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明潮發明家

明潮發明家

發布時間:2021-09-26 07:43:13

㈠ 明清之際有哪些著名的科學家及著作

明朝部分
代表性的人物和其作品:
自然和技術科學家:宋應星——《天工開物》
醫葯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
醫學家:陳實功——《外科正宗》
醫學家:張景岳——《類經》、《類經圖翼》、《類經附翼》、《景岳全書》
數學家:王文素——《新集通證古今算學寶鑒》。
數學家:程大位——《演算法統宗》
地質學家、旅行家和探險家:徐霞客——《徐霞客游記》
數學和科學家、農學家:徐光啟
獸醫學家:喻仁(字本元)、喻傑(字本亨)——《元亨療馬牛駝經全集》
植物學家:朱橚——《救荒本草》
植物學家:俞宗本——《種樹書》
植物學家:馬一龍——《農說》
植物學家:屠本畯(jun)——《閩中海錯疏》
此外,還有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等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

清朝部分

醫學乾隆時官修的《醫宗金鑒》九十卷,徵集了不少新的秘籍及經驗良方,並對《金匱要略》、《傷寒論》等書作了許多考訂,是一部介紹中醫臨床經驗的重要著作。清代名醫王清任在醫學上有突出的成就,著有《醫林改錯》一書。他強調解剖學知識對醫病的重要性,並對古籍中有關臟腑的記載提出了疑問。他通過對屍體內臟的解剖研究,繪製成《親見改正臟腑圖》二十五種,改正了前人的一些錯誤,為祖國解剖學的發展做出了有益的貢獻。

歷法和數學王錫闡,字寅旭,號曉庵,蘇州吳江人,著有《曉庵新法》、《五星行度解》等十幾種天文學方面的著作。

梅文鼎,字定九,號勿庵,宣城人。他以畢生的精力,從事於我國古代歷算學的整理和闡發,同時也對西洋科學加以研究和介紹。所著天文、歷法、數學方面的書籍,共達86種,在中外科學知識的整理上,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他寫的《古今歷法通考》,是我國第一部歷學史。

他的數學巨著《中西數學通》,幾乎總括了當時世界數學的全部知識,達到當時我國數學研究的最高水平。他在該書的《方程論》部分,闡明了我國古代方程的獨創性,指出這種演算法是西洋所沒有的;他在《勾股測量》、《九數存古》等部分,也都發揚了我國古代演算法的成就;此外,在《塹堵測量》、《幾何補偏》部分,他介紹了西洋的球面三角學,並對西洋立體幾何作了論述和發展;而在《籌算》、《度算》、《比例數解》等部分中,則解釋和介紹了西洋的對數、伽利略的比例規等方法。

明安圖,是一位著名的蒙古族歷算學家。他在乾隆時任欽天監監正。當時從歐洲傳進三個有關三角函數的解析式子——割圓三法(圓徑求周、孤背求正弦、弦背求正矢),但只有公式,沒有公式的證明方法。中國學者曾長期苦於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種情況給當時的數學工作者掌握和運用這些知識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明安圖經過三十多年的深入研究,寫出了《割圓密率捷法》四卷,不僅創用「割圓連比例法」證明了三個式子,而且進一步創造了弧背求通弦、通弦求弧背、正矢求弧背等一系列的新公式。這是明安圖對數學的傑出貢獻。他是我國用解析方法對圓周率進行研究的第一人。

地理測繪康熙時,曾組織人力對全國進行大地測量,經過三十餘年的籌劃、測繪工作,製成了《皇輿全覽圖》。這部地圖「不但是亞洲當時所有的地圖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當時所有的歐洲地圖都更好、更精確」(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五卷)。乾隆時,又派明安圖等人兩次到新疆等地進行測繪,最後在《皇輿全覽圖》的基礎上,根據測繪的新資料,製成了《乾隆內府皇輿全圖》。在這份地圖里第一次詳細地繪出了我國的新疆地區。這兩份地圖,至今仍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嘉怯鄴十五年(1820年)繪制的《重修大清一統志》的清代疆域圖,基本上反映了當時中國的版圖。

鄒伯奇(1819——1869年),字特夫,又字一鶚,廣東南海人。鄒伯奇在科學上是個多面手。他在數學、物理、天文、地理、儀器製造上都有較深入的研究,並取得相當的成就,是中國近代史早期即鴉片戰爭時候出色的科學技術發明家。

鄒伯奇在當時很簡陋的條件下,對光學進行深入的研究。他是我國攝影機的最早製造者,他寫過對古代所謂「格術」和關於「取景器」的光學論文。他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因用鏡取火,受到啟發,製成了「取景器」,並在此基礎上,加上快門和底板,而發明了攝影機,他自拍的一張照相底片一直保存到現在,目前在廣州越秀公園鎮海樓廣州市博物館內還陳列著他自攝的一張照片。在歐州,1839年發明了銀板照相法,鄒伯奇的發明較之歐洲只晚了幾年時間。他發明的科學儀器有一些還完好地保存到現在,如在廣州市文管會和廣州市博物館還保存和陳列有他發明的「日夜晷」和「七政儀」等。「日夜晷」是在白天利用日光照射投影,晚間利用節氣和星宿位置來確定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他利用這種辦法推算出《廣州日夜晷運行時刻圖》。「七政儀」應稱「太陽系表演儀」,是由他製作的我國早期表演哥白尼日心地動學說的一種天象儀器。它的製作,是我國科學家把哥白尼學說予以實際運用的首創。這種儀器由一個四足圓盤底座和太陽系各星球的模型兩部分構成,圓盤中心直立一金屬軸,上端安一大圓球表示太陽;在「太陽」下面安有八個環套在軸上,各環外各水平面上接裝一金屬桿,末端各垂直向上安裝星球模型。各模型可以繞軸旋轉,直觀地表演太陽系各行星繞太陽運行的規律。八個圓環的支桿上各有一組星球,中間有一個大球表示「行星」,大球周圍的小球表示「衛星」。這架「太陽系表演儀」以形象的實體表現了天體太陽系的真實情況,在我國近代史初期對於破除「天動地靜」、「天圓地方」、「日月眾星皆斜繞大地(地球)而行」,以宣揚「天尊地卑」的長期流傳的錯誤說法起了積極作用。它對魏源在《海國圖志》中輯錄以介紹和宣傳哥白尼日心說的有關譯文進行直接的配合,有力地批判了當時的一些所謂宿儒阮元、戴熙等的上述謬說。此外,鄒伯奇尚製作有天球儀(在我國古代稱為「渾球」或「渾天象」)為自康熙年間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設計製作的在我國流傳至今的第二架天體儀。這架天體儀體積不大,設計精巧,連底座在內通高不過50公分,從結構到形式都具有中國的特色,與南懷仁所製作的那一架不同。

鄒伯奇還精於測地繪圖,在這方面「尤多創解」,他的家鄉南海縣的縣志地圖都是他「手定義例」,被評為「跬步密測,密合無憾,雖以西人為之微妙不是過也」。

同治三年(1864年),郭嵩燾任廣東巡撫時,「以伯奇專精數學,特薦於朝,請置之同文館,以資討論」,清廷命地方官咨送鄒伯奇到北京任職,鄒伯奇「堅以疾辭」。與此同時,曾國藩為鎮壓太平天國農民運動以兩江總督在上海創辦江南製造總局內設學堂,「請伯奇以數學授生徒,屬前任督學劉熙載致意」,鄒伯奇還是拒絕征調,一直家居養母,堅持清貧生活,直到幾年後去世。

鄒伯奇的著作稿經其後人整理成《鄒征君遺書》,內容包括數學、天文、地理、測量及經史等,范圍廣泛。

齊彥槐(1774—1841)
清代著名科學家、文學家齊彥槐,字蔭山,號梅麓,婺源沖田人。年少時讀書聰敏,下筆成章。嘉慶十三年考舉人獲第二名,次年中進士。

歷任翰林院庶吉士、江蘇金匱縣知縣、蘇州府同知、知府。任職間,專心為民謀利,民稱「齊青天」。為了抗旱,深入民間采訪,創造了提水抗旱的龍骨車和恆升車。又精心製成了一架天文鍾——中星儀(現存中國歷史博物館),能准確了解天上的星象位置和運行情況。時稱為「千古以來未有之能事」。

鄭復光(1780~?)

中國清代科學家。字元甫,號浣香。安徽歙縣人。監生出身。卒年不詳。鄭復光於數學、物理學都有一定的成就。他善於融會貫通中西算術,常與當時數學名家李銳、汪萊、張敦仁等討論天算問題。他還善於用科學的道理去解釋那些容易引起當時人們「驚駭以為災祥奇怪」的自然現象,匯集了200多條,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纂成《費隱與知錄》一書,內容包括天文、氣象、化學、物理等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各類現象。鄭復光在科學上的最出色的研究是在光學方面。他經過數十年的觀察、實驗和研究,終於在道光十五年(1835)前後歸納出一套具有獨特形式的幾何光學理論,著成《鏡鏡詅痴》一書,於道光二十六年(1846)出版。全書共5卷,約7萬余字,扼要地分析了各種反射鏡和折射鏡的鏡質和鏡形,系統地論述了光線通過各種鏡子(主要是凹、凸透鏡和透鏡組 )之後的成像原理。具有豐富的光學知識。書中創造了一些光學概念和名詞來解釋光學儀器的製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其中有些概念名詞是錯誤的。《鏡鏡詅痴》還對各種銅鏡的製造、對銅質透光鏡的透光原理,對於冰透鏡取火等問題,作了詳細的論述。它是中國19世紀上半葉的一部重要的光學專著,代表了清代中期中國的光學發展水平。

女數學家王貞儀(1768-1797 ),字德卿,江寧人,是清代學者王錫琛之女,著有《西洋籌算增刪》一卷、《重訂策算證訛》一卷、《象數窺余》四卷、《術算簡存》五卷、《籌算易知》一卷。

汪萊(1768-1813)
中國數學家。清代人,生於乾隆三十三年(1768),卒於嘉慶十八年(1813)。字孝嬰,號衡齋,安徽歙縣人。出身貧苦,幼年讀書不多,但刻苦用功,「不由師傅,深造自得」,終於博通經史及天文、數學。成年後以教書為業,與焦循、李銳共同探討天文數學問題。1806年受聘負責測量六塘河入海口,供治河參考。1807年到北京考取八旗官學教習,入國史治纂修《天文志》、《時憲志》等民用歷書。因修書有功,1809年被選授石埭縣(今安徽石台縣)儒學訓導(主管文教),直至早逝。著有《衡齋算學》7冊(1796-1805)和遺稿《衡齋遺書》9卷,由學生夏燮整理後合刻刊行(見《衡齋算學遺書合刻》)。他的主要貢獻有:發展了中國古代的方程理論,提出高次方程正根的存在及數目問題和方程系數應具備的條件,當方程的根均為正根時,得到了與三次方程韋達定理一致的結果;系統討論了球面三角形6種基本問題的求解,分別得出了有解和無解的條件;得到一系列組合公式。他還對勾股問題、p進位制等問題有創見,著有《遞兼數理》、《參兩算經》等專著。其中《參兩算經》是中國數學史上第一篇專論P進位制的著作,意義深遠。此外,為觀測和修歷需要,設計製造過渾天儀、簡平儀、一方、勺漏等天文儀器。

李銳(1769~1817)

中國清代數學家。字尚之,號四香。江蘇元和(今蘇州)人。曾受業於錢大昕門下,後入阮元幕府,整理數學典籍。實際主持《疇人傳》的編寫工作。著有《弧矢算術細草》、《勾股算術細草》、《方程新術草》,闡發中國古代數學的精粹。還曾對多部歷法進行注釋和數理上的考證,著成《日法朔余強弱考》。

㈡ 明朝最著名的三位科學家及代表

宋應星 代表作品 天工開物李時珍 代表作品 本草綱目徐霞客 代表作品 徐霞客游記

㈢ 明清時期的科學家有誰

暈,一樓搞錯年代了~~祖沖之是南北朝時期的,他在三國劉徽計算出圓周率近似值是3•1416的基礎上,計算出圓周率的准確數是小數點後六位數字,比歐洲早一千一百多年,著《綴術》。
而沈括是北宋著名科學家,晚年寫了筆記體著作《夢溪筆談》。發現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歐洲早五個世紀。

明清時期的科學家:
宋應星----明末清初科學家,著《天工開物》把石油化學知識作了全面的總結,對石油的開采工藝作了系統的敘述。此書被譽為中國十七世紀的工藝網路全書。

李時珍----明朝卓越的醫葯學家,著《本草綱目》。

齊彥槐----清朝著名科學家,對天文、歷算、地理、交通、農田水利和機械製造等都有很深的造詣。在蘇州任職時,他發明製造了龍骨、恆升兩種農用抗旱水車,龍骨水車翻運水量是普通水車的5倍,人力只有原來的十分之一。

徐霞客----明朝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他經30年考察撰成的60萬字《徐霞客游記》,開辟了地理學上系統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統考察祖國地貌地質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繪華廈風景資源的旅遊巨篇,還是文字優美的文學佳作,在國內外具有深遠的影響。

㈣ 明朝有沒有科學家

嚴格意義上說中國古代沒有科學家,科學家指的是在自然界領域研究取得理論性成果的人。中國古代只有超級能工巧匠。他們製造出過非常精巧的機械裝置,但是沒有形成理論層面上的成果。所以他們不能算是科學家。

㈤ 中國明清時期有哪些著名的科學家(醫學家不算)

明朝部分代表性的人物和其作品:
自然和技術科學家:宋應星——《天工開物》
數學家:王文素——《新集通證古今算學寶鑒》。
數學家:程大位——《演算法統宗》
地質學家、旅行家和探險家:徐霞客——《徐霞客游記》
數學和科學家、農學家:徐光啟
植物學家:朱橚——《救荒本草》
植物學家:俞宗本——《種樹書》
植物學家:馬一龍——《農說》
植物學家:屠本畯(jun)——《閩中海錯疏》
此外,還有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等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
清朝部分:
歷法和數學一一王錫闡,字寅旭,號曉庵,蘇州吳江人,著有《曉庵新法》、《五星行度解》等十幾種天文學方面的著作。
梅文鼎,字定九,號勿庵,宣城人。他以畢生的精力,從事於我國古代歷算學的整理和闡發,同時也對西洋科學加以研究和介紹。所著天文、歷法、數學方面的書籍,共達86種,在中外科學知識的整理上,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他寫的《古今歷法通考》,是我國第一部歷學史。他的數學巨著《中西數學通》,幾乎總括了當時世界數學的全部知識,達到當時我國數學研究的最高水平。……
明安圖,是一位著名的蒙古族歷算學家。他在乾隆時任欽天監監正。當時從歐洲傳進三個有關三角函數的解析式子——割圓三法(圓徑求周、孤背求正弦、弦背求正矢),但只有公式,沒有公式的證明方法。明安圖經過三十多年的深入研究,寫出了《割圓密率捷法》四卷,不僅創用「割圓連比例法」證明了三個式子,而且進一步創造了弧背求通弦、通弦求弧背、正矢求弧背等一系列的新公式。這是明安圖對數學的傑出貢獻。他是我國用解析方法對圓周率進行研究的第一人。……
鄒伯奇(1819——1869年),字特夫,又字一鶚,廣東南海人。鄒伯奇在科學上是個多面手。他在數學、物理、天文、地理、儀器製造上都有較深入的研究,並取得相當的成就,是中國近代史早期即鴉片戰爭時候出色的科學技術發明家。
齊彥槐(1774—1841)清代著名科學家、文學家齊彥槐,字蔭山,號梅麓,婺源沖田人。年少時讀書聰敏,下筆成章。嘉慶十三年考舉人獲第二名,次年中進士。
鄭復光(1780~?)中國清代科學家。鄭復光於數學、物理學都有一定的成就。
女數學家王貞儀(1768-1797 ),字德卿,江寧人,是清代學者王錫琛之女,著有《西洋籌算增刪》一卷、《重訂策算證訛》一卷、《象數窺余》四卷、《術算簡存》五卷、《籌算易知》一卷。
汪萊(1768-1813)中國清代數學家。
李銳(1769~1817)中國清代數學家。

㈥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家是誰他們又發明了什麼

1、張衡

東漢時期,也就是距今約一千八百多年前(公元117年),一台利用水力推動運轉的大型天文儀器――「水運渾象」在東漢的京都洛陽製造成功。

相隔二十年後(公元138年),安置在京都洛陽的又一台儀器――「候風地動儀」,准確地報告了西方千里之外發生的地震。這標志著人類開始了用儀器記錄研究地震的新紀元。

2、蔡倫

紙的發明家蔡倫的名字也許鮮為人知。與他的重大發明相比,他在西方受到忽視的程度的確使人瞠目,有些大部頭的網路全書里甚至沒有一篇短文提及到他,他的名字在標準的歷史教程中也很少提到。

由於紙的重要性顯而易知,所以有關蔡倫史料的缺乏會使人們認為他這個人物是純屬虛構。但是經過仔細研究就清楚地說明蔡倫確有其人。

3、畢升

發明創造: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

4、杜詩

杜詩 ,(?-38)東漢機械工程家。字君公。河南汲縣(今河南)人。光武帝時,為侍御史。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任南陽太守時,創造水排(水力鼓風機),以水力傳動機械,使皮製的鼓風囊連續開合,將空氣送入冶鐵爐,鑄造農具,用力少而見效多。

(6)明潮發明家擴展閱讀:

義大利數學家傑羅姆·卡丹早在1550年就第一個指出,中國對世界所具有影響的「三大發明」:是司南(指南針)、印刷術和火葯。並認為它們是「整個古代沒有能與之相匹敵的發明。」

1620年,英國哲學家培根也曾在《新工具》一書中提到:「印刷術、火葯、指南針這三種發明已經在世界范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

而後,在1861~1863年,馬克思和恩格斯更是將這些發明的意義推到了一個高峰,馬克思在《機械、自然力和科學的運用》中寫道:「火葯、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

火葯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

恩格斯則在《德國農民戰爭》中明確指出:「一系列的發明都各有或多或少的重要意義,其中具有光輝的歷史意義的就是火葯。

現在已經毫無疑義地證實了,火葯是從中國經過印度傳給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葯武器一道經過西班牙傳入歐洲。」

英國漢學家麥都思指出:「中國人的發明天才,很早就表現在多方面。中國人的三大發明(航海羅盤(司南),印刷術,火葯),對歐洲文明的發展,提供異乎尋常的推動力。」

㈦ 明朝的一位發明家,是世界上第一個利用火箭飛行的人

萬戶。

不過中國任何史書上都沒有記載。

最早提到「萬戶」的是美國火箭學家赫伯特·S·基姆(Herbert·S·Zim)在1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噴氣發動機》(Rockets and Jets)一書中提到:「約當15世紀之末,有一位中國的官吏叫萬戶,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後,裝上47枚當時可能買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綁在椅子的前邊,兩只手各拿一個大風箏。然後叫他的僕人同時點燃47枚大火箭,其目的是想借火箭向前推進的力量,加上風箏上升的力量飛向前方。」

基姆在書中並沒有提到「萬戶飛天」一事的來源。國內清華大學教授劉仙洲首先將其翻譯為中文,後來「萬戶飛天」的故事以各種形式被廣泛引用。在前蘇聯、德國、英國等國的火箭專家的一些著作中,也提到了這件事。在20世紀70年代的一次國際天文聯合會上,月球上一座環形山被命名為「萬戶」,以紀念「第一個試圖利用火箭作飛行的人」。

㈧ 明朝有哪些科學家

代表性的人物和其作品:
自然和技術科學家:宋應星——《天工開物》
醫葯學家:李時珍——《本草綱目》
醫學家:陳實功——《外科正宗》
醫學家:張景岳——《類經》、《類經圖翼》、《類經附翼》、《景岳全書》
數學家:王文素——《新集通證古今算學寶鑒》。
數學家:程大位——《演算法統宗》
地質學家、旅行家和探險家:徐霞客——《徐霞客游記》
數學和科學家、農學家:徐光啟
獸醫學家:喻仁(字本元)、喻傑(字本亨)——《元亨療馬牛駝經全集》
植物學家:朱橚——《救荒本草》
植物學家:俞宗本——《種樹書》
植物學家:馬一龍——《農說》
植物學家:屠本畯(jun)——《閩中海錯疏》
此外,還有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等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

㈨ 隋唐至明朝時期的政治家、發明家、民族英雄、航海家和小說家有哪些

你可以下一本四庫全書,裡面有非常多的介紹。

㈩ 明朝末年發明家姓畢,畢X,好象是發明火器的,求這個人叫啥名字

中國領先世界的兩千年(公元前476年-公元1525年)

公元前800年,中國人發明拋石機。

808年,中國人發明火葯。

904年,中國人鄭璠發明火葯彈,拋石機由拋石變為拋火葯彈,火葯首次用於戰爭,開創了熱兵器時代。

970年,中國人馮繼發明噴射火器(捆綁火葯筒的竹箭)。

1000年,中國人唐福發明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火器。

1132年,中國人陳規發明火槍(竹竿火槍,噴射火焰燒人)。

1259年,中國人發明突火槍(粗竹筒發射彈丸)。

1280年,中國人發明火炮。

1346 年,英國人發明發射石彈的火炮。

1378 年,德國人發明發射鐵彈的火炮。

1410年,西班牙人發明火繩槍(火繩點火)。

1525年,中國人發明發射爆炸彈的火炮,開創了世界的新紀元,結束了中國的舊紀元。中國人發明了爆炸彈,但仍然熱衷於使用實心彈。

中國與世界保持水平的兩百年(1525年--1715年)

1525年,義大利人芬奇發明燧發槍(燧石點火)。

從1525年開始,西方的槍炮技術就漸漸超過中國了。但是從1525年到1683年的158年間,中國的槍炮技術尚能與西方保持同步。但當清朝政權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穩定全國之後,因軍事的威脅消失,官方對火炮的重視日減。從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到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中國的槍炮技術大致與西方相當。

沒有提到誰叫畢什麼的啊

閱讀全文

與明潮發明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
工商局黨建工作述職報告 瀏覽: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