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漢卡發明人

漢卡發明人

發布時間:2021-10-01 09:44:00

❶ 史玉柱 大家 應該知道吧 就是我想問下 那個 史玉柱 當時 發明的那個汗卡 是怎麼回事

以前機器內存和硬碟都很小,運行漢字系統會非常慢, 這樣就有必要加塊漢卡(價版格也很貴),後來內存提高了權,就沒必要了。 這個漢卡是史玉柱的第一桶金,本來沒人知道中國有個史玉柱做汗卡,史玉柱營銷很厲害,打敗無數同行,賺錢發財!營銷大師! 。

❷ 漢朝的創始人是誰

漢朝的創始人是漢高祖劉邦。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豐邑中陽里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戰略家和指揮家。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劉邦出身農家,為人豁達大度,不事生產。 秦時任沛縣泗水亭長,因釋放刑徒而亡匿於芒碭山中。陳勝起事後不久,劉邦集合三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 不久投奔項梁,任碭郡長,被封為武安侯,將碭郡兵馬。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軍進駐灞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劉邦廢秦苛法,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 鴻門宴後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地及漢中一帶。楚漢戰爭前期,屢屢敗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納諫,能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聯合各地反對項羽的力量,終於反敗為勝。擊敗項羽後, 統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劉邦於定陶氾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史稱西漢。
登基後一面消滅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等異姓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並採用休養生息之寬松政策治理天下,讓士兵復員歸家,豁免其徭役,重農抑商, 恢復殘破的社會經濟,穩定封建統治秩序。不僅安撫了人民,也促成了漢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 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開放與匈奴之間的關市,以緩和雙方的關系。
公元前195年,劉邦因討伐英布叛亂,被流矢射中,其後病重不起,同年崩,廟號太祖,謚號高皇帝。毛澤東評價劉邦是「封建皇帝里邊最厲害的一個」。

❸ 天越星漢卡原型

天越星漢卡是陳頂天發明的。陳頂天是虛構人物,無歷史原型。但編劇林黎勝在男主角陳頂天身上濃縮了改革開放後中國知識精英創業史,其中不少情節源自求伯君、史玉柱、馮侖、潘石屹、馬雲這5位當代財富精英的真實故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計算機剛剛進入中國不久,沒法輸入中文、處理中文,中關村很多創業者苦心鑽研來解決這個事。「那時電腦運算速度慢、內存容量小,為讓電腦能夠處理中文漢字,必須發明新的硬體去彌補電腦性能和配置上的不足,漢卡應運而生。

當時,得益於改革開放全面鋪開以及海淀區營造出的寬松創業環境,一大批知識精英紛紛向中關村聚集,成為新技術的締造者(上世紀80年代初,一批科技工作者到中關村創辦民營科技企業,中關村電子一條街逐漸形成)。

發明漢卡的歷史機遇落到了高技術人才集聚的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並成立了一家民營企業——新技術發展公司。1985年,第一張聯想漢卡誕生了。漢卡安裝在當時最流行的電腦上(開啟後屏幕上出現「歡迎使用聯想式漢字系統」字樣),促進了電腦在中國的應用和普及。」

誕生歷史

早期的計算機使用中,因為計算機的處理能力有限,為了提高計算機的效率,減少在漢字輸入過程中對存儲器的頻繁訪問,研製了漢卡。使用漢卡可以有效的提高計算機的速度,盡可能的減少佔用計算機內存空間。但漢卡存在與其它硬體沖突的問題。隨著計算機硬軟體技術的進步,計算機的處理能力有了飛速的提高,因此漢卡的使用越來越少。

❹ 搜狗輸入法的發明人

馬占凱-----Sogou輸入法之父的故事
中文輸入法這樣亟待改善但缺乏商機的「荒原」,如何成為一個創新主戰場
經過幾個月前搜狐與谷歌那場聲勢浩大的「抄襲風波」,現在你 已經可以重新估量輸入法對於一家網路公司的價值:從4月8日搜狐公司發布聲明稱,谷歌拼音抄襲了搜狗輸入法詞庫,至今搜狐的股價已經增長了接近 50%。而在此之前的1年時間里,搜狐的股價下跌了18%。雖然將階段性的股價變化歸結於某一種力量的結果是天真的,但一個較為准確的說法是:通過一款幾 兆大小的輸入法軟體,市值近12億美元的搜狐重新撬動了華爾街對自己的熱情。
這是怎麼開始的?答案:這是一次為偷懶而創新的結果。
2005年,本科剛畢業、在太原一家國企做機械設計的馬占凱找到了一種省力的方法:寫東西時,如果輸入法不能直接打出所需詞語,他不願意去輸入法的詞表 里一頁一頁尋找想敲的字,而是在搜索框里輸入相應的拼音(比如:zhoujielun),獲得搜索引擎相應的提示(「您要找的是不是:周傑倫」),由此復 制粘貼。
這名沒有任何計算機背景,但每天可能使用百餘次搜索的年輕人,曾經自己猜測出一套解釋:搜索引擎有一個人工整理的巨大詞 庫。但稍微刨根問底之後,他發現,搜索引擎充分利用了用戶輸入的關鍵詞,每當某個關鍵詞的搜索量達到一定的數目,比如幾百萬次,那麼這個關鍵詞就自動被收 入搜索引擎的詞庫。換言之,用搜索引擎來生成一個常用詞的巨大詞庫,花費極小。 這讓馬占凱隱隱覺得,讓搜索引擎來做輸入法大有可為。
如果當時他認識任何輸入法業內人士,他的想法會被無情打擊:誰還會在2005年進入輸入法行業呢?早在1980、1990年代,微軟就相繼收購了智能 ABC和微軟拼音,捆綁在Windows操作系統之中。此後還有一些來自民間程序師的作品,到2005年,這幾乎已經成為一個寡頭壟斷的領域:智能 ABC、紫光拼音、拼音加加和微軟拼音占據了輸入法市場的90%。
理論上,所有這些產品都具備充分的改進空間。它們都是由人工整理詞庫,成本高且效果不好,很多詞不能及時被收入詞庫。占市場第一位的紫光拼音,甚至2003年到2006年初沒有推出一個升級版本。
但商業的力量阻止了改善的動力。輸入法是一個叫好不叫座的產品。盡管中國的用戶不可避免使用到它,但是卻無法靠它取得收入。於是,輸入法領域的狀態是:不斷有人看到市場需求,不斷有人做出解決了某些問題的新產品,卻沒有人能堅持長期而頻繁的升級和維護過程。
從某種程度上說,馬占凱改變了這一切。如今,他已是搜狗輸入法的產品經理,他創意和設計的輸入法,為搜狐提供了一個接觸廣泛用戶的新通道:8月底第11 版輸入法推出,新產品將和用戶賬戶綁定,通過同一賬戶可以在不同電腦上使用自己的個性化輸入法。於是,輸入法和博客一起,成為整個搜狐產品的入口,將為帶 動其新聞、社區等產品產生積極效用。
更重要的是,自QQ旋風般占據四億網民的桌面開始,客戶端軟體就展示了其巨大的想像空間。而輸入法是客戶端中粘性大、使用頻率高的軟體之一,比如,紫光拼音2005年的下載量就僅次於騰訊的QQ,約為2到3億。
雞肋
在中國科技業商業化程度不高時,輸入法曾是創新最密集的領域——除了拼音、五筆,還有自然碼等數十種相關產品。
早在1980年代末,哈工大的一位博士生王曉龍就研發出了一款支持整句輸入的輸入法系統,後來為微軟所收購,成為微軟拼音。早期,輸入法領域還有「中文 之星」所提供的新拼音輸入法,以及後來同樣被微軟收購的智能ABC。「中文之星」留給很多人的記憶已經淡薄,然而這款讓計算機識別中文的產品,其開發者包 括新浪奠基人王志東,以及後來的拼音加加的創始人廖恆毅。
在這些基礎之上,1996年,名噪一時的黑馬輸入法推出。其開發者王勵 在聯想漢卡待了三年多,在中文處理上積累了豐富經驗。那時,這個技術愛好者因為聯想要安排其去做管理職位而離開聯想,加入黑馬飛騰科技有限公司,主導起校 對技術的開發,並抽時間開發出了「黑馬神拼」。
直到前不久搜狗和谷歌的爭端激烈之時,中國最著名的博客之一王小峰還在其博客上稱贊使用多年的黑馬神拼質量之高,引發了外界對黑馬的關注。
王勵把黑馬輸入法歸為是有別於五筆的字輸入、智能ABC及搜狗輸入法等的詞輸入的第三代輸入法,在整句輸入上准確率很高。黑馬拼音的句庫來自報紙、文學 作品等成文的文字內容,並有自動學習功能,既杜絕了錯詞的出現,又具有相當高的智能化水平。不過,黑馬輸入法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體積大,有400多兆, 不利於傳播。
但在當時互聯網連接不暢情況下,這倒不成為問題。依靠光碟銷售,黑馬神拼給黑馬公司帶來了意料之外的收入。直到今天,黑馬採取的仍然是這種銷售模式。
不過,2001年,考慮到競爭對手是強大的微軟、輸入法又無法提供企業所需要的資金,王勵放棄在輸入法上的繼續更新,把精力集中到了黑馬的文字校對業務,只留下黑馬神拼2001版和一些輸入法底層技術作為銷售和合作之用。
而因為找不到合適輸入法使用、乾脆自己開發了拼音加加的廖恆毅,也一度因為每月上百元的注冊費無法支撐,而停止了開發和更新。
當然,這些人也並非沒有嘗試過尋找商業化途徑讓輸入法增值,不過僅僅停留在個人站長式的經營方式上。比如,廖恆毅曾將拼音加加的首頁放置了一個網路的搜 索框,進而和網路合作分成。後來,廖恆毅乾脆把首頁設成了一個類似hao123.com那樣的導航頁面,這樣一來,他便能每月從中獲得 10萬元左右的收入,這才結束了停止更新的日子。
「融資上市是一個機會,不過我只是一個資深技術人員,過程太復雜,無法把握。」王勵表示。
於是,這些輸入法的創始人們,幾乎都只把輸入法作為一個「副業」,自己卻不約而同的投入企業軟體這個「離錢更近」的領域。
這就使得2005年中,作為一個互聯網行業的門外漢,馬占凱有機會憑借一個資深互聯網用戶的體會、拿著對輸入法產品的重新定義敲開了搜狐的大門:體積小,容易在互聯網上傳播;能敲打出熱門詞語;有一個專門的團隊運作,更新快。
尋找伯樂
那時是馬占凱工作一周年,他終於忍受不了國有企業的沉悶與緩慢而辭職,懷揣著從親友那裡借來的錢,隻身來到北京,起初的目的是為了學些技能,再找工作。
在北京,撲面而來的,是互聯網的熾熱:一時間,李開復離開微軟來到谷歌中國、雅虎與阿里巴巴簽訂收購協議、網路即將上市前景看好!這讓輸入法的創意在馬的腦海中重新升起。
網路上市前半個小時,馬占凱趴在電腦前,按照網上的客服郵箱給網路寫電子郵件,簡要闡釋了輸入法的創意:把網路搜索默認的拼音提示都納入字型檔中,再加上在線同步升級資料庫的功能,互聯網上的熱詞馬上就能出現在輸入法的詞庫中。
發出去之後,馬坐立不安地等待回復,在腦子里又搜索了一遍,生怕遺漏任何會引起別人的注意的建議。第二天中午,馬又補充了一封信,加上在輸入法中集成百 度搜索和桌面搜索功能的提議。然而,幾天下來,不斷刷新郵箱的他只收到網路的一封例行回復,無任何進一步商談或合作意向。
馬不甘心,在又發去幾封郵件仍石沉大海之後,決定轉投搜狐。這一次,馬等來了迅速而且熱情洋溢的回復,搜狐的人表示對此很有興趣,約馬占凱三天之後到辦公室一談。
這三天的等待時間,馬占凱並沒有浪費。他全神貫注的待在電腦前,不斷使用搜索引擎、閱讀相關理論,想為來之不易的面試做足准備。於是,三天之後,在去搜 狐前,他把這三天的成果事先發了過去——30 頁的文檔,其中包括上萬字的搜索筆記、200個靈感點和100個小創意。
這種對搜索引擎的熟悉和產品思維為馬占凱順利贏得了第二份工作,成為搜狐的產品經理。
馬決定繼續去游說搜狐公司副總裁王建軍。為了使自己更具有說服力,他統計了QQ和輸入法在各大下載網站上的下載量,並逐個分析了輸入法這個領域的競爭對手,把這些做成兩份 PPT。其顯示: QQ有約5億次下載,而輸入法的下載量是2到3億次。 第二次看完PPT之後,王明確:一定要做。
事實上,輸入法的開發,與搜狐的戰略轉移有很大關系。 1998年,張朝陽仿效雅虎的網頁目錄模式建立搜狐,進入大而全的門戶運作。然而,2003年左右,這種內容主導的思路產生了動搖。讓搜狐有切膚之痛的關鍵在於:在諸多重要產品上,如搜索、即時通訊等,搜狐都因為技術不如對手而落後甚遠。
不久之後,搜狐建立研發中心,主要是在搜索領域加強技術研發,即研製搜狗搜索引擎。一則從長遠來看,搜索是互聯網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二則搜索本身技術 含量較高,研發出來的技術也可以輻射到搜狐的其他產品領域。早期,研發中心甚為保密,並未和搜狐在同一辦公樓,也沒有門牌標識。由於與網易研發中心同處一 樓,張朝陽每次去時都要拉低帽沿,生怕被對方員工認出。
即便採取此般暗渡陳倉之道,挑戰仍然顯而易見:網路的技術已經積累4年之久,搜狗能依靠什麼突破口迎頭趕上?
正在搜狐高管們為這件事情頭疼的時候,輸入法的創意擺在了眼前。「輸入法的開發,是搜狗的搜索技術發展過程中結出的一個果實,同時也可以提高搜狗的品牌形象。」搜狐技術副總裁王小川告訴《環球企業家》。
王小川正是統籌輸入法開發的技術小組的負責人。在收購紫光拼音不成的情況下,2005年10月,一個幾人組成的小組開始進行技術上的摸索,直到 2006年6月5日搜狗輸入法第一個版本發布,首階段工作持續了八個月。
事實上,因搜狗的搜索引擎的使用量不高,當時拼音提醒和糾錯功能都還沒有實現,因此在詞庫整理和篩選並不容易。
除了搜索關鍵詞之外,「詞庫運動」還幾乎動用了整個搜狐的資源。比如,開發人員從go2map.com處要到地理信息名詞列表,從搜狐音樂搜索得到歌曲和歌手名稱列表,從體育頻道獲得體育明星和賽事名詞列表⋯⋯跨部門的合作耗費了諸多精力和時間。
另外,由於詞語來源於互聯網,和黑馬神拼等相比,搜狗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是錯詞。搜狗每周會發布一份錯詞報告,糾正詞庫中的錯誤。正因此,在第一版推出之後的十個月里,搜狗輸入法幾乎一個月就推出一個新版本,不斷的糾正詞庫錯誤,提高准確率,並添加一些吸引用戶的小功能,比如輸入法皮膚、自定義詞庫。
於是,這個新興的輸入法一經推出,馬上獲得了預期的效果,迅速出現在無數人的桌面上,取代了原本紫光們的位置。
谷歌輸入法則更進一步,其能跟網路賬戶綁定。也就是說,無論你在任何電腦上,登錄你的個人賬戶,便能使用你已熟練操作的詞庫。同時,谷歌的「一鍵搜索」則讓搜狗員工嘆息品牌效應的威力。
馬占凱稱,自己最初的創意里也包括「一鍵搜索」,即在輸入法框上集成搜索。它被討論數次,一直擱置未實行的原因,在於搜狗為避免被誤認為「流氓軟體」的謹慎考慮,「這會影響用戶體驗,也不能帶來太多搜索量」,馬認為。
業內有人士稱,在技術領域,搜狗和谷歌輸入法的技術能力都不強,並不如黑馬和微軟。但搜狐和谷歌在易用性上的突破,讓它們暫時成功。
在一篇總結性質的PPT中,馬占凱寫道:在gmail之前大家以為email就是這樣了,在搜狗輸入法之前大家以為輸入法就是這樣了,中國互聯網領域很多都沒有開始商業化運作,機會還很多。
對於輸入法而言,商業化運作剛剛開始,成功也有多種可能性。

❺ 搜狗的創始人是誰

張朝陽
搜狗是搜狐公司的旗下子公司,於2004年8月3日推出,目的是增強搜狐網的搜索技能,主要經營搜狐公司的搜索業務。在搜索業務的同時,也推出搜狗輸入法、免費郵箱、企業郵箱等業務。2010年8月9日搜狐與阿里巴巴宣布將分拆搜狗成立獨立公司,引入戰略投資,注資後的搜狗有望成為僅次於網路的中文搜索工具。

1995年11月1日,張朝陽博士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回歸祖國。次年8月,依據風險投資創辦搜狐的前身「愛特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998年2月,愛特信推出搜狐,中國首家大型分類查詢搜索引擎橫空出世,搜狐品牌由此誕生。「出門靠地圖,上網找搜狐」搜狐由此打開了中國網民通往互聯網世界的神奇大門。 1999年,搜狐推出新聞及內容頻道,奠定了綜合門戶網站的雛形,開啟了中國互聯網門戶時代。 2000年7月12日,搜狐公司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從一個國內知名企業發展成為一個國際品牌。2000年,搜狐收購中國最大的年青人社區ChinaRen校友錄,樹立國 搜狐logo
內最大的中文網站地位。2002年第3季度,搜狐公司在國內互聯網行業首次實現全面盈利,這是中國互聯網發展進程中一個劃時代的里程碑,帶動了中國概念股在納斯達克的全面飆紅。 搜狐新聞和內容頻道已成為主流人群獲取資訊的最大的平台;搜狐龐大的的社區體系,包括搜狐社區和ChinaRen社區,是年輕人休閑娛樂的主要平台;搜狗也已成為新近崛起的擁有最新技術的搜索引擎。搜狐已經初步實現了從創立伊始搜狐確立的「讓網路成為中國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理想。

以上信息來自搜狗網路和搜狐網路。
如想了解的更加詳細建議你直接到以上的兩個網路中查找。

❻ 在啟航里,能看到哪些互聯網大佬發跡史

電視劇《啟航:當風起時》是由吳磊、侯明昊領銜主演的勵志年代劇,講述的是90年代,蕭闖和裴慶華從代理國外電腦開始,躋身到電腦銷售大潮中,銳變成商業奇才的故事。劇中有很多劇情,都能看到我國互聯網大佬發跡史的痕跡。比如男主蕭闖靠賣漢卡賺到第一筆金,就能讓觀眾想到史玉柱和雷軍的漢卡公司;男主蕭闖在展銷會前想盡辦法連續幾天登報製造懸念,就能讓觀眾回憶起胡志標當年賣愛多VCD的營銷方法;男主蕭闖裴慶華拿下康朴電腦的代理權,又能讓觀眾想起劉強東在中關村賣電腦起家的過往;而男主蕭闖和裴慶華的合作關系,像極了當年李彥宏和徐勇的關系,一個掌握市場方向,另一個搞市場外交。

一邊追劇,還能一邊回憶那些商場過往風雲,《啟航:當風起時》這部劇具有比較真實的觀劇體驗。

❼ 大時代里的漢卡是什麼

是一種將漢字輸入方法及其驅動程序固化為一個只讀存儲器的擴展卡。漢卡都是圍繞英文版的操作系統的 大時代里那時微軟還沒進軍中國市場,中國用的都是英文版的這就需要翻譯需要漢卡了,那個嚴之君的什麼92 和陳的天越星都是漢卡,後來微軟進軍中國後出的文斗四95。

❽ 有哪些創始人被踢出公司的例子

在2011年6月,蒙牛創始人牛根生卻被免去董事會主席一職。牛根生的出局,一方面是中糧集團全產業鏈擴張的必然結局;另一方面,則是源於牛根生的激進。三聚氰胺事件引發的蒙牛股價暴跌讓蒙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窘境,牛根生當年的萬言書更是暴露巨大的資金窟窿與危機。最終導致了蒙牛被中糧集團全面接管,牛根生黯然出局。

❾ 聯想漢卡是誰發明的

shangwangzhao

❿ 聯想漢卡是什麼

漢卡是一種將漢字輸入方法及其驅動程序固化為一個只讀存儲器的擴展卡。一種漢卡是為一種漢字系統專門設計的。聯想漢卡,其十餘項技術突破和創新,至今仍保持著領先水平。
早期的計算機使用中,因為計算機的處理能力有限, 1986年推出的聯想漢卡
為了提高計算機的效率,減少在漢字輸入過程中對存儲器的頻繁訪問,研製了漢卡。使用漢卡可以有效的提高計算機的速度,盡可能的減少佔用計算機內存空間。但漢卡存在與其它硬體沖突的問題。隨著計算機硬軟體技術的進步,計算機的處理能力有了飛速的提高,因此漢卡的使用越來越少。[1] 在聯想世界眾多的計算機成果中,聯想漢卡始終是一顆璀璨的明星。它的問世,為華人徹底解決了在電腦中使用漢字的難題,推動了微型計算機在中國的迅速普及和應用。這一高科技產品,是由聯想集團總工程師、中國科學院研究員、中國唯一集兩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於一身的著名計算機專家倪光南主持研製。 聯想漢卡,其十餘項技術突破和創新,至今仍保持著領先水平。漢字晶元集成度最高,最快的漢字處理速度,最好的軟、硬體兼容性,智能化聯想漢字輸入,任選漢字輸入方法,可改造的聯想字、詞典及輸入主案,漢字直接寫屏,國家標准矢量字型檔,二十種以上的漢字字體,多字體矢量造字,豐富的軟體支持等。[2]
編輯本段產生背景
1981年IBM PC推出後,很快就成為微機的事實標准,而從那時起,漢卡這個當時特定環境下的產物也開始隨著PC經歷起10年的風雨。而國內技術基礎最深、銷量等影響力最大的,仍要算1985年正式推出的聯想漢卡。 從80年代中期往後的十年,其實不只是漢卡,當時要看VCD需要視頻解壓卡、殺毒需要防病毒卡、PC拓展需要更多的擴展卡。這都是由於當時的處理器性能太差,內存太小,造成微機進行某一項特殊的處理時,往往需要附加硬體卡進行輔助。 「處理漢字的解決方案在當時有兩種選擇,一種是軟體方案,如CCDOS,不過因為這需要佔用本來就有限的PC資源,成本雖低但性能不高,所以當關注性能時,人們就選擇硬體方案,而聯想漢卡就是這樣的硬體方案,當然,嚴格說來是硬體和軟體相結合的方案。」中國工程院院士、聯想漢卡發明人倪光南。 漢卡硬體用來存儲漢字字型檔並提供高速漢字顯示功能,當使用者用鍵盤輸入漢字的編碼時,漢卡軟體會自動將它們轉換為漢字或片語,然後進入計算機進行處理,最後,包括漢字信息的處理結果可以在顯示器上顯示或列印出來。而聯想式漢卡和其他漢卡不同的地方,就在於提供聯想功能,就是利用中國文字的上下文關聯性,方便了用戶的使用。 《中國青年報》馬役軍這么描述到:「我看到操作人員打出一個『記』字,屏幕會自動閃現出『記者』、『記錄』、『記分牌』等一連串聯想出的片語。」這樣的功能在現在來看並不算什麼,不過回到20多年前,這樣的性能為聯想式漢卡贏取了大量的市場。 從中科院計算所1968年參與研究漢字顯示器開始,聯想漢卡的設計師倪光南就開始了聯想式漢字輸入方法前期研製工作。而後來在1983年,採用Z80晶元開發出來的「LX-80漢字圖形微型機」就具備了聯想漢卡的基本功能。 往往在有核心技術後,如何將其產業化都是科學家很難掌控的事情,但聯想漢卡的成型,也說明倪光南走了「回頭路」。按照他自己的說法,從技術角度來看,把做好的LX-80微機系統濃縮成漢卡這樣的一個部件,可以算是技術上的倒退,但產業化則走出了關鍵的一步。
編輯本段聯想式漢卡
1984年中科院計算所成立了計算所公司(後來的聯想),它是以轉化所內科技成果為宗旨的「所辦公司」。倪光南也將即將開發完成的聯想式漢卡成果帶入到了計算所公司。1985年,第一型聯想式漢卡誕生,那是由三塊用扁平電纜相連的電路板和一套軟體系統組成的。在當時,軟體是隨著漢卡硬體送給用戶的,但實際上軟體和硬體的作用同樣重要。 漢卡利潤很高,一套價格為幾千塊的漢卡,成本往往只有一半,所以漢卡給計算所公司帶來了很好的效益。同時,漢卡往往搭在微機上銷售,這也提升了計算所公司微機的銷量。公司前三年的收入平均增長速度為500%,在前三年漢卡就為公司創造了1200多萬元利潤(包括退稅)。在聯想式漢卡的10年壽命期中,總共銷售出16萬套,利稅上億元。 「聯想式漢卡還有另一項特殊的貢獻,就是將「聯想」這項技術的名稱變成了品牌、變成了公司的名稱。」倪光南回憶到。1989年11月計算所公司正式改名為聯想,這也成為我國計算機行業最著名的品牌之一。 不只是聯想,前期的企業紛紛因為推出自己的漢卡獲益,甚至是90年代前後才進入市場的史玉柱,也因為漢卡贏得了第一桶金。不過這個曾經輝煌的產品終究還是走下了歷史舞台。 聯想式漢卡硬體共八個型號,軟體數十個版本,其核心技術是軟體和晶元。1990年推出了採用自行設計的超大規模專用集成電路(ASIC)晶元的7型卡,性能價格比很高,成為各型號中銷售量最大的一種。 而這樣的情況,到了90年代中期之後,就發生了改變。486微機加上Windows 3.2操作系統就可以不需要漢卡輔助,很好的支持漢字處理,而且還幾乎沒有附加成本,此後,漢卡和各種卡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

閱讀全文

與漢卡發明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