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開發孩子創造力教案

開發孩子創造力教案

發布時間:2021-09-29 10:13:16

㈠ 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

孩子沒有創造力想像力可能是感統失調了,建議帶孩子去做個感統測評吧,如果進行感統訓練的話也可以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㈡ 如何用畫畫培養幼兒園大班小孩創造力的教案

我國傳統教育的主要弊端就在於忽視孩子創造性的培養。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在本世紀三四十年代就針對我國教育的弊端疾呼要重視培養幼兒的創造性。他說:「兒童是新時代的創造者,要解放兒童的創造力」。今天培養兒童的創造性已成為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一間斗室,一幅范畫加說教是目前很多幼兒園繪畫教學的真實寫照。不少教師在教育中重視教孩子依樣畫葫蘆,循規蹈矩,一板一眼地記憶現成的知識而不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動腦去創造。按照老師的范畫臨摹可以使幼兒掌握粗淺的美術知識和技能,但這樣卻束縛和限制了幼兒的想像力,使幼兒的繪畫活動枯燥乏味,缺乏創造性。如何培養幼兒繪畫的創造能力呢?
一、觀察生活是繪畫學習的源泉
觀察是幼兒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每個正常的幼兒都能看見東西,但還不能說每個幼兒都會看東西,這就是觀察力的問題。幼兒的觀察能力決定著他們的知識水平。蘇聯教育家列·符·贊科夫認為,差生的普遍特點就是觀察力薄弱,因而也就缺乏應有的求知慾。
畫畫是一種視覺藝術活動。畫畫之前,首先總是要通過視覺觀察所要表現的對象。如:形態、結構、色彩、比例、空間位置等,使之在頭腦中留下清晰的印象,然後再憑著記憶、想像去動手進行表現的。這種觀察力的培養,對幼兒美術,乃至一個人的一生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幼兒的知識經驗很不足,抽象思維能力差,他們在觀察時不能進行分析比較,還不能區別事物細小差別和復雜的空間關系。因此我們應教給他們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方法,分析事物的主次,觀察物象的比例、結構、動態,近大遠小及空間位置等,使他們的觀察能夠逐步深入,能夠通過觀察找出物象彼此之間的關系,辨別出異同,從而使幼兒知道,要描繪物象的基本部分的名稱、形狀、顏色、大小、空間位置以及用途等。例如帶孩子觀察小白兔時可以讓幼兒用語言描述小兔子的特徵,並且按照一定的順序。小白兔身上有白色的毛,長著兩只長耳朵,紅紅的眼睛,三瓣嘴,身體不大,有四條腿,前腿短,後腿長,還有一條短短的尾巴。帶孩子去百貨商店時可以參觀不同的櫃台,問孩子櫃台里有什麼東西,這些東西是干什麼的?售貨員是怎樣賣東西的。
大自然是孩子最喜歡的地方。的確,自然界的景物千姿百態,斑駁陸離,紛繁變幻,美不勝收。如朝霞似錦;旭日東升;新月如弓;星閃燈明;飛泉如帶;青山巍巍;春雨如絲;桃紅柳綠;以及湖面上悠閑的天鵝;森林中機敏的猴子;翠竹下溫順的熊貓;山嶺間勇猛的老虎等,都具有不同形態,不同色彩的美,對幼兒都有著強烈的吸引力。
我們要多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在豐富多彩的大自然中我們可以引導孩子發現、觀察雨後的彩虹;雪後的美景;花卉的各種形狀、顏色;昆蟲、小鳥的動態特徵;尋找燕子與麻雀、蝴蝶的異同;觀察秋天的樹木,引導他們看看葉子發生的變化,葉子的各種形狀,聽聽在樹葉上走動時腳下發出的沙沙聲,採集美麗的落葉等。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選擇兩種或三種物品讓孩子說出他們的異同。如:桔子和蘋果有哪些一樣和不一樣的地方;手錶和座鍾哪兒一樣,哪兒不一樣?寶寶和媽媽的鞋哪兒一樣,哪兒不一樣;水壺和毛巾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另外,我們可以讓幼兒看大師的畫。例如:讓幼兒欣賞鄭板橋的翠竹;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張樂平的三毛。讓幼兒聽畫的故事,使幼兒感受到美,從而大膽想像、創造。
教師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有方法的培養幼兒觀察力的同時,還必須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幼兒的注意力不易集中,也不穩定,只有通過觀察活動,逐步培養他們的注意力,使之達到比較集中,穩定和持久。有意注意的時間長了,才可能使幼兒的觀察力得到很好的發展。如:我們可以給孩子讀一組詞,讓他認真聽,當聽到屬於某一規定的標准詞時就拍手。
興趣是美術的動力,是求知和成才的起點。興趣和愛好象催化劑一樣,能不斷地促使幼兒去實踐、去探索,不斷開辟智慧發展的道路。幼兒對畫畫有一定的興趣,但是這種興趣往往是不持久的,需要教師在美術教育過程中加以培養,使之保持持久。當幼兒一旦以極大的興趣參與畫畫時,他們必然以更大的熱情積極而努力地完成作業。
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應注意幾點:
1、教材的內容和表現形式要有趣味性,教學方式和方法要注意游戲性。
2、教材難度要適中,教學要求要注意針對性。
3、教師對美術活動的興趣要濃厚,輔導的態度要親切,輔導要注意啟發性。
4、教師要同家長密切聯系,不斷溝通情況,注意保持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記憶
記憶是人腦對過去經歷過的事物的反映。記憶是一個心理過程。它包括識記、保持再認或重現三個環節。沒有記憶就談不上對經驗的保持,沒有保持,也就無法對經歷過的事物進行再認或重現。可見,識記和保持是再認或重現的前提。許多人都認為孩子很善於死記硬背,因而不注意給孩子很好地講解事物,只要求他們記憶。
事實上,孩子理解後的記憶比機械記憶效果要好的多。研究表明:孩子對常見的物品、樹木、理解了的詞、有聯系的事物更容易記住、記牢,而記憶沒有意義的圖形、事物、音節要花更長的時間,鞏固性也較差。孩子對自己的記憶行為和能力有了一定的意識,我們可以用一定的方法來幫助幼兒記憶、訓練他們的記憶。如:挑選15—20人,讓孩子們圍坐一起,並記住都有哪些小朋友,然後由成人將一個孩子的眼睛蒙住,幼兒一起說:「一、二、三快快找,四、五、六快快藏。」成人在孩子們念完歌謠之後,任意選一名孩子藏到另一間屋子裡,最後讓被蒙住眼睛的小朋友看一看,這里少了哪個小朋友?或是將桌上的實物位置調換,請幼兒憑記憶說出多了什麼少了什麼。
三、想像是繪畫學習的中心
對頭腦中已有的印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的形象的心理過程就是想像。這方面的能力就被稱為想像力,如果離開了想像,孩子的生活就不是豐富多彩,生動離奇了。對於孩子來說,沒有想像就沒有生活。
幼兒的想像水平較低,再造想像佔主要地位,而創造性的成分很少,這和他們的生活經驗、知識范圍密切相關,但幼兒的想像力,發展水平是有個別差異的。有的幼兒只能想到自己周圍的一些簡單的事物,而另一些幼兒則能想到自己見過的、聽過的和自己經歷過的許多事物,他們的想像比較大膽,不受具體現實環境的約束。
一個聰明的孩子面對一個完整的玩具他只有一件事可做,即把他拆散,面對一個不完整的玩具,孩子不得不開動腦子展開想像的翅膀進行組裝。如斷臂的維納斯,以其斷臂曾經讓多少人也正讓多少人為之傾倒。
在繪畫中我們可以提出一些具有發揮想像餘地的命題。啟迪、誘導他們以同一主題為出發點,打破思維定式,展開想像的翅膀在廣闊的天地里自由自在翱翔,尋找藝術表現上更多的可能性。如「我最高興的事」,可能有的畫「看花燈」;有的表現「看馬戲」;有的表現「捉螃蟹」;有的表現「天上」;有的表現「地下」。幼兒美術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從小訓練未來的美術家,不在於對美術技能技巧的機械訓練而在於啟發幼兒的想像和促進其創造性。
在繪畫教學中,我採取這樣的方式進行:先畫出大致輪廓,讓幼兒猜猜要畫什麼。如:「畫不倒翁」,先畫一個圓形,讓幼兒展開想像的翅膀,猜猜老師要教孩子學畫什麼,最後肯定猜對的孩子,使孩子得以情感上的滿足。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採取如下方法培養幼兒的想像力。
1、像什麼
如藍天上飄著的朵朵白雲像什麼?舊房子里班駁的牆皮像什麼?下雪時屋檐上掛著的冰柱像什麼?外面刮著大風,呼呼的聲音像什麼?
2、能幹什麼
如用紙能幹什麼?用水能幹什麼?用針能幹什麼?用鉛筆能幹什麼?用繩子能幹什麼?……。
3、讓孩子處於一種假定的情景中充分設想會有什麼結果,想法越多越好。如:如果世界忽然沒有了光人們將會怎樣?如果你有了許多錢,想干什麼?如果你原來是一條只會爬行的蟲子,忽然有一天能像人一樣站起來走路的時候,你第一件事會做什麼?
4、什麼東西能有這種用途
如:什麼東西能照明?什麼東西能游泳?什麼東西能解渴?什麼東西會發聲?
5、接著說話
由成人先說一句話,請孩子接著把話說完,而且說的想法越多越好。
如:一天嘉澍正在屋裡玩,忽然聽到劈啪什麼東西摔碎的聲音……;豆豆和媽媽上大街,看到一個小弟弟站在哪兒大聲地哭……。
6、你變我也變
成人和孩子玩這個游戲時應遵循一物降一物的規律。如:成人說:「我變成水」,孩子就說:「我變成杯子」。成人說:「我變成盒子」,孩子可以說:「我變成火」。
7、添畫
給孩子一種或幾種好的幾何圖形,讓他們根據這些圖形進行想像。添上幾筆或補充一些物品成為一個完整情景的圖畫,如:圓形添上幾筆可以變成蘋果、糖葫蘆、大西瓜等。
幼兒最重視教師的評價。教師的評價要從構思是否新穎、獨特,想像是否奇妙、特別,內容是否有童真雅趣,落筆是否大膽,畫面是否豐滿這方面去評價。

㈢ 能開發幼兒創造力的游戲,常見的有哪些

動物等七巧板,適應一周歲左右的孩子。不僅可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還能鍛煉孩子的記憶能力,思考能力。我兒子就是玩這個玩具,在一歲半前認識1-10這些數字及26個英文字母中的一些字母。幼兒一般很難集中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在某一件事物上,缺乏趣味性的游戲會使幼兒喪失主動性和探索的慾望,因此老師應該利用幼兒感興趣的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培養創造力。



㈣ 幼兒園大班數學《創造力訓練》教案課後反思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小朋友如果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表現出對數學學習的一種特殊情感,學習起來樂此不疲,這就是所謂的"樂學之下無負擔"。下面,我談談在教學8的組成時自己的幾點體會。 教學8的組成時,我請幼兒每次拿八塊小餅干(蛋糕盒剪的小方塊),然後將小餅干分成兩份擺放到作業單上,每次分得要不一樣。分完後檢查是否有重復或漏分的現象,最後將分得結果記錄下來,然後說說自己的結果,交流分享。通過這種有趣的實物操作,幼兒自然而然地了解了8的組成。接著我讓幼兒們一起觀察、討論,發現規律,說說怎樣能更快地記住數的組成,在肯定幼兒想法的同時,我進一步引導幼兒討論說說那種方法更好、更簡單易記,找出最佳的方法。在這樣的動手操作中幼兒不僅掌握了8的組成,同時也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培養了幼兒的創新的意識。 幼兒期正處於數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因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本次活動,我選取的操作材料來源於生活中常見的蛋糕盒,幼兒在分"小餅干"時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幼兒學習變得輕松而有趣。 孩子活潑好動,喜歡動手操作,於是在教學中我就引導幼兒動手、動口、動腦培養幼兒數學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 游戲是幼兒的最愛,是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最佳手段,課堂上教師為幼兒創設了寬松、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幼兒在各種游戲活動中一邊游戲一邊學習,玩中學、做中學,寓教於樂。

㈤ 如何幫助學生發展創造力 教案

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教師必須具備創造型性格特徵。人格互動是師生互動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性格特徵對學生發展的諸多方面有深刻影響。國外的研究表明,對學生的發展而言,教師最重要的性格特徵是:對學生熱情,有移情能力,有獻身精神,富於變通性、開放性、創造性和想像力;同時,教師的創造動機、自主性、好奇心等特徵與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密切相關。而最受學生歡迎的創造型教師的性格特徵是:幽默感、開放性、接受性、願意分享觀點。這些特徵不是憑空而來的,必須在實踐過程中有意識地加以塑造。

其次,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必須了解創造性人才的性格與行為特徵,了解學生創造性的表現形式。教師應該知道,對培養創造力而言,學生的哪些行為特徵是應該得到鼓勵和培養的,哪些是應該予以改變或避免的。相關研究指出,流暢性、變通性、原創性、精緻性、開放性、有活力、冒險、好奇心、復雜性、想像力、獨立性等,是所有創造者在不同程度上擁有的重要特徵,其共同特徵之一則是心理的變通性。只有了解這些特徵,教師才可能接受學生矛盾的行為或特徵,積極地看待其復雜性並做出積極的理解,從而以接受的、開放的、變通的態度認可學生的創造性行為——對學生而言新穎的問題解決方法。

再其次,教師要具備創造性教學能力。這對教師有四點要求:其一,要將教育或教學的總體目標轉化為具體的創造性教學目標;其二,預設教學過程,使其成為學生發現、探究、創造的過程。要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的學習與創造性思考的基礎和背景,幫助學生以新的方式運用已有知識;其三,要把自己從知識智慧的提供者轉變為問題搜尋者、問題設置者、傾聽者、觀眾等角色,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始終為學生創造力的發展服務。其四,掌握創造性教學策略。

㈥ 如何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1、利用多樣性、啟發式、開放式的提問,發散幼兒的思維
《綱要》指出:「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禮貌的語言交往。」鑒於此我們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應「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利用巧妙的、多樣性、啟發式、開放式的提問,發散幼兒的思維。
幼兒在日常活動中時時表現出求新、求異、求特的沖動,並以此作為最大的滿足和快樂。這些滿足和快樂又強化了他們的創新需要,從而誘發新的創造動機,開始了新一輪的創造活動。根據這些特點,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我是這樣設置提問的。多用「會說些什麼、可能怎麼做?」、「你喜歡故事中的誰?為什麼?」「你身邊和周圍有這樣的人和事嗎?」「如果有,結果是怎樣的呢?」「生活中你若碰到這樣的事,你會怎樣做?」這些具有判斷性、假設性、創造性、啟發性的問題,沒有現成的、統一的規定答案,隱藏著事物的局部與整體之間關系,不局限於文學作品的原文,不受故事語言和情景的限制,為幼兒提供創造性地想像和創造性思維的空間,幼兒可以憑借日常生活積累的表象,大膽想像和創造思維。同時,它又具有一定的難度,需要幼兒搜尋以往的生活經驗,聯系實際對所提的問題予以分析、綜合、比較、判斷和推理。在這樣的活動中促進幼兒連貫敘述事物、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提高了幼兒的積極思維、主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注重語言教學組織方式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提高幼兒思維水平
長期以來,上課和教師有組織的集體活動是幼兒語言文學教育活動的主渠道,甚至是唯一的渠道。許多教師認為語言文學教育活動是非常正規、嚴謹的教育活動,幼兒只能整整齊齊的坐著、通過教師預先設計好的程序和步驟進行。這樣做,壓制了幼兒的個性,無法使幼兒的語言文學活動成為幼兒主動探究和學習的活動。因此,多種形式的教育組織方式才是幼兒學習的主渠道。
幼兒自發的個別和小組活動更能滿足幼兒的學習需要,教師應支持和引導幼兒這些活動。集體活動也應在此基礎上擴展和生成。例:在教學中鼓勵幼兒改編和續編故事結局。幼兒喜歡為故事主人公創造出生活情景,喜歡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解決故事中的問題。教師把握教育時機,提出討論問題,給幼兒提供了表達的機會和條件,鼓勵幼兒大膽的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這些內容建立在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符合他們的興趣與需要,如此引導幼兒探索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為故事編出多種結局,這既包含了幼兒對故事情節的大膽想像和合理推測,同時也反映出幼兒對待生活的態度,增強了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地促進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幫助幼兒用表演的方式進行文學創造活動,教師將故事改編成童話劇,用藝術化的聲音、動作等表現出來。教師可復述旁白,幼兒表演對話,也可以進行即興表演。在這種活動形式中,幼兒的情緒高漲他們喜歡扮演角色,在表演中賦予角色一定的思想感情,能根據自己的認識和理解表現人物的心理特徵。
3、注意激發幼兒探索問題,解決問題,以提供給幼兒更多的發揮創造能力的機會
幼兒的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主動建構的,幼兒只有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尋找到適當的語言形式表達自己的交往傾向,選擇適當的策略展開與他人交談,根據不同的情景的需要運用適當的方法組織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才能獲得語言交往中成功的體驗。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為幼兒創設敢說、愛說、會說的語言環境和學習條件,使幼兒成為語言的主動建構者。
首先我們要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使幼兒有樂於表達和交流的內容。要想讓幼兒說話,就要為他們提供說話的內容,創造有話可說的條件,使幼兒有話可說。並在各種環境中實際運用語言,提高語言應用水平。
其次,創設良好的教育氛圍,使幼兒有話敢說。教師要為幼兒創設輕松無壓力的語言環境,創設自主表達和自由表現的機會,以良好的態度平等介入,隨時給予指導。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在日常活動中盡量採取小組活動,幼兒三三兩兩活動、幼兒一對一活動,區角活動、生活活動等多種形式,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在充滿關懷、支持和鼓勵的氛圍中討論、協商、延續共同關注的話題,自由的交流、學習語言的運用。
再有就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們應利用大眾傳媒帶來的視聽文化,影響幼兒語言的發展,多利用眾多視聽手段,讓幼兒在一日生活中聽、看、講、做、想充分地積累語言經驗,以提高幼兒創造性語言的運用能力。例如:讓幼兒創編廣告詞:根據某一電視話題進行談話討論。
總之,我們在語言教學的活動中應激發幼兒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注重運用靈活多樣的語言教學形式,促使幼兒運用豐富的詞彙、優美的語句,大膽的想像、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促進幼兒語言運用能力的學習,發展幼兒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閱讀全文

與開發孩子創造力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