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紙的發明教研

紙的發明教研

發布時間:2021-09-27 05:03:55

Ⅰ 中國造紙術的發明對人類文化發展有什麼貢獻

①造紙術發明以前,世界各國的書寫材料,有的堅硬,有的笨重,有的價格昂貴,版都不是理想的書寫材權料,不利於文化的傳播。②造紙術的發明引起了書寫材料的一場革命,特別是蔡倫改進造紙術,提高了紙的質量和產量,使紙日益成為普遍的書寫材料。③造紙術的對外傳播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響了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因此,造紙術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有關信息技術問答,可以下載101教育PPT這款軟體裡面的資源庫資源豐富,而且這款軟體是免費的,很多老師寫教案都會用它。

Ⅱ 急求!!!!!蘇教版八年級美術教案

這里有幾課可供你參考,滿意的話別忘了給我加分哦

《形象直觀的表現與交流語言》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本單元為欣賞課,按教材活動1、2、3,我計劃分三課時進行教學。下面是我對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新課程改革倡導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來觀察美、發現美、創造美;尊重學生的個性,拓寬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團體意識,強調學生的參與合作。欣賞課是學生較感興趣的課型,可以在賞心悅目中開闊眼界,提高審美意識。我在對教材做了充分的分析以後,決定將本課按中外美術作品造型要素的不同,西方不同時期美術作品造型要素的不同這樣一條思路進行教學設計。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學內容:

美術實驗教材第八冊《形象直觀的表現與交流語言》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欣賞並分析不同繪畫作品的造型要素。

2.了解中外美術作品運用線條的異同。

3.了解西方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立體主義的主要作品及相關知識。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3分鍾)

出示掛圖:(1)靜物;(2)蔬菜。

師:這節課我們先一同來欣賞掛圖。從中我們能感受到哪些東西?

學生:有的說流暢的線條,有的說鮮明的色彩,有的說物象的形狀等。

教師:導出繪畫的造型要素:線條、形狀、色彩。

2.師生共同欣賞討論(39分鍾)

(1)比較中外美術作品運用線條的異同。(10分)

師:出示多媒體課件。圖片:《荷花》《春如線》《阿喀琉斯和埃阿斯對弈》

教師邊展示,邊適時講解相關知識,分小組欣賞討論,選出代表談感受。

小組甲:我認為線條在繪畫表現中的力量非常大,從我手中的這幅素描,就可以看出線條的表現力。

小組乙:我想談談《春如線》,從曲折穿梭的線條中,我們能夠感受到線條的柔韌美,體會到春光易逝,要珍惜時間。

小組丙:……

師:同學們談得都很好,談出了自己對畫面中線條的理解,中國早期繪畫線條為最基本的造型手段,不僅可以繪形,而且可以傳神。西方繪畫運用線條的各種不同變化,來表現物象的情緒與質感。

(2)沿著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立體主義這條思路進行欣賞。(19分鍾)

展示有關印象主義的多媒體課件:《蒙娜麗莎的微笑》《浪子回頭》《草地上的晚餐》《日出印象》

邊引導欣賞,邊適時介紹有關知識。

學生分小組討論欣賞印象派的造型。

各小組出代表談感受。鼓勵各抒己見,看自己所看,感自己所感。

教師小結:同學們談得都很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感受。

總結印象派的造型表現語言:光線和色彩。

展示多媒體課件,欣賞有關後印象主義、立體主義的圖片資料,分小組討論,總結後印象主義(注重形體)、立體主義(注重形體及色彩的分解和重組)的造型語言。

(3)讓學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圖片資料,欣賞區分屬於哪個時期的藝術作品(10分鍾)

通過感性的欣賞自然導入課題。

拓寬學生知識面。

進行情感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

分類欣賞,有助於學生思維清晰化。

讓學生了解作品的背景等,拓寬知識面,幫助學生更全面地認識理解作品。

體現自主合作。

張揚了學生的個性,開闊了學生的思維。

3.小結及拓展(3分鍾)

教師用激勵贊賞的語言總結,最後拓展:今天,我們通過這節欣賞課,了解了各種藝術作品的不同造型語言,課後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根據自己的認識和理解重畫一幅著名的繪畫作品,如以立體派的方法來描繪「蒙娜麗莎」。

《室內裝飾品的設計與製作》教學設計

整體教學思路

本節課學生通過對室內裝飾圖片的欣賞,感受室內裝飾品對於室內裝修的重要性,並產生對室內裝飾品的喜愛之情和設計沖動;製作過程嘗試用各種不同材料、方式、方法;通過學生親手製作的室內裝飾品,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用自己雙手創造美好生活的情感。

本單元是「設計·應用」單元。「設計·應用」領域是指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和手段,圍繞一定的目的和用途進行設計與製作,傳遞、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環境,培養設計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學習領域。根據大課標和教材的要求,我制訂了本節課三個具體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室內裝飾品的設計種類;初步學習室內裝飾品的製作方法。

2.過程與方法:自主、探究、民主、合作、交流。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提高學生的藝術品味,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從而產生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

導入部分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所以,要盡一切可能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首先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一組優秀的室內裝修圖片,因為是農村學校,學生很少見到這么漂亮的房子,所以一下就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就在學生興致很濃的時候,我提出這樣的問題:「這些房子漂亮嗎?你看完後有什麼感受?」學生會異口同聲地說:「漂亮」。至於感受,每個人是不一樣的,但大家似乎都有一種同樣的感受,就是特別希望這是自己的家,都想進去住幾天。於是我也認同了學生的感受:「老師也有這樣的感受,因為對於美好的東西,人人都想去追求」。這樣跟本單元的題目《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互相照應,突出「美」這個字。

趁學生此時有興趣,我又出示了一組有裝飾品和沒有裝飾品的圖片進行對比,讓學生討論研究:室內裝飾品對於室內裝修能起到哪些作用如果讓學生回答這個問題,他們會很輕率地回答,所以我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自己的結論寫在黑板上,這樣學生就會慎重許多,得出的結論也會准確一些。然後再讓學生口頭表述他們的理由,從效果看,還是不錯的。接著我總結學生的答案,引出課題《室內裝飾品的設計與製作》

大家可以看出,引入部分我用了很長的篇幅,我個人覺得學生的視覺感知時間如果達不到,興趣是很難一下子培養起來的,沒有了興趣,也就不會有創新精神,也就不會有作品產生。所以我覺得引入部分還是相當重要的。

新課部分

首先讓學生了解室內裝飾品的種類,並學會一些製作方法,這是本節課的重點。我列舉了書上的一些作品,當然有些作品並不適合我們北方,尤其是農村學生。比如:刺綉。大部分的孩子都沒見過綉花針,更不知道刺綉是怎麼做出來的,所以像這樣的作品,讓學生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像「草編」「泥塑」這樣的作品,學生非常熟悉,而且非常有興趣,可以作重點講解。接著教師出示了自己的作品讓學生欣賞,並且讓學生猜測它的材料,就在學生猜完後,教師再把它拿到學生面前,讓他們自己近距離看它到底是用什麼做的。學生表現得很驚訝,他們沒想到這些廢舊的東西也可以利用起來,並能做出漂亮的藝術品,而且這些材料就在學生的身邊,貼近學生的生活,這樣就增強了他們設計和製作的信心,同時也符合了教材「物以致用」「變廢為寶」的設計思想。另外讓學生給老師的作品起名字,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學生興致很高,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名字起的自然不同。比如說「有人說這兩個形象的關系是夫妻,他們起的名字叫『亞當和夏娃』」;「有的說是兄妹,她們的名字叫『同根生」;等等。這樣做主要是提醒學生在進行設計作品時,不要忘記給作品起名字,而且要有一定的寓意。

布置作業

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每個組拿出一個方案來。由於每個人的想法不同,可能會造成一些意見上的不一致。所以研討作品的過程不僅僅是商量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如何與他人合作,取長補短,如何體現集體的智慧,最後再拿出一個方案來,並派代表口頭表述。

作業練習

學生的作業時間占整節課時間的三分之一左右,足夠的時間才能保障作品的質量。學生作業時,我播放了比較抒情的鋼琴曲,為學生創設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

作業展示部分

作品展示也佔了很長的時間,給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而且學生在回答問題時,不用舉手,想說就站起來說,以防止有些學生膽子小,明明這個問題會,可就不敢舉手.甚至還得花時間去想該不該舉手,等他再舉手時,這個問題可能已經過去了。所以,這樣做充分體現了民主,讓學生感到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課堂氣氛才能活躍。比如:有一個小組的作品是用白色紙筒組合到一起的,取名為「步步高」。他們在介紹自己作品時說:「每一個紙筒代表一個陷阱,要想達到頂峰,就必須經過每個陷阱。」有的同學問:「為什麼是白色的?」他們組的學生站起來直接回答:「說明我們走過的道路是清白的。」還有的同學問:「中間看起來是空的,加一根柱子會好一些。」他們組的學生回答說:「那不就成了一步登天了嗎?」從這些可以看出學生思維是非常敏捷的,要給學生創設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充分地釋放他們的能量。

最後作小結時,我用了簡短的幾句話概括了本節課學生的表現,並引申到題目《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上來,而且還設計了一首歌,全體學生齊唱《越來越好》,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包裝裝潢設計教案

一、課型:工藝課

二、課時安排:兩課時

三、教學對象:初中二年級學生

四、教具准備:范畫、示範包裝盒若干

五、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商品的包裝、裝潢的作用和包裝的幾種主要形式。

2.讓學生將已學的裝潢美術知識作一次應用性的練習,提高學生對裝潢美術的設計能力和欣賞能力。

3.培養學生對裝潢美術的興趣與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六、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講清包裝盒的構造特點和用途。

2.難點:如何使學生從平面設計轉化到立體設計,並達到內容與圖形相統一,解決造型符合陳設環境統一的問題。

七、教學具體措施:

1.教師在課外收集資料,以拓展學生知識面。

2.當堂示範以講清包裝盒的構造方法。

3.舉例子說明圖形,色彩和環境的關系。

4.讓學生積極提意見和動手創造,提高學生創造能力。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1.檢查學生的學慣用品。(每位學生在課前准備小剪刀、鉛筆、直尺,橡皮等工具,40cm×30cm白卡紙兩張)

2.講述上節課的作業情況。(總結前幾節課的平面設計知識)

(二)講解新課

1.出示包裝盒,導入新課。說明每一面的平面設計圖案,總結學習裝飾畫的目的在於應用。現在怎樣把平面設計應用到包裝盒上。

2.商品包裝的定義與作用

商品包裝是產品與消費者的媒介,它起著保護商品、介紹商品、美化商品、指導消費、便於儲運、銷售、計量等方面的作用。

3.怎樣的商品包裝能使消費者滿意,達到商品包裝的裝潢目的?提問,然後總結:(有以下特點)

(1)介紹商品的名稱,用途、性能和用法。

(2)形式新穎,具有視覺吸引力,同時方便消費者與同類商品進行直觀比較。

(3)給消費者提供方便,包括攜帶、儲存、使用以至保護、維修等。

(4)富有裝飾藝術性,能為消費者增添美的享受。

4.簡介三大類包裝的特點和作用。

(1)運輸包裝(又稱「外包裝」)是以運輸和保護商品為目的,一般採用木箱、瓦欏紙箱、籮筐、塑料袋等,將商品裝入,其裝潢可以從簡。例:電視機的外包裝,整箱的萍果等。

(2)銷售包裝(又稱「內包裝」或「原包裝」)是商品與消費者直接見面的外貌,其包裝裝潢要力求精美。目的是為了銷售,除了保護商品外,還要起美化、宣傳商品,方便商品陳列展銷,方便消費者識別、選購等作用。例:洗衣粉、牙膏、茶葉等。

(3)陳列包裝(又稱「展銷包裝」)是在銷售包裝的基礎上外加宣傳廣告,或設置的包裝蓋能撐起來露出商品部分陳列,以增強對顧客的吸引力的包裝形式。例:名酒包裝,咖啡包裝等。

5.包裝設計的思路和要求:

(1)思想性:符合經濟發展,具有特定的文化特色;(2)商品包裝的造型及視覺設計;(3)選擇簡便、省時、省料的包裝方法。(4)選擇適合包裝檔次的包裝材料。

6.包裝盒的設計形成(分包裝盒和包裝袋)

請同學回答所知道的幾種包裝盒的形式,然後總結:

(1)折疊紙盒:是用厚紙製成的盒狀容器。厚紙先按盒展開的圖形裁切,並在折疊處作壓痕(可用小刀背刻劃),再折疊成可啟口的紙盒(課本第18頁中的「曹素功墨汁」、「永生兩用彩色筆」的包裝盒)。

(2)扣蓋式折疊紙盒:這是盒身和盒蓋分離的折疊紙盒。在不盛裝產品時,紙盒可折疊成片狀,使用時拉開成盒,蓋扣在盒子上。

(3)抽屜式折疊紙盒:又稱屜匣盒,由盒身與抽匣兩部分組成。抽匣像抽屜狀要能塞進盒身(外殼),所以設計時盒身要比抽匣稍大一點,折疊後用粘合劑粘在折疊處的邊角即成。

(4)手提式折疊紙盒:在包裝盒體上裝有提手,便於攜帶。

(5)固定紙盒:形體比較固定的包裝紙盒,一般用紙較厚,剛性比折疊紙盒強。

7.製作步驟:

(1)構思立意:首先想好是為什麼目的而設計的,設計時要考慮放什麼物品,決定它的高、寬、長,採用哪種盒子的形式,然後用鉛筆畫出折疊紙盒示意圖(教師提供資料)。

(2)折盒:把示意圖中的實線用剪力剪掉,把虛線用小刀背刻一痕跡,然後折疊盒子。

(3)盒面設計:(下節課具體講解)

(三)布置作業

要求同學設計並製作一隻放置美術用品的專用盒,可在課後完成。

(四)學生做作業、教師巡迴輔導

(五)布置下節課需帶的工具(毛筆、顏料、調色盒、水罐等)

走進「黃山徽蘊鎖展館」教案

文章摘要:教師帶領學生通過開展走進「黃山徽蘊鎖展館」的系列活動引導學生與古鎖對話,了解徽州明清時期古鎖的特點,在實地參觀調查的基礎上分析研討,指導學生編寫古鎖美術調查報告,並進行評點和展示,從而培養學生的賞析和設計能力,在活動中還嘗試探討了古鎖與徽州文化的關系。

關鍵詞:參觀「黃山徽蘊鎖展館」;編寫調查報告;點評、展示美術調查報告。

這是一堂校本課程教學案例。課程的教學理念和設計思路是用美術新課程標准作指導,充分發掘和利用當地美術鄉土課程資源,將徽州當地的民間古鎖作為教學內容。教師通過開展活動的形式,把課堂從學校教室延伸到社會的展覽館中,讓學生面向這一特定的大課堂,通過參觀黃山徽蘊鎖展館,學會欣賞古鎖、研究古鎖,編寫古鎖美術調查報告,提高設計能力。本課例是首次在我校實施,是一堂探索性的新課改美術課。這堂課的設計初衷來自於參觀「黃山徽蘊鎖展館」的感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號召我們積極開發並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我在參觀該館時就萌生了一個想法:這就是最好的美術鄉土教材,我們不妨將它利用起來作為大課堂,把學生們帶到這里來上一堂以古鎖為主題的美術社會調查課。並將此課展開,開展系列美術教學活動。有了想法,就得付諸行動,時不我待。於是在班主任的配合下,我制訂了走進「黃山徽蘊鎖展館」系列活動的計劃,並積極同「黃山徽蘊鎖展館」的負責人取得聯系,商量活動事宜。這次活動得到了該館的大力支持。在做好了大量的准備工作後,就著手帶領學生實施活動計劃。該活動的教學流程是參觀學習調查積累——設計古鎖美術調查報告——學生的作品並展示、點評。在整個活動中,體現了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在指導學生設計過程中強調了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

一、課程資源分析

古老的徽州,人傑地靈,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人文景觀都非常豐富,且徽學底蘊豐厚。作為當地的古鎖文化,更是一絕。它注重實用,外形美觀大方,具有兩重屬性,屬工藝美術范疇。如進一步發掘其文化內涵,它又是徽學研究的一項內容。「黃山徽蘊鎖展館」匯聚了明清時期精品古鎖三百餘種,六百餘件,其中多數是徽州地區的歷史遺存。這是學生們學習美術課的最好的課程資源,它切時切地,教學內容獨具特色。本課既是一堂參觀欣賞課,又是一堂設計應用課,更是一堂美術社會調查課。學生們通過本課學習一方面進行了愛祖國、愛家鄉的教育;其次提高了欣賞水平;再者可以鍛煉設計能力;第四可以學會美術社會調查。本課具有綜合實踐的性質。還具有課程時間、空間、形式的拓展性。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初中八年級的學生,他們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有初步的美術基礎,對美術參觀欣賞活動興趣濃厚。在活動的時間分配上,除了集中參觀外,還可獨自利用周末抽時間參觀。他們能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在網上搜集有關美術資料,具備一定的設計能力。

三、活動開展過程

這次教學活動分三個階段進行。(需要三~四節課完成)

第一階段:做好活動准備,引導學生參觀

教師在帶領學生參觀「黃山徽蘊鎖展館」前,向學生們講解參觀過程中要注意的事項,明確這次活動的意義,做好參觀的准備工作。待一切就緒,帶領學生前往參觀地點,參觀活動用六個字概括,即聽、看、畫、記、拍、動。一是「聽」,當學生們一進入展廳,講解員就為學生作了生動具體的介紹。教師要求學生遵守紀律,認真聽講。比如:古鎖的來歷、實用性、發展情況、徽州明清時期古鎖的特點等,要聽清楚;二是「看」,學生們通過看的活動,對一些有代表性的古鎖的形狀和圖案仔細觀察,邊看邊比較邊分析,把古鎖的年代、古鎖的形狀、古鎖的內部花紋,觀察透徹,看清看透,掌握一定的特點;三是「畫」,要求學生們畫一些有趣味的古鎖,學生們通過畫鎖,從看的過程進一步深化了解古鎖的結構比例,認識外部形狀和內部圖紋。教師在輔導學生畫鎖時指出:各種古鎖的形狀設計都是從生活中來,生活是藝術設計的寶庫;四是「記」,記筆記是要求學生們把聽到的講解員介紹的重點內容記錄下來,還可在活動中記錄一些介紹古鎖的短文和自己認為有興趣的內容。記筆記是搜集素材的一種方式。還有助於我們增強記憶;五是「拍」,攝影拍照、收集資料,對同學們來說有真實、清晰、快捷的特點。但在拍攝取景時,同學們一定要注意構圖的完整性及光線的強弱變化。在學生中,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照相機,這項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分組進行;六是「動」,動即學生動手,參與開鎖活動。講解員在二樓表演指導打開箱鎖的過程,學生們積極觀看,之後,還讓部分學生親自動手,用鑰匙打開鎖在箱上的鎖,這項活動學生們最感興趣。

接下來是同學們在館中自由參觀,並提出問題讓講解員釋疑。因每位同學對各種古鎖欣賞研究的側重點不同,可由講解員、教師根據具體情況因勢利導。比如:魚鎖設計和植物鎖設計是系列性的。同學們可抓住一個系列進行研究。

第二階段:整理古鎖材料,編制調查報告

這個活動在校內教室里開展。課前同學們將搜集古鎖的素材准備好,放在課桌上。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們介紹美術調查報告知識。教師問同學們,對美術調查報告是否了解。學生們回答知道一些,但不是很全面。教師補充:調查報告一般是用文字形式表達的。它是對某一情況、某一事件、某一經驗,經過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後所寫的書面報告。其種類主要有:推廣典型經驗的,反映新生事物的,揭露問題真相的,問題研究的等等。但是,今天我們學了美術知識,就來一個創新,以古鎖為主題,利用工藝美術的內容和美術的形式來製作一份調查報告。美術調查報告分三個部份組成,①文字標題。②前言或導語。③調查報告的主體。既然是美術調查報告,在設計和製作上就要突出美術特點。要生動活潑,富有新意。教師舉例示範,啟發學生學習思路。比如:標題的美化,內容版塊的搭配、穿插,主體中的繪畫、攝影圖片、表格、簡短文字說明等之間的關系,都要處理得和諧融洽。總之要圖文並茂,富有藝術性。在設計上要遵循變化,統一原則。接著教師要求學生討論製作手段。學生們熱烈討論,師生共同歸納:①手工製作。②電腦製作。③手工、電腦相結合製作。

活動一:請同學們為徽州古鎖美術調查報告擬題目,要求既突出主題,又簡潔明了。

學生們經過商量研討後,擬出以下標題:

1.走進「黃山徽蘊鎖展館」

2.古鎖與徽州文化

3.古鎖面面觀

4.徽州明清古鎖比較

5.小古鎖大課堂

6.鎖的故事

7.與古鎖對話

8.徽州古鎖知多少

教師肯定學生們所擬的題目,指出這些題目都很好。下一步是同學們如何圍繞題目運用一定的形式設計版面內容。這里又有以下問題,要求同學們討論:(1)選擇用哪些古鎖作為美術調查報告內容;用什麼形式製作美術調查報告;(2)古鎖與徽州文化的關系如何理解。同學們討論後各抒已見。教師歸納:既然是以徽州古鎖為主題的美術調查報告,那麼內容和形式都要突出主題,體現美術特點,富有新意。就鎖本身來說,全國各地都有。在明清這一特定時期,遍布各地的徽商每逢回家團聚,把好的物產帶回徽州,同時隨帶些精美的鎖具,又經能工巧匠創造性的製作,把反映徽州民俗風情的吉祥圖、書法及文字雕刻在鎖體上。體現了徽州人的勤勞和智慧,形成了獨特的徽州耕讀文化和康寧田園生活,同學們首先要了解背景,然後掌握其造型特點、材料特點和工藝製作特點,通過認真思考,構思設計美術調查報告方案。

活動二: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根據題目設計版面草圖。教師巡視指導,待學生的設計草圖完成後,師生共同討論評點各小組的設計效果。

例(1):題目是「走進徽蘊鎖展館」。同學們設計的程序是導言、館藏簡介、古鎖的分類(附古鎖圖例),徽州明清古鎖的形狀特點。

點評:該調查報告的版面設計整體感強,內容安排合理,圖文並茂,舉例也很有特點。

例(2)題目是「打開藝術的大門,從鎖開始」,設計的版塊有「走進鎖的世界,古人的發明」,「未來的創造」,「徽州古鎖藝術插圖」。

點評:該版面內容和形式都很新穎,文字與圖例安排相互穿插,生動、靈活、手工製作較熟練。

例(3)題目是「徽州古鎖知多少」,設計內容有「鎖的起源」、「徽州古鎖的種類」、「徽州明清時的古鎖」、「徽州古鎖的形式」、「徽州古鎖的工藝」等。

點評:該調查報告設計內容有地方特色,把研究古鎖同徽州文學、風俗、美術形式特點和製作工藝相結合,版面形式安排也很新穎,發掘較深,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

例(4)題目是「與古鎖對話」 ,版面內容有「中國最早的鎖」、「鎖的發展」、「徽州古鎖形狀對比」、「古鎖內部紋飾圖案舉例」、「古鎖的材質」等。

點評:該版面設計內容生動、形式感強,文字言簡意賅,圖案變化豐富,設計版面的整體性把握的較好。

以上是例舉學生設計方案的一部分。當他們的設計方案初步擬定後,即著手製作版面。

活動三:發揚合作精神,大膽製作,細心收拾。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投入版面製作過程。在活動中,同學們各自發揮特長,積極合作。比如有的同學美術字寫得好,有的同學繪畫基礎好,有的同學文章寫得好,有的同學運用電腦較熟練,教師就號召同學們發揚合作學習的精神,在小組內積極配合,發揮特長,共同做好古鎖美術調查報告。

由於一節課時間有限,學生們的製作任務在課堂上完成不了,可在課後繼續完成。

第三階段:講評古鎖調查報告,展示學生學習成果

活動一:教室內播放輕音樂,增強課堂氣氛。教師展示學生們的古鎖美術調查報告,供學生們欣賞,學生們相互交流發表自己的感想。每組推選一位發言人先講一講本組作品的製作過程和經驗,再發表對其它組作品的看法。當學生們發言完後,教師再來歸納、補充、總結。並對每一張作品仔細認真點評。(包括:版面設計、內容圖例、色彩文字、花邊、美術字等),肯定優點,指出不足及今後的改進方案。

活動二:教師問:同學們對古鎖欣賞與研究有何收獲?同學們高興地回答:這次活動有很大的收獲。在活動過程中,我們開闊了眼界,學會了用美術角度來欣賞和研究古鎖、設計鎖的造型、製作美術調查報告。還初步了解了古鎖與徽學的關系。更重要的是我們提高了美術欣賞水平,在綜合能力方面得到了培養,學會了學習方法。教師問:製作美術調查報告的形式有幾種?同學們欣賞大家製作的作品通過比較後得出答案。現實告訴我們美術調查報告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是多元的。要使美術調查報告品生動,就要反對程式化。(師生舉例說明)。教師問:對於古鎖,我們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同學們基本上能用一句話概括。比如,古鎖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鎖與勞動同發展。

活動三:師生共同把古鎖美術調查報告集中起來,有條有理地布置在學校操場上的宣傳欄內,向全校學生展示。

活動四:待布置宣傳欄任務完成後,教師接著布置下一節美術課的預習任務,課題是「同學共同參於,設計一把新鎖」。要求學生們在課後收集美術資料,思考設計思路。設計資料可以上網查找,也可以在其他美術參考資料中查找,更可直接在我們熟悉的生活中尋找發現。學生們做好一定準備,以便在下節設計課中做參考。

Ⅲ 幼兒美工我的最新發明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了解魚的基本形狀和特徵,並能剪、做、畫各式各樣的魚。 2、了解對稱形和不對稱形的區別,掌握基本的製作方法。 3、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操和保護生態的意識。 重點、難點: 認識、了解魚的基本形狀和特徵、魚的花紋對稱與不對稱形的剪法、立體魚的製作 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節(剪紙魚) 一、觀察、記憶。 1、播放有關海洋情況的光碟讓學生觀賞,使之對海洋和魚類有感性認識。 2、學生談觀後感。 3、讓學生分析魚的基本形狀和特徵。 二、創造表現。 1、簡筆畫1-2條魚的外形和花紋。 2、討論: (1)怎樣的花紋是對稱和不對稱。 (2)你知道對稱花紋是怎樣剪的嗎? 3、 教師投影剪紙魚的作品,與學生一起交流剪的方法。 4、 運用不同的彩色紙,剪刻幾種對稱和不對稱的魚形、花紋圖案。 三、評價交流。 1、評價標准: (1)魚的特徵、基本形狀好。 (2)能剪出對稱與不對稱的花紋圖案。 (3)能運用不同的色彩紙相互襯托出魚的美。 2、交流討論: (1)作者自己談創作體會。 (2)欣賞他人作品並發表認識和意見。 四、學習拓展: 1、橫向: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製作魚? 2、剪紙製作的方法還可以用來製作什麼的對稱花紋呢? 第二節(手擺魚) 一、體驗魚兒水中游的動態變化。 1、聽音樂做魚游的律動。 2、讓一些學生上台表演不同的魚游的動態。 3、只用手部做魚游的動作。 4、思考怎樣可以讓剪紙魚『游動。 二、作手擺魚。 1、把你發現的方法介紹給大家。 2、討論『剪紙魚'多大多小才合適套在手上。 3、製作方法與步驟練習: (1)把紙對折。 (2)設計魚的外形及花紋 (3)設計魚的色彩(畫或剪貼)。

Ⅳ 部編新教材統編三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教案教學設計

鏈接: https://pan..com/s/1oWA6M2zhg5gZWFId764EAQ 提取碼: 6xzm
新統編版1-9年級2019-2020年 的素材

Ⅳ 各種各樣的聯絡方式大班社會教案

觀察畫面;各種各樣的人。

畫板、畫筆等。

活動目標

知道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

發現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對自己充滿自信。

活動過程

一、出示「人」字

1、這是什麼字?(一撇一捺組成一個字,這個字念「人」)

2、世界上有許多許多不同的人,你見過什麼樣的人?

3、發現世界上有許多許多的國家,每個國家的人都長得不一樣,頭發、皮膚還有許多許多不一樣。

二、聊一聊「各種各樣的人」

(一)出示課件圖1

1、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人:有的人皮膚很黑,有的人皮膚很白,有的人臉上長著痣,有的人臉上長滿了痘痘,有的人戴著眼鏡,有的人喜歡留長頭發,有的人喜歡留短發。

2、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別的地方,即使是雙胞胎只要你仔細觀察他們也會有小小的不同,體會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特別的,都是「獨一無二」的。

(二)說說同伴「獨一無二」的地方

1、用耳朵聽辨:猜猜是誰的聲音。

2、用眼睛看:每個人的五官、長相,還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

3、說說班上小朋友「獨一無二」的地方。

(三)討論交流:哪些地方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被發現

每個人的愛好、性格等也是「獨一無二」的,但要很長時間才能發現。

三、交流各自最喜歡做的事情

1、每人在紙上用簡單的圖像畫一畫自己「獨一無二」的地方。

2、看看說說大家的獨一無二:

(1)看一看同伴的畫面,說一說他的獨一無二。

(2)猜一猜朋友的獨一無二,從畫上證實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3)找一找哪些朋友的畫面相同,說一說他們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例如:都是愛彈鋼琴,但是有的愛舞曲,有的愛搖籃曲等)。教師念開頭和結尾,幼兒用「我喜歡……」「我和別人不一樣」創編中間部分,如:

各種各樣的人

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人,

就好像天空中有各種各樣的雲,

好像大海里有各種各樣的魚,

好像花園里有各種各樣的花,

我們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

都是獨一無二的,(86-s.com)兒童 網站

我喜歡和小朋友在一起,第一幼兒教育幼兒教育網

我和別人不一樣。

。.....

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

每令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我們還有更多更多不一樣的地方,

讓更多更多的人喜歡我們。

我是中國人

長城、長江、黃河是中國的象徵;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葯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京劇、國畫是民族的藝術,還有我國多民族的民俗民風,這些都將等待孩子們去探索。他們的發現越來越多,驚奇越來越多,感受也會越來越深,他們的內心會逐漸萌發愛國之情。

買錄一:網路上面找資料

看到孩子們對中國的知識很感興趣,我有了去分頭研究、交流的想法,我的建議得到了孩子們的響應,於是他們自己選擇感興趣的內容,有「中國的驕傲」、「了不起的中國人」、中國知多少」等內容。他們的關注點不再滿足於雜志、報刊等信息,在老師和爸爸媽媽的幫助下,開始學習在網上尋找研究資料。

沒兩天,孩子們發現了很多的秘密。

諾諾說:「『神六』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王藝霖說:「我找到了有關兵馬俑的資料,這也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冬冬說:「中國最早的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葯,就是中國的驕傲,我能詳細地給大家介紹。」

Ⅵ 急急急!給我一個幼兒園說課稿!五個領域隨便哪個領域都行!注意是說課稿!不是教案!

親親長頸鹿》說課稿 ——小班《有趣的動物》

一、 說教材

(一) 教材分析

該故事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並喜歡的小兔子和長頸鹿為角色,講述了一個長頸鹿阿姨助人為樂的故事,特別是小兔子們親親長頸鹿阿姨這個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親親老師的小手或者臉蛋來表示他對老師的喜愛之情。又考慮到現在的小朋友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特別是小班幼兒年齡小,個個都「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友愛互助的品質,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擇了這個故事,並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個領域相結合。

(二)教學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下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為中心。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 認知上:在游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加深對長頸鹿的認識。

2、 能力上:積極參與故事清潔的討論,願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 情感上:體驗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三)教學重、難點 目標中提到:在游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友愛互助帶來的快樂。因此,在活動中,我把這點作為教學重點。 小班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說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說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a) 教學具的准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

我做了以下准備工作:

i. 物質上的准備 我給小朋友們准備了小兔頭飾,這是為了讓幼兒更能進入到小兔這一游戲角色中; 根據故事,我布置了小河、森林等情境以及道具長頸鹿,這是為幼兒在情境中游戲,並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准備的; 音樂,是為了進一步營造游戲的氣氛而准備的。

ii. 知識上的准備 我讓幼兒先認識長頸鹿,了解了長頸鹿的基本特徵。 幼兒練習過爬及滑這兩個基本動作。

(四)說學情

小班幼兒年齡在4歲左右,他們處於典型的游戲年齡階段,是角色游戲的高峰期,他們對游戲特別感興趣,平時總喜歡把自己想像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於詞彙貧乏,幼兒在游戲中想說又不知該怎樣說,即使說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因此,我想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游戲的樂趣,給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

(五)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哥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准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角色游戲法、體溫法等。 i. 情境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內容,為幼兒創設情境,幼兒就彷彿置身於真實的環境中,許多不能理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幼兒有了時間的經驗,聯想也就豐富了。如小兔子馬上要去參加演出了 ,又過不了河,這讓幼兒覺得多麼著急啊,他們會主動地想出各種方法過河。當他們真正過了河,參加了表演,這種心情和我們以往用圖片江湖上,讓幼兒通過圖片理解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ii. 角色游戲法:角色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特別是善良、可愛的兔子形象,深受小班幼兒的喜歡,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不僅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充分讓他們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iii. 提問法:這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啟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如小兔子應該怎樣過河呢?我們該怎麼感謝長頸鹿呢?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六)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松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運用了討論談話法、游戲聯系法等學習方法。 i. 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ii. 游戲練習法:幼兒在游戲中,邊游戲邊聯系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 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七)活動程序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1、交代角色,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2、在游戲情境中討論出故事情節。3、完整講述故事。4、表演歌曲《春天》。

a) 交代角色,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就將小朋友的角色交代清楚,並直接告訴他們要去參加「動物聯歡會」了,小朋友們最喜歡去參加表演了,所以,他們的興趣很快就被調動起來了。

b) 在游戲情境中討論出故事情節。 這個環節我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讓幼兒討論:1、我們應該怎麼過河?2、長頸鹿阿姨怎麼幫助我們過河呢?(和長頸鹿阿姨一起討論後,小朋友們按照討論出的辦法過河)3、我們怎麼感謝長頸鹿阿姨?(大家一起親親長頸鹿)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從中體會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這一環節通過提問、游戲,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大膽地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考慮到故事中小兔子塗上口紅去親親長頸鹿這個教具存在著不衛生的因素,所以在設計活動時,我將故事的後半部分進行了一些修改。這樣既避免了衛生問題又激發了幼兒的擴散性思維,讓他們知道原來不只是嘴巴才可以親的。

c) 完整講述故事。

這個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讓幼兒通過回憶的方式完整講述故事,同時我還運用了提問法,引導幼兒去發現本質:長頸鹿阿姨為什麼笑得那麼開心?你幫助過別人嗎?幫助別人後你的心裡是怎麼樣的?通過談話讓幼兒懂得友愛互助是能給大家帶來快樂的。

d) 表演歌曲《春天》

這個環節是根據故事內容而設計的 ,它既可以讓故事的情節發展得比較完整,又可以滿足幼兒的表演慾望,並能讓幼兒在表演中充分地抒發他們的快樂情感,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目標的目的。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一,半日活動

1、 理解故事內容,懂得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能力和專長,

2、 表演故事並能大膽說出自己的專長和優點

3、 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生活活動

1、鼓勵幼兒在大家面前大膽展示自我。

2,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三,指導區域活動

閱讀區《我是最棒的》

四,主題教育活動

活動名稱:《我是最棒的》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懂得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能力和專長,

2、表演故事並能大膽說出自己的專長和優點

3、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重難點:

理解故事內容,懂得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能力和專長,

活動准備:圖片 幼兒用書(三)P40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導入,講述第一部分。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一起去找小老鼠玩好嗎?咦?快看小老它在干什麼?(出示圖片)照鏡子,它好像不太高興,一直嘆氣,咱問問它為什麼嘆氣?哦,原來他並不喜歡自己,它說大象本領大,大象有什麼本領呀?(有長鼻子,可以幫助大家沖涼,)(出示大象圖片),老虎呢?(老虎有銳利的爪子,可以保護大家)(出示老虎圖片)長勁鹿有長脖子,可以采樹上的果子(出示圖片)可是我呢?能做什麼?小朋友們小老鼠這么不開心,你告訴它你喜歡小老鼠哪裡?

(二),看圖講述第二部分

師:不好了不好了,熊媽大嬸的戒指看到洞里了,她不知道怎麼辦,大家快去幫忙呀,(出示圖片)看誰來 ?(大象來了,)它是怎麼做的?結果呢?接著誰來了?老虎是怎麼幫的?結果呢?長勁呢?它是怎麼做的?結果呢?最後誰幫助把戒指拿上來了,?為什麼它能呢?小老鼠棒不棒?最後小老鼠對著鏡子怎麼說的?

(四)教師小結:每個人和每個動物都有它的特長和本領,

(三)表演故事

(五)以小舞台的形式讓幼兒說說自己的本領和特長是什麼並展示給大家

五,戶外活動

1,游戲《趣味運動會》

游戲內容:A,螞蟻搬豆,企鵝搬蛋{雙腿夾沙包}小袋摘果子(跳躍)

B,傳球,托球接力等

2、 分散活動 分散排球

六、離園活動

1、聽故事

2、洗手進行餐前教育

Ⅶ 幼兒園大班社會紙的演變教案

只能找到了篇類似的教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幼兒園大班教案:中國的造紙術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造紙術的國家,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激發幼兒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 2、通過觀察、實驗,讓幼兒知道紙的特性及用途,教育幼兒節約用紙。 3、通過設計、布置教室,發展...幼兒動手能力,加深對紙的認識。 活動准備: 1、收集一些紙製品,布置在教室里。 2、帶幼兒參觀造紙廠,看看現代造紙的基本流程。 3、蔡倫畫像、龜殼、竹簡、布、各種紙、剪刀、漿糊等;三用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觀察、實驗,了解紙的特性及用途。 1、觀察紙 製品,讓幼兒邊看邊議。 2、提問: ①剛才小朋友看到這些玩具、書本、畫、紙盒等,是用什麼材料製成的?紙有哪些特點? (小結:紙很輕,易吸水,易損壞,易燃燒;紙可以折疊、揉皺、簛碎,因此使用紙製品時要仔細) ②紙有什麼用?你用過哪些紙? (小結:紙的種類很多,常用的有蠟光紙、皺紋紙、圖畫紙、宣紙、書寫紙等等。紙的用處很大,寫字、畫畫、包裝等需要紙,我們學習、生活和工作都離不開經紙) ③紙是誰發明的?什麼時候有紙的呢?(讓幼兒議論一會兒後老師告訴小朋友) 二、比較談話,了解紙的一些簡單演變過程。 師:現在我們有了紙,在紙上寫字,用紙印刷書本,可是很久以前,還沒有發明紙的時候,古代人把字寫哪裡呢? (讓幼兒議一議,然後逐出龜殼、竹簡、布) 1、介紹龜殼。我們的祖先為了記事,就把字刻在動物的骨頭或者外殼上。但是。這樣方便嗎?為什麼? (讓幼兒用手摸摸龜殼,知道骨頭和龜殼很硬,要用刀刻,不方便) 2、介紹竹簡。後來古代的人想辦法,把字寫在竹片上,然後用繩子把竹片一片片連接起來,變成一本書。(出示一本書,讓幼兒用手掂一掂竹簡和書,讓幼兒比一比)哪種書好?好在哪裡? 3、介紹布。後來古代人又動腦筋,把字寫在布上。布與甲骨、竹簡比較,哪種好?好在哪裡?布跟紙比,哪種更好?為什麼?比較龜殼、竹簡、布當書寫品的優缺點,讓幼兒知道中國古代人勤勞聰明,想出的辦法一個比一個好。 三、介紹蔡倫及造紙術。 (出示蔡倫畫像)蔡倫是古代的一位科學家,他就是紙的發明者。教師通過故事的形式向幼兒介紹蔡倫發明造紙術的經過。重點介紹蔡倫如何動腦筋,想辦法,克服重重困難,終於發明了紙的艱辛地過程。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中國就有了紙。當時外國人還不知道怎樣造紙,他們還只能在羊皮、樹葉上寫字。後來,我們中國的造紙技術傳到朝鮮、越南。日本等許多國家。所以,中國是最早發明造紙術的國家。過去,我們是用手工造紙,現在用機器造紙,科學家又不斷創造發明,造紙的技術越來越先進,還造出了各種各樣的紙。(教師出示一些不同品種的紙,讓幼兒說出其稱) 四、小小設計師。 1、討論:聽了蔡倫造紙的故事,你有什麼想法?假如你是科學家,你准備發明什麼樣的紙?(啟發幼從用途、特點上去思考) 2、自製紙製品供給幼兒各種各樣的紙及其它輔助材料,請小朋友或剪或折,或畫、剪結合,製作一件紙製品。要求幼兒開動腦筋,做得和別人一樣。最後把做好的作品布置在活動室里,互相觀賞。 活動結束: 請幼兒回家後搜集各種紙、紙盒、年歷等,與父母一起設計製作紙製品,放在家裡或送幼兒供人觀賞。(更多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閱讀全文

與紙的發明教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