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全站儀測量坐標時候出現ENZ帶表什麼
E東向坐標N北向坐標Z高差
採納哦
❷ 全站儀什麼時候發明
20世紀八十年代末,人們根據電子測角系統和電子測距系統的發展不平衡,將全站儀分成兩大類,即積木式和整體式。 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基本上都發展為整體式全站儀。
❸ 全站儀誰發明的
20世紀八十年代末,人們根據電子測角系統和電子測距系統的發展不平衡,將全站儀分成兩大類,即積木式和整體式。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基本上都發展為整體式全站儀。瑞士發明
❹ GPS技術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GPS又稱為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是美國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研製歷時20年耗資200億美元於1994年3月完成其整體部署實現其全天候、高精度和全球的覆蓋能力現在GPS於現代通信技術相結合使得測定地球表面三維坐標的方法叢靜態發展到動態叢數據後處理發展到實時的定位與導航極大地擴展了它地應用廣度和深度。載波相位差分法GPS技術可以極大提高相對定位精度。在小范圍內可以達到厘米級精度。此外由於GPS測量技術對測點間地通視和幾何圖形等方面地要求比常規測量方法靈活、方便已完全可以用來施測各種等級地控制網。GPS全站儀的反展在地形和土地測量以及各種工程、變形、;地表沉陷監測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在精度、效率、成本等方面顯示出巨大的優越性。
(1)GPS系統的組成
GPS系統包括三大部分:空間部分—GPS衛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監控系統;用戶設備部分—GPS信號接收機。
GPS衛星星座:
由21顆工作衛星和3顆在軌備用衛星組成GPS衛星星座記作(21+3)GPS星座。24顆衛星均勻分布在6個軌道平面內軌道傾角為55度各個軌道平面之間相距60度即軌道的升交點赤經各相差60度。每個軌道平面內各顆衛星之間的升交角距相差90度一軌道平面上的衛星比西邊相鄰軌道平面上的相應衛星超前30度。
在兩萬公里高空的GPS衛星當地球對恆星來說自轉一周時它們繞地球運行二周即繞地球一周的時間為12恆星時。這樣對於地面觀測者來說每天將提前4分鍾見到同一顆GPS衛星。位於地平線以上的衛星顆數隨著時間和地點的不同而不同最少可見到4顆最多可見到11顆。在用GPS信號導航定位時為了結算測站的三維坐標必須觀測4顆GPS衛星稱為定位星座。這4顆衛星在觀測過程中的幾何位置分布對定位精度有一定的影響。對於某地某時甚至不能測得精確的點位坐標這種時間段叫做「間隙段」。但這種時間間隙段是很短暫的並不影響全球絕大多數地方的全天候、高精度、連續實時的導航定位測量。GPS工作衛星的編號和試驗衛星基本相同。
地面監控系統:
對於導航定位來說GPS衛星是一動態已知點。星的位置是依據衛星發射的星歷—描述衛星運動及其軌道的的參數算得的。每顆GPS衛星所播發的星歷是由地面監控系統提供的。衛星上的各種設備是否正常工作以及衛星是否一直沿著預定軌道運行都要由地面設備進行監測和控制。地面監控系統另一重要作用是保持各顆衛星處於同一時間標准—GPS時間系統。這就需要地面站監測各顆衛星的時間求出鍾差。然後由地面注入站發給衛星衛星再由導航電文發給用戶設備。GPS工作衛星的地面監控系統包括一個主控站、三個注入站和五個監測站。
GPS信號接收機:
GPS信號接收機的任務是:能夠捕獲到按一定衛星高度截止角所選擇的待測衛星的信號並跟蹤這些衛星的運行對所接收到的GPS信號進行變換、放大和處理以便測量出GPS信號從衛星到接收機天線的傳播時間解譯出GPS衛星所發送的導航電文實時地計算出測站的三維位置位置甚至三維速度和時間。
GPS衛星發送的導航定位信號是一種可供無數用戶共享的信息資源。對於陸地、海洋和空間的廣大用戶只要用戶擁有能夠接收、跟蹤、變換和測量GPS信號的接收設備即GPS信號接收機。可以在任何時候用GPS信號進行導航定位測量。根據使用目的的不同用戶要求的GPS信號接收機也各有差異。目前世界上已有幾十家工廠生產GPS接收機產品也有幾百種。這些產品可以按照原理、用途、功能等來分類。
靜態定位中GPS接收機在捕獲和跟蹤GPS衛星的過程中固定不變接收機高精度地測量GPS信號的傳播時間利用GPS衛星在軌的已知位置解算出接收機天線所在位置的三維坐標。而動態定位則是用GPS接收機測定一個運動物體的運行軌跡。GPS信號接收機所位於的運動物體叫做載體(如航行中的船艦空中的飛機行走的車輛等)。載體上的GPS接收機天線在跟蹤GPS衛星的過程中相對地球而運動接收機用GPS信號實時地測得運動載體的狀態參數(瞬間三維位置和三維速度)。
接收機硬體和機內軟體以及GPS數據的後處理軟體包構成完整的GPS用戶設備。GPS接收機的結構分為天線單元和接收單元兩大部分。對於測地型接收機來說兩個單元一般分成兩個獨立的部件觀測時將天線單元安置在測站上接收單元置於測站附近的適當地方用電纜線將兩者連接成一個整機。也有的將天線單元和接收單元製作成一個整體觀測時將其安置在測站點上。
GPS接收機一般用蓄電池做電源。同時採用機內機外兩種直流電源。設置機內電池的目的在於更換外電池時不中斷連續觀測。在用機外電池的過程中機內電池自動充電。關機後機內電池為RAM存儲器供電以防止丟失數據。
近幾年國內引進了許多種類型的GPS測地型接收機。各種類型的GPS測地型接收機用於精密相對定位時其雙頻接收機精度可達5MM+1PPM.D單頻接收機在一定距離內精度可達10MM+2PPM.D。用於差分定位其精度可達亞米級至厘米級。
目前各種類型的GPS接收機體積越來越小重量越來越輕便於野外觀測。GPS和GLONASS兼容的全球導航定位系統接收機已經問世。
(2)GPS的定位原理
GPS的基本定位原理是:衛星不間斷地發送自身的星歷參數和時間信息用戶接收到這些信息後經過計算求出接收機的三維位置三維方向以及運動速度和時間信息。
(3)GPS系統的特點
GPS系統具有以下主要特點:高精度、全天候、高效率、多功能、操作簡便、應用廣泛等。
定位精度高應用實踐已經證明GPS相對定位精度在50KM以內可達10-6100-500KM可達10-71000KM可達10-9。在300-1500M工程精密定位中1小時以上觀測的解其平面其平面位置誤差小於1mm與ME-5000電磁波測距儀測定得邊長比較其邊長較差最大為0.5mm校差中誤差為0.3mm。
觀測時間短隨著GPS系統的不斷完善軟體的不斷更新目前20KM以內相對靜態定位僅需15-20分鍾;快速靜態相對定位測量時當每個流動站與基準站相距在15KM以內時流動站觀測時間只需1-2分鍾然後可隨時定位每站觀測只需幾秒鍾。
測站間無須通視GPS測量不要求測站之間互相通視只需測站上空開闊即可因此可節省大量的造標費用。由於無需點間通視點位位置可根據需要可稀可密使選點工作甚為靈活也可省去經典大地網中的傳算點、過渡點的測量工作。
可提供三維坐標經典大地測量將平面與高程採用不同方法分別施測。GPS可同時精確測定測站點的三維坐標。目前GPS水準可滿足四等水準測量的精度。
操作簡便隨著GPS接收機不斷改進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有的已達「傻瓜化」的程度;接收機的體積越來越小重量越來越輕極大地減輕測量工作者的工作緊張程度和勞動強度。使野外工作變得輕松愉快。
全天候作業目前GPS觀測可在一天24小時內的任何時間進行不受陰天黑夜、起霧刮風、下雨下雪等氣候的影響功能多、應用廣。
從這些特點中可以看出GPS系統不僅可用於測量、導航還可用於測速、測時。測速的精度可達0.1M/S測時的精度可達幾十毫微秒。其應用領域不斷擴大。GPS系統的應用前景當初設計GPS系統的主要目的是用於導航收集情報等軍事目的。但是後來的應用開發表明GPS系統不僅能夠達到上述目的而且用GPS衛星發來的導航定位信號能夠進行厘米級甚至毫米級精度的靜態相對定位米級至亞米級精度的動態定位亞米級至厘米級精度的速度測量和毫微秒級精度的時間測量。因此GPS系統展現了極其廣闊的應用前景。
(4)GPS的用途
GPS最初就是為軍方提供精確定位而建立的至今它仍然由美國軍方控制。軍用GPS產品主要用來確定並跟蹤在野外行進中的士兵和裝備的坐標給海中的軍艦導航為軍用飛機提供位置和導航信息等。
目前GPS系統的應用已將十分廣泛我們可以應用GPS信號可以進行海、空和陸地的導航導彈的制導大地測量和工程測量的精密定位時間的傳遞和速度的測量等。對於測繪領域GPS衛星定位技術已經用於建立高精度的全國性的大地測量控制網測定全球性的地球動態參數;用於建立陸地海洋大地測量基準進行高精度的海島陸地聯測以及海洋測繪;用於監測地球板塊運動狀態和地殼形變;用於工程測量成為建立城市與工程式控制制網的主要手段。用於測定航空航天攝影瞬間的相機位置實現僅有少量地面控制或無地面控制的航測快速成圖導致地理信息系統、全球環境遙感監測的技術革命。
許多商業和政府機構也使用GPS設備來跟蹤他們的車輛位置這一般需要藉助無線通信技術。一些GPS接收器集成了收音機、無線電話和移動數據終端來適應車隊管理的需要。
由於多元化空間資源環境的出現 使得GPSGLONASSINMARSAT等系統都具備了導航定位功能形成了多元化的空間資源環境。這一多元化的空間資源環境促使國際民間形成了一個共同的策略即一方面對現有系統充分利用一方面積極籌建民間GNSS系統待到2010年前後GNSS純民間系統建成全球將形成GPS/GLONASS/GNSS三足鼎立之勢才能從根本上擺脫對單一系統的依賴形成國際共有、國際共享的安全資源環境。世界才可進入將衛星導航作為單一導航手段的最高應用境界。國際民間的這一策略反過來有影響和迫使美國對其GPS使用政策作出更開放的調整。總之由於多元化空間資源環境的確立給GPS的發展應用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國際環境。
❺ 全站儀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魔方,Rubik's Cube 又叫魔術方塊,也稱魯比克方塊。是匈牙利布達佩斯建築學院 厄爾諾·魯比克教授在1974年發明的。
❻ 全站儀是哪一年進入中國市場的
電子速測儀還屬於半站儀,全站儀應該在80年代末的樣子進來的。
❼ 全站儀什麼時候有的
1977, TC1,全球首款具有機載數據處理功能的全站儀(Wild)
❽ 有誰知道水準儀 經緯儀 全站儀的來歷
水準儀:
遠在4000多年前,夏禹治水就利用簡單的工具進行了測量。春秋戰國時期發明的指南針,至今仍在廣泛地使用。長沙馬王堆三號墓出土的西漢時期長沙國地圖——最早的可見的古地圖。北宋時沈括的《夢溪筆談》中記載了磁偏角的發現。清朝康熙年間, 1718年完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地形圖之一《皇興全圖》。東漢張衡創造了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喉風地動儀,他所創造的天球儀正確地表示了天象,在天文測量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唐代南宮說於公元724年,在現今河南省丈量了300KM的子午線弧長,是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線弧長測量。宋代沈括使用水平尺、羅盤進行了地形測量。元代郭守敬擬定了全國經緯計算計劃測定了27點的緯度。清康熙年間進行了全國測繪工作。總之,幾千年來我國勞動力人民對世界測繪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17世紀初望遠鏡的發明和應用對測量技術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1683年法國進行了弧度測量,證明地球是兩極略扁的橢球體。1794年德國高斯提出最小二乘法理論,以後又提出橫橢圓柱正形投影學說,對測量理論做出了寶貴的貢獻。1903年飛機的發明,促進了航空攝影測量技術的發展,大大減輕了野外測繪的勞動強度。
經緯儀:
1730年英國西森發明經緯儀,促進了三角測量的發展。
全站儀:
20世紀八十年代末,人們根據電子測角系統和電子測距系統的發展不平衡,將全站儀分成兩大類,即積木式和整體式。 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基本上都發展為整體式全站儀。
❾ 全站儀里出現的那些字母表示什麼
V-垂直角,HR-水平角,SD-斜距,HD-平距,VD-高差,N-北坐標(X),E-東坐標(Y),Z-高程。
全站儀幾乎可以用在所有的測量領域。電子全站儀由電源部分、測角系統、測距系統、數據處理部分、通訊介面、及顯示屏、鍵盤等組成。
同電子經緯儀、光學經緯儀相比,全站儀增加了許多特殊部件,因此而使得全站儀具有比其它測角、測距儀器更多的功能,使用也更方便。這些特殊部件構成了全站儀在結構方面獨樹一幟的特點。
(9)全站儀什麼時候發明的擴展閱讀:
全站儀氣泡校正
全站儀整平以及氣泡校正正確調平儀器的方法:
1.架設:將儀器架設到穩固的三腳架上,旋緊中心螺旋。
2.粗平:看圓氣泡(精度相對較低,一般為1分),分別旋轉儀器的3個腳螺旋將儀器大致整平。
3.精平:使儀器照準部上的管狀水準器(或者稱長氣泡管)平行於任意一對腳螺旋,旋轉兩腳螺旋使氣泡居中(最好採用左拇指法,即左右手同時轉動兩個腳螺旋,並且兩拇指移動方向相向,左手大拇指方向與氣泡管氣泡移動方向相同。)。
然後,將照準部旋轉90°,旋轉另外一個腳螺旋使長氣泡管氣泡居中。
4.檢驗:將儀器照準部再旋轉90°,若長氣泡管氣泡仍居中,表示已經整平;若有偏差,請重復步驟3,正常情況下重復1~2次就會好了。
氣泡是否有問題的檢驗:,
精平同時進行檢驗:使儀器照準部上的管狀水準器(或者稱長氣泡管)平行於任意一對腳螺旋,旋轉兩腳螺旋使氣泡居中;然後,將照準部旋轉180°,此時若氣泡仍然居中,則管狀水準器軸垂直於豎軸(長氣泡管沒有問題)。如氣泡不居中,就需要校正。
校正方法:
(A)按照檢驗的步驟進行到第3步,確定偏差量即氣泡偏離中間的差量。
(B)用改針調整長氣泡管的校正螺釘,使氣泡返回偏差量的1/4。若前面的差量無法精確知道,這里可大概改正;然後重復檢驗步驟的第3步驟。
(C)重復前面步驟,一般重復1~2次即可調好。調好後,再按照整平步驟進行儀器整平。
這里提及一下,在長氣泡管調整後最好再確認一下圓氣泡,若有偏差也調一下。
補充:氣泡管氣泡為什麼會出現偏差?
原因:
1.圓氣泡管一般由3個螺釘固定,內部有一個波形彈簧。若3個螺釘受力不均勻時,當儀器在車輛運輸過程中受顛簸就會引起受力小的螺釘松動,最後引起偏差,或者長時間使用造成螺釘松動。
2.長氣泡管一般是一端固定,另外一端可調(校正螺釘)。可調端下面有彈簧,固定端裡面應該有凸形內墊圈。無論是生產裝配還是維修校正,若在長氣泡管調整時沒有注意校正螺釘的螺紋間距,使螺釘受力不均衡,在儀器受大的顛簸後螺釘會稍微旋轉、引起氣泡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