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使用triz原理發明新型自行車,說明其使用了什麼原理
TRIZ就是「發明問題解決理論」的俄語縮寫,是由前蘇聯發明家阿奇舒勒在專1946年創立的,因而阿奇屬舒勒被尊稱為TRIZ理論之父。TRIZ理論被公認為是使人聰明的理論。
TRIZ有9大組成部分,核心是技術進化原理。按這一原理,技術系統一直處於進化之中,解決矛盾是其進化的推動力。TRIZ理論也可大致分為3個組成部分:TRIZ的理論基礎、分析工具和知識資料庫。其中,TRIZ的理論基礎對於產品的創新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分析工具是TRIZ用來解決矛盾的具體方法或模式,它們使TRIZ理論能夠得以在實際中應用,其中包括矛盾矩陣、物-場分析、ARIZ發明問題解決演算法等;而知識資料庫則是TRIZ理論解決矛盾的精髓,其中包括矛盾矩陣(39個工程參數和40條發明原理)、76個標准解決方法等等。
學習、研究、應用、推廣TRIZ理論可以大大縮短發明創造的進程,提升產品的創新水平。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尤其是進入21世紀,TRIZ理論已經成為一套解決新產品開發實際問題的成熟的理論和方法體系。TRIZ理論在我國推廣只有4/5年時間,還沒有真正讓技術從業人員掌握和在工作中應用,大力推廣的路子還比較遙遠。
❷ 什麼是triz理論
TRIZ意譯為發明問題的解決理論.TRIZ理論成功地揭示了創造發明的內在規律和原理,著力於澄清和強調系統中存在的矛盾,其目標是完全解決矛盾,獲得最終的理想解。它不是採取折衷或者妥協的做法,而且它是基於技術的發展演化規律研究整個設計與開發過程, 而不再是隨機的行為。實踐證明,運用TRIZ理論,可大大加快人們創造發明的進程而且能得到高質量的創新產品。
TRIZ是基於知識的方法
(1)TRIZ是發明問題解決啟發式方法的知識。這些知識是從全世界范圍內的專利中抽象出來的,TRIZ僅 triz相關書籍
採用為數不多的基於產品進化趨勢的客觀啟發式方法; (2)TRIZ大量採用自然科學及工程中的效應知識; (3)TRIZ利用出現問題領域的知識。這些知識包括技術本身、相似或相反的技術或過程、環境、發展及進化; (4)TRIZ是面向人的方法,即TRIZ中的啟發式方法是面向設計者的,不是面向機器的。 TRIZ理論本身是基於將系統分解為子系統、區分有用及有害功能的實踐,這些分解取決於問題及環境,本身就有隨機性。計算機軟體僅起支持作用,而不能完全代替設計者,需要為處理這些隨機問題的設計者們提供方法與工具。
TRIZ是系統化的方法
(1)在TRIZ中,問題的分析採用了通用及詳細的模型,該模型中問題的系統化知識是重要的; (2) 解決問題的過程系統化,以方便的應用已有的知識。
TRIZ是發明問題解決理論
(1)為了取得創新解,需要解決設計中的沖突,但解決沖突的某些步驟是不知道的; (2)未知的解往往可以被虛構的理想解代替; (3) 通常理想解可通過環境或系統本身的資源獲得; (4)通常理想解可通過已知的系統進化趨勢推斷。 Triz 順暢點解釋為:
「推創」(推動科技創新的發明)
TRIZ由一位俄國學者阿利赫舒列爾(G.S.Altshuller,又譯根里奇·阿奇舒勒)及他的同事於1946年最先提出,最初是從二十萬份專利中取出符合要求的四萬份作為各種發明問題的最有效的解。他們從這些最有效的解中抽象出了TRIZ解決發明問題的基本方法,這些方法又可以普遍的適用於新出現的發明問題,協助人們獲得這些發明問題的最有效的解。現在,國際上已經對超過250萬項出色的專利進行過研究,並大大充實了TRIZ的理論和方法體系。有的公司根據TRIZ和專利的資料庫,創造出計算機輔助創新系統,使發明創新的自動化初現曙光。但是,TRIZ更多的是一種思想或者方法,人們應該通過大量的習題來掌握它,計算機是無法完全取代人的作用的。 阿利赫舒列爾於1946年開始創立TRIZ理論,其中重要的理論之一是技術系統進化理論。該理論主要有八大進化法則,這些法則可以用來解決難題,預測技術系統,產生並加強創造性問題的解決工具。這八大法則是:1)技術系統的S曲線進化法則;2)提高理想度法則;3)子系統的不均衡進化法則;4)動態性和可控性進化法則;5)增加集成度再進行簡化的法則;6)子系統協調性進化法則;7)向微觀級和增加場應用的法則;8)減少人工介入的進化法則。 阿利赫舒列爾和他的TRIZ研究機構50多年來提出了TRIZ系列的多種工具,如沖突矩陣、76標准解答、ARIZ、AFD、物質--場分析、ISQ、DE、8種演化類型、科學效應等,常用的有基於宏觀的矛盾矩陣法(沖突矩陣法)和基於微觀的物場變換法。事實上TRIZ針對輸入輸出的關系(效應)、沖突和技術進化都有比較完善的理論。 矛盾(沖突)普遍存在於各種產品的設計之中。按傳統設計中的折衷法,沖突並沒有徹底解決,而是在沖突雙方取得折衷方案,或稱降低沖突的程度。TRIZ理論認為,產品創新的標志是解決或移走設計中的沖突,而產生新的有競爭力的解。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不斷的發現並解決沖突是推動產品進化的動力。 技術沖突是指一個作用同時導致有用及有害兩種結果,也可指有用作用的引入或有害效應的消除導致一個或幾個系統或子系統變壞。技術沖突常表現為一個系統中兩個子系統之間的沖突。 現實中的沖突是千差萬別的,如果不加以歸納則無法建立穩定的解決途徑。TRIZ理論歸納出39個通用工程參數描述沖突(目前最新的理論,已經將工程參數擴充到48個,並且提出了商用參數共31個)。實際應用中,首先要把組成沖突的雙方內部性能用該39個工程參數中的至少2個來表示,然後在沖突矩陣中找出解決沖 triz相關講座
突的發明原理。 TRIZ中的發明原理是由專門研究人員對不同領域的已有創新成果進行分析、總結,得到的具有普遍意義的經驗,這些經驗對指導各領域的創新都有重要參考價值。目前常用的發明原理有40條,實踐證明這些原理對於指導設計人員的發明創造具有重要的作用。當找到確定的發明原理以後,就可以根據這些發明原理來考慮具體的解決方案。應當注意盡可能將找到的原理都用到問題的解決中去,不要拒絕採用任何推薦的原理。假如所有可能的原理都不滿足要求,則應該對沖突重新定義並再次求解。
現實應用
通過下面一個金魚法的簡單應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TRIZ理論中創造性問題分析方法在現實問題解決中的應用。 埃及神話故事中會飛的魔毯曾經引起我們無數遐想,那麼現在我們不妨一步步分析一下這個會飛的魔毯。 現實生活中雖然有毯子,但毯子都不會飛的,原因是由於地球引力,毯子具有重量,而毯子比空氣重。那麼在什麼條件下毯子可以飛翔? 我們可以施加向上的力,或者讓毯子的重量小於空氣的重量,或者希望來自地球的重力不存在。如果我們分析一下毯子及其周圍的環境,會發現這樣一些可以利用的資源,如空氣中的中微子流、空氣流、地球磁場、地球重力場、陽光等,而毯子本身也包括其纖維材料,形狀、質量等。那麼利用這些資源可以找到一些讓毯子飛起來的辦法,比如毯子的纖維與中微子相互作用可使毯子飛翔,在毯子上安裝提供反向作用力的發動機,毯子在沒有來自地球重力的宇宙空間,毯子由於下面的壓力增加而懸在空中(氣墊毯),利用磁懸浮原理,或者毯子比空氣輕。這些辦法有的比較現實,但有的仍然看似不可能,比如毯子即使很輕,但也比空氣重,對這一點我們還可以繼續分析。比如毯子之所以重是因為其材料比空氣 triz相關講座
重,解決的辦法就是採用比空氣輕的材料製作毯子,或者毯子象空中的塵埃微粒一樣大小,等等。 通過上面一個簡單分析過程,我們會發現,神話傳說中會飛的毯子逐漸走向現實,從中或許我們可以得到很多有趣甚至十分有用的創意。這個簡單的應用展示了金魚法的創造性問題分析原理:即它首先從幻想式構想中分離出現實部分,對於不現實部分,通過引入其它資源,一些想法由不現實變為現實,然後繼續對不現實部分進行分析,直到全部變為現實。因此通過這種反復迭代的辦法,常常會給看似不可能的問題帶來一種現實的解決方案。 可以看出,TRIZ理論中的這些創造性思維方法一方面能夠有效地打破我們的思維定勢,擴展我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同時又提供了科學的問題分析方法,保證我們按照合理的途徑尋求問題的創新性解決辦法。億維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創新能力拓展平台CBT/NOVA對這些創造性思維方法都有詳細的論述,而且將它們成功地應用到該公司的另一個軟體產品——計算機輔助創新設計平台Pro/Innovator中,通過這個軟體的引導,我們就可以快速地完成對問題的系統分析,大大提高了解決問題的效率和質量。
❸ TRIZ理論的實質是什麼
(一)沖突解決理論 1、技術沖突解決原理 TRIZ提出描述技術沖突的39個通用工程參數:運動物體質量、靜止物體質量、運動物體長度、靜止物體長度等。為了解決技術沖突,TRIZ理論提出了40 項發明原理,如分割、分離、局部質量、不對稱等。通過研究,Altshuller提出了沖突矩陣,該矩陣將描述技術沖突的39個工程參數與40條發明原理建立了對應關系,解決了設計過程中選擇發明原理的難題。 2、物理沖突解決原理 Terninko於1998年提出的物理沖突描述方法為:(1)為實現關鍵功能,子系統要具有一有用功能,但為了避免出現一有害功能,子系統又不能具有上述有用功能。(2)關鍵子系統的特性必須是一大值以能取得有用功能,但又必須是一小值以避免出現有害功能。 (3)關鍵子系統必須出現以取得一有用功能,但又不能出現以避免出現有害功能。TRIZ提出採用分離原理解決物理沖突的方法,包括空間分離和時間分離、基於條件的分離、整體與部分的分離。英國Bath大學的Mann提出,解決物理沖突的分離原理與解決技術沖突的發明原理之間存在關系,一條分離原理可以與多條發明原理存在對應關系。 (二)物—場模型分析方法 物—場分析是用符號表達技術系統變換的建模技術。物—場模型分析方法產生於1947—1977年,每一次的改進都增加了新的可用的知識,現在已經有了76 種標准解。這些標准解是最初解決問題方案的精華,因此,物—場分析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方便快捷的方法,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在汲取基本知識的基礎上產生不同想法。 TRIZ理論認為,技術系統構成要素S1、作用體S2、場 F三者缺一就會造成系統不完整。而當系統中某一物質的特定機能沒有實現時,系統就會產生問題。為了控制這一物質產生的問題,有必要引入另外的物質。由此產生這些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並伴隨能量(場)的產生、變換、吸收等,物—場模型也從一種形式變換為另一種形式。因此各種技術系統及其變換都可用物質和場的相互作用形式表述。 利用物—場分析方法分析系統存在的問題,建立系統的物—場模型,並提出問題解決對策的步驟如下:(1)指定物體S1;(2)指定場;(3)建立物—場初期模型;(4)指定作用體S2;(5)生成所希望的物—場模型;(6)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三)發明問題解決演算法 TRIZ認為,一個問題解決的困難程度取決於對該問題的描述或程式化方法,描述得越清楚,問題的解就越容易找到。TRIZ中,發明問題求解的過程是對問題不斷地描述、不斷地程式化的過程。經過這一過程,初始問題最根本的沖突被清楚地暴露出來,能否求解已很清楚,如果已有的知識能用於該問題則有解,如果已有的知識不能解決該問題則無解,需等待自然科學或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該過程是靠ARIZ演算法實現的。 ARIZ (Algorithm for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稱為發明問題解決演算法,是TRIZ的一種主要工具,是解決發明問題的完整演算法,該演算法採用一套邏輯過程逐步將初始問題程式化。該演算法特別強調沖突與理想解的程式化,一方面技術系統向理想解的方向進化,另一方面如果一個技術問題存在沖突需要克服,該問題就變成一個創新問題。 ARIZ中沖突的消除有強大的效應知識庫的支持。效應知識庫包括物理的、化學的、幾何的等效應。作為一種規則,經過分析與效應的應用後問題仍無解,則認為初始問題定義有誤,需對問題進行更一般化的定義。 應用ARIZ取得成功的關鍵在於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前,要不斷地對問題進行細化,一直到確定了物理沖突,該過程及物理沖突的求解已有軟體支持。 綜上所述,由於TRIZ將產品創新的核心—--產生新的工作原理過程具體化,並提出了規則、演算法與發明創造原理供設計人員使用,它已經成為一種較完善的創新設計理論。 (四)應用TRIZ的一般過程 TRIZ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被劃分為四個步驟,如圖所示: (1)分析 分析是TRIZ的工具之一,是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階段。功能分析的目的是從完成功能的角度而不是從技術的角度分析系統、子系統、部件。理想解是採用與技術及實現無關的語言對需要創新的原因進行描述,創新的重要進展往往在該階段對問題深入的理解所取得。確認哪些使系統不能處於理想化的元件是使創新成功的關鍵。設計過程中從一起點向理想解過渡的過程稱為理想化過程。可用資源分析是要確定可用物品、能源、信息、功能等。這些可用資源與系統中的某些元件組合將改善系統的性能。沖突區域的確定是要理解出現沖突的原因。區域既可指時間,又可指空間。假如在分析階段問題的解已經找到,可以移到實現階段。假如問題的解還沒有找到,而該問題的解需要最大限度的創新,則基於知識的三種工具:原理、預測、效應等都可採用。 (2)原理 原理是獲得沖突解的方法。有技術與物理兩種沖突解決原理。TRIZ引導設計者挑選能解決特定沖突的原理,其前提是要按標准參數確定沖突。有40條原理。 (3)預測 預測又稱為技術預報。TRIZ確定了8種技術系統進化的模式。當模式確定後,系統、子系統及部件的設計應向高一級的方向發展。 (4)效應 效應指應用本領域,特別是其他領域的有關定律解決設計中的問題。如採用數學、化學、生物等領域中的原理,解決設計中的創新問題。 (5)評價 該階段將所求出的解與理想解進行比較,確信所作的改進不僅滿足了技術需求而且推進了技術創新。TRIZ中的特性傳遞( feature transfer)法可用於將多個解進行組合以改進系統的品質。
❹ triz發明原理中廉價替代品和復制的區別
現代TRIZ理論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創新思維方法與問題分析方法 TRIZ理論中提供了如何系統分析問題的科學方法,如多屏幕法等;而對於復雜問題的分析,則包含了科學的問題分析建模方法——物-場分析法,它可以幫助快速確認核心問題,發現根本矛盾所在。 2. 技術系統進化法則針對技術系統進化演變規律,在大量專利分析的基礎上TRIZ理論總結提煉出八個基本進化法則。利用這些進化法則,可以分析確認當前產品的技術狀態,並預測未來發展趨勢,開發富有競爭力的新產品。 3. 技術矛盾解決原理不同的發明創造往往遵循共同的規律。TRIZ理論將這些共同的規律歸納成40個創新原理,針對具體的技術矛盾,可以基於這些創新原理、結合工程實際尋求具體的解決方案。 4. 創新問題標准解法針對具體問題的物-場模型的不同特徵,分別對應有標準的模型處理方法,包括模型的修整、轉換、物質與場的添加等等。 5. 發明問題解決演算法ARIZ 主要針對問題情境復雜,矛盾及其相關部件不明確的技術系統。它是一個對初始問題進行一系列變形及再定義等非計算性的邏輯過程,實現對問題的逐步深入分析,問題轉化,直至問題的解決。 6. 基於物理、化學、幾何學等工程學原理而構建的知識庫基於物理、化學、幾何學等領域的數百萬項發明專利的分析結果而構建的知識庫可以為技術創新提供豐富的方案來源。
❺ triz理論中,發明原理有多少個
40個發明原理實例
1 分割
1)火車車廂之間是單獨的個體,可調整車廂的數量
2)圓珠筆的筆心與筆套是兩個可分的部分,筆心可以換
3)電風扇的三片葉片是三個獨立的個體,可拆卸
4)田地里的澆水水管系統,每一段用一個接頭連接。
5)自行車、摩托車等的鏈條是一環一環相接的,每環都是可以取下來的
2 分離
1)石油加工中,將一些油渣或其他有害物質提煉分離,已獲得精度較高的汽油或柴油。
2)子彈發出後,彈芯與彈殼分離
3)電腦鍵盤與滑鼠分開,為的是方便人們跟好的操作
4)火箭在沖出大氣層的過程中將已經燃完燃料的部分解體分離
5)現在用在建築中的隔音材料將噪音吸收或隔離,從而使噪音被分離出我們所處的環境
3 局部質量
1)錘子的一邊做成平的一邊做成扁的,增加了錘子的切削功能(採石場專用錘)。
2)自動筆。將筆心上作一對耳朵,再加一根彈簧。
3)電鑽的鑽頭作成螺旋狀,增加了打孔時的穩定性,防止打滑
4)三鍵模式的電腦滑鼠,改變了原先單鍵的麻煩與不便。
5)改變杯子的開口,在上面做一個切口,可以最大程度的防止在倒水時泄漏(暖瓶外皮的口也是這樣的)
4 不對稱
1)衣服上的拉鏈,一邊又拉頭另一邊沒有。
2)電風扇的葉片
3)有天線的手機不對稱
4)大刀從側面來看是不對稱的
5)眼鏡的兩個鏡片因人眼近視程度不同,鏡片度數不同
5 合並
1)將火車每個車廂合並在一起,增載入客。
2)電話的話筒與聽筒合並在一個盒子里,可以方便人們打電話時可以騰出一隻手來干別的事情。
3)農場里喂養牲畜的食槽連在一起,可以節省餵食的時間,提高效率。
4)將室內的多個等串聯在一起,共用一個開關。
5)凳子上加一個靠背,兩者合並成為椅子
6 多用性
1)鍵盤可以用來打字,也可以用來打游戲。
2)多功能手機
3)瑞士軍刀(最多的功能可到五十多種)
4) mp3既可以聽歌,也可以存儲資料.
5) 現在的列印機集列印復印於一體
7 套裝
1)墨水、筆心、筆套套在一起
2)電視機的室內天線
3) 雨傘的傘柄
4)保溫杯、暖瓶也是套裝原理製成的
5)消防車和起重機
8 質量補償
1)氣墊船,內充空氣,使船漂浮。
2)液壓千斤頂
3)潛艇使用排放水來實現升浮
4)風箏利用風對其向上的升力而升到空中
5)將氣球內部充入氫氣(而不是空氣),可以使氣球飄起來
9預加反作用
1)降落傘
2)手機按鈕按下後,能自動恢復原位
3)汽車減震器
4)船利用水對船的反作用力(浮力)
5)兒童蹦蹦床利用反作用力將兒童彈起
10 預操作
1)易拉罐的開口
2)注射葯品按量與品種放在固定瓶內,並貼標簽。
3)食品袋的切口,方便人們撕開
4)印刷時先將要印刷的內容排版
5)在打字時先將電腦打開
11 預補償
1)洗衣機、微波爐等在未關艙門之前,無法進行工作,以保證安全。
2)保溫杯上的軟皮套,可以防止被子打滑或燙手
3)摩托車前的保險杠,防止車體滑倒時損壞車子
4)飛機起落架有三種起落方式(自動、機械、人工),後兩者是對前一種方式的補償
5)摩托車有點子打火啟動和腳動啟動兩種,互相補償。
12 等勢性
1)椅子多了佔用空間,設計成折疊椅
2)現在的公交系統中提倡講公交車的車門底部與候車亭地面相平,方便殘疾人上下車
3)有些門讓人們搞不懂是推還是拉,這樣的場合可設計成推拉門
4)用來吹氣球的充氣儀
5)台式風扇可以旋轉,可以吹到不同方向的人們
13 反向
1)籃球。打球時球利用地對其反作用力彈起
2)電梯運動,人不動。改變了樓梯不動人費力爬樓的艱難。
3)安裝螺絲釘用的手持機器,正轉是安裝,反轉是拆卸。
4)電冰箱利用吸收箱內的熱量達到降溫
5)運動會上賽跑用的助力器,運動員利用它對腳的反作用力提高加速度。
14 曲面化
1)過山車採用急劇曲線運動產生的向心力,使其不會掉下來。
2)杯子設計成圓柱形,與其他形狀相比容量更大,也易於拿握。
3)車輪用的都是圓形
4)車輪表面為增加摩擦,上面是凹凸不平的紋路
5)螺絲釘與螺帽採用螺旋相接,增加了結合力和穩定性
15 動態化
1)學校用的電鈴,當到下課或上課時間時,小錘震動敲打鈴。
2)百米賽跑的畫面是賽道旁的跟蹤攝像機拍攝的。
3) 舞台上的燈能自動旋轉改變照射位置,產生不同的燈光效果。
4)電腦顯示器下邊有個托盤,可以將電腦的位置與方向調整。
5)樓梯自動化後變成電梯
16 未達到或超過的作用
1)洗衣機雖然將衣服洗干凈了,但衣服仍然是濕的,還需要曬干
2)攝像機的拍攝效果並不理想,還需要在電腦或專用設備上處理,例如將拍攝的視頻放在影視製作軟體中處理。
3)用熱得快燒水,燒開後雖然有提醒裝置,但如果近處沒人,還是沒用的。
4)電視上的按鈕不方便,所以人們發明了遙控器。
5)汽車最高時速超出人們在正常生理與心理情況下的正常調節,所以一般人們在開車時達不到此速度。
17 維數變化
1)鍵盤操作是在水平面上進行的,而結果卻出現在垂直面上的顯示屏上。
2)潛水艇上的潛望鏡
3)學校的雙人床,雙層,垂直分布。一般雙人床節省空間。
4)可調節傾斜度的桌子
5)可調節書架,可以調節書架的層數。
18 震動
1)手機的振動
2)現在市場上流行的甩脂機,用於減肥。
3)電鈴通過小錘的震動敲打外鈴殼發出鈴響
4)電磁共振醫療器械
5)選礦使用的篩選機通過振動篩去不需要的東西,留下礦石。
19 周期性
1)手機的鬧鈴會在每天的固定時間(即24小時後)響一次。
2)電話鈴是周期性的
3)鍾表的擺動是周期性的(雖有一點誤差)
4)衛星繞地球轉的時間是一定的,所以也是周期的。
5)飲料的灌裝生產線隔一段時間裝一瓶飲料,為的是保證下一個瓶子及時到位。
20 有效作用的連續性
1)超市的電梯為保證顧客的及時疏散與方便,採用連續性工作。
2)啤酒喝飲料生產線市連續工作的,保證企業效率。
3)太陽能熱水器將太陽能轉化成電能在加熱水,這樣在沒有太陽的時候,也能使用。
4)車輪滾動代替其他的平滑運動,用在車上或其他設備上。
5)報警器在遇到情況報警後,是連續響個不停直到人們聽到。
21 緊急行動
1)火箭以高速運動沖出大氣層。
2)在蒸饅頭時,饅頭熟後打開鍋蓋的最好方法是迅速揭開鍋蓋,以防燙傷。
3)飛機上空難的氧氣面罩
4) 手術刀要鋒利,幫助手術盡快完成,減少失血。
5) 火災消防要迅速,減少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
22變有害為有利
1)將廢舊飲料瓶、酒瓶等回收消毒重復利用,減少浪費與污染。
2)電解海水產生金屬,產生的氯氣回收制消毒液。
3)將海潮利用來發電
4)將火電廠的煤渣用在建築用品上。
5)將廢舊秸稈、大糞等用來製作沼氣
23 反饋
1)電腦中有很多反饋例子,如在刪除文件時會提醒是否刪除
2)汽車前部有速度、油量等表,用來及時反饋有用的信息。
3)手機的反饋就比電話好,出聲音提醒,還有屏幕反饋。
4)熱得快將水燒開後會發出聲音提醒
5)宇宙飛船的反饋系統將船內船外的一切情況報告給地面接收裝置。
24 中介物
1)電通過電線傳播,改變癲癇的材料與尺寸將幫助減少電能的消耗。
2)人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可藉助於汽車、飛機……
3)子彈藉助手槍發射出去,因此對強的設計有助於提高射擊的准確性。
4)電話實現聲音的傳播
5)為了保護食物不變質,用冰箱將食物冷凍。
25 自服務
1)如果將汽車設計成以太陽能為能源的,那就使汽車自己給自己提供能量。
2)火箭在沖出大氣的過程中,每一節燃料用完後,就會將殼體自動解體落回地面
3)將電話上安一個留言系統,可以在主人不在的情況下記錄有用的信息。
4)潛水艇上可以自製淡水實現淡水的自我供應
5)電腦如果前一次非法關機,在開啟時會自我檢測修復。
26 復制
1)宇航員在正式出發前,必須在模擬艙內訓練很長一段時間。
2)電影、電視所播放的節目是對實際的模擬復制
3)用水代替剛用在手術刀的研製上,消毒容易方便,且減少留血。
4)用塑料代替剛或玻璃用在建築和傢具上
5)用石油產品代替糧食來釀酒;用水代替石油來作汽車燃料
27 低成本、不耐用的物體代替昂貴、耐用的物體
1)用塗塑紙板代替木材做傢具(用後即棄產品)
2)用泡沫代替鐵或其它材料來做飯盒
3)用塑料為材料作臉盤、茶缸等生活用品
4)用一次性塑料瓶代替玻璃瓶盛裝飲料
5)一次性紙杯或塑料杯
28 機械繫統的代替
1)將樓梯做成運動的就成了電梯
2)道路上的感應路燈,當天黑到一定程度時自動打開。
3)兒童磁鐵手寫板
4)列印機硒鼓
5)自鳴式水壺,通過鳴叫提醒人們水開了。
29 氣動與液壓結構
1)SYY-A氣動液壓PLC綜合控制實驗台,集氣動控制技術、液壓傳動控制技術以PLC可編程序控制器控制技術於一體的理想的綜合性實驗設備。
2)氣動工業智能標識機內部採用氣動液壓裝置
3)氣動液壓防爆電磁閥
4)液壓氣動油缸:啟動電機,齒輪泵在電動機的驅動下,泵體內兩個相互嚙合的齒輪作旋轉運動,吸油腔內容積不斷增大,形成部分真空,產生吸油作用,油箱內的液壓油再大氣壓的作用下由吸油腔進入泵內,隨著齒輪的轉動液壓油逐漸進入密封的壓油腔內,使壓油腔不斷縮小於是形成了油壓作用,把液壓油壓出泵外,被壓出的液壓油經管路進入換向閥,操縱控制桿使液壓油定向流動,液壓油沿著分配方向通過管道進入油缸,液壓油的不斷流進使油缸內的活塞承受巨大壓力,推動推桿作直線運動。
5)挖掘機手臂採用液壓氣動裝置實現伸縮自如。
30 柔性殼體與薄膜
1)用塑料薄膜用在溫室大棚
2)用塑料瓶或紙杯代替玻璃盛裝水或飲料
3)足球場上的架草皮
4)非晶硅柔性薄膜太陽能電池,改變了以往太陽能電池的物體形態,由於其自身的柔性,使它可以襯聯到其它柔性物如塑料、紡織物以及剛性物如金屬、建築等靜止或移動的物體上面。
5)薄膜開光(輕觸型、防水型等),用在手機、電腦等智能產品上
31 多孔材料
1)纖維
2)木材
3)蜂窩煤
4)以植物纖維為原料製成的吸聲板用以解決建築物的隔聲問題,從而消除噪音。
5)阻性消聲器主要是利用多孔吸聲材料來降低雜訊的,用於手槍的消音器。
32 改變顏色
1)熒光棒中有特殊添加劑,當折彎棒後,發出亮光。
2)在駕駛室內部有許多按鈕,採用不同的顏色提醒人們不同的操作和操作的重要程度。(如紅色代表重要且危險的操作)
3)救生衣的設計一般採用鮮艷的顏色或者帶有熒光成分的顏色,以引起人們的注意。
4)在酒店或餐廳中,採用綠色或其他自然色給人一種回歸自然的感覺,提高人們的用餐環境。
5)將玻璃中添加特殊成分製成有色特殊玻璃,使人能從內部看到外部但從外部看不到內部。增加隱私性。
33 同質性
1)電源插座與插頭,內部相同材質的金屬導體,同樣為保證安全性,外部都採用相同的絕緣材料。
2)電腦屏幕常加一個保護視力的保護屏,為保證不影響觀看,採用與顯示屏相同的透明材料,只是內部加了一些保護視力的元素與成分。
3)螺絲與螺帽為保證耐用性與穩定性,採用的都是鋼鐵材料
4)自行車車閘,為保證摩擦力度而不易磨損,採用車閘材料與車輪相似。
5)桌椅組合,為保證整體效果的美觀,一般採用同種材料,採用相同工藝,搭配較好。
34 拋棄與修復
1)家用切菜刀變得鈍後,需要打磨以下
2)塑料瓶回收後消毒後可繼續使用
3)將玻璃碎片回收製成新的玻璃再使用
4)將一次性筷子用來造紙
5)滇池用完後要銷毀,否則造成污染
35 參數變化
1)改變自行車的一些特性與部件,就成為折疊自行車
2)以鎂鹽晶須為主要成分加少量玻璃纖維和樹脂漿液製成的復合材料--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其性能大大加強,比一般塑料穩定性好,硬度高,用來做一次性成型椅等。
3)將溫度降到一定狀態後,事物的保存時間大大加長,冰箱設計的最初目的就基於此。
4)自來水中要加稍微的氯氣以消毒,當加大氯氣的含量時就成為消毒液。
5)固態膠比液態膠水更易攜帶。
36 狀態變化
1)利用冰融化吸熱來冷凍物品
2)藉助蠟燭燃燒過程萊得到光源
3)加濕器利用水的蒸發降低室內的乾燥度
4)溫度計利用汞的熱脹冷縮實現溫度計數
5)減震器利用彈簧伸縮變化實現減震
37 熱膨脹
1)熱氣球熱膨脹升天(孔明燈也是利用熱澎脹原理)
2)塑料水管相接時,先將水管接頭加熱膨脹後,插接進去,再冷縮接緊。
3)利用熱膨脹將扁的乒乓球恢復原樣
4)消防噴頭
5)溫度計利用汞的熱脹冷縮實現溫度計數
38 加速強氧化
1)煉鋼中的強氧化槍,向焦炭中提供純氧,充分燃燒,提高煉鋼溫度。
2)鼓風機利用空氣流動加強氧氣的輸入,使燃燒更充分
3)多功能加速氧化推進器。其罐體內裝有除氧器,溫控加熱器或蒸汽加熱,下部導管接加速泵,泵出導管接吸空氣器,接中部導管入除氧器,中部外導管處引小導管上部入內,上導管下鑽有小孔,上部有鋼屑藍,中部外導管處開有進蒸汽口和進水口。吸空氣器上接有空氣凈化器,罐體頂部開口,人孔,底部有細化箅,開口,中部人孔,下部有取樣口,外接內水位計,水經過加熱由下部除氧器泵入中部除氧器和上部導管向下沖刷,不斷加速循環帶入空氣達到物理化學相結合的推進氧化反應。
4)柴油的精製。一是通過催化氧化反應將柴油中極易氧化的含S、N、O的非烴化合物加速氧化生成不溶物除去。
5)生物接觸氧化法潔凈污水中的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元素,從而凈化污水。其特點是在池內設置填料,池底曝氣對污水進行充氧,並使池體內污水處於流動狀態,以保證污水與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觸,避免生物接觸氧化池中存在污水與填料接觸不均的缺陷。
39 惰性環境
1)燈泡的內部是真空的,保證鎢絲不會被氧化。
2)電解NaOH製取鈉要在惰性環境下才能完成
3)在魚的保鮮方法中有,真空包裝,加脫氧劑包裝,填充二氧化碳包裝等。這些方法能有效地抑制細菌增殖,防止脂類的氧化。
4)霓虹燈玻璃管內充入惰性氣體,在燈管兩端由金屬製成的陰、陽電極上加一定的電壓,實現氣體放電。
5)高壓鈉燈是一種發光效率很高的新型電光源,其效率可高達100lm/w,其在玻璃外殼內有一個特種玻璃製成的放電管,其管內充有適量的鈉,汞滴和惰性氣體,在此環境下實現高壓放電放光。
40 復合材料
1)塑料的種類很多,大部分是復合材料。如玻璃纖維加強塑料用在一次性成型的椅子設計中
2)用於傢具的膠合板(教室中的桌椅)
3)地板、大理石等建築用品很多也是復合材料
4)合成橡膠(汽車車輪)
5)蜂窩煤也是用煤和粘土等混合製成的
❻ 簡述TRIZ理論的定義、核心思想、主要內容和體系架構
一、TRIZ理論的定義:
TRIZ的俄文拼寫為теории решения изобрет-ательских задач ,俄語縮寫「ТРИЗ」,翻譯為「發明問題解決理論」,其意義為發明問題的解決理論。
二、TRIZ理論的核心思想:
1、無論是一個簡單產品還是復雜的技術系統,其核心技術的發展都是遵循著客觀的規律發展演變的,即具有客觀的進化規律和模式。
2、技術系統發展的理想狀態是用盡量少的資源實現盡量多的功能。
3、各種技術難題、沖突和矛盾的不斷解決是推動這種進化過程的動力。
三、TRIZ理論的主要內容:
1. 創新思維方法與問題分析方法。
TRIZ理論中提供了如何系統分析問題的科學方法,如多屏幕法等;而對於復雜問題的分析,則包含了科學的問題分析建模方法——物-場分析法,。
2. 技術系統進化法則。
針對技術系統進化演變規律,在大量專利分析的基礎上TRIZ理論總結提煉出八個基本進化法則。利用這些進化法則,可以分析確認當前產品的技術狀態等。
3. 技術矛盾解決原理。
不同的發明創造往往遵循共同的規律。TRIZ理論將這些共同的規律歸納成40個創新原理,針對具體的技術矛盾,可以基於這些創新原理、結合工程實際尋求具體的解決方案。
4. 創新問題標准解法。
針對具體問題的物-場模型的不同特徵,分別對應有標準的模型處理方法,包括模型的修整、轉換、物質與場的添加等等。
5. 發明問題解決演算法ARIZ。
主要針對問題情境復雜,矛盾及其相關部件不明確的技術系統。它是一個對初始問題進行一系列變形及再定義等非計算性的邏輯過程,實現對問題的逐步深入分析,問題轉化,直至問題的解決。
6. 基於物理、化學、幾何學等工程學原理而構建的知識庫。
基於物理、化學、幾何學等領域的數百萬項發明專利的分析結果而構建的知識庫可以為技術創新提供豐富的方案來源。
四、TRIZ理論的體系架構:
沖突矩陣、76標准解答、ARIZ、AFD、物質--場分析、ISQ、 DE、8種演化類型、科學效應、40個創新原理,39個工程技術特性,物理學、化學、幾何學等工程學原理知識庫等,常用的有基於宏觀的矛盾矩陣法(沖突矩陣法)和基於微觀的物場變換法。
(6)triz的基本發明原理擴展閱讀:
TRIZ理論的特點:
(1)TRIZ是發明問題解決啟發式方法的知識。這些知識是從全世界范圍內的專利中抽象出來的,TRIZ僅採用為數不多的基於產品進化趨勢的客觀啟發式方法;
(2)TRIZ大量採用自然科學及工程中的效應知識;
(3)TRIZ利用出現問題領域的知識。這些知識包括技術本身、相似或相反的技術或過程、環境、發展及進化;
(4)TRIZ是面向人的方法,即TRIZ中的啟發式方法是面向設計者的,不是面向機器的。
❼ TRIZ理論的核心包含哪些發明創造原理
現代TRIZ理論體系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創新思維方法與問題分析方法
TRIZ理論中提供了如何系統分析問題的科學方法,如多屏幕法等;而對於復雜問題的分析,則包含了科學的問題分析建模方法——物-場分析法,它可以幫助快速確認核心問題,發現根本矛盾所在。
2. 技術系統進化法則
針對技術系統進化演變規律,在大量專利分析的基礎上TRIZ理論總結提煉出八個基本進化法則。利用這些進化法則,可以分析確認當前產品的技術狀態,並預測未來發展趨勢,開發富有競爭力的新產品。
3. 技術矛盾解決原理
不同的發明創造往往遵循共同的規律。TRIZ理論將這些共同的規律歸納成40個創新原理,針對具體的技術矛盾,可以基於這些創新原理、結合工程實際尋求具體的解決方案。
4. 創新問題標准解法
針對具體問題的物-場模型的不同特徵,分別對應有標準的模型處理方法,包括模型的修整、轉換、物質與場的添加等等。
5. 發明問題解決演算法ARIZ
主要針對問題情境復雜,矛盾及其相關部件不明確的技術系統。它是一個對初始問題進行一系列變形及再定義等非計算性的邏輯過程,實現對問題的逐步深入分析,問題轉化,直至問題的解決。
6. 基於物理、化學、幾何學等工程學原理而構建的知識庫
基於物理、化學、幾何學等領域的數百萬項發明專利的分析結果而構建的知識庫可以為技術創新提供豐富的方案來源。
❽ TRIZ40個發明原理
發明原理實例
1 分割
1)火車車廂之間是單獨的個體,可調整車廂的數量
2)圓珠筆的筆心與筆套是兩個可分的部分,筆心可以換
3)電風扇的三片葉片是三個獨立的個體,可拆卸
4)田地里的澆水水管系統,每一段用一個接頭連接。
5)自行車、摩托車等的鏈條是一環一環相接的,每環都是可以取下來的
2 分離
1)石油加工中,將一些油渣或其他有害物質提煉分離,已獲得精度較高的汽油或柴油。
2)子彈發出後,彈芯與彈殼分離
3)電腦鍵盤與滑鼠分開,為的是方便人們跟好的操作
4)火箭在沖出大氣層的過程中將已經燃完燃料的部分解體分離
5)現在用在建築中的隔音材料將噪音吸收或隔離,從而使噪音被分離出我們所處的環境
3 局部質量
1)錘子的一邊做成平的一邊做成扁的,增加了錘子的切削功能(採石場專用錘)。
2)自動筆。將筆心上作一對耳朵,再加一根彈簧。
3)電鑽的鑽頭作成螺旋狀,增加了打孔時的穩定性,防止打滑
4)三鍵模式的電腦滑鼠,改變了原先單鍵的麻煩與不便。
5)改變杯子的開口,在上面做一個切口,可以最大程度的防止在倒水時泄漏(暖瓶外皮的口也是這樣的)
4 不對稱
1)衣服上的拉鏈,一邊又拉頭另一邊沒有。
2)電風扇的葉片
3)有天線的手機不對稱
4)大刀從側面來看是不對稱的
5)眼鏡的兩個鏡片因人眼近視程度不同,鏡片度數不同
5 合並
1)將火車每個車廂合並在一起,增載入客。
2)電話的話筒與聽筒合並在一個盒子里,可以方便人們打電話時可以騰出一隻手來干別的事情。
3)農場里喂養牲畜的食槽連在一起,可以節省餵食的時間,提高效率。
4)將室內的多個等串聯在一起,共用一個開關。
5)凳子上加一個靠背,兩者合並成為椅子
6 多用性
1)鍵盤可以用來打字,也可以用來打游戲。
2)多功能手機
3)瑞士軍刀(最多的功能可到五十多種)
4) mp3既可以聽歌,也可以存儲資料.
5) 現在的列印機集列印復印於一體
7 套裝
1)墨水、筆心、筆套套在一起
2)電視機的室內天線
3) 雨傘的傘柄
4)保溫杯、暖瓶也是套裝原理製成的
5)消防車和起重機
8 質量補償
1)氣墊船,內充空氣,使船漂浮。
2)液壓千斤頂
3)潛艇使用排放水來實現升浮
4)風箏利用風對其向上的升力而升到空中
5)將氣球內部充入氫氣(而不是空氣),可以使氣球飄起來
9預加反作用
1)降落傘
2)手機按鈕按下後,能自動恢復原位
3)汽車減震器
4)船利用水對船的反作用力(浮力)
5)兒童蹦蹦床利用反作用力將兒童彈起
10 預操作
1)易拉罐的開口
2)注射葯品按量與品種放在固定瓶內,並貼標簽。
3)食品袋的切口,方便人們撕開
4)印刷時先將要印刷的內容排版
5)在打字時先將電腦打開
11 預補償
1)洗衣機、微波爐等在未關艙門之前,無法進行工作,以保證安全。
2)保溫杯上的軟皮套,可以防止被子打滑或燙手
3)摩托車前的保險杠,防止車體滑倒時損壞車子
4)飛機起落架有三種起落方式(自動、機械、人工),後兩者是對前一種方式的補償
5)摩托車有點子打火啟動和腳動啟動兩種,互相補償。
12 等勢性
1)椅子多了佔用空間,設計成折疊椅
2)現在的公交系統中提倡講公交車的車門底部與候車亭地面相平,方便殘疾人上下車
3)有些門讓人們搞不懂是推還是拉,這樣的場合可設計成推拉門
4)用來吹氣球的充氣儀
5)台式風扇可以旋轉,可以吹到不同方向的人們
13 反向
1)籃球。打球時球利用地對其反作用力彈起
2)電梯運動,人不動。改變了樓梯不動人費力爬樓的艱難。
3)安裝螺絲釘用的手持機器,正轉是安裝,反轉是拆卸。
4)電冰箱利用吸收箱內的熱量達到降溫
5)運動會上賽跑用的助力器,運動員利用它對腳的反作用力提高加速度。
14 曲面化
1)過山車採用急劇曲線運動產生的向心力,使其不會掉下來。
2)杯子設計成圓柱形,與其他形狀相比容量更大,也易於拿握。
3)車輪用的都是圓形
4)車輪表面為增加摩擦,上面是凹凸不平的紋路
5)螺絲釘與螺帽採用螺旋相接,增加了結合力和穩定性
15 動態化
1)學校用的電鈴,當到下課或上課時間時,小錘震動敲打鈴。
2)百米賽跑的畫面是賽道旁的跟蹤攝像機拍攝的。
3) 舞台上的燈能自動旋轉改變照射位置,產生不同的燈光效果。
4)電腦顯示器下邊有個托盤,可以將電腦的位置與方向調整。
5)樓梯自動化後變成電梯
16 未達到或超過的作用
1)洗衣機雖然將衣服洗干凈了,但衣服仍然是濕的,還需要曬干
2)攝像機的拍攝效果並不理想,還需要在電腦或專用設備上處理,例如將拍攝的視頻放在影視製作軟體中處理。
3)用熱得快燒水,燒開後雖然有提醒裝置,但如果近處沒人,還是沒用的。
4)電視上的按鈕不方便,所以人們發明了遙控器。
5)汽車最高時速超出人們在正常生理與心理情況下的正常調節,所以一般人們在開車時達不到此速度。
17 維數變化
1)鍵盤操作是在水平面上進行的,而結果卻出現在垂直面上的顯示屏上。
2)潛水艇上的潛望鏡
3)學校的雙人床,雙層,垂直分布。一般雙人床節省空間。
4)可調節傾斜度的桌子
5)可調節書架,可以調節書架的層數。
18 震動
1)手機的振動
2)現在市場上流行的甩脂機,用於減肥。
3)電鈴通過小錘的震動敲打外鈴殼發出鈴響
4)電磁共振醫療器械
5)選礦使用的篩選機通過振動篩去不需要的東西,留下礦石。
19 周期性
1)手機的鬧鈴會在每天的固定時間(即24小時後)響一次。
2)電話鈴是周期性的
3)鍾表的擺動是周期性的(雖有一點誤差)
4)衛星繞地球轉的時間是一定的,所以也是周期的。
5)飲料的灌裝生產線隔一段時間裝一瓶飲料,為的是保證下一個瓶子及時到位。
20 有效作用的連續性
1)超市的電梯為保證顧客的及時疏散與方便,採用連續性工作。
2)啤酒喝飲料生產線市連續工作的,保證企業效率。
3)太陽能熱水器將太陽能轉化成電能在加熱水,這樣在沒有太陽的時候,也能使用。
4)車輪滾動代替其他的平滑運動,用在車上或其他設備上。
5)報警器在遇到情況報警後,是連續響個不停直到人們聽到。
21 緊急行動
1)火箭以高速運動沖出大氣層。
2)在蒸饅頭時,饅頭熟後打開鍋蓋的最好方法是迅速揭開鍋蓋,以防燙傷。
3)飛機上空難的氧氣面罩
4) 手術刀要鋒利,幫助手術盡快完成,減少失血。
5) 火災消防要迅速,減少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
22變有害為有利
1)將廢舊飲料瓶、酒瓶等回收消毒重復利用,減少浪費與污染。
2)電解海水產生金屬,產生的氯氣回收制消毒液。
3)將海潮利用來發電
4)將火電廠的煤渣用在建築用品上。
5)將廢舊秸稈、大糞等用來製作沼氣
23 反饋
1)電腦中有很多反饋例子,如在刪除文件時會提醒是否刪除
2)汽車前部有速度、油量等表,用來及時反饋有用的信息。
3)手機的反饋就比電話好,出聲音提醒,還有屏幕反饋。
4)熱得快將水燒開後會發出聲音提醒
5)宇宙飛船的反饋系統將船內船外的一切情況報告給地面接收裝置。
24 中介物
1)電通過電線傳播,改變癲癇的材料與尺寸將幫助減少電能的消耗。
2)人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可藉助於汽車、飛機……
3)子彈藉助手槍發射出去,因此對強的設計有助於提高射擊的准確性。
4)電話實現聲音的傳播
5)為了保護食物不變質,用冰箱將食物冷凍。
25 自服務
1)如果將汽車設計成以太陽能為能源的,那就使汽車自己給自己提供能量。
2)火箭在沖出大氣的過程中,每一節燃料用完後,就會將殼體自動解體落回地面
3)將電話上安一個留言系統,可以在主人不在的情況下記錄有用的信息。
4)潛水艇上可以自製淡水實現淡水的自我供應
5)電腦如果前一次非法關機,在開啟時會自我檢測修復。
26 復制
1)宇航員在正式出發前,必須在模擬艙內訓練很長一段時間。
2)電影、電視所播放的節目是對實際的模擬復制
3)用水代替剛用在手術刀的研製上,消毒容易方便,且減少留血。
4)用塑料代替剛或玻璃用在建築和傢具上
5)用石油產品代替糧食來釀酒;用水代替石油來作汽車燃料
27 低成本、不耐用的物體代替昂貴、耐用的物體
1)用塗塑紙板代替木材做傢具(用後即棄產品)
2)用泡沫代替鐵或其它材料來做飯盒
3)用塑料為材料作臉盤、茶缸等生活用品
4)用一次性塑料瓶代替玻璃瓶盛裝飲料
5)一次性紙杯或塑料杯
28 機械繫統的代替
1)將樓梯做成運動的就成了電梯
2)道路上的感應路燈,當天黑到一定程度時自動打開。
3)兒童磁鐵手寫板
4)列印機硒鼓
5)自鳴式水壺,通過鳴叫提醒人們水開了。
29 氣動與液壓結構
1)SYY-A氣動液壓PLC綜合控制實驗台,集氣動控制技術、液壓傳動控制技術以PLC可編程序控制器控制技術於一體的理想的綜合性實驗設備。
2)氣動工業智能標識機內部採用氣動液壓裝置
3)氣動液壓防爆電磁閥
4)液壓氣動油缸:啟動電機,齒輪泵在電動機的驅動下,泵體內兩個相互嚙合的齒輪作旋轉運動,吸油腔內容積不斷增大,形成部分真空,產生吸油作用,油箱內的液壓油再大氣壓的作用下由吸油腔進入泵內,隨著齒輪的轉動液壓油逐漸進入密封的壓油腔內,使壓油腔不斷縮小於是形成了油壓作用,把液壓油壓出泵外,被壓出的液壓油經管路進入換向閥,操縱控制桿使液壓油定向流動,液壓油沿著分配方向通過管道進入油缸,液壓油的不斷流進使油缸內的活塞承受巨大壓力,推動推桿作直線運動。
5)挖掘機手臂採用液壓氣動裝置實現伸縮自如。
30 柔性殼體與薄膜
1)用塑料薄膜用在溫室大棚
2)用塑料瓶或紙杯代替玻璃盛裝水或飲料
3)足球場上的架草皮
4)非晶硅柔性薄膜太陽能電池,改變了以往太陽能電池的物體形態,由於其自身的柔性,使它可以襯聯到其它柔性物如塑料、紡織物以及剛性物如金屬、建築等靜止或移動的物體上面。
5)薄膜開光(輕觸型、防水型等),用在手機、電腦等智能產品上
31 多孔材料
1)纖維
2)木材
3)蜂窩煤
4)以植物纖維為原料製成的吸聲板用以解決建築物的隔聲問題,從而消除噪音。
5)阻性消聲器主要是利用多孔吸聲材料來降低雜訊的,用於手槍的消音器。
32 改變顏色
1)熒光棒中有特殊添加劑,當折彎棒後,發出亮光。
2)在駕駛室內部有許多按鈕,採用不同的顏色提醒人們不同的操作和操作的重要程度。(如紅色代表重要且危險的操作)
3)救生衣的設計一般採用鮮艷的顏色或者帶有熒光成分的顏色,以引起人們的注意。
4)在酒店或餐廳中,採用綠色或其他自然色給人一種回歸自然的感覺,提高人們的用餐環境。
5)將玻璃中添加特殊成分製成有色特殊玻璃,使人能從內部看到外部但從外部看不到內部。增加隱私性。
33 同質性
1)電源插座與插頭,內部相同材質的金屬導體,同樣為保證安全性,外部都採用相同的絕緣材料。
2)電腦屏幕常加一個保護視力的保護屏,為保證不影響觀看,採用與顯示屏相同的透明材料,只是內部加了一些保護視力的元素與成分。
3)螺絲與螺帽為保證耐用性與穩定性,採用的都是鋼鐵材料
4)自行車車閘,為保證摩擦力度而不易磨損,採用車閘材料與車輪相似。
5)桌椅組合,為保證整體效果的美觀,一般採用同種材料,採用相同工藝,搭配較好。
34 拋棄與修復
1)家用切菜刀變得鈍後,需要打磨以下
2)塑料瓶回收後消毒後可繼續使用
3)將玻璃碎片回收製成新的玻璃再使用
4)將一次性筷子用來造紙
5)滇池用完後要銷毀,否則造成污染
35 參數變化
1)改變自行車的一些特性與部件,就成為折疊自行車
2)以鎂鹽晶須為主要成分加少量玻璃纖維和樹脂漿液製成的復合材料--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其性能大大加強,比一般塑料穩定性好,硬度高,用來做一次性成型椅等。
3)將溫度降到一定狀態後,事物的保存時間大大加長,冰箱設計的最初目的就基於此。
4)自來水中要加稍微的氯氣以消毒,當加大氯氣的含量時就成為消毒液。
5)固態膠比液態膠水更易攜帶。
36 狀態變化
1)利用冰融化吸熱來冷凍物品
2)藉助蠟燭燃燒過程萊得到光源
3)加濕器利用水的蒸發降低室內的乾燥度
4)溫度計利用汞的熱脹冷縮實現溫度計數
5)減震器利用彈簧伸縮變化實現減震
37 熱膨脹
1)熱氣球熱膨脹升天(孔明燈也是利用熱澎脹原理)
2)塑料水管相接時,先將水管接頭加熱膨脹後,插接進去,再冷縮接緊。
3)利用熱膨脹將扁的乒乓球恢復原樣
4)消防噴頭
5)溫度計利用汞的熱脹冷縮實現溫度計數
38 加速強氧化
1)煉鋼中的強氧化槍,向焦炭中提供純氧,充分燃燒,提高煉鋼溫度。
2)鼓風機利用空氣流動加強氧氣的輸入,使燃燒更充分
3)多功能加速氧化推進器。其罐體內裝有除氧器,溫控加熱器或蒸汽加熱,下部導管接加速泵,泵出導管接吸空氣器,接中部導管入除氧器,中部外導管處引小導管上部入內,上導管下鑽有小孔,上部有鋼屑藍,中部外導管處開有進蒸汽口和進水口。吸空氣器上接有空氣凈化器,罐體頂部開口,人孔,底部有細化箅,開口,中部人孔,下部有取樣口,外接內水位計,水經過加熱由下部除氧器泵入中部除氧器和上部導管向下沖刷,不斷加速循環帶入空氣達到物理化學相結合的推進氧化反應。
4)柴油的精製。一是通過催化氧化反應將柴油中極易氧化的含S、N、O的非烴化合物加速氧化生成不溶物除去。
5)生物接觸氧化法潔凈污水中的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元素,從而凈化污水。其特點是在池內設置填料,池底曝氣對污水進行充氧,並使池體內污水處於流動狀態,以保證污水與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觸,避免生物接觸氧化池中存在污水與填料接觸不均的缺陷。
39 惰性環境
1)燈泡的內部是真空的,保證鎢絲不會被氧化。
2)電解NaOH製取鈉要在惰性環境下才能完成
3)在魚的保鮮方法中有,真空包裝,加脫氧劑包裝,填充二氧化碳包裝等。這些方法能有效地抑制細菌增殖,防止脂類的氧化。
4)霓虹燈玻璃管內充入惰性氣體,在燈管兩端由金屬製成的陰、陽電極上加一定的電壓,實現氣體放電。
5)高壓鈉燈是一種發光效率很高的新型電光源,其效率可高達100lm/w,其在玻璃外殼內有一個特種玻璃製成的放電管,其管內充有適量的鈉,汞滴和惰性氣體,在此環境下實現高壓放電放光。
40 復合材料
1)塑料的種類很多,大部分是復合材料。如玻璃纖維加強塑料用在一次性成型的椅子設計中
2)用於傢具的膠合板(教室中的桌椅)
3)地板、大理石等建築用品很多也是復合材料
4)合成橡膠(汽車車輪)
5)蜂窩煤也是用煤和粘土等混合製成的
❾ TRIZ培訓創新方法它是起源於哪裡怎麼發展起來的
一、TRIZ的起源及發展
TRIZ理論是由前蘇聯發明家阿奇舒勒(G. S. Altshuller)在1946年創立的,在他的領導下,前蘇聯的研究機構、大學、企業組成了TRIZ的研究團體,分析了世界近250萬份高水平的發明專利,總結出各種技術發展進化遵循的規律模式,以及解決各種技術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創新原理和法則,建立一個由解決技術,實現創新開發的各種方法、演算法組成的綜合理論體系,並綜合多學科領域的原理和法則,建立起TRIZ理論體系。
TRIZ具有系統的創新方法和工具,其理論體系包括九個部分:八大進化法則;最終理想解;40個發明原理;39個工程參數和矛盾矩陣;物理矛盾的分離原理;物場模型分析;發明問題的標准解法;發明問題標准演算法(ARIZ);物理效應和現象知識庫等。
利用TRIZ實現創新的過程為:首先分析待解決的問題,使用39個通用工程參數中和該問題相適應的參數來表達待解決的問題,將一個具體的問題轉化為TRIZ問題;其次確定該TRIZ問題是技術矛盾還是物理矛盾,如果是技術矛盾,就利用矛盾矩陣從40個發明原理當中找到相適應的原理,如果是物理矛盾,就利用分離原理來確定相適應的發明原理;最後,通過發明原理來找到具體問題的解決發案,並對方案進行評估,如果方案滿意可行,就執行該方案,如果方案不可行,就重復所有步驟,直到找到滿意可行的方案為止。
二、TRIZ發展趨勢
我國學者對TRIZ的研究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近年TRIZ逐步引起關注,對TRIZ原理、工具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TRIZ與多種設計理論的集成已成為該領域重要研究方向。
1、概念設計
概念設計定義為:「在確定任務之後,通過抽象化擬定功能結構,尋求適當的作用原理和其組合,確定基本求解途徑,並得出相關方案,這部分的設計工作稱之為概念設計。」
2、過程
①需求分析
顧客需求的滿足是概念設計的最終目標,分析顧客的聲音,為概念設計中產品的功能結構和技術特性的完善奠定基礎。
②功能設計
將產品概念從抽象到具體、深入有序地分析產品的功能結構,分析功能間的相互關系,結合相關原理,進行功能的構思和設計。
③方案評價與優選
概念設計階段方案的評價與優選對後續設計階段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依據相關評價屬性和准則,建立系統的評價優選體系。
3、特點
創新性、多樣性、層次性是概念設計的三大特點。
三、基於TRIZ的概念設計過程模型構建
通過對特定產品的顧客需求分析了解顧客的聲音,以顧客需求為導向,對產品功能結構從抽象到具體地分析研究,將TRIZ通用解轉變為一般解,再將其具體化為特定問題的解;若未發現沖突,再重新對產品各方面進行界定分析。
創新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法寶。TRIZ作為一種創新問題的解決理論,為產品概念設計階段提供理論支持。將TRIZ與概念設計結合,對於滿足顧客需求、預測產品未來發展趨勢、縮短產品研發周期、提高產品創新成功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