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創造美國
【建立過程】:
1607年,一個約100人的殖民團體,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士鎮,這是英國在北美所建的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在以後150年中,陸續涌來了許多的殖民者,定居於沿岸地區,其中多來自英國,也有一部分來自法國、德國、荷蘭、愛爾蘭、義大利和其他國家。歐洲移民通過大規模屠殺印第安人,搶奪其財物,大規模佔領印第安人的土地。18世紀中葉,13個英國殖民地逐漸形成,它們在英國的最高主權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議會。這13個殖民區因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差異,造成了各地經濟形態、政治制度與觀念上的差別。18世紀中葉,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與英國之間,已有了裂痕。隨著殖民地的不斷擴張,逐漸使他們意識到事態發展的嚴重性,從而萌生獨立的念頭。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反英國殖民者傾銷。1774年,來自13州的代表聚集在費城,召開第一次大陸會議,希望能與英國和平解決問題。然而英王卻堅持殖民地必須無條件臣服於英王,並接受處分。1775年,在馬薩諸塞州列剋星頓點燃戰火,北美獨立戰爭爆發。1776年5月,在費城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並於7月4日簽署著名的《獨立宣言》,以此為契機,《獨立宣言》被認為是美國建立的開端,此日(7月4日)亦被美國作為國慶日。
【國家簡介】:
美利堅合眾國,簡稱美國,是由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50個州、波多黎各自由邦和關島等眾多海外領土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其主體部分位於北美洲中部,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1989年至1996年初始版美國總面積列明 9,372,610 km²,1997年修正為963萬平方公里(加上五大湖中美國主權部分和河口、港灣、內海等沿海水域面積),人口3.1億,通用英語,是一個移民國家。
美國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超級大國 ,其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創新等實力領銜全球。作為世界第一軍事大國,其高等教育水平和科研技術水平也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其科研經費投入之大、研究型高校企業之多、科研成果之豐富堪稱世界典範。雖然當前面臨各種國內外問題,美國還是因其較為健全的法律制度、健康的生活環境、頂尖的教育資源等,繼續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來這里追逐美國夢。
『貳』 美國是英國獨立出來的國家
美國獨立時最初的領土只有英國在北美東海岸的十三個殖民地,獨立以後通過一系列的行動,比如掠奪印第安人的土地、購買法國路易斯安那殖民地、對西班牙的戰爭得到佛羅里達、對墨西哥的戰爭得到廣大的西部、購買俄羅斯的阿拉斯加殖民地以及吞並夏威夷王國和太平洋上其他小島等,才達到了今天的規模。
『叄』 英國是不是美國
英國和美國都是主權國家,不是一個國家。美國原來是英國的殖民地,1776年宣布獨立,1783年和英國簽定《巴黎和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肆』 美國是從英國裡面獨立出來的國家嗎
澳大利亞是從英國殖民地附屬國中獨立出來的國家,美國不是!
『伍』 美國這個國家是英國人創立的嗎真正的美國人是英國人嗎
美國是個移民國家,有世界各地的人,不過最正宗的還是土著印第安人,其次,以往宗主國英國人也有很大部分,三角貿易時,非洲黑人也有相當一部分,當然,還有部分亞洲同胞,他們共同構成了美利堅民族,在1973年,建立美利堅合眾國,形成美國。
『陸』 英國有哪些發明創造呢
歷史上的英國人非常優秀。自1855年戰勝西班牙“無敵艦隊”以來,大英帝國迎來了自己的時代。
大英帝國以其領先的科技水平和海外殖民地統治世界近300年。
牛頓,法拉第和盧森堡,這些著名的科學家,我在這里就不提了,因為大家對此都很熟悉!
『柒』 美國曾是英國殖民地,為何能超越英國成超級大國
美國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美國最早的居民也是來自英國的移民。並且能夠從英國移民到美國的那群人,都是在英國有實力的中產階級,以及有夢想有理想的年輕人。再加上美國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當時德國把世界其他大國所有注意力全部吸引過去,這樣就給了美國一個相對自由的發展時間。種種加在一起,美國一步一步同殖民地成為了超越英國的超級大國。
美國可以說發展這么快,還離不開其優越的位置,美國獨佔北美洲,兩面都是大洋,別國很難打到,熱切周圍鄰國都很弱,沒有強國。所以美國天生具有地緣政治優勢,那就是不受世界戰爭的影響,其可以專心搞經濟,謀發展,不需要擔心國家被捲入戰爭。
『捌』 英語是英國先有還是美國先有
現代英語在發展過程之初本來並無英國英語(BritishEnglis----BrE)和美國英語(American English—AmE)的分野,不過到了20世紀,由於美國開始參與世界事務,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更充分展示了超強的國力在世界舞台上扮演領導的角色,自然地美國人所講的英語在世界各地,甚至在英國本土都引起了各界人士的相當程度的注意、討論和研究。 那麼英語自17世紀初期隨著英國人向新大陸的殖民潮流入美洲後約四百年間,在新的大環境中起了什麼變化而形成了今日的美式英語呢? 根據語言學家的研究其主要原因有下列三項: (1)舊詞新用:那些到了新世界的殖民者為配合新環境的需要而把原用的單詞移來指說新的近似事物。例如「corn」,在英國的原義是指「穀物,尤指一個地區的主食穀物,在英國是指小麥(wheat)」。可是當時的英國人在新大陸看到的印地安人的主食穀物並不是小麥,而是玉米(maize),然後他們仍稱以「corn」,並在前面加個「Indian」以別於英國的「corn」。這種「Indian corn」的用例最早出現於1697年,後來「Indian」漸漸不用而只用「corn」直指「玉米」。今天我們說「爆玉米」為「pop-corn」,絕對沒有人說「pop-Indian-corn」。 (2)就地吸收原住民用語:AmE吸收了不少的印地安原住民的詞彙,以動植物名稱和地名為多。例如: 地名:Ohio[o(>O%!o(]俄亥俄州(原指Ohio河,是beautiful water的意思);Mississippi[P!K!>K!A!]密西西比州(原指Mississippi河,是Father of waters的意思);Kentucky[E+Q>C)E!]肯塔基州(land of tomorrow的意思),etc. 動物名:moose[P(::K]麋;raccoon[T->E(:Q]浣熊;skunk[KE)RE]臭鼬;etc. 植物名:hickory[>O!E+T!]山胡桃;sequoia[K!>EV&!+]美洲杉;squash[KEV&M]南瓜之類;etc. (3)移民族群母語的交融:新大陸早期的殖民者以及美國建國後入籍美國的移民並非只來自英國,實際上來自歐洲各國和世界各地的移民人數遠超出了英國人。這些四面八方來的移民帶著他們的母語就地和英語不斷地產生交融,這也是構成AmE特徵的主因之一。例如: chop-suey[>CM&A>su:i]:雜碎(一種有肉或雞肉及米飯、洋蔥等的美式中國菜,源自廣東話,韋氏大字典已正式收錄) 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收錄於①NIC's 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 Phrases② Essential American Idioms) 有些語言學家在擔心BrE與AmE的分野會不會隨著時代的演進而越來越擴大。但是自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經過半世紀以來,由於交通、傳播媒體以及信息的快速發達和交流,事實卻證明了BrE與AmE也跟著產生交融,彼此之間的差異越來越縮小。例如AmE的「fall(秋天),OK(All right),etc.」今天在英國也很通順,反過來BrE的「lift(升降機),sweets(糖果),etc.」在美國也沒有格格不入的現象(詳請參閱第二十四章)。 當今,大陸的英語教學動向仍然停留在以BrE為主的階段,但是在可預期的將來AmE可能會隨著美國人在大陸活動的增加而趨於增強其影響。
『玖』 日本和英國同樣是入侵者,英國創造了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這么多富強國家,而日本卻差的太遠了
自日本明治天皇事情確立的攘外政策開始,從甲午大戰及日俄戰爭看出的端倪就可判斷,早期日本便有了一套對外侵略擴張體系,即只注重亞太地區(包括遠東)的統治地位,
然後二戰的戰敗使得它過早失去了太平洋更島嶼,東南亞,遠東等的霸權,
如果讓日本有充分的世界再維持統治半個世紀,那些地區的情況將跟日本國內相差無幾,無論是經政還是文化等方面!!!
『拾』 為什麼英國人可以創造如此多的奇跡,美國
中國五千年也創造了許多的奇跡,那些奇跡是英美國家都沒有的,只是說在近代時期我們比較落後,所以才會造成今天這個具體面。英國從1688光榮革命之後,就已經逐步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了,美國自1865年結束南北戰爭之後,也正式結束了分裂,開始發展資本主義,那麼試問中國,那個時候我國還處在封建社會,之後又經歷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總體來說,我們不應該用中國5000年和英美的現在對比,而是用中國1949建國,和英美作比較,那麼很顯然,我國的發展時間很短,有些科技,法律,還不健全。是可以理解的。並且,英美是資本主義,資本主義發展的時間很長,許多制度都健全了,而社會住的時間卻很短暫,很多東西沒有先例,只能自己來,所以造成了今天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