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專利權的創造性,著作權的獨創性,商標權的顯著性三者區分
一、著作權與商標權的主要區別;
(1)原始權利產生的途徑不同;1,著作權在作者的作品創作完成之後,即依法自動產;2,商標權在我國實行的是注冊在先原則,只有經過最;
(2)保護的對象和范圍不同;1,著作權的對象是作者所創的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2,商標權的對象是以文字,圖形或者其組合構成的注;對商標權的保護范圍以核准注冊的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
(3)法律要求的保護條件不同;
二、著作權與商標權的主要區別
(1) 原始權利產生的途徑不同
1,著作權在作者的作品創作完成之後,即依法自動產生,而不需要經過任何主管機關的審查批准。
2,商標權在我國實行的是注冊在先原則,只有經過最先申請注冊並獲主管機關的審查核准後,才能取得商標專用權。
(2) 保護的對象和范圍不同
1,著作權的對象是作者所創的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是有形資產。 對著作權的保護范圍是指這些作品的發表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使用權和獲得報酬權。
2,商標權的對象是以文字,圖形或者其組合構成的注冊商標,屬無形資產。
對商標權的保護范圍以核准注冊的商標核定使用的商品為限。 ⑶權利內容不同。著作權是一體兩權,人身權與財產權。商標權只是財產權。
⑷法律要求的保護條件不同
著作權要求作品具有獨創性,原創性。
商標權要求商標具有顯著性。
⑸ 保護的目的不同
1,著作權保護目的在於鼓勵有益於社會的作品創作和傳播,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和科學事業的發展和繁榮。
2,商標權保護的目的是為了促進生產者保證商品質量和維護商標信
譽,以保障消費者的利益,促進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公平競爭。
(6)國家主管機關和適用法律不同
我國《著作權法》是管理著作權的基本法律。國家版權局是主管全國著作權的管理工作。
我國《商標法》是管理商標的基本法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是主管全國商標注冊和管理的工作。
三、著作權與專利權、商標權同屬知識產權,它們之間有許多相同之處。 ①它們的客體都是無形的財產; ②這些對知識產品的專有權利都是法律所賦予的; ③它們都具有專有性、地域性和時間性特徵。
著作權與專利權的不同
(1)取得權利的方式不同
專利權只有當專利申請人向國家專利主管機關提出申請,並經該機關審批核准後,方能產生。
著作權採取自動產生的原則,作品創作完成之後,即依法自動產生,而不需要經過任何主管機關的審查批准。
(2)客體不同
專利權的客體是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的解決某一實際問題的新的技術方案,發明,設計,實用新型。
而著作權的客體是文學、藝術和科學著述創作的客觀表達形式。
(3)權利的保護期限不同
我國《專利法》規定發明專利的保護期為20年,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的保護期均為10年,自申請之日起算。
而我國《著作權法》規定公民作品的著作財產權的保護期為作者終生及死後50年。
⑷保護條件不同。
著作權要求作品具有獨創性,原創性。
專利權要求發明創造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
⑸適用領域不同
著作權適用於文學、藝術領域,專利權適用於工業生產領域。
『貳』 什麼是著作權主體
亦稱著作權人,即依法對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享有著作權的人,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在一定條件下,國家也可能成為著作權主體。
著作權主體的分類
1、原始主體與繼受主體。劃分依據是著作權的取得方式
原始主體:指在作品完成後,直接根據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在不存在其他基礎性權利的前提下對作品享有著作權的人。一般情況下為作者,特殊情況下作者以外的自然人或組織也可能成為著作權原始主體。
繼受主體:通過受讓,繼承,受贈或法律規定的其他方式取得全部或一部分著作權的人。
2、內國主體與外國主體。以著作權人所具有的國籍為標准而分類。
著作權的原始主體
1、作者首先是自然人。「創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
作者須具備的條件:
①是直接參與創作的人。即藉助語言、文字、色彩、線條等進行創作,反映自己創作個性及特點的人。
②確認作者的方法是,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人即為作者。
③作者通過創作活動,產生了著作權法規定的作品。
作者作為最直接和最基本的著作權主體,其權利是第一位的,即享有完整的和原始的著作權。
2、法人、非法人單位在特定條件下也視為作者。
凡由法人或非法人單位主持,代表法人或非法人單位意志創作,由法人或非法人單位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非法人單位視為作者。
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非法人單位視為作者。
『叄』 創造我國科技之最的人物 著作 貢獻
日有食之——日食記錄 日月星辰——陰陽合歷 世界最古老的星表——石氏星表深耕細作等影響世界科技發展的中國古代發明還可以列舉出許多。 24節氣堪稱我國
『肆』 專著、編著和著作三者的含義是什麼有什麼不同謝謝大家!
專著,是指著作者專門針對某一問題進行的深入研究,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一定的創造性的著作。
編著,是指整理、增刪、組合或編排他人著作而形成的新的作品。嚴格的來講編著屬於匯編作品。
著作,是指用文字表達意見、知識、思想、感情等。
區別:專著屬於創造性的著作;編著屬於匯編作品;著作專指創造性的文章而言的。
拓展資料:
專著,漢語詞彙,漢語拼音為zhuān zhù,指的是針對某一專門研究題材的,是著作的別稱 。根據學術論文的長短,又可以分為單篇學術論文、系列學術論文和學術專著三種。一般而言,超過4—5萬字的,可以稱為學術專著。
編著,一種著作方式,基本上屬於編寫。
一種著作方式,基本上屬於編寫,但有獨自見解的陳述,或補充有部分個人研究、發現的成果。凡無獨特見解陳述的書稿,不應判定為編著。(出自經濟日報出版社柳建明主編的《輿論學達辭典》727頁)
編著、編都是著作權法確認的創作行為,但獨創性程度和創作結果不同。著的獨創性最高,產生的是絕對的原始作品;編的獨創性最低,產生的是演繹作品;編著則處於二者之間(編譯類似於編著,但獨創性略低於編著)。
如果作者的作品不是基於任何已有作品產生的,作者的創作行為就可以視為著。一部著成的作品中可以有適量的引文,但必須指明出處和原作者。如果作者的作品中的引文已構成對已有作品的實質性使用,或者包含對已有作品的匯集或改寫成份,作者的創作行為應該視為編著。
著作是漢語詞彙,拼音zhu zuo,按照古代的要求,「著作」是專指創造性的文章而言的。前人沒有闡發過或沒有記載過的,第一次出現的文章或書籍,才算是「著作」。因為它是針對某專一題材的,所以也叫做「專著」。
古人寫作的體例,大致可分為「著作」、「編述」、「抄纂」三大類。
所謂「編述」,是在許多可以憑借的資料的基礎上,加以提煉製作的文章,這便是「編述」,有如現在的「改編」。
「著作」,古稱「作」;「編述」,古代稱「述」。孔子的「述而不作」的話,就嚴格區分了這兩種體例。
「抄纂」是資料的匯編,古人叫「論(lún)」。「論」的本字應是「侖」,是排列、編纂成輯的意思。如集孔子言論的《論語》。
撰寫要領
1、詳細、准確地寫明請示事由。不僅應在標題上寫清,還要在在正文里寫明請示什麼問題,為什麼要向上級請求。請示事項要專題專文,以便上級及時答復。
2、明確提出本單位對解決這一問題的意見,供上級參考。意見要寫得有理有據,必要時可引證有關的現行政策、規定條文。如本單位意見分岐,要分別陳述不同意見的內容,並加以分析比較,還可提出傾向性的意見,供上級權衡、批復。
『伍』 作品的著作權是從什麼時間開始生效的啊作品的完成日期還是作品的申請日期
為為作品完成日期開始生效。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二條規定:中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作品,不論是否發表,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根據其作者所屬國或者經常居住地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享有的著作權,受本法保護。
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國境內出版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未與中國簽訂協議或者共同參加國際條約的國家的作者以及無國籍人的作品首次在中國參加的國際條約的成員國出版的,或者在成員國和非成員國同時出版的,受本法保護。
(5)創造著作者擴展閱讀:
作品著作權的相關要求規定:
1、著作權人向報社、期刊社投稿的,自稿件發出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收到報社通知決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發出之日起三十日內未收到期刊社通知決定刊登的,可以將同一作品向其他報社、期刊社投稿。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
2、出版者、表演者、錄音錄像製作者、廣播電台、電視台等依照本法有關規定使用他人作品的,不得侵犯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保護作品完整權和獲得報酬的權利。
3、著作權人應當按照合同約定期限交付作品。圖書出版者應當按照合同約定的出版質量、期限出版圖書。圖書出版者不按照合同約定期限出版,應當依照本法第五十四條的規定承擔民事責任。
『陸』 波浪理論創造者艾略特有哪些著作
《艾略特波浪理論》和《自然法則》。
『柒』 蕭伯納一生創造了哪些著作
蕭伯納一生中寫下了51個劇本,是20世紀前半葉英國劇作家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人。他一貫主張,文藝有其傾向性,是有思想的,是教育人的。他說過:「我不是為藝術而藝術的擁護者,如果要我寫個藝術作品,裡面只有藝術價值,沒有什麼別的,我決不動個指頭。」他精力充沛,頭腦也很靈活,在94歲高齡時,還寫下了劇本《為什麼她不肯》。
『捌』 中國那些著作中有關於張衡創造的渾天儀的記載
《渾天儀圖注》中對張衡創造的渾天儀的原理、結構、用途等方面進行了詳細內的記載,此外,在《初學記》藝容術中引錄了張衡漏水轉渾天儀的一部件——漏壺,張衡使用了二級漏壺,用來補償因水位變化而致漏水不均的缺陷,這一發明開創了補償式漏壺的先例。在《新儀象法要》卷上的「進儀象狀」中,又記敘了張衡水運渾象的效果,「置密室中以漏水轉之,令司之者閉戶唱之,以告靈台之觀天者,璇璣所加,某星始見,某星已中,某星今沒,皆如符合。」這一創造對後世的影響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