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植樹節是哪個發明的
中國植樹節的由來一
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中國植樹節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14年11月又頒布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 。
1915年7月,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當時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規定了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指定地點,選擇樹種,全國各級政府,機關,學校如期參加,舉行植樹節典禮並從事植樹。經當年7月21日批准後,通令全國如期遵照辦理。自此我國有了植樹節。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國民政府舉行了植樹式。以後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把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1928北伐完成後,4月7日由國民黨政府通令全國: 「嗣後舊歷清明植樹節應改為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民國1929年2月9日農礦部又以部令公布《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各省植樹暫行條例》16條。而國民政府行政院農礦部長易培基遵照孫中山先生遺訓,積極提倡造林,於1930年2月呈准行政院及國民政府,自3月9~15日一周間為「造林運動宣傳周」,於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舉行植樹式。北方地區以3月初旬,寒氣未消,還不適於栽樹之故,特規定植樹式仍於3月12日舉行外,造林宣傳運動周延之清明節行之。並由該部公布《各省各特別市各縣造林運動宣傳周辦大綱》7條,以便全國照辦。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79年2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正式通過了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於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我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徵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願將在新中國實現。
中國植樹節的由來二
每到3月12日植樹節,大家總會揮汗如雨地大植、特植樹木,可是你知道植樹節的由來嗎?
我國的植樹節,因時代的演變,先後作了三次改定。
辛亥革命後,民國4年(1915年)由農商部總長周自齊呈准大總統,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為了紀念這位偉人, 1930年國民黨政府把植樹節改為每年的3月1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79年,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
中國植樹節的由來三
3月12日為中國的植樹節。
解放前,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於北平,1929年移靈柩於南京紫金山,1930年國民黨政府曾定3月12日為植樹節。
1956年,毛澤東發出了「綠化祖國」、「實現大地園林化」的號召。中國開始了「12年綠化運動」,目標是「在12年內,基本上消滅荒地荒山,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荒地荒山上,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規格種起樹來,實行綠化。」
1979年,在鄧小平提議下,中國論文聯盟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
1981年12月13日,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討論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這是建國以來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對綠化祖國作出的第一個重大決議。從此,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作為一項法律開始在全國實施。
Ⅱ 園林綠化申請專利難嗎
專利的申請其實沒有想像的那麼難,你有一個新的解決現實問題的點子,是獨一無二的,並且最終可以通過有形的方式實現作用,都可以申請專利。
專利有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三類,主要區別是點子的技術含量不同,保護的時間長短不同,所要交納的維護費用不同。
申請專利,只要按照專利局規定的文件種類和格式內容,將申請文件和相關費用遞交專利局即可。專利局會給你一個申請號,證明你的申請,隨後,對你的申請文件進行格式審查,提出各式上的不符,由你進行修正,通過後,由專利局進行公布。
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公布後即可授予你專利證書。發明專利在3年內經過實質性審查,通過後,方可授予你專利證書。
從以上程序看,申請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很容易實現,只要遞交申請文件、交費即可。但如果有人向專利局提出你的點子在申請的日期前不是獨一無二的,不能復制應用,你的專利有可能被撤銷,前期的努力和金錢,對專利獲利的憧憬將付之東流。發明專利在授予前將對內容進行審查,通過審查,才能發證,因此,發明專利申請時間長一些,但更有保障。
專利申請文件的撰寫有規定的要求和技巧,建議要把專利法、實施細則、審查指南仔細研讀後,再自己寫,或直接委託有資質的代理機構。
Ⅲ 我是園林專科畢業的,從事園林綠化兩年半,能不能考取綠化工程師助理目前在浙江工作。
園林助理工程師是地方證書,你就去問當地園林局,像前幾年還有全國的綠化工程師證,現在都改為各省市的了。
一、申報基本條件
1、初級職稱基本條件:大學本科畢業後從事本工作滿半年以上;大學專科畢業後從事本專業工作滿一年以上;中專、高中、初中畢業後擔任員級職務三年以上。對任員級職務年限不夠或因種種原因未能取得過員級職務的,必須是中專畢業後從事本專業滿四年以上,高中畢業後從事本專業滿六年以上,初中畢業後從事本專業滿十年以上。
2、中級職稱基本條件:大學本科畢業後,擔任助理級職務滿三年以上;專科畢業後,擔任助理級職務滿四年以上;中專、高中畢業後擔任助理級職務滿五年上。對任助理職務年限不夠的,必須是本科畢業後從事本專業工作滿四年以上;專科畢業後從事專業工作滿五年以上;中專畢業後從事本專業工作滿十年以上;高中畢業後從事本專業工作滿十二年以上;初中畢業後從事本專業工作滿二十年以上,且獲得本專業一年以上的結業證書。
3、高級職稱基本條件:大學本科畢業,取得中級職稱並從事中級技術職務工作五年以上;獲得碩士學位,取得中級職稱並從事中級技術職務工作四年以上;獲得博士學位,取得中級職稱並從事中級技術職務工作二年以上;符合相應系列職稱評審條件中申報高級職稱條件的人員。
凡符合上述申報條件的人員,還必須遵紀守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能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在本專業崗位上做出顯著成績,且具備相應的專業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
二、破格申報條件
為了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對確有真才實學,成績顯著、貢獻突出的人員,可以不受學歷、資歷的限制破格申報高、中級職務任職資格。
(一)破格申報高級職務者必須具有下列條件中的二條:
1、獲得部、省級表彰的學科帶頭人;地市級以上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榮獲國家、省級表彰的鄉鎮企業家或優秀廠長、經理。
2、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以上;省、部二等獎以上;地市一等獎以上(含發明獎、成果獎、自然科學獎、星火獎)項目的主要完成者;獲得國家級金、銀產品獎或省、部級名牌產品獎或優秀工程獎的主要生產技術負責人;創國家級、省級新產品獎的主要生產技術負責人。
3、直接主持完成大型項目或全面負責大中型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工作或對非公有制企業技術發展作出突出貢獻,取得明顯經濟效益者;企業連續二年營業收入在2000萬元以上(省確定的山區縣1000萬元以上)、或利稅在400萬元以上(省確定的山區縣200萬元以上)的主要負責人。
4、在技術發明、創新、改造、專利、推廣、應用中,取得的經濟效益連續二年(申報高級職務的前二年)占本企業利稅總額(400萬元以上,貧困山區200萬元以上)20%以上的主要技術負責人。
5、對本專業技術崗位的工作創立了有價值的經驗,並在省內同行業中推廣的主要貢獻者;擔任中級職務期間,成績顯著,並獲得省級以上先進工作者稱號的;或者在地市以上報刊或會議上發表過兩篇以上被同行專家認定為有價值的學術論文,或正式出版過有價值的著作或譯著。
(二)破格申報中級職務者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中的二條:
1、獲國家科技進步、星火計劃四等獎或省、部級科技進步、星火計劃三等獎以上項目的主要完成者,或獲地(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以上項目的主要完成者或獲省部優質產品或優質工程的主要技術負責人。
2、在地市級以上報刊發表專業技術論文三篇以上或專著。
3、直接主持中型項目或中型骨幹企業的專業技術工作,且連續二年以上取得了明顯效益者。
4、擔任助理級期間,成績顯著且獲地(市)級優秀企業家或先進專業技術工作者稱號的。
三、 科目設置 考試分為基礎考試和專業考試。基礎考試分2個半天進行,各為4小時;專業考試分專業知識和專業案例兩部分內容,每部分內容均分2個半天進行,每個半天均為3小時。
最後祝你成功!
Ⅳ 景觀設計在中國有多少年的歷史美國,歐洲又有多少年的歷史
一、現代景觀設計
中國大陸的景觀設計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其中突出貢獻者是俞孔堅大師。俞孔堅1995年獲哈佛大學設計學博士,1997年回國創辦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並在北京大學創辦兩個碩士學位點:景觀設計學碩士和風景園林職業碩士。1998年創辦國家甲級規劃設計單位——北京土人景觀與建築規劃設計研究院,目前已達350多人的國際知名設計院。出版著作15部,並完成大量城市與景觀的設計項目;促成了景觀設計師成為國家正式認定的職業,並推動了景觀設計學科在中國的確立。
早在1858年,美國景觀設計之父奧姆斯特德就認識到了這一點,而堅持將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稱為景觀設計(landscape architecture),而非當時普遍採用的landscape gardening(風景造園,或譯為風 景園林),從而為景觀設計專業和學科的發展開辟的一個廣闊的空間,綿延100多年。
19世紀60年Bliss夫人在Dumbarton Oaks開始她在景觀建築學的計劃時,她打算吸引參與者去學習他們理論的歷史;當她發現他們沒有興趣時,她邀請了歷史學家參與這個計劃。歐洲和美國景觀建築學很晚才開始漸漸了解現代主義自我意識方面的內容,較之一些其它藝術要晚很多。或許在這個過期的現代主義熱誠的探索中,不混淆歷史知識與希望拋棄的歷史主義設計是很困難的。英國的美國現代主義景觀建築學開始繁盛,但是——它完全不顧歷史嗎?——它不是,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是法國現代主義時期。法國現代主義與T.S. Eliot和Ezra的態度驚人的不相似,那些熱衷於法國現代詩的美國人改變了他們自己的觀念.
二、古代的相關問題
公元前1417~1379年,酷愛園林的埃及國王Amenhotop三世,為皇後在其家鄉Akhmim城附近挖的人工水景池,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水景,比我國周文王的"靈沼"還早幾百年.
隨後伊斯蘭庭園的四方園水景開始出現並得到完善.
而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以噴泉為主的水景形式在歐洲園林營建中大行其道,其中以義大利的台地園為代表,將建築與雕塑演變成歐式水景的主要表現手段,水體如同當時的園林形式,講究黃金分割、規則對稱,圖案化與有序化,這都與中國園林「崇尚自然」、「應物象形」的處理方法有很大的區別。隨後的巴洛克時期,更進一步發展形成了裝飾華麗、充滿張力的雕塑水景的盛期,水的應用更具有技術性與藝術性,並出現了藉助風力、水力而產生無能無力或者音響效果的水景形式,以滿足人們對水的把玩心態。這種風格在17、18世紀受到歐洲王室的熱衷和追捧,以教皇烏爾班八世、法王路易十四為代表的歐洲顯貴建造的水景及宮殿園林,無不著重體現著一種宏大的氣勢,並造就了舉世無雙的法國凡爾賽宮苑水主。這個時期的噴泉雕塑也被除數賦予了庄嚴肅穆、宏大精緻的藝術特點,出現了許多藝術精品,如義大利許願池由貝里尼設計的「海神」雕像,其雕像與水的結合已成為一代經典。稍後出現的羅可可藝術風潮使水景的應用也逞上了柔美、旖旎而有些造作的特徵。這個時期的噴泉雕塑著重於女性、兒童、美人魚一類的形象,即使是河神或者英雄形象也失去了應有的氣概,水景的應用形式也顯和異常柔美。直到18世紀歐洲浪漫主義的興起,受東方園林的影響,首先在英國開始出現了一種全新的園林形式-----風景園,水景才開始回歸其自然的風貌。
Ⅳ 簡要說明歐洲和伊斯蘭這兩大園林體系起源於何處它們又分別發展出了哪些流派
公元前三千多年 ——地中海東部沿岸古埃及產生世界上最早的規則式園林 地中海東部沿岸地區是西方文明發展的搖籃。公元三千多年,古埃及在北非建立奴隸制國家 。尼羅河沃土沖積,適宜於農業耕作,但國土的其餘部分都是沙漠地帶。沙漠居民把在一片炎熱荒漠的環境里有水和遮蔭樹木的「綠洲」作為模擬的對象。尼羅河每年泛濫,退水之後需要丈量土地,因而發明了幾何學。於是,古埃及人也把幾何的概念用之於園林設計。水池和水渠的形狀方整規則,房屋和樹木都按幾何形狀加以安排,是世界上最早的規整式園林設計。 公元前五百年 ——古希臘的雅典城邦及羅馬別墅園宅園 1、古希臘的雅典城邦 古希臘由許多奴隸制的城邦國家組成。公元前五百年,以雅典城邦為代表的完善的自由民主政治帶來了文化、科學、藝術的空前繁榮,園林的建設也很興盛。古希臘園林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供公共活動瀏覽的園林:早先為體育競技場,後來,為了遮蔭而種植的大片樹叢逐漸開辟為林蔭道,為了灌溉而引來的水渠逐漸形成裝飾性的水景。到處陳列著體育競賽優勝者的大理石雕像,林蔭下設置坐椅。人們不僅來此觀看體育活動,也可以散步、閑談和游覽。政治學家在這里發表演說,哲學家在這里辯論,為此而修建專用的廳堂,另外還有音樂演奏台以及其他公共活動設施。但這種頗似現代「文化休息公園」的公共園林存在的時間並不長,隨著古希臘民主政體的衰亡而逐漸消失。第二類是城市的住宅,四周以柱廊圍繞成庭院,庭院中散置水池和花木。第三類是寺廟園林即以神廟為主體的園林風景區,例如德爾菲聖山( The Mountaiin Sanctuary of Delphi )。 2、羅馬別墅花園 羅馬繼承古希臘的傳統而著重發展了別墅園( Villa Garden )和宅園這兩類,別墅園的修建在郊外和城內的丘陵地帶,包括居住房屋、水渠、水池、草地和樹林。當時的一位官員和著作家Pliny 對此曾有過生動的描寫:「別墅園林之所以怡人心神,在於那些爬滿常春藤的柱廊和人工栽植的樹叢;晶瑩的水渠兩岸綴以花壇,上下交相輝映。確實美不勝收。還有柔媚的林蔭道、敞露在陽光下的潔池、華麗的客廳、精製的餐室和卧室 …… 這些都為人們在中午和晚上提供了愉快安謐的場所。龐貝( pompei )古城內保存著的許多宅園遺址,一般均為四合庭院的形式,一面是正廳,其餘三面環以游廊,在游廊的牆壁上畫上樹木、噴泉、花鳥以及遠景等的壁畫,造成一種擴大空間的感覺。 公元七世紀 ——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蘭大帝國(412—1998) 公元七世紀,阿拉伯人征服了東起印度河西到伊比利亞半島的廣大地帶,建立一個橫跨亞、非、拉三大洲的伊斯蘭大帝國,雖然後來分裂成許多小國,但由於伊斯蘭教教義的約束,在這個廣大的地區內仍然保持著伊斯蘭文化的共同特點。阿拉伯人早先原是沙漠上的游牧民族,祖先逐水草而居的帳幕生涯,對「綠洲」和水的特殊感情在園林藝術上有著深刻的反映;另一方面又受到古埃及的影響,從而形成了阿拉伯園林的獨特風格;以水池或水渠為中心,水經常處於流動的狀態,發出輕微悅耳的聲音。建築物大半通透開暢,園林景觀具有一定幽靜的氣氛。 公元十四世紀 ——伊斯蘭園林的鼎盛 印度莫卧兒園林 公元十四世紀是伊斯蘭園林的鼎盛時期。此後,在東方演變為印度莫卧兒的兩種形式:一種是以水渠、草地、樹林、花壇和花池為主體而成對稱均齊的布置,建築居於次要的地位。另一種則突出建築的形象,中央為殿堂,圍牆的四周有角樓,所有的水池、水渠、花木和道路均按幾何對稱的關系來安排。著名的泰姬陵即屬後者的代表。 公元十五世紀 ——歐洲西南端的伊比利亞半島 歐洲西南端的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幾個伊斯蘭王國直到十五世紀才被西班牙的天主教政權統一。由於地理環境和長期的安定局面,園林藝術得以持續的發展。伊斯蘭傳統吸收羅馬的若干特點而融冶於一爐,格拉那達的阿爾罕伯宮即為典型的例子。這座由許多院落組成的宮苑位於地勢險要的山上,建築物除居住用房外大部分為馬蹄形券洞,甚至可以看到苑外的群峰。再加上穿插引流的水渠和水池,整座宮殿充滿了「綠洲」的情調。宮內園林以庭院為主,採取羅馬宅院四合庭院的形式,其中最精彩的是拓溜園(C out of Myriles )和獅子院( Court of Lions )。拓溜園的中庭縱橫一個長方形水池,兩旁是修剪得很整齊的拓榴樹籬。水池中搖曳著馬蹄形券廊的倒影,顯示一派安詳安謐親切的氣氛。方整寧靜的水面與暗綠色的樹籬對比著精緻繁榮、色彩明亮的建築雕塑,又給予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受。獅子院四周均為馬蹄形券廊,縱橫兩條水渠貫穿全院,水渠的交匯處即庭院的中央有一個的噴泉,它的基座上雕刻著十二個大理石獅像(伊斯蘭教的教規禁止以動物作裝飾題材,這十二個獅像是後來加上去的)。阿爾罕伯拉宮的這種理水手法給予後來的法國園林以一定程度的啟示。 公元十五世紀後期
——歐洲義大利半島的理水方式和園林小品的產生
十五世紀是歐洲商業資本的上升期,義大利出現了許多以城市為中心的商業城邦。政治上的安定和經濟上繁榮必然帶來文化的發展。人們的思想從中世紀宗教中解脫出來,擺脫了上帝的禁錮,充分意識到自己的能力和創造力。「人性的解放」結合對古希臘羅馬燦爛文化的重新認識,從而開創了義大利「文藝復興」的高潮,園林藝術也是這個文化高潮裡面的一部分。
義大利半島三面瀕海而多山地,氣候溫和,陽光明媚。積累了大量財富的貴族、大主教、商業資本家們在城市修建華麗的住宅,也在郊外經營別墅作為休閑的場所,別墅園遂成為義大利文藝復興園林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種類型。別墅園林多半建立在山坡地段上,就坡勢而做成若乾的台地,即所謂的台地園。園林的規劃設計一般都由建築師擔任,因而運用了許多古典建築的設計手法。主要建築物通常位於山坡地段的最高處,在它的前面沿山坡而引出的一條中軸線上開辟一層層的台地,分別配置保坎、平台、花壇、水池、噴泉、雕像。各層台地之間以蹬道相聯系。中軸線兩旁栽植高聳的絲杉、黃楊、石松等樹叢作為園林本生與周圍自然環境的過度。站在台地上順著中軸線的縱深方向眺望,可以收攝到無限深遠的園外借景。這是規整式與風景式相結合而以前者為主的一種園林形式。
理水的手法遠較過去豐富。在高處匯聚水源做貯水池,然後順坡勢往下引注成為水瀑,平瀨或流水梯( W ater Stair ),在下層台地則利用水落差的壓力做出各式噴泉,最低一層平台地上又匯聚為水池。此外,常有為欣賞流水聲音而設的裝置,甚至有意識地利用激水之聲構成音樂的旋律(W ater Organ )。
作為裝飾點綴的「園林小品」也極其多樣,那些雕鏤精緻的石欄桿、石壇罐、保坎、碑銘以及為數眾多的、以古典神話為題材的大理石雕像,它們本身的光亮晶瑩襯托著暗綠色的樹叢,與碧水藍天相掩映,產生一種生動而強烈的色彩和質感的對比。
義大利文藝復興式園林中還出現一種新的造園手法——綉毯式的植壇 (Parterre),即在一塊大面積的平地上利用灌木花草的栽植鑲嵌組合成各種紋樣圖案,好象鋪在地上的地毯。
公元十七世紀
——法國的中軸線對稱規整的園林布局
十七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式園林傳入法國。法國多平原,有大片天然植被和大量的河流湖泊。法國人並沒有完全接受台地園的形式,而是把中軸線對稱均齊的整齊式的園林布局手法運用於平地造園
公元十七世紀末。
——法國盡量運用一切文化藝術手段來宣揚君威
十七世紀末,歐洲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加速進行著,君主專制政權成了資產階級和貴族共同鎮壓農民和城市平民的國家機器。法國在當時已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中央集權的君主國家,國王路易十四建立了一個絕對君權的中央政府,盡量運用一切文化藝術手段來宣揚君主的權威。宮殿和園林作為藝術創作當然也不例外,巴黎近郊的凡爾塞宮(Versallei)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凡爾塞宮佔地極廣,大約有六百餘公頃。是路易十四仿照財政大臣副開的圍攻園樣式而建成的,包括「宮」和「苑」兩部分。廣大的苑林區在宮殿建築的西面,由著名的造園家靳諾特( Andri Le Notre )設計規劃。它有一條自宮殿中央往西延伸長達二公里的中軸線,兩側大片的樹林把中軸線襯托成為一條寬闊的林蔭大道,自西向東一直消逝在無垠的天際。林蔭大道的設計分為東西兩段:西段以水景為主,包括十字型的大水渠和阿波羅水池,飾以大理石雕像和噴泉。十字水渠橫碧的北段為別墅園「大特里阿農」 (Grand Trianon), 南端為動物飼養園。東端的開闊平地上則是左右對稱布置的幾組大型的「綉毯式植壇」。大林蔭道兩側的樹林隱藏地布列著一些洞府、水景劇場( Water Theatre )、迷宮、小型別墅等,是比較安靜的就近觀賞場所。樹林里還開辟出許多筆直交叉的小林蔭路,它們的盡端都有對景,因此形成一系列的視景線 (Vista) ,故此種園林又叫做視景園 (Vista Garden)。中央大林蔭道上的水池、噴泉、台階、保坎、雕像等建築小品以及植壇、綠籬均嚴格按對稱均齊的幾何格式布局,是為規整式園林的典範,較之義大利文藝復興園林更明顯的反映了有組織有秩序的古典主義原則。它所顯示的恢弘的氣概和雍容華貴的景觀也遠非前者所能比擬。 公元十八世紀初期
——英國的風景式園林的盛行
英倫三島多起伏的丘陵,十七、八世紀時由於毛紡工業的發展而開辟了許多牧羊的草場。如茵的草地、森林、樹叢與丘陵地貌相結合,構成了英國天然風致的特殊景觀。這種優美的自然景觀促進了風景畫和田園詩的興盛。而風景畫和浪漫派詩人對大自然的縱情謳歌又使得英國人對天然風致之美產生了深厚的感情。這種思潮當然會波及園林藝術,於是封閉的「城堡園林」和規整嚴謹的「靳諾特式」園林逐漸被人們所厭棄,而促使他們去探索另一種近乎自然、返樸歸真的新園林風格——風景式園林。
英國的風景式園林興起於十八世紀初期。與靳諾特式的園林完全相反,它否定了紋樣植壇、筆直的林蔭道、方正的水池、整形的樹木,摒棄了一切幾何形狀和對稱均齊的布局,代之以彎曲的道路、自然式的樹叢和草地、蜿蜒的河流,講究借景和與園外的自然環境相融合。為了徹底消除園內景觀與園外景觀的界限,英國人想出一個辦法,把園牆修築在深溝之中即所謂「沉牆」。當這種造園風格盛行的時候,英國過去的許多出色的文藝復興和靳諾特式園林都被平毀而改造成為風景式的園林。
風景式園在與天然風致相結合,突出自然景觀方面有其獨特的成就。但物極必反,卻又逐漸走向另一個完全極端即完全以自然風景或者風景畫作為抄襲的藍本,以至於經營園林雖然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資金,而所得到的效果與原始的天然風致並沒有什麼區別。看不到多少人為加工的點染,雖本於自然但未必高與於自然。這種情況也引起了人們的反感。因此,從造園家列普頓 (Humphry Replom) 開始又使用台地、綠籬、人工理水、植物整形修剪以及日冕、鳥舍、雕像等的建築小品;特別注意樹的外形與建築形象的配合襯托以及虛實、色彩、明暗的比例關系。甚至有在園林中故意設置廢墟、殘碑、斷蠍、朽橋、枯樹以渲染一種浪漫的情調,這就是所謂的「浪漫派」園林。
這時候,通過在中國的耶蘇會傳教士致羅馬教廷的通訊,以圓明園為代表的中國園林藝術被介紹到歐洲。英國皇家建築師張伯斯 (William Chambers) 兩度游歷中國,歸來後著文盛談中國園林並在他所設計的丘園 (Kew Garden) 中首次運用所謂「中國式」的手法,雖然不過是一些膚淺和不倫不類的點綴,終於也形成一個流派,法國人稱之為「中英式」園林,在歐洲曾經盛行一時。 公元十八、十九世紀
——靳諾特風格和英國風格的平行發展
十八、十九世紀的西方園林可以說是靳諾特風格和英國風格這兩大主流的並行發展、互為消長的時期,當然也產生許多混合型的變體。
公元十九世紀中葉
——植物研究成為專門的學科,大量花卉開始在景觀中運用
十九世紀中葉,歐洲人從海外大量引進樹木和花卉的新品種而加以馴化,觀賞植物的研究遂成為一門專門的學科。花卉在園林中的地位愈來愈重要,很講究花卉的形態、色彩、香味、花期和栽植方式。造園大量使用了花壇,並且出現了以花卉配置為主要內容的「花園」,乃至以某一種花卉為主題的花園,如玫瑰園、百合等。
公元十九世紀後期
——大工業的發展,郊野地區開始興建別墅園林
十九世紀後期,由於大工業的發展,許多資本主義國家的城市日愈膨脹、人口日愈集中,大城市開始出現居住條件明顯兩極分化的現象。勞動人民聚居的「貧民窟」(Slum)環境污穢、嘈雜。即使在市政府設施完善的資產階級住宅區也由於地價昂貴,經營宅園不易。資產階級紛紛遠離城市尋找清凈的環境,加之以現代交通工具發達,百十里之遙朝發夕至。於是,在郊野地區興建別墅園林成為一時風尚,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是這類園林最為興盛的時期。
當時的許多學者已經看到城市建築過於稠密和擁擠所造成的後果,特別是終年居住在貧民窟裡面的工人階級迫切需要優美的園林環境作為生活的調劑。因此,在提出種種城市規劃的理論和方案設想的同時也考慮到園林綠化的問題。其中霍華德( E.Howard )倡導的「花園城」不僅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種理論,而且在英國、美國都有若干實踐的例子,但並未得到推廣,至於其他形形色色的學說,大都是資本主義制度下不易實現的空想。另一方面,在資產階級居住區卻也相應出現了一些新的園林類型:比較早的如象倫敦花園廣場;稍後,納許將公園納入住宅區的規劃中。
二十世紀以來(一戰以後)
——現代流派的迭興 產生了現代園林
第一次世界大站以後,造型藝術和建築藝術中的各種現代流派迭興,園林也受到他們的潛移默化。把現代藝術和現代建築的構圖運用於造園設計,好象靳諾特式園林運用古典主義建築的原則一樣,從而形成一種新型風格——「現代園林」。這種園林的規劃講究自由布局和空間的穿插,建築、水、山和植物講究體形、質地、色彩的抽象構圖,並且還吸收了日本庭園的某些意匠和手法。現代園林隨著現代建築和造園技術的發達而風行於全世界,至今仍方興未艾。
Ⅵ 北方園林綠化專利有哪些
申請人為:河南北方園林綠化實業有限公司
實用新型專利1件:《一種綠色生態節能陽光房》
發明專利1件:《金葉榆大苗的培育方法》
Ⅶ 江都建設獲得的發明專利如何
獲國家級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40多項;40多個QC小組獲全國優秀質量管理小組稱號,150多個QC小組獲省級優秀質量管理小組稱號;40多篇項目管理成果榮獲全國優秀項目管理成果。公司在液壓爬升模板領域處於國內領先的地位,分別於2010年、2013年主編出版了國家行業標准《液壓爬升模板工程技術規程》、《液壓滑模施工安全技術規程》。
Ⅷ 園林綠化除草劑有哪些
除草劑根據作用方式分類有:
1、選擇性除草劑:除草劑對不同種類的苗木,抗性程度也不同,此葯劑可以殺死雜草,而對苗木無害。如蓋草能、氟樂靈、撲草凈、西瑪津、果爾除草劑等。
2、滅生性除草劑:除草劑對所有植物都有毒性,只要接觸綠色部分,不分苗木和雜草,都會受害或被殺死。主要在播種前、播種後出苗前、苗圃主副道上使用。如草甘膦等。
(8)園林綠化發明擴展閱讀:
除草劑的影響因素:
隨著農業的現代化發展,農民在農業生產中也大量運用高科技產品,什麼生物農葯、農葯混劑等一系列化學產品,不過最受歡迎的農葯產品可是除草劑了,所以除草劑的銷量一直在農葯中排在最前面。
不過,市場上除草劑品種多,同時應用技術也要求高,在應用中稍有不慎,就會發生葯害、除草效果不好等問題。那麼,如何掌握選擇除草劑品種及其使用技術,是提高除草劑除草效果的關鍵。中國農葯第一網筆者通過大量總結分析如下如何提高除草劑除草效果。
Ⅸ 中外景觀設計的發展史
派特里克·蓋迪斯(Patrick Geddes,1854~1932)不僅是一位哲學家、生物學家,而且還是一位規劃師。他提出了兩個重要思想,其中一個就是他所提出的「流域垂直分區」思想。作為一名進化論者和宏觀思想家,蓋迪斯對於人的行為與周圍環境的相互關系非常感興趣,他用「流域垂直分區圖」來表達這些種關系。這個分區圖根據海拔從山頂一直延伸到海濱,在海拔最高的地區,通常是礦工工作的地方;在次高的地區分布著森林,那裡是伐木工人工作的地方;再往下則是獵人和牧羊人工作的環境;靠近低地的地方則是農人和園藝工作耕耘的地方;海拔最低的海岸附近則是漁民的生活場所。蓋迪斯認為如果不遵從這種人地關系,其最後結果要麼是失敗,要麼就是將花費大量的能量並且冒很大的危險。蓋迪斯曾環游世界,在很多地方做過項目,尤其是在英聯邦國家。他的第二個重要思想曾影響了他所做的很多規劃,他在他所作的題為《城市開發:園林綠地和文化設施研究》的規劃中闡述了這個思想。他認為城市的最基本結構是受到園林綠地和文化設施的設計的影響而形成的,而工業區、商業區和居住區則是次重要的。
19世紀,英國正處在工業化時期,埃比尼澤·霍華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雷蒙·溫翁(Raymond Unwin,1863~1940)以及其他一些人開始對當時惡劣的居住環境不滿。那時,窮人和工人階級的居住區往往是擁擠、危險且污染嚴重。許多知識分子認為人不應該居住在那樣的環境中。他們為此提出了很多主意,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霍華德提出的花園城市概念。其主要想法是要減小主要城市規模,降低主要城市的人口密度,而以郊區環帶包圍中心城市,並將人口安置在小型的近郊區新城鎮里。所有的這些地區用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統連接起來。20世紀的早期,花園城市概念是影響英美及部分歐洲國家的城市開發的最重要思想。隨著時代進步,這個思想促使了對建設近郊區的重視,今天,這個「新城市主義」再次得到體現。花園城市思想對那些生活在城市近郊區的人們來說是個很好的思想,但也造成了中心城市的衰退。
沃倫·H·曼寧(Warren H.Manning 1860~1938)自己開業之前,一直為F·L·奧姆斯特德工作。大約在1910年,美國開始普及用電,人們發明了最初只是用來方便描圖的透射板。1912年,曼寧首次使用它進行地圖疊加,作為一種分析手段,這與我們今天的分析方法非常相似。他將一些地圖疊加起來,以獲得新的綜合信息,最後為馬薩諸塞州比勒里卡(Billerica)做了一個開發與保護規劃。在當時,美國正在繪制可以供大眾使用的國家資源地圖。曼寧收集了數百張關於土壤、河流、森林和其他景觀要素的地圖,將其疊在透射板上,基於這樣的方法,他做了一個全美國的景觀規劃,並發表在1923年6月的《景觀設計》雜志上。他規劃了未來的城鎮體系、國家公園系統和休憩娛樂區系統,還規劃了我們今天所使用的主要高速公路系統和長途旅行步道系統。這個規劃包括了今天一個完整的景觀規劃所需要的所有內容,而曼寧則是在20世紀初就為全國做了這么一個規劃。因此曼寧的這個規劃可以說是我們這個專業歷史上最重要、最大膽,也是最具獨創性的規劃。
在這次演講的開始,我引用了杭州的例子,古人在那裡創造了一個聞名於世的水景。而荷蘭則正好相反,那裡的人們從15世紀開始就將水排干以獲得土地。荷蘭擁有典型的低海拔地區景觀,其英語名稱「Netherlands」的意思就是「低地」。這個國家經常受到洪水困擾,為此他們做出了兩個關於景觀規劃的重要決定,一是要沿河流修築堤岸,二是要填海造田。使整個國家的景觀成了這兩個決定的產物。杭州西湖的景觀雖由人作,宛若天開,而荷蘭則絲毫不掩飾其機械製造的痕跡。如果你是荷蘭的景觀設計師,你就應該學會尊重這些方格狀土地和筆直的線條。由於這些直方格形成了高度結構化的景觀,如果加上不規整的線條或曲線型的設計就會與現狀沖突。(在中國,許多景觀是由不規則的彎曲的線條構成的,在這種情況下,直線則會突兀出來。)荷蘭對大面積新開墾土地的需要是通過機械和景觀規劃得以滿足,這樣的景觀規劃不僅要考慮社會經濟目的,同時還要考慮視覺效果的一致性。
Ⅹ 用對節白蠟製作園林景觀是誰發明的
你問的這個問題只有懂行的人才知道比如我,哈哈開玩笑了。答案是武漢的綠林園藝公司。他們在開發對節白蠟盆景的同時,開始研發對節白蠟園林技術。利用對節白蠟採用人工物理手法,結合植物生理學知識和美學理論,按照中國國畫繪畫技法,運用中國盆景的造型技藝,對鮮活的植物進行造型。充分發揮了植物的形體,線條,色彩的自然美來創造植物景觀,讓整棵樹都有了優美的造型,獨特的美感。並將其在全國20多個省市廣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