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張衡發明了什麼
1、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一傳世傑作。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地動儀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2、瑞輪莢是張衡別出心裁創造的自動日歷,它模仿神話中奇樹蓂莢的特徵,靠流水作用,從每月初一開始,一天出現一片葉子,到滿月出齊15片,然後每天再收起一片,到月末為止,循環開合。這個神話曲折地反映了堯帝時天文歷法的進步。張衡的機械裝置就是在這個神話的啟發下發明的。聽謂「隨月盈虛,依歷開落」,其作用就相當於現今鍾表中的日期顯示。
3、指南車又稱司南車,是中國古代用來指示方向的一種裝置。它與指南針利用地磁效應不同,它不用磁性。它是利用機械傳動系統來指明方向的一種機械裝置。
其原理是,靠人力來帶動兩輪的指南車行走,依靠車內的機械傳動系統來傳遞轉向時兩車輪的差動來帶動車上的指向木人與車轉向的方向相反角度相同,使車上的木人指示方向,不論車子轉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終指向指南車出發時設置木人指示的方向,「車雖回運而手常指南」。
4、記里鼓車,又稱記里車、大章車,中國古代用來記錄車輛行過距離的馬車,構造與指南車相似,車有上下兩層,每層各有木製機械人,手執木槌,下層木人打鼓,車每行一里路,敲鼓一下,上層機械人敲打鈴鐺,車每行十里,敲打鈴鐺一次。
5、渾天儀是渾儀和渾象的總稱。渾儀是測量天體球面坐標的一種儀器,而渾象是古代用來演示天象的儀表。渾儀發明者是我國西漢的落下閎,東漢時期偉大的科學家張衡進行改進。
中國現存最早的渾天儀製造於明朝,陳列在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⑵ 張衡發明了什麼
張衡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
張衡的家族是當地的大戶人家,他的祖父張堪被稱為聖童。在光武帝時期張堪被任命過蜀郡太守,還立過大功,後來抗擊匈奴立功,被任命漁陽太守。張堪在位的時候為官清廉,還教人民耕種。
張衡和他的祖父一樣愛學習,從小就刻苦,在少年就會做文章,到了16歲又離開家裡去游學。張衡的興趣非常廣泛,從算數到天文,地理,再到機械製造,張衡都接觸,都會,除了這些,還喜歡詩歌辭賦。
漏水轉渾天儀是一種水運渾象。用一個直徑四尺多的銅球,球上刻有二十八宿、中外星官以及黃赤道、南北極、二十四節氣、恆顯圈、恆隱圈等,成一渾象,再用一套轉動機械,把渾象和漏壺結合起來。
以漏壺流水控制渾象,使它與天球同步轉動,以顯示星空的周日視運動,如恆星的出沒和中天等。它還有一個附屬機構即瑞輪冥菜,是一種機械日歷,由傳動裝置和渾象相連,從每月初一起,每天生一葉片;月半後每天落一葉片。它所用的兩級漏壺是現今所知最早的關於兩級漏壺的記載。
在東漢的時候,地震時比較常見頻繁的,在30年中東漢就發生23次非常厲害的地震。在132年的時候,張衡發明了世界第一台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候風地動儀。
地動儀是精銅製造的,八尺,外形像一個酒樽,裡面的的裝置以及設計製作都非常精巧。據記載,工作原理是候風擺觸動到機關的位置觸發壓機。如果有地震,都柱內的候風擺就會擺動,觸發牙機,對應的龍口會張開,小銅珠落入蟾蜍的口中,這樣就知道了地震發生的時間和方向,在地震波的第一時間就可以運作。
雖然這個發明根本無法提前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但卻為地震過後的救援行動提供了參考的依據。
(2)張衡發明的風向儀是什麼擴展閱讀:
張衡的主要成就:
1、瑞輪莢
瑞輪莢是張衡別出心裁創造的自動日歷,它模仿神話中奇樹蓂莢的特徵,靠流水作用,從每月初一開始,一天出現一片葉子,到滿月出齊15片,然後每天再收起一片,到月末為止,循環開合。聽謂「隨月盈虛,依歷開落」,其作用就相當於現今鍾表中的日期顯示。
2、指南車
張衡製造的指南車利用機械原理和齒輪的傳動作用,由一輛雙輪獨轅車組成。車箱內用一種能自動離合的齒輪系統,車箱外殼上層置一木刻仙人,無論車子朝哪個方向轉動,木人伸出的臂都指向南方。
3、計里鼓車
張衡創造的計里鼓車是用以計算里程的機械。據《古今注》記載:「記里車,車為二層,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層擊鼓,行十里上層擊鐲」。記里鼓車與指南車製造方法相同,所利用的差速齒輪原理,早於西方1800多年。
4、獨飛木雕
張衡製作獨飛木雕,是模仿鳥類高空翱翔的滑翔翼型設計。
5、地形圖
張衡也研究過地理學,根據他研究和考察的心得,畫過一幅地形圖。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三雲:「衡嘗作地形圖,至唐猶存。
⑶ 世界上最早的風向儀相風銅鳥是誰發明的
這個跟風向標的原理是類似的吧,這個就是受力平衡時,指的方向就是風向,跟風向不一致的話受力不平衡
⑷ 世界上最早的風向儀是張衡發明的啥
張衡發明的世抄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叫【候風地動儀】
所謂候風地動儀,是用來測報地震的儀器.圍繞這一名稱,學界曾有不同意見.一種認為候風地動儀包括了候風儀和地動儀兩種儀器,「候風儀」是用於測風的,「地動儀」才是用於測地震的.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所謂「候風」,即是「候氣」,古人認為地震是由於地「氣」變動所引起的,所以叫「候風地動儀」.
候風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架測驗地震的儀器.中國東漢時期天文學家張衡於漢順帝陽嘉元年(132)製成,候風地動儀用精銅製成,直徑2.7米,其外形像一個大型酒樽.地動儀裡面有精巧的結構,主要為中間的都柱(相當於一種倒立型的震擺)和它周圍的八道(裝置在擺的周圍的8組機械裝置).
它比歐洲出現地震儀的時間要早一千五百年左右.但由於實物的失傳以及原始文獻記載的簡略,使得今人對其內部結構有不同的理解,這是正常的.但無論如何,張衡的地動儀具有很高的靈敏度,這是大家一致的意見.在此基礎上,通過精心的分析考證、廣泛的學術討論以及合理的模擬實驗,這個問題一定能夠得到解決.
⑸ 誰知道張衡在幾百多年前發明了侯風地震儀
我國漢朝的科學家張衡,在公元132年(即:1867年前)就製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地動儀。
⑹ 張衡發明的什麼
在東漢時期,中國出現了一位創制天球儀,候風儀,地震儀的天文學家張衡.
張衡於公元78年出生在河南南陽,家境貧苦.但他自幼喜歡讀書,成年後曾在南陽郡做了幾年文官,後來辭職回鄉,潛心天文研究.中國漢朝先後出現了三種關於天體運動和宇宙結構的學說,這就是「蓋天說」、「渾天說」和「宣夜說」.「蓋天說」認為天在上,地在下,天像一個半圓形的罩子,大地像一個倒扣著的盤子.」「渾天說」主張天是渾圓的,日月星辰會轉入地下,早期的渾天說認為大地是平的,改進的渾天說認為大地是球形的.「宣夜說」認為天沒有一定形狀,而是無邊無際的充滿氣體的空間,日、月、星辰都飄浮在氣體中.張衡根據自己對天體運行的認識和實際觀察,認為「渾天說」比較符合觀測實際.他還製作了一個能夠精確演示渾天思想的「渾天儀」.
張衡的另一發明是製作了水運渾象,它是世界上第一架用水力發動的天文儀器.水運渾象實際上是個天文鍾,通過它的等速旋轉,可以報告時刻.世界上第一個可以測定地震方位的地動儀,也是這位古代科學家發明的.張衡還在《靈憲》等天文著作中,闡述了無限宇宙的思想,解釋了月亮反射陽光和月食發生的原因.他對2500顆恆星的觀測記錄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之一度」的計算結果,和近代天文學非常接近.
公元117年,張衡根據渾天學說理論和對天象的實際觀察,創造出了利用漏壺滴水推動的大型「漏水轉渾天儀」.這是世界上第一台自動演示恆星和太陽周日運行的儀器
公元132年發明了界上第一台測定地震方位的科學儀器——地動儀
張衡製造的「指南車」,利用機械原理和齒輪的傳動作用,由一輛雙輪獨轅車組成.車箱內用一種能自動離合的齒輪系統,車箱外殼上層置一木刻仙人,無論車子朝哪個方向轉動,木人伸出的臂都指向南方.張衡關於齒輪系統的應用和相對運動的原理,被西方學者贊為「是一切控制論機械的祖先」.
張衡創造的「計里鼓車」,是用以計算里程的機械.據《古今注》記載:「記里車,車為二層,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層擊鼓,行十里上層擊鐲」.「記里鼓車」和「指南車」的製造方法相同,所利用的差速齒輪原理,早於西方1800多年.
張衡製造的「瑞輪莢」(即活動日歷),內裝機關,在一個立軸上裝15個撥板,依次分別作用於15個莢,按著應有的時刻升落,利用水力運動,從每月初一起,每天轉出一片木葉,15日後每天再轉入一片,到月落為止,循環旋轉開合,使人們從而獲得類似活動日歷的效用.這是世界上最早的計時器.
張衡創造的「獨飛木雕」是機械飛行器.它是模仿鳥類高空翱翔的又寬又長的滑翔翼型設計,靠腹內施機,加以控制,能飛數里.這一發明製造,比國外的機械飛行器早1500多年.
張衡製造的「候風儀」(即候風銅鳥),是氣象學中預測風力風向的儀器.它與西方的候風雞類似.但西方的候風雞到12世紀才始見於記載,要比張衡的候風銅鳥晚了1000多年.
⑺ 張衡發明了哪些儀器
http://bk..com/view/16543.htm
⑻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是什麼樣的
這架地震儀是用精銅鑄成,直徑8尺,形狀像個大酒壇,壇頂上有個突出的蓋子,可以打開,壇下部雕刻著山龜鳥獸的花紋。壇內部有一個中樞機械「都柱」——一根上粗下細的柱子。柱子緊挨著8道機關,和8道機關相連接的是儀器外圍鑲著的8條頭朝下的龍,8條龍的龍頭分別對准東、東北、北、西北、西、西南、南、東南8個方向。每個龍頭的嘴裡都銜著一個銅球。對准龍嘴蹲著8個銅蛤蟆,昂著頭,張著嘴,像期待著什麼。
如果什麼地方發生了地震,儀器中間的立柱就倒向震區所在的方向,隨即觸動那個方向的機關,連接在那個機關上的龍頭就張開嘴巴,吐出銅球,銅球即掉進蛤蟆的嘴裡,並發出「哐啷」的響聲,給管理人員報信,告知震源的方向。
張衡研製的這台地動儀,相當靈敏、准確。公元138年的一天,地動儀正西方向的龍嘴突然張開,銅球准確無誤地落到了蛤蟆嘴裡,管理人員隨即報告「西方發生地震」。但當時住在洛陽的人絲毫沒有感覺到,人們開始表示懷疑。但是沒過幾天,便有人從隴西趕來報告,說那裡發生地震。經核對,時間正是龍頭吐球之時,人們這才信服了地動儀,贊嘆它的靈敏,千里之外發生地震,居然能感之如此准確!說明這台地動儀的精密程度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是世界上最早的測定地震方法的儀器,比歐洲利用水銀溢流記錄地震的儀器早1700多年。張衡發明的地動儀,也是人類歷史上用科學方法觀測地震的開始,它揭開了地震科學的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