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阿梅德奧.比亞瓦蒂之踩單車(足壇發明家 )
仔細翻開足球網路全書,你會驚奇地發現,踩單車始祖是義大利人——參加過1938年世界盃的義大利前鋒阿梅德奧·比亞瓦蒂。當然將這項絕技發揚光大的還是巴西人。
B. 兩個輪的自行車是怎麼被發明出來的呢因為當大家都不會騎自行車時肯定沒有人能騎上讓它保持平衡。:-)
剛開始發明出來的是獨輪的,就一個輪子一個坐椅,輪子還是沒有橡膠的,後來加了個小輪使騎行容易一些,記得電視上放過自行車的發明歷史,可以找出來看下
C. 巴西除了小羅和卡諾施還有誰回發任意球發的好的啊,踩單車是誰發明的啊,誰踩的最好,誰有視頻啊
儒尼尼奧、卡福、阿德里亞諾(大力)
巴西其實好多人任意球發的都很好,在各自的俱樂部都是任意球主罰球員,但是在巴西隊中就只能主要讓給小羅主罰,誰叫自己是大腕,人家是大大腕呢。
踩單車是英格蘭隊的比爾茲利第一個運用的。
巴西的德尼爾森最好(個人意見)。
D. 世界上誰第一個騎自行車
自行車是人類發明的最成功的一種人力機械,是由許多簡單機械組成的復雜機械。
1790年,有個法國人名叫西夫拉克,他特別愛動腦筋。有一天,他行走在巴黎的一條街道上,因為前一天下過雨,路上積了許多雨水,很不好走。突然,一輛四輪馬車從身後滾滾而來,那條街比較狹窄,馬車又很寬,西夫拉克躲來躲去幸而沒有被車撞倒,還是被濺了一身泥巴和雨水。別人看見了,替他難過,還氣得直罵,想喊那輛馬車停下,講理交涉。西夫拉克卻喃喃地說:「別喊了,別喊了,讓他們去吧。」馬車走遠了,他還獃獃地站在路邊。他在想:路這么窄,行人又那麼多,
自行車
為什麼不可以把馬車的構造改一改呢?應當把馬車順著切掉一半,四個車輪變成前後兩個車輪……他這樣一想,回家就動手進行設計。經過反復試驗,1791年第一架代步的「木馬輪」小車造出來了。這輛最早的自行車是木製的,它的結構比較簡單,既沒有驅動裝置,也沒有轉向裝置,騎車人靠雙腳用力蹬地前行,改變方向時也只能下車搬動車子。即使這樣,當西夫拉克騎著這輛自行車到公園兜風時,在場的人也都頗為驚異和贊嘆。
1816年,在德國有個看林人名叫德萊斯,他每天從村東的這一片樹林,走到村西的另一片樹林,年年如此。他想:如果人坐在車子上,走走停停,隨心所欲,不是很瀟灑嗎?德萊斯開始製作木輪車,樣子跟西夫拉克造的差不多。不過,在前輪上加了一個控制方向的車把子,以改變前進的方向。但是騎車時依然要用兩只腳,一下一下地蹬踩地面,才能推動車子向前滾動。當德萊斯騎車出門試驗的時候,一路上遭到不少人的嘲笑。盡管如此,他還是十分喜歡自己創作的這架「可愛的小馬崽」。一次德萊斯在騎車閑逛時開過來一輛馬車,車夫嘲笑他說他的車慢,於是他就和車夫說:「你信不信我的車比你的馬車還快」於是他們兩個打了個賭。路程是從村東到村西的一個來回,結果德萊斯比車夫整整快了1個多小時。
1840年,英格蘭的鐵匠麥克米倫,弄到了一輛破舊的「可愛的小馬崽」。他在後輪的車軸上裝上曲柄,再用連桿把曲柄和前面的腳蹬連接起來,並且前後輪都用鐵制的,前輪大,後輪小。當騎車人踩動腳蹬,車子就會自行運動起來,向前跑去。因此而被警察抓住,並處以罰款。其罪名是「野蠻騎車」。
自行車
1861年,法國的米肖父子,原本職業是馬車修理匠,他們在前輪上安裝了能轉動的腳蹬板;車子的鞍座架在前輪上面,這樣除非騎車的技術特別高超,否則就抓不穩車把,會從車子上掉下來。他們把這輛兩輪車冠以「自行車」的雅名,並於1867年在巴黎博覽會上展出,讓觀眾大開眼界。
1869年,英國的雷諾看了法國的自行車之後,覺得車子太笨重了,開始琢磨如何把自行車做得輕巧一些。他採用鋼絲輻條來拉緊車圈作為車輪;同時,利用細鋼棒來製成車架,車子的前輪較大,後輪較小。從而使自行車自身的重量減小一些。從西夫拉克開始,一直到雷諾,他們製作的5種型式的自行車都與現代自行車的差別較大。
真正具有現代形式的自行車是在1874年誕生的。英國人羅松在這一年裡,別出心裁地在自行車上裝上了鏈條和鏈輪,用後輪的轉動來推動車子前進。但仍然是前輪大,後輪小,看起來不夠協調,不穩定。
1886年,英國的約翰.k.斯塔利,是一位機械工程師,從機械學,運動學的角度設計出了新的自行車樣式,為自行車裝上了前叉和車閘,前後輪的大小相同,以保持平衡,並用鋼管製成了菱形車架,還首次使用了橡膠的車輪。斯塔利不僅改進了自行車的結構,還改制了許多生產自行車部件用的機床,為自行車的大量生產利推廣應用開辟了寬闊的前景,因此他被後人稱為「自行車之父」。斯塔利所設計的自行車車型與今天自行車的樣子基本一致了。
1888年,愛爾蘭的獸醫鄧洛普,從醫治牛胃氣膨脹中得到啟示,他把家中花園里用來澆水的橡膠管粘成圓形,打足了氣,裝在自行車輪子上,前往參加騎自行車比賽,居然名列前茅,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充氣輪胎是自行車發展史上一個劃時代的創舉,它增加了自行車的彈性,不會因路面不平而震動;同時大大地提高了行車速度,增大了車輪與路面的摩擦力。這樣,就根本上改變了自行車的騎行性能,完善了自行車的使用功能。
同樣是1888年,英國考文垂市的約翰.k.斯塔利生產出了第一輛現代自行車———「安全」自行車。其主要特點是採用菱形車架,使得車身有更高的剛度和強度,後輪用鏈條驅動,並通過前叉直接把握方向。
千奇百怪的設計方法
公路自行車
世界上第一批真正實用型的自行車出現於19世紀初。1817年,德國人德萊斯在法國巴黎發明了帶車把的木製兩輪自行車。自行車問世後迅速成為當時歐洲人青睞的交通工具。19世紀一些歐洲人也構思出了一些理想的自行車圖。
自行車發明的早期階段,人們認為越大的輪子行駛的速度越快,兩名男子騎著一輛車輪幾乎為一人高的自行車。
在自行車的發明階段,有些人並沒有把自行車的兩個輪子設計成前後放置,而是把兩個輪子做成了左右放置,這種自行車的外形有些類似輪椅。
中國自行車歷史清同治七年(1868年)11月,上海首次由歐洲運來幾輛自行車,是人坐車上,兩腳踮地引車而走的業余消遣的娛樂性代步工具。
同治十三年,法國人米拉從日本運來人力車輸入上海,這種車稱為「東洋車」,因其色黃又叫「黃包車」,成為代步工具。隨後滬上興起了人力車的修、租、販制業。
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後,英商怡和、德商禪臣、法商禮康等洋行將自行車及零件列為「五金雜貨類」輸入上海,到19世紀末在上海已有廣泛市場。
原來設攤修理馬車、人力車的諸同生,於光緒二十三年選址南京路(今南京東路)604號,開辦了同昌車行,經營自行車及零配件。
光緒二十六年,上海有惠民、曹順泰等六七家車行,銷售人力車、馬車及自行車零配件,以賣帶修。
民國4年(1915年),上海有近20家自行車商店。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郵電事業發展,自行車成為郵差的交通工具,自行車需求激增,市區又新開一批自行車商店,形成了以老閘區(今黃浦區)為中心的自行車銷售網路。
E. 足球裡面的踩單車因為什麼而名,誰最先踩
由於該動作頻繁換腳令人眼花繚亂,有桑巴之風,所以通常被認為是巴西人發明的,具體發明者已不可考。
20世紀50年代,『小鳥』加林查在原地用右腳單腳踩出三重單車,雖然不能說是嚴格意義上的『踩單車』,卻是比較早期的關於該動作的影像記錄。20世紀90年代中期,『外星人』羅納爾多憑借出眾的身體素質和腳下技術,將『踩單車』動作用於實戰。
而真正因為『踩單車』而聞名於世的是同時期的德尼爾森
,他在1998年世界盃上屢次使用這個動作,曾在半決賽中成功晃過荷蘭後衛雷茨格,名噪天下。但由於德尼爾森在當屆世界盃過度使用這一動作,也招致不少非議。他在決賽中面對法國中場佩蒂特,更是使出了六重單車卻過人失敗,給很多球迷留下了一個『踩單車』不過是花架子的印象。
F. 踩單車的發明者是哪個
1、踩單車,英文名Step over。由抄於該動作頻繁換腳令人眼花繚亂,有桑巴之風,所以通常被認為是巴西人發明的,具體發明者已不可考。
20世紀50年代,『小鳥』加林查在原地用右腳單腳踩出三重單車,雖然不能說是嚴格意義上的『踩單車』,卻是比較早期的關於該動作的影像記錄。20世紀90年代中期,『外星人』羅納爾多憑借出眾的身體素質和腳下技術,將『踩單車』動作用於實戰。
而真正因為『踩單車』而聞名於世的是同時期的德尼爾森,他在1998年世界盃上屢次使用這個動作,曾在半決賽中成功晃過荷蘭後衛雷茨格,名噪天下。但由於德尼爾森在當屆世界盃過度使用這一動作,也招致不少非議。他在決賽中面對法國中場佩蒂特,更是使出了六重單車卻過人失敗,給很多球迷留下了一個『踩單車』不過是花架子的印象。
該動作的中文譯名『踩單車』,是由其葡萄牙語名字"pedalada"翻譯過來的。
G. 踩單車是誰發明的
樓主說的萊昂尼德斯是發明倒勾射門的人.被說成是倒勾射門之父.踩單車據說是義大利人發明的.但真正將他發揚光大的是巴西的德尼爾森.我們認識這個動作就是從他開始的.
H. 咱們國家最早騎自行車的是誰
這個問題怎麼說好,據《清朝野史大觀》中記載:「黃履庄所制雙輪小車一輛,長三尺余,可坐一人,不需推挽,能自行。行時,以手挽軸旁曲拐,則復行如初,隨住隨挽日足行八十里。」
黃履庄何許人?據說他是清順治、康熙年間揚州人士,發明了不少東西,比如「驗冷熱器」(類似於溫度計)、「瑞光鏡」(類似於探照燈)……總之是些稀奇古怪,很「現代」的東西,有個「千里鏡」這樣介紹:「千里鏡於方匣布鏡器,就日中照之,能攝數里之外之景,平列其上,歷歷如畫。」這分明是照相機!……
信不信這個自己定奪吧,總之正史上沒有記載,搞不好是清末時期弄的YY文,跟現在某國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