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石灰最早出現在那個朝代
東漢時期
江蘇 徐州市博物館與睢寧縣博物館考古人員日前聯合清理發掘了3座漢代石灰窯址。該窯址在徐州市漢代考古屬首次發現,在全國也屬時代最早的石灰窯址。
窯址群位於睢寧縣姚集鎮蛟龍山南的山坡地上,共有10餘座。這次發掘的3座窯址均為圓筒狀,系在生土中向下開挖形成的,直徑約2米,深3至4米不等。主體西南側北部留有平台,以例於向窯內運送原料,窯底留有風道和火道,窯壁表面光潔,呈紅色或灰色,堅硬異常。
考古人員從窯內發現的漢代席紋磚和繩紋瓦片分析,該窯址的年代與緊鄰的劉樓漢墓群和雙孤堆漢墓一致,為東漢時期。在當時主要用於燒制石灰,燃料主要是樹枝。
2. 白灰是什麼時候開始使用的,水泥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在水泥之前用什麼東西蓋房子的,
水泥這個詞的意思是粘合劑。所以骨膠和漿粘也可以說和水泥是同一類物質。但今天我們所說的水泥,只指硅酸鹽水泥。硅酸鹽水泥雖是在19世紀發明的,但早在1700年前的古代,羅馬人在建造磚房時,就對如何使磚和磚相粘合進行熱心的研究。
羅馬人首先使用石灰做磚的粘合劑。普通的石灰叫做生石灰,加水則變成粘粘的熟石灰,摻進砂子則是灰漿。灰漿在空氣中吸進二氧化碳,變成碳酸鈣而逐漸凝固。所以,可以利用灰漿做為磚的粘合劑。
然而,羅馬人又進一步用石灰、石膏和火山灰混合焙燒而發明了更優質的粘合劑。這與今天所使用的水泥在性質上及其相似,羅馬人還把這種粘合劑當作鋼筋水泥那樣使用。在羅馬的建築中,多是採用石、磚分兩層砌牆,中間加進這種「水泥」,使其凝固的建築方法。
由於羅馬人發明了這種優秀的「水泥」,所以後來在歐洲一直使用這種羅馬式「水泥」。
但到了18世紀,由於發明了蒸汽機和紡織機而發生了產業革命。為了運輸大量的產品,十分需要優質水泥,羅馬式「水泥」就不敷使用了。正因為「需要是發明之母」,新的發明才能繼續出現。
1756年,英國普利茅斯港口的一個燈塔失火,政府命令技師史密頓重建新燈塔。史密頓首先集中石灰岩焙燒水泥。可是送來的卻是又帶黑色,又質劣的石灰岩。那時,認為只有白質的石灰才能制出優等水泥,史密頓只好改變主意,用這種黑色石灰岩來燒制水泥。可是一看生產出來的水泥,遠比用純白的石灰岩燒制出來的水泥好得多。史密頓吃驚地對其原因進行了分析,原來,這種黑色石灰岩里含有粘土。
「大概就是因為有粘土才使水泥變得更好吧!」
於是他在含粘土少的石灰岩中加進粘土進行焙燒實驗,終於弄清含粘土量6~20%的石灰岩是焙燒水泥的最佳原料。
這樣,史密頓用這種黑色石灰岩燒製成的水泥建成了壯觀的燈塔。
史密頓成功的消息不久就傳遍歐洲各國。法國的土木技師們也象英國一樣急需堅固的水泥,他們馬上按史密頓的研究進行試驗。但弄不到含粘土的黑色石灰央,也只好採用石灰岩里加粘土的辦法。
法國的土木技師畢加也熱心地進行了研究。
1813年,他終於發現了石灰和粘土按三比一混合製成的水泥性能最好。
1824年,英國的約瑟夫·阿斯普丁在畢加研究的基礎上,把三成石灰岩與一成粘土的混合物在爐里燒製成粉末,製成了水泥。他把這種水泥命名為「硅酸鹽水泥」。阿斯普丁的兒子威廉·阿斯普丁繼承父志,繼續研究水泥的製造法。
一般都認為硅酸鹽水泥是阿普斯丁父子發明的。實際上他們是利用畢加的研究成果製成的。
這時,在法國又發明了一種新的水泥。
1907年,比埃利用鋁礦石的鐵礬土代替粘土,混合石灰岩燒製成了水泥。由於這種水泥含有大量的氧化鋁,所以叫做「礬土水泥」。
硅酸鹽水泥怕海水,不宜用於建造燈塔、港口和碼頭,而這種礬土水泥卻有怕海水的特長。
這樣,以英法兩國的研究競賽為中心,在歐洲大量生產出優質的水泥,不久傳入美國和日本。
日本最早建造水泥廠是1871年,比法國的比埃發明礬土水泥還早30年。
那時在英國,燒制水泥的焙燒爐還不夠完善。在日本建成水泥廠6年後,1877年,英國的克蘭普頓發明了回轉爐,並於1885年經蘭薩姆改革成更好的回轉爐。
日本大量使用水泥是從1887年開始的,1893年,遠藤秀行和內海三貞二人發明了不怕海水的硅酸鹽水泥,並取得專利權,這比法國的比埃爾發明的不怕海水的礬土水泥還要早。
後來,隨著道路、橋梁和近代建築的發展對水泥的需求越來越大,日本的水泥工業也以超越歐美的速度蓬勃發展起來。
由於日本早在法國的比埃發明礬土水泥之前已經生產了水泥,所以直到今日,在日本仍然以製造硅酸鹽水泥為主。
近年來,已用生產陶瓷器的白色粘土來代替黑色粘土做原料生產白色水泥。
3. 石灰釉發明的背景是什麼
據測定,原始青瓷器表面的玻璃釉為石灰釉。石灰釉的熔點在800℃左右,它以CaO為助熔劑,FeO為呈色成分,故通常為淡青或青黃色。石灰釉的發明很可能是在有意識地配製白色陶衣泥漿的實踐中,偶爾發現並逐漸認識到方解石粉或石灰具有成釉(即產生玻璃層)的作用,而且由於那些黏土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鐵,故在還原氣氛中燒成後呈青色。這一經驗的取得導致了石灰釉的發明。
4. 請問石灰發明什麼朝代,紅毛灰什麼年代引進中國。謝謝
1、石灰是人類最早應用的膠凝材料。中國在公元前7世紀開始使用石灰。是中國的東周早期,就是春秋時期。
2、紅毛灰,就是水泥。水泥是1889年傳入中國的。
1889年,中國河北唐山開平煤礦附近,第一次設立了用立窯生產的唐山「細綿土」廠。
5. 石灰發明於什麼時候
公元前8世紀古希臘人已用於建築,中國也在公元前7世紀開始使用石灰.至今石灰仍然是用途廣泛的建築材料.石灰有生石灰和熟石灰(即消石灰),按其氧化鎂含量(以 5%為限)又可分為鈣質石灰和鎂質石灰.由於其原料分布廣,生產工藝簡單,成本低廉,在土木工程中應用廣泛.
6. 中國在哪個朝代最先燒制石灰
東漢時期
江蘇 徐州市博物館與睢寧縣博物館考古人員日前聯合清理發掘了3座漢代石灰窯址。該窯址在徐州市漢代考古屬首次發現,在全國也屬時代最早的石灰窯址。
窯址群位於睢寧縣姚集鎮蛟龍山南的山坡地上,共有10餘座。這次發掘的3座窯址均為圓筒狀,系在生土中向下開挖形成的,直徑約2米,深3至4米不等。主體西南側北部留有平台,以例於向窯內運送原料,窯底留有風道和火道,窯壁表面光潔,呈紅色或灰色,堅硬異常。
考古人員從窯內發現的漢代席紋磚和繩紋瓦片分析,該窯址的年代與緊鄰的劉樓漢墓群和雙孤堆漢墓一致,為東漢時期。在當時主要用於燒制石灰,燃料主要是樹枝。
7. 中國早期石灰釉是如何發明的
據測定,原始青瓷器表面的玻璃釉為石灰釉。石灰釉的熔點在800℃左右,它以CaO為助熔劑,FeO為呈色成分,故通常為淡青或青黃色。石灰釉的發明很可能是在有意識地配製白色陶衣泥漿的實踐中,偶爾發現並逐漸認識到方解石粉或石灰具有成釉(即產生玻璃層)的作用,而且由於那些黏土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鐵,故在還原氣氛中燒成後呈青色。這一經驗的取得導致了石灰釉的發明。
8. 抹白灰是史上哪個皇帝發明的
唐明皇是第一個往鼻子上塗抹白灰的人,所以人們就把始祖又稱之為「鼻祖」。現在「鼻祖」被用來比喻某一事物的創始人。
9. 石灰釉是如何發明的
人們配製白色陶衣泥漿的實踐中,偶爾發現並逐漸認識到方解石粉或石灰具有成釉的作用,而且由於那些黏土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鐵,故在還原氣氛中燒成後呈青色,這一經驗的取得導致了石灰釉的發明。
10. 水泥的發明者是誰
水泥的發明者復是英國工程師J.斯米制頓。1756年,英國工程師J.斯米頓在研究某些石灰在水中硬化的特性時發現:要獲得水硬性石灰,必須採用含有粘土的石灰石來燒制;用於水下建築的砌築砂漿,最理想的成分是由水硬性石灰和火山灰配成。
1796年,英國人J.帕克用泥灰岩燒制出了一種水泥,外觀呈棕色,很像古羅馬時代的石灰和火山灰混合物,命名為羅馬水泥。因為它是採用天然泥灰岩作原料,不經配料直接燒制而成的,故又名天然水泥。具有良好的水硬性和快凝特性,特別適用於與水接觸的工程。
水泥的分類
水泥按用途及性能分為:
(1)通用水泥: 一般土木建築工程通常採用的水泥。通用水泥主要是指:GB175—2007規定的六大類水泥,即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和復合硅酸鹽水泥。
(2)專用水泥:專門用途的水泥。如:G級油井水泥,道路硅酸鹽水泥。
(3)特性水泥:某種性能比較突出的水泥。如:快硬硅酸鹽水泥、低熱礦渣硅酸鹽水泥、膨脹硫鋁酸鹽水泥、磷鋁酸鹽水泥和磷酸鹽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