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環太平洋的機甲
機甲名稱:赤紅暴風(Crimson Typhoon)機型:4代機建造地:中國 安徽 池州啟動日期:2018年8月22日
重量:1722噸
高度:76米
操作系統:「三陽」地平線閘道器(Thr-Sun
Horizon)
動力核心:「午夜」環形處理核心 9 (Midnight Orb
9)
准乘人員:3人
主要作戰場地:中國香港戰場 暴風赤紅(Crimson Typhoon)設計藍圖
性能和裝備:頭部為28-GO//三人並列式一體操作艙,全液晶面窗結構,具有變焦望遠鏡功能
頸部為34R0111/sterno活塞位於操作艙底部,大大增強頸部連接的靈活性
右臂為雙臂結構,液壓驅動
左臂為加密型多瓣葉電磁炮,具有生物識別功能,可鎖定怪物的骨骼
足部為「阿基里斯」減震裝置,腳踝附有磁力流變學阻尼器設計思路:
先說中國的機甲,這款機甲算是比較漂亮,有點像EVA。設計藍圖看不出顏色,在預告片中可以看出這是一款深紅色機甲。整體有點像《變形金剛》中的震盪波,大獨眼造型。機體重量是最輕的,可以推斷出這款機甲肉搏性能不高,左臂是五款中唯一一個大口徑火力裝備,屬於火力支援型,根據右臂雙拳的設定可推斷其肉搏時的用途。這款機型主要強調的是靈活性,三人駕駛比較突出。最新列出的機甲戰士暴風赤紅(Crimson
Typhoon)官方剖面圖,包涵「速度(SPEED)、能量(POWER)、裝甲(ARMOR)」三項指標以及其他對比參數。點評:中國機甲速度和能量都屬於高端,但護甲稍遜。結局:香港海戰中被怪獸用尾部爆頭美國版「獵人」機甲戰士危險流浪者(Gipsy
Danger)重1980噸,高79米,採用最常見的雙人操作系統,注重頭部、前胸、後背、肩膀等要害位置的防護,且採用了核動力進行驅動,雖然造價高昂,但免去了常規動力機甲戰士在補給和維修上的繁瑣程序。另外據設計圖紙顯示,美國版機甲戰士具備一定的海水利用技術,動力性和下盤穩定,主要強調肉搏戰斗。機甲名稱:危險流浪者(Gipsy Danger)機型:3代機建造地:阿拉斯加啟動日期:2017年7月1日
重量:1980噸
高度:79米
操作系統:「閃色閃光」41
動力核心:核動力渦輪處理器
准乘人員:2人
主要作戰場地:美國洛杉磯戰區性能和裝備:
頭部為雙人並列式操作艙
胸部為12IX核動力渦輪發動機,內置核反應堆
腿部配備10kt陀螺穩定儀,雙腿液壓動力分配器使得戰斗動作更為流暢,保證腿部行動相互平衡
膝關節為高敏捷扭矩驅動,每個肌肉單元裝備40個發動機組,增強了機體的運動能力
腳踝為08FS冷卻排水口,內置活性炭,海水經冷卻系統從排水槽中排出,可加強機體在海洋中的動力
主武器為I-19等離子加農炮,發射霰彈電荷態離子顆粒,能夠穿透怪物身體灼傷內部,防止怪物毒血流出(似乎怪獸血液有毒)備用武器為「利劍出鞘」,平時為捲曲狀收起,使用時會拼接成為一把長劍。設計思路:
這款機甲是電影的主角,主要強調肉搏戰斗,所以突出了動力性和下盤的穩定,比如海水排水口。這款機甲的設計圖是最復雜的,上面能看出原核動力發動機在2016年10月的測試中「健康檢查返回的數值超過安全參數」而被舍棄。值得一提的是,設計圖上的加農炮是單獨列出的,不知道是否是隱藏在身體某個部位還是備用裝備之一。機甲的外形和中國版差不多,樣子還行。最新列出的機甲戰士危險流浪者(Gipsy
Danger)官方剖面圖,包涵「速度(SPEED)、能量(POWER)、裝甲(ARMOR)」三項指標以及其他對比參數。點評:美國初代賊鷗各項指數平均,護甲和能量數據與中國機甲相同,但速度不如後者,比較大眾化。美國機甲改型數據估計會大幅提高,畢竟是主角。結局:自爆炸毀蟲洞日本是最早遭受怪獸襲擊的環太平洋國家,因此日本版機甲戰士探戈狼(Coyote
Tango)開發時間較早,該款機甲戰士操縱人員僅有一人,機動性和操控性存在一定缺陷,但是背部的筒式火炮設計極為強悍,逃生艙的設計是其特色。此外,關節靈活的操作組件也是它的一大亮點。機甲名稱:探戈狼(Coyote Tango)機型:1代機建造地:東京
啟動日期:2015年12月30日
重量:2312噸
高度:85米
動力核心:核動力處理器
准乘人員:1人(後期型號為2人)
主要作戰場地:日本東京戰區性能和裝備:頭部為1人獨立駕駛艙,也是緊急救生艙,危機時可整體彈射
胸部兩邊是放射性物體排出口
腹部為多面胴體關節
足部為鋼鐵聚合物,增強機體運動的耐久性
肩部為兩門重型火炮設計思路:
根據電影中的設定,日本是第一個遭受怪物襲擊的國家,所以這款機甲也是最早被設計出來,從藍圖上看圖紙都已經掉色了,破破爛爛的。由於是日本文字,裡面的內容不太懂,但也沒多少,肩部兩根管是不是火炮有待考證。機甲的外形有點像高達中的鋼加農,而且設計上能看出與其他機甲的差距,方方正正的,感覺過時一些,畢竟是第一款被設計出的機甲,而且單人操作機動性可能有所缺陷,但特色在於逃生艙。最新列出的機甲戰士探戈狼(Coyote
Tango)官方剖面圖,包涵「速度(SPEED)、能量(POWER)、裝甲(ARMOR)」三項指標以及其他對比參數。點評:最早登場的日本機甲數據實在杯具,美國機甲要在其後3年才研製出來。不知在正片中其改進型有怎樣的表現。備註:在電影中是個龍套,只在女主回憶中出現為了應對俄羅斯的天寒地凍,俄羅斯版的機甲戰士切爾諾阿爾法(Cherno
Alpha)在設計上特別注重了防止低溫海水對性能發揮不利,在關節設計上採用簡單的扳手式手掌、手臂存在多種操作方式,而最重要的頭部也有厚厚的裝甲保護,頗為與眾不同。有影迷在分析時稱,「這款機型一看就是奔著肉搏去的,能感覺出其裝甲最厚,手部放電裝置是亮點,整個機甲就像一個巨大的放電器」。機甲名稱:切爾諾阿爾法(Cherno
Alpha)
機型:1代機(原設定為3代機,後為配合其6年不敗的光榮戰績,官方改為1代機)建造地:海參崴
啟動日期:2018年7月4日
重量:2412噸
高度:85米
操作系統:「紅眼9」核心處理器
動力核心:撞擊內核
88
准乘人員:2人
主要作戰場地:俄羅斯遠東戰區性能和裝備:
頭部為巨大的MGS112充能電池,存儲能量用來延長行動力
切爾諾阿爾法(Cherno
Alpha)設計藍圖
胸部中央是雙人並列式駕駛艙隱藏在軀干中央
手臂為「特斯拉」拳,每個拳頭包含了可發出極限電磁脈沖的特斯拉單元,可對怪獸額外造成415千伏的電擊
足踝部位爆裂鋼釘,可插入地面,為機體提供額外的固定力,使之成為一個護衛堡壘設計思路:
喜歡軍事的朋友從細節上,比如軀乾和足部,就能看出是俄羅斯的裝備,粗中有細,不走尋常路,跟《紅色警戒》的蘇聯機器人一樣。這款機型一看就是奔著肉搏去的,能感覺出其裝甲最厚,手部放電裝置是亮點,駕駛艙被移動到胸口,頭部巨大的裝置用來充電,機甲就像一個巨大的放電器。再加上足部的釘地設定,可看出該機甲是沖著死磕去的,電不死怪獸自己也跑不掉。最新列出的機甲切爾諾阿爾法(Cherno
Alpha)官方剖面圖,包涵「速度(SPEED)、能量(POWER)、裝甲(ARMOR)」三項指標以及其他對比參數。結局:被兩只怪獸夾擊,死亡點評:俄羅斯機甲最奇葩,看圖就知道了。(眾機甲中速度最蝸牛的一件)澳洲是最後一個遭受怪獸襲擊的環太平洋地區,因此澳洲版機甲戰士尤里卡突襲者(Striker
Eureka)面世最晚--由此我們也可以猜測,它是這部電影中所有機甲里技術最成熟的--之前更新的戰鬥力圖片就可以證實,它的擊殺數量達到了最高的11隻。手臂上的腕刃,重擊的銅拳,前胸的導彈,讓這款機甲既可遠程也可肉搏,而且它還設計有逃生艙,可以說集前幾款機甲的精華所創。」某業內人士稱。機甲名:尤里卡突襲者(Striker Eureka)機型:5代機建造地:悉尼啟動日期:2019年11月22日
重量:1850噸
高度:76米
操作系統:「領航者12」戰術控制艙(Arbiter
12 TAC-conn)
動力核心:X12超級單體內核 (X12 Supercell
Chamber)
准乘人員:2人
作戰任務:澳洲悉尼戰場性能和裝備:
頭部為雙人並列式一體化吊艙,也是逃生艙
頭部裝甲為琥珀面鉑金盔甲護盾,先進的光致變色顯像系統提供了良好的視野
背部為一對「天使之翼」肩胛鰭,為了在近戰中保持空氣動力平衡
胸部為反怪獸六聯動2X90導彈發射器
雙臂為「刺刃」彈射刀,平時可回收至金屬刀鞘中,配備碳納米管用來散熱
雙手為「銅指環」耐高溫鐵拳,每一根手指為銅鋼化合物製成,可提供巨大的撞擊力設計思路:
澳大利亞是最晚被怪獸襲擊的,這款機甲是最晚被設計出來的,也是最帥的機甲。外型有點像高達或者《裝甲核心》,重量和中國機甲差不多,屬於輕型,卻是最高的。重量輕個頭高容易打晃,所以才在背部設計一對雙鰭保持平衡。機甲也是強調靈活性,手臂上的腕刃,重擊的銅拳,前胸的導彈,這款機甲可遠程可肉搏,也設計了逃生艙,可以說集前幾款機甲的精華所創。最新列出的機甲戰士尤里卡突襲者(Striker
Eureka)官方剖面圖,包涵「速度(SPEED)、能量(POWER)、裝甲(ARMOR)」三項指標以及其他對比參數。點評:最晚登場澳大利亞機甲看著不大像是個主要機甲,但數據要逆天了,幾乎滿分頂級。(畢竟是吸取了前四款機甲的所有精華)結局:引爆核彈頭,與兩只怪獸同歸於盡
Ⅱ 發明機甲選大學哪個專業
那麼問題來了 研表究明,漢字的序順並不定一能影閱響讀,比如當你看完這句話後,才發這現里的字全是都亂的。
Ⅲ 一女孩為弟弟手工打造靈籠機甲走紅,她的舉動引起誰的關注
兄弟姐妹之間的親情是非常可貴的,作為哥哥姐姐非常照顧自己的弟弟妹妹,為了弟弟妹妹付出了非常多,都說長兄如父,長姐如母,有這樣一個事情引起了廣大網友的熱議。一女孩為弟弟手工打造靈籠機甲走紅,她的舉動引起誰的關注?
一、一女孩為弟弟手工打造靈籠機甲,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在廣東肇慶,有這樣一個90後姑娘,她是一名心靈手巧的手工博主,這個女孩的弟弟很喜歡看動漫《靈籠》, 弟弟覺得馬克隊長的重力體(機甲)非常酷,自己也夢想有這樣的機甲,讓人高興的事,弟弟的夢想成真了,姐姐歷時兩個多月,為弟弟打造了靈籠機甲。通過照片,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女孩打造的機甲,非常形象逼真,是動漫的還原。
關於“一女孩為弟弟手工打造靈籠機甲走紅,她的舉動引起誰的關注?”這個話題,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個人有何想法,歡迎到評論區積極留言。
Ⅳ 機甲發明小子的介紹
原名:(超)発明BOYカニパン.同名游戲改編。該作包括二部TV劇,曾於2001-2002年香港電視台分別播放過;台灣地區也曾播放過,同譯名為(新)機甲發明小子。2003年大陸引進該作第一部,並翻譯名為機甲小子
Ⅳ 機甲發明小子的製片人
原作 ビー・ネット(B-Net社)、えん(第23話 - 第31話)
企畫小野寺脩一
監督石踴 宏
系列構成 山口亮太
キャラクターデザイン 野田康行
メカニックデザイン 渋谷一彥
神宮司一
ポチ 松山鷹志
美術監督西倉 力 ボルシチ
美術設定辻田富也
撮影監督鎌田克明 コアントロー 菊池志穂
編集岡安 肇
音楽MMV /リバーサイド?ミュージック/
河辺健宏/YUKI NAKANO
ラビオリ 葛城七穂
音楽協力テレビ東京ミュージック
アソシエイト?プロデューサー 茂垣弘道/廣田 潤 イゴール 岩崎征実
協力 小學館コロコロコミック ギンジョー
プロデューサー 齊藤郁(テレビ東京)/山崎立士
アニメーション製作 スタジオコメット ナレーション 高橋広樹
製作 テレビ東京/NAS ナムル
ドブロック 竹本英史
Ⅵ 是男主原來是病死的,死前研究機甲的理論,然後發明了一套很適合練習的模式,後來重生多到一個身體很好的
無毛冬瓜的《重生之男子軍校》~
Ⅶ 怎樣才能獲機甲寶盒
他們都不懂
三樓是對的
一定要有字
飛車2.0
Ⅷ 怎樣聯系我愛發明機甲總動員自創鐵手老孫
網上找的,有他的地址,但是沒電話
孫吉發,今年50多歲,是吉林省吉林市官馬村的普通農民。
Ⅸ 請問怎樣聯系我愛發明機甲總動員孫老師
1,
11 * 29 = 20 ^ 2 - ^ 2
12 * 28 = 20 ^ 2 - 8 ^ 2
。 。 。 。
19 * 21 = 20 ^ 2 - 1 ^ 2
20 * 20 = 20 ^ 2 - 0 ^ 2
第一個到10的升序進行排序。
正A + B =常數C,則A * B最大,A = B = C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