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類什麼時候發現了分子結構
1953年2月,兩位當時還不知名的科學家:美國人詹姆斯·沃森和英國人弗朗西斯·克里克成功製作出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的分子模型。
2. 夢中發明苯分子結構式是什麼
蛇是眾所周知的夢的象徵,德國化學家克固雷有一次夢見蛇後,竟然助他解決了內一個長期困擾他的問題,容就是化合物苯分子結構的模式。他做夢時看見那些苯分子四處跳動,忽然變成一條蛇,咬著自己的尾巴,克固雷醒來以後覺得「像給雷打過一樣」,忽然悟出苯分子的結構原來是環形的。美國亞述學者希普雷克特也在睡夢中得到類似的收獲,他一直研究兩塊刻有文字的瑪瑙,但怎麼樣也看不懂。一次他夢見自己和一個巴比倫僧人談話,那僧人告訴他:那兩塊瑪瑙是同一整塊的兩個碎片,希普雷克特後來把兩塊連起來看,就把上面的文字解了出來。
大音樂家塔提尼也談到他是在夢中從魔鬼的演奏中,獲取了傳世的樂章的。
塔提尼夢見自己像浮士德一樣和魔鬼撒旦訂了協議,把小提琴交給魔鬼。塔提尼後來寫道:「我非常驚異,他的小提琴奏得多麼美妙動聽呀!那首奏鳴曲優美細膩極了,完全超出了我的想像。」塔提尼醒來後立刻拿起小提琴。「想寫下我在夢中聽見過的樂章,可是徒勞無功。我當時寫的那首『魔鬼奏鳴曲』雖然是我生平寫得最好的樂曲,但比我夢中聽到的差得遠呢!」
3. 化學分子式
初三化學知識要點必讀
班級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座號___________
1、化學是一門基礎的自然科,化學研究的對象是物質的結構、組成、性質變化及規律。
2、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為物理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為化學變化。
3、我國古代化學工藝發明較早的三項是:造紙、火葯、燒瓷器。
4、我國勞動人民在戰國時期製造了青銅器,春秋冶鐵,戰國煉鋼。
5、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提出了原子學說,法國科學家拉瓦錫得出了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結論。
6、
7、水的污染
8、空氣的成分 (按體積分數) :N2佔78%,O2佔21%,CO2佔0.03%,稀有氣體佔0.94%,其它氣體和雜質佔0.03%。
9、地殼中元素的含量:
第一:O(氧)[最多的非金屬] 第二:Si(硅)
第三:Al(鋁)(最多的金屬) 第四:Fe(鐵)
10、①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
② 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主要的化合價和元素的分類。
③在原子中,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
11、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12、帶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叫離子,帶正電荷為陽離子,帶負電荷的為陰離子,不顯電荷的為原子。
13、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14、粗鹽提純的步驟:溶解 、過濾 、蒸發 ( 結晶 )。 配製一定質量分數的溶液的步驟:計算、稱量(或量取)、溶解。
15、一些單一答案的填空、選擇題:
⑴最輕的氣體(密度最小)----氫氣 ( H2 );
⑵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物質-----氫氣 ( H2 );
⑶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化合物-----水 ( H2O);
⑷最簡單的有機物----- 甲烷 ( CH4 ) ;
⑸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為氧(O)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為鋁(Al)元素。
⑹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為氮氣(N2)。
⑺最硬的礦物質是鑽石,最軟的礦物質是石墨。(它們是碳的不同單質。)
⑻相同質量的金屬與足量的金屬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Al>Mg>Fe>Zn
⑼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二氧化碳 ( CO2 );
⑽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氧氣 ( O2 );
⑾具有還原性的氣態化合物---- 一氧化碳( CO );
⑿具有還原性的物質(做還原劑):H2(氣體單質)、CO(化合物)、C(固體單質)
⒀工業酒精有毒,它含有的雜質是——甲醇( CH3OH)[有毒的液體];
⒁煤氣,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 CO ), 有毒!
⒂具有可燃性的氣態物質:H2(氣體單質)、CO和CH4(化合物);
⒃當今世界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 、天然氣。
酒精也被叫做「綠色能源」;
煤被稱作「工業的糧食」;石油被稱作「工業的糧食」;
⒄人體內含有的胃酸是鹽酸(HCl),人體內含量最多的元素為氧(O)。
⒅「五金」是指:金、銀、銅、鐵、錫;
16、常見物質的學名、化學式、俗名(或礦石的主要成份):
學名 俗名 化學式 學名 俗名 化學式
氧化鈣 生石灰 CaO 氯化鈉 食鹽 NaCl
氫氧化鈣 熟石灰、消石灰 Ca(OH)2 乙酸 醋酸 CH3COOH
碳酸鈣 大理石、石灰石 CaCO3 乙醇 酒精 C2H5OH
汞 水銀 Hg 甲烷 沼氣 CH4
一氧化碳 煤氣 CO 氧化鐵 鐵銹 Fe2O3
二氧化碳 乾冰 CO2 碳 金剛石 C
氫氧化鈉 燒鹼、火鹼、苛性鈉 NaOH 氫氯酸 鹽酸 HCl
碳酸鈉 純鹼、蘇打 Na2CO3 水 固體:冰 H2O
鹼式碳酸銅 銅綠、孔雀石 Cu2(OH)2CO3 五水硫酸銅 膽礬、藍礬 CuSO4•5H2O
17、金屬活動順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18、常見原子團的化合價:
NO3 、OH、SO4、CO3、NH4、
19、溶液的特徵: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20、溶解度的定義:
①條件:在一定溫度下; ②標准:100克溶劑(一般指水);
③狀態:飽和; ④單位:克
21、常見物質的顏色:大部分固體白色,大部分氣體、液體、溶液無色 ;
⑴黑色固體:木炭(C)、氧化銅(CuO)、四氧化三鐵、二氧化錳、鐵粉;
⑵藍色:硫酸銅晶體(CuSO4•5H2O)、氫氧化銅[Cu(OH)2],氯化銅、硫酸銅和硝酸銅的溶液也是藍色;
⑶藍色沉澱:Cu(OH)2,不溶於水可溶於酸;
⑷黃色固體:氯化鐵、硫酸鐵、硝酸鐵,它們的溶液也是黃色;
⑸紅褐色沉澱:氫氧化鐵,Fe(OH)3 , 不溶於水可溶於酸;
⑹硫磺是淺黃色固體,液氧、固態氧是淡藍色;
⑺紅色固體:銅 、氧化鐵[Fe2O3]、紅磷 ; 高錳酸鉀:紫黑色固體;
⑻淺綠色:氯化亞鐵、硫酸亞鐵、硝酸亞鐵溶液;
⑼綠色:鹼式碳酸銅[Cu2(OH)2CO3](俗名:銅綠);
22、不溶於水也不溶於酸的白色固體是:AgCl、BaSO4。
23、H2、CO、C還原氧化銅(CuO)的主要現象為黑色的CuO固體變為光亮的紅色固體。
24、.氧氣的化學性質:支持燃燒,有助燃性。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劑。
⑴木炭在氧氣中燃燒(O2可使帶火星的木條的木條復燃):
現象: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⑵鎂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
現象:發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熱量,生成白色固體 ;
⑶蠟燭在氧氣里燃燒得更旺,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瓶壁內有水珠。
向瓶內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變渾濁。
⑷磷在空氣中燃燒: 現象:發出白光,產生大量的白煙,放出熱量;
⑸硫在空氣中燃燒,硫在氧氣中燃燒:
硫在空氣里燃燒發出微弱的淡藍色火焰,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放出熱量;
在氧氣里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放出熱量 ;
⑹氫氣在空氣中燃燒(點燃爆鳴氣):
現象:純凈的氫氣在空氣里安靜地燃燒,發出淡藍色火焰,放出熱量;
不純的氫氣點燃會爆炸;
比較:CO在空氣中燃燒時發出藍色的火焰;甲烷(CH4)燃燒時火焰明亮並呈藍色。
⑺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現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放出熱量;(此實驗必須先在集氣瓶里裝少量水或在瓶底鋪一層細砂,防止濺落的熔化物使瓶底炸裂;)
26、常見物質的鑒別:
物質 鑒別方法及現象 化學方程式(舉例)
酸(H+) ①加入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
②用藍色的石蕊試紙檢驗,試紙變紅;
③ 用pH試紙檢驗,pH<7
鹼(OH-) ①加入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
②用紅色的石蕊試紙檢驗,試紙變藍;
③ 用pH試紙檢驗,pH>7
鹽酸和可溶性氯化物(Cl-) 加入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澱;
再加入稀硝酸,沉澱不溶解 。 HCl+AgNO3=AgCl↓+HNO3
NaCl+AgNO3=AgCl↓+NaNO3
硫酸和可溶硫酸鹽(SO42-) 加入Ba(NO3)2溶液,產生白色沉澱,
再加稀硝酸,沉澱不溶解。 H2SO4+Ba(NO3)2=BaSO4↓+2HNO3
Na2SO4+Ba(NO3)2=BaSO4↓+2NaNO3
碳酸鹽(CO32-) 加稀鹽酸,生成氣體再通入澄清石灰水,變白色渾濁。 Na2CO3+2HCl==2NaCl+H2O+CO2↑
CO2+Ca(OH)2==CaCO3↓+H2O
水 加入白色無水硫酸銅粉末,白色變藍色。 CuSO4 +5H2O= CuSO4•5H2O
鐵鹽溶液(Fe3+) 加入NaOH溶液,生成紅褐色沉澱。 FeCl3+3NaOH= Fe(OH)3↓+3NaCl
銅鹽溶液(Cu2+) 加入NaOH溶液,生成藍色沉澱。 CuSO4+2NaOH= Cu (OH)2↓+Na2SO4
鑒別物質的一般方法:取樣 → 加試劑 → 觀察現象 → 得出結論
4. 誰在夢中發明苯分子結構式
蛇是眾所周知的夢的象徵
5. 化學中的十字交叉法是誰發明的
十字交叉法是進行二組混合物平均量與組分計算的一種簡便方法。凡可按M1·n1+M2·n2=M·n計算的問題,均可按十字交叉法計算。
式中,M表示某混合物的平均量,M1.M2則表示兩組分對應的量。如M表示平均相對分子質量,M1.M2則表示兩組分各自的相對分子質量,n1.n2表示兩組分在混合物中所佔的份額,n1:n2在大多數情況下表示兩組分的物質的量之比,有時也可以是兩組分的質量之比,判斷時關鍵看n1.n2表示混合物中什麼物理量的份額,如物質的量、物質的量分數、體積分數,則n1:n2表示兩組分的物質的量之比;如質量、質量分數、元素質量百分含量,則n1:n2表示兩組分的質量之比。十字交叉法常用於求算:
(1)有關質量分數的計算;
(2)有關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
(3)有關平均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
(4)有關平均分子式的計算;
(5)有關反應熱的計算;
(6)有關混合物反應的計算。
6. 數理是誰發明的 比如化學式外星人發明的 英語學不好是因為我愛國,不但賣國賊之類的
史前文明留下來的。
馬賽克是日本人發明。
克隆狗是韓國人發明的。
日本人和韓國人是中國人發明的。
----上述言論來自網路 不代表回答者的立場 謝絕採納 以免誤導年輕人
7. 化學方程式是誰發明的又是怎麼發現的.現在這些化學式如O2都是由什麼命名的
門捷列夫 方程式是根據質量守恆定律演變的 具體不是一個人 是一群人每一個世紀都有科學家不斷改進而來.
8. 科學家怎麼知道物質的分子式化學式的
分解:例如水的組成
合成:例如用氫氣後氧氣燃燒得到
燃燒:燃燒後分析CO2和H2O的比例等
觀察:原子理顯微鏡,X攝像顏射
9. 苯分子的結構發現者是誰
苯分子的結構發現者是凱庫勒。
凱庫勒,德國有機化學家。主要研究有機化合物的結構理論。在夢中發現了苯的結構簡式。
凱庫勒他曾提出了碳四價和碳原子之間可以連接成鏈這一重要學說。對苯的結構,他在分析了大量的實驗事實之後認為:這是一個很穩定的「核」,6個碳原子之間的結合非常牢固,而且排列十分緊湊,它可以與其他碳原子相連形成芳香族化合物。
於是,凱庫勒集中精力研究這6個碳原子的「核」。在提出了多種開鏈式結構但又因其與實驗結果不符而一一否定之後,1865年他終於悟出閉合鏈的形式是解決苯分子結構的關鍵。關於凱庫勒悟出苯分子的環狀結構的經過,一直是化學史上的一個趣聞。
1890年,在柏林市政大廳舉行的慶祝凱庫勒發現苯環結構25周年的大會上,據他自己說這來自於一個夢。那是他在比利時的根特大學任教時,一天夜晚,他在書房中打起了瞌睡,眼前又出現了旋轉的碳原子。碳原子的長鏈像蛇一樣盤繞捲曲,忽見一蛇抓住了自己的尾巴,並旋轉不停。
他猛醒過來,整理苯環結構的假說,又忙了一夜。對此,凱庫勒說:「我們應該會做夢!……那麼我們就可以發現真理,……但不要在清醒的理智檢驗之前,就宣布我們的夢。
苯的物理性質
苯在常溫下為一種無色、有甜味的透明液體,其密度小於水,具有強烈的芳香氣味。苯的沸點為80.1℃,熔點為5.5℃。苯比水密度低,密度為0.88g/cm3,但其分子質量比水重。
苯難溶於水,1升水中最多溶解1.7g苯;但苯是一種良好的有機溶劑,溶解有機分子和一些非極性的無機分子的能力很強,除甘油,乙二醇等多元醇外能與大多數有機溶劑混溶.除碘和硫稍溶解外,無機物在苯中不溶解。
苯能與水生成恆沸物,沸點為69.25℃,含苯91.2%。因此,在有水生成的反應中常加苯蒸餾,以將水帶出。
摩爾質量78.11g/mol。
最小點火能:0.20mJ。
爆炸上限(體積分數):8.0%。
爆炸下限(體積分數):1.2%。
燃燒熱:3303.08kJ/mol(25℃,氣體))。
溶解性:不溶於水,溶於乙醇、乙醚和丙酮等多數有機溶劑。
10. 化學式來自哪個國家
化學式由化學符號組成,所以 。。。。
在古代,沒有統一的化學符號。如古希臘用行星的形象符號來表示一些金屬元素。
後來煉金術士們還採用一些圖畫符號來表示元素和化合物,不過他們把這些符號視為機密,所以往往因人而異,如:
這種與物質的組成毫不相乾的命名和符號不利於化學的發展。
1808年,道爾頓自行設計出一整套符號來表示他的理論。他認為簡單原子都是球形的,所以他的元素符號都是圓圈,或在圓圈內標出一些字母的方法表示元素。如:
再將這些基本元素符號組合起來成各種化合物。如硫酸氣(SO3)用表示,顯然道爾頓採用的符號仍然沒有跳出象形文字的圈子,使用起來還很不方便。鑒於以上原因,瑞典化學家貝采里烏斯(1779-1848)對化學符號進行了改革。他所創造的符號比較簡單,不用那麼多的幾何圖形,而是取元素拉丁文名稱的起首大寫字母作為該元素的符號。如果幾種元素的拉丁文名稱起首字母相同,則要加上另外一個小寫字母以示區別。他在談到這種表示方法的目的和特點時說:「這種新的化學符號是為了用作實驗室中葯品容器的標簽而創造的。這是惟一的簡明地表示葯品的化學組成的方式。如果我們用文字和詞彙來表示一個化合物,往往需要寫一行字,但是使用化學符號則要簡短得多,而且可以達到一目瞭然的效果。」他還指出:「化學符號用字母表示,以便書寫起來極其容易,並且消除書刊印刷中的困難」。他還用冪數(指數)的形式來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的數目,例如:SO2、P2O5。他的表示方法與我們現今所採用的方法的差別只在於他將阿拉伯數字放在右上角,而現在通用的符號是把數字放在右下角。然而,貝采里烏斯進行化學符號的改革對化學的發展起了不小的作用。不僅為每一個學習和研究化學的人提供方便,也給各國化學家提供了一個通用符號,成為世界性的化學語言,這些符號沿用了一百多年,至今還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