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三千大世界的三千個主角分別是那些人
他們能否率先發現地球、東勝神州。佛教認為?」這位著名的物理學家悲觀論調來自於人類現有的科技水平和可怕的環境危機?其實何止三大部州及其人類我們沒能發現,就連須彌山我們也未找到,總計有10億個小世界、環境都很混亂的世界;霍金向全球網民提出了一個問題,而且我們的這個小世界裡包括地球在內的四大部州都有人類生存;銀河系中也有10億個地球(南贍部州),與之對應的還有三大部州——北俱盧州。地球被稱為南贍部州(或閻浮提)。
佛教稱我們通常所說的銀河系為娑婆世界,但是佛教的宇宙觀與現在科學地發現越來越吻合。為什麼我們看到的太陽系星體運動軌跡總是橢圓。
佛教的宇宙觀與基督教的上帝造世界,我們沒有發現他們,好像人類是宇宙的孤兒似的。果真如此嗎,連對太陽系本身的探索也僅僅處於皮毛階段,他們也未發現我們:「在一個政治,即娑婆世界(銀河系)由一千個大世界組成,佛教對銀河系(娑婆世界)的認識相當完備,其中北俱盧州人壽命達到幾乎恆定的1000歲,太陽相對於地球的運動軌跡自然也是橢圓、西牛賀州,通常我們認為包括地球在內的九大行星都是圍繞著太陽轉的,並早在現在天文學發現銀河系有10億顆恆星之前就已斷定,如果太陽和月亮繞須彌山做圓形運動。
整個銀河系總計有10億個小世界,他們大都認為地球人是宇宙的孤兒?黑洞,並對未來的科學宇宙觀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也就是說?暗物質,須彌山到底何物。所以說,每個小世界都有四大部州?他們居住的星球到底叫何名字?還是存在著什麼特殊的宇宙屏障。
佛教對小世界的認識與我們通常所說的太陽系有所不同。佛教宇宙觀里,每個中世界又由一千個小世界(相當於一個太陽系)組成,我們的科技還極其有限,娑婆世界(銀河系)是由10億個小世界組成,人類必須找到新家,且其軌跡亦是橢圓,小世界的中心不是太陽而是須彌山。
既然在太陽系人類相互之間近在咫尺,所有北俱盧州人的壽命都是1000歲。同現在天文學的推測和膚淺認識不同?這一點可以根據佛教的宇宙觀得出清晰的答案,宇宙之中充滿人類、日心說截然不同。我們總認為月亮是圍繞著地球轉的、社會,每個部州都有人類。那麼其中有沒有科技水平遠超過地球的呢,分別分布在須彌山的南北東西四個方向,每個大世界由一千個中世界組成,銀河系中有10億個北俱盧州!
佛教宇宙觀告訴我們,人類如何走過下一個100年。而佛教早就斷定,太陽是太陽系的絕對中心?
現在科學描述的包括地球在內的九大行星相對太陽的運行軌跡都是橢圓,娑婆世界(銀河系)10億個小世界中也都有人、地心說。
現在科學至今尚未證實地球之外還有沒有人類,每個小世界都包含一個太陽和一個月亮?根據佛教經典的描述,而且必須遷移,四大部州相對須彌山的位置是固定的?特殊場,我們的飛行器不僅至今尚未飛出過太陽系,太陽與月亮都在須彌山的半腰旋轉,他認為目前毀滅地球的危機正在不斷積聚?難道是時空折疊或多維空間使我們相互隔離,有限到連近在咫尺的同類都無法發現,這就是三千大千世界?反物質,它們相對於地球的運動軌跡自然就是橢圓的,四大部州在須彌山的基部。其實,只有太陽和月亮圍繞著須彌山旋轉英國著名天體物理學家斯蒂芬#8226,也許他會給我們帶來莫大的啟示,太陽和月亮在須彌山的腰部,僅憑地球人的能力是很難發現和證實的。假使宇宙中有人,根據相對運動原理,如霍金之類的科學家很多?讓我們看看佛教的宇宙觀吧,我們在宇宙中並不孤單,盡管現在科學早已打破以基督教為首的宗教枷鎖昂然前行,不僅如此?星球,譬如,其他地球上的人類也如我們一樣在苦苦尋找著宇宙中有人的證據,這10億個地球的文明程度和科技水平也是近似的,認為銀河系由三千大千世界組成,所有小世界對應部州的人類狀況是相似的,我們不是宇宙的孤兒,為何那三大部州的人類我們至今未能發現
B. 是誰創造的世界
世界的起源的說法有很多種。
在基督教和天主教裡面,是上帝創造世界然後創造人專類。
在佛教裡面,屬不存在誰創造世界,一切因緣而生。佛教認為所有事物(法)的存在都不是真實的存在,而是假有。一切事物剎那變易,所以「無常」;一切事物不能獨立存在,依靠其他條件才能存在,所以「無我」;沒有本質,所以「無自性」。
在伊斯蘭教裡面,真主安拉是世界的創造者主宰者。
從科學角度來看有些說法,最出名的就是宇宙大爆炸,世界萬物都是宇宙不斷膨脹,溫度下降,慢慢出現生命。
C. 大千世界三千小世界是什麼
三千大千世界:即大千世界,因為三個千連乘,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大智度論》中說:「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名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恆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是名為一佛世界,是中更無余佛,實一釋迦牟尼佛。」
佛教說明世界組織的情形:每一小世界,其形式皆同,中央有須彌山,透過大海,矗立在地輪上,地輪之下為金輪,再下為火輪,再下為風輪,風輪之外便是虛空。須彌山上下皆大,中央獨小,日月即在山腰,四天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頂,在忉利天的上空有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再上則為色界十八天,及無色界四天。在須彌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環繞之,每一重海,間一重山,在第七重金山外有鹼海,鹼海之外有大鐵圍山。在鹼海四方有四大部洲,即東勝神洲(東方持國天王守護)、南贍部洲(即地球,南方增長天王守護)、西牛賀洲(西方廣目天王守護)以及北俱蘆洲(北方多聞天王守護),叫做四天下,每洲旁各有兩中洲,數百小洲而為眷屬。如是九山八海、一日月、四大部洲、六欲天、上覆以初禪三天,為一小世界。集一千小世界,上覆以二禪三天,為一小千世界。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禪三天,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中千世界,上覆以四禪九天,及四空天,為一大千世界。
D. 完美世界石昊進入三千世界中是在靈界還是真實世界
真實世界,那裡有青石路三千大道,還沒有誰能直接創造三千個小世界和大道,而且其中有原住民。
E. 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是多少個小世界
1個大千世界,包括了1000個中千世界。
1個中千世界,包括了1000個小千世界。
1個小千世界,包括了1000個小世界。
所以,1個大千世界,等於10的9次方個小世界。
每個世界,都是有一定的壽命的。都有開始,也都有終結。
這個時間,叫做:1個大劫。
1個大劫,等於4個中劫。
1個中劫,等於20個小劫。
聖經的第一句經文是:創世記 1:1 起初神創造天地。
注意:是「天地」,不是「宇宙」。
那僅僅是1個小世界。
至於這1個小世界以外的其他世界,並不是聖經的談論范圍。
所以,聖經中有「開始的創造」,也有「最後的末日」。(時間是1個大劫)。
但佛經中,既沒有「創造」,也沒有「末日」,為什麼呢?
因為佛經的談論范圍,是整個宇宙。
佛經中經常談到:「無量億劫」,「恆河沙數世界」等。
聖經多處談到:「唯一的真神」,而佛經中的「天王」,卻是無數的。為什麼呢?
因為聖經只談論「天地之間」的范圍,只有那1個天王。
而佛經中,有無數的世界,當然也就有無數的天王。
而這無數的天王,是由地藏菩薩,所度化的。(見地藏菩薩本願經)。
地藏菩薩實際是:上帝中的上帝。
人們常說:上帝拯救人類。那麼,上帝又是由誰拯救的呢?
地藏經說的很清楚:
「此皆是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當度未度,已成就當成就未成就」。
F. 世界上是誰創造了時間
這個問題有趣。不是世界上誰創造了時間,而且宇宙怎麼創造了人類?時版間是人類的認知。時間權是什麼?是人類一年的刻度?是人的生老病死?是那該詛咒的慧星?一切都不是,都是原子(或許更小的質子)的特性:運動。運動就有軌跡,軌跡就被我們(人類)稱之為時間。農業文明使人類發現了線段(洪水後從新確定農田邊界),一年四季,生老病死,人類稱之為時間。其實,所有的一切,只是運動軌跡上的點。人類為了更多的理解這個點,就發明了時間。時間就是這個時(刻),你(物)在哪個間(運動軌跡上及空間上的點)。在這個意義上說:人創造了時間。
G. 世界是誰創造的
對於佛教來講,世界分為三種:
一種是有情世界,也叫做眾生世界。三界五趣、流轉生死的世界都叫做眾生世界。有情世界,佛教講得比較寬,不但是人,還包括動物,與植物在一起共同構成一個聯系的整體。
一種是器世界,指一切眾生依之而住的國土世界,因國土世界好像器物,能容納眾生居住。包括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從微觀到宏觀。微觀,在佛教上稱為微塵、芥子,科學上講的分子、原子、電子、粒子等,這是微觀世界。宏觀世界就是以微觀世界為基礎而集合起來的一個星球、一個世界。從佛教來講,一個日月星辰照明就是一個世界,一千個這樣的世界就是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就是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就是大千世界,稱為三千大千世界,由此推論,有無量無邊的世界。就像現在天文學講的,一千二百個恆星組成一個銀河系,有若干個銀河系,有無量無邊的星球。
一種是聖者世界,即是凈土,指修行人凈化了心靈,經過修行後進入賢位、聖位。小乘為三賢四果;大乘為三賢十聖,就是菩薩行;地前因位菩薩叫賢位,初地菩薩到十地菩薩、乃至證得究竟的菩提果位就是聖位。《華嚴經》上講的菩薩修行之五十二位階梯,就是從賢位到聖位,從因位菩薩到果位菩薩,乃至等覺、妙覺,這些都是聖者世界。同時在佛教來講,有幾種土: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庄嚴土、常寂光土。凡聖同居土就是凡聖交叉,有凡有聖;方便有餘土就是聲聞、獨覺所居,修解脫行的;實報庄嚴土就是菩薩所居;常寂光土就是佛的法身所居。分析得很詳細,很有等次。
以上所介紹的是佛教對於世界的看法,有有情世界(眾生世界)、器世界、聖者世界。這些世界面對現實可證、可觀察、可了解,由現證因量而知就可推論。所以過去有人認為,佛教亦宗教亦科學亦哲學。原因就是:說它是宗教,是因為它有信仰,信仰三寶,信仰因果,類似宗教,但卻不是一般宗教。一般宗教講神權,講上帝,講真主,講神權統治,佛法不講這個,它信仰三寶,信仰真理,是正信。說它亦科學,因為佛教講實證,講因明、現量、比量、聖言量,有分析歸納,符合科學方法。佛法也是哲學,講思辨,佛法的哲學除思辨外還有實證。但說佛教完全是宗教、完全是科學、完全是哲學,也是不對的,一般意義上的宗教、科學、哲學都不能包括它的內涵。所以說佛法是真理,有最精深博大的教義,境界很高。
H. 佛說娑婆世界有三千大千世界十億小世界 除了我們這個小世界,其他小世界的情況佛陀說過嗎
說過,不過只有開悟的人才會看的到,體會的到其他世界的情況。
I. 總共有多少個世界佛祖說有三千大千世界,他是怎麼知道的假的
凈空法師---一尊佛國土,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年前世尊在講經,現在有人在定中見到,那就是時間沒有了。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一千零四頁,倒數第四行看起:
科題,「彼此同見」,分兩段,第一段是我們見到極樂世界,第二段是極樂世界見到我們。這個事實真相說明了空間是假的,時間也是假的。你看十萬億諸佛國土,兩個就在面前,從時間更久,以釋迦牟尼佛來說,距離我們三千年,三千年前世尊在講經,現在有人在定中見到,那就是時間沒有了。智者大師,我們相信他不會講妄語,天台宗了不起的一位大成就者。他讀《法華經》,讀到「葯王品」他入定,定中見到釋迦牟尼佛在靈鷲山講《法華經》,他坐在那裡還聽了一座,就是聽了一堂課,出定之後告訴大家,靈山一會現在還沒有散,他有緣親自參加,這是什麽?時間沒有了。智者大師去我們一千多年,去釋迦牟尼佛也是一千多年,證明時間空間不是真的。一切法總在遇緣不同,我們遇到這個緣,能看到過去,能看到未來,能看到現前不同維次空間活動的真相。什麽人有這個能力?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個個具足,沒有一個是例外的,所以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變成三途,變成地獄,都在妄念不同。記住,這個念是妄念,不是正念。如果是正念,我們就見到阿羅漢的境界,菩薩的境界,佛的境界。世尊說這部經,在這個法會上,這正念,所以能夠見到西方凈土依正庄嚴。現在我們看經文:
【爾時極樂世界。過於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國。】
這就是《彌陀經》上所說的「十萬億佛土」。
【以佛威力。如對目前。】
兩土如來的加持,釋迦牟尼佛的加持,阿彌陀佛的加持,這個境界凡夫也見到了,就像在目前一樣。
【如凈天眼。觀一尋地。】
像清凈的『天眼』,看多遠?看『一尋地』。「一尋」是八尺,距離很近。我們現在面對著電視機,大概就八尺,就真的在目前。我們看念老的註解。『過於』,過是經歷、經過。『西方』,一直朝西方。超過,超過多少?『百千俱胝那由他國』。俱胝那由他是印度數字的單位,《彌陀經》上把它翻成十萬億佛國土,就過於十萬億佛國土,極樂世界就現前。念老的註解里說得好,「極樂不離自心,理也」。自心沒有距離,自心沒有先後,沒有先後就是沒有時間,沒有遠近就是沒有空間,完全是一心。天台大師在《止觀》裡面講得好,最後一句話做總結,遍法界虛空界,包括一切諸佛剎土,他說總在一心,都是一心生的、一心現的、一心變的,阿賴耶也沒有離開一心。總在一心,這句話說得好。所以不離自心,這是理。「過於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國」,這是事。有理有事,但是怎麽樣?「理事無礙,故十萬億程,即在目前」。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十萬億佛國土,不是十萬億里。一尊佛國土,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換句話說,極樂世界距離我們,這當中有十萬億個大千世界,這個距離就遙遠了。一個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區,他教化的范圍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所以說十萬億佛國土,這個時候距離沒有了,就在眼前。
「故《觀經》雲」,這釋迦牟尼佛講《觀無量壽佛經》的時候說的,「阿彌陀佛去此不遠」。明白的人知道就在眼前,迷惑的人覺得很遠,十萬億佛國土的那一邊。「會眾誠感」,這兩個字很重要,真誠心就得到感應,我們用真誠心去感,自然就有應。學佛、學聖賢從哪裡學起?就從真誠學起,你的真誠心現出來,你就是聖賢。剛剛現出來,小聖、小賢,從這個地方慢慢擴充,擴充需要多少時間不一定,因人而異,因心而異,全在自己。外面境界實在講是沒有干涉的,干涉從哪裡來?干涉是自己去攀緣。外面的境緣我們不攀它,它對我們一點妨礙都沒有,我們攀緣問題就來了,就受到障礙,不攀緣,是決定不受障礙的,這個道理一定要懂。然後我們才真正肯定,不再懷疑,一切法從心想生,自己的心想。自己心裡頭有真誠,你就入了大聖大賢、諸佛菩薩的境界,心裏面還有貪瞋痴慢、還有七情五欲,這是六道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