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周邦彥詞史上的貢獻
周邦彥(1057—1121),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浙江錢塘人。少年時落魄不羈,曾沿江西上,客游荊州。後來在太學讀書,因獻《汴京賦》得官。徽宗時他先後在議禮局、大晟府任官,為王朝制禮作樂。又獻詩蔡京,說他「化行禹貢山川內,人在周官禮樂中」。那正是北宋王朝臨近覆亡的前夕。
周邦彥早年曾經有過和柳永類似的生活經歷,詞也接受了他的影響。然而由於他的時代和後期的生活都和柳永不同,比之柳詞,周詞的浪子氣息要淡些,而幫閑的意味更濃;內容單薄得多,而詞句更工麗,音律更嚴格,章法的變化也多些。
艷情與羈愁幾乎佔了他的《清真詞》的全部內容,包括那些詠物或詠節令的詞在內。這些作品既流露了他自己的生活情趣,也迎合那個腐朽王朝里縱情聲色的士大夫們的胃口。由於內容的單薄與無聊,周邦彥就只能在藝術技巧上爭勝。他喜歡用代詞,如用「涼蟾」代月,「涼吹」代風,「翠葆」代竹等。喜歡運用古辭賦家的手法來練字琢句,如「梅風地溽,虹雨苔滋」(〈過秦樓〉)、「稚柳蘇晴,故溪歇雨」(〈西平樂〉)等。喜歡融化前人詩句入詞,如「一夕東風,海棠花謝,樓上卷簾看」(〈少年游〉《荊州作》),用韓屋《懶起》詩,「憑闌久,黃蘆苦竹,擬泛九江船」(〈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他還善於通過種種回憶、想像、聯想等手法,前後左右、回環吞吐地描摹他所要表達的東西。這些手法本是魏晉以來「為文造情」的辭賦家的長技,周邦彥用來寫慢詞,把那些艷情內容妝飾得更華美。因此他的詞不僅受到當時最高統治者的賞識,從南宋以來,在封建社會的士大夫階層里也一直有它的市場。
周詞中較為可取的是少數表現羈旅行役、懷古傷今的作品,如〈蘭陵王〉、〈西河〉《金陵懷古》等。
周邦彥所做的,其實暗合著文藝發展的規律,從重內容到重形式。身為婉約詞人的他,詞的內容既被東坡翻新到極致,他必然要在形式上出奇制勝。他本人精音樂,又搞過「專業創作」,因此能精雕細琢,研音煉字,在審訂詞調方面做了不少精密的整理工作,擴展了音樂領域,在填詞技巧上有不少新創舉。他更能自己度曲,創造了《六丑》等新詞牌。總之,他繼承了柳永、秦觀等人成就,開了格律派的先河,為詞的藝術形式作出了貢獻。
B. 簡述周彥邦詞的藝術成就
周邦彥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後來格律詞派詞人所宗。
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是公認「負一代詞名」的詞人,在宋代影響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周邦彥詞的「集大成」,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從詞的搜求、審定、考證方面來說,他有集成和創制的功勞;就其寫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於體悟言情,描繪工巧周至,又善於融化千人詩句,煉字妥帖工整;從創作風格來說,清真詞能集北宋詞自柳永到秦觀、賀鑄等人之成就而獨具特色。
他發展了柳永以賦為詞的鋪敘手法,兼取秦詞的柔婉、賀詞的艷麗,綜合形成自己善於勾勒,妙於剪裁,精巧工麗的典雅作風。
少年落魄不羈,後在太學讀書,宋神宗時因獻《汴京賦》為太學正。哲宗時任廬州教授、知溧水縣、國子主簿、秘書省正字。徽宗時仕途較坦盪,先後為校書郎、議禮避榆討、大晟府提舉,為朝廷制禮作樂。晚年知順昌府和處州、南京鴻慶宮提舉。
卒,贈宣奉大夫。他精通音律,創制不少新詞調,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瓏四犯》等。現存詞二百餘篇,多寫男女之情和離愁別恨,內容較為單薄,調子很低沉。
其詞承柳永而多有變化,市井氣少而宮廷氣多,詞風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長於鋪敘,善於熔鑄古人詩句,辭藻華美,音律和諧,具有渾厚、典麗、縝密的特色。
C. 周邦彥詞的藝術成就
周邦彥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後來格律詞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為「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是公認「負一代詞名」的詞人,在宋代影響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周邦彥詞的「集大成」,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從詞的搜求、審定、考證方面來說,他有集成和創制的功勞;就其寫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於體悟言情,描繪工巧周至,又善於融化千人詩句,煉字妥帖工整;從創作風格來說,清真詞能集北宋詞自柳永到秦觀、賀鑄等人之成就而獨具特色。
(3)清真詞在藝術創造上的貢獻擴展閱讀:
周邦彥雖然早期也有潦倒奔走之日,但仕途一直處於上升狀態,逐步做到知府,直至成為宋徽宗設立的大晟府的「音樂官員」,上寵下捧,過著舒適的「專業創作」生活;雖生逢北宋之末,但國家破滅的慘變發生在其身後。
身為婉約詞人的他,詞的內容既被蘇軾翻新到極致,他必然要在藝術技巧上出奇制勝。他本人精音樂,又搞過「專業創作」,因此能精雕細琢,研音煉字,在審訂詞調方面做了不少精密的整理工作,擴展了音樂領域,在填詞技巧上有不少新創舉。他更能自己度曲,創造了《六丑》等新詞牌。總之,他繼承了柳永、秦觀等人成就,開了格律詞派的先河,為詞的藝術形式作出了貢獻。
D. 清真詞對後世創作的影響
兩宋詞人之中,公認的「宋詞四大家」為蘇、周、辛、姜,在北宋詞人中周邦彥的座次僅次於蘇軾,而在詩詞愛好者那裡,對周邦彥的評價似乎並不及詞史地位那麼高。尤其是王國維在《人間詞話》對清真詞的批評:「深遠之致,不及歐、秦」、「創調之才多,創意之才少」,對後世讀者的影響較大,後人遂將周詞看成過分講求文辭雕琢而喪失真實性情的作品。平心而論,周詞的確不及北宋早期的名家語淺情深,風韻自然,有令人一見如故的感覺,這是他雕琢字句的弊病,卻也成就了他獨特的風格。《詞潔》中說:「美成詞乍近之覺疏朴苦澀,不甚悅口,含咀之久,則舌本生津。」他的詞不是芳甜滿口的水蜜桃,卻是需要咀嚼回甘的橄欖果。
周邦彥詞堪稱「詞中老杜」的地方,除了寫作技巧集北宋之大成之外,還有另一方面則是對詞律的貢獻。他是一個音樂家,自題堂名為「顧曲堂」。三國名將周瑜以善於音律知名,聽到奏樂有訛誤,必然顧視一下奏樂者以目示意,所以當時有諺語說:「曲有誤,周郎顧。」周邦彥以這位同姓前輩的典故作為堂名,足見對自己音律方面成就的自信心。王國維稱他的詞音律之美妙,雖然到現代樂譜已亡,不知如何演唱,但是「讀其詞者,猶覺拗怒之中,自饒和婉。」從這首《蘭陵王》就可以看出,時曼長時急促的音節,既舒緩又跳轉的敘事,如同轆轤一般交織在整篇詞作之中,句法拗折到了極點,反而顯出一種奇特的和諧婉轉,這種技法已臻化境,所以王國維贊嘆說:「兩宋之間,一人而已!」從青年時期的不喜歡,到晚年的由衷欽佩,這其中不僅僅是鑒賞者的功力提升、視野有變,多半同心境也有一定關系,大約周邦彥的作品,不是少年讀者眼中的「清真詞」,而是中年之後值得收藏的「片玉集」。
E. 吳文英的文學特點
在詞的創作上,吳文英主要師承周邦彥,重視格律,重視聲情,講究修辭,善於用典。沈義父曾把他的詞法概括為四點:一是協律;二是求雅;三是琢字煉文,含蓄不露;四是力求柔婉,反對狂放。這一藝術風格決定了「夢窗詞」難以反映重大主題,而多濃艷芬菲的詞境,這也是南宋婉約詞派的共同特點。但在表現手法上,「夢窗詞」具有打破傳統的層次結構方式、轉換自由、跳躍性強、現實與想像雜糅的特點。
首先是在藝術思維方式上,徹底改變正常的思維習慣,將常人眼中的實景化為虛幻,將常人心中的虛無化為實有,通過奇特的藝術想像和聯想,創造也如夢如幻的藝術境界。
其次是在章法結構上,繼清真詞後進一步打破時空變化的通常次序,把不同時空的情事、場景濃縮統攝於同一畫面內;或者將實有的情事與虛幻的情境錯綜疊映,使意境撲朔迷離。吳文英作詞師承周邦彥。清真詞的結構也具跳躍性,但起承轉合,或用虛字轉折或用實詞提示,尚有線索可尋。而夢窗詞的結構往往是突變性的,時空場景的跳躍變化不受理性和邏輯次序的約束,且缺乏必要過渡與照應,情思脈絡隱約閃爍而無跡可求。這強化了詞境的模糊性、多義性,但也增加了讀者理解的難度。
夢窗詞的語文生新奇異。第一是語言的搭配、字句的組合,往往打破正常的語序和邏輯慣例,與其章法結構一樣,完全憑主觀的心理感受隨意組合。如「飛紅若到西湖底,攪翠瀾、總是愁魚」(《高陽台·豐樂樓分韻得如字》)和「落絮無聲春墮淚」(《浣溪沙》)等,都是將主觀情緒與客觀物象直接組合,無理而奇妙。第二是語言富有強烈的色彩感、裝飾性和象徵性。他描摹物態、體貌、動作,很少單獨使用名詞、動詞或形容詞,而總是使用一些情緒化、修飾性、感極強的偏正片語。如寫池水,是「膩漲紅波」(《過秦樓·芙蓉》);寫雲彩,是「倩霞艷錦」(《繞佛閣·贈郭季隱》)或「愁雲」、「膩雲」;寫花容,是 「腴紅艷麗」(《惜秋華》)、「妖紅斜紫」(《喜遷鶯·同丁基仲過希道家看牡丹》);甚至寫女性的一顰一笑或一種情緒,也愛用色彩華麗的字眼來修飾,如「最賦情、偏在笑紅顰翠」(《三姝媚》),「紅情密」(《宴清都·連理海棠》),「剪紅情,裁綠意」(《祝英台近·除夜立春》)。夢窗詞字面華麗,意象密集,含意曲折,形成了密麗深幽的語言風格。但雕繪過甚,時有堆砌之病、晦澀之失,故不免為後人所詬病。
對於「夢窗詞」這種獨特的藝術風格,歷來評價不一。褒美者說「求詞於吾宋者,前有清真,後有夢窗」「以空靈奇幻之筆,運沉博絕麗之才」。「夢窗之妙,在超逸中見沉鬱」。貶之者則曰「夢窗詞如七寶樓台,眩人眼目,碎拆下來,不成片段」。夢窗詞雖然有雕琢太過、詞意晦澀以及格調不高的缺點,但它以獨特的藝術風格為南宋婉約詞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這一點值得肯定。
F. 宋詞的成就
第一章 北宋前期詞
北宋前期活躍在詞壇的是第一代詞人群體,以柳永、范仲淹、張先、晏珠、歐陽修等為代表。他們主要生活在真宗、仁宗兩朝的「承平」時代。個體的社會地位大都比較顯達。此期的詞所反映的主要是「承平」時代的享樂意識和樂極生悲後對人生的反思。
這個時期的詞人,創作上可分兩個陣營:范仲淹、柳永、張先為一陣營,晏殊、歐陽修、宋祁等為一個陣營。這個時期是宋詞的「因革期」。既有因循傳承,又有革新創造。具體說,晏、歐們主要是因循五代花間、南唐詞風,因循多於革新,柳永則主要是對五代詞風的革命,其革新、創造多於因循。
第一節 晏殊、歐陽修
晏、歐諸人,走的是五代花間、南唐詞人的老路,連詞調、詞體一的選擇和運用都踉五代詞人一樣,是以小令為主。他們以眾多的藝術圓熟、意境渾成的典範之作,強化了溫庭筠等花間詞人開創、定型的創作範式,進一步確立了以小令為主的文本體式、以柔情為主的題材取向和以柔軟婉麗為美的審美規范。
一、 晏殊
晏殊的詞主要以自我抒情的方式,表現昇平時期貴族士大夫的宴遊生活、精神狀態和審美心理。他的詞絕大部分是寫男女之間的相思愛戀和離愁別恨,特別善於用詞描寫富貴嫻雅的生活。這種雍容嫻雅、富貴閑人的氣息,使晏殊有「富貴詞人」之稱。可貴的是他能擺脫庸俗,過濾了五代「花間」詞的艷冶而融入了清雅的文人意趣。他進一步發展了馮延巳詞的自然圓潤,俊美雅潔,深深影響著稍後的歐陽修、晏幾道等人,乃至整個宋代詞壇,被後人推為「北宋倚聲家初祖」。
二、歐陽修
從抒情取向和審美格調上來看,歐陽修的詞被習慣地分為雅詞和俗詞兩類。雅詞繼續著唐五代直至宋初晏殊的文人化方向,比前人更多地用詞來抒發自我的人生感受。風格或深婉含蓄或清新疏雋。其應歌而作的俚俗詞、艷情詞,大寫男女戀情,表現出詞人性格氣質中風流自賞甚至庸俗的一面。這類詞不追求溫庭筠式的含蓄,而呈現出接近市民審美情趣的真率通俗。其艷情詞也有的婉約纏綿,不失雅緻。馮煦《宋六十一家詞選 例言》雲:「宋至文忠,文始復古,天下翕然師尊之,風尚為之一變。即以詞而論,亦疏雋開子瞻,深婉開少游。」
精讀作品:晏殊:《浣溪紗》歐陽修:《踏莎行》《採桑子》
第二節 范仲淹、張先、王安石
一、 范仲淹
范仲淹是宋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詞見於《全宋詞》僅5首。其《漁家傲》在廣漠苦寂的邊塞背景上抒寫戍邊將士的矛盾心情,為宋詞開辟了新的審美境界。
二、 張先
張先在宋詞的發展上被視為「古今一大轉移」。他的小令在藝術上有很高的造詣。他創作的慢詞,今存18首,數量僅次於柳永。他大量用詞來贈別酬唱,擴大了詞的實用功能,為詞進入文學的殿堂鋪平了道路。
三、 王安石
王安石的詞主要抒發自我的性情懷抱,使詞的功能由應歌娛人向言志自娛轉變。
精讀作品:《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張先:《天仙子》王安石:《桂枝香》
第三節 柳永
一、才子詞人,雙重人格
柳永是個本色的詞人和才子,個性浪漫,真率狂傲。和封建社會許多知識分子一樣,柳永的人格結構也是復雜的,雙重的。不過,他不是我們常見的儒道互補,窮則獨善,達則兼濟;而是儒家的入世精神和市民的享樂意識的互補,是進則廟堂,退則青樓,達則兼濟,窮則享樂。
二、創體創調,發展慢詞
柳永的貢獻首先在創體和創調上。他是北宋創調最多的詞人。他現存213首詞,用了133種調。其中絕大多數是他首創或首次使用。這極大地擴大了詞的表現能力。
柳永的創調創體之功突出表現在發展慢詞。作有87調120餘首慢詞。並將賦法移植於詞,以鋪陳敘事和白描寫景,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建立了慢詞的體制。從而在根本上改變了唐五代以來詞壇上小令一統天下的格局。
三、開拓詞境,雅俗紛陳
柳永對詞體文學的開拓,還表現在拓展了詞的表現范圍、改變了詞的審美內涵和風格意趣。他的艷情詞在一個新的藝術高度上重新恢復了曲子詞的市民化、世俗化色彩。他以都市繁華和風景、風俗為內容的風物詞,數量雖不多,卻是對宋詞內容境界的一大開拓。他的羈旅行役詞,生動展現了「昇平」時代一位落魄文土既渴望博取功名又渴望官能享受而二者不可兼得的苦悶心態,堪稱雅俗共賞。
精讀作品:《雨淋鈴》《望海潮》《八聲甘州》
第二章 歐陽修與北宋前期詩文
第一節 宋初詩文
一、王禹偁和白體詩人
王禹偁是宋初文壇最為優秀的作家。白體詩人模仿唐代元稹、白居易、劉禹錫互相唱和的近體詩,風格淺切清雅,以王禹偁為代表。
精讀作品:王禹偁:《對雪》《村行》《待漏院記》。
二、林逋和晚唐體詩人
宋初的晚唐體詩人包括惠崇、保暹等僧人和林逋、潘閬等隱士。他們喜歡以苦吟的方式,描繪清新小巧的自然景觀,表達或失意惆悵或閑適曠達的隱逸情趣。其中以林逋成就最高。
精讀作品:林逋《山園小梅》
三、西昆體
西昆體因楊億所編的《西昆酬唱集》而得名。集分上下兩卷,共收入楊億、劉筠、錢惟演等十七位台閣大臣酬唱詩歌約250首。此派創作上學習李商隱,以五、七言律為主。詩歌內容多為詠史、詠物或流連光景,形式上講究對仗、用典和聲律。西昆體的出現,是宋初詩人反撥白體,探索新的詩歌審美范型的必然結果,但其自身也有無法克服的缺陷。
第二節 歐陽修詩文革新的背景及其文學思想
一、詩文革新的背景
北宋詩文創作經過近百年的探索和實踐以後,經歷了五代體、白體、晚唐體,再到西昆體,卻都一直難以適應和滿足新時代新文化建設的需要。
早在宋初,就有柳開、穆修和王,大聲疾呼復興古文,繼承韓柳的道統和文風,有效打擊了五代的卑弱浮艷的文風。但柳開、穆修和王相繼去世以後,西昆體風靡文壇,走上了片面追求詞采華艷、堆砌典故、講究聲律的道路。以石介、孫復為代表反對西昆體,但他的愛好怪異促進了生澀怪僻的太學體的形成。這些都不利於北宋的封建文化建設。
二、歐陽修的文學思想
在文道關繫上,一方面強調道的主導作用,注重文學的實用價值,另一方面,也不因道廢文,維護了文學存在的權利和價值。
創作上提倡各種風格,推崇簡而有法,但反對險怪。提出「窮而後工」的詩歌創作主張。
第三節 歐陽修的詩文成就
歐陽修是一個全能型學者型作家,一生創作繁富,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一、散文成就
在各體文學中,歐陽修以散文成就最高,為一代宗師。他的創作進一步確立了以抒情審美為目的的藝術散文的審美範式。他改造駢文,奠定了散體文賦的格局。他的散文創造了一種平易自然的新風格。他的創作實績和古文理論相輔相成,開創了一代文風。
二、詩歌成就
歐陽修的詩歌有兩大特點,一是以文為詩,一是以議論為詩。歐陽修詩歌中最精彩的是以近體為主的短篇之作。這類詩語言淺近自然親切,意脈流暢連貫,對確立宋代平易自然的詩歌風格有開創之功。
精讀作品:歐陽修 《戲答元稹》《朋黨論》《五代史伶宮傳序》《醉翁亭記》《秋聲賦》
第四節 梅堯臣、蘇舜欽
他們都是歐陽修變革文風的其重要羽翼,認同歐陽修的文學主張,在詩壇上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二人齊名,人稱「梅蘇」。不同的是:
梅堯臣詩歌創作成就更突出,存詩2800多首,在眾多方向上開啟了宋詩的道路,蘇舜欽存詩僅200多首,但他兼做古文,同時還是一個書法家。
梅蘇詩風迥異:蘇舜欽粗獷豪邁,梅堯臣委婉平淡。
精讀作品:蘇舜欽:《淮中晚泊犢頭》。梅堯臣:《汝墳貧女》《魯山山行》。
第五節 王安石及其他
一、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中國文學史上一位大家,詩文有強烈的政治色彩。晚年退居金陵鍾山,多閑適遣興之作,詩風亦變得含蓄雋永,一般被稱為「半山體」或「王荊公體」。
王安石的散文以議論文為主,尤其以議論國事的政論和表現自己遠見卓識的雜議為多,很少寫景和言情之作。風格是文如其人,處處顯示出大政治家的真知灼見和胸襟氣度。
二、曾鞏以古文著名,為文主張先道後文,文風自然淳樸,簡潔嚴謹。曾鞏亦有詩歌傳世,絕句輕快流利,較有特點。
精讀作品:曾鞏:《墨池記》。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題西太一宮壁》《明妃曲》其一
第三章 蘇軾
第一節 生平與性格
一、歷盡升沉的一生
變法前,名震京師,初入仕途,初陳政見
變法時出離中央,歷任四州,烏台詩案,貶謫黃州。
元佑更化時,重回中央,歷任要職,舊黨分裂,連放外任。
哲宗親政,新黨復起,貶至嶺南海南,徽宗時被赦北歸
二、宏博通達的坡仙性格
蘇軾一生博覽群書,出入儒道,濡染佛禪,雜取各家,並將三家的相通之處融於一身,各有所用,故思想性格宏博開放,靈活通脫。宋代儒道佛三教並存的狀況在他身上表現得最為明顯。在政治態度和任職時期上多取儒家,在人生修養和貶謫時期多取佛道。既「奮厲有當世志,」又能在失意時隨緣自適,隨遇而安,追求自我完善。
總之,他有極其實際的一面,又有非常超脫的一面;既有十分認真的一面,也有十分隨和的一面,在矛盾的統一中,表現出不同尋常的人格魅力。
第二節 「自是一家」的學士詞
「東坡先生非醉心於音律者,偶爾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筆者始知自振。」(王灼《碧雞漫志》)劉辰翁《辛稼軒詞序》:「詞至東坡,傾盪磊落,如詩如文,如天地奇觀,豈與群兒雌聲學語較工拙。」
蘇軾對詞的最大貢獻就是「以詩為詞」。就是用寫詩的方法寫詞,把詩的題材、形象、意境、創作方法盡情入詞,使詞『詩』化,成為新的獨立詞體。」
具體表現為,開拓詞境,提高詞品。擴大了詞的表現功能,豐富了詞的情感內涵,拓展了詞的時空場景。突破音律,弱化詞的音樂性,使詞成為可以獨立發展的新體詩。使事用典,改變詞的語言特色。蘇詞風格多樣,尤以清雄曠達、奔放豪邁為其獨創,為詞史帶來全新的審美境界。
精讀作品:《江城子》《定風波》《水龍吟》
第三節 蘇軾的詩
蘇軾創作數量最多最豐富的是詩,約2700多首。葉燮《原詩》雲:「蘇軾之詩,其境界皆開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而適如其意之所欲出。」其詩繼承了唐宋兩代的優良傳統,有廣泛的題材和多樣的風格,體現了過人的創造才情和藝術表現能力,充分表現了他動盪的一生,雜糅的思想,博愛的精神,豪放的才氣,曠達的性格,還常常包含著深刻的哲理。
精讀作品:《游金山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其一《飲湖上初晴後雨》《吳中田婦嘆》《荔枝嘆》;
第四節 蘇軾的文和賦
蘇軾有各體文章4000多篇,具有多姿多彩的藝術風貌,代表了宋文創作的高峰。其議論文雄辯滔滔,而又明快暢達。記敘文隨意揮灑,姿態橫生,自由通脫,平易曉暢。充分表現他隨物賦形的作文本領和才情橫溢的奇思妙想。隨筆小品涉筆成趣,觸處生春,最能表現他富有魅力的性格和富有情趣的人生。
精讀作品:《記承天寺夜遊》《前赤壁賦》
第五節 蘇軾的意義和影響
蘇軾是一位天才的文學巨人,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他典型地體現著宋代的文化精神。他全面的文藝才能,出眾的人格魅力,使他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文人最喜歡的作家、最親切的朋友。處在任何一種境地的正直的知識分子都能從他的作品裡找到共鳴。
他的作品當時廣泛流傳,身後影響深遠。在他的影響下,蘇門作家成就斐然。他的詩、文、詞的創作都在各自的文類領域內達到了發展的高峰,成為後人學習的典範。
第三章 黃庭堅和江西詩派
第一節 黃庭堅的詩歌理論和詩歌創作
黃庭堅是一個既有創作個性又有獨到的文學見解的作家。生前與蘇軾齊名,死後被人推尊為「江西詩派」「一祖三宗」中的三宗之首。
理論上他肯定詩歌的怨刺作用,但反對憤激怒罵,提倡溫柔敦厚。崇尚學問,主張以豐富的書本知識作為寫詩的基礎。大力主張學杜甫,把他作為詩歌審美理想的參照典範。這最能代表宋代詩學的時代精神。強調創新,創作上主張點鐵成金,奪胎換骨。
在創作實踐上,他大量使事用典,而又力避陳熟,務求新奇。講究法度,尤其黃庭堅對詩歌的音律,句法、結構極為講究。他喜歡作拗律,故意改變律句的平仄,改變詩句的節奏和語序組織,使音節和文氣不順暢,不平衡不和諧,給人以奇峭倔強的審美感受。意象的構成組合上追求創新。這些都給人以陌生化的、與眾不同的感覺,這使他的作品不同於唐詩的圓潤自然,情韻豐沛,而顯出理性的思索安排和文人的書卷氣息。由於黃庭堅詩風自成一家,當時即被稱為「黃庭堅體」「山谷體」。黃庭堅的詩學主張和創作實績,典型地反映了宋代詩歌創作的理性精神,也便於學習和操作,對當時和後世產生了很大影響。
精讀作品:《登快閣》《寄黃幾復》
第二節 江西詩派及其他作家
一、江西詩派
江西詩派是在黃庭堅影響下形成的一個觀念性詩歌創作群體,也是宋代影響最大的文學流派。得名於呂本中的《江西詩社宗派圖》。由於此派以學杜甫相號召,宋末方回就以杜甫為此派之祖,而以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為詩派之宗,遂有「一祖三宗」之說。
江西詩派大約經歷了三個時期,第一期是形成期,代表人物是黃庭堅、陳師道等人,他們雖未稱派,但他們的詩學理論和創作範式卻成為後人的楷模;第二期是擴展期,以呂本中、曾幾、陳與義為代表,他們雖未列入25人的詩派圖中,但他們上承第一期,下啟第二期,體現著江西詩派的成熟與變化,是真正典型的江西詩派;第三期是衰落期,楊萬里、范成大、陸游等人,最終都擺脫江西詩派而自成一家,江西詩派也到此結束。
二、陳師道 他是江西詩派的重要成員,與黃庭堅並稱「黃、陳」。他長於苦吟,其《春懷示鄰里》語言簡古,風格瘦硬,典型地表現了作者「寧拙勿巧,寧朴勿華」的主張。
三、呂本中、陳與義和曾幾
呂本中是後期江西詩派最重要的詩論家。他早年作詩,專以黃庭堅為典範,生新刻峭,旨趣幽深。進入南宋以後,逐漸形成自己輕快圓美的新風格。
陳與義和曾幾是南宋初年詩壇創作成就較高的詩人。陳與義努力學習杜甫的愛國精神,和沉鬱、壯闊的風格,從而創造了雄渾深沉的詩風。曾幾師法呂本中,詩歌清新活潑。
精讀作品:陳師道:《春懷示鄰里》陳與義:《傷春》
第四章 周邦彥和北宋中後期詞人
北宋中後期,詞的創作十分繁榮,名家輩出。蘇門詞人和與蘇門過從甚密的詞人,或雅或俗,風格多樣。黃庭堅、晁補之師承蘇軾而自成面目。晏幾道沿著「花間」詞的道路,以傑出的小令創作卓然自立。秦觀情韻兼勝,成為宋詞典範之一。賀鑄也以獨特詞風成為宋詞名家。而以周邦彥為代表的大晟詞人群,則憑借其在詞藝上的成就另開新派。
第一節 晏幾道(1030——1106)
晏幾道是晏殊之子,人稱「小晏」,又與晏殊合稱「二晏」。他是北宋中後期少有的專寫小令取得傑出成就的大詞人。他的詞艷而不俗,語淡情深。他把小令的抒情藝術發展到空前的高度。
精讀作品:晏幾道:《臨江仙》《鷓鴣天》
第二節 秦觀(1049—1100)
秦觀和晏幾道一樣,都被稱為「古之傷心人」。他兼長小令、慢詞。其詞情韻兼勝,語言優雅,意境深婉,音律諧美,符合詞體的本色和當時文人士大夫的審美趣味,所以一向被看作婉約派的典型標本。就詞史上看,他比較全面地繼承了唐、五代詞的成就,也接受了宋代前期晏、歐、張先、柳永等人的影響。這不僅成就了他的婉約正宗地位也在詞史上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後來的周邦彥致力於詞的典雅工麗,這顯然是接受了秦觀的影響。陳廷焯說:「秦少游自是作手,近開美成,道其先路。」(《白雨齋詞話》卷一)李清照盡管在自己的《詞論》中批評秦觀「專主情致而少故實」,但她師承秦觀的痕跡卻是很明顯的。
精讀作品:《鵲橋仙》《踏莎行》《浣溪沙》
第三節 賀鑄
賀鑄是北宋後期幾乎唯一一位自覺接受了蘇軾「詩化」變革的影響並付諸實踐的詞人。相對於同時期的其他詞人,賀鑄最突出的特點是風格多樣:豪放處直承蘇軾,綺麗處有似花間,傷情處幾近秦觀。故陳庭焯《白雨齋詞話》說他的《東山詞》「兒女英雄兼而有之」。
賀鑄不僅在詞風的多樣化方面學習蘇軾,在表現手法上也有一些發展。善用比興,愛用典故,「吾筆端驅使李商隱、溫庭筠常奔命不暇。」這與同時期詩壇的「點鐵成金」異曲同工。
精讀作品:《青玉案》
第四節 周邦彥
周邦彥是北宋後期最優秀的詞人,是大晟詞人中最為傑出的一位。他繼柳永、蘇軾之後,從歌詞內部之聲律音韻、結構方式、藝術手法等方面改造了北宋詞,為南宋詞人之創作建立起一套可供尋覓的創作程式。以他的創作為「範式」的清真詞風,在南宋詞壇最為流行,並匯聚成浩浩盪盪的「雅詞」創作潮流。
一、生平經歷 周邦彥有著出色的藝術天賦、生性浪漫疏放、早年不被鄉里所重,這一切都與柳永相似。但他幸運地遇上了注重個人才華的神宗,他對新法的頌揚投合了皇帝的脾胃,隨著哲宗、徽宗年間新黨的得勢,周邦彥在仕途上要比柳永順暢通達得許多。
二、傳統題材的回歸 「柳敧花嚲」的艷詞,凄怨愁苦的羈旅詞,清疏明快的寫景詞,富艷精工的詠物詞。周邦彥詞所涉及的題材,幾乎被嚴格地牢籠在傳統的范圍之內。
三、藝術手法的深入開掘 周邦彥詞在藝術上的規范性追求,這主要體現在章法、句法、煉字和音律等方面。周邦彥詞的貢獻和影響主要有:創體創調,調美律嚴;結構繁復,章法多變;體物細膩,善於點化。
精讀作品:《六丑》《蘭陵王》《蘇幕遮》
第五章 南渡前後詞風的演變
南渡詞人這一概念古今不同。前人的南渡概念與南宋一致。今人的南渡詞人一般指出生於北宋而後渡江南下並以詞名家者,時間上跨徽、欽、高三朝,終止於這批詞人中最後一名去世(1160年前後)。這一時期的詞人在北宋末年多寫一些富艷婉約之作,但靖康之難改變了他們的命運,也改變了詞壇的色彩。因此,與北宋基本上是婉約詞一統天下的格局不同,南宋詞壇一開始就走上了一條剛性美和柔性美的雙線交織的發展道路。這一時期的詞人數量可觀,以群體的力量和優勢推動詞壇的發展。雖卻沒有產生如蘇辛甚至周姜一般開宗立派的大家,但李清照以其溫柔清新的中音和明亮優美的高音,使南渡詞壇大放光彩。
第一節 「壓倒須眉」的李清照
李清照是兩宋之交最重要的文學家之一。也是中國文學史上創造力最強、藝術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
一、蚌病成珠——李清照的身世
二、詞以外的創作 詩和文體現的高度的文化修養和深刻思想。李清照的《詞論》。
三、閨情絕調——李清照詞的內容特色
四、別是一家——李清照詞的藝術特色
「別是一家」是李清照在其《詞論》中提出的詞學概念。李清照的詞具有天然的清麗柔婉細膩的女性特徵,這在男性詞人的代言之作泛濫的宋代詞壇,顯得別具一格,極為可貴。她的語言,清新樸素,流暢淺易卻又不失精緻優雅,她能把俚俗的語言用得雅緻,把典雅的語言用得自然。加上獨特的意象組合,使她的詞具有清麗動人,自然優美。令許多男性作家深深折服。從南宋以來,就不斷有人模仿李清照的藝術風格而作詞,號稱「效易安體」
精讀作品:《醉花蔭》《聲聲慢》《永遇樂》
第二節 其他南渡詞人
一、朱敦儒 早年狂放不羈,詞風婉麗明快。中年飄泊流離,詞以悲慨為主。晚年基本上過著隱逸生活,詞以清疏曉暢見長。
二、張元干、岳飛等 南渡以後,柔麗婉轉的詞體變成了具有戰斗性和批判性的精神武器。在這一詞風的轉變過程中,張元干最為典型。他和岳飛、李綱等愛國詞人,上承蘇軾的思想、藝術傳統,下開辛棄疾愛國詞派的先河,成為當時詞壇的主流。
精讀作品:張元干:《賀新郎》岳飛:《滿江紅》
第六章 陸游與南宋中期詩文
南宋中期是宋詩的又一繁榮期。被稱為「中興四大詩人」的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以全新的藝術風貌取代了江西詩派在詩壇上的主流地位。
第一節 陸游
陸游是整個宋代留存作品最多的一位詩人,他的詩以更為廣泛的題材、更為多樣化的風格和更為老練的技巧,取得了更為顯著的成就。
一、生平與創作道路
陸游的生活經歷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一、45歲以前,他任鎮江通判等職,後因贊助張浚北伐而罷職家居;二、自46歲入蜀從軍至65歲被劾罷官;三、66歲以後在山陰農村閑居20年。
陸游的詩歌創作過程也可分成與之相應的三個階段。早年師叢江西詩派,中年以後自出機杼。從戎巴蜀後,確定了他宏肆奔放的主導風格。晚年又造平淡。轉益多師的態度使陸游從前代詩歌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也使陸詩的題材和風格形成了多樣化的格局。
二、陸游的詩歌成就
陸游的詩歌最突出的是貫穿始終、如火如荼的愛國激情。閑居時隱逸情懷十分突出。愛情詩雖不多,但其哀艷與凄婉,古今罕見。
陸游詩淵源各家,風格多樣,而以雄渾豪健為主導。善於想像、誇張,善於概括性抒發帶有普遍性的人生情感。尤其擅長七言詩,其七古、七律和七絕的成就都很高。
精讀作品:《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關山月》《游山西村》《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三、陸游的影響
陸游不僅對南宋後期詩歌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他的愛國詩歌在後代也有深遠的影響。
第二節 楊萬里和范成大
一、楊萬里 活潑自然的誠齋體
二、范成大 彌足珍貴的使金紀行詩。全方位反映農村生活的田園詩。
精讀作品:楊萬里:△《初入淮河四絕句》其一、其二。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
第三節 南宋的散文
胡銓、陳亮等人的政論文。陸游、范成大等人的筆記。朱熹等人的文論。汪藻和南宋的四六文。
第七章 辛棄疾
第一節 生平與創作道路
英雄的出生與成長。英雄的的受困與消解。英雄的閑置與結局。有將相之才兼李杜之風的綜合素質。抒寫人生行藏的創作主張和追求雄豪壯大的審美。
第二節 辛詞寬廣的題材
辛棄疾空前地拓展了詞的審美領域,挖掘了詞的表現功能,使詞真正無意不可入,無時不可言,空前絕後地把自我一生的身世經歷、生命體驗、和精神個性完整地表現在詞作中。大到復國大計,小到身邊瑣事;豪如「挑燈看劍」,婉如「兒女燈前」,事無論巨細,情無分剛柔,都有表現。英雄詞悲憤激烈,農村詞清新樸素,愛情詞嫵媚纏綿,還有許多吟賞煙霞的閑放詞。
第三節 辛詞的藝術成就
善於創造雄奇闊大、氣勢磅礴、富有動態的審美意境,創造出了一類有著強烈使命感、氣勢豪邁而又倍受壓抑的悲劇的英雄形象,和一系列的戰爭和軍事意象,他為詞世界裡審美意象和抒情形象的轉換做出了貢獻。
辛棄疾的詞洋溢著英雄氣、豪傑氣、剛正氣,主旋律是豪放雄壯,蒼勁悲慨。因此,人們把他和蘇軾並稱為蘇、辛。區別是蘇軾豪放中包含著學士的灑脫,而辛棄疾的豪放則包含著末路英雄的悲壯。
更新表現方法,在東坡以詩為詞的基礎上,進一步以文為詞,大量使事用典。獨創了多彩多姿、不拘一格的稼軒體。在其影響之下,形成辛派,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精讀作品:《水龍吟》《菩薩蠻》《永遇樂》(千古江山)《西江月》《祝英台近》《青玉案》
第四節 辛派詞人
辛派詞人的共性與個性。
辛派前驅張孝祥 張孝祥上承蘇軾的才情橫溢,豪放清曠,下啟辛棄疾的慷慨豪壯。
辛派中堅陸游 陸游的詞主要是抒發他壯志未酬的幽憤。風格多樣,有眾家之長,「而皆不能造其極」(《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九八《放翁詞提要》)。
與辛詞相似的陳亮。效辛體而自成一家的劉過。
精讀作品:張孝祥《六州歌頭》《念奴嬌》陳亮:《念奴嬌》 劉過:《沁園春》
第八章 姜夔與南宋中後期其他詞人
從共時態的角度看,南宋中後期詞壇可以簡單地分為兩大創作陣營:一個是以辛棄疾為代表的辛派詞人群,一個是姜夔、吳文英為代表風雅格律派詞人群體。
第一節 姜夔
與辛棄疾並峙的詞壇領袖。游士的身份和貧寒的一生,襟懷淡泊灑脫,志趣高雅。難得的文藝全才。感時傷世和戀情、詠物題材。喜自度曲,喜為詞作序。其最大成就是開創了一種新型的詞風,在柳膩、蘇豪、周律之外,別立清空一宗。空靈冷雋,剛勁挺拔。史達祖和高觀國。
精讀作品:《揚州慢》《暗香》
第二節 吳文英
獨特的江江湖游士。愛寫幻覺,結構綿密曲折,愛用麗字,詞境奇麗凄迷。
精讀作品:《八聲甘州》《風入松》
第三節 宋末其他詞人
宋末詞壇,詞人喜歡結社唱和,詞法取徑一致,審美趣味相同,使他們的藝術風格大體相近。周密融匯白石、夢窗兩家之長,詞風清麗。王沂孫工於詠物,但詞境狹窄,詞旨隱晦。張炎備寫身世盛衰之之感。蔣捷另開生面,兼融豪放詞的清奇流暢和婉約詞的含蓄蘊藉,既無辛派後勁粗放直率之病,也無姜派末流刻削隱晦之失。辛派後勁劉克庄、陳人傑、劉辰翁和文天祥。
精讀作品:張炎《解連環》蔣捷《虞美人》劉克庄《沁園春》
第九章 南宋後期和遼金詩歌
第一節 南宋後期詩歌
一、永嘉四靈和江湖詩派
永嘉四靈 永嘉地區的四位詩人徐照、趙師秀、翁卷、徐璣。因四人字型大小中都有「靈」字,故被稱為「永嘉四靈」。他們作詩宗晚唐賈島、姚合,以反對江西詩派相標榜。
江湖詩派 因杭州書商陳起刊刻交遊詩人詩集合為《江湖集》而得名。這批詩人其實是一個鬆散的詩人群體,其成員眾多,流品復雜。江湖詩人中成就較著的是戴復古和劉克庄。其他詩人多以絕句見長。江湖派基本上代表著南宋後期詩壇的風尚。
二、文天祥和宋末其他詩人
宋末詩人在宋亡前後採取了兩種抵抗方式:一是民族英雄,奮起抗敵,以死殉國,以文天祥為代表。二被稱為遺民,隱居守節,不仕異族,以謝翱、謝枋得、林景熙、鄭思肖為代表。
文天祥是宋末民族英雄的代表。他用詩歌記錄了自己從起兵抗元直到從容
G. 柳有和周邦彥對宋詞的發展有何貢獻有無不足為什麼
你是說柳永和周邦彥的詩詞特點嗎?
看你這題就想起你關於周邦彥詞是否雅詞的那題,有些類似,只是側重點有不同。
要想弄清這三人對宋詞開拓發展所作的貢獻,就必須弄清詞的嬗變過程。這個題目很大,說實在話,我答起來有些力不從心。但還是試著把一些想法說出來,大家一起參詳。(樓上icedmartini的回答有見地,但欠全面,有些地方也值得商榷)
自中晚唐至宋初,「花間」的內容和風格占據詞壇的絕對主流,思婦怨女,花前月下,綺靡香艷,詞被深鎖在閏閣重樓之中。在那一段時期,作家們似乎有意無意地遵循著「詩言志,詞抒情」的規條。這里的「情」是什麼?是不大好啟齒的「私情」,上不了士大夫的桌面,登不了大雅之堂。所以,家國之思,功業之志,人生之慨,都在「詩」里寫,而詞就只好躲在自家小院里低吟淺唱了。
詞是怎樣從那狹小的天地拉出來的?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很多當時的傑出之士都在這個過程中盡過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甚至可以為他們開出一個不算短的名單。在這里,我們僅討論幾個關鍵人物。
宋初,歐陽修、大小宴等人在「花間」內容範圍內盡力脫去香艷之風,這不是我們要說的正題;李煜後期、宋初的范仲淹、王安石等人已開始突破「詞抒情」的苑囿,但這些人作詞極少,力量分散有限,不足以對「花間」形成沖擊,這也不去說了。下面說這個過程中第一個關鍵人物:柳永
柳永對詞的發展的貢獻主要有兩方面。第一,在形式上開創了漫詞長調。漫詞的出現不僅是篇幅拉長的問題,它使詞比起過去的小令來容量加大了,更能表現廣闊的生活內容;第二,也是最主要的,柳永把詞從深閏重樓里拉出來,詞的抒情主人公不再是深閏里的思婦怨女,而是市井兒女,有專家說,柳永詞是專為市井的少男少女們歌唱。雖未脫綺靡香艷,但天地寬廣多了。而且,由於柳永長年浪跡漂泊,羈旅愁思,旅途風光,都入詞中,大大拓寬了詞的表現范圍。因為柳永詞語言柔美清新,內容又迎合當時的「大眾口味」,使得當時「有井水處皆歌柳詞」,對當時和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
再說這個過程的第二個關鍵人物:蘇軾。
詞在蘇軾這里,徹底擺脫了深閏重樓的狹小圈子,突破了「詞抒情」的束縛,變得無所不能。親情,友情,兒女私情,人生慨嘆,功業之志,無一不可以自由抒寫。在表現手法上,蘇軾更以議論入詞。這些,在他之前的詞人們(當然也包括柳永)那裡,是完全不可想像的。這是蘇軾對詞的第一個巨大貢獻。
蘇軾對詞的第二大貢獻,是詞的徹底「雅化」,即使詞的內容「充分士大夫化」。無論是語言,還是情趣,都徹底去除了自中晚唐以來香艷之氣。
由於以上兩點,使蘇軾詞在當時的士大夫中間廣泛傳播,再加上「蘇門」文人的推波助瀾,張孝祥等人起而效仿,「雅詞」在北宋詞壇蔚然成風,對後世詞也產生了深遠而巨大的影響。
蘇軾對詞的第三大貢獻,是他開啟了豪放詞之先河。確實,豪放詞只有到了辛派詞人那裡才蔚然成風,堪稱一派。但說蘇軾開豪放詞的先河卻毫不為過,試問,在蘇軾之前,還有誰在詞中涉足過「豪放」一路?沒有!豪放詞自蘇軾始,是蘇軾影響了辛派詞人!
至於周邦彥,他並未在詞的內容上有開拓之功,只是在詞的音律形式上作了考訂規范的工作。
綜觀詞的演化嬗變過程,柳永有承先啟後之功,而蘇軾徹底完成了使詞與其它文學樣式「身價」等同的構建。如一定要比出個貢獻上的「最」來,蘇軾當之無愧!
柳永對詞的發展的貢獻主要有兩方面。第一,在形式上開創了漫詞長調。漫詞的出現不僅是篇幅拉長的問題,它使詞比起過去的小令來容量加大了,更能表現廣闊的生活內容;第二,也是最主要的,柳永把詞從深閏重樓里拉出來,詞的抒情主人公不再是深閏里的思婦怨女,而是市井兒女,有專家說,柳永詞是專為市井的少男少女們歌唱。雖未脫綺靡香艷,但天地寬廣多了。而且,由於柳永長年浪跡漂泊,羈旅愁思,旅途風光,都入詞中,大大拓寬了詞的表現范圍。因為柳永詞語言柔美清新,內容又迎合當時的「大眾口味」,使得當時「有井水處皆歌柳詞」,對當時和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
H. 簡述清真詞的藝術特色
北宋周邦彥的清真詞,以知音律、備法度和風格醇雅著稱。
清真詞的主要藝術特色有: 1.以深契微茫的筆觸體物言情,表達曲折深細,心理情感內容得到多層次的展開。 2.講究辭章和結構,通過嚴密的結構使豐富曲折的內容歸於和諧統一。3.「沉鬱頓挫」的藝術性。 4.語言流暢精美、聲韻協律、能雅能俗、也清也麗。
I. 如何評價吳文英的詞
在詞的創作上,吳文英主要師承周邦彥,重視格律,重視聲情,講究修辭,善於用典。沈義父曾把他的詞法概括為四點:一是協律;二是求雅;三是琢字煉文,含蓄不露;四是力求柔婉,反對狂放。這一藝術風格決定了「夢窗詞」難以反映重大主題,而多濃艷芬菲的詞境,這也是南宋婉約詞派的共同特點。但在表現手法上,「夢窗詞」具有打破傳統的層次結構方式、轉換自由、跳躍性強、現實與想像雜糅的特點。
首先是在藝術思維方式上,徹底改變正常的思維習慣,將常人眼中的實景化為虛幻,將常人心中的虛無化為實有,通過奇特的藝術想像和聯想,創造也如夢如幻的藝術境界。
其次是在章法結構上,繼清真詞後進一步打破時空變化的通常次序,把不同時空的情事、場景濃縮統攝於同一畫面內;或者將實有的情事與虛幻的情境錯綜疊映,使意境撲朔迷離。吳文英作詞師承周邦彥。清真詞的結構也具跳躍性,但起承轉合,或用虛字轉折或用實詞提示,尚有線索可尋。而夢窗詞的結構往往是突變性的,時空場景的跳躍變化不受理性和邏輯次序的約束,且缺乏必要過渡與照應,情思脈絡隱約閃爍而無跡可求。這強化了詞境的模糊性、多義性,但也增加了讀者理解的難度。
夢窗詞的語文生新奇異。第一是語言的搭配、字句的組合,往往打破正常的語序和邏輯慣例,與其章法結構一樣,完全憑主觀的心理感受隨意組合。如「飛紅若到西湖底,攪翠瀾、總是愁魚」(《高陽台·豐樂樓分韻得如字》)和「落絮無聲春墮淚」(《浣溪沙》)等,都是將主觀情緒與客觀物象直接組合,無理而奇妙。第二是語言富有強烈的色彩感、裝飾性和象徵性。他描摹物態、體貌、動作,很少單獨使用名詞、動詞或形容詞,而總是使用一些情緒化、修飾性、感極強的偏正片語。如寫池水,是「膩漲紅波」(《過秦樓·芙蓉》);寫雲彩,是「倩霞艷錦」(《繞佛閣·贈郭季隱》)或「愁雲」、「膩雲」;寫花容,是 「腴紅艷麗」(《惜秋華》)、「妖紅斜紫」(《喜遷鶯·同丁基仲過希道家看牡丹》);甚至寫女性的一顰一笑或一種情緒,也愛用色彩華麗的字眼來修飾,如「最賦情、偏在笑紅顰翠」(《三姝媚》),「紅情密」(《宴清都·連理海棠》),「剪紅情,裁綠意」(《祝英台近·除夜立春》)。夢窗詞字面華麗,意象密集,含意曲折,形成了密麗深幽的語言風格。但雕繪過甚,時有堆砌之病、晦澀之失,故不免為後人所詬病。[4]
對於「夢窗詞」這種獨特的藝術風格,歷來評價不一。褒美者說「求詞於吾宋者,前有清真,後有夢窗」「以空靈奇幻之筆,運沉博絕麗之才」。「夢窗之妙,在超逸中見沉鬱」。貶之者則曰「夢窗詞如七寶樓台,眩人眼目,碎拆下來,不成片段」。夢窗詞雖然有雕琢太過、詞意晦澀以及格調不高的缺點,但它以獨特的藝術風格為南宋婉約詞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這一點值得肯定。
J. 古代文學考研
你問這些問題很難回答,還是結合實際情況自己斟嚼吧.
添附古代文學考研試題給你,希望有幫助:
先秦
一、名詞解釋和填空
1、九辯(人大古代文學00)
2、九歌(人大古代文學00)
3、淝水之戰(北大古代文學9x)東晉與前秦符堅 謝安
4、《天問》的作者是(屈原)(南開大學文學綜合00)
5、春秋三傳(徐州師大古代文學03,南京師大古代文學02、03)《公羊傳》、《榖梁傳》、《左傳》。
6、孔子有關詩樂的主張有()()()(浙大古代文學05)
7、孟子的論文主張是()()(浙大古代文學05)
8、《楚辭》的主要作者是(屈原)(宋玉)(浙大古代文學05)
9、「齊人有一妻一妾」故事出自(《孟子》)(復旦大學古代文學05)
10、《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復旦大學古代文學05)
11、尚書(南大古代文學03、04,四川大學古代文學02)
12、楚辭 先秦 (北師大古代文學93)
13、四家詩(四川大學古代文學03)
14、「陽春白雪」的典故出自於()的《對楚王問》(四川大學古代文學02)
15、漢人傳授《詩經》,有古今文之分,「毛詩」為古文經,今文經有「魯詩」「齊詩」與()(四川大學古代文學02)
16、《老子》又名《道德經》,由(道經)與(德經)兩部分組成。(四川大學古代文學02)
17、三家詩(北大古代文學04)
18、變風變雅(蘇州大學古代文學04)
19、春秋筆法(蘇州大學古代文學04)
20、比興(華東師大中文03)
21、春秋內外傳(湖南師大古代文學xx)
22、風雅頌(北大文學史04)
23、〈莊子•內篇〉(蘇州大學03)
24、笙詩
二、簡答
1、《蒹葭》的章法特點是什麼,有什麼作用。(徐州師大古代文學03)
3、《詩經》的編定成書有哪幾種說法?其各自的依據是什麼?《詩經》在漢代的流傳情況如何?(徐州師大古代文學05)
4、簡論〈離騷〉對〈詩經〉比興手法的開拓。(蘇州大學古代文學03)
5、與《詩經》相比,《楚辭》在藝術表現方面有哪些特色。(蘇州大學古代文學04)
6、你是怎樣看待《詩經》藝術成就及其影響的。(南京師大古代文學03)
7、《莊子•養生主》中文惠君曰:「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請問梁惠王從庖丁之言者體會到的究竟是何養生之道。(南京師大古代文學04)
8、簡述《詩經》「六義」中的風、雅、頌的主要內容。(南大古代文學05)
9、《孟子》藝術特點。(南大古代文學04)
10、《詩經》中「賦」和「比」的異同。(北師大古代文學03)
11、簡析《離騷》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北師大古代文學02)
12、舉例說明《詩經》的賦比興手法。(北師大古代文學01)
13、簡述莊子文章對後世的影響。(北師大古代文學00)
14、簡述莊子散文的藝術成就。(北師大古代文學96)
15、距離說明莊子散文中的寓言的特點。(北師大古代文學96)
16、簡述先秦諸子散文對後世的影響。(北師大古代文學99)
17、簡述《左傳》《國語》和《戰國策》的編寫體制。(北師大古代文學94)
18、簡述先秦諸子散文發展概況。(北師大古代文學93)
19、春秋戰國時期散文有哪些特點。(武漢大學古代文學04)
20、簡述屈原〈離騷〉的主要思想內容。(浙大古代文學04)
三、論述
1、《詩經》有哪些屬於「史詩」性質的作品?試舉兩篇間述之。(復旦大學古代文學99)
2、怎樣評價〈離騷〉的思想意義。(北大文學史04)
3、論述孟子散文的藝術成就及其後代散文的影響。(人大文學綜合00)
4、屈原與老子作品藝術特色比較。(北大古代文學9x)
5、試論《詩經》的採集、整理、流傳及「六義」之說。(復旦大學古代文學99)
6、莊子三學的藝術成就。(徐州師大古代文學03)
7、結合作品,試論《左傳》的文學特點。(徐州師大古代文學05)
8、《詩經》的藝術特點。(徐州師大古代文學04)
9、舉例《左傳》的敘事特徵。(北師大古代文學01)
10、談談《莊子》的藝術特色。(北師大古代文學98)
11、《楚辭》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北師大古代文學94)
12、論先秦的浪漫主義文學傳統。(北大古代文學03)
13、試述屈原作品藝術成就。(最好從內容與形式渾然一體而產生的藝術感染力方面分析)(復旦大學古代文學xx)
14、試論《詩經》的藝術特徵。(人大文學綜合04)
15、和《左傳》相比,《戰國策》在文學方面有什麼新的變化。(人大古大文學04)
魏晉南北朝
文學
一、名詞解釋或填空
1、建安風骨(北師大中國文學史05,華東師大中文05,人大古代文學04)
2、建安詩歌(暨南大學古代文學史05)
3、建安文學(北大古代文學04)
4、《蕪城賦》作者()(復旦大學古代文學05)
5、阮籍的文學成就體現在()(復旦大學古代文學05)
6、建安七子(山東大學古代文學05,浙大古代文學04)
7、竹林七賢(山東大學古代文學03,北師大古代文學93)
8、永明體(南京師大古代文學03,華東師大文學基礎04,南京師大古代文學04,徐州師大古代文學03,浙大古代文學04)南齊永明年間形成的新體詩,講究聲律與對偶,代表人物沈約、謝朓、何遜
9、阮籍長於五言詩,其代表作為()(南開大學古代文學綜合00)
10、劉義慶的代表作是(《世說新語》)(南開大學古代文學綜合00)
11、成語「江郎才盡」的「江郎」指2南朝梁詩人(江淹)(南開大學古代文學綜合00)
12、昭明文選(南開大學古代文學綜合00)以昭明太子蕭統為中心的文學集團編纂的文集
13、駢文(南開大學古代文學綜合00)對偶、聲律
14、太康文學(北大古代文學04)
15、徐庾體(北大古代文學04,蘇州大學古代文學03)即宮體詩,以宮廷生活或女子體態、器物為詠嘆對象,內容浮華藻麗,但感情空洞
16、連珠體(北大古代文學03)
17、寫出下列簡稱中作家的全名:三張二陸兩潘一左(復旦古代文學99)(徐州師大古代文學03)三張: 二陸:陸機、陸雲、兩潘 潘岳、左思
18、寫明下列作家生活在公元幾世紀及其著作集名:蔡邑,江淹(復旦古代文學99)
19、玄言詩(蘇州大學古代文學04)
20、《與山巨源絕交書》(人大古代文學04)
21、嵇、阮(蘇州大學古代文學03)嵇康 阮籍
22、《世說新語》(四川大學中國文學03)
23、北山移文(人大古代文學00)
二、簡答
1、魏晉傳奇有哪幾種,內容是什麼。(廈門大學古代文學05)、
3、試論述謝靈運山水詩的藝術成就。(浙大古代文學05)
4、「永明體」的聲律要求?有什麼意義。(復旦大學古代文學05)
5、「嵇志清俊」怎樣理解。(山東大學古代文學05)
6、六朝志人小說人物語言特色。(北師大古代文學03)
7、曹植詩歌在藝術上有何創新。(北師大古代文學00)
8、簡述庾信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北師大古代文學99)
9、概述陶淵明的田園詩在思想內容上的價值。(北師大古代文學96)
10、為什麼說庾信是南北朝最後一位優秀的詩人?(北師大古代文學98)
11、以《五柳先生傳》和《挑花源記》為例,簡述陶淵明的散文的特點。(北師大古代文學97)
12、簡述謝靈運詩歌的藝術特色。(北師大古代文學94,湖南師大古代文學xx)
13、簡述阮籍《詠懷詩》的藝術特色。(北師大古代文學93)
14、簡述謝靈運的詩風。(徐州師大古代文學03)
15、以謝眺詩為例簡述「永明體」的特徵、價值。(徐州師大古代文學04)
16、簡述建安「三曹」詩歌的異同。(蘇州大學古代文學03)
三、論述
1、分析曹植詩歌風格前後期的不同。(暨南大學古代文學史05)
2、以陶淵明的《歸田園居》(5首)為例,分析其田園詩的藝術境界。(北師大古代文學02)
3、論曹植詩的藝術成就。(北師大古代文學00)
4、論述陶淵明詩歌的藝術成就。(北師大古代文學96)
5、論建安詩歌對文人詩歌發展的貢獻。(南開大學中國文學史99)
6、以阮籍為代表的正始詩風對建安詩風有哪些延續。(武漢大學古代文學04)
7、試比較「古詩十九首」與阮籍《詠懷》的主題與風格。(復旦大學古代文學99)
8、西晉武帝太康至惠帝元康年間,文壇上出現一批作家,史稱「太康之英」,其主要包括哪些詩人?略述其創作成就。(南大古代文學99)
9、陶淵明詩歌藝術及其在詩歌發展史的意義。(復1旦大學古代文學04)
10、根據下列兩條資料,評論曹植詩歌:[1]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古今,卓而不群。(鍾嶸《詩品》上);[2]子建《名都》《白馬》《美女》諸篇,辭極贍麗, 然句頗尚工,語多致飾,視東西京樂府天然古質,殊自不同。(胡應麟《詩藪?內篇》)(蘇州大學古代文學04)
11、賞析:《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能何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徐州師大古代文學03)
12、論述建安詩歌的特徵。(徐州師大古代文學04)
13、試論鮑照詩歌的基本風格構成及其形成原因。(徐州師大古代文學03)
14、有人說:「古詩兩漢以來,曹子建出而始為宏肆,多生情態,此一變也。」你如何理解這一論述。(人大古代文學00)
文學批評
一、名詞解釋或填空
1、曹丕《典論?論文》里提到的四體八論是指()()()()(浙大古代文學05)
2、《文賦》(浙大古代文學05,徐州師大古代文學03,蘇州大學中國文論03)
3、詩緣情而綺靡(蘇州大學中國文論04)
4、鍾嶸的滋味說(人大古代文學04)
5、《文心雕龍》(浙大古代文學04)
二、簡答
1、鍾嶸的《詩品》是如何評價歷代詩人詩歌的?請簡要回答。(北師大中國文學史05)
2、劉勰《文心雕龍?辨騷》:「酌奇而不失其貞,玩華而不墜其實。」請簡要談談你的理解。(蘇州大學中國文論04)
三、論述
1、曹丕文氣說和孟子知言養氣說比較分析。(廈門大學中國文學批評史05)
2、文心雕龍的隱秀。(廈門大學中國文學批評史05)
3、論述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文學理論長足發展的原因。(北師大古代文學03)
4、結合曹丕的《典論?論文》具體內容,給出你的評價。(北大古代文學04)
5、劉勰鍾嶸文學思想之比較。(北大古代文學03)
6、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是如何分析想像的。(復旦大學中外文學與文藝理論03)
7、以曹丕的「文氣說」談談作家個性與文學創造的關系。(蘇州大學中國文論04)
宋代
歷史背景
一、名詞解釋或填空
1、陳橋事變(北大古代文學99)
2、新舊黨爭(北大古代文學98)
二、簡答
三、論述
1、北宋自「慶歷新政」到「王安石變法」之黨爭。(其具體過程)(北大古代文學00)
詞
一、名詞解釋或填空
1、花間詞派(武漢大學古代文學專業試題04、北師大中國文學史93)
2、花間集(徐州師大中國古代文學03)
3、「蘇門四學士」是指()、()、()、()(四川大學中國文學03)
4、 宋代有關詞論主張當行本色,其中當行是指(),這與南宋()的()中提到的「詞別是一家」是一致的。(浙大古代文學05)
5、漱玉詞(山東大學古代文學05)
6、夢窗詞(南師大古代文學03)
7、我國最早的一部文人詞總集是()編的()(南開大學文學綜合99)
8、以詩為詞(人大中國古代文學史00)
9、《清真集》(蘇州大學古代文學03)
10、解釋典故: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南師大古代文學02)
二、簡答
1、試述你對「詞別是一家」的理解。(武漢大學古代文學專業試題04)
2、簡述柳永對詞體發展的貢獻。(南開大學中國文學史99)
3、默寫陸游《卜運算元•詠梅》(南開大學中國文學史99)
4、談談對蘇軾「以詩為詞」的看法。(華東師范大學中文04)
5、李清照以女詞人而自寫情懷,其抒情特點與傳統的「代言體」詞作有何不同。(四川大學中國古代文學)
6、詞」和「曲」的產生有哪些共同的原因。(北師大中國文學史00)
7、簡述北宋詞的發展概況。(北師大中國文學史99)
8、簡述李清照的藝術特色。(北師大中國文學史96)
9、舉例說明蘇軾詞的藝術風格。(北師大中國文學史96)
10、「辛派詞人」指11、 的是哪幾位作家。(北師大中國文學史97)
12、簡述辛棄疾詞的思想內容。(北師大中國文學史94)
13、辛棄疾詞的藝術特色。(徐州師大中國古代文學03)
14、簡述清真詞的藝術特徵。(蘇州大學中國古代文學04)
15、比較蘇軾辛棄疾創作特點。(復旦大學中國文學02)
16、比較蘇、辛詞風的異同。(南師大古代文學02)
17、劉辰翁《柳梢青•春感》:「笛里番腔,街頭戲鼓,不是歌聲。」此三句描寫的是何景象?表達作者何種感情?(南師大古代文學02)
18、談談宋詞中的「易安體」(北大古代文學00)
三、論述
1、評述唐五代詞。(四川大學中國文學03)
2、蘇軾的出現在北宋有什麼意義?對後人影響如何。(復旦大學古代文學05)
3、論柳永在詞史上的地位。(北師大中國文學史00)
4、試論蘇軾對詞發展的貢獻。(北師大中國文學史98)
5、試論柳永詞的藝術特色及其對詞發展的貢獻。(北師大中國文學史93)
6、結合具體作品論述柳永在詞試上的貢獻。(人大中國古代文學史00)
7、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具有既豪邁清雄又飄逸空靈的特色。試從景境、情境、理境等曾面中述其藝術蘊涵。(徐州師大中國古代文學04)
8、《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詞至晚唐五代以來,以清切婉麗為宗。至柳永而一變,如詩家之有白居易;至蘇軾而又一變,如詩家之有韓愈,遂開南宋辛棄疾等一派。尋源溯流,不能不謂之別格,然謂之不工則不可。」請結合詞史,談談對這段論述的看法。(南大古代文學99)
9、況周頤《惠風詩話》:「作詞有三要:曰重、拙、大,南渡諸賢不可及處在是。」請結合詞史,說明自己的看法。(南大古代文學99)
10、用蘇軾的詞、詩、文各一篇分析蘇軾作品的藝術特色與美學風貌。(復旦大學中國文學03)
11、結合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分析評論此詞的意境構成和風格特徵,且論述此詞與蘇軾詞體革新理論的關系和其在詞史發展上的重要地位。(浙大古代文學04)
12、論述周邦彥的「集大成」。(人大古代文學04)
13、劉熙載《藝概•詞曲概》中雲「東坡詞……」,結合作品,談談你的看法。(北大中國文學史04)
14、論述唐宋詞的發展流變。(蘇州大學古代文學03)
15、南唐五代詞對北宋詞的影響。(北大古代文學97)
16、黃庭堅詩論及其創作藝術成就。(北大古代文學98)
17、論辛棄疾詞的成就及其對南宋詞的影響。(北大古代文學99)
詩
一、名詞解釋或填空
1、江西詩派(北師大中國文學史05)
2、江西詩派的開創者是()(南開大學文學綜合00)
3、中興四大詩人有()()()()(浙大古代文學05、南師大古代文學02)
4、點鐵成金(暨南大學古代文學05)
5、誠齋體 (山東大學古代文學04、徐州師大中國古代文學03)
6、文起八代之衰 (xxxxxx)
7、永嘉四靈(人大中國古代文學史00、蘇州大學中國古代文學04)
8、江湖派(復旦大學中國文學02)
9、奪胎換骨(北大中國文學史04)
10、蘇、梅(蘇州大學古代文學03)
11、《四時田園雜興》(北大古代文學03)
12、一祖三宗(武漢大古代文學04)
13、寫明下列作家生活在公元幾實際及其著作集名:陳與義、元好問
二、簡答
1、比較李白與陸游詩歌風格的異同。(暨南大學古代文學05)
三、論述
1、中國古代詩歌跟唐詩和宋詩的依據和意義。(北師大中國文學史05)
2、試論陸游、范成大、楊萬里的農村題材詩歌創作。(北大古代文學04)
3、試比較論述李白與蘇軾的人格精神與詩歌風格。(徐州師大中國古代文學03)
4、略論江西詩派的創作成就及在詩歌史上的地位。(蘇州大學中國古代文學04)
5、唐宋「以文為詩」之種種。(北大古代文學01)
6、談談黃庭堅詩作的藝術特點及其對後世詩人的影響。(清華大學文學理論和文學史00)
文(散文、筆記文、駢文)
一、名詞解釋或填空
1、唐宋八大家(四川大學中國古代文學xx)
二、簡答
1、蘇軾稱韓愈為「文起八代之衰」,你是如何理解的。(北師大中國文學史05)
2、歐陽修的散文對散文文體有什麼創新。(北師大中國文學史02)
3、何謂「唐宋散文八大家」他們的共同特點是什麼?(徐州師大中國古代文學05)
三、論述
1、試述唐宋古文運動的發展。(華東師范大學中文03)
2、試述北宋古文運動對於唐朝古文運動的繼承、發展。(北大古代文學00)
3、唐傳奇與宋人筆記比較。(北大99)
志怪與傳奇
話本
一、名詞解釋或填空
1、話本(山東大學文學史03)
文學批評與理論(詞論、詩論、文論)(不單單是宋代的)
一、名詞解釋
1、「以意逆志」和「知人論世」說(四川大學文學概論試題99)
2、曹丕《典論•論文》里提到的四體八論是指()()()()(浙大古代文學05)
3、《文賦》(浙大古代文學05、徐州師大中國古代文學03、蘇州大學中國文論03)
4、童心說(南大語言文學基礎05)
5、六義(蘇州大學中國文論04)
6、言有物,言有序(蘇州大學中國文論04)
7、詩緣情而綺靡(蘇州大學中國文論04)
8、窮而後工(蘇州大學中國文論04)
9、《文心雕龍》(浙大古代文學04)
10、發憤著書(蘇州大學中國文論03)
11、神韻說(蘇州大學中國文論03、北大古代文學98)
15、特犯不犯(蘇州大學中國文論03)
16、情景交融(蘇州大學中國文論03)
17、意境(蘇州大學中國文論03)
18、漢•王充的代表作是()、晉•陸機的代表作()、唐•皎然的代表作是()、元•張炎的代表作是()、清•幔亭過客的代表作是()、《與李翊書》的作者是()代的()、《歲寒堂詩話》的作者是()代的()、《藝苑厄言》的作者是()代的()、《夕堂永緒論內篇》的作者是()代的()、《古謠諺序》的作者是()代的()。(廈門大學中國古代文論97)
19、思無邪(廈門大學中國古代文論97)
20、詩緣情而綺靡(廈門大學中國古代文論97)
21、時運交移,質文代變(廈門大學中國古代文論97)
22、是贗而理鎮(廈門大學中國古代文論97)
23、詩有別材,詩有別趣(廈門大學中國古代文論97)
24、詞源(北大古代文學98)
25、藝概(北大古代文學99)
26、「立象盡意」之說出自()(南開大學文學理論00)
27、意境(清華文學理論與文學史01)
二、簡答
1、「漢魏風骨」是何人最先提出來的,它的基本涵義是什麼。(四川大學文學概論試題02)
2、「近而不浮,遠而不盡,然後可以言孕外之致耳」是何人最先提出來的,它的基本涵義是什麼。(四川大學文學概論試題02)
3、「文以載道」是何人最先提出來的,它的基本涵義是什麼。(四川大學文學概論試題00)
4、「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要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於理想故也。」是何人最先提出來的,它的基本涵義是什麼。(四川大學文學概論試題01)
5、「夫神思方運,萬塗竟萌;規矩虛位,刻鏤無形。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我才之多少,將與風雲而並驅矣。」是何人最先提出來的,它的基本涵義是什麼。(四川大學文學概論試題01)
6、《文賦》《文心雕龍》《滄浪詩話》《原詩》《人間詞話》的作者分別是什麼時代的什麼人。(四川大學文學概論試題03)
7、陳子昂《與東方左史虯修竹篇序》風骨論和興寄論分析。(廈門大學古代文學專業中國文學批評史05)
8、嚴羽《滄浪詩話》中別趣別才分析。(廈門大學古代文學專業中國文學批評史05)
9、曹丕文氣說和孟子知言養氣說比較分析。(廈門大學古代文學專業中國文學批評史05)
10、袁枚的性靈說緣情說很儒家詩言志說比較。(廈門大學古代文學專業中國文學批評史05)
11、常州詞派的領袖人文的詞學主張。(廈門大學古代文學專業中國文學批評史05)
12、文心雕龍的隱秀。(廈門大學古代文學專業中國文學批評史05)
13、試論種嶸《詩品》「自然英旨」說的觀點。(浙大古代文學05)
14、簡述荀子《樂論》中的文學批評觀點。(蘇州大學中國文論04)
15、劉勰《文心雕龍•辨騷》:「酌奇而不失其貞,玩華而不墜其實。」請簡要談談你的理解。(蘇州大學中國文論04)
16、王驥德《曲律•論用事》:「曲之佳處,不在用事,亦不在不用事。」你對此有何看法。(蘇州大學中國文論04)
17、請簡述王安石《上人書》的文學主張。(蘇州大學中國古代文論04)
18、簡述王士慎的「神韻說」和神韻詩。(蘇州大學中國古代文學04)
19、劉勰的《文心雕龍》是如何分析想像的。(復旦大學中國文學03)
20、鍾嶸的滋味說。(人大古代文學史04)
21、簡述李漁的戲曲理論。(蘇州大學古代文學03)
22、談談你對「言不盡意」說的理解。(蘇州大學中國文論03)
23、簡述湯顯祖的「意、趣、神、色」論。(蘇州大學中國文論03)
24、簡評司空圖的「韻外之致」「味外之旨」說。(廈門大學中國古代文論97)
25、簡述漢代對屈原的評論。(北大文藝學專業試題03)
26、試評王士禎的神韻說。(北大文藝學專業試題03)
27、《文賦》中對性靈說的論述。(即其創作靈感說)(北大古代文學02)
三、論述
1、清人葉奎說「韓愈詩其力大,其氣雄,開一代之尊」,聯系韓作,說明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武漢大學古代文學專業試題04)
2、劉勰鍾嶸文學思想之比較。(北大古代文學03)
3、試論曹丕的文氣論。(四川大學文學概論試題00)
4、分析、比較陸機劉勰關於藝術想像的理論的異同,評述劉勰作出的貢獻。(四川大學文學概論試題00)
5、試論曹丕的《典論•論文》對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貢獻。(四川大學文學概論試題03)
6、以曹丕的「文氣說」談談作家個性與文學創造的關系。(蘇州大學中國文論04)
7、魯迅說「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請結合《紅樓夢》第一回的有關內容談談你的看法。(蘇州大學中國文論04)
9、曹丕和陸機關於詩歌的文學見解有哪些異同,對後事文學發展有什麼影響。(復旦大學中國文學xx)
10、試以「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的觀點,解釋中國文學的大致發展方向。(蘇州大學中國文論03)
11、結合具體作家作品,談談你對「文如其人」與「風格即人」的文藝理論觀點。(蘇州大學中國文論03)
12、古代文論有何現實價值?聯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廈門大學中國古代文論97)
13、比較韓愈蘇軾文學觀的異同。(北大文藝學專業試題03)
14、評價鍾嶸的《詩品》。(北大古代文學97)
15、黃庭堅詩論及其創作藝術成就。(北大古代文學98)
16、從「詩言志」到「詩緣情」。(北大古代文學98)
17、論述:「文以氣為主」所代表古代文論自覺之趨向。(「文以氣為主」是誰最先提出來,在古代文氣思想發展史上起何作用)(北大古代文學00)
18、談談《紅樓夢》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清華文學理論與文學史試題01)
四、作文
1、《文心雕龍》說「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請結合文學史辨析之,說明之。(華東師范大學中文作文部分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