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明朝很多工匠研製火器嗎,明朝火器強大的原因有哪些
明朝時期重視火器的發展,因此有不少工匠,並且這些工匠們都是是家庭世襲的工匠。火器強大的原因吧,有幾點:
這些武器看起來是很霸氣,感覺也非常有用,但事實上因為明朝看起來雖然很強大,但內部非常的混亂,官員們腐敗嚴重!有的官員經常在中間拿折扣,負責采購兵器製作的材料的官員們,只負責驗收兵器火器,並不管別的!所以明朝沒有一個標准,要說多厲害也並沒有多厲害。
2. 明朝有多強大呢
在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更多具有殺傷力的武器被發明出來,也時刻警告著戰爭所帶來的殘酷,而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二戰,距離如今已經有80年的歷史,波及到了61個國家和地區,造成了將近9000萬人的慘痛損失,而這,也讓如今的世界,不敢再輕易地發動戰爭,誰都難以承受這個慘痛的損失。畢竟愛因斯坦也說: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會使用什麼 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戰會使用棍子和石頭。
而第三種,便是比較偏遠的國家或者地區,比如冰島,氣候嚴寒,處於北極圈邊緣,又或者是隸屬於丹麥的格陵蘭島,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島嶼,卻只有7.83人。不過別小瞧冰島,這個高度發達的國家,擁有全面的健康保險以及社會福利系統,在2018年全球幸福指數中,冰島還排名第四。
以上也就是羅列出來的「白名單」,但是他們也只是多增加了一份保險而已,相信沒有人願意看到戰爭,希望世界也能夠一直和平下去。
3. 歷史上的明朝到底有多強大,說出來可能要超乎你的想像
在明朝強盛時期,綜合國力傲視全球,特別是軍事實力,更是秒殺當時世界上所有國家。如果你不信,請看下面明朝軍事上的幾個「世界第一」。
一、發明了水雷
在十六世紀中期,明朝就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枚水雷,那時候被稱為「水底雷」,並被廣泛應用於大明海軍,這要比西方國家水雷的發明和使用早了兩百多年。在萬曆年間,日本侵略朝鮮,萬曆皇帝就派兵進行抗日援朝。當時的大明海軍就使用水雷擊沉了日本的戰艦,這也是水雷首次用於戰爭並取得了驚人的戰績。
二、發明觸發式地雷
我們經常在電視中看看到,為了伏擊敵人,經常埋地雷,這玩意就是明朝發明的。當時倭寇在沿海地區甚是猖獗,明朝的陸軍就曾多次使用地雷炸死了不少倭寇。直到18世紀以後,國外才有地雷。
三、發明了大型遠程火箭武器
十六世紀,大明王朝發明了一種用於水戰的兩級火箭,被叫作「火龍出水」,並裝備在戰艦上。在作戰時,會在水面上飛行數公里,從龍嘴發射火箭直接攻擊對方艦艇,堪稱「反艦導彈鼻祖」。
4. 明朝時期,有哪些發明領先於世界
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優秀文化歷史,因此在這5000年的歷史長河當中出現過許許多多的偉大發明。而這些發明當中也有許多發明是領先於世界的,而其中明朝最偉大的5項發明,每一項發明都領先於世界。
而我國的歷史文化當中,明朝的科研成果是非常的豐富,在明朝的時候他的科技發展已經領先了世界,並且在當時中西方交流是非常頻繁的,因此明朝的科技完全可以吸收外來的部分先進技術,因此明朝出現了許許多多偉大的發明。
正是因為明王朝大力發展科技,才使得我國古代能夠出現許許多多偉大的科技發明。並且這些科技發明也為我國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5. 明朝有哪些科技發明
明朝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日本豐臣秀吉挾島內戰國局面之餘威悍然侵略朝鮮。明朝組織遠征軍入朝參戰,血戰7年獲得全勝。此戰役明朝已經不復往日輝煌,實力已經在走下坡路,可是依然在朝鮮以數萬之眾,憑大炮巨舟之利重挫剛結束戰國時代久經戰陣實力處於顛峰的日本(詳細情況可參看《龍戰三千里》一書)。在1604年明朝以50艘戰船為後盾,和荷蘭殖民軍東方艦隊指揮官韋麻郎談判,將其逼退。1622年明軍在廣寧大敗,袁崇煥單劍出關,努爾哈赤兵抵山海關,明朝無力應付荷蘭在福建沿海的騷擾,可是荷蘭殖民者在凡是有明朝駐軍的地方就沒能討到好!1623年明朝官員南居益在澎湖,採用海面上用火船陣,陸地上用堡籃陣,與擁有當時最先進火器的荷蘭殖民者血戰半年,迫使其在明軍的監視下拆除經營兩年的澎湖要塞,灰溜溜揚帆而去。1633年10月22日,明軍在料羅灣大戰中擊潰荷蘭和中國海盜劉香的聯軍。此後明軍乘勝追擊,一直打到荷蘭人不敢騷擾中國沿海為止。1639年不服氣的荷蘭人卷土重來以九艘巨艦騷擾中國沿海,多次擊敗明朝小艦隊,最後被鄭芝龍(鄭成功的父親)派人以火葯筒泅水攻擊,一連焚燒5艘。使得荷蘭殖民者最終認輸,不敢在海上和明軍對壘。崇禎這位明朝末代皇帝沒有將一寸國土丟給西洋人。
清朝從1840年鴉片戰爭起,一敗再敗,先敗英法,後敗日本,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幾千年積攢的黃金白銀的家底賠個精光···
《天工開物》在清朝曾一度「銷聲匿跡」說明了什麼?
文:於成玉
眾所周知,《天工開物》的作者是我國明朝著名的科學家宋應星。宋應星其字長良,系江西奉新縣人。生於萬曆15年(1587)。萬曆43年(1615),宋應星和他的哥哥宋應升同時考中舉人。於崇禎7年(1634)出任江西分宜縣教諭(筆者按:教諭即管理教育的官職)。其間,宋應星把他長期積累的生產技術等方面知識加以總結整理,編著了《天工開物》一書,在崇禎10年(1637)刊行,明朝滅亡後棄官回鄉,終身再未出任,大約在清順治年間(約1661)去世。
《天工開物》全書分上、中、下3卷,又細分做18卷。內容十分豐富,並有123幅精美生動的插圖。上卷記載了穀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蠶絲棉薴的紡織和染色技術,以及制鹽、製糖工藝。
中卷內容包括磚瓦、陶瓷的製作,車船的建造,金屬的鑄鍛,煤炭、石灰、硫黃、白礬的開采和燒制,以及榨油、造紙方法等。
下卷記述了金屬礦物的開采和冶煉,兵器的製造、顏料、酒麴的生產,以及珠玉的採集加工等。全書詳細地敘述了各種農作物和工業原料的種類、產地、生產技術和工藝裝備,以及一些生產組織經驗和大量確切的數據,是了解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的重要文獻資料。
然而,民國初年,有人去查《雲南通志》,發現裡面在說到冶煉銅礦的地方,引用了一本名叫《天工開物》的書。此人想要看到這本書的全貌,於是便到北京各個大圖書館去尋找,結果一無所獲;又去詢問各藏書家,也沒有一個人知道這本書。由此可見,在經過滿清將近三百年的統治之後,《天工開物》已經徹底從中國「銷聲匿跡」了,連知道這本書名字的人幾乎都沒有。
後來這個人偶然在一個日本朋友家裡現這本書的日文版,於是他又到日本圖書館去查閱,竟然發現這本書還有英、俄、德、日、法等國的翻譯本,而且法國還有全譯本。據說當年法國皇帝拿著這本書,如獲至寶,愛不釋手,以致將它深藏於皇帝文庫中。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惟獨中國沒有這本書。後來他在法國國家圖書館里找到了《天工開物》明朝的最初原刻本,然後按照這個原刻本,《天工開物》才在中國又廣為印行,重見天日了。由此可見,清朝的文字獄有多麼「興旺發達」啊!
嚴格意義上說,中國並不是大家所想像的保守民族,當國家出現危機時,中國是有改革決心的,中國各朝不乏變革者。由於滿清是異族統治,滿族在人口上又處於絕對劣勢,因此在政治上才非常保守,滿族的政治思想是「穩定壓倒一切」,由於近代我們因為滿清的保守給國家帶來深重的災難,所以我們自己也認為中國人非常保守。其實大陸國家因為面臨外侵壓力比島國更大、更直接,民族性格一般更開放,需要變革時也會更徹底。滿清統治者最大的壓力來自國內,害怕「反清復明」,因此面臨外侮它考慮問題自然偏向。就是外國軍艦開過來它考慮的還是國內問題——會不會影響它在中國的通知根基!!如果是明朝統治者,它所考慮的問題自然就要單純的多,變革所需承擔的壓力也會比滿清更少。
明朝末年的鄭芝龍(鄭成功他父親)集團就是被朝廷招安的海盜集團。當時壟斷了東南亞的海上貿易,是個超級海上勢力,擁有大量的艦船和武裝人員。與之能抗衡的只有荷蘭人和海盜劉香的聯合力量。在歷次明朝和荷蘭人的交戰中鄭芝龍集團都是海上主力。在明朝打敗荷蘭人後奪取了從日本到南海的東亞制海權,凡是航行的船隻都要花錢買明朝鄭芝龍的令旗(通行證)。如果沒有滿清入關,明朝即使被漢族農民起義推翻,另立新朝,讓鄭芝龍類似的海上勢力集團存在,中國就不會被世界文明所拋棄。再慘也不會落到滿清最後任人宰割的地步。最次也是當時的土耳其的翻版,做二流強國。
6. 明朝在各個朝代里算最發達的嗎
明朝算得上強大王朝
從君主方面說,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奇才,生於草莽,於亂世中持破碗取天下。明成祖文皇帝繼承乃父之志,在位期間將由靖難之後的瘡痍局面發展至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盛世。
7. 每一項都領先世界幾百年,這說的是明朝的哪些發明
明朝從1368年建國到1644年滅國,在這將近300年的時間里,明朝的經濟水平一直引領世界,陶瓷業、紡織業、冶煉行業、建築行業都聞名世界。明代與外國的交往也是非常頻繁的,且不說鄭和七次下西洋,就說沿海地區的工商業,當時就有很多外國人到中國來經商。這一時期,明朝的很多發明都引領世界,那麼,其中最厲害的發明有哪幾個?下面,我就為大家介紹四種明朝時期引領世界的發明。
一、世界上第一口油井
石油在當今世界上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沒了石油,國家甚至都會停止運轉,中國每年都會進口大量的原油。事實上,要追溯石油的歷史的話,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並開採石油的國家,早在北宋時期,大英縣卓筒井鎮人發明了就卓筒井技術。這種技術最初是用來打鹽井的,也被稱為「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卓筒井的原理非常簡單,它利用了古代舂米的杠桿原理,以足踏的方式帶動鑽頭上下運動,從而在土層中實現打井的目的。
中國最早出現燧發槍是在1635年,時任兵部右侍郎的畢懋康是一個兵器專家,他發明了燧發槍,這也是我國火器史上的一大革新。明朝有著雄厚的火器製造基礎,使得明朝的燧發槍具有一定的後發優勢,明朝的燧發槍技術在世界上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可以想像的是,如果明朝軍隊都裝備上燧發槍,戰鬥力必定會得到巨大的提升。不過,由於畢懋康很快就從兵部右侍郎上退下來,沒有了他進行大力推廣,燧發槍這種領先世界的武器竟然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
此後,由於明朝內憂外患不斷,燧發槍更是無人問津,後來明朝滅亡之後,清朝大量裝備火繩槍,卻不使用更為先進的燧發槍,這也是清朝軍隊戰力低下的重要原因。
明朝時期,這四項發明一直領先世界,可見明朝的實力還是非常強的。事實證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只有掌握了更多的科學技術,國家才能真正走向繁榮富強。「落後就要挨打」,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在當今社會中,叢林法則仍然是適用的,一個國家只有足夠強大,才不會受到別國的侵略。「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中國近代歷史就是一段充滿了血與火的屈辱歷史,我們應該銘記歷史,化傷痛為力量,投身於國家的建設事業中,最終必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8. 程朱理學壓制下的明朝,為何還會有那麼多頂尖發明
程朱理學它的本意出發點是好的,是以儒家精神教導人向善的意圖。它鼓勵人們尊老愛幼,熱愛學習,對待他人和藹可親。是以一種哲學的角度去鼓勵人們思考和進步。然而卻被一些比較用心的人用作是統治者維護自己政權的思想教條。這極大阻礙了社會的發展與科技和文明的進步,也違背了常住理學建立的初衷。
雖然明朝的科舉制度是以從朱理學為中心而展開的,但是它確實還是以個寒門子弟向上晉升的一個通道。還是有利於防止階級固化,有利於各階層人員的流動的。雖然這種選拔方式是不利於人們思想的解放和社會的發展的,但是不可否認他確實是一種在那個時代選拔優秀人才的一種手段。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示是,一定要形成一個開放自由的社會環境,才更加有利於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
9. 明朝領先世界的發明有哪些,每一個都超脫時代
有石油井、牛痘、水地雷、研究出燧發槍在碰水情況下也能使用的技術,這些都是領先於時代的。
一、石油井
石油與天然氣這倆「小玩意」都靜悄悄的呆在地下深處,要想把它們搞出來為人所用,就得專門挖一個通道,這個通道現在我們稱之為井。而這個石油井,在明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根本就不是外國人搞出來的,可見古人的大腦是多麼的聰明,也不知道他們用什麼工具,挖得出這么深的坑,但是憑借他們的智慧,石油井就這么被他們給搞出來了,這時期的石油井,外國人根本不知道是啥玩意。
四、水地雷
這個東西被發明出來沒有多大的意義,所以在當時沒有大力研究,但是明朝的時候確實有人做出來了。這項技術在當時的國際社會,都不知道水地雷是個啥玩意。
10. 明朝領先世界的發明有哪些呢,你最佩服哪一個
明朝領先的發明有:世界上首個石油井;世界上首顆水底雷;接種牛痘預防天花;火爆法采礦技術;不怕雨的燧發槍。要說最佩服的還要說是能夠預防天花的牛痘了。
在工業革命的時期,動力和原料是不可分的,如果有了蒸汽機沒有燃料,那也是不行的。而明朝發明的火爆法采礦技術,就讓采礦變得不再那麼難了。我國歷史上一直都是冷兵器的時代,而在明朝末年,發明出來的的燧發槍,就是冷兵器時代的一種轉變。不過後來隨著明朝的滅亡,滿清的思想也讓這些發明給徹底斷掉了。雖然很多的發明都是我國現開始的,但是卻被西方國家發展了起來。有時候想想如果沒有大清,也許我們民族現在就會是另一番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