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志敏的介紹
書法大家李志敏:"我不在乎現在,在乎三百年後"
再次見到李老師,已是一九九三年夏。在李老師中關園的家中,幾年沒見,老師看上去蒼老了很多,但精神很好,仍然是那樣和藹可親,慈祥寬厚。我們聊了半天,回憶北大的日子,他關心地詢問我在國外的學**與生活,更多地聊到中國民法的現狀與立法。先生非常感慨地說,所有權、物權的概念在中國的法學界、司法界的討論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他告訴我八六年頒布的《民法通則》不承認「物權」的概念。法學界也許是公認的,從來沒有任何一部法律像物權法的立法那樣充滿曲折與艱難,這與中國轉型時期的經濟體制密不可分,涉及到政治、經濟、社會與意識形態等等方面。老師關心著中國的法制建設。臨別前我告訴李老師,要回浙江老家探親,老家剛蓋了新房,父母也喜歡老師的書法,可否讓他為老家的新居寫幅字畫。李老師欣然答應,為我父母寫了朱熹的《觀書有感》。
半畝方田一鑒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我熟悉這首詩,卻難以辨認先生幽深莫測,飛檐走壁般的字跡。但站在這幅字畫前,我彷彿看到這「源頭活水」正是先生做學問與書法藝術的不竭源泉,他的真性情也都蘊含在這些點線撇捺之間。家父家母看到李老師的字墨,大為贊賞。我向老師致謝時,他笑著說:「我不在乎現在,在乎三百年後。」再次道別時,李老師送了我一本他寫的《書論·三春堂學書筆記》作為紀念。
第二年夏再次回國,敲響李老師的家門,再也沒人回應。我還有那麼多有關民法的問題想要請教他,但是他再也不能為我解答。我也終究沒有成為他的民法研究生。但是,李老師和藹可親的面容,他的諄諄教誨,與他的許多對話,連同他的字墨,都成為珍貴的記憶,那是無價的精神財富。李老師已經離開我們二十一年了,但是對他的愛戴與思念不曾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減弱。我感到非常幸運,曾是他的學生。 今年四月三日是李老師九十歲的誕辰日,寫下這些文字,遙寄哀思。
2. 書法是什麼意思
書法是什麼意思?
書法:文字表現的藝術形式。
「米」字格的用法歷來在書法學習者和愛好者中有分歧和爭議。啟功先生主編的一九八六年出版的《書法概論》中第48頁對「米」字格的說明就有誤差。今天把啟功對我所講和實踐的經驗詳細成文,為後來者在練習書法結構時少走彎路。
啟功先生所講的「米」字格是書法結構的一個重要的規律,也是對書法藝術的重大貢獻,它不同於描紅模子上打的「米」字或「井」字的格子。描紅模子上的格子是為初學者安排筆劃的位置作參考的。「米」字格的結構規律是指寫米字時,認為∠1要小於∠3,∠2要小於∠4,∠5要小於∠7,∠6要小於∠8。
也就是說米字上半部的兩點要稍立一點兒,下半部的撇和捺要稍平一點兒,這個字才顯得好看。
最常見的錯誤理解是把米字的兩點和一撇一捺都寫在描紅格子上的45度角的斜格上,認為這樣才標准。這同所謂的寫字要橫平豎直一樣是要不得的,這樣寫出來的字沒有美感。
漢字中有很多字都可以用到「米」字格的規律。
第一類是上半部有兩點一豎的字,如:光、尚、當、肖。
第二類是下半部有一撇一捺中點一豎的字,如:木、東等等。違反了「米」字格規律去寫這些字,效果一看便知。
雙鉤
雙鉤書法之「五指法」(雙苞) 雙鉤,也叫「雙苞」,是執筆的一種方法。唐代書法家韓方明在《授筆要說》中說:「夫書之妙在於執管,既以雙指苞管,亦當五指共指,其要實指虛掌,鉤壓平送,亦曰抵送,以備口傳手授之說以。」其方法是,大指向外壓著,食、中兩指向內鉤著,無名指向外揭著,小指帖在無名指下面,幫同送著,五指都派好了用場。「五指法」也屬「雙鉤」的一種。雙鉤書法的起源和簡介所謂「雙鉤書法」,是指以筆單線直接寫出某種書體的空心字。此法源於唐代,當時,由於沒有印刷技術,人們為了能使名家書法作品得以流傳,就按作品的原樣,勾勒出空心字,然後再填上黑墨,以使觀者得到近似真跡的作品。後來這種摹寫方式成為了人們學習書法的一種方法,並發展成為我國璀璨的書法藝術寶「雙鉤」乃書法術語也。法書摹勒上石,沿其筆畫的兩側外沿以細線鉤出,稱之為「雙鉤」。南宋姜夔在《續書譜》中稱:「雙鉤之法,須得墨暈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內,或朱其背,正肥瘦之本體」。宋代大詩人陸放翁曾有「妙墨雙鉤帖」之佳句稱頌「雙鉤」之神韻。
3. 李志敏的相關新聞
崔恕力邀最美女孩李志敏 聯手打造《讓愛回來》騰訊娛樂訊 2011年11月14日,在北京市通州區某大廈前發生的少女人工呼吸救助乞丐一事件引起各媒體爭相報道,眾網友紛紛通過微博、評論等對女孩的見義勇為表示贊賞。通過多方調查,被證實,這名在危急關頭向被救助者伸出援助之手的少女,正是北京現代音樂學院流行演唱學院歐美流行演唱系08級在校學生,李志敏。令人心寒的「小悅悅事件」讓人們看到了冷漠的可怕。李志敏能毫不猶豫的為一個臉部發青、衣衫不整潔的乞丐進行人工呼吸。試問有幾個人能做到?這件事之所以能喚起我們拍手稱贊,之所以能震撼我們的心靈,是因為它太稀少了,這種舉措是一種最美心靈的自然體現,是當代「雷鋒精神」的集中體現;使我們看到了良好道德燎原之「曙光」。當今社會道德下滑的今天,有著極其重要的積極意義。
華語樂壇最優秀的一線詞人,被稱為內地「林夕」的崔恕老師,一直熱心於公益事業。看到李志敏人工呼吸救乞丐的報道,被李志敏的精神所感動,讓他對這個冷漠的社會重新看到了希望,點燃了心中的那團火。經過多方查找終於聯繫到本身也是現音08級流行演唱系的李志敏。並為其創作出《讓愛回來》這首公益歌曲,「讓愛回來,讓希望回來,讓我們守著心底純真的夢想,別讓它離開……」崔恕老師聯手李志敏呼籲大家一起抵製冷漠,讓愛回來!李志敏來自山西忻州定襄縣,入圍了2011「感動山西」十大人物,母校現音也在15周年校慶上為其頒發了「感動現音」公益人物獎。在校慶上,李志敏首次公開演唱了這首《讓愛回來》。「最美女孩」儼然已經成為善良、熱心、公益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