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蘭州拉麵誰發明的

蘭州拉麵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9-29 18:07:28

Ⅰ 蘭州拉麵的起源和發展

坊間傳說,蘭州牛肉麵起源於唐代。目前有史料記載的是蘭州牛肉麵始於清朝嘉慶年間,創始人:陳維精。經後人傳承改進,以「一清(湯)二白(蘿卜)三紅(辣子)四綠(香菜蒜苗)五黃(面條黃亮)」統一了蘭州牛肉麵的標准。

發展:

第一階段從1915年至20世紀80年代初直到改革開放前,都沒有普及,新中國成立後最多時也就十多家面館。

第二階段從20世紀80年代初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數量激增,品質差異大。有了品牌認識,單店的知名度開始影響銷售,經營大量向外地擴展。當時在牛肉麵館座位不足的情況下,地點狹窄不舒服、衛生差,食客也只有蹲在街邊品味拉麵,這也是蘭州舊時的一大景觀。

第三階段20世紀90年代中期,連鎖特許經營開始出現,企業化標准經營逐漸成為共識。

第四階段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企業文化建設和標准化工業流程開始建立並發展。蘭州牛肉拉麵在數量的裂變式增長中迅速實現了從地方小吃向大眾快餐質的轉變。

(1)蘭州拉麵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飲食文化

蘭州牛肉拉麵做為蘭州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已經不能單純的用「小吃」加以定義。對於某些人來說牛肉麵是每日的必須,是一天的開始。

根據官方公布的一項統計,蘭州市區近900多家面館平均每天要賣出800多碗面,其中早餐又佔到大半。按這個數字計算,蘭州城區250多萬居民加流動人口,每4人當中就有1人每天要吃一碗面。

大部分面館每日6:30開門,到10:00是每天的上座高峰,一個不大的面館每天的接待量可能達到幾百人。這一時段牛肉麵館人聲鼎沸,點面的、站座的、賣票的之間要想溝通必須大聲喊叫才可以,這也構成了牛肉麵館的一大特色。

傳統的面館不設服務員,大家奔著同一個目的,交了錢直接取面就好,顧客與店員都有著很好的配合。

Ⅱ 拉麵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蘭州拉麵的歷史已經有85年,正宗的蘭州牛肉拉麵,是回族人馬保子於年始創的,當時馬保子家境貧寒,為生活所迫,他在家裡製成了熱鍋牛肉麵,肩挑著在城裡沿街叫賣。後來,他又把煮過牛、羊肝的湯兌入牛肉麵,其香撲鼻,大家都喜歡他的牛肉麵,他突出一個清字。接著他開了自己的店,不用沿街叫賣了,就想著推出免費的「進店一碗湯」,客人進得門來,伙計就馬上端上一碗香熱的牛肉湯請客人喝,爽,醒胃。馬保子的清湯牛肉麵名氣大振,馬保子經營到1925年,由其子馬傑三接管經營,馬傑三繼續在清字上下功夫,不斷改進牛肉拉麵,直到後來名振各方,被贈予「聞香下馬,知味停車」的稱譽。識別蘭州拉麵的正宗與否,要一看有沒有進店免費一碗湯,正宗必有湯贈,那牛羊肝的湯是明目的,西域人多目光如炬,顯然與喝此湯有關;二看牛肉拉麵的湯是否清,湯濁就不是正宗了.

要是說最有名的面,那蘭州拉麵無疑是天下第一。中國之大,風俗各異,口味千差萬別,但幾乎任何一個城市,都能夠找到蘭州拉麵的面館。從新疆到山東,從東北到海南,喜歡拉麵的朋友,到處都可以找到蘭州拉麵。拉麵的特色呢,簡單地一句話概括:湯濃麵筋辣子紅。不過呢,說老實話,蘭州拉麵雖然席捲天下,老許恭稱為天下第一面,但瞧不起它的人也很多,俺以為這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拉麵流傳太廣,製作者學藝不精,還有一個因素是很多拉麵館的衛生條件不好。

蘭州拉麵,最正宗的當然是蘭州了,不過很奇怪的是,好像在甘肅別的地方,拉麵遠遠沒有天下第一面的威風。西安的拉麵也不錯,大都是回民開的,藍布條幅做的門頭,上書六個大字「正宗蘭州拉麵」並迴文。在河南,拉麵也很流行,我曾經在河南的一個小縣城前前後後呆了一年多,城裡好幾家拉麵館,味道絕對正宗。我那時候基本上每天一頓,從來沒有吃膩過。尤其是在夏天,一碗拉麵在手,澆上紅紅的辣椒油,灑上翠綠的香菜,喝著道地的牛骨濃湯,吃的口唇麻辣大汗淋漓,怎一個「過癮」了得乎!

下面要說到拉麵不招人愛的地方了,很多人說拉麵不好吃。其實呢,不是拉麵不好吃,而是他吃到的拉麵和真正的拉麵相去甚遠。有時我也感到奇怪,拉麵流傳的時間久、地域廣,應該說製作上已經沒有什麼秘方可言了。但實際上拉麵製作的水平相差非常大,比方說在安徽,幾乎就找不到口味正宗的蘭州拉麵館。大多數號稱賣拉麵的,雖然也掛著「正宗蘭州拉麵」的招牌,但進去一吃就知道遠不是拉麵的味道,我這么愛吃拉麵的人,面對這樣的拉麵都難以下咽。最大的問題是面不筋道、湯不濃厚、辣子無油。而在陝西河南,不論城市鄉村,隨便遇到一家拉麵館,基本都是很純正的口味。晏子曰:桔生淮北則為枳,拉麵東進,出了河南就完蛋了,河南以西,很少有低水平的,河南以東,很少有高水平的。

蘭州拉麵,一般都是小面館,地方不大,幾張桌子,經常是夫妻店,老公揉面拉麵,老婆端盤收錢。投資不大,賺錢不多,客人圖的是實惠,老闆發點辛苦財。這幾年,有些有眼光的人也開始做連鎖,馬蘭拉麵的名氣很大,裡面的環境也好,衛生也不錯,這是個趨勢。

總結一下,蘭州拉麵,在蘭州有絕對的號召力,是麵食中當之無愧的王者。而在其他地方,拉麵最多能占當地麵食的半壁江山。陝西是炒麵、油潑面、臊子面當家;山西是刀削麵為主,各路小面諸侯割據,各領風騷;四川是擔擔面、燃面等稱雄;安徽是青菜面、拆骨面、小刀面的天下;河南有鄭州羊肉燴面,上海有排骨麵、陽春面。。。,但總的來說,蘭州拉麵在各地的麵食中都有它的一席之地,流傳范圍之廣,絕對當得起「天下第一面」這個名頭。

Ⅲ 蘭州拉麵是誰創造

馬保子先生創制,其子馬傑三先生發揚光大,現今其嫡系傳人為長孫馬千里先生,並持有「牛肉麵秘制配方」。

Ⅳ 蘭州拉麵的創始人是誰

蘭州牛肉麵的創始人:陳維精。

陳維精,是清朝嘉慶年間國子監太學專生。陳維精在京城國子監讀書屬時的閑情雅緻是大量閱讀膳補食療著述,如《日用本草》、《救荒本草》、《食物八類本草》、《遵生八 ·四時調攝》袁枚的《隨園食單》等,研究醫食同源之方劑,用天然植物調味,以達和合之美食。

陳維精樂善好施,並精通醬、鹵、烹、炸及多種烹飪技法,有「懷慶食聖」之稱,在同學圈裡非常有影響力。

在京城國子監讀書期間,陳維精將老輩留下的牛肉麵製作技術傳授給東鄉族學友馬六七,生活上資助過馬六七,後來馬六七把牛肉麵製作技藝帶入蘭州後,在金城蘭州開面庄食肆,由於馬六七經營得法,家境漸漸好了起來。馬六七把牛肉麵帶到了蘭州後揚名天下,馬六七對蘭州牛肉麵的貢獻功不可沒。

Ⅳ 蘭州拉麵是那裡人發明的。如題 謝謝了

蘭州拉麵抄 牛肉麵俗稱"牛肉拉麵襲",是蘭州最具特色的大眾化經濟小吃。蘭州拉麵的歷史已經有85年,正宗的蘭州牛肉拉麵,是回族人馬保子於1915年始創的,當時馬保子家境貧寒,為生活所迫,他在家裡製成了熱鍋牛肉麵,肩挑著在城裡沿街叫賣。後來,他又把煮過牛、羊肝的湯兌入牛肉麵,其香撲鼻,大家都喜歡他的牛肉麵,他突出一個清字。接著他開了自己的店,不用沿街叫賣了,就想著推出免費的「進店一碗湯」,客人進得門來,伙計就馬上端上一碗香熱的牛肉湯請客人喝,爽醒胃。馬保子的清湯牛肉麵名氣大振,馬保子經營到1925年,由其子馬傑三接管經營。 馬傑三繼續在清字上下功夫,不斷改進牛肉拉麵,直到後來名振各方,被贈予「聞香下馬,知味停車」的稱譽。「識別蘭州拉麵的正宗與否,要一看有沒有進店免費一碗湯,正宗必有湯贈,那牛羊肝的湯是明目的,西域人多目光如炬,顯然與喝此湯有關;二看牛肉拉麵的湯是否清,湯濁就不是正宗了。現在可能贈湯環節早已省略了! 」現在蘭州基本沒有進店送湯的,而且現在牛肉麵的花樣也很多,不是湯清了就正宗!
採納哦

Ⅵ 蘭州的牛肉麵是誰發明的 啊

著稱來天下蘭州清湯牛肉拉麵是蘭州的自風味小吃。就像綿延萬里的古絲綢之路一樣,蘭州牛肉拉麵也有悠久的歷史, 蘭州牛肉拉麵傳說起源於唐代,但已因歷史久遠已無法考證。真正的蘭州清湯牛肉拉麵是河南省懷慶府(今河南博愛縣)清化小車牛肉老湯面演變而成的,煮牛肉時放涼已經成了肉凍的膠體狀物,也就是老湯,是小車牛肉里最入味兒的,鮮美無比,此湯乃是做牛肉麵的上品。蘭州的牛肉麵始於清朝嘉慶年間(1799年),系東鄉族馬六七從河南省懷慶府清化陳維精處學成帶入蘭州的,後經後人陳和聲、馬寶仔等人以「一清(湯)二白(籮卜)三綠(香菜蒜苗)四紅(辣子) 五黃(面條黃亮)」統一了蘭州牛肉麵的標准。在其後二百多年的漫長歲月里,以一碗面而享譽天下,以肉爛湯鮮、面質精細而蜚聲中外,打入了全國各地,贏得了國內乃至全世界范圍內食客的好評和榮譽,1999年被國家確定為中式三大快餐試點推廣品種之一,被譽為"中華第一面",成為餐飲業的一束奇葩。這其間凝聚著陳馬及後來無數專營清湯牛肉麵廚師的智慧與心血。今天,清湯牛肉麵因為味美可口,經濟實惠,不僅在蘭州比比皆是,而且在全國各省乃至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了蘭州牛肉麵館。

Ⅶ 拉麵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蘭州拉麵的歷史已經有85年,正宗的蘭州牛肉拉麵,是回族人馬保子於1915年始創的,當時馬保子家境貧寒,為生活所迫,他在家裡製成了熱鍋牛肉麵,肩挑著在城裡沿街叫賣。後來,他又把煮過牛、羊肝的湯兌入牛肉麵,其香撲鼻,大家都喜歡他的牛肉麵,他突出一個清字。接著他開了自己的店,不用沿街叫賣了,就想著推出免費的「進店一碗湯」,客人進得門來,伙計就馬上端上一碗香熱的牛肉湯請客人喝,爽,醒胃。馬保子的清湯牛肉麵名氣大振,馬保子經營到1925年,由其子馬傑三接管經營,馬傑三繼續在清字上下功夫,不斷改進牛肉拉麵,直到後來名振各方,被贈予「聞香下馬,知味停車」的稱譽。識別蘭州拉麵的正宗與否,要一看有沒有進店免費一碗湯,正宗必有湯贈,那牛羊肝的湯是明目的,西域人多目光如炬,顯然與喝此湯有關;二看牛肉拉麵的湯是否清,湯濁就不是正宗了.

要是說最有名的面,那蘭州拉麵無疑是天下第一。中國之大,風俗各異,口味千差萬別,但幾乎任何一個城市,都能夠找到蘭州拉麵的面館。從新疆到山東,從東北到海南,喜歡拉麵的朋友,到處都可以找到蘭州拉麵。拉麵的特色呢,簡單地一句話概括:湯濃麵筋辣子紅。不過呢,說老實話,蘭州拉麵雖然席捲天下,老許恭稱為天下第一面,但瞧不起它的人也很多,俺以為這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拉麵流傳太廣,製作者學藝不精,還有一個因素是很多拉麵館的衛生條件不好。

蘭州拉麵,最正宗的當然是蘭州了,不過很奇怪的是,好像在甘肅別的地方,拉麵遠遠沒有天下第一面的威風。西安的拉麵也不錯,大都是回民開的,藍布條幅做的門頭,上書六個大字「正宗蘭州拉麵」並迴文。在河南,拉麵也很流行,我曾經在河南的一個小縣城前前後後呆了一年多,城裡好幾家拉麵館,味道絕對正宗。我那時候基本上每天一頓,從來沒有吃膩過。尤其是在夏天,一碗拉麵在手,澆上紅紅的辣椒油,灑上翠綠的香菜,喝著道地的牛骨濃湯,吃的口唇麻辣大汗淋漓,怎一個「過癮」了得乎!

下面要說到拉麵不招人愛的地方了,很多人說拉麵不好吃。其實呢,不是拉麵不好吃,而是他吃到的拉麵和真正的拉麵相去甚遠。有時我也感到奇怪,拉麵流傳的時間久、地域廣,應該說製作上已經沒有什麼秘方可言了。但實際上拉麵製作的水平相差非常大,比方說在安徽,幾乎就找不到口味正宗的蘭州拉麵館。大多數號稱賣拉麵的,雖然也掛著「正宗蘭州拉麵」的招牌,但進去一吃就知道遠不是拉麵的味道,我這么愛吃拉麵的人,面對這樣的拉麵都難以下咽。最大的問題是面不筋道、湯不濃厚、辣子無油。而在陝西河南,不論城市鄉村,隨便遇到一家拉麵館,基本都是很純正的口味。晏子曰:桔生淮北則為枳,拉麵東進,出了河南就完蛋了,河南以西,很少有低水平的,河南以東,很少有高水平的。

蘭州拉麵,一般都是小面館,地方不大,幾張桌子,經常是夫妻店,老公揉面拉麵,老婆端盤收錢。投資不大,賺錢不多,客人圖的是實惠,老闆發點辛苦財。這幾年,有些有眼光的人也開始做連鎖,馬蘭拉麵的名氣很大,裡面的環境也好,衛生也不錯,這是個趨勢。

總結一下,蘭州拉麵,在蘭州有絕對的號召力,是麵食中當之無愧的王者。而在其他地方,拉麵最多能占當地麵食的半壁江山。陝西是炒麵、油潑面、臊子面當家;山西是刀削麵為主,各路小面諸侯割據,各領風騷;四川是擔擔面、燃面等稱雄;安徽是青菜面、拆骨面、小刀面的天下;河南有鄭州羊肉燴面,上海有排骨麵、陽春面。。。,但總的來說,蘭州拉麵在各地的麵食中都有它的一席之地,流傳范圍之廣,絕對當得起「天下第一面」這個名頭

Ⅷ 蘭州拉麵的由來跪謝!

牛肉麵俗稱"牛肉拉麵",是蘭州最具特色的大眾化經濟小吃。蘭州拉麵的歷史已經有85年,正宗的蘭州牛肉拉麵,是回族人馬保子於1915年始創的,當時馬保子家境貧寒,為生活所迫,他在家裡製成了熱鍋牛肉麵,肩挑著在城裡沿街叫賣。後來,他又把煮過牛、羊肝的湯兌入牛肉麵,其香撲鼻,大家都喜歡他的牛肉麵,他突出一個清字。接著他開了自己的店,不用沿街叫賣了,就想著推出免費的「進店一碗湯」,客人進得門來,伙計就馬上端上一碗香熱的牛肉湯請客人喝,爽,醒胃。馬保子的清湯牛肉麵名氣大振,馬保子經營到1925年,由其子馬傑三接管經營。

馬傑三繼續在清字上下功夫,不斷改進牛肉拉麵,直到後來名振各方,被贈予「聞香下 謝謝,請採納!

Ⅸ 蘭州拉麵是那裡人發明的。

拉麵,又名抻(chen)面、摔面、甩面、扯麵。福山拉麵,大概始創於乾隆初年(約1740年前後),至今已近三百餘年,是煙檯麵食中一絕,當時在全國來說也是空前絕後。雖然那時山西麵食早已經在全國獨領風騷幾千年,但在眾多的麵食中還沒有「大拉麵」這個品種。(煙台人叫福山大面,蓬萊小面。六年前我吃過蓬萊小面,以後不再吃了。)

山西式扯麵,最早記載,見於明代弘治年間宋詡寫的《宋氏養生部》: 「用少鹽入水和面……既勻,沃香油少許,夏月以油單紙微覆一時,冬月則覆一宿,余分切如巨擘。」 到民國初年薛寶辰在其《素食說略》中,又稱之為「楨面條」,流行於陝西、山西一帶:「其以水和面,入鹽、鹼、清油揉勻,覆以濕布,俟其融和,扯為細條,煮之,名為楨面條」。這種楨面條就是山西拉麵(如長壽面、一根面、油扯麵等)的前身。清末以來,山西行市上的拉麵,製作方法與福山拉麵相彷彿,主要有和面、晃條、拉麵、煮麵等四道工序,這是在福山拉麵的製作基礎上,經改進之後的製作工藝,仿製品。

福山拉麵與山西拉麵(也叫扯麵)相比較,在料理上、工藝上、型狀上、口感上、品種上絕然不同。

福山拉麵,又稱大拉麵(還有一種小拉麵,在北京、山西等地區的一般家庭中較多),是面條中的一個優秀品種,起源於煙台福山區。它能按照各種不同要求,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福山拉麵的主要工序是:和面、餳面、摔條、摻條、拉麵、煮麵以及烹制各種不同面鹵等。福山拉麵分實心面、空心面、龍須面三大類。有伊窩絲、細勻條、扁條面、三楞面、、釀餡面、金絲卷、銀絲卷、龍須卷、柳葉條、韭菜條等等十多個品種。雖然後來又出現了一些蘭州拉麵、牛肉拉麵、馬蘭拉麵、火燒拉麵、老不死拉麵、空心拉麵、夾餡拉麵、水拉麵、小拉麵、拉條子、刀割離、一窩酥、清油餅、雞絲卷等等,那都是在福山拉麵這一基礎面型上延伸發展,或改進,或變種而成的。即是面目全非,但萬變也沒離其宗。

更何況蘭州拉麵就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只是就地取材而已!

有人說:蘭州「牛肉麵最早始於清光緒年間(1900年前後),系回族老人馬保子首創」。「蘭州牛肉麵距今已有一百二十年的歷史。」也有人說:「蘭州拉麵的歷史已經有85年,正宗的蘭州牛肉拉麵,是回族人馬保子於1915年始創的。」

據我了解,福山拉麵,是在清朝道光年間(大約公元1830年前後),由一個姓馬的人在河南省懷慶府(今河南沁陽)學徒出師以後傳入蘭州的。時隔幾十年,拉麵這個品種,才由蘭州後來人陳和聲、馬寶仔等以「一清、二白、三綠、四紅、五黃」 的特色面,加以發揚光大(指湯清、籮卜白、綠色香菜和蒜苗、紅辣椒、黃面條),成就了如今風靡全國的蘭州清湯牛肉拉麵。蘭州拉麵的顯世,還不到半個世紀,遠在福山拉麵之後。(如新疆的大盤雞,成菜剛剛近十年,就名貫東西南北。)

同樣也是在清末光緒年間(1900年前後),福山拉麵由中國傳入日本,發跡於橫濱的中華街。傳入初期,稱為柳面、龍面或支那面(中國面)。大約在辛亥革命時期(1910年前後),移居日本的中國人,就在橫濱開起了主營「福山拉麵」的 「源來軒」、在東京開起了「來來軒」等飯店。從那時起,日本的平民才開始真正接觸和了解中餐之美味。

大約在1970年前後,傳入日本的福山拉麵,被改頭換面創新成為「味千拉麵」(時間不長)。也不知什麼時候又被日本的龍卷風捲入中國。

Ⅹ 蘭州牛肉麵的創始人是誰

蘭州牛肉麵的創始人:陳維精。

陳維精,是清朝嘉慶年間國子監太學生。陳維精在京城國子監讀書時的閑情雅緻是大量閱讀膳補食療著述,如《日用本草》、《救荒本草》、《食物八類本草》、《遵生八 ·四時調攝》袁枚的《隨園食單》等,研究醫食同源之方劑,用天然植物調味,以達和合之美食。

陳維精樂善好施,並精通醬、鹵、烹、炸及多種烹飪技法,有「懷慶食聖」之稱,在同學圈裡非常有影響力。

在京城國子監讀書期間,陳維精將老輩留下的牛肉麵製作技術傳授給東鄉族學友馬六七,生活上資助過馬六七,後來馬六七把牛肉麵製作技藝帶入蘭州後,在金城蘭州開面庄食肆,由於馬六七經營得法,家境漸漸好了起來。馬六七把牛肉麵帶到了蘭州後揚名天下,馬六七對蘭州牛肉麵的貢獻功不可沒。

在蘭州牛肉麵的改良和統一標准(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當中陳位林、陳諧聲與陳和聲兄弟倆起到了關鍵作用,把這一街邊小吃變為大眾消費的美食,以及後來的馬保子從挑擔經營改成店面經營,為蘭州牛肉麵走向全國奠定了基礎。

(10)蘭州拉麵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蘭州牛肉拉麵做為蘭州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已經不能單純的用「小吃」加以定義。對於某些人來說牛肉麵是每日的必須,是一天的開始。

根據官方公布的一項統計,蘭州市區近900多家面館平均每天要賣出800多碗面,其中早餐又佔到大半。按這個數字計算,蘭州城區250多萬居民加流動人口,每4人當中就有1人每天要吃一碗面。

大部分面館每日6:30開門,到10:00是每天的上座高峰,一個不大的面館每天的接待量可能達到幾百人。這一時段牛肉麵館人聲鼎沸,點面的、站座的、賣票的之間要想溝通必須大聲喊叫才可以,這也構成了牛肉麵館的一大特色。

閱讀全文

與蘭州拉麵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