿破崙的獻詞撕個粉碎,扔在地板上,不許別人把它拾起來。過了許多日子,貝多芬的氣憤才漸漸的平息,並允許把這部作品公之於世。1804年12月,這部交響曲在維也納羅布科維茲親王的宮廷里首次演出。1805年4月在維也納劇院的第一次公開演出,是由貝多芬親自指揮的,節目單上寫著:「一部新的大交響曲,升D大調,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先生作,獻給羅布科維茲親王殿下。」奇怪的是,貝多芬不說是降E大調,而說是升D大調。1806年10月總譜出版時,標題頁上印著:英雄交響曲為紀念一位偉人而作。從此,《第三交響曲》就被稱為「英雄交響曲」。

二、命運交響曲
貝多芬的《c小調交響曲》(作品67號)開始的四個音符,剛勁沉重,彷彿命運敲門的聲音。這部作品因此被稱作《命運交響曲》。《命運交響曲》作於1805至1808年。貝多芬在1808年11月寫給他的朋友韋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經說出:「我要卡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把我完全壓倒!」「命運敲門的聲音」在1798年所作《c小調鋼琴奏鳴曲》(作品10之1)第三樂章中就已經出現過,以後又出現於《D大調弦樂四重奏》(作品18之3)第三樂章、《熱情奏鳴曲》(作品57號)第一樂章、第三《列奧諾拉》序曲(作品72號)、《降E大調弦樂四重奏》(作品74號)等一系列作品中。可見,通過斗爭戰勝命運,是貝多芬一貫的創作思想。《命運交響曲》所表現的如火如荼的斗爭熱情,具有強大的感染力。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馬麗勃蘭第一次聽《命運交響曲》時,嚇得心驚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拿破崙一個舊日的衛兵,聽了第四樂章開頭的主題,禁不住跳起來喊道:「這就是皇上!」柏遼茲把《命運交響曲》中驚心動魄的斗爭場景,看作是「奧賽羅聽信埃古的讒言,誤認黛絲德蒙娜與人私通時的可怕的暴怒。」舒曼認為:「盡管你時常聽到這部交響曲,但它對你總是有一股不變的威力——正象自然界的現象雖然時時發生,卻總教人感到驚恐一樣。」1830年五、六月間,門德爾松在魏瑪逗留了兩星期,和歌德作最後一次會晤,在鋼琴上為他演奏了古今著名的作品。歌德聽了《命運交響曲》的第一樂章後大為激動,他說:「這是壯麗宏偉、 驚心動魄的,簡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許多人一起演奏,還不知道會怎麼樣呢。」1841年3月,恩格斯聽了《命運交響曲》的演出。他在寫給妹妹的信中贊美這部作品說:「如果你不知道這奇妙的東西,那麼你一生就算什麼也沒有聽見。」他說,他在第一樂章里聽到了「那種完全的絕望的悲哀,那種憂傷的痛苦」;在第二樂章里聽到了「那種愛情的溫柔的憂思」;而第三、第四樂章里「用小號表達出來的強勁有力、年輕的、自由的歡樂」,又是那麼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幾句話,揭示了《命運交響曲》的精髓。

三、《月光曲》的傳說
「一百多年前,德國有個音樂家叫貝多芬,他譜寫了許多名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鋼琴曲叫《月光曲》,傳說是這樣譜成的:有一年秋天,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來到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 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間茅屋裡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忽然停了,屋子裡有人在交談。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麼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子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連忙說:『哥哥,你別難過,我只不過隨便說說罷了。』貝多芬聽到這里,就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茅屋裡點著一支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男子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著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皮鞋匠看見進來個陌生人,站起來問:『先生,您找誰?走錯門了吧?』貝多芬說:『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姑娘連忙站起來讓座。貝多芬坐在鋼琴前彈起盲姑娘剛剛才彈的那首曲子來。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裡的一切好象披上了銀紗。貝多芬望瞭望站在他身旁的窮兄妹倆,借著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象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處升起,微波粼粼的海面上,一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 忽然,海面上颳起了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皮鞋匠看看他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寧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陶醉了。等他們醒來時,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他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剛才即興彈的『月光曲』記錄了下來。」這是我國小學語文課本第七冊里的一篇文章,講的是貝多芬為盲姑娘演奏《月光曲》的故事。這的確是一個美麗的傳說。貝多芬的這個曲子(作品27之2—《#c小調鋼琴奏鳴曲》)描寫的是海上月光的說法,源出於德國音樂批評家雷爾施塔布(1799-1860)。俄國鋼琴家安東·魯賓斯坦(1829—1894)非常反對用「月光」來解釋這個曲子。他說:「月光在音樂描寫里應該是暝想、沉思、安靜的,總之,是柔和光明的情緒。《#c小調奏鳴曲》第一樂章從第一個音符到最後一個音符,完全是悲劇性的(用小調來暗示),是布滿雲彩的天空,是陰郁的情緒。末樂章是狂暴的、熱情的,表現的正是和溫柔的明月完全相反的東西。只有短短的第二樂章可以說是一瞬間的月光。」在德國,也有人稱此曲為「園亭」奏鳴曲。園亭是建築在樹蔭下的涼亭,顯然這標題對於這首奏鳴曲也同樣是不確切的。看來,這首曲子所表現的決不是一幅明凈的風景畫,而是一種內在的陰郁情緒。《貝多芬傳》的作者泰厄(1817-1897)說第一樂章是「少女為生病的父親祈禱」,這無論如何要比「月光」和「園亭」恰當一些。貝多芬的這首曲子作於1801年,當時他正和朱麗法塔·貴恰爾第(1784-1856)相愛,這個曲子是獻給她的。這一年的十一月十六日貝多芬寫給韋格勒的信中提到她時還說:「她愛我,我也愛她。」但到1802年初,她已另外愛上了羅伯爾·哈倫堡伯爵,並於1803年和他結了婚。羅曼·羅蘭把此曲和貝多芬的失戀聯系起來,說「幻想維持得不久,奏鳴曲里的痛苦和悲憤已經多於愛情了。」羅蘭把第一樂章解釋為憂郁、哀訴和痛哭。俄國音樂學家奧立比舍夫(1794-1858)認為第一樂章是失戀的「沉痛的悲哀」,好比「垂滅之火」。但1801年正是貝多芬和貴恰爾第熱戀的時候,說這個作品是寫失戀的痛苦,也許和事實不符。對於這個作品的解釋,也許俄國藝術批評家斯塔索夫(1824-1906)的見解是比較合理的。他在回憶了聽李斯特在彼得堡的演奏後,認為這首奏鳴曲 是一出完整的悲劇,第一樂章是暝想的柔情和有時充滿陰暗預感的精神狀態。他在聽安東·魯賓斯坦的演奏時也有類似的印象:「……從遠處、遠處,好象從望不見的靈魂深處忽然升起靜穆的聲音。有一些聲音是憂郁的,充滿了無限的愁思;另一些是沉思的,紛至沓來的回憶,陰暗的預兆……」《#c小調奏鳴曲》因「月光」的標題和傳說而特別出名。貝多芬有一次說過:「人們常常談論《#c小調奏鳴曲》,但我曾寫過比這更好的東西,象《#F大調奏鳴曲》(作品78號)就是一例。」可見貝多芬自己對《月光曲》是並不十分滿意的。

四、熱情奏鳴曲
興德勒有一次向貝多芬問起《d小調奏鳴曲》(作品31之2)和《f小調奏鳴曲》(作品57號)的內容時,貝多芬的回答是:「請讀莎士比亞的《暴風雨》。」因此前者被稱為《暴風雨奏鳴曲》,而後者則由漢堡樂譜出版商克蘭茨(1789-1870)加上了《熱情奏鳴曲》的標題。(另一說,「熱情」的標題是由德國鋼琴家、小提琴家、作曲家和指揮家賴內刻(1824-1910)所加,這似乎是沒有根據的。)「熱情」的標題沒有貝多芬的認可,但用於這部英雄豪邁、氣勢磅礴的作品,是相當恰切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列寧有一次在莫斯科聽到俄國作曲家和指揮家多勃洛文(1894-1953)演奏這首奏鳴曲後,說道:「我不知道還有比《熱情奏鳴曲》更好的東西,我願每天都聽一聽。這是絕妙的、前所未有的音樂。我總帶著也許是幼稚的誇耀想:人們能夠創造怎樣的奇跡啊!」1870年10月30日,巴黎在普法戰爭中已經被普魯士軍隊包圍三個多月了。設在凡爾賽的普魯士國王威廉的大本營里,鐵血宰相俾斯麥正同法國資產階級政府首腦梯也爾談判停戰條件。這天晚上,曾任德國駐義大利大使的格台爾,在凡爾寒的一架破舊不堪的鋼琴上,為俾斯麥演奏了《熱情奏鳴曲》。俾斯麥聽了最後一個樂章後說:「這是整個一代人斗爭的嚎哭。」他是從一個嗜血成性的野心家立場來領會貝多芬的「熱情」的。他曾說過:「要是我能常聽這個曲子,我的勇氣將不會枯竭」,因為「貝多芬最適合我的神經」。貝多芬在1801年六月二十九日說過:「我的藝術用以改善可憐的人們的命運。」貝多芬如果地下有知,聽說他的音樂為俾斯麥利用,他一定是死不暝目的

五、拍節機·友誼·卡農
貝多芬的朋友美爾策爾(1772-1838),以發明和製造機械樂器著稱於世。1813年秋,貝多芬為美爾策爾發明的萬能琴(即機械樂隊)寫作了一部戰爭交響曲,題為《威靈頓的勝利》或《維多利亞之戰》,描寫同年6月21日英將威靈頓在西班牙北部城市維多利亞大敗拿破崙的場景。美爾策爾曾經在溫克爾(1776-1826)發明的基礎上,創制了今天通用的拍節機。貝多芬首先採用,並按照它每分鍾所打的拍數來標明自己作品的速度。貝多芬的助聽器,也是1810年左右美爾策爾為他製作的。有一次,貝多芬在送美爾策爾出行時,寫了首富於風趣的卡農,來歌頌拍節機的創制者。 這首象徵貝多芬和美爾策爾之間友誼的卡農,後來被貝多芬選進了他的第八交響曲(作品93號),成為第二樂章的主題。

六、芭蕾舞台上的第七交響曲
瓦格納稱貝多芬的《第七交響曲》(作品92號)為「舞蹈的極致」、「最高形式的舞蹈」、「按照理想形式的身體運動的最妙的體現」。據說他曾設想在李斯特的鋼琴伴奏下,用舞蹈來表現《第七交響曲》。瓦格納的理想,後來由俄國舞劇編導馬辛實現了。1938年,他把這部交響曲編成了芭蕾舞,用來表現一個寓言式的故事情節——世界的創造和毀滅:第一樂章:創造——在創造精神的指引下,混沌世界變成了植物和動物的有秩序的住所。出現了男人和女人,還有危險的蛇。第二樂章:大地——地球上出現了憎恨和強暴。一群男人和女人哀悼著被謀殺的少年。第三樂章:天空——天空中的神和女神對大地上的騷亂無動於衷,依然盡情歡樂。第四樂章:酒色和毀滅——人們沉湎於酒色。神看見他們惡劣地模仿上界的歡樂,因為憤怒而 用火毀滅了世界。1938年5月,這出舞劇由巴西爾的俄國芭蕾舞團在摩納哥的蒙特卡洛作了第一次演出。

七、歡樂頌與合唱交響曲
1793年1月,德國詩人席勒的朋友、波恩大學法學教授菲舍尼希寫信給席勒夫人夏洛蒂說:「有一位青年……抱著偉大而崇高的志向,要把席勒的《歡樂頌》一節一節地譜成音樂。」這個青年就是貝多芬,當時他住在波恩,只有23歲。貝多芬在1798年和1812年,都曾為《歡樂頌》的音樂起過稿。在1812年寫的《歡樂頌》主題,後來用於1814年10月完成的《C大調命名日節慶序曲》(作品115號)。貝多芬在1795年的前後為畢爾格的詩所作的歌曲《互愛》和《合唱交響曲》末樂章中《歡樂頌》的主題,在音調上有密切的聯系,可以說是《歡樂頌》主題的前身。後來貝多芬在1808年的《c小調鋼琴合唱幻想曲》(作品80號)中又借用這個曲調作為主題,演唱庫夫納歌頌音樂魅力的詩。《鋼琴合唱幻想曲》的合唱部分,是為寫作《合唱交響曲》的終曲而作的一次嘗試。1824年3月,貝多芬在寫給普洛勃斯特的信里說過:「《合唱交響曲》的終曲,是按照《鋼琴合唱幻想曲》的格調寫的,但規模則遠較宏大。」由此可見,貝多芬為《歡樂頌》譜曲的意圖,從1793年開始,前後琢磨了30年,才最後在《合唱交響曲》中得以完成。《合唱交響曲》完成於卡爾斯巴德決議後一切自由思想和民主運動都遭到殘酷鎮壓的反動時期。1824年5月在維也納刻倫特納托爾戲院初次演出時,聽眾反映的熱烈是空前的。貝多芬出場時,受到聽眾五次的鼓掌歡呼,以致警察不得不出面干涉。但站在樂隊中背對著聽眾的貝多芬什麼也聽不見,幸而女低音歌手翁格爾牽著他的手轉過身,才「看到」了聽眾的歡呼。從初演所引起的異乎尋常的情緒可以看出,歌唱歡樂,也就是歌唱自由,在當時有著何等深切的現實意義。

貝多芬簡介

——偉大的人民音樂家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 (1770-1827)是維也納樂派最後一位,也是最偉大的代表人物。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於萊茵河畔離法國國境不遠的小城市--波恩。父親是個宮廷樂團的男高間歌手,母親是個廚娘。他的祖父是波恩宮廷樂團的樂長。

貝多芬自幼便已顯露出他的音樂天才,父親很早已洞察兒子的音樂天份,為了急於把他培養成為一個象莫扎特那樣的神童,四歲即開始逼著他學習鋼琴和小提琴,八歲時他已開始在音樂會上表演並嘗試作曲,但是,他在這段時期中所受的音樂教育一直是非常零亂和沒有系統的。貝多芬十一歲便輟學,專心在家學習音樂。十二歲時,他已經能夠自如地演奏,而且擔任了管風琴師聶費(1748-1798)的助手。十三歲貝多芬已受雇於波恩劇場擔任大鍵琴演奏者,正式成為一名職業音樂家。就在這時他開始正式跟聶費學習音樂。聶費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樂家,他擴大了貝多芬的藝術視野,使貝多芬熟悉了德國古典藝術的一些優秀範例,並鞏固了貝多芬對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貝多芬的正規的學習和有系統的教養,實際上是從聶費的細心教導和培養開始的:聶費還引導他在1787年到維也納就教於莫扎特。莫扎特聽過他的演奏之後,就預言有朝一日貝多芬將震動全世界。
貝多芬的創作構思寬廣、形象宏偉、感情深邃、對比鮮明,這使他偏重於採用並擴充奏鳴曲式;同時由於創作的形象豐富多樣,運用在各作品中的奏鳴曲式又各有特點。貝多芬的其它管弦樂作品有《小提琴協奏曲》、五部鋼琴協奏曲,兩首序曲、鋼琴樂隊、合唱幻想曲、兩首小提琴與樂隊浪謾曲等。盡管維也納古典樂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處的生活年代相當接近,但是貝多芬的思想同海頓和莫扎特顯然並不屬於同個時代。海頓一生備受凌辱,他雖也偶而激怒過,但卻總是逆來順受,當時進步的文學思潮和革命情緒都很少能使他激動,他的音樂同斗爭也是永遠絕緣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難並不比海頓少,他勇敢於反抗,寧願貧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樂中,從那充滿陽光和青春活力的歡樂的背後,往往還是可以感覺得到一種痛苦、憂郁和傷感的情緒。只有貝多芬,他不但憤怒地反對封建制度的專制,而且用他的音樂號召人們為自由和幸福而斗爭。

貝多芬是世界藝術史上的偉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創作集中體現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個時代的進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義的形象可以用"通過苦難--走向歡樂;通過斗爭--獲得勝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壯麗宏偉而又極朴實鮮明,它的音樂既內容豐富,同時又易於為聽眾所理解和接受。
貝多芬的音樂反映當時人民群眾的痛苦和歡樂,斗爭和勝利。所以它的音樂總是激勵著人們,鼓舞著人們,直到現在仍使人們感到親切和鼓舞。

他的九部交響曲在他的全部創作中佔有極其獨特的地位。這些交響曲可以比作一篇完整的大型交響敘事詩--描寫英雄生活的長篇史詩。雖然沒有故事情節藉以聯系起來,但它所揭示的是英雄的生活、活動和思想的各個方面,也即是英雄所面臨的一些最重要的生活問題,例如:英雄和他的斗爭、英雄和大自然、英雄和他的內心世界、英雄和人民等等。他的九部交響曲是世界文化遺產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參考資料:http://post..com/f?kz=21506413

����十二歲,他已經能夠自如地演奏,而且擔任了管風琴師聶費(1748-1798)的助手。就在這時他開始正式跟聶費學習音樂。聶費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天才的音樂家,他擴大了貝多芬的藝術視野,使貝多芬熟悉了德國古典藝術的一些優秀範例,並鞏固了貝多芬對崇高的目的的理解。貝多芬的正規學習和有系統的教養,實際上是從聶費的細心教導和培養開始的:聶費還引導他在1787年到維也納就教於莫扎特 。莫扎特聽過他的演奏之後,就預言有朝一日貝多芬將震動全世界。貝多芬到維也納不久便接到母親的死訊,他不得不立即趕回波恩。由於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親死後,他才第二次來到維也納,但這時莫扎特卻已不在人世了。貝多芬第二次來到維也納後,很快地便贏得了維也納最卓越的演奏家(特別是即興演奏)的稱謂。以後,他先跟海頓學習,後來跟申克、阿勃列希貝爾格和薩利耶里等人學習。他在波恩通過同知識分子勃萊寧的交往,接觸到當時許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樂家,並從他們那兒,受到"狂飆運動"的思潮影響。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國大革命前幾年已臻成熟,但在革命年代中成長尤為訊速。

����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進步的思想意識給他了很多啟發,從而奠定了他人文主義世界鄣幕�?--深信人類平等,追求正義和個性自由,憎恨封建專制的壓迫。盡管維也納古典樂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處的生活年代相當接近,但是貝多芬的思想同海頓和莫扎特顯然並不屬同一個「時代」。海頓一生備受凌辱,他雖也偶而被激怒過,但卻總是逆來順受,當時進步的文學思潮和革命情緒都很少能使他激動,他的音樂同斗爭也是永遠絕緣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難並不比海頓少,他勇敢於反抗,寧願貧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樂中,從那充滿陽光和青春活力的歡樂的背後,往往還是可以感覺得到一絲痛苦、憂郁和傷感的情緒。只有貝多芬,他不但憤怒地反對封建制度的專制,而且用他的音樂號召人們為自由和幸福而斗爭。貝多芬在波恩時期(1782-1792)的創作,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鋼琴曲、重奏曲和歌曲等,這一時期可以說他還只是處於創作的准備階段。他在維也納最初十年(1792-1802)的創作,比較著名的作品也只有《悲傷》、《月光》和《克羅采》奏鳴曲及《第三鋼琴協奏曲》等。但在這期間,他對社會與政治諸問題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也能意識到他要努力探尋的目標。1802-1812年,他的創作進入了成熟時期,這段時間後來成為他的"英雄年代"。

����貝多芬創作活動的成熟過程表面看來是相當遲緩的,但實際上卻非常穩固。他三十歲時才開始寫第一部交響曲,而在象這樣年紀的莫扎特已經寫了四十部左右的交響曲了。

����貝多芬從1796年開始便已感到聽覺日漸衰弱,但是直到1801年,當他確信自己的耳疾無法醫治時,才把這件事情告訴給他的朋友。但是,他對藝術的愛和對生活的愛戰勝了他個人的苦痛和絕望--苦難變成了他的創作力量的源泉。在這樣一個精神危機發展到頂峰的時候,他開始創作他的樂觀主義的《英雄交響曲》。《英雄交響曲》標志著貝多芬的精神的轉機,同時也標志著他創作的"英雄年代"的開始。

����貝多芬在維也納的後一階段,由於歐洲正經歷著嚴重的政治反動時期,即梅特涅的反動統治特別的猖獗的時期,他的創作也暫時呈現頹勢(1813-1817)。從1818年起,在貝多芬一生的最後十年當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聾、健康情況惡化和生活貧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況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創作了《第九(合唱)交響曲》,總結了他光輝的、史詩般的一生並展現了人類的美好願望。

����貝多芬於1827年3月26日在維也納辭世。死時沒有一個親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時卻形成了群眾性的一個浪潮,所有的學校全部停課表示哀悼,有兩萬群眾護送著他的棺樞,他的墓碑上銘刻著奧地利詩人格利爾巴采(1791-1872)的題詞:"當你站在他的靈柩跟前的時候,籠罩著你的並不是志頹氣喪,而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我們只有對他這樣一個人才可以說:他完成了偉大的事業……。"

����貝多芬是世界藝術史上的偉大作物家之一,他的創作集中體現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個時代的進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義形象可以用"通過苦難--走向歡樂;通過斗爭--獲得勝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壯麗宏偉又極朴實鮮明,它的音樂內容豐富,同時又易於為聽眾所理解和接受。貝多芬的音樂集中體現了他那個時代人民的痛苦和歡樂。斗爭和勝利,因此它過去總是那樣激勵著人們,鼓舞著人們的鬥志,即使在現在也使人們感到親切和鼓舞。

9. 貝多芬的生平和他所創作的世界名曲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德國著名的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 之一。他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聖」。
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響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A大調第七交響曲、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歡樂頌》主旋律)、序曲《愛格蒙特》、《萊奧諾拉》、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F大調第五小提琴奏鳴曲《春天》、F大調第二浪漫曲。他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的《月光》曾以傳說的形式出現在小學語文課本上。
貝多芬在音樂史的地位是極其突出的,他不僅是古典主義風格的集大成者,同時又是浪漫主義風格的開創者。作為音樂大師,貝多芬對藝術歌曲同樣予以相當程度的關注,他是德國藝術歌曲創造的先驅,畢生作有鋼琴伴奏的藝術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藝術歌曲以其豐富的表現手法和形式來展現,表達屬於全人類的情感。在藝術歌曲的領域里取得了非凡成就。
貝多芬的作品以富有英雄性、戲劇性和思想性而聞名。正如他自己所說:「音樂應當使人類的精神爆發出火花。
貝多芬的作品受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和德國狂飆突進運動的影響,個性鮮明,較前人有了很大的發展。在音樂表現上,他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大大提高了鋼琴的表現力,使之獲得交響性的戲劇效果;又使交響曲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重要音樂形式。貝多芬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為"樂聖"。 貝多芬的創作構思寬廣、形象宏偉、感情深邃、對比鮮明,這使他偏重於採用並擴充奏鳴曲式;同時由於創作的形象豐富多樣,運用在各作品中的奏鳴曲式又各有特點。貝多芬的其它管弦樂作品有《小提琴協奏曲》、五部鋼琴協奏曲,兩首序曲、鋼琴樂隊、合唱幻想曲、兩首小提琴曲與樂隊浪漫曲等。他的音樂中,從那充滿陽光和青春活力的歡樂的背後,往往還是可以感覺得到一種痛苦、憂郁和傷感的情緒。只有貝多芬,他不但憤怒地反對封建制度的專制,而且用他的音樂號召人們為自由和幸福而斗爭。

10. 貝多芬都創作了那些名曲

《田園交響曲》、《合唱》、《第九交響曲》、《悲愴》、《月光曲》等。

1、《田園交響曲》

F大調第六交響曲(Symphony No. 6 in F major,Op. 68),又名"田園交響曲",德國作曲家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並親自命名為《田園》。

該曲大約完成於1808年,是他少數的各樂章均有標題的作品之一,也是貝多芬九首交響樂作品中標題性最為明確的一部。此時的貝多芬雙耳已經完全失聰,這部作品正表現了他在這種情況下對大自然的依戀之情,是一部體現回憶的作品。

2、《合唱》

d小調第九交響曲(Symphony No.9 in D minor op.125 作品第125號),是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在1819至1824年間創作的一部大型四樂章交響曲。因其第四樂章加入了大型合唱,故後人稱之為"合唱交響曲"。

合唱部分是以德國著名詩人席勒的《歡樂頌》為歌詞而譜曲的,後來成為該作品中最為著名的主題。這部交響曲被公認為貝多芬在交響樂領域的最高成就,是其音樂創作生涯的最高峰和總結。

3、《第九交響曲》

第九交響曲,是由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作曲,於1823年的年底完成,1824年5月7日,該曲首演於維也納凱倫特納托爾劇院。該曲一共四個樂章,一直以來,該組曲被認為是貝多芬在交響樂領域的最高成就。

4、《悲愴》

"悲愴"的譜子的開始處只記著Grave--重板,音樂中更多的是英雄氣概而非"悲愴"。另有柴科夫斯基《"悲愴"(第六)交響曲》。本詞條介紹的是貝多芬的作品c小調的第八號鋼琴奏鳴曲《悲愴》Op.13。

5、《月光曲》

《月光曲》,原名《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寫於1801年。是貝多芬將它獻給自己第一位戀人,並欲娶之為妻的桂齊雅蒂女伯爵。然而當時他們已分手,貝多芬也正經受著失戀和耳疾帶來巨大的痛苦,曲子便是在這樣背景下完成的。

閱讀全文

與貝多芬所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考核結果 瀏覽: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