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他發明了水稻

他發明了水稻

發布時間:2021-09-30 00:11:36

1. 他致力於研究水稻品種,發明了雜交水稻用英語怎

He devoted himself to the study of rice and finally invented the hybrid rice.

2. 那個發明家發明了稻穀

世界上究竟是誰發明了水稻種植?這個問題在學術界爭論了 100多年。 1973年,浙江餘姚河姆渡原始遺址的發現,使中外學者不得不重新下結論:最早的種稻人就是長江下游的中國先民。 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遺址的出土物中,有大批稻穀、米粒、稻根、稻稈堆積物。這些豐富遺存,證明早在 7000年前,我國長江下游的原始居民已經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種植技術,並把稻米作為主要食糧。最早的水稻種植僅限於杭州灣和長江三角洲近海一側,然後像波浪一樣,逐級地擴充到長江中游、江淮平原、長江上游和黃河中下游,最後形成了今天水稻分布的格局。簡言之,長江下游及其附近地區是我國也是世界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
http://zonghe.lsznk.com/sjwk/nml/
水稻在我國推廣種植後,很快傳到了東亞近鄰國家。大約在 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交,我國水稻北傳朝鮮、日本,南傳越南。漢代,中國粳稻傳到菲律賓。公元 5世紀,水稻經伊朗傳到西亞,然後經非洲傳到歐洲。新大陸被發現後,再由非洲傳到美洲以至全世界。 粟,去皮後稱為小米。它最初是由野生的狗尾草「馴化」而成為糧食作物。這「馴化」之功,首推中國人。粟的種植為中國人首創。據最新的考古資料,世界上發現的最早的人工栽培粟,出土在我國河北武安磁山遺址,距今 7300年左右。磁山遺址是 1976年至 1978年發掘的,那裡儲存糧食的窖穴有 88個,所藏全部為粟。這是中國粟出土年代最早的實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粟。這證明, 7000多年前,粟已成為我國北方人民的主要食糧。 大約在新石器時代,中國粟由東向西傳播,經阿拉伯、小亞細亞、俄國、奧地利傳遍整個歐洲。同時又向東傳到朝鮮、日本等地。日本在傳入稻作之前,粟曾是國民的主要食糧。粟是中國人民早期對世界文明做出的又一重大貢獻。

3. 這誰發明了水稻

水稻不是誰發明的,水稻是稻屬谷類作物,代表種為稻(學名:Oryza sativa L.)。水稻原產於回中國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國長江答流域的先民們就曾種植水稻。
水稻按稻穀類型分為秈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按留種方式分為常規水稻和雜交水稻。還有其它分類,按是否無土栽培分為水田稻與浮水稻;按生存周期分為季節稻與「懶人稻」(越年再生稻);按高矮分為普通水稻與2米左右的巨型稻;按耐鹽鹼性分為普通淡水稻與「海水稻」(其實它主要使用淡水)。

4. 袁隆平發明水稻的故事

6、 自信,從自卑中破繭而出
冰心曾有詩雲:成功的花,人們只羨慕她現時的明艷,而當初的芽浸滿了奮斗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
而我,卻要說:自信的帆,世人只驚訝它乘風破浪的風姿,而當初的舵手原本從自卑中脫胎換骨,沒有苦苦搏擊風浪的訓練,何來今日的自信?
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而自信這朵爭奇斗艷的花兒浸染了挑戰自卑的苦水,而自信這柄刺破長空的劍浸染了戰勝自卑的抗爭之血淚.
古代演說家斯德哥爾摩在公眾面前總是滔滔不絕,談古論今,十分瀟灑,十分自信.可很少有人知道這多自信自強的花曾經是多麼自卑,因為當初的他竟然口吃,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清楚.心智明朗的他痛感口吃之苦,下定決心戰勝口吃這一致命弱點.於是他拿出自信的勇氣,以堅強的信念為依託,口中含石,刻苦訓練,終於迎來了演講台上的自信與瀟灑.
如果你不熟悉斯德哥爾摩,相信你一定熟悉李陽——也是一位從自卑中找到自信的強者.
今日的李揚說一口流利的瘋狂英語,他往來穿梭於各大名校,各個國家,為上萬人講解瘋狂英語的要領,真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同樣,他的自信也不是天生,而是由自卑激出強大的戰鬥力,勇於克服,勇於面對困境,相信大家都已熟知李揚英語水平一般的學生發奮自強最終成為現在自信瀟灑的演說者的事跡,所以不再贅述.
這兒人的自信都生於自卑中,他們原本自卑,為什麼會成為自信的人呢?因為是自身弱點讓他們深感自卑,深深痛苦,最終無法承受這份痛楚所以痛下決心,沖破弱點,突破自卑之繭,飛向自信的天空.自信本是生於自卑中.
最自卑的人往往成為最自信的人,看似有悖常理,卻是一般規律,就像最失敗的人往往成為最成功的人,二者本質一樣.其實這就明白無誤地提醒我們:處於自卑中的人千萬不要自暴自棄,一定要堅信自己能成為最自信的人.因為自卑能激發出更大的戰鬥力與奮斗熱情.那麼聰明的你何必苦惱於困境,何不利用這份力量成為最自信的人呢?
自信,是一隻高飛的蝴蝶,在太陽的光芒下,它的雙翅閃著奪目的光彩,可是奇怪的是,它的家卻名叫「自卑」.

5. 水稻是誰發明的

稻的栽培歷抄史可追溯到約公元前12000~襲16000年前的中國湖南。在1993年,中美聯合考古隊在道縣玉蟾岩發現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12320±1200—14810±230年。 水稻在中國廣為栽種後,逐漸向西傳播到印度,中世紀引入歐洲南部。

史記中記載大禹時期曾廣泛種植水稻,夏本紀記載: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濕。命後稷予眾庶難得之食。食少,調有餘相給,以均諸侯。大禹命令伯益給大家分發水稻種子,種在水田裡,還命令後稷(周的先人)給大家分發食物。沒有食物的地方,他就命令有多餘的地方,分給那些少的地方。

(5)他發明了水稻擴展閱讀

未來水稻,是每個育種科學家都要思考的重大方向。目前,國際上很多專家都在通過研究未來氣候變化、人類對水稻食用的需求等因素,來預測未來水稻需具有或應改良的優良性狀。未來水稻代表研究方向,但不是某個具體的新水稻類型,或獨立概念。

作為超級稻二、三、四期百畝片攻關成功品種的培育者,鄧啟雲是利用水稻亞種間雜種優勢和形態改良,通過常規方法育種的傑出代表之一。在他看來,「未來水稻」涉及的生物分子育種技術,是先進技術。

6.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算不算專利是他發現還是他發明的應該叫雜交水稻技術吧

1、雜交水稻不能算專利,而雜交水稻的雜交技術培育的方法算專利。

2、雜交水稻的基本思想和技術,以及首次成功的實現是由美國人Henry Beache在1963年於印度尼西亞完成的,Henry Beache也被學術界某些人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並由此獲得1996年的世界糧食獎。由於Henry Beache的設想和方案存在著某些缺陷,無法進行大規模的推廣。

3、袁隆平於1971年2月調到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專門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工作。1973年,以他為首的科技攻關組完成了三系配套並成功培育雜交水稻,實現了雜交水稻的歷史性突破。1997年提出「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的技術路線,在國際上引起高度重視。

在他的率領下,先後於2000年、2004年和2011年實現了超級稻畝產700公斤、800公斤和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標,畝產1000公斤的第四期目標也於2014年10月實現歷史性突破,為進一步大面積、大幅度提高水稻產量奠定了基礎。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6)他發明了水稻擴展閱讀

袁隆平主要貢獻

1、袁隆平在國內率先開展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研究。在他撰寫的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雜種優勢,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論與研究實踐是對經典遺傳學理論的挑戰,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種優勢」的傳統觀點,極大地豐富了作物遺傳育種的理論和技術。

2、袁隆平提出了雜交水稻的育種發展戰略,即方法上由三繫到兩系再到一系,程序越來越簡單而效率越來越高;雜種優勢水平上由品種間到亞種間再到遠緣雜種優勢利用,優勢越來越強,促使雜交水稻一步一步向新的台階邁進。這一思路已被國內外同行採用,並成為雜交水稻育種發展的指導思想。

7. 為什麼袁隆平發明了雜交水稻而沒有獲得諾貝爾獎呢

袁隆平沒有發明雜交水稻,只不過因為他是雜交水稻研究所所長所以成了代表人物,在國際上,美國農學家瓊斯於1926年首先提出了水稻具有雜種優勢的理論。首次成功的實現是由美國人Henry Beache在1963年於印度尼西亞完成的,Henry Beache也被學術界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並由此獲得1996年的世界糧食獎。日本學者則在1917年就發現了野生不育系,1958年~日本東北大學勝尾清育成了「藤板5號」不育系,發現中國的紅芒野生稻能導致藤板5號產 生雄性不育提出遠系雜交提升水稻產量。1966年日本琉球大學新城長友以欽蘇拉包羅為母本與台中65雜交~育成BT型不育胞質台中65A~並將該雜交組合後代的部分可育株經自交穩定選出了BT型不育系的同質恢復系~於1968年實現粳型,粳稻:矮稈、葉窄、色深和米粒短,雜交稻三系配套。1972年以顏龍安為首的江西農科院雜交水稻攻關小組最早育出野敗秈型不育系「珍汕97A」和「二九矮4號A」;1982-2003年,以「珍汕97」不育系配組的雜交稻累計推廣種植18.744億畝,佔全國種植雜交稻總面積的47.59%。1973年又育成中國第一個雜交水稻汕優2號,實現三系配套,並大面積推廣

8. 雜交水稻是誰發明的

1960年袁隆平發抄明了雜交水襲稻。

袁隆平利用助手發現的天然雄性不育的「野敗」作為雜交水稻的不育材料並發表了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的觀點,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種的禁區。

七十年代中期,以他為首的科技攻關組完成了三系配套並培育成功雜交水稻,實現了雜交水稻的歷史性突破。

現我國雜交水稻的各個優良品種已佔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的50%,平均增產20%。

(8)他發明了水稻擴展閱讀:

在上世紀60年代末期,上級為了讓袁隆平把雜交水稻研究搞下去,決定調袁隆平到省農科院工作,而妻子鄧哲未能隨調,只好帶著孩子留在了黔陽。袁隆平這一走,夫妻雙方就開始了長達20多年的異地分居生活。理解支持丈夫的鄧哲毫無怨言,獨自用弱肩承擔起了家庭的全部責任。

鄧哲為袁隆平共生養3個兒子,一個自己有工作的女人拖著3個年齡都只差兩歲的男孩子,其艱難困苦之情可想而知。後來奶奶和外婆家的情況發生了變化,兩個70—80歲的高齡老人生活無著,鄧哲又把兩個老人接到身邊一起生活。

9. 水稻是誰發明的

袁隆平袁老啊,吃了那麼久的飯了

10. 水稻誰發明的

水稻是歷史上人們根據野生的水稻植物馴化,培育而來,現代的雜交水稻由袁隆平發明。

閱讀全文

與他發明了水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