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4萬億投資計劃
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各國紛紛出台重大舉措,力挽狂瀾,力主救市,力保國家民族利益,力爭將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其中,救市是最耀眼,也是最能讓百姓直觀的。因為「救」,能讓百姓看到希望,看到了未來。所以這個「救」的字眼特別好,特別親切,也是中國人最喜愛的。
然而,「救」中有玄機,如何「救」?「救」哪一塊,卻是大有講究的。
那麼這次國務院出台的四萬億救市資金,是救什麼的呢。
根據08年11月11日《國際金融公報》的報道
「11月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出台更加有力的擴大國內需求措施,經初步估算,到2010年底將需要約4萬億元的投資。在這其中,鐵路投資將會占據一半的份額,……最新批復的兩萬億元投資資金,將主要分3部分使用,一部分用於高鐵建設,一部分用於城際鐵路,一部分用於鐵路干線的完善。」
又見2008/11/10/10:59 中國路面機械網
「11月5日晚,鐵道部一位官員在電話中向記者表示,新建鐵路項目審批速度的明顯加快,『有8900公里的鐵路等著我們建設。』」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這位官員所言的8900公里鐵路,實際上是23條新建鐵路線路,……
此前,國務院批復了鐵路建設「十一五」規劃,在這份規劃當中,鐵道部提出了建設四橫四縱的鐵路運輸路網主幹的計劃,隨後,國務院又批復了實現這一路網的總體投資規模,大致在2萬億元人民幣上下。
可以清楚地知道,國務院的這四萬億救市資金中,其中有兩萬億是用來投資高鐵的。
這實際上是將兩年前投資上萬億元的5457公里高鐵規劃,擴展到目前的8900公里高鐵,其投資也擴充到近2萬億元,盡管2萬億鐵路投資中還有一小部分是非高鐵投資。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高鐵總長度增加了近63%,而投資卻增加了近一倍。平均每公里高鐵投資由1.8億元增加到2億元以上。
此前兩年,關於高鐵超大規模巨額投資就曾引起了很多的爭議。主要原因是鐵道部扼殺了我國自主研發且取得巨大成功的中華之星等八種高速列車機車,為之後的大量進口日本等國的高速列車和高鐵技術提前掃清道路。其實,我中華之星最高時速超過320公里/小時,並早已成功地完成了50萬公里的試運行。因此,我國的機車技術和規模化之路是完全可實施的。
006年1月9日,《中華工商時報》曾刊登記者李富永關於大規模高鐵建設的文章「根據已有案例,在大約10000億元的總投資中,中國的基礎工程和外國的技術設備所佔的訂單價值,大致各有一半份額。也就是說,中國企業至少可以獲得約5000億元;……雖然外方壟斷了技術,但中方企業也能從老虎嘴裡搶回一點零頭……只是中方只能幹粗活,外國廠商則以技術賺錢。」
如此嚴重地依賴昂貴的外國技術,規模空前地建造「遠遠超過法國、日本和德國現有高速鐵路規模」的5457公里的高速鐵路網路,其所產生的巨大經濟風險和國家安全利益的風險曾引起當時廣泛的輿論質疑。
而現在近三年過去了,在高鐵投資建設風險及國家安全利益危險仍未解決、每公里造價又大幅上漲、從而使投資風險更大、高鐵長度又在未經必要試點的情況下盲目擴大63%,投資總額擴大近一倍,如此雙重巨大經濟風險疊加的超大規模投資項目,又不經充分論證試驗和人大討論審批把關,以此無與倫比的巨大投資風險究竟又能帶來什麼利益呢?
A:大家知道,長距離的高速鐵路系統競爭不過航空,高速列車再快也快不過飛機,但所需要的投資卻大大超過航空。而短距離的高速鐵路因發揮不了列車的速度優勢而投資卻太大,又競爭不過高速公路和還可再提速的現有鐵路系統。
因此,美、日、法、德等許多發達國家都不搞高速鐵路運營系統,是因為他們明知若想靠高速鐵路的日常運營來實現真正的贏利,其實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們的高鐵系統主要是靠對外輸出,賣他們的高鐵系統技術來收回投資。
關於這個問題,大家只要關注一下目前我國尚在運營的「動車組」也就一目瞭然了。
B:高鐵只適用於200—400公里距離客運,在此距離內它比飛機和高速公路確實要快,但其幾倍於普通鐵路和高速公路客運的票價,僅節省0.5—1小時旅行時間是否具有競爭力?有些人或許會說,現在人們的收入已經很高,不在乎這兩錢兒。但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畢竟坐火車還是普通百姓的選擇,而不是貴族的消費和享受,所以目前在我國,其國情就已經決定了高鐵只能是奢侈品,而遠非是必須解決的瓶頸。
為發展國產技術搞一點高鐵試驗是可以的,但目前絕對不宜大面積推廣。尤其是在技術上嚴重依賴外國,對我國的經濟和國家安全風險巨大、弊多利少、而對外國卻有巨大利益而毫無風險的情況下,更不應該搞如此超大規模低效率甚至是負效益的投資。
C:如果還是嚴重地依賴外國技術,仍如兩年前中國企業只獲得略多於一半的訂單金額,「中方只能幹粗活,外國廠商則以技術賺錢」的話。則有近1萬億元投資形成財富外流,剩下一萬億也將是難以盈利的無效低能投資。
D:更為嚴重的是,鐵路及其車輛製造產業事關國家重大安全利益。核心技術由外國人掌握存在重大隱患,這是常識。當國外敵對勢力需要時,就完全可以使我國高速列車、機車和鐵路網整個系統陷於癱瘓。
關於這個問題,大家只要了解一下俄羅斯國內的鐵路窄軌也就豁然明白了。
E:按照平均理論值計算,平原地區修建鐵路的成本為400萬元/公里上下。而高鐵的每公里造價則要高達2億多元!這比普通鐵路要整整高出50倍。相比之下,如果用建造一公里高鐵的2億多元資金,來建比高鐵長50倍的普通鐵路,那麼,投資普通鐵路對內需的拉動效果,至少要比高鐵多出幾十倍。
以上事實充分證明,以大建高鐵來拉動內需純屬異想天開!他們這么做只不過是借著國家大規模投資拉動內需的機會,不僅極大地擴張了原已被擱置的大規模高鐵建造計劃,並且也藉此緊急拉動內需之時機,繞過了重大項目須經全國人大充分討論審批的必要程序,同時,還巧妙地避開了兩年前社會上的強烈質疑和反對聲浪,這不可不謂是高明之舉。
這是第一個大問題。
第二個大問題是什麼呢
四萬億中除了投資高鐵兩萬億外,還有一塊是投資擴大房地產。
加快棚戶區改造,實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這些農村和貧困邊遠地區的安居保障工程投資,無疑是用在了瓶頸上,也可將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質量水平提高。此舉不但有經濟意義,而且有重大的社會意義。這是應當肯定的。
但問題是城市----尤其大城市中的「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
城市現在缺房子嗎?
由於這幾年境內外熱錢爆炒國內房地產,使我國城市----尤其大城市房屋空置率大大增加,我國經濟也因受到房地產的巨大投機行為而畸形發展,導致資源、包括土地配置的嚴重浪費。這種結構性失調本身就是應該糾正的低效率,如果現在再盲目擴大城市住房建設,勢必導致房屋空置率進一步增加,及資源、土地的更大浪費。
因此我認為,解決城市中低收入人口的住房問題完全可以利用現有的空置房屋
1、在全國范圍開展違規購買經濟適用房的大清查,主要是空置的經濟適用房。
我們知道,各地都存在大資金違規購買大量經濟適用房的情況,國家應限期讓違規購買者自己申請退房,否則過期對其違規購房給予罰沒處理。如此可查出並利用不少違規空置經濟適用房。
2、規定每戶、或每位居民的最高住房面積、或套數等標准,超過標準的住房必須經政 府認可的房屋中介出租,否則就收取房屋空置稅。政府同時為房產主出租房屋提供一切方便條件和政策優惠。如此推引結合,可充分利用現有房屋,大減其空置率,並增加供給、壓低市場租房價格,滿足中低收入者的租房需求,空置房業主也可取得房屋出租的收入,各方面皆大歡喜。
總之,盡量減少低效、無效、負效的投資,這才能將有限的資源盡量地投入到瓶頸部門和相關產業中去,以減少投資風險,並取得最大的經濟利益。
目前,這四萬億投資顯然未主要投在瓶頸部門上,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眾所周知,巨額投資如果不是用在刀刃上,就會存在著向利益集團傾斜的危險,它所產生的後患不僅是人民財富的外流、效率的低下、內需的無法拉動,反而會孕育累積著日後的嚴重通脹,更要命的是,它將會把國家民族經濟拖入危機的深淵。
這是任何一個稍懂經濟學的人都知道的常識。
但如果把巨額投資用在了刀刃上,則可造福百姓,惠及中華民族子孫後代。
那麼,當前最應該投資的領域是什麼呢?
是水和電。
水和電是當今人類的最基本之所需,若二者短缺,不僅將引發物價全面上漲,而且將嚴重威脅我中華民族之生存。
最明顯的事實是,如果我國北方嚴重缺水的局面長期得不到解決,隨著地下水位不斷下降、氣候變暖、乾旱,北方的荒漠化和沙塵暴將難以遏止。最終我們也將喪失大片最可寶貴的土地資源,甚至不得不遷都。
這一嚴峻的事實早在93年時,我就已經在不同的場合中發表過鮮明的見解。記得當時我的一句話是「支援大西北,不要金錢不要糧,供水就是親爹娘」。可是時間一晃過去了十多年,國家在這個重大的問題上卻是至今如初!這不能不令人心寒。
如果我們能將兩萬億建高鐵的資金投入水電,將藏、雲、貴、川豐富的水力資源開發北調,那麼,這將徹底解決北方----尤其是大西北的乾旱問題,消滅沙漠,增加大片森林、耕地、牧場。因為畢竟目前的南水北調方案調水量太小,不僅使每噸水單位成本過高,而且遠不夠解北方乾旱之渴。
由於藏、雲、貴、川豐富的水利和水電資源開發均涉及大西南水系的統一治理問題,因此無疑應將大西南水利和水電兩大類工程統籌規劃,合並為一個整體性的大西南水系綜合開發治理系統工程。這將是再造半個中國------惠及中華民族子孫後代最偉大的世紀工程!
由於其涉及水利、水電、航運、生態各方面重大利益,因此需中央高度重視,組成其許可權足以協調國家各部委的強力領導機構,認真研究反復論證,並在全國人大乃至全社會廣泛征詢意見,積極穩妥落實此宏偉藍圖。這無疑應是最大的瓶頸項目。
關於與此相關的見解,在博客《目前的危機與對策》、《央行降息,飲鴆止渴》、《中國水權危急》等文章中均有闡述。
當然,這四萬億資金中的一部分還應該趁勢大量地貯備具有戰略價值的資源和能源、石油、礦藏、金銀等,並對農業、國防和建立健全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大投入,這才是明智之舉。
你要的太具體了 我只能從網路里復制給你
你可以看下 郎咸平的評論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4/200811/58904.html
❷ 4萬億投資會不會造成通貨膨脹
政府的4萬億投資不是說讓銀行簡單的多印四萬億的鈔票然後進入各行各業而已。
簡單的打個比方來說,我存了4萬塊錢,然後你急需用錢,那麼我就把我存在銀行的錢取出來借你使用。
不是說人民幣貿貿然多出來4萬億,而是這四萬億本身存在的,是本身在市場上出來的,就像我們平時的收入-支出=剩餘。我們把剩餘習慣性的攢下來存到銀行,然後這部分錢就在市場上不流通了,成了死錢,因為它不能再創造價值或者購買物品來增加市場的流通率。
這剩餘加上每年應當投入市場的貨幣量(應當投入市場的貨幣量=貨幣損耗+貨幣的應增長率)組成的四萬億由政府興建比如大型國有建築,基礎設施建設,學校,或者借貸於大型公司,國有企業,這樣這部分錢投入市場後會刺激市場,增加N多的工作崗位。然後通過這些手段來讓市場做到收支平衡,從而降低通貨膨脹和市場的高漲。
自己的理解了...沒去查資料所以肯定有很多錯漏遺失的地方,呵呵...
❸ 誰能說出國家4萬億投資構成清單與去向
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6日詳解了中國四萬億投資的去向,並表示初步方案已經有所調整,因為形勢是在不斷變化的,在實施的過程中,有一些方面可能還需要做一些調整。
張平說,擴大投資是刺激經濟增長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為了有效地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們國家經濟,特別是實體經濟的沖擊,所以從去年下半年以來,特別是四季度以後,中央採取了一系列擴大內需,包括擴大消費、擴大投資的政策措施。當然在這同時,也在積極地穩定出口。
張平表示,在擴大投資方面,中央政府一開始提出的投資方向和重點就是非常明確的,這一次擴大投資一定不去搞一般的加工工業,不去搞重復建設,把重點鎖定在關注民生、關注「三農」,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同時,要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是非常明確的。
張平稱,按照中央提出的要求,國家發改委和有關部門認真地進行了研究。按照關注民生、關注「三農」,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節能環保,調整經濟結構的要求,我們對「十一五」規劃和其它一些中長期專項規劃進行了分析匯總,從去年的四季度開始到2010年底,這兩年多的時間裡面有4萬億的投資規模。
張平說,這4萬億的資金構成,是按照現行的投資補助標准和補助政策來計算的。這些錢不都是中央政府出,有一些還需要地方來承擔,有一些還可以吸收社會投資,包括企業的投資和民間的投資。中央政府的投資是11800億。我舉一個例子,比如對教育,對學校的投資,中央政府對規劃內項目承擔三分之二的投資,地方需要承擔三分之一。比如說對民生工程的廉租房建設,我們對中部地區每一個平方米是補助300元,對西部地區每個平方米補助400元,對東部地區中央政府不給予補助。
張平稱,農村的民生工程包括水、電、路、氣、房,就是農村安全飲水、農村電網改造、農村道路建設、農村沼氣建設、農村危房改造和游牧民定居,大體上是3700億。
張平介紹說,基礎設施的建設,鐵路、公路、機場、水利等等,大體上是15000億左右。教育、衛生、文化、計劃生育等社會事業方面,大體上是1500億。節能減排、生態工程大體上是2100億。調整結構和技術改造,大體上是3700億左右。這樣加在一塊,是30000億。再加上汶川大地震重點災區的災後恢復重建10000億,總的構成就是這樣4萬億。
張平說,這里我想作這樣幾點說明:第一,我們這一些項目的確定,都是按照「十一五」規劃,以及其它中長期規劃來選定的;第二,需要中央承擔的投資11800億,在具體年度的安排中,要經過全國人大的審議批准;第三,這些項目在實施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一些變化。因為形勢是在不斷變化的,在實施的過程中,可能某一些方面又增加了一些新的投入,有一些方面可能還需要做一些調整。
張平說,最近國務院批准了十個重點產業的調整和振興規劃,這十個產業的調整振興規劃有一些項目就要納入到中央給予支持的范疇,要安排一定數量的技術改造貼息資金。所以,在執行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我想這也是符合實際的。
張平指出,我們現在已經形成的這樣一個構成,實際上也是在去年四季度初步方案,又聽取了社會方方面面的意見,包括專家的意見、地方和部門的意見,也包括社會輿論的意見,所以,已經有所調整。
❹ 要實現GDP增長8%,四萬億投資夠不夠如果不夠,還需要投資多少
放心吧,共產黨說8%,就一定會剛剛過8%,中國政府的經濟數據是沒有意義的。
因為統計的方法是相當不合理的,比如失業率,外國都是包含城市和農村,可中國只是統計一部分城鎮,基本不統計農村,簡直是糊弄人。現在的農民還有多少地啊,種地又能掙多少錢啊,幾千萬農民工因金融危機沒有著落,難道這不叫失業?
談中國經濟是沒意義的,再好的經濟理論都解釋不了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任何奇怪的事情都不奇怪,因為我們的經濟是半資半社的怪胎。一有經濟危機就迫不及待救經濟,純粹用資本主義下的凱恩斯經濟理論管理一個所謂有特色的所謂社會主義國家。為什麼不動動腦子真正想點有特色的招呢?
過度頻繁的使用影響力強大的准備金率使得經濟自我的彈性和活力下降。
救經濟的過度的貨幣政策必將引發嚴重的通貨膨脹,股市泡沫、地產泡沫、GDP泡沫。
什麼叫做經濟?資源的合理配置以提高效率提高生活的質量才叫經濟。我們的GDP在增加但幸福感卻沒有增加。過度的貧富差距違背了社會主義的初衷,8000萬的人剛剛在溫飽線以上,一旦出現如重大災害生活就會有危險。
我們的金融市場、資本市場如此脆弱。石油的價格在由別人控制,中美大豆戰的完敗,就連在香港上市都是由外國投行說了算。
4萬億已經多了,貨幣供應更是泛濫了,足足超貨幣需求一倍。一個所謂具有活力的創造神奇經濟增長的新興市場有必要這樣興師動眾嗎?
當然是有數學模型的啦,復雜得很。簡單的說就是確定投資乘數。當你增加投資1000時國民收入增加不止1000,因為收入者拿一部分錢會購買商品,這樣賣者又有了收入,以此下去,投資效應就被放大了。初級的宏觀經濟學來講,這個乘數等於1/(1-MPC),MPC是邊際消費傾向,也就是人的消費意願越強投資的效應越大,例如在美國也投資4萬億的話拉動的效果會比中國好。那怎麼確定這個乘數呢,實際上很難,某一地區或許有可信度,可放到全國就很難講了,只能根據調查估算。想拉動的GDP除以乘數就是4萬億了。總之要用復雜的模型,學了這么些年了也搞不了。
有人說中國持有美國國債和兩房債券虧損額約合6000億美金,摺合成人民幣就是四萬億。也就是說美國人已經白白拿走了中國真金白銀四萬億現金,怎麼辦,中國只有通過印鈔機來減少損失了,所以,刺激內需就是四萬億。這是不對的,我們要看的是自己的經濟,要看多少錢能刺激我們的經濟復甦,而不是要看那點國債。那是短期的,長遠看只要自己的經濟恢復了就什麼也不怕了。
其實說了這么多你也應該明白了,關鍵的不是4萬億還是5萬億,而是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刺激民間的消費和投資,否則4萬億沒有意義,不就是一人多了幾千塊錢嗎?
只有我回答耶,而且還回復,我也不容易啦。
❺ 關於4萬億投資
預定目標 達到了 保增長也達到了
負面效應大於正面效應 4W億投到實體經濟的方面少 大部分都在樓市 股市 形成泡沫 從1600 到3400就可以看出來 這樣把大部分的錢控制在小部分人的手裡 造成小部分人成了富翁 老百姓還是老百姓 沒有得到太多的實惠
這樣造成產能過剩 消耗這些產能的壓力增大 為後續的經濟發展形成阻礙
內需製造業轉型金融類型 失業率也會增高 把勞動密集型 轉變成「技術」單一性
調整措施:重新評估中國經濟 發展內需型產業 減少金融類產品的衍生 嚴查腐敗 增加低檔房屋的建設 保護低收入人群利益 以人為本
也不是領導 你知道也沒啥用 中國腐敗那麼多 那些錢都能建設一個城市了
❻ 國家4萬億款項如何分配的
我17年申請辦理了個體戶營業執照,自己投資16萬多塊錢養殖螞蝗和小龍蝦,因為多種原因,螞蝗虧損嚴重,小龍蝦夠本,18年借了信用社5萬塊錢的扶貧款,也沒掙到錢,
❼ 4萬億投資的實質
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三駕馬車,由於次債危機影響到了美歐的實體經濟,美歐的消費市場萎縮,我國出口產業受到影響,由於國內經濟對出口的依存度很高,出口產業的危機影響到了國內其他產業,失業增加影響了人們對未來的信心,從而抑制消費,資本家對未來的投資收益沒有信息,因此投資縮減。
4萬億的投資實質上就是當企業和個人不願投資的時候,政府來進行投資決策,增加投資,從而拉動經濟增長。但是,值得注意的是,4萬億從哪裡來,如果靠印鈔,結果就會加大通脹,如果靠發行債券或者稅收或者其他財政手段,那麼就會產生擠出效應,應為錢不過是從私人手中轉移到了政府手中,政府代替私人作了投資決策,私人手裡可以投資的錢就越少了,而政府的投資決策由於腐敗等原因存在很大的失誤,所以,4萬億對中國經濟而言意味著什麼還很難說。
❽ 經濟達人進,請問4萬億投資可不可以直接算在GDP裡面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ct)的縮寫,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它是對一國(地區)經濟在核算期內所有常住單位生產的最終產品總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顯示一個國家(地區)經濟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生產過程中的新增加值,包括勞動者新創造的價值和固定資產的磨損價值,但不包含生產過程中作為中間投入的價值;在實物構成上,是當期生產的最終產品,包含用於消費、積累及凈出口的產品,但不包含各種被其他部門消耗的中間產品。 GDP的測算有三種方法:生產法:GDP=∑各產業部門的總產出-∑各產業部門的中間消耗:收入法:GDP=∑各產業部門勞動者報酬+∑各產業部門固定資產折舊+∑各產業部門生產稅凈額+∑各產業部門營業利潤;支出法:GDP=總消費+總投資+凈出口 。因此,GDP比不是你所說的:投資+消費+出口。這4萬億並不是創造的最終價值,不能算在GDP裡面。
❾ 4萬億國家投資可以帶來什麼
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需投資4萬億元 十項措施中第五項 是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加快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強重點防護林和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建設,支持重點節能減排工程建設。
所以是鼓勵企業技術改造 從穩定 環保出發的 促使化工行業尋求技術化道路 肯定會有新的風范
至於落實么 我就沒什麼看法了
❿ 國家的4萬億促進內需的資金的具體流向是哪些方向
4萬億大刺激 11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擴大內需十項措施。20天前,10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同樣部署了十項經濟工作,內容大同小異,但這一次細化到了4萬億元這個天文數字。 4萬億元涵蓋大型基建、住房、醫療、教育、生態環境建設、增加居民收入、農村建設等多個領域,主要集中於民生問題,但前期資金投入將放在大型基建上。 發展戰略專家武建東說:4萬億元是真金白銀,而與以往的固定資產投資最不同的是,4萬億元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出資,中央政府由組織者變為投資者。「這是政府信譽,所以市場為之震動。」 據了解,在今後的兩年時間里,中央投資安排可達11800億元,資金籌集來源可能仍同十年前一樣通過增發長期建設國債,而4萬億元中的剩餘部分則由地方財政、地方債和國有銀行專項低息貸款組成。 武建東說:「金融海嘯影響加劇,經濟增長由出口拉動轉向投資拉動,事不宜遲。」10月21日,第三季度GDP增速自2005年來首次跌破10%,10月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較前兩個月出現明顯滑落,進口同比增長創下2007年7月以來增幅新低,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速也在10月創下2002年來單月新低。宏觀經濟嚴峻形勢擺在眼前,所以國務院要求實施措施「快、重、准、實。」 國務院要求各部委在明年兩會前將資金落實到具體項目上,因此各部委緊鑼密鼓。一周內,中央計劃新增加的1000億元投資額已分配過半,預計12月新增資金將全部落實到11個部委的具體項目上,其中農林水方面約500億元,保障性住房、環保等部門分配剩餘500億元。 11月11日,在領到200億元新增投資額後,水利部立即對這筆新增資金進行了具體分配;同日,交通部也將新增100億元分配在國家高速公路網在建項目和農村公路建設,資金各佔一半;次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接到1000億元新增資金中的100億元作為今年四季度的保障性住房建設新增費用。 其他部委也陸續公布今年四季度計劃。鐵道部將在今年後兩個月,上報34個有望獲批、總投資達3800億元的項目,而交通運輸部則在年底先投130億元建機場和公路。 同時,中央也加快了核批速度。11月1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核批了205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包括930億元西氣東輸項目、955億元核電工程和174億元水利工程和民用機場項目。 迅速布局 各部委領著計劃外的錢快馬加鞭趕進度,因為1000億元的新增投資將帶動地方和社會投資4000億元。不過,相比較今年新增的1000億元,更引人關注的是明後兩年的4萬億元。 在10月17日,國務院第四季度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大基建項目後,鐵道部最早向國務院上報增加投資預算,由「十一五」計劃的1.2萬億元增至2萬億元,而明後兩年的投資規模預計達到1萬億元,僅明年計劃完成投資6000億元,這將惠及鐵路建築、工程機械、機車、水泥、鋼材、物流等十餘個行業。 交通部緊隨其後,上報了合計約5萬億元的投資規劃,其中公路建設4.88萬億元,航道、港口建設1300億元。 11月12日,與居民住房關系最為密切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高調宣布了三年內9000億元保障性住房建設投入。 此外,南方電網在確保年內新增40.5億元工程建設投資的基礎上,初步計劃明後兩年新增投資約600億用於城市和農村電網改造。 「經濟增長不能急轉彎,前幾年中國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房地產拉動上游50個產業,而現在依靠固定資產投資實現替位增長。」武建東認為,「4萬億出台及時,但這只是擴大內需的第一步,還需要大體量刺激。」 在武建東看來,要最大化擴大內需,必須搞活農村市場。他告訴記者,按照城郊100億平方米村鎮房屋計算,如果這些面積能夠進入市場流通,那麼城郊改建至少能夠產生10萬億元的資金需求,如果明年試點能夠推行,則至少激活農村市場1萬億元的消費需求。 人人有份 4萬億背後將會和多少上市公司有關系,目前沒有確切的數據,但是資本市場似乎早已感覺到到風吹草動,各路資金提前布局。這似乎再次印證了虛擬經濟總是快於實體經濟,先知先覺。 我們經過統計發現,在4萬億大刺激方案出台前的5個交易日,基金、險資、QFII和主力游資步伐一致都出現了凈買入,這在"4·24"和"9·19"行情中未曾出現。而這些資金凈買入的個股幾乎集中於將受益於4萬億大刺激方案的水泥、建材、工程建築、機械、鐵路。 但是自4萬億刺激方案公布後,幾路資金卻出現了分歧。「不講政治」的基金繼續走"4·24"和"9·19"的老路,大舉逃離;險資提高警惕,熱情降溫,買入後勁不足;游資企圖抓住政策效應的尾巴,熱情不改,繼續加倉;而QFII做多決心堅定。幾大玩家花樣不一,市場擔心4萬億也僅能帶來一波短暫行情。 市場關心的,則是我們關注的。我們對25名業內人士進行問卷調查,近六成被訪者表示4萬億刺激方案對資本市場是長期利好,過半被訪者認為後市會繼續震盪,而大底將在今年末或明年上半年。理由都不外乎4萬億未能改變中國經濟周期。 不過,或許這些數據可以減輕我們的顧慮:高速公路每億元投入,可創造3900個就業崗位,每公里需要鋼材500噸-1500噸,水泥4000噸-12000噸,瀝青1900噸;如果把上下游的產業加在一起,每年3000億元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將帶動投資6000億元;明年鐵道部6000億元的投資規模,可創造600萬個崗位,需要2000萬噸鋼材,1.2億噸水泥,拉動GDP1.5個百分點。 事實上,4萬億幾乎包羅了整個產業鏈,很多上市公司都將是4萬億的受益者,在4萬億的刺激下,上市公司的盈利增強,回報股東的能力提高,有利於市場信心的重建和流動性的恢復。 武建東認為,4萬億能夠穩住市場,是實質性的維穩措施。國家在這個時候打出4萬億,是救實體經濟,也是救資本市場。「如果現在不出4萬億,等到病入膏肓,那就是回天無力!」 一個成熟而發達的資本市場,其市值通常佔GDP的80%-90%,而目前A股僅有10萬億元出頭的流通市值,不到去年GDP總值的一半。武建東認為這極其危險。一旦總市值縮水至6億元,那麼明年消費能力將至少下降20%,GDP下滑到20萬億元,3000萬人-5000萬人面臨失業。資本市場的過度低迷,不僅會造成國民財富的大量壓縮,更重要的是國民經濟將遭到致命的摧毀。「已經高速發展近十年的中國不能接受財富崩潰、需求崩潰、生產崩潰。不過4萬億能否最終穩定市場,當然還得看後續政策。」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