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義大利面的由來,有什麼故事
當年,羅馬帝國為了解決人口多、糧食不易保存的難題,想出了把麵粉揉成團、擀成薄餅再切條曬乾的妙計,從而發明了名垂千古的著名美食——PASTA(義大利面)。
最早的義大利面約成型於公元13至14世紀,與21世紀我們所吃的義大利面最像。到文藝復興時期後,義大利面的種類和醬汁也隨著藝術逐漸豐富起來。
最初的義大利面都是這樣揉了切、切了曬,吃的時候和肉類、蔬菜一起放在焗爐里做,因此當年義大利半島上許多城市的街道、廣場,隨處可見抻面條、晾面條的人。據說最長的面條竟有800米。不過由於義大利面最初是應付糧荒的產物,所以青睞者多是窮人,但其美味很快就讓所有階層無法抵擋。
義大利面吃起來連汁帶水,頗不方便。早期的人們都是用手指去抓,吃完後還意猶未盡地把蘸著汁水的十指舔凈。
中世紀時,一些上層人士覺得這樣吃相不雅,絞盡腦汁發明了餐叉,可以把面條卷在四個叉齒上送進嘴裡。餐叉的發明被認為是西方飲食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從這個意義上講,義大利面功不可沒。
② 義大利面是馬可波羅發明的嗎
據說是馬克波羅帶過去的
不過我覺得也有可能是兩邊各自發明的
③ 義大利面的由來,有什麼故事嗎
義大利面的世界就像是千變萬化的萬花筒,數量種類之多據說至少有500種,再配上醬汁的組合變化,可做出上千種的義大利面,是義大利的特色主食。
義大利面的起源簡單說有人主張起源於中國,由馬可·波羅帶回義大利,後傳播到整個歐洲。
也有人主張:當年,羅馬帝國為了解決人口多、糧食不易保存的難題,想出了把麵粉揉成團、擀成薄餅再切條曬乾的妙計,從而發明了名垂千古的著名美食——PASTA(義大利面)。
最早的義大利面約成型於公元13至14世紀,與21世紀我們所吃的義大利面最像。到文藝復興時期後,義大利面的種類和醬汁也隨著藝術逐漸豐富起來。
最初的義大利面都是這樣揉了切、切了曬,吃的時候和肉類、蔬菜一起放在焗爐里做,因此當年義大利半島上許多城市的街道、廣場,隨處可見抻面條、晾面條的人。據說最長的面條竟有800米。不過由於義大利面最初是應付糧荒的產物,所以青睞者多是窮人,但其美味很快就讓所有階層無法抵擋。
義大利面吃起來連汁帶水,頗不方便。早期的人們都是用手指去抓,吃完後還意猶未盡地把蘸著汁水的十指舔凈。
中世紀時,一些上層人士覺得這樣吃相不雅,絞盡腦汁發明了餐叉,可以把面條卷在四個叉齒上送進嘴裡。餐叉的發明被認為是西方飲食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從這個意義上講,義大利面功不可沒。
新大陸的發現開拓了人們的想像力,也給義大利面帶來更多變化:兩種從美洲舶來的植物——辣椒和西紅柿被引入醬料。
西紅柿的出現及隨後的品種改良,在義大利的那波利首次被人用作醬汁搭配面條,從此令面條大受歡迎,甚至連皇室貴族也被受吸引。正宗的義大利粉是由銅造的模子壓制而成,由於外型較粗厚而且凸不平,表面較容易黏上調味醬料,令吃起來的味道和口感更佳。
到19世紀末,義大利面著名的三大醬料體系:番茄底、鮮奶油底和橄欖油底完全形成,配以各種海鮮、蔬菜、水果、香料,形成復雜多變的醬料口味。面條本身也變化紛呈,有細長、扁平、螺旋、蝴蝶等多種形狀,並通過添加南瓜、菠菜、葡萄等製成五顏六色的種類。據統計,義大利面的品種竟有563種之多。可是誰會想到義大利面條最早是用腳揉面的?因為面團太大,用手實在揉不動。
直到18世紀,講衛生的那不勒斯國王費迪南多二世才請來巧匠,發明了揉面機。
1740年,第一座面條工廠建成,廣場曬面的大場面從此成為歷史。義大利人對面條的喜愛似乎與生俱來,許多人把做面的獨門秘方束之高閣,不肯輕易示人,甚至把義大利面鄭重寫進遺囑。中世紀許多歌劇、小說里都提到面條。近代義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也曾用面條犒賞三軍,甚至拿破崙在波河大進軍中也拿「吃面」激勵士氣。
21世紀,全球義大利面條年產量已達1000萬噸。在義大利,每人每年要吃掉至少28公斤面條。在羅馬市中心總統府附近,甚至還建有一座別具一格的面條博物館,慕名前來者絡繹不絕。這個博物館共有11個展廳,展出了不同時期的面條產品以及加工器具,從最早的擀麵杖、和面盆,到後來的切面機、面條生產線等等。眾多實物生動地敘述了義大利面條數百年的發展歷史。如今義大利面條已成為世界的寵兒。
④ 義大利面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關於義大利面條的起源,有說是源自古羅馬,也有的說是由馬可·波羅從中國經由西西里島傳至整個歐洲的講法。
⑤ 義大利面還有披薩都是中國發明的,你知道嗎
有很多人會在意各個美食起源於哪裡,比如有人對義大利面和披薩的起源爭論不休,竟然說是起源於中國,是馬可波羅從中國帶回義大利的,以致後來傳遍歐洲。你認同這種說法嗎?
其實義大利面起源於中國這種說法,當時有很多人贊同,有人認為中國的麵食文化確實古老,而且如中國一樣博大精深,並且馬可波羅還在游記中寫到了類似“Lagana”的食物。但也有人覺得,義大利面同樣也是非常古老,是完全獨立發源的食物,是人類進化史上自然產生的食物,不是馬可波羅帶回義大利的,也不是那不勒斯人發明的,但,這是那不勒斯人用高超的廚藝和積極性、洞察力、樂觀,將義大利面傳承至今的。
對於義大利面和披薩的起源我們無法獲知,但可以確定的是,義大利面不是馬可波羅帶回義大利的,原因就是馬可波羅在去往中國前,游記中就記載了關於義大利面的文字,披薩也是如此。所以披薩和蔥花餅只是異父異母的好兄弟罷了~
這樣你知道了嗎,義大利面和披薩才不是中國發明的。
⑥ 義大利面的歷史是什麼
義大利面統稱PASTA,原意是經搓揉過的而團,相傳是由馬可波羅自中國攜帶面條回去義大利開始。其最早成型的時期約是西元十三至十四世紀間,在當時人們用谷類來填飽肚子時,就知道將谷類壓碎和水來做濃稠的湯。古羅馬常將這食物添加了起司、肉、蔬菜和海鮮一起煮。聽說是伊楚利亞人發明了千層面,他們將面團擀平,切成一條條來煮,羅馬人則承襲這種煮法,用烤或炒來增添食物美味。
改革
十六世紀時,義大利面的製作方法有所改變,在當時拿坡里制面工會規定,必須使用附有螺旋的青銅制面機,都利用陽光來曬干義大利面。當時阿拉伯人的行旅商隊在沙漠行進中發明的,他們把易腐壞的麥粉加水揉合乾燥,利於外出攜帶方便,這種方法傳到了歐洲義大利南部,當時的義大利人,把麵粉和水放進《馬帝亞》的木槽內,捆著綁在屋頂橫樑上的繩子,用腳踩著面團揉面。
變化豐富的好食材
到了文藝復興以後,義大利面種類和醬汁的變化,也跟著歐洲各國的文化藝術豐富起來。優質義大利面的製作,必須用品種叫做杜蘭小麥粉《俗稱沙料粉》來製作,這種小麥粉所含麵筋成份相當高,做出來的義大利面不但散發出原味的麥香,面條含豐富蛋白質,且保持原味,Q度軟硬適中,口感很棒。從食材製作即可看出合乎營養與健康及自然的定位。
此外,義大利面絕對沒有添加色素及防腐劑,而是利用天然蔬果,例如紅蘿卜或番茄的紅、墨魚汁的黑、蔬菜的綠等,變化出五彩繽紛的色彩,尤其配合現代化機器的創新,更可做出各種可愛特別有趣的造型。義大利面所搭配的橄欖油、乳酪、番茄等是營養專家所推崇的健康食物,而橄欖油所含的維他命E及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起士所含豐富的鈣質、礦物質;番茄及胡蘿卜所含的維他命維他命A等都是人體基本的營養來源,此外義大利面所常使用的洋蔥、大蒜、月桂葉、九層塔、巴西里、迷迭香、百里香等,更讓美食《畫龍點睛》的效果加分。
正統的味道
義大利面的世界就像是千變萬化的萬花筒,種類較多至少有數千種,再搭配醬汁的變化組合,便可做出數以百計的義大利面料理,義大利面正是美味料理中征服全世界人胃的代表功臣,它的製作簡易、用料豐富、口感香濃,一道不同口味的義大利面,總是讓人有一種齒頰留香的特殊情懷,感覺義大利面就像是《媽媽的味道》當許多人正用經濟征服世界時,義大利面卻以吹灰之力,悄悄地,在全世界食客的心中占上一席之地。
關於義大利面條的起源,有說是源自古羅馬人,也有的說是由馬可-波羅從中國經由西西里島傳至整個歐洲的講法。
最早的義大利面約成型於公元13至14世紀,跟現在我們所吃的義大利面最像。到文藝復興時期後,義大利面的種類和醬汁也隨著藝術逐漸豐富起來。
食用面團最初出現時的製造方法是將麵粉團壓成薄紙狀,然後覆蓋在食物上,放入焗爐內烹煮食用。其後,人們想到將面團切成小塊狀或條棒狀的細長面條,而阿拉伯人更想到了將面條風干儲存的做法。
西紅柿的出現及隨後的品種改良,在義大利的拿坡里首次被人用作醬汁搭配面條,從此令面條大受歡迎,甚至連皇室貴族也被受吸引。正宗的義大利粉是由銅造的模子壓制而成,由於外型較粗厚而且凹凸不平,表面較容易黏上調味醬料,令吃起來的味道口感更佳。
義大利南部的人喜愛食用干意粉,而新鮮意粉則在北部較為流行。一般來說,意粉多用作頭菜,海鮮意粉配以白酒,而醬料濃的則配紅酒。
⑦ 義大利面的歷史
希望幫得上忙
最早的義大利面約成型於公元13至14世紀,跟現在我們所吃的義大利面最像。到文藝復興時期後,義大利面的種類和醬汁也隨著藝術逐漸豐富起來。
食用面團最初出現時的製造方法是將麵粉團壓成薄紙狀,然後覆蓋在食物上,放入焗爐內烹煮食用。其後,人們想到將面團切成小塊狀或條棒狀的細長面條,而阿拉伯人更想到了將面條風干儲存的做法。
西紅柿的出現及隨後的品種改良,在義大利的那波利首次被人用作醬汁搭配面條,從此令面條大受歡迎,甚至連皇室貴族也被受吸引。正宗的義大利粉是由銅造的模子壓制而成,由於外型較粗厚而且凸不平,表面較容易黏上調味醬料,令吃起來的味道和口感更佳。
除了原味面條外,其他色彩繽紛的面條都是用蔬果混制而成的,如:番紅花面、黑墨魚面及蛋黃面等。
義大利面的醬料基本來說可分為紅醬和白醬,紅醬是用番茄為底的紅色醬汁,白醬則是由麵粉、牛奶及奶油為底的白醬汁,此外,還有用橄欖油調味的面和用香草類調配的香草醬。
義大利南部的人喜愛食用干意粉,而新鮮意粉則在北部較為流行。一般來說,意粉多用作頭菜,海鮮意粉配以白酒,而醬料濃的則配紅酒。 義大利面的發展故事
當年,羅馬帝國為了解決人口多、糧食不易保存的難題,想出了把麵粉揉成團、擀成薄餅再切條曬乾的妙計,從而發明了名垂千古的著名美食——PASTA(義大利面)。最初的義大利面都是這樣揉了切、切了曬,吃的時候和肉類、蔬菜一起放在焗爐里做,因此當年義大利半島上許多城市的街道、廣場,隨處可見抻面條、晾面條的人。據說最長的面條竟有800米。不過由於義大利面最初是應付糧荒的產物,所以青睞者多是窮人,但其美味很快就讓所有階層無法抵擋。
義大利面吃起來連汁帶水,頗不方便。早期的人們都是用手指去抓,吃完後還意猶未盡地把蘸著汁水的十指舔凈。中世紀時,一些上層人士覺得這樣吃相不雅,絞盡腦汁發明了餐叉,可以把面條卷在四個叉齒上送進嘴裡。餐叉的發明被認為是西方飲食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從這個意義上講,義大利面功不可沒。
面條寫進遺囑新大陸的發現開拓了人們的想像力,也給義大利面帶來更多變化:兩種從美洲舶來的植物——辣椒和西紅柿被引入醬料。到19世紀末,義大利面著名的三大醬料體系:番茄底、鮮奶油底和橄欖油底完全形成,配以各種海鮮、蔬菜、水果、香料,形成復雜多變的醬料口味。面條本身也變化紛呈,有細長、扁平、螺旋、蝴蝶等多種形狀,並通過添加南瓜、菠菜、葡萄等製成五顏六色的種類。據統計,義大利面的品種竟有563種之多。可是誰會想到義大利面條最早是用腳揉面的?因為面團太大,用手實在揉不動。直到18世紀,講衛生的那不勒斯國王費迪南多二世才請來巧匠,發明了揉面機。1740年,第一座面條工廠建成,廣場曬面的大場面從此成為歷史。義大利人對面條的喜愛似乎與生俱來,許多人把做面的獨門秘方束之高閣,不肯輕易示人,甚至把義大利面鄭重寫進遺囑。中世紀許多歌劇、小說里都提到面條。近代義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也曾用面條犒賞三軍,甚至拿破崙在波河大進軍中也拿「吃面」激勵士氣。
⑧ 義大利面是不是義大利人發明
不是,我覺得應該是面的口味有點像義大利那邊的習慣所以叫義大利面吧。
⑨ 義大利面是誰發明的
義大利面是風靡全球的美食之一,有人說是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來到中國後專,見到了中國北方的面點後,將屬之傳回義大利,後來經過改良才成為今天的模樣。
http://220.181.29.128/boardfile/chihe/20063/20060120122401.jpg[/img]
不過我到不信這種傳說,到是有資料記載,公元1224年,有一醫生處方上提到一種pasta lissa(扁平面條);1279年有一位富商的遺囑上寫著「裝滿義大利面的籃子」而馬可波羅回國是1292年。義大利面是由誰發明的並不重要,我們今天所要做的是懂得享受這種美食也就夠了。
⑩ 義大利面的起源地是中國嗎,那是怎麼傳到義大利的
歷史起源
義大利面的世界就像是千變萬化的萬花筒,數量種類之多據說至少有500種,再配上醬汁的組合變化,可做出上千種的義大利面,是義大利的特色主食。
義大利面的起源簡單說有人主張起源於中國,由馬可·波羅帶回義大利,後傳播到整個歐洲。
也有人主張:當年,羅馬帝國為了解決人口多、糧食不易保存的難題,想出了把麵粉揉成團、擀成薄餅再切條曬乾的妙計,從而發明了名垂千古的著名美食——PASTA(義大利面)。
最早的義大利面約成型於公元13至14世紀,與21世紀我們所吃的義大利面最像。到文藝復興時期後,義大利面的種類和醬汁也隨著藝術逐漸豐富起來。
最初的義大利面都是這樣揉了切、切了曬,吃的時候和肉類、蔬菜一起放在焗爐里做,因此當年義大利半島上許多城市的街道、廣場,隨處可見抻面條、晾面條的人。據說最長的面條竟有800米。不過由於義大利面最初是應付糧荒的產物,所以青睞者多是窮人,但其美味很快就讓所有階層無法抵擋。
義大利面吃起來連汁帶水,頗不方便。早期的人們都是用手指去抓,吃完後還意猶未盡地把蘸著汁水的十指舔凈。
中世紀時,一些上層人士覺得這樣吃相不雅,絞盡腦汁發明了餐叉,可以把面條卷在四個叉齒上送進嘴裡。餐叉的發明被認為是西方飲食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從這個意義上講,義大利面功不可沒。
新大陸的發現開拓了人們的想像力,也給義大利面帶來更多變化:兩種從美洲舶來的植物——辣椒和西紅柿被引入醬料。
西紅柿的出現及隨後的品種改良,在義大利的那波利首次被人用作醬汁搭配面條,從此令面條大受歡迎,甚至連皇室貴族也被受吸引。正宗的義大利粉是由銅造的模子壓制而成,由於外型較粗厚而且凸不平,表面較容易黏上調味醬料,令吃起來的味道和口感更佳。
到19世紀末,義大利面著名的三大醬料體系:番茄底、鮮奶油底和橄欖油底完全形成,配以各種海鮮、蔬菜、水果、香料,形成復雜多變的醬料口味。面條本身也變化紛呈,有細長、扁平、螺旋、蝴蝶等多種形狀,並通過添加南瓜、菠菜、葡萄等製成五顏六色的種類。據統計,義大利面的品種竟有563種之多。可是誰會想到義大利面條最早是用腳揉面的?因為面團太大,用手實在揉不動。
直到18世紀,講衛生的那不勒斯國王費迪南多二世才請來巧匠,發明了揉面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