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第一支有實用價值的左輪手槍是誰發明的
在火繩槍和燧發槍時代,就出現過多種原始的左輪手槍,但需用手撥動轉輪,專使用相當不便。當屬然,這種早期左輪手槍也具有結構簡單、動作可靠、使用安全等優點。
在英國白廳皇家聯合部隊的博物館中,珍藏著一支1650年前製造的打火左輪手槍,其口徑12.7毫米,槍管和轉輪均為銅制。
1818年,美國人科利爾等3人發明成功一種燧發左輪手槍,首次將擊發機構的動作與左輪結合在一起,成為應用較早的左輪手槍。由於當時的工藝水平較差,價格 昂貴,加上沒有應用火帽,故未能獲得廣泛應用。
人們普遍認為,柯爾特1835年發明的左輪手槍是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成功並得到廣泛應用的左輪手槍。柯爾特發明的左輪手槍為火帽擊發式,使用口徑10.16毫米的紙彈殼錐形彈頭。在柯爾特發明左輪手槍之前,所有的轉輪手槍都是手動轉輪手槍,而柯爾特的轉輪是由待擊發的擊錘轉動,這種自動轉輪手槍的誕生使過去所有的手動轉輪手槍相形見絀。為此,不少史書將柯爾特稱為 「左輪手槍之父」 。
Ⅱ 殺人利器柯爾特手槍是如何誕生的
世界上第一支具有實用價值的左輪手槍是由美國人塞繆爾·柯爾特在1835年發明的。在此之前,早在16世紀,在歐洲就曾出現過火繩式左輪扳手槍,後來又出現了燧發式轉輪手槍。
但是柯爾特以前的左輪手槍一是需用手撥動轉輪,或是用手扳動擊錘帶動轉輪到位,然後才能扣壓扳機完成單動擊發;二是槍彈的擊發火沒有解決,所以它們應用不廣。而柯爾特發明的左輪手槍具有底火撞擊式槍機和螺旋線膛槍管,使用錐形彈頭的殼彈,並且扣動扳機即可聯動完成轉輪待擊發兩步動作。這使左輪手槍頭一次真正具有了良好的實用價值,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使用。雖然人們又對左輪手槍進行了一些改進,但它的基本結構和原理依然保持著柯爾特發明時的原樣。
由於左輪手槍射速低、裝彈較慢、容彈量較少,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它在軍隊中的地位被自動手槍所取代。但由於左輪手槍對瞎火彈的處理十分簡便,性能可靠,因此許多國家的警察和個人仍很喜愛使用它。1981年美國總統里根遇刺時,刺客欣克利使用的就是左輪手槍。
Ⅲ 柯爾特哪一年發明的左輪手槍
1836年2月25號,美國發明家塞繆爾·柯爾特獲得了五發子彈左輪手槍的發明專利。內
左輪手槍的轉輪設計早容於1718年燧石槍(flintlock)時代就已經開始,但早期轉輪手槍,多是用多槍管而很笨重,或者無法防止轉輪逆轉,所以沒有很大的實用價值。
1835年美國人塞繆爾·柯爾特改進前人的設計,獲得英美兩國的專利,由於柯爾特的推銷技巧,以及美國不像當時歐洲因為保密關系,由國營或壟斷的私營兵工廠獨佔一切槍械新科技,所以柯爾特才能以其名字流傳於世,以致後人將他與轉輪手槍之間劃上等號,柯爾特甚至被誤認為是第一把轉輪手槍發明者。
實際上,1718年,英國律師詹姆斯·帕克爾 (James Puckle) 就發明了裝彈9發的轉輪燧石槍(Puckle Gun),英國人伊力沙·柯里爾 (Elisha Collier) 於1818年就取得了轉輪燧石槍的英國專利。
Ⅳ 第一支有實用價值的左輪手槍是哪國人發明的
在火繩槍和燧發槍時代,就出現過多種原始的左輪手槍,但需用手撥動轉輪,使用相當不便。當然,這種早期左輪手槍也具有結構簡單、動作可靠、使用安全等優點。
在英國白廳皇家聯合部隊的博物館中,珍藏著一支1650年前製造的打火左輪手槍,其口徑12.7毫米,槍管和轉輪均為銅制。
1818年,美國人科利爾等3人發明成功一種燧發左輪手槍,首次將擊發機構的動作與左輪結合在一起,成為應用較早的左輪手槍。由於當時的工藝水平較差,價格 昂貴,加上沒有應用火帽,故未能獲得廣泛應用。
人們普遍認為,柯爾特1835年發明的左輪手槍是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成功並得到廣泛應用的左輪手槍。柯爾特發明的左輪手槍為火帽擊發式,使用口徑10.16毫米的紙彈殼錐形彈頭。在柯爾特發明左輪手槍之前,所有的轉輪手槍都是手動轉輪手槍,而柯爾特的轉輪是由待擊發的擊錘轉動,這種自動轉輪手槍的誕生使過去所有的手動轉輪手槍相形見絀。為此,不少史書將柯爾特稱為 「左輪手槍之父」 。
Ⅳ 左輪槍是誰發明的
人們認為左輪手槍是美國人塞纓爾
Ⅵ 柯爾特左輪手槍的發明
人們認為左輪手槍是美國人塞纓爾柯爾特於1835年發明的,因為在1835 年10月22日,柯爾專特獲得了專屬利號為6909號的英國專利,其專利產品就是轉輪手槍。
盡管有人認為柯爾特並不是左輪手槍的最早發明人,因為在英國白廳皇家聯合部隊的博物館中,還珍藏著一支1650年前製造的打火左輪手槍,其口徑12.7毫米,槍管和轉輪均為銅制。不過,人們普遍認為,柯爾特發明的左輪手槍是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成功並得到廣泛應用的左輪手槍。
實際上,在火繩槍和燧發槍時代,就出現過多種原始的左輪手槍,但需用手撥動轉輪,使用相當不便。當然,這種早期左輪手槍也具有結構簡單、動作可靠、使用安全等優點。1818年,美國人科利爾等3人發明成功一種燧發左輪手槍,首次將擊發機構的動作與左輪結合在一起,成為應用較早的左輪手槍。由於當時的工藝水平較差,價格 昂貴,加上沒有應用火帽,故未能獲得廣泛應用。
柯爾特1835年發明的那種左輪手槍為火帽擊發式,使用口徑10.16毫米的紙彈殼錐形彈頭,與現代左輪手槍相差無幾,為此,不少史書將柯爾特稱為「左輪手槍之父」。
Ⅶ 左輪槍構造簡單,自動步槍發明以前為什麼不製造左輪步槍
左輪手槍自1835年柯爾特發明以來,就受到很多人的推崇,哪怕至今仍然具有龐大的家族以及大量的愛好者,但是作為轉輪手槍的兄弟轉輪步槍日子就沒有那麼好過了,好像現在已經消失了一樣,其實轉輪步槍作為非主流槍械,斷斷續續,不但沒有消失,甚至至今仍然存在。比如下圖美國勇士武器公司製造的“魯格”左輪無聲無聲狙擊步槍,優點是故障率低,易於維護。柯爾特1885轉輪卡賓槍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栓動步槍開始出現,轉輪式步槍的缺點越來越明顯。它賴以生存的射速優勢不再明顯,優點沒了就只剩下缺點了,首先結構復雜,不容易大量生產,維護性也不強,這對一個國家的制式武器來說,這樣的缺點顯然是無法忍受的。其次轉輪步槍在發射時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在射擊時一部分火葯氣會外泄,子彈載葯量多的話,甚至會燙到手,轉輪手槍還好,距離臉較遠,但是轉輪步槍就不同了,由於距離臉較近,很容易就會燙傷臉,並且轉輪步槍特殊的結構,導致步槍的精度較低,射程較近。隨著栓動步槍的出現,轉輪步槍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Ⅷ 柯爾特公司的重要人物
塞繆爾·柯爾特1814年7月19日出生於美國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其父親是一位紡織廠廠主。幼年時他在父親的工廠學習、打工,從小就表現出了對機械的濃厚興趣。15歲那年,柯爾特參加了軍隊。據說在一次印度附近的海上航行時,他受輪船絞盤啟發,構想出了轉動彈倉更替彈葯的槍械。並在船上就用小刀和木頭刻出了一具模型。1831年,柯爾特回到波士頓,利用他父親的資金製作了兩個金屬轉輪槍,但兩個模型都沒能成功工作。為了籌集資金,他以柯爾特醫生的名義在美國和加拿大遊走,通過向人們展覽笑氣的功效謀生。期間,他僱傭了來自巴爾的摩的約翰·皮爾森來為他製作新的模型。1835年,柯爾特利用從父親那借來的錢,將他的轉輪槍在英國和法國申請了專利,第二年又在美國申請了專利,在同一年,他從親戚和一些紐約市民那裡獲取了20萬美元的投資,在新澤西州的帕特森建立了專利武器製造(Patent Arms Manufacturing)廠,公司的產品包括3種不同尺寸的手槍和兩種不同原理的步槍。柯爾特曾經向華盛頓的官員們展示過他的槍支,但是官方以太過復雜為由拒絕了他的產品。1837年,威廉·塞繆爾·哈尼曾購買過100支柯爾特的槍並給出良好評價。然而由於訂單數太少,這家工廠在1842年就倒閉了。
此後,柯爾特又嘗試過製造遙控水雷和開發水下電報電纜。1845年,裝備了柯爾特轉輪手槍的的得克薩斯騎警在與裝備單發步槍的印第安人交戰後,對於這種連發武器印象極為深刻。1846年柯爾特與美國陸軍上尉沃克(walker)合作,設計出了同名的6發沃克轉輪手槍。隨後,美國政府就為美墨戰爭而向柯爾特下了1000把這種手槍的訂單。然而此時的柯爾特其實並沒有工廠可以生產這批武器,於是他求助於康涅狄格州兵工廠廠主艾里·惠特尼。在這家工廠內,柯爾特和他的夥伴們花了6個月的時間完成了這批訂單。1851年,柯爾特將工廠開設到了英格蘭。1855年則在他的家鄉哈特福德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兵工廠,1856年時工廠的日產量為150把。南北戰爭中,他的工廠已經擁有近1000雇員。戰爭初期,他還為南方生產武器,隨著戰爭的發展則轉為全力為北方供貨。戰爭中他為交戰雙方生產了約30萬把手槍和10萬把步槍。柯爾特還非常喜歡製造鑲嵌金銀的工藝手槍,這類手槍常被作為貴重禮品贈送給國家領導人。1862年1月10日,柯爾剋死於哈特福德。他的妻子伊麗莎白·柯爾特在他死後接管了兵工廠的生意。 約翰·摩西·勃朗寧(John Moses Browning)是美國著名的輕武器設計師,勃朗寧一生中設計研製成功的的手槍、步槍、輕重機槍和大口徑機槍等武器多達37種。勃朗寧槍械眾多成果中為後世傳誦的經典武器,包括:M1911 0.45手槍、M1918 0.30自動步槍、M2 0.50重機槍和9mm口徑大威力手槍。
1855年,約翰·摩西·勃朗寧出生美國猶他州奧格登鎮。父親喬納森在當地經營著一家槍鋪。少年時代在父親的槍械作坊里做工。
1897年,勃朗寧和他胞兄合夥開辦了「勃朗寧槍支製造廠」。當年,勃朗寧設計的「後膛裝彈式單發步槍」獲得專利,並開始批量生產。1883年,當時美國軍方最大的槍械供應商溫徹斯特公司開始與勃朗寧合作。
1897年,勃朗寧利用擊發時槍膛內氣體的能量作為自動裝彈的能量來源,設計出一種自動滑膛槍,但溫徹斯特公司拒絕批量生產。勃朗寧一氣之下來到比利時「赫斯塔爾國家兵工廠」(後來的FN公司),成為它的首席槍械設計師。勃郎寧的大都分作品也都由比利時FN公司生產。
1900年,勃朗寧設計出第一把自動手槍M1900。1914年,一個叫普林斯的槍手在薩拉熱窩刺殺了斐迪南大公,由此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普林斯行刺時使用的就是M1910手槍。
此後勃朗寧又設計了M1911半自動手槍,它的高裝彈量和快速彈匣很快成為現代手槍的設計標准。這種槍1911年成為美軍的制式手槍,歷經兩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直到1986年才退役,創下了手槍服役時間最長的紀錄。世界上許多國家對M1911手槍進行仿造,其總產量超過250萬把,成為有史以來銷量最大的手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軍隊1917年選中由勃朗寧設計的可半自動或全自動射擊的M1918勃朗寧自動步槍作為制式武器裝備美國軍隊,成為美國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朝鮮戰爭中步兵的主要裝備之一。
勃朗寧設計的第一挺重機槍是柯爾特—勃朗寧重機槍。該槍於1890年設計成功,是世界上第一挺導氣式原理的機槍。勃朗寧將這一發明交給了美國的柯爾特公司,該槍於1895年定型並裝備美國軍隊。1900年,勃朗寧設計了一挺水冷式重機槍,1917年改進為M1917勃朗寧重機槍,並定為美軍的制式裝備。
1918年,應美軍的要求,勃朗寧開發了12.7mm大口徑重型機槍,稱0.50M1921式勃朗寧重機槍。採用水冷式槍管,後來改進成氣冷槍管型機槍,命名為M2重機槍,即現在仍被許多國家裝備的M2HB重機槍。
1925年勃朗寧設計成功馳名世界的9mm口徑大威力手槍。首次採用了將彈匣中子彈並列排放的形式,使彈匣裝彈量由一般7-8發達到13發,這在20世紀20年代是一項創舉,從此以後現代手槍的彈匣大多採取這種形式。該槍在世界范圍內服役經歷半個多世紀。
1926年勃朗寧去世,但他的創新精神卻延續了下來。
Ⅸ 柯爾特-和平締造者
應該是柯爾特M1873單動式轉輪手槍
Ⅹ 南美戰爭使用的柯爾特單動左輪手槍內部結構是怎樣運作原理
最早的管形射擊火器
提起槍的發明,一定得提到火葯。因為是火葯的出現才促成了槍的誕生,火葯為兵器由冷兵器發展到熱兵器奠定了基礎。
火葯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唐朝初年,我國著名的煉丹家孫思邈在他的著
作《丹經》中提出了用硫磺、硝石和木炭混合煉丹的方法。當時,硫磺、硝石均是用來治病的葯,這兩種葯和木炭和在一起能著火,因而將其稱為「火葯。
到了公元10世紀,火葯已被廣泛應用於軍事,在唐朝至北宋時期,軍隊已廣泛使用霹靂火球、火葯箭、震天雷等火器。大約在公元905 年,中國最早的原始槍——「火槍」(或稱「火矛」)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幅細致地繪出「槍」的圖畫出現在10世紀中葉繪在中國敦煌一幅絲綢圖上。這是一幅佛教圖,畫中如來在念佛,妖女和她的惡魔們企圖使他分心,一枚手榴彈正要向他投去,同時還有一個頭上有3條蛇的惡魔在用火槍向他瞄準。
最初的火槍用長竹作槍管,內裝火葯,點放後,噴出的火焰傷人。嚴格地說,這時的火槍還不能稱之為槍,因為它沒有彈丸,所以,人們常將它稱為射擊火器。盡管射擊火器不能稱為槍,但它卻是槍的鼻祖,為槍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據現有史料記載,最早研製和使用管形火器的是陳規,當時,他擔任德安(今湖北安陸)知府。南宋紹興二年(1132 年),北方的金朝軍隊經常南侵,這年,有一群散兵游勇聚集在一位名叫李橫的旗幟下,四處搶奪,襲擾城鎮。有一天,李橫帶著他的兵了攻打德安城,在這次戰斗中,陳規運用他發明的火槍組成一支60多人的火槍隊,2 人~3 人操持一桿火槍,將李橫的部隊打得落花流水。當時,陳規的火槍用大毛竹做槍管,內裝火葯,從尾後點火,火焰可噴出幾支遠。
:
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