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盧梭的名言名句
盧梭的名言名句有哪些呢?
一、盧梭簡介
盧梭是法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是法國啟蒙運動時期的代表人物,盧梭為後世留下的思想精華指導了後來的法國大革命和美國大革命。在當時封建愚昧的宗教統治之下,盧梭提出的天賦人權人人平等的觀念就如同一柱燈塔,為黑暗中的法國人民指引方向,盧梭為當時的人民從思想上走進一個全新的領域。對於盧梭是個怎樣的人這個問題應當從兩方面看,在思想上盧梭是偉人是巨人,但是從生活中,盧梭只是普通人,有自己的特殊癖好,也有自己的在懺悔錄中寫到的那些卑劣樣子。
二、名言名句
1、社會秩序是一項為其他一切權利提供基礎的神聖權利。但是這項權利是建立在契約之上的,而絕非出於自然。 ----《社會契約論》
2、花朵衰敗的地方,人類沒法生活
3、人類便被分成一群群的牛羊,每一群都有它自己的首領④,首領保護他們就是為了要吃掉他們。凡是生於奴隸制度之下的人,都是生來作奴隸的; ----《社會契約論》
4、任何東西,只要涉及到我感覺的需要,就會讓我沉靜,只有完全丟開了自己的身體利益,這樣的精神快樂,我才品得出其中真正的滋味 ----《一個孤獨散步者的遐想》
5、一個癱瘓的人想奔跑,一個矯健的人不想跑,這兩個人都想停在原地上。
6、困厄無疑是個很好的老師;然而這個老師索取的學費很高,學生從他那裡所得到的時常還抵不上所繳的學費。
7、戰爭絕不是人與人的一種關系,而是國與國的一種關系;在戰爭之中,個人與個人絕不是以人的資格,甚至於也不是以公民的資格④,而只是以兵士的資格,才偶然成為仇敵的;一個國家就只能以別的國家為敵,而不能以人為敵。 ----《社會契約論》
8、誠然,當時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像我們現在一樣,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並不比人與動物的交往更多,但他仍不會忽視對他同類的觀察,久而久之,他就能發現他們之間以及他與女人之間的共同點。當他發現在同種情況下,其他人的做法和他完全相同時,他就自然而然地猜想別人的思維方式和行動方式也都和他完全相同。這個重要的發現,一旦深深印入他的腦海,就會在他的腦海中形成一種比推理更確定卻遠遠更快速的直覺,促使他追尋一種對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最有利的行為方式。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
9、我們沒有權利把人處死,哪怕僅僅是以警效尤,除非對於那些如果保存下來便不能沒有危險的人。 ----《社會契約論》
10、不知道決不是禍害,有害的只是迷惑。迷惑的人往往不是因為他不知道,而是因為他認為自己知道。
11、自我主義不能與自尊混為一談,這兩者無論就其本質而言,或其產生的影響而言,都是不相同的。自尊是一種自然的感情,它使每種動物都關注自身的生存,在人類中,它為理智所引導,為同情心所節制,從而產生人性和美德。而自我主義則純粹是一種相對的,非自然的感情,它產生在社會中,它使個人對自己的重視遠遠超過對任何其他人的重視,使得人們之間相互沖突相互攻擊。自我主義是」尊貴感「的真正源頭。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
12、法律作為一種規定,它自身的約束力弱於慾望,它只能是限制人們而無法改變人們。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
13、如果各種科學可以敦風化俗,如果它們能教導人們為祖國而流血,如果它們能鼓舞人們的勇氣;那麼中國人民就應該是聰明的,自由的而又不可征服的了 ----《論科學與藝術》
14、上帝是公正的;他要我受苦受難;然而他知道我是清白的。我的信心正是由此而產生;我的心和我的理智向我高呼,告訴我:我的信心決不我欺。因此,讓人們和命運去做這做那吧,我要學會無怨無艾地忍受;一切都將恢復正常秩序,輪到我的那一天也遲早要來臨的。 ----《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
15、如果流動,就流走;如果靜止,就乾涸;如果生長,就慢慢凋零,這個世界沒有永恆。 ----《懺悔錄》
16、溫暖的友情和仁慈的心在我們遭受痛苦的時候能夠安慰我們。即使在我們歡樂的時候,如果沒有人同我們分享歡樂的話,我們也會感到孤寂和苦悶的。
17、可以說,品位是鑒賞力的顯微鏡。
18、生活本身沒有任何價值,它的價值在於怎樣使用它。
19、治理社會就應當完全根據這種共同的利益。
20、人們總是願意自己幸福,但人們並不總是能看清楚幸福。 ----《社會契約論》
三、總結,盧梭的名言名句還有許許多多,以上只總結了二十條,我們在學習中善於發現和歸納,才會學以致用,信手拈來。
㈡ 盧梭說「上帝創造了我,然後把模子打破 是什麼意思啊
本義是上帝創造我,然後把創造我的模子打破,就不會再創造出和我回一模一樣的人了,這個話說答明了任何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正如有句俗話說的:「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一樣的樹葉」,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採納我的答案吧,別忘記給我加分哦,呵呵^_^.............
㈢ 在《敬畏自然》第六段中作者說:"大自然之所以創造出會思維的生物,也許是有深意的","深意"在此應如何理解
宇宙是通過人類來認識(欣賞)自己、表達自己的。
㈣ 盧梭的"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後把模子打碎了."原文的整段話!!!急求!
盧梭說:「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後把模子打碎了。」這話聽起來自負,其實適用於每一個人。可惜的是,多數人忍受不了這個失去了模子的自己,於是又用公共的模子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結果彼此變得如此相似。 真正成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上有許多人,你可以說他是隨便什麼東西,例如是一種職業,一種身份,一個角色,唯獨不是他自己。如果一個人總是按照別人的意見生活,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總是為外在的事務忙碌,沒有自己的內心生活,那麼,說他不是他自己就一點兒也沒有冤枉他。因為確確實實,從他的頭腦到他的心靈,你在其中已經找不到絲毫真正屬於他自己的東西了,他只是別人的一個影子和事務的一架機器罷了。
人生在世,不能沒有朋友。在所有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一個,那就是自己。缺了這個朋友,一個人即使朋友遍天下,也只是表面的熱鬧而已,實際上他是很空虛的。
能否和自己做朋友,關鍵在於有沒有一個更高的自我,這個自我以理性的態度關愛著那個在世上奮斗的自我。理性的關愛,這正是友誼的特徵。有的人不愛自己,一味自怨,彷彿自己的仇人。有的人愛自己而沒有理性,一味自戀,儼然自己的情人。在這兩種場合,更高的自我都是缺席的。
這個更高的自我知道:自愛者才能愛人,給人以生命歡樂的人,必是自己充滿著生命歡樂的人。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既不會是一個可愛的人,也不可能真正愛別人。他帶著對自己的怨恨到別人那裡去,就算他是去行善的吧,他的怨恨仍會在他的每一件善行里顯露出來,加人以損傷。而只愛自己的人也不會有真正的愛,只有驕橫的佔有。如果說愛是一門藝術,那麼,恰如其分的自愛便是一種素質,唯有具備這種素質的人才能成為愛的藝術家。
人與人之間有同情,有仁義,有愛。所以,世上有克己助人的慈悲和捨己救人的豪俠。但是,每一個人終究是一個生物學上和心理學上的個體,最切己的痛癢唯有自己能最真切地感知。在這個意義上,對於每一個人來說,他最關心的還是他自己,世上最關心他的也還是他自己。要別人比他自己更關心他,要別人比關心其他人更關心他,都是違背作為個體的生物學和心理學特性的。結論是:每個人都應該自立。這些都是心中的自我應該知道的。
心中的自我還須明白:有些痛苦是無法分擔的。別人的關愛至多隻能轉移你對痛苦的注意力,卻不能改變痛苦的實質。甚至在一場共同承受的苦難中,每人也必須獨自承擔自己的那一份痛苦,這痛苦並不因為有一個難友而有所減輕。
對於別人的痛苦,我們的同情一開始可能相當活躍,但一旦痛苦持續下去,同情就會消退。我們在這方面的耐心遠遠不如對於別人的罪惡的耐心。一個我們不得不忍受的別人的罪惡彷彿是命運,一個我們不得不忍受的別人的痛苦卻幾乎是罪惡了。
我並非存心刻薄,而是想從中引出一個很實在的結論:當你遭受巨大痛苦時,你要自愛,懂得自己忍受,盡量不用你的痛苦去攪擾別人。
和自己交朋友,還要做自己的一個冷眼旁觀者和批評者,這是一種修養。它可以使我們保持某種清醒,避免落入自命不凡或者顧影自憐的可笑復可悲的境地。獲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歡樂。然而,一個孜孜以求理解、沒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卻是個可憐蟲,把自己的價值完全寄託在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並無價值。成為真正的自己很難,但一旦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你也會樂此不疲。
為別人對你的好感、承認、報償做的事,如果別人不承認,便等於零。而為自己的良心、才能、生命做的事,即使沒有一個人承認,也絲毫無損。我之所以寧願靠自己的本事吃飯,其原因之一是為了省心省力,不必去經營我所不擅長的人際關系了
㈤ 盧梭大聲呼籲人類返回大自然,對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其實盧梭所說的返回自然其實並不是讓我們去返回到原始社會,讓我們去做一個野蠻人,因為「人性往而不返」,而是讓我們找回我們已經所丟失的原始人所具有的品性。在原始狀態下,野蠻人遵循兩條基本法則:①自愛(比如我們每個人為了自己的生存,與大自然搏鬥,或者與其他動物進行斗爭)。②同情心(即使在動物身上,我們也能看到對別的動物尤其是自己的同類遇到不幸也會留下眼淚。隨著人和人之間交往的頻繁,人類的智力不斷提高,我們從野蠻的自然狀態下走出來,通過某種方式進入到文明社會。與此同時,人的自我意識增強了,私有制也產生了,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虛榮心,人們就會不擇手段,虛榮、狡詐、欺騙相繼出現,在自然狀態下的自愛轉化成了自私,同情心也早已被泯滅了。因此,生活在這種社會的某些人就會發問,人所具有的這些美德都跑到哪去了呢?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已經喪失了美德,所以我們需要返回大自然,去把我們曾經所喪失的美德去追尋回來。
如果你還不明白的話,推薦你看一下盧梭的《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
㈥ "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後把模子打碎了."是誰說的
盧梭說的
㈦ 那位思想家說過:「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後把模子打碎了。」
盧梭 法國著名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先驅,啟蒙運動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㈧ 誰能幫我解釋一下盧梭這句話的含義
這句話就是說雖然這個世界有那麼多人,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和與眾不同的地方.
㈨ 盧梭說:「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後把模子打碎了。」這話聽起來自負,其實適用於每一個人。可惜的是,多數人
盧梭說:「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後把模子打碎了。」這話聽起來自負,其實適用於每一個人。可惜的是,多數人忍受不了這個失去了模子的自己,於是又用公共的模子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結果彼此變得如此相似。 真正成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上有許多人,你可以說他是隨便什麼東西,例如是一種職業,一種身份,一個角色,唯獨不是他自己。如果一個人總是按照別人的意見生活,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總是為外在的事務忙碌,沒有自己的內心生活,那麼,說他不是他自己就一點兒也沒有冤枉他。因為確確實實,從他的頭腦到他的心靈,你在其中已經找不到絲毫真正屬於他自己的東西了,他只是別人的一個影子和事務的一架機器罷了。
人生在世,不能沒有朋友。在所有朋友中,不能缺了最重要的一個,那就是自己。缺了這個朋友,一個人即使朋友遍天下,也只是表面的熱鬧而已,實際上他是很空虛的。
能否和自己做朋友,關鍵在於有沒有一個更高的自我,這個自我以理性的態度關愛著那個在世上奮斗的自我。理性的關愛,這正是友誼的特徵。有的人不愛自己,一味自怨,彷彿自己的仇人。有的人愛自己而沒有理性,一味自戀,儼然自己的情人。在這兩種場合,更高的自我都是缺席的。
這個更高的自我知道:自愛者才能愛人,給人以生命歡樂的人,必是自己充滿著生命歡樂的人。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既不會是一個可愛的人,也不可能真正愛別人。他帶著對自己的怨恨到別人那裡去,就算他是去行善的吧,他的怨恨仍會在他的每一件善行里顯露出來,加人以損傷。而只愛自己的人也不會有真正的愛,只有驕橫的佔有。如果說愛是一門藝術,那麼,恰如其分的自愛便是一種素質,唯有具備這種素質的人才能成為愛的藝術家。
人與人之間有同情,有仁義,有愛。所以,世上有克己助人的慈悲和捨己救人的豪俠。但是,每一個人終究是一個生物學上和心理學上的個體,最切己的痛癢唯有自己能最真切地感知。在這個意義上,對於每一個人來說,他最關心的還是他自己,世上最關心他的也還是他自己。要別人比他自己更關心他,要別人比關心其他人更關心他,都是違背作為個體的生物學和心理學特性的。結論是:每個人都應該自立。這些都是心中的自我應該知道的。
心中的自我還須明白:有些痛苦是無法分擔的。別人的關愛至多隻能轉移你對痛苦的注意力,卻不能改變痛苦的實質。甚至在一場共同承受的苦難中,每人也必須獨自承擔自己的那一份痛苦,這痛苦並不因為有一個難友而有所減輕。
對於別人的痛苦,我們的同情一開始可能相當活躍,但一旦痛苦持續下去,同情就會消退。我們在這方面的耐心遠遠不如對於別人的罪惡的耐心。一個我們不得不忍受的別人的罪惡彷彿是命運,一個我們不得不忍受的別人的痛苦卻幾乎是罪惡了。
我並非存心刻薄,而是想從中引出一個很實在的結論:當你遭受巨大痛苦時,你要自愛,懂得自己忍受,盡量不用你的痛苦去攪擾別人。
和自己交朋友,還要做自己的一個冷眼旁觀者和批評者,這是一種修養。它可以使我們保持某種清醒,避免落入自命不凡或者顧影自憐的可笑復可悲的境地。獲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歡樂。然而,一個孜孜以求理解、沒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卻是個可憐蟲,把自己的價值完全寄託在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並無價值。成為真正的自己很難,但一旦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你也會樂此不疲。
為別人對你的好感、承認、報償做的事,如果別人不承認,便等於零。而為自己的良心、才能、生命做的事,即使沒有一個人承認,也絲毫無損。我之所以寧願靠自己的本事吃飯,其原因之一是為了省心省力,不必去經營我所不擅長的人際關系了。
㈩ 盧梭說「上帝創造了我,然後把模子打破。」我可能有很多不完美,但我是獨一無二的
雖然可以說很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但盧梭卻是這之中更特別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