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不銹鋼的發明

不銹鋼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1-09-29 07:02:24

1. 不銹鋼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1912年,英國冶金學家亨利·布里爾利受英國政府軍工部兵工廠的委託,研究改進步槍槍膛易磨損而引起射擊不準的缺點。這個任務非他莫屬。他的思路是,在普通鋼鐵中加入另外一種金屬,以此來增加鋼的硬度,使之成為一種不易磨損的適於製造槍管的合金鋼。他試著將鉻摻入鋼中冶煉,但結果卻不能如願以償,冶煉得到的合金仍不耐磨,他大失所望,他只好心灰意冷地把它們扔入垃圾堆中。

許多試驗失敗後的合金堆在那裡,垃圾越堆越多。那些廢鋼鐵日曬雨淋,日子一久,全都生銹了,連地上也留有褐色的銹跡。大家一邊清除垃圾,一邊為還沒有制出硬度較高的鋼而苦惱不已。忽然間,布里爾利發現,垃圾堆中有幾塊金屬在閃閃發光,這在一堆銹鐵中特別耀眼。仔細一看,正是那幾塊原來扔掉的合金。大家爭先恐後地拿過來看:樣子就像普通的鋼嘛,可為什麼它偏偏不一樣呢?他很奇怪,為什麼其他的金屬都生銹了,只有這幾塊金屬沒有生銹呢?它們的成分組成一定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因為丟棄的東西都是亂放的,沒有編碼登記,他們只好將這塊「奇鋼」進行仔細分析,結果是:碳佔0.24%,鉻佔12.8%,其餘為鐵。這就是著名的不銹鋼。真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不銹鋼就是這樣被布里爾利發明出來了。

不銹鋼是一類能抵抗酸、鹼、鹽等腐蝕作用的合金鋼的總稱,任何一種不銹鋼都不能抵抗各種介質的腐蝕。能抵抗何種介質腐蝕,由不銹鋼中的組成部分決定。常用的不銹鋼有鐵鉻鎳不銹鋼和鉻不銹鋼兩種,但具體因含量不同又可分為很多種。那種是否被磁鐵吸引而鑒別不銹鋼的方法是靠不住的。1915年,布里爾利取得了這一發明的美國專利,並生產出了世界上第一把不銹鋼刀具;1916年他又取得了這一發明的英國專利;他還與莫斯勒合辦了一個生產不銹鋼餐刀的工廠,這種餐具很受歡迎,轟動歐洲,後來又傳遍全世界。從此,布里爾利被尊稱為「不銹鋼之父」。至今各類不銹鋼的產品已廣泛用於各個領域。

其實,布里爾利並不是不銹鋼的惟一發明者。在20世紀初,法國居耶和波魯茲已經發現鐵中摻有鉻後的金屬可抗腐蝕,但他不知道能用這種合金來做什麼,沒有加以利用。1912年,美國赫莫斯也產出不銹鋼製品,同時,德國舒特勞斯和毛勒發明了鐵鉻鎳不銹鋼,這和布里爾利不銹鋼中金屬的種類是一致的,也是至今使用最廣泛的一種不銹鋼。但是由於他們都沒有作更深入的研究和闡述,更沒有申請專利,因而與榮譽和巨大的經濟利益失之交臂,令人遺憾。

2. 不銹鋼是那一年發明的

不銹鋼是英國冶金專家享利·布雷爾利於1912年煉制的

19世紀最偉大的發現之一是如何煉鋼。這種金屬是鐵和數量受一定控制的碳的混合物。它容易生產,而且非常堅硬。工程師們把鋼廣泛用在19世紀生產的許多新機器上。
但是鋼有一個大問題,它容易生銹。那些經持 續敲打和暴露在濕氣中的工具,會很快腐蝕。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學家們試圖通過使其他金屬與鋼相熔合,形成各種抗銹合金,去尋找到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

廚房裡的許多用具都是用不銹鋼製作的,人們非常熟悉。刃具、烹飪用具、包括盤子、勺子、蒸鍋和過濾器,全都是用這種金屬製造的。它不易生銹,容易清洗,而且導熱性能好。所以對這些用具而言,不銹鋼是一種理想的材料。

這些科學家中最成功的是英國冶金專家享利·布雷爾利。1912年,布雷爾利把鉻與鋼熔合起來,生產出一種適合於來復槍槍管的合金。

布雷爾利認識到熔合後產生的金屬對鐵銹具有抵抗力。實際上他提供 了一個18%的鉻加上8%的鎳的公式。布雷爾利提出,這對刃具會很理想。而且,1941年他就有了用該材料造出餐刀和餐叉。這種金屬以「不銹鋼」而出名。

不銹鋼的抗銹特性,加上它閃爍的外觀,使它成為20世紀中期流行的廚房用品。廚房洗滌槽、鍋架、門柄甚至傢具,往往都是用不銹鋼製造的。

現在,用不銹鋼製造出了范圍龐大的眾多商品。

如今使用的各種不銹鋼有100多種類型,具有鉻、鎳和其他金屬的不同比例。所有這些鋼都有著獨特的性能,例如寒冷時也容易成形,或者具有抗撞擊、抗鐵銹的能力。

3. 誰發明了不銹鋼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著名的金屬專家哈里•布諾雷被應邀調查解決槍管銹斑問題。戰爭需要大量槍枝,但是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當時的槍容易生銹,壽命短,因此,他想研製一種不易生銹的合金鋼,但多次試驗都未獲得理想的效果。有一次,他把鉻摻入到煉鋼的原料里,新材料出來後,外表亮閃閃的,十分吸引人,他高興地把這種鋼製成了槍管。可惜,第一次射擊就「粉身碎骨」了,因為這種鋼太脆了,他非常沮喪地把這些碎片扔進了垃圾堆里。

幾周後,布諾雷從垃圾堆旁走過,在銹蝕的廢鐵堆中發現了幾塊熠熠發光的金屬碎片,走近一看,竟是那幾塊摻入鉻的鋼管碎片。這一發現使他十分驚喜,他急忙揀回這幾塊「寶貝」,經實驗分析發現,這些鉻鋼在一般情況下不大會生銹。於是,不銹鋼就這樣誕生了。

布諾雷發明的不銹鋼雖然不能做槍管,但他把這一發現介紹給了一家餐具廠,生產出各種不銹鋼刀、叉等,使不銹鋼頓時名聲大噪。從此,人們敬佩地稱布諾雷為不銹鋼之父。

4. 不銹鋼被發明出來的時間,國家,和發明人是誰

它是一種特殊材料,在現代化工業建設、化工設備、醫療、國防乃至航天飛船及尖端科技等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應用。那麼,神通廣大的金屬材料 不銹鋼是怎樣誕生的呢? 19世紀最偉大的發現之一是如何煉鋼。這種金屬是鐵和數量受一定控制的碳的混合物。它容易生產,而且非常堅硬。工程師們把鋼廣泛用在19世紀生產的許多新機器上。但是鋼有一個大問題,它容易生銹。那些經持續敲打和暴露在濕氣中的工具,會很快腐蝕。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學家們試圖通過使其他金屬與鋼相熔合,形成各種抗銹合金,去尋找到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嗆人的戰爭火葯味已彌漫歐陸大地,英國政府為實戰需要,決定研製一種耐磨、耐高溫的槍膛鋼材 ,以改進武器。於是,他們將冶煉鋼的任務交給了冶金專家亨利.布雷爾利(Harry Brearley)。 我們知道冶煉鋼鐵需加人某種化學元素,依據其含量的比例,才能獲得人們所需的各種具有硬度、強度、韌性、塑性及耐磨、耐熱、耐酸等機械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的金屬材料。布列爾帶領助手,進行多種配方的冶煉試驗,但煉出的鋼經測試檢驗都未能達到製造槍膛材料的規定要求。布列爾並不氣餒,重新研究與修正添加化學元素的配比,繼續進行製造槍膛用鋼的冶煉。 布列爾的冶煉試驗工作進程並不順利,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他們將這些不符合要求的鋼塊都丟棄到試驗場的露天牆角邊。隨著時間的推移廢鋼也越堆越高,成了一座小山似的廢鋼歷經日曬雨淋,變得銹跡斑斑。一天,試驗人員決定對這批廢棄試件進行清理。在搬運時,人們發現在這堆被腐蝕的鋼件中卻有幾塊廢鋼閃閃發亮。為什麼這幾塊鋼沒有出現銹跡?布列爾檢起後反復觀察檢驗著,也感到詫異不解。為揭開這件怪事的謎團,他決定對這幾塊怪鋼進行研究。 布列爾仔細回憶,並反復查閱煉鋼試驗記錄,但試驗次數太多已追溯不到這幾塊鋼的確切冶煉時間與配方。為了查明它的化學元素成分含量,布列爾決定對它進行化驗。經檢測分析結果這是一塊鐵鉻合金,其含碳 0.24%、鉻12.8%。布列爾喜出望外,他繼續研究,進行水、酸、鹼等腐蝕性試驗。結果證明,他曾在冶煉試驗中產生的鐵鉻合金卻具有任何時候都不易銹蝕的特點, 1912年不銹鋼就此被發現了。 科學探索是充滿艱辛而又乏味的工作,同時也充滿了趣味性和偶然性。人們都說不銹鋼是冶金專家布列爾歪打正著的一項發明,是研製槍膛鋼金屬材料而搞出的副產品。1915年,布列爾的不銹鋼發現成果在美國取得了專利;1916年該成果又獲英國專利。此時,布列爾與莫斯勒合夥創辦了一家生產不銹鋼餐具的工廠,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由於新穎的不銹鋼餐具深受人們歡迎而風靡歐洲,後來又傳遍全世界。由此,布列爾也贏得極高的聲譽,他被尊稱為不銹鋼之父。 然而,布列爾並不是不銹鋼的第一個發現者。20世紀初,法國居耶和波魯茲兩位工程師已經發現鐵中摻入鉻之後的金屬具有光亮和可抗腐蝕性,因為當時不知道這種合金有何用處,便輕率地將它扔掉了。1912年,美國的赫莫斯也搞出了不銹鋼。同時期的德國冶金專家舒特勞斯和毛勒亦發現在冶煉中加入鉻、鎳可製成不會生銹的鋼材。他們的發現幾乎與英國的布列爾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可是對觀察發現的奇異現象,他們都沒有問一個為什麼?卻在步入繼續研究的科學大門前停止了腳步,因而與首次發現不銹鋼的榮譽桂冠和加以開發利用獲得巨大經濟效益擦肩而過。 在金屬材料學中,不銹鋼屬特殊性能鋼,它主要用作在特殊環境下的製品構件或工作零件。那麼,不銹鋼的奧秘在哪裡呢?原來具有特殊物理和化學性能的不銹鋼,在冶煉中加入合金元素,如其中有鉬、鈦、銅、鑽、鎳、鈮、錳和碳等元素,但鉻化學成分含量須確保在12.0%- 19.0%范圍內。根據所加的合金元素,不銹鋼分為鉻不銹鋼和鎳鉻不銹鋼;按照不銹鋼的金相組織特點又可分為馬氏體型、鐵素體型、奧氏體型和沉澱硬化型。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至今不銹鋼類型牌號已達100多種,例如不僅具有能在空氣中耐銹蝕,還具有耐酸功能,這類不銹鋼被稱作耐酸鋼。 由於所有的不銹鋼都由其組成的元素成分含量決定,因此不是任何一種不銹鋼都能抵抗各種介質侵襲腐蝕:通常所說的不銹鋼只能防禦大氣暴露腐蝕(溫度、濕度、日照、降雨量及大氣污物等的腐蝕),且日久也會出現表面泛色,甚至出現銹跡。但這些瑕疵抹殺不了不銹鋼業績的光輝,也動撼不了被奠定廣闊用途的地位。人們譽稱不銹鋼,它是20世紀改變人類文明進程的一項重大科學發現。 而日後其它研究者發現,為增強不銹鋼的延展性和可成型性,將不銹鋼都加入鎳以達此功效。而為降低成本研究者之後又得到標準的不銹鋼其鉻含量可少於原先14%但不得少於10.5%。最後研究出其質精純、表面亮度佳#304(沿習了日本的不銹鋼產品編號)即是18-10,18即表示此不銹鋼中含鉻18%,10即表示此不銹鋼中含鎳10%,而其餘72%即為鐵的含量。 不銹鋼的發明是世界冶金史上的一項重大成就。20世紀初,吉耶(L.B.Guillet)於1904年 1906年和波特萬(A.M.Portevin)於1909 1911年在法國;吉森(W.Giesen)於1907 1909年在英國分別發現了Fe Cr和Fe Cr-Ni合金的耐腐蝕性能。蒙納爾茨(P.Monnartz)於1908-1911年在德國提出了不銹性和鈍化理論的許多觀點。工業用不銹鋼的發明者有:布里爾利(H.Brearly)1912 1913年在英國開發了含Cr12% 13%的馬氏體不銹鋼;丹齊曾(C.Dantsizen)1911 1914年在美國開發了含Cr14% 16%,C 0.07% 0.15%的鐵素體不銹鋼;毛雷爾(E.Maurer)和施特勞斯(B.Strauss)1912 1914年在德國開發了含C<1%,Cr 15% 40%,Ni<20%的奧氏體不銹鋼。1929年,施特勞斯(B.Strauss)取得了低碳18-8(Cr-18%,Ni-8%)不銹鋼的專利權。為了解決18-8鋼的敏化態晶間腐蝕,1931年德國的霍德魯特(E.Houdreuot)發明了含Ti的18-8不銹鋼(相當於現在的1Cr18Ni9Ti或AISI 321)。幾乎與此同時,在法國的Unieux實驗室發現了奧氏體不銹鋼中含有鐵素體時,鋼的耐晶間腐蝕性能會得到明顯改善,從而開發了γ+α雙相不銹鋼。1946年,美國的史密斯埃塔爾(R.Smithetal)研製了馬氏體沉澱硬化型不銹鋼17-4PH;隨後既具有高強度又可進行冷加工成形的半奧氏體沉澱硬化不銹鋼17-7PH和PH15-7Mo等相繼問世。至此,不銹鋼家族中的主要鋼類,即馬氏體、鐵素體、奧氏體、α+γ雙相以及沉澱硬化型等不銹鋼種便基本齊全了,且一直延續到現在。當然,40-50年代,節Ni的Cr-Mn-N和Cr-Mn-Ni-N不銹鋼,超低碳(C≤0.03%)奧氏體不銹鋼;60年代,γ:α近於1的α+γ雙相不銹鋼和C+N≤150ppm的高純鐵素體不銹鋼以及馬氏體時效不銹鋼的出現,雖然也屬於不銹鋼領域內的重大進展,但是,這些新鋼種本質上仍屬於前述五大類不銹鋼,僅僅是具體鋼類中某些鋼種的新發展。不銹鋼中,除C,Cr,Ni等元素外,根據不同用途對性能的要求,進一步用Mo,Cu,Si,N,Mn,Nb,Ti等元素合金化或進一步降低鋼中的C,Si,Mn,S,P等元素,又研製出許多新鋼種。例如,為解決氯化物的點蝕、縫隙腐蝕用的高純、高鉻鉬鐵素體不銹鋼00Cr25Ni4Mo4,,00Cr29Mo4Ni2,00Cr30Mo2和高Mo含N的Cr-Ni雙相不銹鋼00Cr25Ni7Mo3N,00Cr25Ni7Mo3CuN等;為提高低碳、超低碳Cr-Ni奧氏體不銹鋼的強度和耐蝕性而出現的控氮不銹鋼;為提高Cr-Ni奧氏體不銹鋼耐局部腐蝕性能並抑制鋼中金屬間相的析出而研製的高Cr,Mo且高氮量的超級奧氏體不銹鋼,如00Cr25Ni20Mo6CuN,00Cr24Ni22Mo7Mn3CuN;為耐發煙硝酸以及耐濃硫酸(93% 98%)而發展的高硅(Si 6%)不銹鋼。此外還有一些專用不銹鋼問世,例如核能級,硝酸級、尿素級、食品級不銹鋼等等。據統計,世界范圍內已納入各種標准(包括廠標)的牌號已有百餘種,而未納標的非標准牌號就更多了。盡管如此,目前各工業先進國家大量生產和廣泛應用的不銹鋼牌號,僅限於馬氏體、鐵素體和奧氏體類的近十幾個牌號。 如今使用的各種不銹鋼有100多種類型,具有鉻、鎳和其他金屬的不同比例。所有這些鋼都有著獨特的性能,例如寒冷時也容易成形,或者具有抗撞擊、抗鐵銹的能力。

5. 誰是不銹鋼的發明者

是英國冶金專家享利·布雷爾利

19世紀最偉大的發現之一是如何煉鋼。這種金屬是鐵和數量受一定控制的碳的混合物。它容易生產,而且非常堅硬。工程師們把鋼廣泛用在19世紀生產的許多新機器上。
但是鋼有一個大問題,它容易生銹。那些經持 續敲打和暴露在濕氣中的工具,會很快腐蝕。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學家們試圖通過使其他金屬與鋼相熔合,形成各種抗銹合金,去尋找到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

左圖:廚房裡的許多用具都是用不銹鋼製作的,人們非常熟悉。刃具、烹飪用具、包括盤子、勺子、蒸鍋和過濾器,全都是用這種金屬製造的。它不易生銹,容易清洗,而且導熱性能好。所以對這些用具而言,不銹鋼是一種理想的材料。

這些科學家中最成功的是英國冶金專家享利·布雷爾利。1912年,布雷爾利把鉻與鋼熔合起來,生產出一種適合於來復槍槍管的合金。

布雷爾利認識到熔合後產生的金屬對鐵銹具有抵抗力。實際上他提供 了一個18%的鉻加上8%的鎳的公式。布雷爾利提出,這對刃具會很理想。而且,1941年他就有了用該材料造出餐刀和餐叉。這種金屬以「不銹鋼」而出名。

右圖:不銹鋼的抗銹特性,加上它閃爍的外觀,使它成為20世紀中期流行的廚房用品。廚房洗滌槽、鍋架、門柄甚至傢具,往往都是用不銹鋼製造的。

現在,用不銹鋼製造出了范圍龐大的眾多商品。

如今使用的各種不銹鋼有100多種類型,具有鉻、鎳和其他金屬的不同比例。所有這些鋼都有著獨特的性能,例如寒冷時也容易成形,或者具有抗撞擊、抗鐵銹的能力。

6. 歷史上不銹鋼是什麼時候開始發展的

不銹鋼是具有60年發展歷程的現代材料

自本世紀初發明不銹鋼以來,不銹鋼就把現代材料的形象和建築應用中的卓越聲譽集於一身,使其競爭對手羨慕不已。

只要鋼種選擇的正確,加工適當,保養合適,不銹鋼不會產生腐蝕、點蝕、銹蝕或磨損。不銹鋼還是建築用金屬材料中強度最高的材料之一。由於不銹鋼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所以它能使結構部件永久地保持工程設計的完整性。含鉻不銹鋼還集機械強度和高延伸性於一身,易於部件的加工製造,可滿足建築師和結構設計人員的需要。

在建築、大樓和結構的行業中,不銹鋼成功的關鍵是其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能。

不銹鋼牌號分組
200 系列—鉻-鎳-錳 奧氏體不銹鋼
300 系列—鉻-鎳 奧氏體不銹鋼
型號 301—延展性好,用於成型產品。也可通過機械加工使其迅速硬化。焊接性好。抗磨性和疲勞強度優於304不銹鋼。
型號 302—耐腐蝕性同304,由於含碳相對要高因而強度更好。
型號 303—通過添加少量的硫、磷使其較304更易切削加工。
型號 304—通用型號;即18/8不銹鋼。GB牌號為0Cr18Ni9。
型號 309—較之304有更好的耐溫性。
型號 316—繼304之後,第二個得到最廣泛應用的鋼種,主要用於食品工業和外科手術器材,添加鉬元素使其獲得一種抗腐蝕的特殊結構。由於較之304其具有更好的抗氯化物腐蝕能力因而也作「船用鋼」來使用。SS316則通常用於核燃料回收裝置。18/10級不銹鋼通常也符合這個應用級別。[1]
型號 321—除了因為添加了鈦元素降低了材料焊縫銹蝕的風險之外其他性能類似304。
400 系列—鐵素體和馬氏體不銹鋼
型號 408—耐熱性好,弱抗腐蝕性,11%的Cr,8%的Ni。
型號 409—最廉價的型號(英美),通常用作汽車排氣管,屬鐵素體不銹鋼(鉻鋼)。
型號 410—馬氏體(高強度鉻鋼),耐磨性好,抗腐蝕性較差。
型號 416—添加了硫改善了材料的加工性能。
型號 420—「刃具級」馬氏體鋼,類似布氏高鉻鋼這種最早的不銹鋼。也用於外科手術刀具,可以做的非常光亮。
型號 430—鐵素體不銹鋼,裝飾用,例如用於汽車飾品。良好的成型性,但耐溫性和抗腐蝕性要差。
型號 440—高強度刃具鋼,含碳稍高,經過適當的熱處理後可以獲得較高屈服強度,硬度可以達到58HRC,屬於最硬的不銹鋼之列。最常見的應用例子就是「剃須刀片」。常用型號有三種:440A、440B、440C,另外還有440F(易加工型)。
500 系列—耐熱鉻合金鋼。
600 系列—馬氏體沉澱硬化不銹鋼。
型號 630—最常用的沉澱硬化不銹鋼型號,通常也叫17-4;17%Cr,4%Ni。

7. 不銹鋼被發明出來的時間,國家,和發明人是誰

不銹抄鋼的發明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嗆人的戰爭火葯味已彌漫歐陸大地,英國政府為實戰需要,決定研製一種耐磨、耐高溫的槍膛鋼材,以改進武器。於是,他們將冶煉鋼的任務交給了冶金專家亨利.布雷爾利(Harry Brearley)。
我們知道冶煉鋼鐵需加人某種化學元素,依據其含量的比例,才能獲得人們所需的各種具有硬度、強度、韌性、塑性及耐磨、耐熱、耐酸等機械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的金屬材料。布列爾帶領助手,進行多種配方的冶煉試驗,但煉出的鋼經測試檢驗都未能達到製造槍膛材料的規定要求。布列爾並不氣餒,重新研究與修正添加化學元素的配比,繼續進行製造槍膛用鋼的冶煉。

8. 不銹鋼發明時間簡史。不銹鋼問世於哪一年

不銹鋼的發明和使用,要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英國科學家布享利·布雷爾利受英國政府軍部兵工廠委託,研究武器的改進工作。那時,士兵用的步槍槍膛極易磨損,布雷爾利想發明一種不易磨損的合金鋼。

布雷爾利發明的不銹鋼於1916年取得英國專利權並開始大量生產,至此,從垃圾堆中偶然發現的不銹鋼便風靡全球,亨利·布雷爾利也被譽為「不銹鋼之父」。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英國在戰場上的槍支,總是因槍膛磨損不堪使用而運回後方。軍工生產部門命令研製高強度耐磨合金鋼的布雷爾利,專門研究解決槍膛的磨損問題。布雷爾利和其助手搜集了國內外生產的各種型號的鋼材,各種不同性質的合金鋼,在各種不同性質的機械上進行性能實驗,然後選擇出較為適用的鋼材製成槍枝。一天,他們實驗了一種含大量鉻的國產合金鋼,經耐磨實驗後,查明這種合金並不耐磨,說明這不能製造槍支,於是,他們記錄下實驗結果,往牆角一扔了事。幾個月後的一天,一位助手拿著一塊鋥光瓦亮的鋼材興沖沖跑來對布雷爾利說:「先生,這是我在清理倉庫時發現的毛拉先生送來的合金鋼,您是否實驗一下,看它到底有什麼特殊作用!」「好!」布雷爾利看著光亮耀眼的鋼材,高興地說。

實驗結果證明:它是一塊不怕酸、鹼、鹽的不銹鋼。這種不銹鋼是德國的毛拉在1912年發明的,然而,毛拉卻並不知道這種不銹鋼有什麼用途。
布雷爾利心裡盤算道:「這種不耐磨卻耐腐蝕的鋼材,不能制槍枝,是否可以做餐具呢?」他說干就干,動手製作了不銹鋼的水果刀、叉、勺、果盤及折疊刀等。

9. 不銹鋼的歷史起源

不銹鋼的發明和使用,要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英國科學家亨利·布雷爾利受英國政府軍部兵工廠委託,研究武器的改進工作。那時,士兵用的步槍槍膛極易磨損,布雷爾利想發明一種不易磨損的合金鋼。
布雷爾利發明的不銹鋼於1916年取得英國專利權並開始大量生產,至此,從垃圾堆中偶然發現的不銹鋼便風靡全球,亨利·布雷爾利也被譽為「不銹鋼之父」。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英國在戰場上的槍支,總是因槍膛磨損不能使用而運回後方。軍工生產部門命令研製高強度耐磨合金鋼的布雷爾利,專門研究解決槍膛的磨損問題。布雷爾利和其助手搜集了國內外生產的各種型號的鋼材,各種不同性質的合金鋼,在各種不同性質的機械上進行性能實驗,然後選擇出較為適用的鋼材製成槍枝。一天,他們實驗了一種含大量鉻的國產合金鋼,經耐磨實驗後,查明這種合金並不耐磨,說明這不能製造槍支,於是,他們記錄下實驗結果,往牆角一扔了事。幾個月後的一天,一位助手拿著一塊鋥光瓦亮的鋼材興沖沖跑來對布雷爾利說:「先生,這是我在清理倉庫時發現的毛拉先生送來的合金鋼,您是否實驗一下,看它到底有什麼特殊作用!」「好!」布雷爾利看著光亮耀眼的鋼材,高興地說。
實驗結果證明:它是一塊不怕酸、鹼、鹽的不銹鋼。這種不銹鋼是德國的毛拉在1912年發明的,然而,毛拉卻並不知道這種不銹鋼有什麼用途。
布雷爾利心裡盤算道:「這種不耐磨卻耐腐蝕的鋼材,不能制槍枝,是否可以做餐具呢?」他說干就干,動手製作了不銹鋼的水果刀、叉、勺、果盤及折疊刀等。

10. 不銹鋼板的歷史起源

我國不銹鋼標準的建立和發展概況

隨著我國不銹鋼研製和生產技術的發展,我過不銹鋼的技術標准在20世紀50年代的初期開始建立和發展起來。1952年我國制定了兩個不銹鋼標准,即重20--50《高合金不銹鋼、耐熱鋼及高電阻合金》和重21--52《不銹及耐酸各種條鋼技術條件》。這兩個標准共列有23個不銹鋼牌號,主要是Cr-Ni不銹鋼。依據這兩個標准,初期,主要是生產18-8型Cr-Ni奧氏體不銹鋼,如1Cr18Ni9Ti。隨後,根據我國化學工業發展的需要,又生產1Cr18Ni12Mo2Ti和1Cr18Ni12Mo3Ti等鋼。但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我國尚未大量生產鎳、鉻金屬,為了節約鎳資源,只得開展研製或引進國外節鎳不銹鋼的經驗的工作,並取得一定成績。為此,1959年對重20--52和21--52兩個標准進行了修訂,合並為YB10--59《不銹耐酸鋼技術條件》。
YB10--59列有36個牌號,主要特點是增加了以Mn或Mn、N作奧氏體形成元素的節Ni和無Ni的鐵素體不銹鋼。該標准一直執行到1975年,十多年中,對我國不銹鋼研製和生產技術的發展,擴大品種、提高質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進入20世紀60年代直到70年代初期,由於我國化工及國防等工業不斷發展的需要,加上煉鋼技術的進步,一大批新的不銹鋼種,如00Cr18Ni10等超低碳不銹鋼、0Cr17Mn13Mo2N等無Ni的Cr-Mn-N不銹鋼、0Cr17Ni14Cu4Nb等沉澱硬化不銹鋼,以及1Cr25Ni5Ti等奧氏體-鐵素體雙相不銹鋼等,相繼研製或仿製成功,並陸續投入生產和使用。為了更好的適應生產和實用的要求,鞏固不銹鋼研製和生產技術進步的成果,在頒布YB10-59的基礎上,1964~1965年還制定了七個不銹鋼鋼材標准,包括熱軋厚板、薄板,冷軋薄板、熱軋鋼帶及鋼絲等品種。1970~1971年又制定了四個不銹鋼材標准,包括航空用冷軋薄板、專用和通用無縫鋼管等品種,並修訂了厚板和薄板的標准。1972年又著手對YB10-59進行了修訂。
根據冶金工業部的安排,1972年由冶金工業部標准化研究所和冶金部鋼鐵研究院負責組織,著手對各大鋼類進行鋼種及標準的整頓工作。1973~1974年相繼組建了各大鋼類及標准整頓專業組。不銹及耐熱鋼專業組迅速開展了清理整頓工作。經過兩年的努力統計匯總了冶金廠的不銹鋼品種、產量、質量和技術水平,調研了新鋼種的研製開發情況,走訪用戶,廣泛聽取了使用要求及意見。在完成鋼種清理整頓的基礎上,提出了YB10-59的修訂草案,經廣泛徵求意見,多次開會討論,通過審定,制訂了GB1220-75《不銹耐酸鋼技術條件》。至此,我國共有不銹鋼標准13個,波啊擴65個牌號。
為了貫徹關於採用國際標准和國外現金標准(簡稱「雙采」)的方針政策,1982年,根據冶金工業部的安排,標准化研究所組織有關工廠和鋼鐵研究院就不銹鋼標準的「雙采」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徵求意見。通過對美、日、德、原蘇聯等國家及ISO的有關標准分析論證,認為日本JIS的不銹鋼標准體系為主,結合我國實際生產和使用的情況,根據現有的標准和水平,進行補充修改,建立一套新的不銹鋼標准體系,可使我國的不銹鋼標准水平有較大的提高,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在這樣一個思想認識的指導下,不銹鋼標准「雙采」工作組在多次召開論證會,反復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就鋼棒(坯)、鋼板、鋼帶、鋼絲四類產品提出了20個標准草案,1983年對這20個標准草案進行審定,新制定標准12個,包括冷加工鋼棒、鍛件用鋼坯、熱軋等邊角鋼、塗層薄鋼板鋼帶、熱軋鋼帶、彈簧用冷軋鋼帶、冷頂鍛鋼絲、惰性氣體保護焊接用鋼棒鋼絲、外科植入物用鋼棒鋼絲和薄板鋼帶;修訂標准6個,包括熱加工鋼棒(GB1220-1984)、熱軋板、冷軋板、冷軋帶、鋼絲、盤條等。共18個標准,其中國標17個,行標1個。這些標准在採用國外先進標準的基礎上,總結吸納了20世紀80年代我國不銹鋼研製和生產技術取得的成績,初步建立起了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的我國不銹鋼標准體系。
1985年以後,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深入發展的大好形勢下,我國不銹鋼生產技術不斷取得進展。為了適應生產、使用和進出口貿易的需求,又對上述標准體系進行了調整和補充,陸續制訂了不銹鋼復合板、鋼絲繩、機械結構用焊接管和無縫管、流體輸送用焊接管和無縫管、鍋爐及熱交換器用無縫管以及彩色顯象管用冷軋鋼帶等多個標准,並對GB1220-84及一些原有標准陸續進行了修訂。目前,我國已有不銹鋼產品標准33個,還有不銹鋼專用理化實驗方法國家標准13個,一個品種齊全、結構合理、視屏較為先進的不銹鋼標准體系基本形成。

閱讀全文

與不銹鋼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
創造力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