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袁隆平發明的雜交水稻的主要是特點介紹
優點:交水稻的重要意義就是為了解決世界上人口與糧食不足的問題,由於雜交水稻,無論是產量,抗病性,各種綜合形狀都要比不雜交的水稻要高,這就意味著雜交水稻糧食出產量的提高,為日益增加的人口,與有限的土地,解決糧食問題. 缺點:由於人工進行了雜交,長期食用對人體有無影響尚無明確定論,就如轉基因食品一樣!
㈡ 袁隆平怎樣發明的雜交水稻
1986年袁隆平提出了雜交水稻的育種戰略,將雜交水稻的育種從選育方法上分為三系法、兩系法和一系法三個戰略發展階段,即育種程序朝著由繁至簡而效率越來越高的方向發展。
從雜種優勢水平的利用上分為品種間、亞種間和遠緣雜種優勢的利用三個戰略發展階段,即優勢利用朝著越來越強的方向發展。
根據這一設想,雜交水稻每進入一個新階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將把水稻產量推向一個更高的水平。這項戰略構想的提出,為中國已取得三系法雜交水稻研究、開發成功後開展雜交水稻新探索指明了方向。
1987年7月16日,袁隆平學生李必湖、鄧華風,在安江農校秈稻三系育種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歷經兩年三代異地繁殖和觀察,該材料農藝性狀整齊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達到了100%,並且育 性轉換明顯和同步。
這一新成果,為雜交水稻從「三系法」過渡到「兩系法」開拓了新局面。同年他提出「雜交水稻的發展戰略」,即三系法為主的器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兩系法為主的秈粳亞種雜種優勢利用;一系法為主的遠緣雜種優勢利用。
1987年,國家「863」計劃將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立為專題,袁隆平組成了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協作組開展全國性的協作攻關。歷經九年的艱苦攻關,1995年兩系法雜交水稻取得了成功,一般比同熟期的三系雜交稻增產5%~10%,且米質一般都較好,近年的種植面積為6000畝左右。
(2)你對袁隆平發明雜交水稻擴展閱讀
袁隆平1997年提出「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的技術路線,在國際上引起高度重視。在他的率領下,先後於2000年、2004年和2011年實現了超級稻畝產700公斤、800公斤和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標。
畝產1000公斤的第四期目標也於2014年10月實現歷史性突破,為進一步大面積、大幅度提高水稻產量奠定了基礎。1995年他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㈢ 袁隆平發明雜交水稻時的自信的故事
勇於追求真理、不迷信權威、不因循守舊、不斷探索的創新精神。「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種優勢」,這曾經是世界經典著作中論述的結論。但在20世紀60年代初,袁隆平不迷信權威和書本,從「鶴立雞群」稻株的觀察中悟出天然雜交水稻的道理,從而勇敢承擔起雜交水稻研究的課題,不畏艱難,反復試驗,終於研究成功三系雜交水稻。這一重大突破,打破了傳統經典理論的束縛,他當之無愧成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第一人。但他不滿足已取得的成就,繼續帶領我國雜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兩系法雜交水稻,使我國的雜交水稻研究保持了世界領先水平。至此,他始終沒有停止探索的步伐,在67歲的時候又產生一個驚人的想法——挑戰超級雜交稻。這是他在雜交水稻上的又一創新之舉,袁隆平院士說:「我的個性就是總覺得不滿足」。他的「不滿足」激發了他的勇氣和智慧,使超級雜交稻又一再呈現絢麗奪目的光芒。2000年實現了大面積畝產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標,2004年又提前一年實現大面積畝產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標,而且達到了日本、IRRI制定但至今尚未實現的標准,再次創造了領先世界水稻超高產競賽的奇跡。有人說,於2006年入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是袁隆平院士僅次於諾貝爾獎的一項至高榮譽了,可他覺得這更是一種激勵,他說「我們不能因此止步不前,我們要保持領先地位。」「我們現在有雄心壯志,向更高的高度攀登」。這個高度就是超級雜交稻第三期目標:畝產900公斤。對此,76歲高齡、天性不滿足的袁隆平院士依然信心百倍。
㈣ 求袁隆平發明雜交水稻的經過。400左右,不少於300字。因為我要參加辯論會的。
【簡介】
袁隆平 (1930.9.7 -) 籍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生於北京。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創始人,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當代神農」、「米神」等。
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1973年實現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1975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制種技術,從而為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1985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為雜交水稻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任863 計劃兩系雜交稻專題的責任專家,1995年研製成功兩系雜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級雜交稻育種技術路線,2000年實現了農業部制定的中國超級稻育種的第一期目標,2004年提前一年實現了超級稻第二期目標。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先後獲得「國家特等發明獎」、「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等多項國內獎項和聯合國「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11項國際大獎。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論文60餘篇,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畢業後,一直從事農業教育及雜交水稻研究。1980-1981年赴美任國際水稻研究所技術指導。1982年任全國雜交水稻專家顧問組副組長。1991年受聘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首席顧問。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71年至今任湖南農業科學院研究員,並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㈤ 袁隆平發明的水稻有些什麼重要意義
他發明了化肥,比任何發明的貢獻都大!
有些人光知道雜交水稻,好像有了雜交水稻就有了一回切,這是答多麼愚昧啊!中國很缺水,沒有水的地方能種水稻嗎?這些人就是鼠目寸光,太無知還到處吹。
有了化肥,所有的耕地都能成倍的多產糧,多產各種糧食;袁隆平發明了化肥,糧食的產量成倍的增長。與化肥相比,雜交水稻增加的那麼一點產量算得了什麼,可以忽略,化肥才是袁老對人類的最大貢獻。
㈥ 袁隆平真的是發明雜交水稻的最大功臣嗎
是。
因為是袁隆平研究出了2系雜交水稻,20世紀70年代,我國通過對雜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終將水稻畝產從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並推廣2.3億多畝,增產200多億公斤。這些事跡都歸功於袁隆平。
國際水稻研究所所長、印度前農業部長斯瓦米納森博士高度評價說:「我們把袁隆平先生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因為他的成就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世界的驕傲,他的成就給人類帶來了福音。」解決了世界性的糧食問題。
主要貢獻
袁隆平在中國率先開展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研究。在他撰寫的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雜種優勢,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論與研究實踐是對經典遺傳學理論的挑戰,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種優勢」的傳統觀點,極大地豐富了作物遺傳育種的理論和技術。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袁隆平
㈦ 你對袁隆平發明雜交水稻這項科學技術又有何看法試仿照上文任一詩人的話語寫一段話,表達你的觀點。
中國人民和他們未完善的覺悟深藏在民族意識里,撒旦說,讓袁隆平出世吧。於是一切都陷於陰謀中。
㈧ 袁隆平是如何發明出雜交水稻的
雜交抄水稻並沒有在全國地區進行推襲廣。目前國內的水稻種植面積常規稻是2.45億畝,而雜交稻的種植面積是2億畝。全國耕地面積20.23億畝。農財網數據,雜交秈稻種植面積約2億畝,雜交率約67%,粳稻只有不到0.2%是屬於雜交稻。2014—2017年全國水稻種植面積最大的前三名都是常規稻,順序為龍粳31、中嘉早17、寧粳4號。雜交水稻是Henry Beachell發明的。三系育種完善雜交育種技術是新城長友發明的。野敗植株的發現者是馮克珊和李必湖。第一個培育出不育系和保持系以及第一個成功的三系組合的是顏龍安,第一個恢復系是張先程。二系法是石明松發明的。
中國種植面積最大雜交水稻的品種是謝華安培育的。 海水稻(耐鹽鹼稻)是陳日勝培育出來的。
㈨ 你對袁隆平發明雜交水稻這項科學技術有何看法,表達你的觀點
那不是他解決的,是他的學生找到的那棵野草!——這是成果的偶然部分。
運用的生物技術、方法都是現成的都不是他發明的!沒有一個是他發明的!他無非就是按部就班的流水線工人!換了誰——比如他的那個學生,都能做出來!流水線的活!論突破是誰找到的那顆野草呢?!!
至於為什麼要捧他?那完全是政治需要!為什麼得了諾貝爾的哪位不被『天朝』捧,那也是政治需要!需要科技明星了就一定要有一個!!!
這個工作能讓糧食高產沒錯!就像流水線上的工人能讓產品出來一樣,換了別人也一樣!
思想的獨創是一回事!被人安排在某個位置作產品是一回事!那隻是一個崗位,技術合格就能幹!甚至不合格也能幹!你應該有耳聞某某水利部門的領導,某某金融部門的領導,怎麼怎麼樣!!!整個過程不存在人的獨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