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無內胎輪胎發明人

無內胎輪胎發明人

發布時間:2021-09-30 16:00:18

1. 汽車輪胎是誰發明

約翰·伯德·鄧洛普。

1888年,在愛爾蘭當獸醫的英格蘭人J·B·鄧祿普先生取得了充氣輪胎的專利。當時,J·B·鄧祿普先生10歲的兒子強尼買了一輛三輪自行車,但是因為當時的輪胎還都是用硬橡膠做的實心輪胎,因此,在滿是石頭的路上行走時很不舒服,兒子的抱怨激發了鄧祿普先生的靈感,因此,被遺忘了四十多年的充氣輪胎再次問世。隨著時代的進步,鄧祿普先生發明的充氣輪胎很快在自行車上得到了應用,並迅速邁向了汽車領域,為世界汽車工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輪胎,通常由橡膠製成,是一種沿圓周覆蓋金屬或木頭輪圈的元件。它是陸地上動力機械車輛最重要的一部分,用於搭載機械或汽車使之移動,並減少不規則路面造成的震盪。

(1)無內胎輪胎發明人擴展閱讀:

輪胎發展

米其林在1906年發明容易拆換的汽車鋼圈,便於汽車使用充氣輪胎。1937年米其林發明將輪胎內層簾布以輻射狀排列的輻射層輪胎,改善輪胎的操控性,是廣受近代轎車輪胎使用的設計。1938年米其林發明讓鋼絲與橡膠粘合的方法,使輪胎的散熱性與載重能力大幅改善。

BFGoodrich輪胎公司對輪胎貢獻也很大,1910年則發明把碳煙加入橡膠的技術以增加摩擦力與耐用性,輪胎也由白色變成黑色。1937年BFGoodrich發明便宜的合成橡膠,1946年發明無內胎輪胎,避免掉傳統有管狀環形汽球般內胎的輪胎爆胎時,快速泄氣變形的危險。

1964年,杜邦化學公司女化學家Stephanie Kwolek研發出可取代賽車輪胎內層鋼絲的高強度材料克維拉,此材料後來也被製成今日的防彈衣。

2. 輪胎的發明人是誰

發明創造是個很有趣的話題,非專業人士往往能在一些領域作出驚人的貢獻,比如卡夫卡發明了安全帽,馬克·吐溫發明了內衣可調節肩帶,而汽車輪胎的發明人約翰·博伊德·鄧祿普(John Boyd Dunlop)原本是位獸醫。


好在專利被取消並沒有影響公司的輪胎生產生意,但1895年,鄧祿普最終還是選擇退出了公司,他用積蓄投資了一家位於都柏林的紡織廠,然後又重新從事上了老本行——獸醫,直到1921年在都柏林去世。

3. 是誰發明了橡膠輪胎

早在1836年,比利時人迪埃茲就曾提出過充氣輪胎的看法。1845年,英國米德爾塞克斯的土木工程師羅伯特·W·湯姆遜發明了用皮包裹,內充空氣或馬毛的輪胎,但沒有實際使用。1888年居住在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的蘇格蘭獸醫約翰·伯德·鄧洛普,看到自己兒子自行車的實心橡膠輪在石頭路上顛簸很厲害,於是用一根通過活門充氣的管子,外面塗上橡膠作保護層,做了一個氣胎。這種氣胎纏在車輪上,要修補內管的的刺孔,必須首先用苯把塗的橡膠泡下來,修好後再塗上橡膠。這種新輪胎一開始受到人們的嘲笑,但他的兒子騎此車參加比賽獲得了第一名,於是此項發明受到人們的重視。鄧洛普為他的發明申請了專利,放棄了獸醫職業,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輪胎製造廠,開始生產橡膠輪胎。從1894年起,早期大批量生產的「希爾德布蘭德」和「沃爾米勒」牌摩托車正式使用了鄧洛普輪胎。 法國的安德烈·米許林和愛德華·米許林兩兄弟的米許林公司1892年發明了一種可以拆卸的充氣橡膠輪胎,過去只有專門修理工才能處理的爆胎事故,現在一般人一刻鍾就可以修理好了。這一發明影響了整個世界。1895年,米許林兄弟第一次派裝有可拆裝輪胎的「閃電」號小汽車參加巴黎—波爾—巴黎汽車塞。輪胎汽車正式登上了歷史舞台,並迅速普及到全世界。 1908年,米許林公司研製出了雙式車輪,有效地解決了重型汽車的輪胎負荷問題。1937年,米許林公司又研製出了子午線輪胎,這種命名為「蠅籠」的輪胎胎面,由多層簾布層加強,並用分層鋼絲簾線層箍緊。這些簾線層均與輪胎鋼絲垂直排列,極大地改善了輪胎行駛方向的穩定性。1981年,英國鄧洛普公司又發明了一種新型輪胎,在穿孔的情況下汽車仍可繼續行駛,而輪胎不會從輪輞上脫出。胎冠內表面塗有聚凝膠,既是密封劑,又是潤滑劑。這種輪胎的安全壽命僅為2.5萬千米。

4. 誰是輪胎之父

載車之「水」——輪胎 汽車製造屬於「火車頭產業」,因為一百多年前汽車的發明 ,孕育出一系列產業的發展,尤其是汽車部件的製造。不過,在眾多汽車部件之中,有一項的出現歷史要比汽車本身早,那就是「輪胎」。 到目前為止,輪胎依舊是最不可取代,也是最重要的汽車部件。汽車不一定要有引擎,可以採用電動馬達驅動;但是目前卻還沒有不需要輪胎的汽車!另一方面,行駛中如果引擎突然故障,不過就是車速緩減下來;可是如果輪胎爆胎,那麼就危險得多!古語雲:「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對於汽車而言,輪胎就等同於水對舟船的重要性。 世界上的第一輛汽車,普遍上公認為Karl Benz在1885年所製造,盡管那隻是一輛「三輪車」;即使Daimler在1886年製造出第一輛「四輪汽車」,也無法撼動Karl Benz「汽車之父」的地位。 可是,一般人所認知的輪胎之父,卻不是世界上第一條輪胎的發明者。 車輪的出現其來有自,甚至有人以為在石器時代,就已經有天才摩登原始人,把石頭鑿成圓形,貫上輪軸,而完成「車輛」的雛形;雖然這種想法可能受到Flint Stone (聰明笨伯)的影象,不貼近史實,不過從世界各地的古文明記載,可以確定車輪已有數千年歷史。而這數千年間的演進,大致上是從樹干斷面取材的實心園木輪,進化到以一截一截的彎曲木條圍城圈狀,外覆鋼鐵輪帶,內部以木質輪輻支撐結構,因此車輛直徑得以加大,以取得較佳的舒適度。 不過,硬邊車輪與那個年代不平整的道路「硬碰硬」的結果,不僅顛簸難耐,車輪也容易損壞,怪不得中國的歷代帝王不愛坐車愛乘轎,始終人腳才是Ride Quality最好的避震。也難怪日後舒適的汽車要稱為「轎車」。 言歸正傳!話說世界第一條輪胎的發明時間為1845年,比起汽車整整早了40年,發明人是蘇格蘭的一位工程師Robert W. Thomson,他不但開發出全世界第一條充氣輪胎,也順利取得了英國政府所核發的專利證明書。不過,走在世界最前端的人通常沒有好下場,雖然Robert W. Thomson發明輪胎,卻沒能因此致富,甚至連「輪胎之父」的頭銜也沒撈到,而被Dunlop給拿去。怪只怪當時橡膠製造技術太落伍,充氣輪胎雖然能大幅提升舒適性,卻很容易破損漏氣;再加上當時火車的盛行,延遲了汽車的發展,結構復雜、成本高昂的充氣輪胎因此不受重視。反而是1870年同樣在英國出現的實心橡膠輪胎,雖然避震效果沒那麼好,卻可靠得多,且好歹也比鐵圈車輪舒適,因而廣泛應用於大、小型馬車與腳踏車。 一般人所認知的「輪胎之父」John Boyd Dunlop,和輪胎發明者Robert Thomson同樣是蘇格蘭人,不過他並不是工程師,而是一位獸醫!不知道他「重新發明」充氣輪胎的過程中是否參考過Thomson的設計?總之他這位「慈父」為了讓兒子的三輪腳踏車更省力好騎,於是以橡膠館作為輪胎的本體,覆上帆布再接合於輪子上,並透過一個單向閥門貫氣。這個設計在1888年取得英國專利權,1890年又在美國獲得專利,Dunlop Tires在英、美兩地廣泛地受到腳踏車製造商採用,Mr. Dunlop開始小賺一票。1896年,Mr. Dunlop更進一步把公司和專利權一並賣掉,抱著鈔票頤養天年。以他為名的公司則繼續營運,並且從1923年開始,鄧祿普輪胎(Dunlop Tires)成為一家美國公司。 ● 另一位具有「輪胎之父」資格的人,則是Charles Goodyear。要不是他發明橡膠硫化技術 ,則輪胎工業不足以成氣候。 天然橡膠的生成,是將生長在熱帶地區的橡膠樹干切口,收集所流出的乳白汁液再予以鋪散成葉狀、乾燥而成。雖然天然橡膠有其彈性,在自然狀態下的物理性質極不穩定,冷卻狀態下它硬且易碎,加熱後卻軟而粘稠,因此用途不廣。但自從Mr. Goodyear在1839年發展出「橡膠硫化法」以後,橡膠成為一種具有足夠硬度卻饒富彈性的材料,且能夠承受相當程度的冷、熱考驗,從此輪胎的材料遍有了著落。 Mr. Goodyear的橡膠硫化法在1844年獲得美國專利 ,並將這個技術授權給許多橡膠製造業者,但是執著的Mr. Goodyear並沒有因此開始過好日子,因為他把所得全部用來進行許多昂貴的試驗,意圖進一步改善橡膠製程,最後貧困潦倒地終老。 現在我們所認識的Goodyear輪胎廠,與Mr. Charles Goodyear並沒有直接關系,而是Frank A. Seiberling於1898年在美國Ohio州East Akron所創建的橡膠公司,並以象徵著橡膠領先技術的Goodyear為公司命名。Goodyear公司最初製造腳踏車與馬車輪胎、消防水管等產品,1921年發展出世界上第一款越野胎,1926年Goodyear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輪胎製造公司,而世界上第一款採用尼龍纖維的輪胎也是Goodyear在1947年發展出來的。事實上Goodyear不但生產輪胎,也是首屈一指的飛船製造商,1924年Goodyear買下Zepplin飛船的製造權,1928年便接下美國海軍訂單生產Macon與Akron兩艘飛船,甚至在1987年製造一艘名為Spirit of Akron的先進飛船,來彰顯其輝煌歷史。 ● 汽車輪胎的演進 充氣輪胎運用於汽車始於1895年,當時Edouward Michelin 設計一款充氣輪胎,並把它裝到車上參加 Paris —— Bourdoux ——Paris的比賽,不但順利完賽,而且成績也不差,從此汽車採用充氣輪胎的例子就愈來愈多了! 汽車用充氣輪胎最初還是沿用Dunlop的設計概念,以單層充氣橡膠管構成輪胎的本體,這個設計運用於輕巧的腳踏車還算OK,但是用在汽車上,因為車重愈來愈大,速度愈來愈快,單層充氣膠管車胎能夠承受的氣壓有限,也很容易磨破漏氣,顯然不適用於汽車。一直到1900年代初期,因為雙層輪胎的發明才得以解決這個問題。雙層輪胎外層以較厚的外層支撐胎體 ,內層的軟質內胎則用來充氣避震,由於雙層輪胎可以承受55~75psi的壓力,遂被稱為「高壓輪胎」。除了雙層輪胎之外,這段期間的重大輪胎技術突破則是強化胎唇與一體成型胎紋的誕生;1901年義大利的Pirelli輪胎廠發展出在胎唇內埋設鋼索的「彈力胎」(Recoil Tire),解決了輪胎容易與輪圈脫開的困擾。此外,早期的充氣輪胎並沒有胎紋設計的概念,頂多是在狹窄的胎管接地處貼附圓形膠粒,以增加耐磨度,這種設計不但容易被異物戳破,在濕滑坡道路面行駛也很容易打滑,直到1908、1909年Goodyear與Dunlop先後推出將菱形胎塊整合於胎面上的全天候雙層充氣輪胎,輪胎的抓住性才獲得改善。 ● 低壓輪胎 為了獲得足夠輪胎強度與支撐性,輪胎的橡膠帆布層數陸續增加達六層之多,但是隨著經驗與材料技術的發展,美國發明了在胎體埋入橫向鋼絲捻線簾布的技術,不但強度更高,橡膠帆布層數得以減少,滾動之後的發熱程度也較和緩,這項技術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從美國傳到歐洲。之後,輪胎業者又發現降低胎壓不但更能支撐車體重量,還有助於舒適性的提升,於是正常胎壓約在30~32psi之間的「低壓輪胎」就在1922年應運而生。然而更重要的變革則是無內胎輪胎的發明,其實早在1903年P. W. Litchfield就已取得無內胎輪胎的專利,不過直到1948年無內胎輪胎才發展完備,這是在輪胎內緣加上一層氣密性極佳的內層輪體,由於內層胎體不像內胎會因為充氣而延展綳緊,因此即使被刺穿,破洞也不會變大而將空氣迅速漏光。1920年代發明了嫘縈纖維,到了1938年開始運用於輪胎製造,時值第二次世界大戰,一方面合成橡膠的發明,徹底改變了輪胎的基本材質,另一方面,比嫘縈更堅硬、有彈性且更有伸縮性的尼龍纖維也開始運用於輪胎,之後聚酯簾布(Polyester Cord)、纖維鋼(Flexten)、Kevler也陸續運用於輪胎製造,輪胎再也不是一圈橡膠而已,而是結合力學與材料科學的復雜技術。 影響輪胎發展的另一個重要里程碑是1966年美國國會所通過的「國家交通與汽車安全法案」(National Traffic and Motor Vehicle Safety Act),法案內容明訂輪胎最基本的熱承受、循跡、磨損標准,從1979年開始並要求輪胎製造商必須在胎壁標示容許速度等級。

5. 全世界誰最先發明的無內胎輪胎是大陸馬牌,還是固特異,還是其他...

法國的米其林 是最早發明的真空胎。 -----小小輪胎店-----

6. 輪胎發源與哪年,他的創始人是誰

直到1845年,出生於蘇格蘭的土木技師R·w·湯姆生發明了充氣輪胎。
輪胎是在各種車輛或版機械上裝配的接地權滾動的圓環形彈性橡膠製品。通常安裝在金屬輪輞上,能支承車身,緩沖外界沖擊,實現與路面的接觸並保證車輛的行駛性能。輪胎常在復雜和苛刻的條件下使用,它在行駛時承受著各種變形、負荷、力以及高低溫作用,因此必須具有較高的承載性能、牽引性能、緩沖性能。同時,還要求具備高耐磨性和耐屈撓性,以及低的滾動阻力與生熱性。世界耗用橡膠量的一半用於輪胎生產,可見輪胎耗用橡膠的能力。

7. 29. 無內胎橡膠輪胎的發明者是( )

1930年,米其林為其嵌入式管狀輪胎申請了專利,這就是現代無內胎輪胎的祖先。

8. 汽車無內胎輪胎的介紹

汽車無內胎輪胎俗稱原子胎或真空胎,這種輪胎是利用輪胎內壁和胎圈的氣密層保證輪胎與輪輞間良好的氣密性,外胎兼起內胎的作用。

9. 是誰發明了充氣輪胎什麼時候

早在1836年,比利時人迪埃茲就曾提出過充氣輪胎的看法。1845年,英國米德爾塞克斯的土木工程師羅伯特·W·湯姆遜發明了用皮包裹,內充空氣或馬毛的輪胎,但沒有實際使用。1888年居住在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的蘇格蘭獸醫約翰·伯德·鄧洛普,看到自己兒子自行車的實心橡膠輪在石頭路上顛簸很厲害,於是用一根通過活門充氣的管子,外面塗上橡膠作保護層,做了一個氣胎。這種氣胎纏在車輪上,要修補內管的的刺孔,必須首先用苯把塗的橡膠泡下來,修好後再塗上橡膠。這種新輪胎一開始受到人們的嘲笑,但他的兒子騎此車參加比賽獲得了第一名,於是此項發明受到人們的重視。鄧洛普為他的發明申請了專利,放棄了獸醫職業,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輪胎製造廠,開始生產橡膠輪胎。從1894年起,早期大批量生產的「希爾德布蘭德」和「沃爾米勒」牌摩托車正式使用了鄧洛普輪胎。 法國的安德烈·米許林和愛德華·米許林兩兄弟的米許林公司1892年發明了一種可以拆卸的充氣橡膠輪胎,過去只有專門修理工才能處理的爆胎事故,現在一般人一刻鍾就可以修理好了。這一發明影響了整個世界。1895年,米許林兄弟第一次派裝有可拆裝輪胎的「閃電」號小汽車參加巴黎—波爾—巴黎汽車塞。輪胎汽車正式登上了歷史舞台,並迅速普及到全世界。 1908年,米許林公司研製出了雙式車輪,有效地解決了重型汽車的輪胎負荷問題。1937年,米許林公司又研製出了子午線輪胎,這種命名為「蠅籠」的輪胎胎面,由多層簾布層加強,並用分層鋼絲簾線層箍緊。這些簾線層均與輪胎鋼絲垂直排列,極大地改善了輪胎行駛方向的穩定性。1981年,英國鄧洛普公司又發明了一種新型輪胎,在穿孔的情況下汽車仍可繼續行駛,而輪胎不會從輪輞上脫出。胎冠內表面塗有聚凝膠,既是密封劑,又是潤滑劑。這種輪胎的安全壽命僅為2.5萬千米

10. 誰發明了輪胎

約翰·伯德·鄧洛普發明了汽車輪胎。

1845年,英國米德爾塞克斯的土木工程師羅伯特·W·湯姆遜發明了用皮包裹,內充空氣或馬毛的輪胎,但沒有實際使用。1888年居住在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的蘇格蘭獸醫約翰·伯德·鄧洛普,看到自己兒子自行車的實心橡膠輪在石頭路上顛簸很厲害,於是用一根通過活門充氣的管子,外面塗上橡膠作保護層,做了一個氣胎。這種氣胎纏在車輪上,要修補內管的的刺孔,必須首先用苯把塗的橡膠泡下來,修好後再塗上橡膠。這種新輪胎一開始受到人們的嘲笑,但他的兒子騎此車參加比賽獲得了第一名,於是此項發明受到人們的重視。鄧洛普為他的發明申請了專利,放棄了獸醫職業,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輪胎製造廠,開始生產橡膠輪胎。從1894年起,早期大批量生產的「希爾德布蘭德」和「沃爾米勒」牌摩托車正式使用了鄧洛普輪胎。

真空輪胎是法國米其林輪胎公司1959年發明的。真空輪胎又稱子午胎,是由簾布層外圍加有一層鋼絲(帶束層)組成,提高了輪胎強度,散熱條件好,適應高速行駛;弱點是怕缺氣,缺氣行駛時輪胎下沉量增大,與地面磨擦成倍增加,胎溫急劇升高,輪胎變軟,強度下降;胎體內的鋼絲與簾布層之間也會磨擦生熱,過熱狀態會加速鋼絲與橡膠的老化,變形,甚至內部斷裂,以至脫層,埋下爆胎禍根。缺氣低速行駛也會刺傷輪胎,胎側折斷,而且潛伏期長,隱蔽性大,更有危害性,以後在高速行駛時極易發生爆胎。

閱讀全文

與無內胎輪胎發明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
金華質監局和工商局合並 瀏覽: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