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響尾蛇導彈誰發明的

響尾蛇導彈誰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9-26 16:55:04

❶ 響尾蛇導彈為什麼取名為響尾蛇導彈響尾蛇導彈是哪個國家發明

響尾蛇在眼和鼻孔之間具有頰窩,是熱能的靈敏感受器,可用來測知周圍敵人(溫血動物)的准確位置。人類通過這種蛇的眼睛,研製出一種有著響尾蛇一樣眼睛的導彈,它的名字叫響尾蛇導彈,因為人類是仿照響尾蛇眼睛製造出來的,所以命名為響尾蛇導彈.

❷ 戰斗機上的導彈是誰發明的

哪個叫空對空導彈,1944年4月德國首先製成X-4型有線制導空空導彈,但尚未投入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告結束。戰後,空空導彈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20世紀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中期。空空導彈只能對機動性能比較差的亞音速轟炸機實施尾追攻擊,射程2~6千米,主要有美國的「響尾蛇」AIM-9B,蘇聯的AA-1導彈。
第二階段為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超音速轟炸機的出現和電子技術的發展,促使空空導彈的射程、橫向過載、適用的高度和速度都有很大提高。制導規律普遍採用比例導引,導彈具有一定的攔射和全天候作戰的能力,主要有美國的「麻雀」AIM-7E導彈等。但在越南和中東戰爭中的使用結果證明,這類空空導彈不宜用於攻擊高速度、大機動飛行的目標。
第三階段是60年代後期至90年代。空空導彈在遠距全方向、全高度、全天候攔射和近距格鬥性能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發展,如美國的「不死鳥」AIM-54C、「先進中距空空導彈(AMRAAM)」AIM -120、「響尾蛇」AIM-9L,蘇聯的AA-11、AA-12,法國的「魔術」2、「米卡」,美、英、聯邦德國等國家合作研製的AIM-132等。1981年以來,美國和利比亞、敘利亞和以色列、英國和阿根廷等在空戰中,都使用了近距格鬥導彈,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大大提高了空空導彈在空戰中的地位。中國從50年代以來先後研製出數種空空導彈裝備部隊使用,根據公開信息上已知的如PL-5,PL-9C,PL-12等等。

❸ 寫從響尾蛇發明響尾蛇導彈的過程350字

在茂密的森林中,響尾蛇能輕而易舉的發現獵物,無論多麼小的蟲子,響尾蛇也能將它捕捉到。難道響尾蛇的眼睛特別敏銳,能看見所有的獵物嗎?
蛇和所有溫血動物一樣,體溫都是相對恆定的。溫血動物的輻射熱其實是一種紅外線,它是一種肉眼看不見的光,但是有顯著的熱效應。在眼睛與鼻孔之間有一個凹窩叫頰窩,就具有極靈敏的紅外線感受作用。根據離熱源越近所接收到輻射熱越多的原理,響尾蛇就能准確地測知輻射熱源的方位。
將一條蒙住雙眼的響尾蛇放在兩只燈泡的下面,燈泡不亮時,響尾蛇毫無反應,顯得很安靜。當開亮燈泡時,熱量到達頰窩,窩內的空氣膨脹,頰窩膜兩側溫度就不同,神經末梢便興奮,刺激神經細胞,產生脈沖,傳給腦中樞,腦中樞便發出攻擊獵物的命令。響尾蛇立即昂首張口朝著燈泡的方向,顯得異常興奮。它的頰窩能感受到哪怕只有千分之一度的溫度的升高,並在三十毫秒內作出反應。兩次實驗證明,響尾蛇是用頰窩來感知身旁的熱量的。
那又是誰最先把這些運用到導彈里的呢?原來是導彈專家博格納,他受到眼睛退化了的響尾蛇利用熱敏感器官撲食小動物的啟示,在導彈的頭部安裝了一個類似響尾蛇頰窩的紅外線裝置,結合現代科技,發明了空對空的響尾蛇導彈,它可以追蹤敵機發動機散發熱和噴出廢氣時所發出的紅外線而准確地擊中敵機。

❹ 誰跟據什麼動物發明了什麼

你說的這個是仿生學,我復制別人一點東西給你看,因為這個方面太多,你可以查看專門的網站(http://www.fangshengxue.com/)或者書籍都行:
仿生設計的發展

到了近代,生物學、電子學、動力學等學科的發展亦促進了仿生設計學的發展。以飛機的產生為例:
在經過無數次模仿鳥類的飛行失敗後,人們通過不泄的努力,終於找到了鳥類能夠飛行的原因:鳥的翅膀上彎下平,飛行時,上面的氣流比下面的快,由此形成下面的壓力比上面的大,於是翅膀就產生了垂直向上的升力,飛的越快,升力越大。
1852年,法國人季法兒發明了氣球飛船;1870年,德國人奧托.利連塔爾製造了第一架滑翔機。利連塔爾是十九世紀末的一位具有大無畏冒險精神的人,他望著家鄉波美拉尼亞的鸛用笨拙的翅膀從他房頂上飛過,他堅信人能飛行。1891年,他開始研製一種弧形肋狀蝙蝠翅膀式的單翼滑翔機,自己還進行試飛;此後五年,他進行了2000多次滑翔飛行,並同鳥類進行了對比研究,提供了很有價值的資料。資料證明:氣流流經機翼上部曲面所走路程,比氣流流經機翼下平直表面距離較長,因而也較快,這樣才能保證氣流在機翼的後緣點匯合;上部氣流由於走的較快,它就較為稀薄,從而產生強大吸力,約占機翼升力的三分之二大小;其餘的升力來自翼下氣流對機翼的壓力。
19世紀末,內燃機的出現,給了人類有史以來一直夢寐以求的東西:翅膀。不用說這種翅膀是笨拙的、原始的和不可靠的,然而這卻是使人類能隨風伴鳥一起飛翔的翅膀。
萊特兄弟發明了真正意義上的飛機。在飛機的設計製作過程中,怎樣使飛機拐彎和怎樣使它穩定一直困繞著他們。為此,萊特兄弟又研究了鳥的飛行。例如,他們研究鶙鵳怎樣使一隻翅膀下落,靠轉動這只下落的翅膀保持平衡;這只翅膀上增大的壓力怎樣使鶙鵳保持穩定和平衡。這兩個人給他們的滑翔機裝上翼梢副翼進行這些實驗,由地面上的人用繩控制,使之能轉動或彎翹。他們的第二個成功的實驗是用操縱飛機後部一個可轉動的方向舵來控制飛機的方向,通過方向舵使飛機向左或向右轉彎。
後來,隨著飛機的不斷發展,它們逐漸失去了原來那些笨重而難看的體形,它們變的更簡單,更加實用。機身和單曲面機翼都呈現出象海貝、魚和受波浪沖洗的石頭所具有的自然線條。飛機的效率增加了,比以前飛的更快,飛的更高。到了現代,科學高度發展但環境破*、生態失衡、能源枯竭,人類意識到了重新認識自然,探討與自然更加和諧的生存方式的高度緊迫感,亦認識到仿生設計學對人類未來發展的重要性。特別是一九六Ο年秋,在美國俄亥俄州召開了第一次仿生學討論會,成為仿生學的正式誕生之日。
此後,仿生技術取得了飛躍的發展,並獲得了廣泛的應用。仿生設計亦隨之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一大批仿生設計作品如智能機器人、雷達、聲納、人工臟器、自動控制器、自動導航器等等應運而生。
近代,科學家根據青蛙眼睛的特殊構造研製了電子蛙眼,用於監視飛機的起落和跟蹤人造衛星;根據空氣動力學原理仿照鴨子頭形狀而設計的高速列車;模仿某些魚類所喜歡的聲音來誘捕魚的電子誘魚器;通過對螢火蟲和海蠅地發光原理的研究,獲得了化學能轉化為光能的新方法,從而研製出化學熒光燈等等。

目前,仿生設計學在對生物體幾何尺寸及其外形的模仿同時,還通過研究生物系統的結構、功能、能量轉換、信息傳遞等各種優異特徵,並把它運用到技術系統中,改善已有的工程設備,並創造出新的工藝、自動化裝置、特種技術元件等技術系統;同時仿生設計學為創造新的科學技術裝備、建築結構和新工藝提供原理、設計思想或規劃藍圖,亦為現代設計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並充當了人類社會與自然界溝通信息的「紐帶」。
對人腦的探索,可以展望未來的電子計算機有可能具有生物原理的功能。同它相比,現在的電子計算機只能作為算盤。
對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將為延長人類的壽命、治療疾病提供一個嶄新的醫學發展途徑。
對生物體結構和形態的研究,有可能使未來的建築、產品改變模樣。使人們從「城市」這個人造物理環境中重新回歸「自然」。
信天翁是一種海鳥,它具有淡化海水的器官——「去鹽器」。對其「去鹽器」的結構及其工作原理的研究,可以啟發人們去改善舊的或創造出新的海水淡化裝置。
白蟻能把吃下去的木質轉化為脂肪和蛋白質,對其機理的研究,將會對人工合成這些物質有所啟發。
同時仿生設計亦可對人類的生命和健康造成巨大的影響。例如人們可以通過仿生技術,設計製造製造出人造器官,如血管、腎、骨膜、關節、食道、氣管、尿道、心臟、肝臟、血液、子宮、肺、胰、眼、耳以及人工細胞。專家預測,在本世紀中後期,除腦以外人的所有器官都可以用人工器官代替。例如,模擬血液的功能,可以製造、傳遞養料及廢物,並能與氧氣及二氧化碳自動結合並分離的液態碳氫化合物人工血;模擬腎功能,用多孔纖維增透膜製成血液過濾器,也就是人工腎;模擬肝臟,根據活性碳或離子交換樹脂吸附過濾有毒物質,製成人工肝解毒器;模擬心臟功能,用血液和單向導通驅動裝置,組成人工心臟自動循環器。

❺ 通過仿生學發明的科學家有哪些

1、將海豚的體形或皮膚結構(游泳時能使身體表面不產生紊流)應用到潛艇設計原理上。
2、 蒼蠅,是細菌的傳播者,誰都討厭它。可是蒼蠅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導航儀」,人們模仿它製成了「振動陀螺儀」。這種儀器目前已經應用在火箭和高速飛機上,實現了自動駕駛。
3、蒼蠅的眼睛是一種「復眼」,由3000多隻小眼組成,人們模仿它製成了「蠅眼透鏡」。「蠅眼透鏡」是用幾百或者幾千塊小透鏡整齊排列組合而成的,用它作鏡頭可以製成「蠅眼照相機」,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張相同的相片。這種照相機已經用於印刷製版和大量復制電子計算機的微小電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質量。「蠅眼透鏡」是一種新型光學元件,它的用途很多。
4、據《韓非子》記載魯班用竹木作鳥「成而飛之,三日不下」。然而人們更希望仿製鳥兒的雙翅使自己也飛翔在空中。早在四百多年前,義大利人利奧那多·達·芬奇和他的助手對鳥類進行仔細的解剖,研究鳥的身體結構並認真觀察鳥類的飛行。設計和製造了一架撲翼機,這是世界上第一架人造飛行器。
5、義大利人斯帕蘭贊尼很早以前就發現蝙蝠能在完全黑暗中任意飛行,既能躲避障礙物也能捕食在飛行中的昆蟲,但是堵塞蝙蝠的雙耳後,它們在黑暗中就寸步難行了。面對這些事實,帕蘭贊尼提出了一個使人們難以接受的結論:蝙蝠能用耳朵「看東西」。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20年哈台認為蝙蝠發出聲音信號的頻率超出人耳的聽覺范圍。並提出蝙蝠對目標的定位方法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郎之萬發明的用超聲波回波定位的方法相同。遺憾的是,哈台的提示並未引起人們的重視,而工程師們對於蝙蝠具有「回聲定位」的技術是難以相信的。直到1983年採用了電子測量器,才完完全全證實蝙蝠就是以發出超聲波來定位的。但是這對於早期雷達和聲納的發明已經不能有所幫助了。
6、早在40年代,人們根據對螢火蟲的研究,創造了日光燈,使人類的照明光源發生了很大變化。近年來,科學家先是從螢火蟲的發光器中分離出了純熒光素,後來又分離出了熒光酶,接著,又用化學方法人工合成了熒光素。由熒光素、熒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滿爆炸性瓦斯的礦井中當閃光燈。由於這種光沒有電源,不會產生磁場,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7、19世紀初,義大利物理學家伏特,以電魚發電器官為模型,設計出世界上最早的伏打電池。因為這種電池是根據電魚的天然發電器設計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電器官」。對電魚的研究,還給人們這樣的啟示:如果能成功地模仿電魚的發電器官,那麼,船舶和潛水艇等的動力問題便能得到很好的解決。
8、仿生學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相當精確地模擬了水母感受次聲波的器官。把這種儀器安裝在艦船的前甲板上,當接受到風暴的次聲波時,可令旋轉360°的喇叭自行停止旋轉,它所指的方向,就是風暴前進的方向;指示器上的讀數即可告知風暴的強度。這種預測儀能提前15小時對風暴作出預報,對航海和漁業的安全都有重要意義。
9、斑馬
斑馬生活在非洲大陸,外形與一般的馬沒有什麼兩樣,它們身上的條紋是為適應生存環境而衍化出來的保護色。在所有斑馬中,細斑馬長得最大最美。它的肩高140-160厘米,耳朵又圓又大,條紋細密且多。斑馬常與草原上的牛羚、旋角大羚羊、瞪羚及鴕鳥等共外,以抵禦天敵。人類將斑馬條紋應用到到軍事上是一個是很成功仿生學例子。

❻ 戰斗機上的導彈什麼時候發明的

響尾蛇導彈,也就是AIM-9空空導彈,是20世紀50年代美國研製的一型近距紅外製導空對空導彈,是全世界第一種投入實戰並有擊落飛機紀錄的空對空導彈。
AIM-9空空導彈是第一種以紅外線作為引導方式設計的空對空導彈,配備高爆彈頭和主動紅外製導系統,共有10多種改進型。
AIM-9空空導彈由美國美國雷錫恩公司研發,1953年原型試射成功,1956年7月開始裝備,使用單位遍及美國四大軍種,外銷數量與使用國家眾多,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空對空導彈之一,其也是在實戰中廣泛使用的少數導彈之一,參與過越南戰爭、1982年馬島沖突和海灣戰爭等。

❼ 火箭是模仿什麼發明的

火箭是模仿烏賊,往後噴吐,然後前進。

火箭是我國古代的重大發明之一,早在宋代就發明了火箭,在十三世紀以前,中國的火箭技術在世界上遙遙領先。

火箭是熱機的一種,工作時燃料的化學能最終轉化成火箭機械能。

現代火箭用來發射探測儀器,以及人造衛星、宇宙飛船、太空梭等空間的飛行器。

❽ 響尾蛇導彈是誰發明的

美國福特航宇通訊公司和雷錫恩公司研製。這種導彈不是什麼發明。

❾ 誰受什麼啟發發明的

閱讀全文

與響尾蛇導彈誰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