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創新發明大炮

創新發明大炮

發布時間:2021-09-30 21:14:54

① 當年中國人發明了火葯但是為何沒有把火葯技術和火葯武器研製和運用方面大力改進和創新

實際上華夏的火葯武器和使用從火葯誕生一直都是在不斷發展的,引領世界,到明國時期依然走在世界前列,大清國以騎射國語為立國根本,歷代皇帝不斷強調衣冠制度不學漢人,保持自己的文化,清國對科學技術採取壓制政策,華夏的科學技術包括武器從清時開始落後於西方。

② 煤炭、山脈、飛機、大炮等都是發明創造,對嗎

不對。
煤炭是人們從地下開采出來的。山脈是地球上自然形成的。飛機和大炮是人們創造發明的。

③ 明朝的火炮已經非常厲害了,為什麼沒有進一步發展火炮呢

明朝沒有發展火炮,主要是因為當時的統治者沒有重視火炮在戰爭中的作用。因為不重視,所以就沒有人進一步對火炮的功能進行開發和利用。


綜上所述,中國的火器沒有得到發展,主要是因為沒有被重視和在民間沒有被認同,所以沒有人願意去折騰這種新興的事物。

④ 巴格達大炮的設計過程

在宇宙研究所工作期間,他曾設計過一種「超高效豎琴系統」,管筒長40米,口徑1000毫米,可把2000公斤的彈頭射人低層地球軌道上。這一成就使他名聲鵲起。1965年,一位德國中年婦女悄悄來到蒙特利爾,尋訪布爾教授。這位婦女的父親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參與「巴黎大炮計劃」的工程師。她顯然是帶著羅森伯格設計的「巴黎大炮」的原始手稿來的。羅森伯格在手稿中描述了這種加農炮的技術細節。布爾是位有經驗的彈道專家,他藉助這份資料在制圖板上復制出完整的火炮。在她的幫助下,布爾如虎添翼,終於揭開了隱藏了近半個世紀的「技術迷宮」,想出了改進「巴黎大炮」的途徑。從此,他便與超級巨炮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布爾認識到現代火炮設計正面臨著一場革命。他渴望一顯身手。也許是他的知名度幫了他的忙,美國陸軍研究發展部、加拿大國防部相繼找到了他,提出了合作項目。在美、加軍方的大力支持下,布爾在加勒比海的巴貝多島建立了一個試驗場,開始了代號為「高空飛行研究計劃」(HARP)的秘密使命。
此外,在美加政府的幫助下,布爾甚至在難於到達的魁北克地區建立了自己的研究實驗室。魁北克地區靠近加拿大和美國的邊界,便於布爾同美國軍方往來。布爾認為,根據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原理,如果巨型炮的發射物是一枚有推力的火箭,其射程將得到極大延伸。於是,他在較短的時間內,將美國海軍的兩門大炮焊接起來,製造出一門長達36米、口徑424毫米的巨炮。在隨後的試射中,大炮成功地將90公斤重的炮彈拋向了180千米高的太空。這門巨炮也因其試驗地而被稱為「巴貝多」大炮。據說這種火炮還可以將100公斤重的炮彈發射到4000千米遠的地方。把214公斤重的火箭增程戰斗部發射到2570千米之外的地方。重量稍輕一些的載體可以被送到250千米以上的垂直高度。在世界上現存的可實用的大炮中,這門「巴貝多」大炮所保持的紀錄至今仍未被打破。這方面的工作為布爾後來的「超級火炮」的設計奠定了基礎。
布爾一直致力於新型火炮和彈葯的設計,並不斷地創新。他一向以打破常規為榮。為了增加炮彈的射程,布爾還進行了一系列獨特的發明創造。例如,為穩定發射物而採用的翼狀殼,為保護機翼免遭炮膛爆炸壓力的損壞而設計的特殊炮彈軟殼,以及安裝在炮彈上的火箭助推器等等。更為驚人的是,他還著手研製了一種由大炮發射的三級火箭,可將小型衛星射人空間軌道。他認為用這種辦法發射衛星要比用火箭發射省錢得多。他的理想是在航天工程領域獲得前所未有的巨大進展。
盡管巴貝多大炮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加拿大官方於1967年6月突然宣布終止「高空飛行研究計劃」。理由有二:一是加拿大不願將空間計劃與軍事工程連在一起;二是美加兩國軍方都認為,與導彈系統相比,大炮發射火箭已顯得過時。也有人認為是由於布爾本人太傲慢,得罪了很多人,尤其是一些政治家。不管怎麼說,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布爾一時茫然不知所措。
1968年,布爾被授予「麥克迪獎」,這是加拿大最高的宇宙研究獎。布爾受到鼓舞,很快振作起來,決心單槍匹馬闖盪江湖,再度研製超級巨炮。
為了有足夠的科研經費,布爾成立了一家專門研製並銷售常規火炮的公司——布爾太空研究公司。他以有限的代價接收了「高空飛行研究計劃」的資產,包括巴貝多試驗基地、實驗室和超級巨炮,他繼續從事研究工作,但現在離地球最近的宇宙空間已不再是這位雄心勃勃的教授感興趣的領域。相反,他和他的工作人員開始研製世界上殺傷力最大的火炮武器。他試圖把自己的知識和技術賣給任何願意出錢的人,美國當然是一個慷慨的客戶。不久,他便從美國軍方得到了一筆價值1100萬美元的研究合同。他設計的GC45型155毫米口徑的大炮炮筒長近7米,射程可達40千米,其優越的性能使美國軍隊的M198型加農炮相形見細。盡管美國軍方最終沒有採用他的方案,然而經五角大樓的秘密安排,按照他的設計而生產的5萬發常規炮彈最終賣給了以色列。由於採用了增程設計,用這種炮彈可以從戈蘭高地打到大馬士革的市區。當時,在第四次中東戰爭結束後幾星期,這位設計師會見了後來任以色列炮兵司令的戴維將軍。將軍稱贊布爾是「惟一積累了製造一種超級大炮的所有知識的人」。
為了獎勵他的傑出貢獻,美國國會於1972年通過了由參議員戈德華特提出的議案,給予布爾10年內隨時可加入美國國籍和美國高度保密部門的特許。這對布爾是莫大的肯定與信任。美國前國防部長萊爾德也一再贊揚布爾有「傑出的能力和明確的思維」。
1981年,布爾利用一門GC45型155毫米榴彈炮在中東進行試驗,最大射程竟達到了43千米!他的成功引發了世界火炮史上的「45信口徑革命」,使西方國家的155毫米火炮在半個世紀里發生了第一次飛躍。這是布爾對世界火炮發展的重大貢獻。1982年他離開了美國,移居比利時。在那裡,他重建了太空研究公司,並試圖通過在南非、瑞士、西班牙和智利的分公司推銷他開發的東西。
布爾的才智很快受到一位神秘人物的青睞。此人是伊拉克軍事工業部部長卡邁勒·海珊,薩達姆總統的外甥和女婿。他掌管著伊拉克的武器裝備,對布爾的巨炮製造技術饒有興趣。當時正值兩伊戰爭的關鍵時刻,伊拉克難以阻擋伊朗軍隊的人海攻勢,每年撥款140億美元用來購買先進武器。
1985年,伊拉克從布爾那裡得到第一批貨——200門GCMS型大炮。此炮是在奧地利一家國營軍火公司的特許下生產的。西方報道說,為了繞過西方對伊拉克的軍火禁運,伊拉克的盟國約旦出具了最終用戶的假證明。於是,這批大炮得以經約旦的亞喀巴港運抵伊拉克。就在這一年,布爾被伊拉克政府聘為顧問。
此後幾年,在卡邁勒的親自支持下,布爾為伊拉克軍方先後改造了蘇制130毫米加農炮,購買了他設計的數種155毫米口徑遠射程火炮300門,如南非製造的GS和Gd型,奧地利的otwu--45型等。與此同時,布爾還協助伊方研製出155毫米口徑的「馬農」炮,以及210毫米口徑自行式巨型「法奧」榴彈炮。「法奧」自重53噸,炮管長11米。它發射的炮彈是用火箭推進器加速的,射程達56千米。用這種火炮每分鍾最多可發射4枚分別為120公斤重的炮彈。英國專家認為,「法奧」火炮是世界上最好的炮兵火炮。其性能和威力不次於西方任何大炮。布爾還幫助伊拉克培訓武器設計人員。正是由於布爾的幫助,在兩伊戰爭中,伊拉克軍隊炮兵的火力得到極大加強,終於掌握了戰場主動權。據統計,伊朗在8年戰爭中陣亡的20萬官兵中,有一半是在炮火中喪生的。
1985年夏,布爾又與伊方簽訂了一項秘密的新合同,由他主持「巴比倫計劃」,研製可遠距離發射化學、生物彈頭及小型人造衛星的非常規武器——超級巨炮(「巴格達」大炮)。整個計劃分兩大部分:火炮部分和彈葯部分。火炮部分包括製造一門口徑為350毫米的小型「超級火炮」和兩門口徑為一米的大型「超級火炮」。350毫米火炮主要作試驗和分析用,以便為一米口徑的「超級火炮」的設計和製造提供數據和經驗。彈葯部分包括新型發射葯、導彈及炮用多級火箭。在高度保密的情況下,計劃很快獲得進展,一門綽號為「巴比倫嬰兒」、口徑達350毫米的實驗型級巨炮,不久就在伊拉克北部摩蘇爾城附近亮相並進行了試射。在試驗中,因發射葯裝葯太多,曾引起炮管密閉裝置損壞,後來修復。兩門口徑為一米的「超級火炮」大約要等350毫米火炮試驗成功後,才能進入設計階段。
1988年6月,英國萊鋼鐵鍛造廠的工作人員同布爾公司的代表在布魯塞爾進行了會晤。布爾的代表以幫助伊拉克修建石油化工廠為名,訂購52根鋼管。英國人不明白,一個搞武器交易的企業怎麼會為伊拉克訂購輸油管呢?而且是直徑回米的巨型鋼管,要求的精度極高,達到1/300毫米。不過他們還是接受了訂貨。同樣,英國的沃爾特·薩默斯公司也接受了太空研究公司對鋼管和液壓部件的訂貨。
薩默斯公司當時就覺得這筆訂貨很蹊蹺。因為太空研究公司訂購的鋼管據說是用於石油提煉裝置,但提出的耐壓技術指標要求卻高於正常標準的10多倍。該公司曾兩次向英國貿易和工業部詢問,伊拉克的這筆生意是否需要申請許可證,兩次回答都是否定的。1989年9月,英國阿斯特拉控股公司接管一家比利時軍火公司後,發現了約旦訂購火箭推進劑的合同,也立刻報告了國防部。對此,英國官方均保持沉默。當時英國認為,伊拉克是伊朗的敵人,是自己的朋友。
但不久發生的一件事令英國的態度發生了轉變。薩達姆下令處決英國記者法爾扎德·巴祖夫特,理由是此人曾對巴格達附近一個軍火工廠的爆炸事件進行了調查。法庭以間諜罪判他死刑。英國馬上進行報復。兩周後,海關在希思羅機場沒收了在馬薩諸塞州的一家美國工廠製造的40個引爆裝置,那是准備運往伊拉克的。這些引爆裝置可能是為布爾的超級大炮訂購的。

⑤ 中國的古發明創造有哪些求11條。臉紅

1.中國在秦朝就已經發明了弓弩、後來又發明了連發弓弩(節目里稱之為世界首挺機關槍。)
2.中國人在公元前4世紀,就發明了金屬馬鐙(歐洲人一直到中世紀,騎馬時都沒有馬鐙,只能緊緊揪住馬背的鬃毛,以防掉下馬去,這種現象一直延續,直到中國的金屬馬鐙傳入歐洲為止。為歐洲的馬一聲嘆息。)
3.紙折傘,就是咱們經常看到的江南風味極濃的那種骨架紙傘,歐洲一直到17世紀才出現。
4.風箏,同時中國是第一個將風箏應用於戰爭的國家。風箏還會向敵軍散發勸降通知書,世界第一份。中國也最早出現了載人風箏。
5.中國人發明了降落傘的雛形,比達芬奇早了1500年。
6.耕田用的鐵犁(造福世界,偉大發明)
7.首創成排播種,同時發明了播種機(同時期的歐洲人只會隨便亂灑種子,很多種子都被鳥吃了,極大浪費。)
8.獨輪手推車,也叫「木牛」,比歐洲早了1000多年。(歐洲直到11、12世紀才有獨輪手推車)
9.農田灌溉技術
10.京杭大運河。同時中國人發明了運河水閘,比西方早了數百年。
11.橫跨河上的石拱橋(歐洲數百年後才開始使用。)
12.面條!!以及世界上最早的蒸餾酒!中國發明了面條並由阿拉伯商人傳到歐洲。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釀酒技術的國家。
13.世界上第一個餐廳,同時提供世界上第一次餐廳外賣服務。
14.中國在2000年前就開始踢足球,也就是蹴鞠。現代足球於1863年起源於英國。
15.公元10世紀已有中國人玩高爾夫球的記載。歐洲14世紀才有這項運動。
16.西洋棋的起源,有可能源自中國古老的棋類活動:圍棋。
17.中國發明了天燈,也稱孔明燈。同時,2000年前,現代熱氣球的雛形誕生於中國孩子的蛋殼玩具之中。
18.直升機螺旋槳的雛形:竹蜻蜓,也是古代中國孩子們的玩具之一,1400年之後,螺旋槳誕生。
19. 公元132年,漢代的張衡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可預測地震的地動儀。而西方現代地震學開始於19世紀,比中國晚了近2000年。
20.公元5世紀,中國出現第一面青銅透光鏡,西方花了100多年的時間,才弄清其中奧秘。

21. 中國獨有的一種青銅製品:噴水魚洗,摩擦魚洗的銅耳時,魚嘴處的水會向上噴起,可用來測量地震。它代表了中國古代青銅製品的高超工藝。
22. 指南針,司南羅盤,這個不必說了,四大發明之一。不過呢,中國還發明了一個指南車,比羅盤的發明還早數百年。
23. 堪輿風水學,太極八卦圖。
24. 公元10世紀,中國發明最早的計程器。
25. 公元500年,中國發明了由風力啟動的帆車,這些工具於16世紀在歐洲造成轟動。
26. 中國數千年來都在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上領先世界,直到公元15世紀,歐洲才成功模仿製造出中國帆。明朝鄭和下西洋如今引起全球史學家的極大興趣,現在已經有些西方學者認為,鄭和發現了美洲。
27.在造船技術方面,中國首創船尾舵,更在公元前2世紀就發明了防水隔艙,而很多人一開始認為,著名的泰坦尼克號發明了防水隔艙,那時已經是公元18世紀了。
28. 公元10到15世紀,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戰艦和艦隊,戰艦上有著世界上第一個績發噴火器,可以連續發射火焰。
29.同時期,中國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多階段火箭,可飛行2公里而後噴發小火箭,該火箭學名「火龍出水」,是法國飛魚反艦飛彈的先驅。
30.明萬曆年間,西方人第一次敬獻了一座掛鍾給皇帝,而實際上500年前,中國人已經製作了世界上第一個大型機械鍾。
31. 中國人發明的計時工具:日晷(似乎羅馬也有,也有可能是中國傳過去的),沙漏(埃及也有),比西方人早了1000多年的擒縱器(現在鍾表工作的核心部件,),宋代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個機械鍾:水運儀象台,兼具鍾表和天文觀測台的功能。但這項技術隨著宋朝的覆滅而遺失,最終失傳。以至明朝官員看到西洋鍾表時,都十分驚嘆,卻忘記了自己才是最早創造鍾表的人。

32.中國天文學家在公元前1361年首次觀測到了日食,並有了彗星的記載。

33.中國首先計算圓周率,並制定帕斯卡三角形。

34.中國在公元6世紀就對宇宙有了正確認識,明朝的郭守敬,是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天文學家。郭守敬於公元12世紀發明的簡儀(赤道經緯儀),已經開始用現代化的方式測量星辰位置。傳教士於17世紀將赤道經緯儀傳到歐洲,開普勒採用了它,經緯儀延用至今。

35.中國人發明了火葯和煙花。這個也不用說了,板上釘釘。

36.公元8世紀,中國發明了炸彈,並將其用於在戰場上嚇唬敵人。公元11世紀,中國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地雷,名字很有意思「伏地沖天雷」,後來還發明了第一個水雷,後來還有一種雷,叫做「木人火馬天雷炮」。(太有喜感了!)

37.中國發明了第一個手提式火器:火銃。同時,中國人在公元12世紀,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把真正意義上的火槍。槍被阿拉伯人傳到歐洲,而後被歐洲人拿來逼中國打開大門。

38.公元1150年,中國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支火箭,而且還可以連發。後來品種多樣化,有「五豹橫奔箭」、「雙向火箭發射籃」等。

39.中國的古老發明獨輪手推車,在明代用於裝載可攜式炮台。

40.中國古書記載了一種可以同時發射320枚火箭的炮台,被稱為「神火萬全炮台」,在一場戰役中可發射100萬支火箭(注意,是100萬支。)

41.中國發明了世界第一門大炮,歐洲有記載的大炮歷史,比中國晚了300年。不過,大炮傳到西方後,西方人立馬就變成大炮專家了。同樣,西方人後來又把這個從中國學來的東西,拿來對付中國。

42.公元1000年左右,中國道教煉丹人士首創了接種疫苗來防治天花的方法,這項方法後來傳到了中東的土耳其。1718年英國人在土耳其進行天花接種,於是歐洲人以為這項發明是土耳其首創,其實不然。

43.中國人發明了紙和雕版印刷術,這個也是不用多說的事了。

44.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

45.中國在1300年前發明了紙牌,也就是現在撲克的原型。

46.1041年,宋人畢升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木活字,進而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更進而,產生了世界上第一家書店。

47.中國自古就有科舉制度,讓窮人的孩子也能搖身一變當宰相,而歐美等國則是在工業革命之後,才可是逐步引進中國的科舉制度的。

⑥ 我國的創造發明,都有哪些

對於我們國家來說,都知道我們國家是世界少數的文明古國,更是僅有的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古代的時候我們國家就是最厲害的而且沒有之一,也是有很多的創作發明,所以這時候人們就會感到困惑,我國的創造發明,都有哪些?其實最出名的也就是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及膠泥活字印刷術,直接促進了當時我們國家的整體發展,讓文明和科學延續下去,這就是一個開始,非常有意義,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吧。

膠泥活字印刷術這個就很厲害了,可以理解為印刷,可以自己把文字大量印刷出來,達到減少時間的效果,讓所有文化可以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大量復印出來,這個真的不簡單,相當於我們在線發文檔,給很多人觀看,一瞬間就可以傳播文化文明,這個真的很厲害了。

⑦ 世界「腦洞大開」的軍事發明有哪些

說到軍事發明,會讓人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在這場戰爭當中,就發明研製出了很多的新型武器。在二戰當中有三大發明,它們分別是青黴素、原子彈、雷達。這些發明都是比較偉大的發明,但這個世界上其實也並不缺乏“腦洞大開”的軍事發明,今天我們就來介紹幾款。

第一種發明是螺旋推進車,這種推進車最讓人無奈的就是它居然真的就只是用兩根龐大的螺旋組成。當然還有其它的裝置,這種螺旋推進車一旦進入到戰場上,就基本沒有任何東西能夠阻擋它的腳步。而且不管是在雪地還是在沼澤地,甚至是在山丘上它都能夠如履平地一樣的走過。

因為該戰車連石頭、樹干都能夠碾碎,更不要說其他了。可正是因為這種螺旋推進車的體型實在是太大了,耗油量也更加多,速度又慢,因此就被蘇聯給淘汰了。

其實這些“腦洞大開”的武器,都是因為人類想要進一步的探索更先進的武器而打造的,初衷點也還是非常的好。但是有一些軍發明研究出來的武器裝備簡直也是讓人覺得哭笑不得,比如說德國的古斯塔夫巨炮,就是一種很“雞肋”的武器,因為每次發射完48顆炮彈之後,這個炮管都會完全損壞。

⑧ 復雜的飛機大炮我們都能創造出來,為何卻造不出一顆黃豆

因為生命系統比飛機大炮復雜得多,飛機大炮只是人類近幾百年的產物,但是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都有數億年的進化史。

⑨ 中國發明了火葯,為何現代化的火炮卻誕生於西方

70多年前,魯迅先生發過一句著名的感慨,它說外國用火葯來製造子彈用來打仗,中國卻用它做成爆竹來敬神。大部分人挺認可這句話:是啊,我們比歐洲發明火葯早了500年,可我們卻走了歪門邪道,浪費了優勢,這有點像龜兔賽跑,中國是兔子,跑得快,但太過託大,路上開小差,浪費了領先,輸掉了比賽,讓人痛心。這個分析似乎沒錯,但問題是,這句話顯然不對,中國人發明了火葯之後,也是拿來打仗的,至少從唐朝開始就用上了。

但是為什麼到近代,中國作為玩火葯的老司機,反而不如西方?現代化的火炮為何誕生於歐洲呢?

今天,人文君准備用十分鍾來聊一下這個大問題。

故事得從中世紀的歐洲開始說起。

中世紀的歐洲仍是封建社會,封建貴族有自己的封地,並在這些地方建築城堡、要塞作為據點。這些歐洲的城牆通常有著高聳的石牆,垂直聳立在平地,但這些牆並不厚,但對中世紀的戰爭型態而言,這樣的城牆夠用了。當時的戰爭嚴格說起來是貴族的事,甚少牽涉到平民百姓;因為當時的戰爭大多數仍是貴族騎士穿著重裝甲的互斗。

為了攻陷城堡,敵軍大多使用雲梯攀爬登上城樓,或是地道挖掘等作戰方式,想辦法讓城牆垮下來,接著進城後的近距離巷戰與貼身格鬥。這樣的攻城方式跟我們以往想像的或是從電視上看到的相去不遠,也一直主導著戰場。一直到大炮的出現改變了歐洲戰場。

十五世紀時,歐洲城牆的結構設計產生了重大的改變。最值得一提的就是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攻城戰。這座巨大的城市控制著可能是歐亞大陸最重要的樞紐城市。為了防衛帝國首都,拜占庭帝國屢屢修建高聳厚實的城牆,有些城牆甚至厚達5公尺,高達12公尺。同時代的任何歐洲堡壘,都無法與君士坦丁堡相提並論。

然而1453年,奧斯曼帝國試圖攻下這座堅固的城市。奧斯曼帝國用了傳統的挖掘地道、雲梯攻城等各種方法,但都無功而返。他們因此把大炮排列出來,試圖轟炸城牆,拜占庭的城牆最終仍被奧斯曼帝國的大炮轟出多個缺口。

火炮何時、何地、何人發明的仍是個謎。但是至少在十五世紀,火炮已經廣泛地被歐洲幾個比較有錢的國家所運用。舉例來說,神聖羅馬帝國內較有錢的諸侯可以負擔的起買火炮攻打新教徒的城堡。而為了防禦火炮,新教徒們只好不斷地加厚原先的城牆,但效果也不佳。

中國的城牆自古以來的發展就已經具備文藝復興要塞的二個重要因素:夠厚、傾斜的牆面,因而足以抵擋大炮的攻擊設計。因此,某種程度而言,中國城牆的傳統設計,其實改變了中國的大炮發展方向,並且註定跟西方有所差異。

例如,順治二年,江陰百姓固守城池,也把大炮搬出來,抵擋清軍長達八十一天,最後清軍調集超過二百門大炮終於在東北角轟出一個開口,終於攻陷,並屠殺了這座城市。許多人都把江陰之役歸功於百姓的視死如歸、江陰城內大炮發揮功效等。但是,也許最該歸功的是江陰城的城牆。

所以,是不同的軍事環境,讓東西方的火葯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其實,戰場和市場經濟是一樣的,只有能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大家才有動力去搞發明創新。

換言之,城牆無法解釋中國跟歐洲所有的火器發展差異,以及為何有效的火器是在歐洲被發明、創造並運用,而不是發明火器的中國。那究竟是什麼樣的因素,促使歐洲跟中國在火炮的運用上產生差距呢?

有專家認為,關鍵的原因之一便是中國太和平,歐洲太戰亂1760年的乾隆朝開始,中國開啟了將近一世紀的承平盛世,天朝無戰事造成了火葯科技發展的停滯落後

⑩ 1941年中國發明的鐵模鑄炮法的詳細流程是什麼樣的

如果1941年發明,那中國古人腦袋裝的都是大便,早已被滅亡,這技術在春秋時期已開始用於大規模鑄造鐵制農具,兵器。
龔振麟

江蘇長洲(今江蘇吳縣)人。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生;卒於1861年。晚清艦船、火炮研製家。

龔振麟和林則徐、魏源是同時代人,從政前為長洲縣監生,有革新思想,好研習西學,對西方的算學、火器有一定研究。道光十九年(1839)任浙江省嘉興縣縣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激起了中國人民的堅決抵抗。同年夏天,他奉調到寧波軍營監制軍械,克盡職責,多有建樹。英軍入侵舟山時,龔振麟奉命去甬東,見到英軍用蒸汽機驅動的火輪,他參考林則徐提供的《車輪船圖》進行仿製,先用人力驅動葉輪,在湖中試航成功,後又製成更大的艦只,可在海洋中行駛。1841年春,林則徐因抗擊英軍侵略,被清廷革職,令其「戴罪立功」。他來到浙江後,委派龔振麟把只能直擊的舊式炮架改成能上下左右改變射擊角度和方位的新式炮車。由於龔振麟平時注重學習科學技術,他監制的新炮車靈巧堅固,富有成效。1841年8月,英軍入侵浙江省蛟門地區,清軍再次失利,浙江省遂添設炮局,趕鑄新炮,以應急需,仍委派龔振麟監制。

鑄造火炮歷來是用泥型。泥型制好後需長時間才能幹透,從開工到出炮,需要一個月左右。那年冬天,雨雪連綿,泥型幹不了,炮製不出來。龔振麟就創議用鐵模(即鐵范)鑄造鐵炮,在他主持下很快試製成功,大大加快了制炮的速度。由於鐵模鑄炮有很多優點,引起許多人的重視,龔振麟就寫了《鑄炮鐵模圖說》一書,於1842年刊印分發沿海各地區,求得推廣,後由魏源收入他所編著的《海國圖志》。

不過,由於歷史的局限性,龔振麟在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曾率領清軍積極頑抗太平軍。1861年,龔振麟在台州知府任上,被太平軍擊斃於黃岩縣。

龔振麟在《鑄炮鐵模圖說》中,詳細地敘述了鐵模鑄炮的工藝過程和技術措施:

(1)首先按鐵炮大小,分4—7節,作出泥炮。

(2)按泥炮節數分制鐵模泥型,每節泥型分成兩瓣,用車板旋制內面,使表面光潔,形狀規整,然後烘乾備用。泥型內放入預制的把手,澆注時和鐵模鑄成一體。

(3)用泥型翻鑄鐵模時,先將炮口那一節倒置在泥制平板上,用泥充填其中一瓣,烘乾後,蓋上泥制平板,將型箍緊,澆注後便得到第一節鐵模的一瓣。然後除去填泥,又可如法鑄得另一瓣鐵模。這樣逐節澆注,就可鑄成層層榫合的整套鐵模。

(4)用鐵模鑄造鐵炮時,先在模的內表面刷上用細稻殼灰與細砂泥加水和成的塗料,再塗刷極細煤粉調制的第二層塗料,然後箍緊鐵模,烘熱、裝配泥芯,澆入鐵水。待凝固後,立即脫去鐵模,趁炮身還是紅熱時,清除毛刺,除凈泥芯,得到成品。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金屬型鑄造的國家,早在戰國時代就用鐵范成批鑄造生鐵農具和工具。《鑄炮鐵模圖說》所述鑄造工藝是在傳統金屬型鑄造技術的基礎上發展、創新,才得以產生的。例如鐵模各瓣之間和各節之間採用的定位方法,就是繼承和發展了古代陶范和金屬型的榫卯定位工藝措施。又如鐵模把手分鑄、採用雙層塗料等,也是傳統鑄造的常規技藝。

龔振麟在《鑄炮鐵模圖說》中,還總結了鐵模鑄炮的七個優點。其中講到鐵模的特點是一模多鑄,成本低、工時少,「用一工之費而收數百工之利」,「用匠之省無算」;減少表面清理,鏇銑內膛的工作量;鑄型不含水分,少生氣孔,用後收藏,維修方便,如果戰時緊迫,能很快投產以應急需。所有這些,都講得相當真切,符合實際;在一些主要技術問題上,和現代鑄造學對金屬型的認識是一致的。用黑色金屬型鑄造重數百斤至數千斤的大型鑄鐵件,困難很多,即使在現代亦非易事。龔振麟首創鐵模鑄炮,無疑是一個出色的技術成就。他所撰寫的《鑄炮鐵模圖說》一書堪稱世界上最早系統論述金屬型鑄造的專著,只是由於清廷的腐敗落後,這一技術才沒能得到進一步的應用和提高。龔振麟的愛國主義思想和創新精神是值得後人敬慕和效仿的。

閱讀全文

與創新發明大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