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爬樹新發明

爬樹新發明

發布時間:2021-09-29 07:28:31

① 樹木保護小發明

盡自己的一份力
自從開展重慶山水園林活動以來,立刻湧出了許多積極參加的人。他們的眼裡只有一個目的地:為山水園林行動做出一點應進的事。保護山水,保護森林!
在我的眼中,有不少這樣積極的人,可是在我的印象中,那位老人才是最積極的。
老人是一名退休的教師,住在一個小巷裡。
老人每天早上起來都要去公園溜達幾圈,看看花草樹木。有時,幫植物澆澆水,施施肥,哼幾首小曲給植物聽。做完這些,老人滿面笑容,坐在樹陰下,靜靜聽風吹落葉聲;小鳥的喳喳聲;路人的歡笑聲,在他耳邊回盪著,老人嘴角向上翹了翹,快樂的氣息在老人身邊漂浮。
「啪啪啪」雨點打在嬌嫩的花朵上,隨著「節奏」花瓣一片一片落下來。看到這一幕,老人有點心疼了不顧三七二十一,匆忙跑下去,心想:這老骨架子哪能跑啊!唉,為了盡力,加油!把雨衣蓋在花朵上。觀看一下,才微微一笑走開了。
老人經常遊山玩水,每當看見小河中有垃圾老人就用樹杈把垃圾把弄過來,丟進垃圾桶。有時,垃圾太遠,弄不過來,老人就會費盡心思,想盡辦法。不管費多長時間,都一定要成功。
每當是晴天,老人早上總會去山找空處播下種子,然後澆水施肥。在老人的悉心照顧下,一棵棵小樹茁壯成長。老人開始為自己的勞動成果感到欣慰。便鼓勵更多的人植樹,為環境而做出貢獻。路過的總是搖搖頭,走開了。只有少數人聽信了,卻沒有行動。老人並沒喪氣,比以前更加努力。但天長日久,老人就不想再勸下去了。
春天時,老人更加用功。為了保護環境,制定了個計劃。每天早上早起床,載幾棵樹。為了讓樹木享受最好的陽光浴,5點鍾就上山栽樹。老人吃力地提著水桶澆水。汗水一滴一滴地流。像小雨下了起來。他又把野草拔起,種些花朵。忙了一大陣子,才差不多了。這時,太陽從東方升起,照亮了老人載的小樹。他笑了!
夏天來了,熱得狗都在直吐舌頭,何況是人。有錢人家吹空調,窮人家搖扇。可是,這對夫婦和大家不同。他們在辛辛苦苦栽養的樹下,掛著吊床、望著明月。在這涼爽的樹下,幾路風輕輕吹過。養的狗,也在樹陰下睡著了。
炎熱的夏天度過了,秋天來了。這段時間,老人沒什麼忙的 ,就經常看樹葉飄落的時候。別人忙著豐收,而老人種的確是普普通通的樹,什麼也沒有。老人並沒有為自己的一份努力而後悔。
一年四季,老人的生活一直這樣重復著。
冬,到了。冷風嗖嗖地吹,吹亂了老人平日整齊的頭發。老人並沒有退縮,頂著風寒冒著雪,把枯草綁在大樹上。看著大樹穿上白色的外套,帥氣極了。老人發出了會心的一笑。
曾經有人問過這位老人叫什麼名字。他卻笑呵呵地搖搖頭不說話。那人不明白,又尋問了一次。老人還是不說話。那人又尋問了多次。終於,老人忍不住了開口了「我的名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心。只有一顆為人民服務,盡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就行了」老人說完,那人感動了,不僅被話感動,是老人的行動打動了他的心。
這種精神、這種話語,只有經過才能說出口。老人的行為震撼了我的心!

② 魯班發明梯子是在什麼時間

梯子不是魯班發明的。所以根本不存在魯班在什麼時候發明梯子的。版
相關資料
隨著自然界權的演化,人類逐漸走上了與其他動物不同的進化道路。為能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生存,逃避許多兇猛動物的進攻,登高成為早期人類的生存和安全的需要。於是,早期人類把爬樹登高和天然斜坡作為登高的輔助條件,人類的祖先受到天然條件的啟發,樓梯的雛形由然而生。按照各國學者的看法,認為樓梯的產生是受到上述兩方面的啟發,形成了樹干法和斜坡法。前者為樓梯,後者為台階。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樓梯和台階在有樓層的建築中成了必備的功能條件

③ 梯子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隨著自復然界的演化,制人類逐漸走上了與其他動物不同的進化道路。為能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生存,逃避許多兇猛動物的進攻,登高成為早期人類的生存和安全的需要。於是,早期人類把爬樹登高和天然斜坡作為登高的輔助條件,人類的祖先受到天然條件的啟發,樓梯的雛形由然而生。按照各國學者的看法,認為樓梯的產生是受到上述兩方面的啟發,形成了樹干法和斜坡法。前者為樓梯,後者為台階。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樓梯和台階在有樓層的建築中成了必備的功能條件

④ 爬樹神器哪賣

外國一位農民大叔發明出來的,這個爬樹神器主要分為兩個部分,而這些材料,都是大叔,在廢舊的自行車上拼接而成的,大叔也是因為爬樹太累了,才發明了這個神器。工作時,只需將機器的兩個部分都固定在樹上即可,而這個固定夾也是可以調節的,畢竟樹有粗細之分嘛。
t012362a1a2a8802a0a.jpg?size=600x374
有凳子的在上面,放腳的在下面,系好安全繩後,大叔直接坐在了凳子上,然後手腳並用,手把上面的機器往上抬,腳瞪著下面的機器往上爬,而且只需15秒鍾就能爬上10米的大樹,可以說,大大節省了體力和時間,摘椰子也更方便了,累了還能坐著摘。有了它,連爬樹都變得簡單了,還大大降低了危險系數,就是我等沒有經驗的人,裝上它,也能輕松爬上大樹高處。果然,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啊,這個裝置簡單又實用,相信稍微有點動手能力的人都能做出來,你覺得這個發明怎麼樣?

⑤ 果農怎麼摘取較高果樹上的果子,爬樹摘取還是用什麼工具

一種爬樹摘果機,包括桿型攀爬器、懸掛採摘器和手持控制器,桿型攀爬器包括左驅桿管、右驅桿管和升降攀爬桿,左驅桿管與右驅桿管之間設有軸型連接件,左驅桿管和右驅桿管都設有爬桿驅動機和升降攀爬桿,兩根升降攀爬桿的端部都設有懸掛採摘器,懸掛採摘器包括管型機架、捲曲抓放桿和轉輪型採摘機。本實施例利用桿型攀爬器順著樹枝攀爬至果樹高處,利用懸掛採摘器從樹枝上採摘果實,果農站在地面操控手持控制器就能將果實從樹枝上採摘下來,不會發生果農從高處墜落受傷的事故。因此,該爬樹摘果機結構合理、使用方便,能有效降低果農的勞動強度,同時提高勞動效率和勞動安全性。
【專利說明】一種爬樹摘果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一種採摘果實的工具,尤其涉及一種爬樹採摘果實的爬樹摘果機。

【背景技術】
[0002]板栗、核桃和柿子等果樹大都種植在高低不平的丘陵和山坡上,這一類果樹比較高大,果農必須爬上樹干或登上人字梯才能採摘生長在高處的果實。具體採摘時,果農先將籃筐或袋子掛在身上,然後爬上樹干或人字梯,將果實逐個採摘下來並裝入籃筐或袋子內,當籃筐或袋子裝滿時,果農從樹干或人字梯上爬下來,將籃筐或袋子里的果實裝入蘿筐內,然後攜帶籃筐或袋子再次登高採摘,如此反復連續工作,而且工作高強度較高,使果農很快疲勞。因此,採摘果子的季節里,經常發生果農從高處墜落受傷的事故。

【發明內容】

[0003]為了解決現有技術採摘果實經常發生果農從高處墜落受傷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爬樹摘果機,該摘果機包括桿型攀爬器和懸掛採摘器,代替果農攀爬到果樹高處採摘果實,不會發生果農從高處墜落受傷的事故。
[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爬樹摘果機,其特徵是:所述爬樹摘果機包括桿型攀爬器、懸掛採摘器和手持控制器,所述桿型攀爬器包括左驅桿管、右驅桿管和升降攀爬桿,所述左驅桿管與右驅桿管之間設有軸型連接件,所述左驅桿管和右驅桿管都設有爬桿驅動機和升降攀爬桿,所述升降攀爬桿套裝在左驅桿管和右驅桿管的內腔並設有升降齒口道,所述升降齒口道與爬桿驅動機相配合;兩根升降攀爬桿的端部都設有懸掛採摘器,所述懸掛採摘器包括管型機架、捲曲抓放桿和轉輪型採摘機,所述管型機架通過轉軸與升降攀爬桿的端部連接並設有驅轉電機,所述捲曲抓放桿安裝在管型機架的中部並設有卷繩抓放機,所述轉輪型採摘機安裝在管型機架的端部並設有切割轉輪;所述手持控制器通過線纜與桿型攀爬器、懸掛採摘器分別連接。
[0005]本優選實施例還具有下列技術特徵:
[0006]所述軸型連接件設置在左驅桿管和右驅桿管的中部,所述軸型連接件設有轉軸電機。
[0007]所述爬桿驅動機設置在左驅桿管和右驅桿管的端部,所述升降齒口道設置在升降攀爬桿的側面,所述爬桿驅動機通過齒輪與升降齒口道相配合。
[0008]在升降攀爬桿的端部設有防脫端蓋,所述防脫端蓋設有輸電線纜,所述輸電線纜與手持控制器連接,在升降攀爬桿的外壁設置滑移輸電槽,所述滑移輸電槽與輸電線纜連接,在左驅桿管和右驅桿管的內壁設有滑移受電鍵,所述滑移受電鍵與滑移輸電槽相配合。
[0009]在管型機架與升降攀爬桿之間設有旋轉輸電裝置,所述旋轉輸電裝置的輸入端與輸電線纜相連接,所述旋轉輸電裝置的輸出端與驅轉電機、卷繩抓放機、轉輪型採摘機分別連接

⑥ 貓為什麼會爬樹四年級的發明作文

當捕捉獵物或抓東西時,每一瓣上面都有象鉤子一樣的指甲。貓之所以能快速地爬上樹。平時指甲縮進肉墊之間的縫里,伸出它那鋒利的爪子我家養了一隻灰色的小貓,一會兒抓住桌布爬上桌子,就伸出來,喵」叫,它非常可愛,貓會爬上樹來躲避狗的追逐,我多棒呀,看著我「喵,每天在家裡來回地奔跑,每掌有6瓣,因此,好像在說,而中間一瓣沒有指甲,站在高高的沙發靠背上,穩穩地抓住目標,每一隻爪子上都有像梅花一樣的肉墊,一會兒抓住沙發布爬上沙發,看不見!」 貓能在樹上行動自如,能迅速地爬上樹。當狗追逐時,是因為它有四隻爪子,前四瓣呈弧形:「看

⑦ 簡便的生活小發明

在動復物園里同學們都制愛看小猴爬樹,這里教大家用廢棄材料做一個小猴爬樹的玩具,你一定會喜歡的。

一、製作材料:

塑料吸管1根,橡皮泥,塑料飲料瓶1隻,鉛畫紙。

二、製作方法

1.按圖一取一根內徑約4mm的吸管,將它的一端用小團橡皮泥塞住,然後用小錐子在它的前後兩側各鑽一行小孔,孔與孔之間約5mmi。在鑽孔時,將錐子向被塞橡皮泥那端傾斜一點,所有小孔都形成同一角度。

2.將飲料瓶瓶蓋取下,在瓶蓋中心鑽個比型料吸管直徑略小的圓孔,將吸管的另一端緊緊插進圓扎,管周用石蠟密封。

3.按圖二將帶吸管的瓶蓋旋緊在飲料瓶上,再用鉛畫紙做一個比吸管直徑略粗,高約30mm的紙管(可以將紙繞在比吸管略粗的筷子上,接頭處用膠水粘好),套在吸管上。再用一張輕紙,對折後畫一隻小猴,剪下成兩只小猴,塗色後將兩只小猴身體對貼,雙腿分開粘到紙管上。用同樣的方法,將鉛畫紙對折後,在上面畫上樹冠,沿輪廓線剪下,塗色後對粘在吸管上端,此玩具就完成了。

三、玩法

用雙手擠壓飲料瓶子,吸管兩側斜向上的小孔噴出的氣流推動紙管上升。小猴也就隨之上升。若手用適當的力連續快速擠壓飲料瓶,小猴就緩緩上升。

最佳答案選我

⑧ 有關於鄧稼先發明兩彈的++100分

中國研製原子彈正值三年困難時期,尖端領域的科研人員雖有較高的糧食定量,卻因缺乏油水,仍經常飢腸響如鼓。鄧稼先從岳父那裡能多少得到一點糧票的支援,卻都用來買餅干之類,在工作緊張時與同事們分享。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們日夜加班。「粗估」參數的時候,要有物理直覺;晝夜不斷地籌劃計算時,要有數學見地;決定方案時,要有勇進的膽識和穩健的判斷。可是理論是否准確永遠是一個問題。不知道他在關鍵性的方案上簽字的時候,手有沒有顫抖……
鄧稼先不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費盡心血,還經常到飛沙走石的戈壁試驗場。他冒著酷暑嚴寒,在試驗場度過了整整8年的單身漢生活,有15次在現場領導核試驗,從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由他最後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他還率領研究人員在試驗後迅速進入爆炸現場采樣,以證實效果。他又同於敏等人投入對氫彈的研究。按照「鄧—於方案」,最後終於製成了氫彈,並於原子彈爆炸後的兩年零八個月試驗成功。這同法國用8年、美國用7年、蘇聯用10年的時間相比,創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鄧稼先擔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1979年又任院長。1984年,他在大漠深處指揮中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試驗成功。翌年,他的癌擴散已無法挽救,他在國慶節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門。1986年7月16日,國務院授予他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同年7月29日,鄧稼先去世。他臨終前留下的話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並叮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一次,航投試驗時出現降落傘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鄧稼先深知危險,卻一個人搶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裡仔細檢驗。身為醫學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彈,在鄧稼先回北京時強拉他去檢查。結果發現在他的小便中帶有放射性物質,肝臟被損,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隨後,鄧稼先仍堅持回核試驗基地。在步履艱難之時,他堅持要自己去裝雷管,並首次以院長的權威向周圍的人下命令:「你們還年輕,你們不能去!」1985年,鄧稼先最後離開羅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參加會議。醫生強迫他住院並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無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對自己妻子以及國防部長張愛萍的安慰,平靜地說:「我知道這一天會來的,但沒想到它來得這樣快。」中央盡了一切力量,卻無法挽救他的生命。在鄧稼先去世前不久,組織上為他個人配備了一輛專車。他只是在家人攙扶下,坐進去並轉了一小圈,表示已經享受了國家所給的待遇。在他去世13年後,1999年國慶50周年前夕,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又向鄧稼先追授了金質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中國能在那樣短的時間和那樣差的基礎上研製成「兩彈一星」(原子彈、氫彈和衛星),西方人總感到不可思議。楊振寧來華探親返程之前,故意問還不暴露工作性質的鄧稼先說:「在美國聽人說,中國的原子彈是一個美國人幫助研製的。這是真的嗎?」鄧稼先請示了周恩來後,寫信告訴他:「無論是原子彈,還是氫彈,都是中國人自己研製的。」楊振寧看後激動得流出了淚水。正是由於中國有了這樣一批勇於奉獻的知識分子,才挺起了堅強的民族脊樑。

⑨ ·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示,設計的小發明有哪些

你好!
猴子爬樹機
小鳥和蜻蜓飛機
蝙蝠雷達
蛇紅外線
鯨魚的形狀輪船
鴨子船賤
魚和鯨魚潛水艇
螢火蟲發光植物
火箭水母
青蛙電子青蛙眼
企鵝王汽車
昆蟲機器人,小型飛行器
如有疑問,請追問。

閱讀全文

與爬樹新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