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青黴素的故事 作文
青黴素是第一種能夠治療人類疾病的抗生素。記得小時候我扁桃腺發炎的時候,醫生總是給我打青黴素,而且每次都是葯到病除!
那麼青黴素是怎樣發明的呢?
原來,在1928年的時候,英國的細菌學家弗萊明,在實驗室研究那種使人發燒的罪魁禍首——葡萄球菌。有一天,因為蓋子沒有蓋好,他發現培養細菌用的瓊脂上飄浮了一層青黴菌。這是從樓上一位研究青黴菌的學者的窗口飄落下來的。弗萊明發現,青黴菌旁邊的葡萄球菌全死光了。
這個偶然的發現深深的吸引了弗萊明。於是他設法培養這種細菌進行試驗。
經過多次的試驗,弗萊明得出了一個結論:青黴菌可以在幾小時內將葡萄球菌統統殺死。即使在青黴菌里加入100倍的水也有同樣的殺菌能力!
後來弗萊明和化學家錢恩,物理學家弗羅里一起將青黴菌提煉,強化,使它的抗菌能力提高了幾千倍。終於發明了葡萄球菌的剋星——青黴素。
青黴素的發明轟動了整個世界,拯救了千千萬萬人的生命。是人類的一大福星。
㈡ 關於青黴素發明的故事讀後感
首先這不是青黴素發明的故事吧
其次 用一句話該概括 青黴素發明 就是 一屋不掃也可以掃天下 但是要為成功做好一定的准備和鋪墊
What do u think.
㈢ 《發明青黴素的弗菜明》的故事簡寫
那是青黴素的孢子正好落到了他的培養皿,而他發現那個培養皿的細菌都死光了
然後就發現了
㈣ 青黴素是怎麼發明的
自古以來,傳染病就是人類的大敵。直到青黴素被發現,傳染病才得內以治癒,人類的容平均壽命也得以延長。青黴素是一種療效非常好的抗菌素,是從青黴菌培養液中提制的葯物,是第一種能夠治療人類疾病的抗生素。
青黴素的發現者是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1928年的一天,弗萊明在他的一間簡陋的實驗室里研究導致人體發熱的葡萄球菌。由於蓋子沒有蓋好,他發覺培養細菌用的瓊脂上附了一層青黴菌。這是從樓上的一位研究青黴菌的學者的窗口飄落進來的。使弗萊明感到驚訝的是,在青黴菌的近旁,葡萄球菌忽然不見了。這個偶然的發現深深吸引了他,他設法培養這種黴菌進行多次試驗,證明青黴索可以在幾小時內將葡萄球菌全部殺死。弗萊明據此發明了葡萄球菌的剋星——青黴素,並把它命名為「盤尼西林」。但當時未引起重視,而且青黴素的提純問題也還沒有解決。
1935年,英國病理學家弗洛里和僑居英國的德國生物化學家錢恩合作,終於解決了青黴素的濃縮問題。當時正值二戰期間,青黴素的研製和生產轉移到了美國。青黴素的大量生產,拯救了千百萬傷病員。這一造福人類的貢獻使弗萊明、錢恩和弗洛里共同獲得了1945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㈤ 那位朋友知道 盤尼西林發明者的傳奇故事
舉世聞名的弗萊明·亞歷山大爵士,也就是盤尼西林的發明者。1944年,他受封騎士爵位,並得到諾貝爾醫學獎。他因在1928年從青黴菌中提取出了抗生素青黴素(又名盤尼西林)而聞名,並因此獲得了194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弗萊明是一個窮苦的蘇格蘭農夫。有一天他在田裡勞作時,聽到附近泥沼里有人發出求助的哭聲。他急忙放下農具,跑到泥沼邊,發現一個小孩掉到糞池裡,弗萊明趕緊把這個小孩從死亡線上救了回來。
隔天,有一輛嶄新的馬車停在農夫家,從車里走出來一位優雅的紳士,他自我介紹是那位被救小孩的父親。紳士說:「我要報答你,你救了我小孩的性命。」農夫說:「我不能因救你的小孩而接受報酬。」就在那時,農夫的兒子從茅屋門走出來,紳士問:「那是你的兒子嗎?」農夫很驕傲地回答說:「是。」紳士說:「我們來個協議,讓我帶走他,並讓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這小孩像他父親一樣,他將來一定會成為一位令你驕傲的人。」
㈥ 青黴素的發明者和丘吉爾是什麼關系
沒有關系。
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說弗萊明的農夫父親曾救過小時候的丘吉爾,丘吉爾之父出資讓弗萊明上學成才,而後丘吉爾本人又在二戰中因青黴素而從瀕死的疾病中獲救。弗萊明給朋友的信中證實,這是誤傳,而且後來挽救丘吉爾的葯物也不是青黴素。
(6)青黴素發明的故事擴展閱讀:
弗萊明兩項發現
1921年,患重感冒的弗萊明堅持工作,在一培養基中發現溶菌現象,細究之下原來是鼻涕所致,由此發現了溶菌酶。
1928年7月下旬,弗萊明將眾多培養基未經清洗就摞在一起,放在試驗台陽光照不到的位置,就去休假了。9月1號,在工作22年後,他因溶菌酶的發現等多項成就,獲得教授職位。
9月3號,度假歸來的弗萊明,剛進實驗室,其前任助手普利斯來串門,寒暄中問弗萊明這段時間在做什麼,於是弗萊明順手拿起頂層第一個培養基,准備給他解釋時,發現培養基邊緣有一塊因溶菌而顯示的慘白色,因此發現青黴素,並於次年6月發表,最終使其獲諾貝爾獎的論文。
成就背景
弗萊明要遇到青黴菌所致的溶菌現象,究竟需要多少偶然因素之間的相互配合才能出現。有人曾為此專門著文闡述。
首先,青黴菌適合在較低溫度下生長,葡萄球菌則在37度下生長最好。其次,在長滿了細菌的培養基上,青黴菌無法生長。最後,青黴菌大約在5天後成熟並產生孢子,這時青黴素才會出現,而青黴素也只對快速生長中的葡萄球菌有溶菌作用。
成就保障
因此,弗萊明的發現,至少需有下述四方面的條件作保障。
1、來源不明的青黴菌孢子落入葡萄球菌培養基中。
2、弗萊明未將培養基放在37攝氏度的溫箱中,也未清洗,而是放置在室溫下。
3、天氣的配合。當年的氣溫記錄顯示,恰好在7月28至8月10,倫敦有一段十分難得的涼爽天氣,極其適合青黴菌先行生長成熟,並產生了青黴素。而8月10號以後,氣溫則明顯升高有利於葡萄球菌快速生長,以至於發生了溶菌現象。
4、或許還要加上,在弗萊明剛進實驗室,尚未著手清洗培養皿時,其前任助手恰好到來敘舊。
㈦ 青黴素發明者的故事
在英國的蘇格蘭,有一位貧苦農夫叫弗萊明,發現有一個男孩掉進了糞池專里,他急忙將這個男孩救屬起來,使他脫離了生命危險。
兩天以後,一位男孩的父親表示要以優厚的財禮予以報答,農夫卻堅持不受,他一再申明:「我不能因救了你的小孩而接受報酬。」紳士接著說道:「那好,你既然救了我的孩子,那就也讓我為你的兒子盡點力,讓我們訂個協議吧,請允許我把你的兒子帶走,我要讓他受到良好的教育。假如這個孩子也像他父親一樣善良,那麼他將來一定會成為一位令你感到驕傲的人。」鑒於紳士的誠心誠意,農夫只好答應了他的提議。農夫的孩子被送到學校讀書,而且還供他到聖瑪利醫學院上學,直至畢業。
這個農夫的孩子不是別人,他就是後來英國著名的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教授,他於1928年首次發明了舉世聞名的青黴素。而上面提到的那個紳士便是英國上議院議員丘吉爾,他那個被農夫救起的兒子後來成了英國著名的政治家,二戰時期的首相丘吉爾爵士。
㈧ 誰發明了青黴素
弗萊明發明青黴素,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1928年,弗萊明在倫敦梅利醫院當醫生。這個47歲的中年人正在起勁地研究對付葡萄球菌的辦法。人們受傷後傷口常會化膿,原因之一便是葡萄球菌在搗蛋。弗萊明在一隻只培養皿里培養出葡萄球菌,然後再試驗用各種葯劑去消滅它們。這個工作已花費了他好幾年的時間,可依然一無所獲——這個葡萄球菌實在是個難對付的傢伙!
9月的一天早晨,弗萊明發現一隻培養皿里長出了一團青綠色的霉毛。顯然,這是某種天然黴菌落進去後造成的。這使他感到有點懊喪,因為這團青黴使得這只培養皿里的培養物失去了用處。弗萊明正想把這發了霉的培養物倒掉,突然產生了一個念頭:把它拿到顯微鏡下去看看。
「啊!」弗萊明一看顯微鏡,情緒馬上激動起來了:在霉斑附近,葡萄球菌死了!這是不是他夢寐以求,且已追尋了好幾年的葡萄球菌的剋星呢?弗萊明立即動手大量培養這種青綠色的黴菌,將培養液過濾,滴到葡萄球菌中去。結果,葡萄球菌在幾個小時之內竟全部死亡。他又將濾液沖稀800倍,再滴到葡萄球菌中去,它居然仍能殺死葡萄球菌!
弗萊明把這種培養液叫做青黴素。接下來,他又做了病理實驗,把青黴素注入小白鼠體內,結果什麼影響也沒有,證明青黴素對動物無毒害。他又在家兔的眼睛裡滴入這種液體,也沒發現異常現象。
1929年6月,弗萊明把自己的發現寫成論文,發表在英國的《實驗病理學》季刊上。可是,你可能想像不到,這篇論文竟未能引起醫學界廣泛的重視。有人認為青黴素的性質很不穩定,不值得深入研究。弗萊明本人也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再繼續研究下去。剛剛問世的青黴素就這樣被打入了冷宮。
1938年,英國醫生佛羅理和錢恩在研究溶菌酶的時候,從文獻中發現了弗萊明的文章。這引起了他們的高度注意,立即著手繼續弗萊明當年的研究。這在科學史上被認為是青黴素的第二次發現。
佛羅理和錢恩將弗萊明發現的液狀黴素,經過過濾、濃縮、提純、乾燥,終於得到了一種黃色粉末。經過許多次實驗,他們證實了青黴素的葯效極高,把它稀釋50萬倍仍能有效地殺滅細菌,這是一種極有臨床價值的新型抗菌葯。他們在1941年進行了第一次青黴素治病的臨床試驗,這次試驗我們在前面剛提到過。
但是,當時提取青黴素的方法很不理想。從100千克的青黴素培養液中所提取到的青黴素,只剛剛夠1個病人l天的治療用量。靠這種方法來生產,需要大量的財力和物力。那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沒有力量進行這種昂貴的生產研究,而戰爭又急需大量的高效抗菌葯。
在英國的請求下,美國承擔了這一任務。結果發現,生長在爛甜瓜表面的菌種最好;用玉米粉調配的培養液最利於繁殖;在24℃的溫度下最利於大量生產。這3個條件都不難辦到,青黴素終於大批量生產起來,並終於成為一種價格便宜的特效葯物了。
1945年,先後兩次發現青黴素的有功之臣——弗萊明、佛羅理、錢恩,一同榮獲了那一年的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