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經濟增加值(如何為股東創造財富)(精)
經濟增加值,強調在計算公司利潤時,必須考慮公司的資金成本。按照這種方法計算,許多有帳面利潤的公司實際上是虧本經營的,管理人破壞了股東財富。作者認為,只有把管理人的薪酬與EVA掛鉤,才能真正增長股東財富,並使所有相關人受益。作者簡介本書目錄致謝前言第一章 EVA:現代公司管理的一場革命第二章 讓發動機轉得更快:Briggs&Stratton公司的案例第三章 正確的業績「記分方法」第四章 EVA在製造來的應用:Armstrong全球公司和Boise Cascade公司的案例第五章 度量公司業績:EVA優於每股盈餘第六章 EVA在服務業的應用第七章 EVA激勵制度:讓管理人成為所有者第八章 EVA在銀行業的應用第九章 EVA公司財務管理系統第十章 突破行業管制:EVA在自然壟斷行業的應用第十一章 填補EVA和常規利潤之間的溝壑:對GAAP的調整第十二章 SPX公司:EVA和「張力指標」使壞公司變成好公司後記:如何成為一家EVA公司精彩書摘在某種程度上,所有的公司都未能夠量大限度地增加股東回報。我們試圖舉出一個一直做事完美,不接受獎勵的管理層的例子。當然,這種獎勵對企業來說並不是絕對必要的。
B. 股東價值最大化
股東價值最大化是指通過對體制上的合理安排、財務上的有效經營,在原有價值基內礎上為股東創造出更大的財容富。股權價值的增加是基於它能給所有者帶來預期報酬的增加,包括持有期間的預期股利收入增加和出售股權時的預期資本收益增加。其中,預期股利收入增加取決於每股預期盈餘的增加、股利分配政策的調整和明確的取得時間預期,預期資本收益增加取決於股份流動性的增強、預期每股價格的增加、稅收成本的降低和明確的取得時間預期。因此,要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必須在維持、發展現有生產經營規模、經濟效益的基礎上,通過有效的財務整合,充分發揮協同效應,進一步提升每股盈餘;通過股本架構的調整,藉助於有效的資本市場,增強股份的流動性,從而提升股份的流動性溢價;通過有效的資金管理,增強企業投資能力和發展後勁,提升股東預期收益;通過制定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綜合的稅務籌劃,降低股東收益的綜合稅收成本。
C. 如何為股東,經營者,員工創造價值
以人為本實際上是以價值創造者為本,以價值創造者為尊。所以我們談到海爾變革的專一條主線了,就是海爾要以屬價值創造者為本,承認每個人的價值創造潛能,讓每個人尤其未來的「創客」群體,能夠利用海爾這個平台來實現自我價值,使得人力資本機制最大化,使每個人的價值最大化,我覺得這也是海爾的一個創新。最近我寫的文章裡面有一條:如何從股東價值最大化走向人力資本價值最大化。我覺得海爾在實踐過程當中,通過這套生態系統,已經開始在走了。
D. 真的嗎,女性企業高管更能為股東創造價值
追求股東價值最大化,是美國企業的傳統。可是在步入新世紀後,安然、世通等一連串大公司會計丑聞的曝光,美國股市的急劇下跌,公眾信任度的持續滑坡,都讓人們把譴責的對象瞄準了股東價值最大化這個公司治理原則。
的確,瘋狂追求股東價值帶來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公司管理者和投資者過於關注當前業績,而不投資於公司的長遠發展,有時甚至為了短期利益而不擇手段,比如做假賬。
我所說的,並不是股東價值原則對管理層失靈了,而是管理層背叛了這個原則。比如,20世紀90年代,各公司在高管薪酬中引入股票期權,原本是想把管理者和股東的利益聯系在一起。但實際上這些免費贈送的期權在設計上有重大缺陷,不僅基本上沒有激勵管理者採取有利於創造價值的行為,還產生了適得其反的結果。因為股票期權的等待期一般比較短--3到4年,再加上高管們相信短期收益可以刺激股票價格上漲,這就鼓勵他們操縱收益,早早地行使期權,並及早將股票套現。也就是說,管理者所服務的還是一己之私而不是股東的長期利益。
研究表明,由於股價反映的是市場對股票的長期看法,要證明公司股價的合理性,管理層就需要保證公司在10年以上的時間里都能產生創造價值的現金流量。換句話說,不管長期股東是多是少,管理層都應該追求長期價值的最大化。
首先,不要操縱收益或者進行收益指導。如果不遵守這頭一條原則,那麼公司十之八九也不會遵守餘下的原則。如果管理者為了抬高短期收益而大耍會計花招,即使收益率低於資本成本也要進行投資,或者放棄可以創造價值的投資機會,那麼他們雖然在短期內可嘗到甜頭,但總有一天他們將無法再滿足已經被越抬越高的市場期望,並進而受到市場的嚴懲。
其次,公司高管在做戰略決策、收購決定和資產取捨決定時,都應以公司預期價值的最大化為判斷標准,即使這可能使公司的近期收益降低也在所不惜。當公司面前並沒有能夠創造價值的可靠投資機會時,公司應該避免把多餘現金投入那些看上去不錯但實際卻有損價值的項目上,比如公司沒必要進行有失明智、價格過高的收購。如果沒有好的投資機會,就把現金以紅利和回購股票的形式返還給股東。
再者,高層、中層和基層管理者的薪酬設計提供了指導方針,提出了折現指數期權計劃、折現股權風險期權計劃、股東價值增值、領先價值指標等概念,對管理者著眼於長期價值的行為予以獎勵。
最後,強調高管應和股東承擔同等的風險,建議採取的辦法是延長高管行權後所獲股票的持有期;在判斷某個高管持有的股票數量是否滿足最小所有權水平時,將限制性股票剔除在外。敦促公司向投資者披露所有與價值相關的信息,這可以緩解公司管理層對短期收益的沉迷,而且可以降低投資者面臨的不確定性,從而有可能降低資本成本和提高股價。
但是,也有少數剛起步的高科技公司和嚴重受到資本限制的公司,它們無法忽視市場對短期業績的壓力。但是大多數公司都可以運用這些基本原則來更好地發揮自己創造股東價值的潛力。
E. 企業存在的意義是為股東創造財富還是為社會創造價值
追求股東價值最大化,是美國企業的傳統。可是在步入新世紀後,安然、世通等一連串大公司會計丑聞的曝光,美國股市的急劇下跌,公眾信任度的持續滑坡,都讓人們把譴責的對象瞄準了股東價值最大化這個公司治理原則。
F. 為什麼要為股東創造價值
公司創立的目的就是為了股東創造價值。
G. 價值導向管理中是通過什麼途徑實現為公司或股東創造價值的
從操作過程來看,流程圖繪制高手是流程梳理工作中的主力,於是畫流程圖、專寫流程文件成了流程管理專屬職人員的主要工作,他們投入了大量精力將現有的業務以流程圖的形式呈現出來,並著力追求流程圖的美觀、規范與統一。
H. 財務管理如何為股東創造價值
財務管理目標是財務管理理論和實務的導向。在財務管理理論結構中,財務管理目標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不同的財務管理目標,必然產生不同的理論構成要素和理論邏輯層次關系。在財務管理實務中,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財務管理活動所要達到的根本目的,是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 一、財務管理目標的特徵 我們認為,合理的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進行有效的財務管理活動的前提,而一個合理的財務管理目標應當具備以下特徵: (一)可計量性 可計量性也可稱為可測性,這是財務管理目標的首要特徵。合理的財務管理目標應當可以准確計量,具有明確、具體、定量化的財務指標,使其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二)一致性 所謂一致性,也可稱為統一性,是指財務管理目標應當與企業經營目標保持一致。財務管理活動作為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一部分,應當服從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的總目標。 (三)階段性 由於財務管理目標應當與企業目標一致,因此,在不同階段,企業經營目標不同,相應的財務管理目標也會有所不同。這樣就形成了財務管理目標的階段性特徵。 二、關於財務管理目標的不同觀點 對於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有三個:一個是利潤最大化和每股盈餘最大化;二是企業價值最大化或股東財富最大化;三是利益相關者價值最大化 (1)利潤最大化和每股盈餘最大化 利潤最大化觀點認為:利潤代表了企業新創造的財富,利潤越多,則說明企業的財富增加得越多,越接近企業的目標。每股盈餘最大化觀點實際上是利潤最大化觀點的一種轉化形式,即把利潤與投入的資本聯系起來,並且只適用於股份制企業。 反對這兩種觀點的人認為:利潤最大化與每股盈餘最大化觀點有兩個缺點,第一是沒有考慮利潤的實現時間,沒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第二是沒有考慮企業獲取利潤所承擔的風險,從而會導致企業經營者不顧風險大小追求短期利潤的最大化,影響企業的健康發展,損害企業所有者的根本利益。 (2)企業價值最大化或股東財富最大化 這種觀點認為:股東創立企業的目的在於擴大財富,他們是企業的所有者,因此企業價值最大化就是股東財富最大化。企業的價值在於它能給所有者帶來未來報酬,包括獲得股利和出售其股權獲取現金。企業的價值只有投入市場才能通過價格表現出來。因而認為:企業價值最大化或股東財富最大化觀點體現了資金時間價值和考慮了風險因素,是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合理選擇。 (3)利益相關者價值最大化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在美國由於敵意收購及其對企業利益相關者所帶來的消極影響,使股東利益最大化受到了挑戰,許多主張股東利益最大化的理論經濟學家和法學家們紛紛改變自己的立場轉向利益相關者的觀點,與此對應,因此也出現了利益相關者價值最大化的觀點。 三、不同財務目標理論觀點的評價 (1) 利潤最大化財務目標的評價 利潤最大化的財務目標是西方微觀經濟學的理論基礎,西方經濟學家以邊際收入等於邊際成本來確定企業的產銷量,使企業利潤達到最大化,並以利潤最大化來分析和評價企業的業績。 利潤最大化的財務目標的優點是:它強調了資本的有效利用,可以用這個指標來衡量企業是如何理性增長的,同時在實務中它容易被人理解操作性也很強。它的缺點是:利潤最大化容易導致企業片面的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視長遠的發展;它忽視了企業每天都要面臨的兩大因素:不確定性和時間價值;還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利潤最大花忽視了成本的投入與利潤的比例關系。 (2) 股東價值最大化財務目標的評價 股東價值最大化的理論依據是資本的強權理論和股東利益與社會利益相統一理論。資本強權理論認為,資本的專用性,非流動性,稀缺性和信號顯示功能等,決定了企業的剩餘控制勸或所有權天然的歸資本所有者所有,資本僱傭勞動是最合理的企業制度,因此企業的財務自然也應當以股東利益為基本取向。股東利益與社會利益相統一的理論認為,最大限度的為股東賺取錢,就能極大的增進社會福利 股東價值最大化財務目標的優點是:它考慮了貨幣的時間價值和風險報酬;它注重企業利益的長遠性;它和企業的價值最大化有一定的一致性。它的缺點是:隨著產權的交易,股東憑借自己的有利地位侵犯其他利益主體的行為時有發生,平等保護各產權主體利益的要求則不容質疑,股東價值最大化的財務目標從經濟學和社會學的角度來說都是不負責任的,也不符合商業道德原則,因為它忽略了利益相關人的重要性。 (3) 利益相關者價值最大化財務目標的評價 利益相關者價值最大化的財務目標觀點是以共同所有權理論,託管理論和公司社會責任理論為理論基礎的。它的優點是:它考慮了與企業相關者的利益並要求其最大化;它提出了擁有專用資源的利益相關者的博弈的觀點,強調各種專用資源結合在一起才能產生生產力,給企業帶來相對持久的組織租金。它的缺點是:它考慮的是如何均衡和協調利益分配關系
I. 如何創造股東價值
為股東創造財富,得上市公司本身的業績好,這樣不僅能給股東帶來股票上的增值,還可以帶來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