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潛水艇的發明起源於什麼動物
1680年,義大利發明家博列里通過對魚類的觀察,發現大多數魚能依靠瞟的縮小或膨脹來調節身體的比重.從而在水中下沉或上浮。當魚要浮起來時,它便放鬆肌肉,使瞟變大,瞟內充滿了空氣,魚所受到的浮力就大,魚也就能浮起來;如果收縮肌肉,瞟變小了,浮力減小,魚就下沉;瞟內一定量的氣體還能使魚體比重與水環境的比重相等,這樣魚就會停留在原地,既不上升也不下降。
根據魚瞟的工作原理,博列里製造了一艘潛水艇。現代潛水艇的外殼與內殼之間有專門的水艙,稱為壓載水艙,這是潛水艇的沉浮裝置。近年來,潛水艇發展很快,下潛深度大大增加,速度大大提高。
2. 科學家根據什麼發明了潛水艇
科學家根據鯊魚製成了潛水艇 ,在魚的身體內部有一個器官叫做魚鰾,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專的水泡屬當魚鰾鼓起來時,浮力增加魚 就能浮到水面。
人們根據沉浮原理成功地製造了潛水艇,這種能在水下作戰的艦艇在歷次海戰中都顯示其戰鬥力,它能下潛離水面深達500米,具有良好的隱蔽性和續航力,能從水下襲擊水面艦船和岸上目標,也能作偵察、布雷和運輸等。
最初,人們也是將石頭或鉛塊等重物裝進潛艇,使潛艇下沉,卸掉石頭或鉛使潛艇重浮水面,這種潛艇當然不能下潛太深,而且費事,上浮後再要下潛,則又要從岸上取得石頭。
後來改進了,用浮箱充水取代石頭,使潛艇下沉,要上浮時,用壓縮空氣通入浮箱排水,並可通過調節使艇身周圍海水的比重相等就能保持潛艇在水中一定深度,不浮不沉,這種潛艇非但省事得多,而且可以控制潛水深度,自由沉浮。
現代又用核動力作為推進動力製成核潛艇,水中排水量達到萬噸以上,水下續航力達20萬海里,自持能力達2~3月。從原始的潛艇到現代的核潛艇都是以沉浮原理作為基礎。然而,早在人類出現以前,許多水中動物已經具有很好的潛水本領,具有令人贊嘆的浮箱系統結構。
3. 潛水艇是靠什麼動物的啟示發明的
有一種深海烏賊叫酸漿烏賊,它具有類似深海潛艇所用的「氣船」的構造。大多數烏賊的體腔都已退化成圍心腔、腎管內腔和生殖腺外面的囊腔等,而酸漿烏賊還存留有真體腔的地方,腔內充滿一種比水還輕的含氨液體。這個低密度液體「氣船」幫助酸漿烏賊上浮,並起有抵抗深海壓力的作用。
人們根據沉浮原理成功地製造了潛水艇,這種能在水下作戰的艦艇在歷次海戰中都顯示其戰鬥力,它能下潛離水面深達500米,具有良好的隱蔽性和續航力,能從水下襲擊水面艦船和岸上目標,也能作偵察、布雷和運輸等。
4. 潛水艇是根據什麼動物發明的
潛水艇是根據魚發明的。
首艘有文字記載的「可以潛水的船隻」由荷蘭裔英國人克尼專利厄斯·雅布斯縱·戴博爾建屬成,主要即依據前者的設計,推進力由人力操作的櫓產生。但有人認為那隻是「縛在水面船隻下方的一個鈴鐺狀東西」,根本不能算潛艇。1620年至1624年,它有兩種改良型在泰晤士河上進行實驗。
潛艇或稱潛水船、潛艦是能夠在水下運行的艦艇。潛艇的種類繁多,形制各異,小到全自動或一兩人操作、作業時間數小時的小型民用潛水探測器,大至可裝載數百人、連續潛航3-6個月的俄羅斯台風級核潛艇。按體積可分為大型、中型或小型和水下自動機械裝置等。
5. 潛水艇是根據什麼動物發明的小故事
鸚鵡螺也是我們國家一種比較有特色的海洋軟體動物,而且還是隸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行列。按照生物學上的分類,鸚鵡螺隸屬於軟體動物門、頭足綱,並且專門給列了一個鸚鵡螺亞綱。不過盡管被列了一個亞綱,但是鸚鵡螺家族的數量卻不算上多,總共也就1目、1科、2屬合計六種而已。
作為一種頭足綱軟體動物,鸚鵡螺是一種典型的底棲動物。一般來說它們都生活在水深一百米左右的水底,最好是有海底岩石或者是珊瑚礁的區域。因為在這些區域,它們可以通過腕部的分泌物附著在珊瑚礁上。
當然鸚鵡螺也並不是總是呆在海底,在風平浪靜的情況下,它們也會浮到海面上。盡管這貨不具備什麼運動能力,但是它們的身體結構非常精巧,可以通過排水、吸水來上浮或者是下沉。科學家們也正是通過鸚鵡螺的這一特性,才研究出了潛水艇。
16世紀,真實意義的潛艇出現。1578年,英國數學家威廉·伯恩著書《發明與設計》描述潛艇。1620年,首艘有文字記載的「可以潛水的船隻」由荷蘭裔英國人克尼利厄斯·雅布斯縱·戴博爾建成,主要即依據前者的設計,推進力由人力操作的櫓產生。
但有人認為那隻是「縛在水面船隻下方的一個鈴鐺狀東西」,根本不能算潛艇。
1620年至1624年,它有兩種改良型在泰晤士河上進行實驗。2002年,BBC電視節目 「Building the Impossible」播出,馬可ㄠ德華茲公司(Mark Edwards)根據當年設計圖建成一艘搭載兩人的戴博爾型潛艇,並成功潛航於伊頓的 Dorney 湖。
(5)潛水艇根據什麼動物發明的擴展閱讀
1648年,切斯特主教約翰·維爾金斯(John Wilkins)著書《數學魔法》(Mathematical Magic)指出潛艇在軍事戰略上的優勢:
1 、私密性:前往世界任何海岸附近,並且不被發現或被制。
2 、安全性:海盜和劫匪無法搶劫水下船隻;無常潮汐和強烈風雨無法影響海面下25-30英尺(5-6 paces);冰和霜凍也無法危及潛艇乘員,即便在南北極海域。
3 、有效抵抗敵人海軍,破壞和擊沉水面船隻。
4 、支援被水環繞或接近水的地方,無聲無息運送補給品。
5 、本身作為有益的水下試驗場所。
史上第一艘用於軍事的潛艇出現於美國獨立戰爭。美國耶魯大學的大衛·布希奈爾建成海龜號(Turtle),通過腳踏閥門向水艙注水,可使艇潛至水下6米,能在水下停留約30分鍾。艇上裝有兩個手搖曲柄螺旋槳,使艇獲得3節左右的速度和操縱艇的升降。
艇內有手操壓力水泵,排出水艙內的水,使艇上浮。艇外攜一個能用定時引信引爆的炸葯包,可在艇內操縱系放於敵艦底部。內部僅容納一人操作方向舵和螺旋槳。
1776年,海龜號企圖攻擊英國皇家海軍老鷹號(HMS Eagle),雖未獲成功,但開創了潛艇首次襲擊軍艦的嘗試。
史上第一艘成功炸沉敵艦的潛艇在美國南北戰爭。何瑞斯·勞升·漢利(Horace Lawson Hunley)建成漢利號潛艇,乘員八人,手搖柄驅動。其前端外伸一個炸葯包,碰觸敵艦即爆炸。
1864年2月17日晚上9時許,它成功炸沉北方聯邦的豪薩托尼克號(USS Housatonic)護衛艦,但自己卻也因爆炸產生的漩渦而沉沒。
6. 潛水艇是根據甚麼動物發明的
根據仿生學原理從魚類、海豚的生理結構及運動特點得到啟發,研製發明。
7. 什麼動物發明了潛水艇
這是仿生,主要用到魚的鰾的功能,和海豚皮等,一般每一種發明都不可能只是單一的靠某一種動物。
8. 潛艇是通過什麼動物所發明出來的
人們根據沉浮原理成功地製造了潛水艇,這種能在水下作戰的艦艇在歷次海戰中都顯示其戰鬥力,它能下潛離水面深達500米,具有良好的隱蔽性和續航力,能從水下襲擊水面艦船和岸上目標,也能作偵察、布雷和運輸等。最初,人們也是將石頭或鉛塊等重物裝進潛艇,使潛艇下沉,卸掉石頭或鉛使潛艇重浮水面,這種潛艇當然不能下潛太深,而且費事,上浮後再要下潛,則又要從岸上取得石頭。後來改進了,用浮箱充水取代石頭,使潛艇下沉,要上浮時,用壓縮空氣通入浮箱排水,並可通過調節使艇身周圍海水的比重相等就能保持潛艇在水中一定深度,不浮不沉,這種潛艇非但省事得多,而且可以控制潛水深度,自由沉浮。現代又用核動力作為推進動力製成核潛艇,水中排水量達到萬噸以上,水下續航力達20萬海里,自持能力達2~3月。從原始的潛艇到現代的核潛艇都是以沉浮原理作為基礎。然而,早在人類出現以前,許多水中動物已經具有很好的潛水本領,具有令人贊嘆的浮箱系統結構。
到海底去,除了要解決沉浮問題外,如何抵抗深海的巨大壓力也是要解決的。人平時所承受的大氣壓力約為每平方英寸15磅,而水下3000英尺深度的壓力達到每平方英寸四分之三噸。用作科學考察的美國特里斯特號深海潛艇能下潛35800英尺,那裡的壓力超過每平方英寸16000磅,仍然有魚類活動。為了抗壓,潛艇的外殼大都採用抗高壓合金鋼;特里斯特號的乘客艙的外殼厚度達到7英寸。然而,不管是烏賊還是魚的皮膚與它相比又是顯得多麼薄,深海潛水艇的沉浮系統沒有採用浮箱,而是用一艘充滿比水輕的航空汽油的「氣船」,它既能沉浮又能抵抗深海的巨大壓力,球形的乘客艙連接在「氣船」的下面。有一種深海烏賊叫酸漿烏賊,它具有類似深海潛艇所用的「氣船」的構造。大多數烏賊的體腔都已退化成圍心腔、腎管內腔和生殖腺外面的囊腔等,而酸漿烏賊還存留有真體腔的地方,腔內充滿一種比水還輕的含氨液體。這個低密度液體「氣船」幫助酸漿烏賊上浮,並起有抵抗深海壓力的作用。
9. 問:潛水艇是根據什麼動物發明的
現代潛水艇的外殼採用鯊魚皮膚的仿生學,利用減少水流阻力.而其可以升降的原理是仿照魚鰾的結構和作用製造的.
10. 潛水艇是根據什麼動物原理發明的
這個是仿生學問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出於軍事上的需要,為使艦艇在水下隱蔽航行而製造出潛水艇。當工程技術人員在設計原始的潛艇時,是先用石塊或鉛塊裝在潛艇上使它下沉,如果需要升至水面,就將攜帶的石塊或鉛塊扔掉,使艇身回到水面來。以後經過改進,在潛艇上採用浮箱交替充水和排水的方法來改變潛艇的重量。以後又改成壓載水艙,在水艙的上部設放氣閥,下面設注水閥,當水艙灌滿海水時,艇身重量增加使可它潛入水中。需要緊急下潛時,還有速潛水艙,待艇身潛入水中後,再把速潛水艙內的海水排出。如果一部分壓載水艙充水,另一部分空著,潛水艇可處於半潛狀態。潛艇要起浮時,將壓縮空氣通入水艙排出海水,艇內海水重量減輕後潛艇就可以上浮。如此優越的機械裝置實現了潛艇的自由沉浮。但是後來發現魚類的沉浮系統比人們的發明要簡單得多,魚的沉浮系統僅僅是充氣的魚鰾。鰾內不受肌肉的控制,而是依靠分泌氧氣進入鰾內或是重新吸收鰾內一部分氧氣來調節魚鰾中氣體含量,促使魚體自由沉浮。然而魚類如此巧妙的沉浮系統,對於潛艇設計師的啟發和幫助已經為時過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