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南歸的創造背景

南歸的創造背景

發布時間:2021-09-25 15:44:58

⑴ 《南歸》(出自冰心散文集)

南 歸——貢獻給母親在天之靈
去年秋天,楫自海外歸來,住了一個多月又走了。他從上海十月三十日來信說:「 今天下午到母親墓上去了,下著大雨。可是一到墓上,陽光立刻出來。母親有靈!我照了六張相片。照完相,雨又下起來了。姊姊!上次離國時,母親在床上送我,囑咐我,不想現在是這樣的了! 」
我的最小偏憐的海上飄泊的弟弟!我這篇《南歸》,早就在我心頭,在我筆尖上。只因為要瞞著你,怕你在海外孤身獨自,無人勸解時,得到這震驚的消息,讀到這一切刺心刺骨的經過。我挽住了如瀾的狂淚,直待到你歸來,又從我懷中走去。在你重過飄泊的生涯之先,第一次參拜了慈親的墳墓之後,我才來動筆!你心下一切都已雪亮了。大家顫栗相顧,都已做了無母之兒,海枯石爛,世界上慈憐溫柔的恩福,是沒有我們的份了!我縱然盡寫出這深悲極慟的往事,我還能在你們心中,加上多少痛楚?!我還能在你們心中,加上多少痛楚?!
現在我不妨解開血肉模糊的結束,重理我心上的創痕。把心血嘔盡,眼淚傾盡,和你們恣情開懷的一慟,然後大家飲泣收淚,奔向母親要我們奔向的艱苦的前途!
我依據著回憶所及,並參閱藻的日記,和我們的通信,將最鮮明,最靈活,最酸楚的幾頁,一直寫記了下來。我的握筆的手,我的筆兒,怎想到有這樣運用的一天!怎想到有這樣運用的一天!
前冬十二月十四日午,藻和我從城中歸來,客廳桌上放著一封從上海來的電報,我的心立刻震顫了。急忙的將封套拆開,上面是「 母親雲,如決回,提前更好」,我念完了,抬起頭來,知道眼前一片是沉黑的了!
藻安慰我說:「這無非是母親想你,要你早些回去,決不會怎樣的。」我點點頭。上樓來脫去大衣,只覺得全身戰栗,如冒嚴寒。下樓用飯之先,我打電話到中國旅行社買船票。據說這幾天船隻非常擁擠,須等到十九日順天船上,才有艙位,而且還不好。我說無論如何,我是走定了。即使是豬圈,是狗竇,只要能把我渡過海去,我也要蜷伏幾宵——就這樣的定下了船票。
夜裡如同睡在冰穴中,我時時驚躍。我知道假如不是母親病的危險,父親決不會在火車斷絕,年假未到的時候,催我南歸。他擬這電稿的時候,雖然有萬千的斟酌使詞氣緩和,而背後隱隱的著急與悲哀是掩不住的——藻用了無盡的言語來溫慰我;說身體要緊,無論怎樣,在路上,在家裡,過度的悲哀與著急,都與自己母親是無益有害的。這一切我也知道,便飲淚收心的睡了一夜。
以後的幾天,便消磨在收拾行裝,清理剩餘手續之中。那幾天又特別的冷。朔風怒號,樓中沒有一絲暖氣。晚上藻和我總是強笑相對,而心中的怔忡,孤懸,恐怖,依戀,在不語無言之中,只有鍾和燈知道了!
傑還在學校里,正預備大考。南歸的消息,縱不能瞞他,而提到母親病的推測,我們在他面前,總是很樂觀的,因此他也還坦然。天曉得,弟弟們都是出乎常情的信賴我。他以為姊姊一去,母親的病是不會成問題的。可憐的孩子,可祝福的無知的信賴!
十八日的下午四時二十五分的快車,藻送我到天津。這是我們蜜月後的第一次同車,雖然仍是默默的相挨坐著,而心中的甜酸苦樂,大不相同了!窗外是凝結的薄雪,窗隙吹進砭骨的冷風,斜日黯然,我已經覺得腹痛。怕藻著急,不肯說出,又知道說了也沒用,只不住的喝熱茶。七點多鍾到天津,下了月台,我已痛得走不動了。好容易掙出站來,坐上汽車,徑到國民飯店,開了房間,我一直便躺在床上。藻站在床前,眼光中露出無限的驚惶:「你又病了?」我呻吟著點一點頭。——我以後才發現這病是慢性的盲腸炎。這病根有十年了,一年要發作一兩次。每次都痛徹心腑,痛得有時延長至十二小時。行前為預防途中復發起見,曾在協和醫院仔細驗過,還看不出來。直到以後從上海歸來,又患了一次,醫生才絕對的肯定,在協和開了刀,這已是第二年三月中的事了。
這夜的痛苦,是逐秒逐分的加緊,直到夜中三點。我神志模糊之中,只覺得自己在床上起伏坐卧,嘔吐,呻吟,連藻的存在都不知道了。中夜以後,才漸漸的緩和,轉過身來對坐在床邊拍撫著我的藻,作頹乏的慘笑。他也強笑著對我搖頭不叫我言語。慢慢的替我卸下大衣,嚴嚴的蓋上被。我覺得剛一閉上眼,精魂便飛走了!
醒來眼裡便滿了淚;病後的疲乏,臨別的依戀,眼前旅行的辛苦,到家後可能的恐怖的事實,都到心上來了。對床的藻,正做著可憐的倦夢。一夜的勞瘁,我不忍喚醒他,望著窗外天津的黎明,依舊是冷酷的陰天!我思前想後,除了將一切交給上天之外,沒有別的方法了!
這一早晨,我們又相倚的坐著。船是夜裡十時開,藻不能也不敢說出不讓我走的話,流著淚告訴我:「你病得這樣!
我是個窮孩子,忍心的丈夫。我不能陪你去,又不能替你預備下好艙位,我讓你自己在這時單身走! 」他說著哽咽了。我心中更是甜酸苦辣,不知怎麼好,又沒有安慰他的精神與力量,只有無言的對泣。
還是藻先振起精神來,提議到梁任公家裡,去訪他的女兒周夫人,我無力的贊成了。到那裡蒙他們夫婦邀去午飯。席上我喝了一杯白蘭地酒,覺得精神較好。周夫人對我提到她去年的回國,任公先生的病以及他的死。悲痛沉摯之言,句句使我聞之心驚膽躍,最後實在坐不住,掙扎著起來謝了主人。發了一封報告動身的電報到上海,兩點半鍾便同藻上了順天船。
房間是特別官艙,出乎意外的小!又有大煙囪從屋角穿過。上鋪已有一位廣東太太佔住,箱兒簍子,堆滿了一屋。幸而我行李簡單,只一副卧具,一個手提箱。藻替我鋪好了床,我便蜷曲著躺下。他也蜷伏著坐在床邊。門外是笑罵聲,叫賣聲,喧呶聲,爭競聲;雜著油味,垢膩味,煙味,鹹味,陰天味;一片的擁擠,窒塞,紛擾,叫囂!,我忍住呼吸,閉著眼。藻的眼淚落在我的臉上:「愛,我恨不能跟了你去!這種地方豈是你受得了的! 」我睜開眼,握住他的手:「不妨事,我原也是人類中之一! 」
直挨到夜中九時,煙鹵旁邊的橫床上,又來了一位女客,還帶著一個小女兒。屋裡更加緊張擁擠了,我坐了起來,攏一攏頭發,告訴藻:「你走罷,我也要睡一歇,這屋裡實在沒有轉身之地了! 」因著早晨他說要坐三等車回北平去,又再三的囑咐他:「天氣冷,三等車上沒有汽爐,還是不坐好。和我同甘苦,並不在於這情感用事上面! 」他答應了我,便從萬聲雜沓之中擠出去了。
——到滬後,得他的來信說:「對不起你,我畢竟是坐了三等車。試想我看著你那樣走的,我還有什麼心腸求舒適?即此,我還覺得未曾分你的辛苦於萬一!更有一件可喜的事,我將剩下的車費在市場的舊書攤上,買了幾本書了 」——這幾天的海行,窗外只看見唐沽的碎裂的冰塊,和大海的洪濤。人氣蒸得模糊的窗眼之內,只聽得人們的嘔吐。飯廳上,茶房連疊聲叫「吃飯咧! 」以及海客的談時事聲,涕唾聲。這一百多鍾頭之中,我已置心身於度外,不飲不食,只求能睡,並不敢想到母親的病狀。睡不著的時候,只瞑目遐思夏日蜜月旅行中之西湖莫干山的微藍的水,深翠的竹,以求超過眼前的地獄景況於萬一!
二十二日下午,船緩緩的開進吳淞口,我趕忙起來梳頭著衣,早早的把行裝收拾好。上海仍是陰天!我推測著數小時到家後可能的景況,心靈上只有戰栗,只有祈禱!江上的風吹得蕭蕭的,寒星般的萬船樓頭的燈火,照映在黃昏的深黑的水上,畫出彎顫的長紋。晚六時,船才緩緩的停在浦東。
我又失望,又害怕,孤身旅行,這還是第一次。這些腳夫和接水,我連和他們說話的膽量都沒有,只把門緊緊的關住,等候家裡的人來接。直等到七時半,客人們都已散盡,連茶房都要下船去了。無可奈何,才開門叫住了一個中國旅行社的接客,請他照應我過江。
我坐在顛簸的擺渡上,在水影燈光中,只覺得不時搖過了黑而高大的船舷下,又越過了幾只橫渡的白篷帶號碼的小船。在料峭的寒風之中,淋漓精濕的石階上,踏上了外灘。大街樓頂廣告上的電燈聯成的字,仍舊追逐閃爍著,電車仍舊是隆隆不絕的往來的走著。我又已到了上海!萬分昏亂的登上旅行社運箱子的汽車,連人帶箱子從幾個又似迅速又似疲緩的轉彎中,便到了家門口。
按了鈴,元來開門。我頭一句話,是「太太好了么?」他說:「好一點了。」我顧不得說別的,便一直往樓上走。父親站在樓梯的旁邊接我。走進母親屋裡,華坐在母親床邊,看見我站了起來。小菊倚在華的膝旁,含羞的水汪汪的眼睛直望著我。我也顧不得抱她,我俯下身去,叫了一聲「媽! 」看母親時,真病得不成樣子了!所謂「骨瘦如柴」者,我今天才理會得!比較兩月之前,她彷彿又老了二十歲。額上似乎也黑了。氣息微弱到連話也不能說一句,只用悲喜的無主的眼光看著我
父親告訴我電報早接到了。涵帶著苑從下午五時便到碼頭去了,不知為何沒有接著。這時小菊在華的推挽里,撲到我懷中來,叫了一聲「姑姑」。小臉比從前豐滿多了,我抱起她來,一同伏到母親的被上。這時我的眼淚再也止不住了,趕緊回頭走到飯廳去。
涵不久也回來了,臉凍得通紅——我這時方覺得自己的腿腳,也是冰塊一般的僵冷。——據說是在外灘等到七時。急得不耐煩,進到船公司去問,公司中人待答不理的說:「不知船停在哪裡,也許是沒有到罷! 」他只得轉了回來。
飯桌上大家都默然。我略述這次旅行的經過,父親凝神看著我,似乎有無限的過意不去。華對我說發電叫我以後,才告訴母親的,只說是我自己要來。母親不言語,過一會子說:
「可憐的,她在船上也許時刻提心吊膽的想到自己已是沒娘的孩子了! 」
飯後涵華夫婦回到自己的屋裡去。我同父親坐在母親的床前。母親半閉著眼,我輕輕的替她拍撫著。父親悄聲的問:
「你看母親怎樣?」我不言語,父親也默然,片晌,嘆口氣說:
「我也看著不好,所以打電報叫你,我真覺得四無依傍——我的心都碎了 」
此後的半個月,都是侍疾的光陰了。不但日子不記得,連晝夜都分不清楚了!一片相連的是母親仰卧的瘦極的睡容,清醒時低弱的語聲和憔悴的微笑,窗外的陰郁的天,壁爐中發爆的煤火,凄絕靜絕的半夜爐台上滴答的鍾聲,黎明時四壁黯然的灰色,早晨開窗小立時鎊鎊的朝霧!在這些和淚的事實之中,我如同一個無告的孤兒,獨自赤足拖踏過這萬重的火焰!
在這一片昏亂迷糊之中,我只記得侍疾的頭幾天,我是每天晚上八點就睡,十二點起來,直至天明。起來的時候,總是很冷。涵和華摩挲著憂愁的倦眼,和我交替,我站在壁爐邊穿衣裳,母親慢慢的倒過頭來說:「你的衣服太單薄了,不如穿上我的黑駱駝絨袍子,省得凍著! 」我答應了,她又說:
「我去年頭一次見藻,還是穿那件袍子呢。」
她每夜四時左右,總要出一次冷汗,出了汗就額上冰冷。
在那時候,總要喝南棗北麥湯,據說是止汗滋補的。我恐她受涼,又替她縫了一塊長方的白絨布,輕輕的圍在額上。母親閉著眼微微的笑說:「我像觀世音了。」我也笑說:「也像聖母呢! 」
因著骨痛的關系,她躺在床上,總是不能轉側。她瘦得只剩一把骨了,褥子嫌太薄,被又嫌太重。所以褥子底下,墊著許多棉花枕頭,鴨絨被等,上面只蓋著一層薄薄的絲綿被頭。她只仰著臉在半靠半卧的姿勢之下,過了我和她相親的半個月。可憐的病弱的母親!
夜深人靜,我偎卧在她的枕旁。若是她精神較好,就和我款款的談話,語音輕得似天半飄來,在半朦朧半追憶的神態之中,我看她的石像似的臉,我的心緒和眼淚都如潮湧上。
她談著她婚後的暌離和甜蜜的生活,談到幼年失母的苦況,最後便提到她的病 。她說:「我自小千災百病的,你父親常說:
『你自幼至今吃的葯,總集起來,夠開一間葯房的了。』真是我萬想不到,我會活到六十歲!男婚女嫁,大事都完了。人家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我這次病了五個月,你們真是心力交瘁!我對於我的女兒,兒子,媳婦,沒有一毫的不滿意。我只求我快快的好了,再享兩年你們的福 」我們心力交瘁,能報母親的恩慈於萬一么?母親這種過分愛憐的話語,使聽者傷心得骨髓都碎了!
如天之福,母親臨終的病,並不是兩月前的骨瘋。可是她的老病 「胃痛」和「咳嗽」又回來了。在每半小時一吃東西之外,還不住的要服葯,如「胃活」「止咳丸」之類,而且服量要每次加多。我們知道這些葯品都含有多量的麻醉性的,起先總是竭力阻止她多用。幾天以後,為著她的不能支持的痛苦,又漸漸的知道她的病是沒有痊癒的希望,只得咬著牙,忍著心腸,順著她的意思,狂下這種猛劑,節節的暫時解除她突然襲擊的苦惱。
此後她的精神愈加昏弱了,日夜在半醒不醒之間。卻因著咳嗽和胃痛,不能睡得沉穩,總得由涵用手用力的替她揉著,並且用半催眠的方法,使她入睡。十二月二十四夜,是基督降生之夜。我伏在母親的床前,終夜在祈禱的狀態之中!
在人力窮盡的時候,宗教的倚天祈命的高潮,淹沒了我的全意識。我覺得我的心香一縷勃勃上騰,似乎是哀求聖母,體恤到嬰兒愛母的深情,而賜予我以相當的安慰。那夜街上的歡呼聲,爆竹聲不停。隔窗看見我們外國鄰人的燈彩輝煌的聖誕樹,孩子們快樂的歌唱跳躍,在我眼淚模糊之中,這些都是針針的痛刺!
半夜裡父親低聲和我說:「我看你母親的身後一切該預備了。舊式的種種規矩,我都不懂。而且我看也沒有盲從的必要。關於安葬呢——你想還回到故鄉去么?山遙水隔的,你們輕易回不去,年深月久,倒荒涼了,是不是?不過這須探問你母親的意思。」我說:「父親說出這話來,是最好不過的了。本來這些迷信禁忌的辦法,我們所以有時曲從,都是不忍過拂老人家的意思。如今父親既不在乎這些,母親又是個最新不過的人。縱使一切犯忌都有後驗,只要母親身後的事能舒舒服服的辦過去,千災五毒,都臨到我們四個姊弟身上,我們也是甘心情願的! 」
——第二天我們便託了一位親戚到萬國殯儀館接洽一切。鋼棺也是父親和我親自選定的。這些以後在我寄藻和傑的信中,都說得很詳細。——這樣又過了幾天。母親有時稍好,微笑的躺著。小菊爬到枕邊,捧著母親的臉叫「奶奶」。華和我坐在床前,談到秋天母親骨痛的時候,有時躺在床上休息,有時坐在廊前大椅上曬太陽,旁邊幾上總是供著一大瓶菊花。母親說:「是的,花朵兒是越看越鮮,永遠不使人厭倦的。病中陽光從窗外進來,照在花上,我心裡便非常的歡暢! 」母親這種愛好天然的性情,在最深的病苦中,仍是不改。她的骨痛,是由指而臂,而肩背,而膝骨,漸漸下降,全身僵痛,日夜如在桎梏之中,偶一轉側,都痛徹心腑。假如我是她,我要痛哭,我要狂呼,我要咒詛一切,棄擲一切。而我的最可敬愛的母親,對於病中的種種,仍是一樣的接受,一樣的溫存。對於兒女,沒有一句性急的話語;對於奴僕,卻更加一倍的體恤慈憐。對於這些無情的自然,如陽光,如花卉,在她的病的靜息中,也加倍的溫煦馨香。這是上天賜予,惟有她配接受享用的一段恩福!
我們知道母親決不能過舊歷的新年了,便想把陽歷的新年,大大的點綴一下。一清早起來,先把小菊打扮了,穿上大紅緞子棉袍,抱到床前,說給奶奶拜年。桌上擺上兩盤大福桔,爐台窗檯上的水仙花管,都用紅紙條束起。又買了十幾盞小紅紗燈,掛在床角上,爐台旁,電燈下。我們自己也略略的妝扮了,——我那時已經有十天沒有對鏡梳掠了!我覺得平常過年,我們還沒有這樣的起勁!到了黃昏我將十幾盞紗燈點起掛好之後,我的眼淚,便不知是從哪裡來的,一直流個不斷了!
有誰經過這種的痛苦?你的最愛的人,抱著最苦惱的病,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從你的腕上臂中消逝;同時你要佯歡詭笑的在旁邊伴著,守著,聽著,看著,一分一秒的愛惜恐懼著這同在的光陰!這樣的生活,能使青年人老,老年人死,在天堂上的人,下了地獄!世間有這樣痛苦的人呵,你們都有了我的最深極厚的同情!
裁縫來了,要裁做母親裝裹的衣裳。我悄悄的把他帶到三層樓上。母親平時對於穿著,是一點不肯含糊的。好的時候遇有出門,總是把要穿的衣服,比了又比,看了又看,熨了又熨。所以這次我對於母親壽衣的材料,顏色,式樣,尺寸,都不厭其詳的叮嚀囑咐了。告訴他都要和好人的衣裳一樣的做法,若含糊了要重做的。至於外面的袍料,帽子,襪子,手套等,都是我偷出睡覺的時間來,自己去買的。那天上海冷極,全市如冰。而我的心靈,更有萬倍的僵凍!
回來脫了外衣,走到母親跟前。她今天又略好了些,問我:「睡足了么?」我笑說:「睡足了。」因又談起父親的生日——陽歷一月三日,陰歷十二月四日——快到了。父親是在自己生日那天結婚的。因著母親病了,父親曾說過不做生日,而父母親結婚四十年的紀念,我們卻不能不慶祝。這時父親,涵,華等都在床前,大家湊趣談笑,我們便故作嬌痴的佯問母親做新娘時的光景。母親也笑著,眼裡似乎閃爍著青春的光輝。她告訴我們結婚的儀式,贈嫁的妝奩,以及佳禮那天怎樣的被花冠壓得頭痛。我們都笑了。爬在枕邊的小菊看見大家笑,也莫名其妙的大聲嬌笑。這時,眼前一切的悲懷,似乎都忘卻了。
第二天晚上為父親暖壽。這天母親又不好,她自己對我說:「我這病恐怕不能好了。我從前看彈詞,每到人臨危的時候總是說『一日輕來一日重,一日添症八九分』。便是我此時的景象了。」我們都忙笑著解釋,說是天氣的關系,今天又冷了些。母親不言語。但她的咳嗽,愈見艱難了,吐一口痰,都得有人使勁的替她按住胸口。胃痛也更劇烈了,每次痛起,面色慘變。——晚上,給父親拜壽的子侄輩都來了。涵和華忙著在樓下張羅。我仍舊守在母親旁邊。母親不住的催我,快攏攏頭,換換衣服,下樓去給父親拜壽。我含著淚答應了。草草的收拾畢,下得樓來,只看見壽堂上紅燭輝煌,父親坐在上面,右邊並排放著一張空椅子。我一跪下,眼淚突然的止不住了,一翻身趕緊就上樓去,大家都默然相視無語。
夜裡母親忽然對我提起她自己兒時侍疾的事了:「你比我有福多了,我十四歲便沒了母親!你外祖母是癆病,那年從九月九卧床,就沒有起來。到了臘八就去世了。病中都是你舅舅和我輪流伺候著。我那時還小,只記得你外祖母半夜咽了氣,你外祖父便叫老媽子把我背到前院你叔祖母那邊去了。
從那時起,我便是沒娘的孩子了。」她嘆了一口氣,「臘八又快到了。」我那時真不知說什麼好。母親又說:「傑還不回來——算命的說我只有兩孩子送終,有你和涵在這里,我也滿意了。」
父親也坐在一邊,慢慢的引她談到生死,談到故鄉的塋地。父親說:「平常我們所說的『弧死首丘』,其實也不是 」母親便接著說:「其實人死了,只剩一個軀殼,丟在哪裡都是一樣。何必一定要千山萬水的運回去,將來糊口四方的子孫們也照應不著。」
現在回想,那時母親對於自己的病勢,似乎還模糊,而我們則已經默曉了,在輪替休息的時間內,背著母親,總是以眼淚洗面。我知道我的枕頭永遠是濕的。到了時候,走到母親面前,卻又強笑著,談些不要緊的寬慰的話。涵從小是個渾化的人,往常母親病著,他並不會怎樣的小心伏侍。這次他卻使我有無限的驚奇!他靜默得像醫生,體貼得像保姆。
我在旁靜守著,看他喂桔汁,按摩,那樣子不像兒子伏侍母親,竟像父親調護女兒!他常對我說:「病人最可憐,像小孩子,有話說不出來。」他說著眼眶便紅了。
這使我如何想到其餘的兩個弟弟!傑是夏天便到唐沽工廠實習去了。母親的病態,他算是一點沒有看見。楫是十一月中旬走的。海上漂流,明年此日,也不見得會回來。母親對於楫,似乎知道是見不著了,並沒有怎樣的念道他。卻常常的問起傑:「年假快到了,他該回來了罷?」一天總問起三四次,到了末幾天,她說:「他知道我病,不該不早回!做母親的一生一世的事, 」我默然,母親哪裡知道可憐的傑,對於母親的病還一切蒙在鼓裡呢!
十二月三十一夜,除夕。母親自己知道不好,心裡似乎很著急,一天對我說了好幾次:「到底請個大醫生來看一看,是好是壞,也叫大家定定心。」其實那時隔一兩天,總有醫生來診。照樣的打補針,開止咳的葯,母親似乎膩煩了。我們立刻商量去請V大夫,他是上海最有名的德國醫生,秋天也替她看過的。到了黃昏,大夫來了。我接了進來,他還認得我們,點首微笑。替母親聽聽肺部,又慢慢的扶她躺下,便走到桌前。我顫聲的問:「怎麼樣?」他回頭看了看母親,「病人懂得英文么?」我搖一搖頭,那時心膽已裂!他低聲說:
「沒有希望了,現時只圖她平靜的度過最後的幾天罷了! 」
本來是我們意識中極明了的事,卻經大夫一說破,便似乎全幕揭開了。一場悲慘的現象,都跳躍了出來!送出大夫,在甬道上,華和我都哭了,卻又趕緊的彼此解勸說:「別把眼睛哭紅了,回頭母親看出,又惹她害怕傷心。」我們拭了眼淚,整頓起笑容,走進屋裡,到母親床前說:「醫生說不妨事的,只要能安心靜息,多吃東西,精神健朗起來,就慢慢的會好了。」母親點一點頭。我們又說:「今夜是除夕,明天過新歷年了,大家守歲罷。」
領略人生,可是一件容易事?我曾說過種種無知,痴愚,狂妄的話語,我說:「我願遍嘗人生中的各趣,人生中的各趣,我都願遍嘗。」又說:「領略人生,要如滾針氈,用血肉之軀,去遍挨遍嘗,要它針針見血。」又說:「哀樂悲歡,不盡其致時,看不出生命之神秘與偉大。」其實所謂之「神秘」「偉大」,都是未經者理想企望的言詞,過來人自欺解嘲的話語!
我寧可做一個麻木,白痴,渾噩的人,一生在安樂,卑怯,依賴的環境中過活。我不願知神秘,也不必求偉大!
話雖如此,而人生之逼臨,如狂風驟雨。除了低頭閉目戰栗承受之外,沒有半分方法。待到雨過天青,已另是一個世界。地上只有衰草,只有落葉,只有曾經風雨的凋零的軀殼與心靈。霎時前的濃郁的春光,已成隔世!那時你反要自詫!你曾有何福德,能享受了從前種種怡然暢然,無識無憂的生活!
我再不要領略人生,也更不領略如十九年一月一日之後的人生!那種心靈上慘痛,臉上含笑的生活,曾碾我成微塵,絞我為液汁。假如我能為力,當自此斬情絕愛,以求免重過這種的生活,重受這種的苦惱!但這又有誰知道!
一月三日,是父親的正壽日。早上便由我自到市上,買了些零吃的東西,如果品,點心,熏魚,燒鴨之類。因為我們知道今晚的筵席,只為的是母親一人。吃起整桌的菜來,是要使她勞乏的。到了晚上,我們將紅燈一齊點起;在她床前,擺下一個小圓桌;桌上滿滿的分布著小碟小盤;一家子團團的坐下。把父親推坐在母親的旁邊,笑說:「新郎來了。」父親笑著,母親也笑了!她只嘗了一點菜,便搖頭叫「撤去罷,你們到前屋去痛快的吃,讓我歇一歇」。我們便把父親留下,自己到前頭匆匆的胡亂的用了飯。到我回來,看見父親倚在枕邊,母親蒙蒙卑卑的似乎睡著了。父親眼裡滿了淚!我知道他覺得四十年的春光,不堪回首了!
如此過了兩夜。母親的痛苦,又無限量的增加了。肺部狂熱,無論多冷,被總是褪在胸下;爐火的火焰,也隔絕不使照在臉上(這總使我想到《小青傳》中之「痰灼肺然,見粒而嘔」兩語),每一轉動,都喘息得接不過氣來。大家的恐怖心理,也無限量的緊張了。我只記得我日夜口裡只誦祝著一句祈禱的話,是:「上帝接引這純潔的靈魂! 」這時我反不願看母親多延日月了,只求她能恬靜平安的解脫了去!到了夜半,我仍半跪半坐的伏在她床前,她看著我喘息著說:「辛苦你了 等我的事情過去了,你好好的睡幾夜,便回到北平去,那時什麼事都完了。」母親把這件大事說得如此平凡,如此穩靜!我每次回想,只有這幾句話最動我心!那時候我也不敢答應,喉頭已被哽咽塞住了!
張媽在旁邊,撫慰著我。母親似乎又入睡了。張媽坐在小凳上,悄聲的和我談話,她說:「太太永遠是這樣疼人的!
秋天養病的時候,夜裡總是看通宵的書,叫我只管睡去。半夜起來,也不肯叫我。我說:『您可別這樣自己掙扎,回頭摔著不是玩的。』她也不聽。她到天亮才能睡著。到了少奶奶抱著菊姑娘過來,才又醒起。」
談到母親看的書,真是比我們家裡什麼人看的都多。從小說,彈詞,到雜志,報紙,新的,舊的,創作的,譯述的,她都愛看。平常好的時候,天天夜裡,不是做活計,就是看書,總到十一二點才睡。晨興絕早,梳洗完畢,刀尺和書,又上手了。她的針線匣里,總是有書的。她看完又喜歡和我們談論,新穎的見解,總使我們驚奇。有許多新名詞,我們還是先從她口中聽到的,如「普羅文學」之類。我常默然自慚,覺得我們在新思想上反像個遺少,做了落伍者!
一月五夜,父親在母親床前。我睏倦已極,側卧在父親床上打盹,被母親呻吟聲驚醒,似乎母親和父親大聲爭執。我趕緊起來,只聽見母親說:「你行行好罷,把安眠葯遞給我,我實在不願意再俄延了! 」那時母親輾轉呻吟,面紅氣喘。我知道她的痛苦,已達極點!她早就告訴過我,當她骨痛的時候,曾私自寫下安眠葯名,藏在袋裡,想到了痛苦至極的時候,悄悄的叫人買了,全行服下,以求解脫——這時我急忙走到她面前,萬般的勸說哀求。她搖頭不理我,只看著父親。
父親呆站了一會,回身取了葯瓶來,倒了兩丸,放在她嘴裡。
她連連使勁搖頭,喘息著說:「你也真是 又不是今後就見不著了! 」這句話如同興奮劑似的,父親眉頭一皺,那慘肅的神字,使我起栗。他猛然轉身,又放了幾粒葯丸在她嘴裡。我神魂俱失,飛也似的過去攀住父親的臂兒,已來不及了!母親已經吞下葯,閉
http://down.rzkfqzx.net/lib/wenxue/xiandaiwenxue/14900040/zgxd_57.htm

⑵ 龔自珍的《己亥雜詩》的寫作背景

這是一組自敘詩,寫了平生出處、著述、交遊等,或議時政,或述見聞,或思往事,題材十分廣泛,內容復雜,大多借題發揮,抨擊社會。全詩多用象徵隱喻,想像豐富奇特,運用多種手法寫景抒情。

《己亥雜詩》共三百一十五首,龔自珍生活在鴉片戰爭前夕。他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主張改革內政,抵抗外國侵略。《己亥雜詩》中的批判、呼喚、期望,集中反映了詩人高度關懷民族、國家命運的愛國激情,寫出了作者對清朝不重視籌劃的痛心疾首,言語之間多是關繫到國計民生的鹽鐵生計堪危,表達了變革社會的強烈願望

⑶ 已亥雜詩寫作背景

1、寫作背景
己亥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這年龔自珍辭官南歸,後又北上接取家屬,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著祖國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難中的人民,不禁觸景生情,思緒萬千,即興寫下了一首又一首詩,《己亥雜詩》誕生了。龔自珍生活在鴉片戰爭前夕,他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主張改革內政,抵抗外國侵略。《己亥雜詩》中的批判,集中反映了詩人高度關懷民族、國家命運的愛國激情。寫出了作者對清朝政府不重視籌劃的痛心疾首,言語之間多是關繫到國計民生的鹽鐵生計堪危。感於清朝朝庭壓抑、束縛人才的情況,作詩315首表達了變革社會的強烈願望。
2、原文
己亥雜詩·其二百二十首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3、譯文
只有狂雷炸響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出勃勃生機,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終究是一種悲傷。
我奉勸皇上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泥一定規格選取更多的人才。

⑷ 己亥雜詩的寫作背景

背景:一八三九年,龔自珍辭官南歸,後又北上接眷屬,在南北往返途中,寫下了短詩315首,本詩是第一首,寫他被迫辭官,離開北京時所抒發的感想。

己亥,清道光十九年(一八三九),龔自珍辭官南歸 ,後又北上迎取眷屬,於南北往返途中,寫成了短詩三百一十五首,題為《己亥雜詩》。這首原列第一百二十五。
「九洲洲恃風雷」,「九洲」指全中國,傳說古代中國分為九個洲,這句的意思是「要使得全中國能夠出現生氣勃勃的景象,就得倚恃一埸如急風驚雷般的大變革。」
「萬馬齊喑究可哀」,究,畢竟。「喑」,聲音嘶啞。「萬馬齊喑」,是引用的蘇軾《三馬圖贊引》中的語句,說的是宋朝一匹高大雄壯的西域貢馬,「振鬣長鳴,萬馬齊喑。」這里是比喻清王朝統治下的那種令人窒息的氛圍

⑸ 清平樂·村居寫作背景

1、寫作背景

此詞作於辛棄疾閑居帶湖期間。由於辛棄疾始終堅持愛國抗金的政治主張,從二十一歲南歸以後,他一直遭受當權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

從四十三歲起,他長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饒)閑居達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滅,使他在隱居中更加關注農村生活,寫下了大量的閑適詞和田園詞。這首《清平樂·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2、原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3、釋義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的老人是誰家的呀?大兒鋤豆溪東,二兒子正忙於編織雞籠。最令人喜愛的是無賴的小兒子,他正橫卧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4、作者:宋代辛棄疾

(5)南歸的創造背景擴展閱讀

賞析

在這首詞中作者通過對農村景象的描繪,反映出他的主觀感情,並非只在純客觀地作敘述描寫。作者這首詞是從農村的一個非勞動環境中看到一些非勞動成員的生活剪影,反映出春日農村有生機、有情趣的一面。

上片第一、二兩句是作者望中所見,鏡頭稍遠。「茅檐低小」,此正寫南宋當時農村生活條件並不很好。如果不走近這低小的茅檐下,是看不到這戶人家的活動,也聽不到人們講話的聲音的。

接著寫茅屋距小溪不遠,而溪上草已返青,實暗用謝靈運《登池上樓》「池塘生春草」語意,說明春到農村,生機無限,又是農忙季節了。作者略含醉意,迤邐行來,一對滿頭白發的翁媼,親熱地坐在一起 ,一邊喝酒,一邊聊天的優閑自得的畫面,這幾句盡管寫得很平淡。

但是,它卻把一對白發翁媼,乘著酒意,彼此「媚好 」,親密無間,那種和協、溫暖、愜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現出來了。這里並不僅僅是限於這對翁媼的生活,它概括了農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樂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義。

下片寫大兒子擔負著溪東豆地里鋤草的重擔。二兒子年紀尚小,只能做點鋪助勞動,所以在家裡編織雞籠。三兒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調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邊剝蓮蓬吃的神態。

這說明農村中絕大多數並非坐以待食、不勞而獲的閑人,即使是未成丁的孩子也要干點力所能及的活兒,則成年人的辛苦勤奮可想而知。「卧」字確實使用最妙, 它把小兒躺在溪邊剝蓮蓬吃的天真、活潑、頑皮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

從而使人物形象鮮明,意境耐人尋味。表現出只有老人和尚無勞動力的年齡最小的孩子,才悠然自得其樂。作者用了側筆反襯手法,反映農村生活中一個恬靜閑適的側面,卻給讀者留下了大幅度的想像補充餘地。

在寫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這本來是農村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里,卻顯得格外清新優美。在寫人方面,翁媼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卧剝蓮蓬。

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給人一種詩情畫意,清新悅目的感覺,這樣的構思巧妙、新穎,色彩和諧、鮮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從作者對農村清新秀麗 、樸素雅靜的環境描寫,對翁媼及其三子形象的刻畫,表現出詞人喜愛農村和平寧靜的生活。

⑹ 清平樂村居的寫作背景

此詞作於辛棄疾閑居帶湖期間。由於辛棄疾始終堅持愛國抗金的政治主張,從二十一歲南歸以後,他一直遭受當權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

從四十三歲起,他長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閑居達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滅,使他在隱居中更加關注農村生活,寫下了大量的閑適詞和田園詞。這首《清平樂·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寫了描寫農村生活的佳作,這首詞即是其中之一。劉熙載說,「詞要清新」,「澹語要有味」。作者的此作正具有「澹語清新」、詩情畫意的特點。它表現在描寫手法、結構和構思三個方面。

1、作品原文:

《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2、白話譯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的老人是誰家的呀?

大兒子在溪東邊的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於編織雞籠。最令人喜愛的是小兒子,他正橫卧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描寫手法:

1、沒有濃筆艷墨,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2、上闋頭兩句,寫這個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緊靠著房屋有一條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青草。在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兩筆,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組成的清新秀麗的環境勾畫出來了不難看出,這兩句在全首詞中,還兼有點明環境和地點的使命。

3、三四兩句,描寫了一對滿頭白發的翁媼,親熱地坐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邊聊天的優閑自得的畫面,這幾句盡管寫得很平淡,但是,它卻把一對白發翁媼,乘著酒意,彼此「媚好」,親密無間,那種和協、溫暖、愜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現出來了。

4、下闋四句,採用白描手法,直書其事,和盤托出三個兒子的不同形象。大兒子是家中的主要勞力,擔負著溪東豆地里鋤草的重擔。二兒子年紀尚小,只能做占鋪助勞動,所以在家裡編織雞籠。三兒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調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邊剝蓮蓬吃的神態,即可知曉。

(6)南歸的創造背景擴展閱讀:

此詞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藉此表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以及他們的美好的農家生活描寫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表現出作者對農村和平寧靜生活的喜愛。全詞以白描手法描述了農村的鄉土風俗,呈現出一種清新寧馨的風格。

辛棄疾有許多與陸游相似之處:他始終把洗雪國恥、收復失地作為自己的畢生事業,並在自己的文學創作中寫出了時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熱情與憤慨。在文學創作方面,把全部精力投入詞這一更宜於表達激盪多變的情緒的體裁。

在藝術結構上,全詞緊緊圍繞著小溪,布置畫面,展開人物的活動。從詞的意境來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兒鋤豆溪東」,「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四句,連用了三個「溪」字,使得畫面的布局緊湊。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詞結構上起著關鍵作用。

⑺ 田漢的《南歸》與魯迅的《過客》總體構思有何不同

《南歸》是田漢最後一部在社會引起較強烈反響的抒情劇作,以後他再也沒有哪一部劇作能像它一樣超越有限的語言而深人人心。 盡管在功利主義甚毋塵上的如今,任何形式的浪漫主義聽起來都是頗為陳腐的術語,但我還是覺得,用「新浪漫主義」概括田漢早期代表作《南歸》的創作風格,是再也恰當不過的了。它作為一部獨幕劇,只有四位人物:流浪詩人、春姑娘、春姑娘的母親、農村少年。劇情也比較簡潔:農村少年一再向春姑娘求婚,春姑娘的母親也有意將春姑娘許配給農村少年,但遭到春姑娘拒絕,因為她念念不忘一年前來過她家的流浪詩人。正當春姑娘望眼欲穿的時候,詩人從北方故鄉服然南歸,春姑娘要求他留下,詩人猶豫再三終於答應了。然而,當詩人得知春姑娘的母親已把女兒許給他人後決定離開此地,背上吉他繼續步上漂泊不定的人生旅途。春姑娘急忙追蹤而去,決意與詩人一道浪跡天涯。全劇情感充沛,並且彌漫粉濃郁的感傷氣息。 這么一部既沒有復雜人物關系和微妙情感糾葛,也沒有激烈戲劇沖突的劇作,卻在當時的知識青年中引起強烈的反響,「曾經宜得當時無數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眼淚」川。
《過客》是以話劇的形式創作的散文詩。在文章開頭魯迅對作品中的三個人物老翁、女孩以及過客的形象、年齡衣著等進行了比較細致的說明。其中過客的形象描寫最引起我的注意。過客「約三四十歲,狀態困頓倔強,眼神陰沉,黑須,亂發,黑色短衣褲皆破碎,赤足著破鞋,脅下掛著一個口袋,支著等身的竹杖」。從過客的外觀上看很容易被人認為是乞丐,而這種形象顯然是魯迅心中中國前途命運探索者的樣子。
過客只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前方,他沒有聽從老翁的勸告,即使前面是「墳」,他也要一直向前,過客顯然是一個不懼死亡的探索者形象,明明前面沒有路,也要用自己的雙腳踏出一條路來,就像魯迅在《故鄉》中說的一樣「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過客向老翁打聽前面的去處,我們發現老翁和小女孩有著不同回答,老翁回答前面是墳地,小女孩卻說前方不是墳地,而是盛開野百合,也薔薇的樂園。前方到底是墳地還是樂園呢?魯迅在文章里並沒有交代,我想魯迅可能是告訴我們只要堅持不懈,你就有可能獲得成功,如果過客不向前走去,他可能永遠不能得到答案,那麼他也失去了到達樂園的機會。這是對「探索者」的一種勸解,越是到了最困難的時候,就更不能放棄,也許成功就在前面。即便前面是死亡也沒有必要恐懼,因為你擁有足夠的勇氣。
過客雖然有著一副臭皮囊,但卻有著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他身上的精神卻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能夠忍受孤獨,忍受寂寞,不懼死亡。一個人有了這些特質,也許你也能找到自己要走的路。

⑻ 金縷曲·未得長無謂的創作背景

此詞是寫給仕途失意的友人的,在納蘭的朋友中,符合此條件的只有兩人,一為顧貞觀,二為嚴繩孫。創作時間不詳。
據《納蘭性德行年錄》記載:「康熙二十四年四月,嚴繩孫請假南歸,實為棄官。」可證。
《飲水詞箋校》稱此篇為寫給顧貞觀的。

⑼ 同王右丞送瑗公南歸寫作背景誰可以寫

標題 同王右丞送瑗公南歸 作者 崔興宗 年代 唐 內容 行苦神亦秀,泠然溪上松。銅瓶與竹杖,來自祝融峰。常願入靈岳,藏經訪遺蹤。南歸見長老,且為說心胸。 注釋 【注釋】:

⑽ 田漢《南歸》的寫作背景

爸爸在戰爭中死了,妹妹不見了,未婚妻嫁人了

閱讀全文

與南歸的創造背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