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納豆有什麼作用中科院研究發明的是那種
功效很多!溶栓第一!具體的詢問納豆協會長,網路一下,納豆小戚!就可以找到他!我全家天天吃一頓!
確實有功效!
不要問我是誰,
我姓雷,
單字一個峰!
哈皮牛也!
『貳』 納豆從發現到起今為止有多少年的歷史
納豆是以大豆為原料,經納豆芽孢桿菌發酵後的大豆深加工製品,在日本已經有超過1000年以上的食用歷史。1980年,須見洋行博士發現了納豆中含有可以溶解血栓的酵素,並將他命名為,納豆激酶。
不過,須見洋行後來又發現地龍蛋白比納豆激酶效果要好很多倍,所以現在又在研究地龍蛋白了.成熟的產品也賣了好多年.
『叄』 納豆的介紹
納豆(なっとう)一詞源於日本,是日本發酵食品,源自中國的咸豆豉,但並非中國豆豉,而是由黃豆通過納豆菌(枯草桿菌)發酵製成豆製品,具有黏性,氣味較臭,味道較甜,不僅保有黃豆的營養價值、富含維生素K2、提高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更重要的是發酵過程產生了多種生理活性物質,具有溶解體內纖維蛋白及其他調節生理機能的保健作用。調查指出日本人食用納豆的歷史已超過一千年。動畫《哆啦A夢》胖虎最愛吃的食物之一。現代人食用的甜納豆是由日本發明的,並非中國豆豉。
『肆』 納豆 是如何製作的
豆和豆豉是一類食品,納豆的發明似乎和中國的豆豉有點關系,不管怎麼說,兩這都是人類最早利用微生物繁殖過程製作出來的食物。第一個製作出豆豉的人已經無可查考,想必是哪家吝嗇的財主豆子放霉了,捨不得扔,誤打誤撞發明了豆豉,又或是財主自己不吃把它給了窮人,窮人想方設法吃這霉豆子,反而發現發了霉的豆子有股特殊的香味。早在公元25年時,中國的一個叫劉熙的人就在他的『釋夕』一書中就有「豉因嗜而調五味」。「豉」就是豆豉了,是納豆的原形,這說明中國在約2000年前就已經開始食用這一類食品了。做納豆的原材料是大豆,大豆的原產國是中國,所以當大豆被傳到日本後,就被日本人加以發酵後食用了。中國唐代高僧鑒真和尚在公元754年到達日本時,也曾在他的『東征傳』里有帶了30石甜豉到日本的文字記載,也就是說是他帶了一種乾燥製法的納豆到了日本,這種叫豆豉的食物就是現在仍然是很多中國人喜愛吃的東西。
在日本有關納豆最早的記載是在900多年前的1053年,一個叫藤原明衡的日本人寫了一本叫『新猿樂記』的書,書中第一次出現了「納豆」二字。從這本書里我們算是找到了為什麼豆豉會被稱做「納豆」。因為按照這本書里的記述,納豆,就是納所之豆。那什麼叫「納所」呢?納所就是寺廟的廚房的意思。這也和大和尚鑒真帶豆豉來的傳說相一致。我們可以推想鑒真不僅帶來了甜豉,也把田豉的製法傳到了日本的寺廟。納豆很有可能原來就是日本化了的豆豉。蒸熟後的大豆接觸酵母菌成為麴豆,再用鹽水浸泡發酵後乾燥保存就可以食用了。這種做法在古代日本的寺院被僧侶們廣為使用,所以納豆也叫做「寺納豆」。豆類是講究持戒時代僧侶們的主要蛋白質攝取源。至明治維新前日本幾乎是一個佛教國家,所以,有關豆類食品的製法和食用方法已經相當成熟。後來,日本人把大豆煮熟後用稻草包起來使其保持一定的溫度進而大量繁殖納豆菌並充分發酵,就製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不幹燥也不鹹的,用筷子夾起來時拖著長長的細絲的納豆。納豆不象豆豉那樣易於保存,由於納豆的濕度比較高,很容易產生雜菌,所以保鮮期很短。在沒有冷庫的時代,人們不知道怎樣才能阻止已經做好的納豆繼續發酵,結果,往往吃了臭納豆拉肚子。
雖然有不少的日本人不喜歡吃納豆,但日本仍然有全國納豆協同組合聯合會這樣的組織,宣傳食用納豆的各種好處,推廣各種納豆的食用方法,促進納豆的銷售。按照這個組織的統計,1999年日本人平均每一戶家庭每月的納豆消費金額為3400日元左右。如果按我們現在在任何一個超市都能以110日元買到3小盒納豆的價格計算,那麼3400日元就可以買90多盒,由此也就不難看出日本人的納豆消費量是多麼的可觀了。
從健康學,營養學,生物學等等方面考察納豆都有很高的價值。雖然這里無法逐一介紹,但還可以簡單地說上一兩個例子。1996年,病源性大腸菌O-157在日本肆虐時,吃納豆的人就安然無恙,這是日本的納豆博士--須見洋行教授大量調查研究後得出的結論。還有,吃納豆可以溶解血管中的血栓,促進血液正常流通。另外,全日本納豆消費量第一的茨城縣,在全日本各都道府縣中,骨折率最低,而納豆消費量只有茨城縣的6分之1的和歌山縣的骨折率在全日本各都道府縣中卻名列榜首,這是日本厚生勞動省有關機構的調查結論。
納豆有如此多的功效,自然也就有了專門的紀念日。按照日語發音的諧音,每年的7月10日就被稱做「納豆日」了。納豆對健康有利,大家不妨也吃吃看,吃慣了就會喜歡的。
『伍』 納豆起源於中國古代,為什麼中國人不是十分喜歡,而日本卻要瘋搶
納豆中國人不喜歡的原因,是因為黃豆製品在國內太多了,納豆是最難吃的那一撥,而日本當年傳過去的時候,已經是長那樣了,吃習慣了,自然也就成了傳統喜歡的食物了。
一、我國的人的多種選擇。
黃豆製品的整豆里,就有四川的豆辣子,有各地都有的豆豉,有豆粒,還有吃起來嘎嘣脆的“聰明豆”;磨後的豆製品,更有豆漿、豆花、豆腐腦、豆汁;二次加工後有嫩豆腐、老豆腐、豆皮、油豆腐;就算一不小心加了其他料子,也有霉豆腐、腐乳、臭豆腐;直接水發還有豆芽,這些菜品跟納豆比起來,哪個更好哪個更差,不是很明顯的事嗎?當然我們國人就不會單純的去喜歡納豆了,畢竟相比起來,比納豆好吃的實在太多了。
而人容易憶苦思甜,在到了扶桑之後,這幫船員一個是吃習慣了,二個是覺得那段日子來之不易,漸漸的把這個當成了傳統了。
當然,這跟納豆後續所發現的醫療功能是沒有關系的,在發現這個東西之前,納豆已經在日本流行了。
『陸』 納豆是什麼
納豆,起源於中國古代,自秦漢(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以來開始製作,由黃豆通過納豆菌(枯草桿菌)發酵製成豆製品。
具有黏性,氣味較臭,味道微甜,不僅保有黃豆的營養價值、富含維生素K2、提高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更重要的是發酵過程產生了多種生理活性物質,具有溶解體內纖維蛋白及其他調節生理機能的保健作用。
富含多種營養素,常吃可以預防便秘、腹瀉等腸道疾病,提高骨密度,預防骨質疏鬆,還可以雙向調節血壓,溶解陳舊血栓斑塊,調節血脂,能消除疲勞,綜合提高人體免疫力。
(6)納豆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納豆搭配
1、吃納豆,加入醬汁的時機很重要
攪拌納豆之後加入醬汁,會使得納豆口感更好。這是因為,事先攪拌可使空氣進入,讓納豆變得膨脹,增加了舌頭與納豆接觸的面積。
2、如果喜歡口感松軟的納豆,可加入醋
加入少許醋,可使納豆變得更加松軟可口。口感稍稍偏酸的納豆味道清爽,更適合炎熱的夏天。放醋越多起泡越豐富,如果只是攪拌開拉絲的納豆,放小半勺醋就可以了。
3、如果喜歡黏黏的納豆,可加入砂糖
如果想讓納豆更黏,可以加入砂糖。不過也要注意不要加太多,以免改變納豆原本的味道。加入少量砂糖,可使納豆拉出更多的絲,還可使納豆口感變松軟。砂糖也可當提味佐料,僅需再放一點醬油,就會使納豆非常美味。
據《日本經濟新聞》電子版《食物新奇行》曾做過一項有關納豆的調查。結果顯示,日本新潟縣有25.9%的居民表示會在納豆中放砂糖,這一比例在北海道為22.2%、山形和沖繩均為16.7%。看來在吃納豆時放砂糖的人並非少數。
『柒』 納豆是誰發明的
納豆源於中國(即老百姓平時做的「醬豆」)。納豆類似中國的發酵豆、怪味豆。
『捌』 納豆是日本的好還是美國的好
當然是日本啦,納豆本來就是日本發明的。美國只產豆子。
『玖』 什麼是納豆
由黃豆發酵而成的 使日本人發明的 聞起來臭臭的
『拾』 納豆是豆鼓嗎 納豆和豆豉的區別是什麼
納豆跟豆豉在原料、狀態和味道上有所區別。
1、原料不同
納豆是以黃豆和納豆菌為原料製作而成的;豆豉是以黃豆或者黑豆為原料製作而成的。
2、狀態不同
納豆具有粘性,攪拌後會出現絲狀物;豆豉顆粒完整、鬆散、質地較硬。
3、味道不同
納豆具有黏性,氣味較臭,味道微甜;豆豉味道鮮美、鹹淡可口,無苦澀味。
納豆,起源於中國古代 ,自秦漢(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以來開始製作,由黃豆通過納豆菌(枯草桿菌)發酵製成豆製品,具有黏性,氣味較臭,味道微甜,不僅保有黃豆的營養價值、富含維生素K2、提高蛋白質的消化吸收率,更重要的是發酵過程產生了多種生理活性物質,具有溶解體內纖維蛋白及其他調節生理機能的保健作用。
豆豉是中國傳統特色發酵豆製品調味料。豆豉以黑豆或黃豆為主要原料,利用毛霉、麴黴或者細菌蛋白酶的作用,分解大豆蛋白質,達到一定程度時,加鹽、加酒、乾燥等方法,抑制酶的活力,延緩發酵過程而製成。豆豉的種類較多,按加工原料分為黑豆豉和黃豆豉,按口味可分為咸豆豉和淡豆豉 干豆豉, 水豆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