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世界上第一顆火箭是哪國發明的
現代用於戰爭或航天的火箭嗎?最先造出並實驗的是1926年美國,第一個使用可控火箭是二戰後期(1944年)德國的v2導彈
㈡ 世界上最早發明火箭的是哪個國家
火箭復起源於中國,是中國古代的制重大發明之一。中國古代火葯的發明與使用,為火箭的發明創造了條件。
北宋後期,民間流行的可升空的「流星」
(後稱「起火」),就利用了火葯燃氣的反作用力。按其工作原理,「流星」一類的煙火就是世界上最早用於觀賞的火箭。南宋時期,不遲於12世紀中葉出現了軍用火箭。到了明代初年,軍用火箭已經相當完善並被用於戰場,稱為「軍中利器」。明初時期的兵書《火龍神器陣法》和明代晚期的兵書《武備志》等有關文獻,都詳細記載了中國古代火箭的製作和使用情況,僅《武備志》就記載了20多種火葯火箭,其中「火龍出水」火箭已是二級火箭的雛形。
㈢ 世界上最早的火箭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我國明朝萬戶飛天抄,就是最原始的火箭,雖然最終失敗,但是具備了火箭的基礎。現代意義上的火箭是根據二戰時期德國V系列火箭發展而來,最早發明現代意義火箭的應該是德國,最早運用火箭的是前蘇聯,第一枚成功發射衛星的運載火箭是蘇聯用洲際導彈改裝的衛星號運載火箭。
㈣ 世界上第一個火箭是哪個國家發射的
蘇聯,並且發射了第一顆衛星。
㈤ 我國是不是第一個發明火箭的國家
中國是火箭的故鄉
1957年,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1969年,美國「阿波羅」載人宇宙飛船登月成功。它們標志著人類開始進入航天時代。
航天飛行器都是依靠火箭發射的。然而,作為發射航天飛行器的基礎技術——火箭,卻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
「火箭」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中國三國時代。蜀漢建興七年(公元229年),丞相諸葛亮率兵攻打陳倉(今陝西寶雞市東)。魏國守將郝昭指揮士兵用火箭沖架雲梯攻城的蜀軍怒射,雲梯燃燒,蜀軍受挫。不過,魏將郝昭使用的火箭只是在箭桿上綁上易燃引火物,點燃後靠弩弓放射出去的,這還不是我們所說的火箭。我們所說的火箭,是靠自身攜帶的燃料燃燒產生的氣體噴射的反作用力推進的。它跟火葯的發明密切聯系在一起。
火葯是舉世聞名的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是中國古代道家在煉丹過程中發明的。火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晉時期。晉代有位著名的道士,叫葛洪。在他撰寫的《抱朴子·仙葯篇》里有用雄黃、硝石、豬大腸油和松脂共煉丹葯的記載。雄黃含有大量的硫,硝石是強化劑,豬大腸油和松脂含有炭,硫、硝、炭是火葯的基本成份,這實際上已經是一種火葯了。迄今為止,有可考的最早的火葯配方,保存在唐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清虛子撰寫的《鉛汞甲庚至寶集成》卷二之中,稱「伏火礬法」。其內容為:「硫二兩,硝二兩,馬兜鈴(草葯,燒燋即炭)三錢半。……入葯於罐內與地平。將熟火一塊、彈子大,下放裡面,煙漸起。」中唐時期的《真元妙道要略》一書里記載:「以硫黃、雄黃合硝石並密燒之,焰火燒手面及燼屋舍者」;「硝石……生者不可合三黃(即硫黃、雄黃和雌黃)等燒,立見禍事。」可見當時人們已經知道火葯燃燒和爆炸的性能。中國人民至遲在公元9世紀已發明了火葯。
火葯發明以後,很快就應用於軍事方面,相繼出現了一系列火葯武器,其中之一是「火箭」。它的構造是在一支普通箭桿上綁住一個火葯筒,火葯筒後部有根引火繩,火葯燃燒產生氣體,藉助氣體後噴的反作用力,箭飛向前方。這跟現代火箭發射的原理是相同的。這是世界上最原始的火箭。公元969年,北宋軍事機關曾經試驗過火箭。公元975年,宋太祖滅南唐,就使用火箭作戰。公元1000年,北宋神衛水軍隊長唐福曾因製造火箭等武器受到朝廷嘉獎。
火葯武器的出現,受到軍事家們的高度重視,發展很快。宋朝的火箭全是單發的,點燃一根火繩發射一支火箭,叫單發箭。到了明代就出現了多發火箭,點燃一根火繩,可以發射出幾支、幾十支,甚至上百支火箭。多發火箭種類很多,如五虎出穴箭(5支)、火弩流星箭(10支)、火龍箭(20支)、長蛇破敵箭(30支)、一窩蜂(32支)、群豹橫奔箭(40支)、百虎齊奔箭(100支)、神火箭牌(100餘支)等等。
16世紀中葉,人們又發明一種新式火箭,名叫「火龍出水」。關於「火龍出水」,在明代後期出版的《武備志》、《火龍經》等兵書中都有記載,並附有圖樣。
這種新式火箭採取龍的形象,其目的在於壯聲勢,驚敵人。據《武備志》介紹,它的製造方法:先截取一根五尺長的毛竹,去節,刮薄,作為龍身;再用木頭雕成龍頭、龍尾,分別安裝在龍身前後,這樣就成為一條龍。龍腹內裝有幾支單發式火箭,把它們的引火繩總連在一起,從龍頭下面的孔洞中引出來。又在龍身的前、後兩部,分別傾斜安裝上兩支大火葯箭,把的引火繩也總連在一起。最後,把龍腹內引出的總引火繩連在前部兩個火葯筒的底部。這樣,一個火龍出水的新式武器就完成了。
火龍出水用於水戰,面對敵艦,點燃安裝在龍身上的四支火箭,這是第一級火箭,它能推動火龍在水面上飛行二三里遠;待第一級火箭燃燒完畢,就自動引燃龍腹內的火箭,這是第二級火箭,這時,從龍口裡飛出的火箭射向敵人,焚燒敵艦。
1981年,在加拿大渥太華市舉辦的中國古代傳統工藝展覽會上展出了「火龍出水」模型。許多外國學者觀看之後,都驚嘆中國古代軍事科學家的聰明才智,認為這種以火箭為動力,飛翔於水面上的海戰武器,可以說是現代魚雷的雛型。還應當看到,火龍出水的發射原理跟現代多級火箭發射的原理是相同的,也可以說它是現代多級火箭的始祖。
在人類的歷史上,世界各民族都創造過很多飛行太空的神話故事。黃帝乘龍升天和嫦娥吞葯奔月的神話,表達了古老的中華民族企圖藉助自然物的動能遨遊太空的理想。後來,戰國時期墨翟作「竹鵲」,東漢時代張衡制「木雕」,反映了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人們企圖研製人工飛行器,去實現遨遊太空的理想。然而,他們的努力都失敗了。
火箭發明以後,給人們實現遨遊太空的理想帶來了新的希望。明代中期,公元1500年左右,有個煙火工匠,名叫王古。他發明了一種可以操縱的飛行器很象兩條連在一起的飛蛇,上面有坐椅,坐椅後面緊連著一個特製的木架,木架上安裝著47支巨型火箭。據說,有一天,王古坐在坐椅上,手持兩把大蒲扇,叫人點燃47支火箭,想藉助火箭的推力和蒲扇撲動的力量飛向太空。可惜,這次試驗失敗了。一聲巨響,火箭爆炸了。在火光和硝煙中,這位勇敢的發明和實驗者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王古的實驗當時在中國似乎沒有引起重視。但是,當時一些在中國游歷的外國人卻對這件事情發生了濃厚的興起,把它記錄下來。有的記載說他手裡拿著的是兩只大風箏,有的記載說他手裡拿著的是兩把大蒲扇;有的記載說乘坐的是木椅,有的記載說他乘坐的雪橇。但是,他們所記載的故事的基本內容是一致的。結合當時的背景去分析,中外學者都認為,這個故事是可信的。
外國學者對王古的試驗給予很高的評價,認為他的設想有很高的預見性。1958年出版的B·N費奧多古耶夫和T·Б西西列夫合著的《火箭技術導論》中這樣說:「中國人不僅是火箭發明者,而且是首先企圖利用火箭將人載到空中去的的幻想者。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月面環形山命名工作小組為了永遠紀念王古這位火箭技術的發明家和開拓者,以他的名字命名了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這座山位於東方海、赫茲史普隆(外國天文學家名)環形山、科洛列夫(外國宇宙火箭專家)、阿波羅(紀念阿波羅飛船登月成功)環形山之間,居這五座環形山之首。
㈥ 世界上最早的火箭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火箭起源於中國,是中國古代的重大發明之一。中國古代火葯的發明與使用,為火箭的發明創造了條件。 北宋後期,民間流行的可升空的「流星」 (後稱「起火」),就利用了火葯燃氣的反作用力。按其工作原理,「流星」一類的煙火就是世界上最早用於觀賞的火箭。南宋時期,不遲於12世紀中葉出現了軍用火箭。到了明代初年,軍用火箭已經相當完善並被用於戰場,稱為「軍中利器」。明初時期的兵書《火龍神器陣法》和明代晚期的兵書《武備志》等有關文獻,都詳細記載了中國古代火箭的製作和使用情況,僅《武備志》就記載了20多種火葯火箭,其中「火龍出水」火箭已是二級火箭的雛形。
㈦ 世界上第一枚火箭是誰發明的
若以火箭來原理來說,最先發明火自箭的是中國人,火箭這個名稱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最早出現在三國時期 ( 公元 220-265 年 ) ,但當時的所謂火箭只是在箭的前端綁上易燃物,然後以弓或弩射出。唐未宋初 ( 公元 10 世紀 ) 才有使用火葯的火箭記載,例如北宋的軍官馮繼升、岳義方、唐福等曾向朝廷獻過火箭和火箭法,但這些火箭只是以火葯代替易燃物,火箭本身仍是使用弓弩射出。雖然具體年代仍有爭論,但最遲至 12 世紀,已出現使用火葯作燃料,利用噴射作用飛行的火箭。 現代火箭的研究始於二十世紀初。 1930 年,前蘇聯科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 (Konstantin E. Tsiolkovsky) 發表了一份題為《利用噴氣工具研究宇宙空間》的論文,奠定了火箭航行的理論基礎;美國科學家戈達德 (Robert H. Goddard) 則於 1919 年發表了《 到達極大高度的方法》的論文,並於 1926 年 3 月 16 日成功研製並發射了第一枚液態燃料火箭 (Liquid Fuel Rocket) ,成為火箭控制技術的里程碑。 戈達德研製並發射了第一枚液態燃料火箭
採納哦
㈧ 世界上哪個國家發明的第一個火箭
若 以 火 箭 原 理 來 說 , 最 先 發 明 火 箭 的 是 中 國 人 , 火 箭 這 個 名 稱 在 中 國 古 代 典 籍 中 最 早 出 現 在 三 國 時 期 ( 公 元 220-265 年 ) , 但 當 時 的 所 謂 火 箭 只 是 在 箭 的 前 端 綁 上 易 燃 物 , 然 後 以 弓 或 弩 射 出 。 唐 未 宋 初 ( 公 元 10 世 紀 ) 才 有 使 用 火 葯 的 火 箭 記 載 , 例 如 北 宋 的 軍 官 馮 繼 升 、 岳 義 方 、 唐 福 等 曾 向 朝 廷 獻 過 火 箭 和 火 箭 法 , 但 這 些 火 箭 只 是 以 火 葯 代 替 易 燃 物 , 火 箭 本 身 仍 是 使 用 弓 弩 射 出 。 雖 然 具 體 年 代 仍 有 爭 論 , 但 最 遲 至 12 世 紀 , 已 出 現 使 用 火 葯 作 燃 料 , 利 用 噴 射 作 用 飛 行 的 火 箭 。
現 代 火 箭 的 研 究 始 於 二 十 世 紀 初 。 1930 年 , 前 蘇 聯 科 學 家 齊 奧 爾 科 夫 斯 基 (Konstantin E. Tsiolkovsky) 發 表 了 一 份 題 為 《 利 用 噴 氣 工 具 研 究 宇 宙 空 間 》 的 論 文 , 奠 定 了 火 箭 航 行 的 理 論 基 礎 ; 美 國 科 學 家 戈 達 德 (Robert H. Goddard) 則 於 1919 年 發 表 了《 到 達 極 大 高 度 的 方 法 》 的 論 文 , 並 於 1926 年 3 月 16 日 成 功 研 制 並 發 射 了 第 一 枚 液 態 燃 料 火 箭 (Liquid Fuel Rocket) , 成 為 火 箭 控 制 技 術 的 里 程 碑 。
戈 達 德 研 制 並 發 射 了 第 一 枚 液 態 燃 料 火 箭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戰 爆 發 , 德 國 發 展 V-2 型 軍 用 火 箭 並 以 之 攻 擊 英 國 。 大 戰 結 束 後 , 美 國 將 V-2 技 術 改 良 , 制 成 A-4 型 火 箭 , 並 於 1946 年 5 月 10 日 首 次 發 射 , 成 為 首 枚 飛 抵 地 球 上 層 大 氣 (upper atmosphere) 的 火 箭 。
V-2 型 軍 用 火 箭
1957 年 10 月 4 日 , 前 蘇 聯 利 用 SS-6 ( 警 棍 ) 改 進 型 (Modified SS-6 (Sapwood)) 運 載 火 箭 發 射 世 界 首 顆 人 造 衛 星 「 人 造 地 球 衛 星 1 號 」(Sputnik 1) , 標 志 著 人 類 的 太 空 時 代 正 式 開 始 。
㈨ 世界上第一個火箭是哪個國家發射的發射到哪裡了
世界上第一個火箭是哪個國家發射的?發射到哪裡了?
「火箭實驗創始者」--羅伯特·戈達德
報界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到他身上,至少這次有些贊揚的話語了。意想不到的是報界的報道引起了美國航空界先驅人物之一林白的注意。在親自考察了戈達德的試驗和計劃之後,他立即設法從格根海姆基金會為戈達德籌得5萬美元。這對於極端缺少資金而又迫切需要進行實驗設計的戈達德真是雪中送炭。這時馬薩諸塞州對於戈達德的計劃就顯得太擁擠了,於是在1930年他的全家和四個助手遷到新墨西哥州的羅斯威爾建立他的發射場。到1941年,除了短暫的中斷之外,他在這里從事了在科技史上最令人矚目的個人研究計劃。
戈達德的研究終於受到政府的重視。在他死後,他獲得的榮譽達到了頂峰。他被追授了第一枚劉易斯·希爾航天勛章,而國家宇航總局的一個主要基地以他的名字命名為戈達德航天中心。
戈達德雖然成功地發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體火箭,但最初並沒有引起美國政府的重視和支持,所以到他逝世時美國的火箭技術還遠遠落後於德國。直到1961年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上天後,美國才發表了戈達德30年來研究液體火箭的全部報告。後來,他被譽為美國的"火箭之父",美國宇航局的一座空間飛行中心被命名為"戈達德空間研究中心"。
但他的一生卻是孤獨而不被人理解的。勇敢的戈達德毫不氣餒,在理論和實踐上做了很多工作,向懷疑他的設想的人們表明未來的整個航天事業都將建基於火箭技術之上。他也因此而當之無愧地被稱為「現代火箭之父」。
戈達德的一生是坎坷而英勇的一生。他所留下的報告、文章和大量筆記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對於他的工作,馮·布勞恩曾這樣評價過:「在火箭發展史上,戈達德博士是無所匹敵的,在液體火箭的設計、建造和發射上,他走在了每一個人的前面,而正是液體火箭鋪平了探索空間的道路。當戈達德在完成他那些最偉大的工作的時候,我們這些火箭和空間事業上的後來者,才僅僅開始蹣跚學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