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第一台古箏是誰發明的

第一台古箏是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9-27 06:23:47

❶ 古箏是誰發明

珺最喜歡的劇中人物就是紫薇,因為紫薇愛彈古箏,所以喜歡上了古箏,也學著如何彈奏古箏;就因為喜歡紫薇,每次練琴出現疲憊狀態總是拿格格來標榜,讓她提高興趣,在不斷地堅持和努力後,終於小有成就,彈得有模有樣、有聲有色啦。 最近影視台熱播《還珠格格》,珺偶爾也看看,看到紫薇彈琴時,就特開心,認真地看著,帶著崇敬的表情,跟著曲子小聲哼哼。完了,轉過頭問我,「媽媽,人是猴子變得吧?那到底是誰發明了古箏呢?」暈,我真是被她問倒了,是啊,都說人是猴子變來的,那麼古箏這么好聽的聲音到底是誰最先創造的呢?那些好聽的音樂又是怎麼一步步彈奏出來的呢?這么深奧的問題突然問出來,我都不知該如何回答了。 「那外國人唱譜是不是five、five、……」她用英語單詞哼著正在學的《南泥灣》曲譜,我馬上打住,「不對,不對,音樂是沒有國籍的,都是用到來咪發嗦啦希來發音,只是中國習慣用簡譜,而外國人習慣用五線譜。」我用我所知道的單薄的知識解說著,因為不太懂得音樂,連基本的常識都搞得不太清楚,只能從表面的層次推理一下,每每這時,才覺得知識的重要性,可不能因為我的無知而造成誤導啊! 「噢,原來是這樣啊。」珺若有所思,我也裝得很懂似的,但心裡特怕再問這些高難度的問題。 「媽,那美人魚呢?真的有美人魚嗎?」 「沒有,美人魚只是童話故事中的人物,長得美人臉,可是身子卻是魚。」 「你不是說過,人有可能是魚變來的嘛。」 暈,是曾在網上看過這樣的報導,並講給她聽過。這回人家又聯繫上了,難不成把美人魚想像成未進化好的魚或人來著?真是不敢再信口開河,胡亂造次,只得打著晃子說,「這個問題嘛,得你們長大了以後慢慢研究啦!」 人家聽得這樣說,倒到一旁睡了。

❷ 古箏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戰國時期,古箏就在秦國流行,所以它又被稱為「秦箏」。古箏的流傳甚廣,從嶺南至內蒙,幾乎遍及整個中國。最初的古箏是從戰國時期一種竹製的五弦樂器演變而來,秦漢時期,五弦發展為12弦,隋唐時期為13弦,元明時期為14弦,清代時期為16弦。

後經改良,由17、19弦不等而發展到21-25弦,箏弦也由原來的絲弦改為鋼絲弦等。這樣,古箏的音域和表現力得到很大提高,深受人們歡迎。它既可用作獨奏、重奏、合奏,也可用作戲曲、曲藝和舞蹈等的伴奏。古箏的音色清越、高潔、典雅,委婉動聽,具有一種幽遠的獨特神韻。

(2)第一台古箏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彈弦方法

箏的基本彈弦方法有兩種:夾彈法和提彈法。 夾彈法:手指彈弦方向是從斜上方到斜下方,角度呈45度,發青厚實,音質飽滿。彈奏時往往是無名指自然依放在箏弦上,使手有所依託,保持手型自然鬆弛。夾彈法是初學彈箏的基礎彈法,也是傳統技法的基本彈法。

提彈法:手指彈弦方向是從斜下方到斜上方,角度呈45度,發音清脆,音質干凈。彈奏時往往是無依託,懸手彈。基礎訓練時切忌手型緊張,仍需保持手刑的自然鬆弛狀態。提彈法是快速練習的重要彈法。

除這兩種基本彈弦方法外,觸弦的深淺,觸弦角度的調整,觸弦速度與力度的不同都給箏的發音帶來極大的變化。在基礎訓練中要學會掌握不同的彈弦方法,學會調整觸弦的角度、力度、速度,自如地運用到樂曲表現中去。

❸ 古箏最早起源於哪個國家

現存最早的古箏實物
1979 年,在江西省貴溪縣仙岩東周崖墓群中發現了連件箏。其中保存完好的一件,長 166 厘米、寬 17.5 厘米,尾寬 15.5 厘米

❹ 古箏起源於什麼時候

早在公元前四世紀的戰國時代,箏就已流行於秦、齊、越等國,其中以秦國最盛行,故有「真秦之聲」、「秦箏」等稱。古箏真正的起源,就如同它的命名一樣,具有許多種版本,會有這樣的原因,我想是來自於它沿革歷史悠久,加上每個朝代對其加註的版本考究各不相同,因此才會有以下四種學說:說法一:箏淵源於瑟在史料中,可看到多處皆有因爭瑟一分為二而成箏的記載,於上述對於「箏」命名的部份,已提及不少,在此不再詳述。

說法二:箏築同源說箏築同源的說法,在史料上也有不少記錄,根據東漢應劭風俗通的記載,「箏,謹按禮、樂記,五弦,築身也」,及同時代許慎的說文解字中也敘述到「箏,鼓弦築身樂也」。因此有許多學者推斷,箏的來源與築相當類似,都是竹製,都是五弦或少於五弦的簡單樂器,之後箏不斷演進,演變成十二弦木製箏,簡單的說,箏與築皆是由簡單的竹製樂器所演進而生的,因此才有此一說。註:何謂「築」?築乃是一種便於攜帶流行於古代游牧民族用竹所制的簡單樂器,戰國時代流行於燕、趙、齊等靠北方的國家。北宋陳暘樂書「築之為器,大抵類爭,其頸細,其肩圓。竹鼓之,為琴……品聲按柱,左手捩之,右手以竹擊之,隨聲應律焉」。

說法三:箏是由秦國名將蒙恬所造或改革而成的史料中的記載如下:1.漢應劭風俗通「僅按禮樂記五弦,築身也。今並、涼二州,箏形如瑟,不知誰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

2.隋朝的音韻學家陸法言在切韻中說「箏,秦蒙恬所造」。

3.隋書樂志「箏,十三弦,所謂秦箏,蒙恬所作者也」。

4.唐段案節樂府雜錄「箏者,蒙恬所造也」,雖然此一說法有許多文獻證明,但仍有許都研究學者認為這是一個錯誤的推斷,以下分項述之:(1)在孔子弟子所撰寫的禮記、樂記中就已有古箏記載。這代表著在春秋時代,古箏早已流行,但此時蒙恬尚未出生,又怎麼造箏呢?

(2)在公元前237年,在宰相李斯的諫逐客書中,曾敘述到「夫擊瓮叩缶,彈箏博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其中也有箏樂的記載,李斯和蒙恬雖是同時代人,但此文和蒙恬造箏之說時,相差了十六年,這是另一項否定蒙恬造箏之說的論點。

(3)其三,若蒙恬造箏為事實,怎會於史記蒙恬列傳中,完全無提及有關造箏一事,令人可疑;另外在晉傅玄箏賦序及舊唐書音樂志中皆有反駁蒙恬造箏的記載。箏賦序:「……豈亡國之臣所能開思運巧哉,或以為蒙恬所造,非也」。舊唐書音樂志:「箏本秦聲也,相傳雲蒙恬所造,非也」。此派學者認為蒙恬造箏說已不攻自破,不足採信;至於對蒙恬改造箏的說法倒是認為有可能的。在清朝朱駿聲說文通訓中提到:「古箏五弦,施於竹如築,秦蒙恬已為十二弦,變形如瑟,易竹以木,唐以後加十三弦」,這一段文字便證明了蒙恬改造箏的說辭。

說法四:箏為漢代京房所造承上述舊唐書音樂志提到:「箏本秦聲也,相傳雲蒙恬所造,非也」,其後述是「箏與瑟同而弦少。案京房造五音準如瑟,十三弦,此乃箏也」,但實際上,「案京房造五音準如瑟」之意,是京房設計了一個狀如瑟的五音準,換句現代話應該是說京房製造了一個有五音準的調音器,而不是古箏。這算是一個會意上的差錯,而非是真實的。那麼倒底事實的真象為何?這些古人的說辭,你自己又相信誰?或許只有兩千多年前的古人才知道吧!也或許沒有人真正知道!因為若要追溯每個樂器或音樂的確實的背景、歷史,那麼真正的創造者,應該是在當時的人民,因為箏樂早已在每個人的心中慢慢萌芽、茁壯而誕生。

❺ 古箏是哪個朝代發明的

傳說黃帝時候都有了。。。

❻ 古箏是哪個朝代發明的,背景是什麼

古箏的由來
箏是我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形成流傳於秦地(今陝西一帶), 史稱秦箏。隨著歷史的變遷,流傳到全國及周遍不少地區。中國古箏藝術從文獻上看,最早在《史記·李斯列傳》中便提到「擊築彈箏」,這是第一次出現「箏」字,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古箏既善於表現優美抒情的曲調,又能夠抒發氣勢磅礴的樂章。古人曾用「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坐客滿筵都不語,一行哀雁十三聲」的生動詩句,描繪了箏的演奏藝術達到令人神弛的境地。
箏,通常人們又把它叫做古箏。這與它具有古老的歷史淵源、濃郁的民族特色,以及豐富的傳統箏曲給人們留下的古樸雅緻的情趣有關。早在公元前四世紀的戰國時代,箏就已流行於秦、齊、趙等國。其中以秦國最為盛行,故素有「真秦之聲」、「秦箏」之稱,在古代,箏還被稱為瑤箏、銀箏、雲箏、素箏等。關於箏的命名,史料中說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幾種:
l 箏淵源於瑟。唐趙磷《因話錄》記述:「箏,秦樂也,乃琴之流。古瑟五十弦,自黃帝令素女鼓瑟,帝悲不止,破之,自後瑟至二十五弦。秦人鼓瑟,兄弟爭之,又破為二。箏之名自此始。宋代《集韻》中載有:「秦人薄義,父子爭瑟而分之,因此為名。箏十二弦,蓋破二十五而為之也。」日本第十七世紀元祿年間宮廷樂師岡昌名所著《樂道類集》中記載有:「...或雲:秦有婉無義者。以一瑟傳二女,二女爭引破,終為二器,故號箏。」二人爭瑟,而產生了「箏」,僅是傳說而已。
l 箏是由秦國名將蒙恬所造或蒙恬所改革。公元前237年(始皇十年),秦宰相李斯上書勸秦始皇收回他對客卿們下的逐客令的一段話中,有兩處談到箏,即「彈箏博髀」和「退彈箏而取韶虞」 . 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記載:「古箏五弦,施於竹如築,秦蒙恬改於十二弦,變形如瑟,易竹於木,唐以後加十三弦。」這一段文字記述了蒙恬曾改革了箏。
l 早期箏是五弦竹箏,築身瑟弦。如:東漢應劭《風俗通》雲:「箏五弦,築身而瑟弦。」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宋代徐鉉校定重刊本)中記載:「箏,鼓弦竹身樂也,從竹,爭聲。」關於箏的命名,在東漢劉熙《釋名》一書中解釋為:「箏,施弦高急,箏箏然也。」這就說明箏是由本身發出的「錚、錚」音響而命名的
這幾種說法,以音響效果具有錚錚的特點而命名的論斷比較合理。

❼ 古箏從什麼時候發明的

古箏是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的戰國時代發明的。

早在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的戰國時代,就在當時的秦國(現陝西)一帶廣泛流傳,又名秦箏。算起來,它已經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了。

古箏是一件古老的漢民族樂器,一共10級。戰國時期盛行於「秦」地,司馬遷的《史記》所記載《李斯列傳.諫逐客書》中所引資料,頗有值得我們注意的地方。李斯《諫逐客書中》述及秦國樂舞的一段說:「夫擊瓮,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

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也有說法為,箏是戰國時的一種兵器,用於豎著揮起打敵人還有一句古話叫「箏橫為樂,立地成兵」。後來在上面加上琴弦,撥動時發現悅耳動聽,於是發展成樂器。

(7)第一台古箏是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1965年,王昌元成功創作出了古箏曲《戰台風》,《戰台風》的出現,使古箏的演奏的技術、技巧,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高度,從而結束了古箏只能輕彈慢揉的時代,此曲中的掃搖四點、密搖、扣搖、刮奏等來製造台風效果等技法,都是創新技法,提高且豐富了箏的表現能力。

70年代,趙曼琴在演奏實踐中,創造使用了雙弦過渡滑音、和弦長音、快撥及1/5泛音等新技巧。並突破傳統的八度對稱模式。

創立了由輪指、彈輪、彈搖等幾十種新指序構成的「快速指序技法體系」,使箏不須改變定弦即可單手演奏五聲、七聲及變化音階的快速旋律,為箏由色彩樂器進入常奏樂器行列奠定了堅實地基礎。

❽ 中國古箏第一人是誰

王中山,中國古箏第一人,除了許多人望塵莫及、出神入化的琴藝,也具有非常的人格魅力。如果你聽過他的現場演奏,一定不會忘了他。

閱讀全文

與第一台古箏是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