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誰發明的12生肖

誰發明的12生肖

發布時間:2021-09-25 14:28:22

1. 十二生肖是誰發明

十二生肖起源於東漢哲學家王充。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融合到相生相剋的民間信仰觀念,表現在婚姻、人生、年運等,每一種生肖都有豐富的傳說,並以此形成一種觀念闡釋系統,成為民間文化中的形象哲學,如婚配上的屬相、廟會祈禱、本命年等。現代,更多人把生肖作為春節的吉祥物,成為娛樂文化活動的象徵。

民間故事說:

軒轅黃帝要選十二動物擔任宮廷衛士,貓托老鼠報名,結果老鼠忘了,從此貓見老鼠就尋仇。原本推牛為首,老鼠偷偷爬上牛背佔先機。虎和龍不服氣,被封為山神和海神,排在牛的後面。兔子不服,要和龍賽跑,兔子跑到龍前面。狗不樂意,一氣之下咬傷兔子,被罰倒數第一。蛇、馬、羊、猴、雞之間還經過一番較量,最後豬跑來占據末席。

該傳說還解釋生肖為何無貓。其實遠古中國無貓,家貓傳入中國時生肖早已形成,這個近似於兒童故事的傳說,遠不是對問題的科學解釋。

2. 十二生肖是誰創造出來的

我國古代根椐動物出沒時間和生活特徵,將十二種動物作為十二生肖,即每一種動物為一個時辰。老鼠排行第一(與「子」時搭配),以下次序為: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鼠:晚上11時到第二天1時(即「子時」)。這時候,老鼠膽量最壯,活動最頻繁,所以,子時同鼠搭配。

牛:凌晨1-3時(即「丑時」)。這時候牛吃足了草,「倒嚼」最細、最慢、最舒適,所以丑時同牛搭配。

虎:凌晨3-5時(即「寅時」)。據古書載,這時候,老虎最活躍、最兇猛、傷人最多,因此寅時同虎搭配。

兔:清晨5-7(即「卯時」)。這時,太陽還沒露出臉面,月亮的光輝還未隱退完全。玉兔是月亮代稱,是月宮神話中惟一的動物,這樣卯時就同兔搭配。

龍:早晨7-9時(即「辰時」)。傳說這是群龍行雨的時候,龍是神話中的動物,於是辰時屬龍。

蛇:上午9-11時(即「巳時」)。據說這時候的蛇不會傷人,也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盪,多隱蔽在草叢中,這樣巳時就屬於蛇的了。

馬:上午11時至下午1時(即「午時」)。依據道士的說法,中午太陽當頂,陽氣達到達極點,陰氣漸漸增加,在陰陽換柱之時,一般動物都躺著休息,只有馬還習慣地站著,甚至睡覺也站著,從不躺著。這樣,午時就屬馬了。

羊:下午1-3時(即「未時」)。據說羊在這時候灑尿最勤,灑出的尿可治癒自身一種驚瘋病,因此,未時屬羊。

猴:下午3-5時(即「申時」)。這時候,猴子最喜歡啼叫,聲音拉得最長,最洪亮。所以申時屬猴。

雞:下午5-7時(即「酉時」)。這時候,日落山崗,雞開始進籠歸窩、夜宿,於是酉時屬雞。

狗:晚上7-9時(即「戌時」)。黑夜來臨,狗看家,守夜的警惕性最高,並產生一種特殊的視力和聽力,看得最遠,聽得最清楚。所以戌時屬狗。

豬:晚上9-11時(即「亥時」)。這時候豬睡得最酣,發出的鼾聲最洪亮,全身肌肉抖動得最厲害、長肉最快,於是亥時屬豬。

3. 中國的十二生肖起源於什麼時候

十二生肖的起源與動物崇拜有關。據湖北雲夢睡虎地和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秦簡可知,先秦時期即有比較完整的生肖系統存在。最早記載與現代相同的十二生肖的傳世文獻是東漢王充的《論衡》。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融合到相生相剋的民間信仰觀念,表現在婚姻、人生、年運等,每一種生肖都有豐富的傳說,

並以此形成一種觀念闡釋系統,成為民間文化中的形象哲學,如婚配上的屬相、廟會祈禱、本命年等。現代,更多人把生肖作為春節的吉祥物,成為娛樂文化活動的象徵。

(3)誰發明的12生肖擴展閱讀:

十二生肖也被稱為十二年獸。在中國的歷法上有十二隻年獸依次輪流當值,所以我們的中國年就有以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和豬應用在歷法上。十二生肖始於紀元前六世紀,初期跟地支一組的數字互相應用,到後來才變成的紀年的年號。

該書講述了很久很久以前,玉帝為了給人間定時間給人類歸屬,決定在人間選拔十二種動物作屬相。於是,凡間各動物們展開了一場爭奪「生肖王」的比賽……因此群獸大會當天,老鼠早所以排行大接著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和狗豬才因此十二年獸排行。

故事另外章講述貓鼠何成仇人當時貓和鼠原好朋友,赴群眾大會前們起睡並約好誰先醒叫醒誰.。豈知老鼠第二天起得早竟靜悄悄地獨自赴會不理會貓,等貓醒來趕赴大會時佛陀已經十二年號分配好了貓和鼠便從此結下深仇。

當傳說歸傳說民俗學者郭立誠氏看法則較獲得歷史記載應證人們了便於記住天乾地支名歲而代表十二辰動物來稱呼它們。

4. 12生肖誰發明的

十二生肖的由來流傳著一個神話傳說: 說玉皇大帝想選出12種動物作為代表,然後他就派神仙下凡跟動物們說了這件事,又定了時間在卯年卯月卯日卯時到天宮來競選,來的越早的排的越吞靠前,後面的排不上。而那個時候的貓和老鼠還是好朋友。貓愛睡覺但他也想被選上,所以就叫老鼠到時候叫他。可是老鼠一轉頭就忘記了。老鼠去找老牛,說他起得早跑得快,叫牛到時候帶帶他。老牛答應了。 那個時候的龍是沒有犄角的,而雞是有犄角的。龍就跟雞說,雞已經很漂亮了,用不著犄角,叫雞借他。雞一聽龍的奉承,很高興,就把犄角借給了龍,並叫龍競選後記得按時還他。龍滿口答應了。 到了卯年卯月卯日卯時,眾動物紛紛趕向天宮,而貓還在睡覺 。 鼠坐在牛的背上。到達天庭後,老鼠「蹭」的一跳。玉皇大帝就說老鼠最早到達,讓老鼠排第一;老牛排第二;老虎也隨後到了,排第三;兔子也到了,排第四;龍來得很晚,但他個兒大,玉皇大帝一眼就看到了他,並看他這么漂亮,就讓他排第五,還說讓他的兒子排第六,可龍很失望,因為他兒子今天沒來。這時後面的蛇跑來說:「他是我乾爸我排第六!我排第六!」蛇就這么排了第六;馬和羊也到了,他倆你讓我我讓你的:馬兄你先,羊兄你先,他們推來推去的,玉皇大帝看他們這么有禮貌,就讓他們排了第七第八;猴子本來排三十幾的,可是他憑自己會跳,就拉著天上的雲朵跳到了前面,排到了第九;接著雞狗豬也紛紛被選上。 競賽結束後貓才醒來,老鼠剛回家就被貓滿世界的追…… 競賽結束後龍來到大海邊,看到有犄角的他比以前漂亮多了,就不準備還雞了。為了躲雞,他從此就消失在人間,而雞很氣憤於是他從此以後天天一大早的起來對著大海喊:快還我!快還我!母雞就喊:快還他!快還他!小雞也叫:還!還! 關於十二生肖的由來,歷史上的記載是:我國自帝舜時代就開始使用天干十個符號和地支十二個符號相配合的「干支紀年法」。以動物紀年的方法最初起源於我國古代西、北部從事游牧的少數民族中。《唐書》載:「黠戛斯國以十二物紀年,如歲在寅,則曰虎年。」清代著名考據學家趙翼在《陔餘叢考》中考證雲:「益北狄俗初無所謂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至漢時呼韓邪(單於)款塞人居五原,與齊民相雜,浸尋流傳於中國,遂相沿不廢耳。」 十二生肖最早見於世界上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詩經·小雅·車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馬。」又見於《禮記·月令·季冬》:「出土牛,以送寒氣。」十二生肖之說,究竟產生於何時?有史料雲:它最晚應形成於漢代。其依據是東漢王充《論衡·物勢篇》雲:「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又雲:「午,馬也。子,鼠也。酉,雞也。……申,猴也。」共提出十一種生肖名。加上東漢趙曄《吳越春秋》中有「吳在辰,其位龍。」恰好補上了「辰龍」,而成全了十二生肖。可見在東漢十二生肖已經形成。至於十二生肖的使用,至少在南北朝時代就已經出現。北史《宇文護傳》記載了宇文護的母親寫給他的一封信,內容是:「昔在武川鎮生汝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由此可見當時民間已普遍使用十二生肖記錄人的生年了。 但是,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即1975年12月間,在湖北雲夢睡虎地第11號秦墓的出土文物中,發現了上千支竹簡。其中《日出·盜者》清楚地記載著用生肖占卜盜賊相貌特徵的文字。這一奇跡的出現,證明了在春秋戰國時代就使用十二生肖了。因為第十一號秦墓,據考證葬於始皇帝三十年,即公元前217年。有人說:我們的祖先用生肖紀年,遠在秦始皇稱帝之前就開始了,而且具體地指出「始於夏,流傳於商周。」但如何引證,恐尚待史學和文物學者進一步探究了。 我國古代南北朝不僅使用十二生肖紀年,而且出現了沈炯創作的《十二屬詩》: 鼠跡生塵案,牛羊暮下來。 虎嘯坐空谷,兔月向窗開。 龍陰遠青翠,蛇柳近徘徊。 馬蘭方遠摘,羊負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雞砧引清懷。 狗其懷屋外,豬蠡窗悠哉。 這首詩在首字按序嵌入了十二生肖名,且突出了每種動物的生性特點,起到畫龍點睛之作用。 明朝大學者胡儼撰寫的十二生肖詩,不僅依次嵌入生肖名,而且一名一典,頗有情趣。詩雲: 鼷鼠飲河河不幹,牛女長年相見難。 赤手南山縛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 驪龍有珠常不睡,畫蛇添足適為累。 老馬何曾有角生,羝羊觸藩徒忿嚏。 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雞空自老林邱。 舞陽屠狗沛中市,平津放豕海東頭。 首句「鼷鼠」即水鼠。二句的「牛女」即民間牛郎織女的傳說。五句的「驪龍」是龍的一個種類,其頦下有寶珠一顆,故謂之驪龍。八句的「羝羊」即公羊,「觸藩」指羊角觸籬笆。十一句的「舞陽」指漢高祖劉邦封名將樊噲為舞陽侯,他曾在江蘇沛縣以宰狗為生。最後一句是指漢武帝丞相公孫弘,當年曾在東海放過豬。 十二生肖的來歷與傳說 從文獻記載來看,黃帝時代就有十二地支,它跟白羊、金牛、雙子、巨蟹等十二星座有關,最早的十二地支、十二星座都代表著每年十二個不同的月令、節令。殷商時期發明了甲、乙、丙、丁等十個計算與記載數目的文字,後來研究命理的人把它稱為天干,並使之與地支結合運用,如甲子、乙丑等,用於計年、月、日、時。 相傳以十二種動物取代十二地支,來代表十二個月令,是漢朝東方朔的傑作。有明確記載的是東漢王充所寫《論衡》中的《言毒篇》,他提到了十二種動物的名稱。用十二生肖來計年,也起於東漢。清朝趙翼所著《陔余從考》也指出這一史實。至於為什麼要選定十二種動物作標志,最早可能與圖騰有關。古代各部落都選一種特別懼怕或特別喜愛的動物,以其圖案作為本部落標志。宋代洪巽的《暘谷漫泉》、明朝郎瑛的《七修類稿》等對此都作了解釋。另外佛經《大集經》記有十二生肖輪流遊行的故事,但其中無虎而有獅子,因此有人認為,十二生肖是由古印度傳入中國的,以虎代獅,可能與中原不產獅有關。 也有人認為,十二生肖首先出現於記時。一晝夜是二十四小時,古代天文學家將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同時他們在觀天象時,依照十二種動物的生活習慣和活動的時辰,確定十二生肖。夜間十一點至次日凌晨一點,屬子時,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靜,頻繁活動之時,稱「子鼠」。凌晨一點至三點,屬丑時。牛習慣夜間吃草,農家常在深夜起來挑燈喂牛,故稱「丑牛」。凌晨三點至五點,屬寅時。此時晝伏夜行的老虎最兇猛,古人常會在此時聽到虎嘯聲,故稱「寅虎」。清晨五點至七點,屬卯時。天剛亮,兔子出窩,喜歡吃帶有晨露的青草,故為「卯兔」。早晨七點至九點,屬辰時。此時一般容易起霧,傳說龍喜騰雲駕霧,又值旭日東升,蒸蒸日上,故稱「辰龍」。上午九點至十一時,屬巳時。大霧散去,艷陽高照,蛇類出洞覓食,故作「巳蛇」。中午十一點至一點,屬午時。古時野馬未被人類馴服,每當午時,四處奔跑嘶鳴,故稱「午馬」。午後一點至三點,屬未時。有的地方管此時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時候,故稱「未羊」。下午三點至五點,屬申時。太陽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時啼叫,故為「申猴」。下午五點至七點,屬酉時。太陽落山了,雞在窩前打轉,故稱「酉雞」。傍晚七點至九點,屬戌時。人勞碌一天,閂門准備休息了。狗卧門前守護,一有動靜,就汪汪大叫,故為「戌狗」。夜間九點至十一點,屬亥時。夜深人靜,能聽見豬拱槽的聲音,於是稱作「亥豬」。就這樣,一天的時辰和動物搭配就排列了下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後來人們把這種紀時法用於紀年,就出現了十二生肖。 對十二種動物配十二時辰,還有一類似的說法。據說天地生成於子時,生之初,沒有縫隙,氣體跑不出來,物質無法利用,被老鼠一咬,出了縫隙,才使氣體跑出來,物質便能利用了。老鼠有打開天體之神通,子時就屬鼠了。老鼠打開了天地之縫,牛便出來耕耘在地,於是丑時就屬牛了。傳說人生於寅,「寅」字有敬畏之意,古時人最怕老虎,寅時便屬虎了。卯時已經進入清晨,但太陽還沒有出來,照亮大地的還是月亮,而月宮中唯一的動物是「玉兔」,於是卯時便屬兔。傳說辰時正是群龍行雨的時候,此時自然屬龍了。蛇善於利用草掩藏其行蹤,據說巳時蛇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動,不能傷人,所以巳時屬蛇。午時陽氣達到極限,陰氣剛欲產生,馬跑離不開地,是屬陰類動物,故午時屬馬。傳說羊吃了未時的草,並不影響草的再生,未時就屬羊了。申有「伸」的意思,而猴子最善於伸屈攀登,故申時屬猴。本時雞開始歸窩,此時當屬雞。戌時天漸漸黑了,狗開始「工作」,看家望門護院,這時就屬狗。亥時已入夜,萬物寂靜,天地混沌,而豬和天地混沌一樣,除「吃」以外一無所知,亥時自然就屬豬了。 《法苑珠林》引《大集經》言十二生肖由來曰:「閻浮提外,四方海中,有十二獸,並是菩薩化導。人道初生,當菩薩住窟,即屬此獸護持、得益,故漢地十二辰依此行也。」又雲:「其所以分配之義,則《暘谷漫錄》言之頗詳。據之,子、寅、辰、午、申、戌俱陽,故取相屬之奇數以為名的鼠、虎、龍、猴、狗皆五指,而馬單蹄也;丑、卯、巳、未、酉、亥屬陰,故取相屬之偶數以為名的牛、羊、雞、豬皆四爪,兔兩爪,蛇兩舌也。」據此,十二種動物按足趾奇偶排列為:牛四趾,為偶;虎五趾,為奇;兔四趾,為偶;龍五趾,為奇;蛇無趾卻兩舌,為偶;馬一趾(單蹄),為奇;羊四趾,為偶;猴五趾,為奇;雞四趾,為偶;狗五趾,為奇;豬四趾,為偶;十二種動物中,只有鼠最特殊,前足為四趾,為偶;後足五趾,為奇。這樣,原是奇、偶全占,因此就排在了十二種動物首位了

5. 12生肖是誰發明的從什麼開始的

用12生肖紀年,在我國至少在南北朝時開始了。《北史·宇文護法》中,記載了宇文護的母親寫給他的一封信,信中說:「昔在武川鎮生汝兄弟,大者屬鼠,次者屬兔,汝身屬蛇。」表明當時民間已有12生肖的用法了。

但是,12生肖的來歷如何呢?我國古籍中記載,我國古代的中原地區,最初使用的是「干支 紀年法」,即用10個天干符號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個地支符號子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合來紀年。在我國西北地區的少數游牧民族則以動物來紀年。《唐書》中記載:「黠戛斯國以十二物紀年,如歲在寅,則曰虎年。」另外,《宋史·吐蕃傳》中也記載說,吐蕃首領在敘事時,以物紀年,所謂「道舊事則數十二辰屬日,兔年如此,馬年如此。」以後,在中原同少數民族的交往中,兩種紀年法相 互觸合形成現在12生肖。正像清代趙翼在《陔余叢考》中指出的那樣,「蓋北俗初無所謂子 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浸尋流傳於中國,遂相沿不廢耳。」這種關於12生肖來歷的解釋,已經被許多人認可。

另外,關於12生肖來歷的說法還有:洪巽的《陽谷漫錄》中說,12地支中位居奇數者,以動物的指或蹄也為奇數相配,如子位居首位,與它相配的鼠為5指,地支中居偶數位的,則取相屬之偶數以為名,如牛與丑相配,為4爪。葉世傑在《草木子 》中,把12生肖的來歷解釋為:術家以12肖配12辰,每肖各有不足之形焉,如鼠無牙、牛無 齒、虎無脾、兔無唇、龍無耳、蛇無足、馬無膽、羊無瞳、猴無臀、雞無腎、犬無胃、豬無 筋、人則無不足。」

其它的說法還有種種。諸如:黃帝要選拔12種動物在天上按時值班……通過競賽而選中了鼠 、牛、虎等12種動物;12生肖來源於原始社會一些氏族的圖騰崇拜;12生肖可能是從天竺引 進的;或28個星宿分布周天,以值12個時辰。每個星宿都以一種動物命名。從每個時辰值班的動物中挑選某種常見的作某一年的代稱等等,不一而足。

盡管人們不能確定12生肖的確切來歷,但因為它的通俗、方便又具有趣味性,所以一直沿用至今,成為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種仍有實用價值的寶貴遺產。

6. 12生肖是誰發明的

十二生肖源於何時,今已難於細考。長期以來,不少人將《論衡》視為最早記載十二生肖的文獻。《論衡》是東漢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論衡·物勢》載:「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馬也。子,鼠刀。酉,雞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種生肖,所缺者為龍。該書《言毒篇》又說:「辰為龍,巳為蛇,辰、巳之位在東南。這樣,十二生肖便齊全了,十二地支與十二生肖的配屬如此完整,且與現今相同。

生肖為何取數十二?

《周禮·春官·馮相氏》載:「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敘事,以會天位。」時間的分割以十二累進,一紀十二年,一年十二個月,一日十二時辰。《國語·晉語四》載:「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甚至天子妻妾也有「十二女」之說,《後漢書·荀爽傳》:「故天子娶十二婦,天之數也;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近年,在神農架地區發現了漢族創世史詩《黑暗傳》。其中有一個講述干支來歷的故事:「開天闢地之初,玄黃騎著混沌獸遨遊,遇到女媧。女媧身邊有兩個肉包,大肉包里有十個男子,小肉包里有十二個女子。玄黃說:『這是天幹革命地支神,來治理乾坤的。』於是,為他們分別取名,配夫妻,成陰陽。男的統稱天干,女的則為地支。」這一創世神話故事,講干支,講玄黃神、女媧神,講乾坤陰陽,將干支的「身世」推溯得十分久遠。

天乾地刊,古代歷來以天為主、地為從。十天干又叫十母,對應的十二地支則別稱十二子。漢代蔡邕《月令章句》:「大橈采五行之情,占斗綱所建,於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謂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大橈是黃帝時代的大臣,這里的配成六旬,即六十甲子,取了天干十和地支十二的最小公倍數。干與支按順序相配合,由甲子乙丑……一直排至癸亥為第六十對,正好乾、支均用最末一位,再排便是重由甲子開始,這一循環稱為一個甲子。其中,每個天干出現六次,每個地支出現五次。

十二生肖的產生,有著天文學的背景。在原始時代,先民們體驗著寒暑交替的循環往復。宋代洪皓《松漠紀聞》載:「女真舊絕小,正朔所不及,其民皆不知紀年,問則曰『我見青草幾度矣』,蓋以草一青為一歲也。」宋代孟珙《蒙韃備錄》也記:「其俗每草青為一歲,有人問其歲,則曰幾草矣。」年又有觀天者發現月亮盈虧周期可以用來丈量歲的長短,發現十二次月圓為一歲,這一發現,是初期歷法最精度的成果之一,「十二」便視為傳達天意的「天之大數」。天干需地支為伴,日月相對,天地相對,就非「十二」莫屬了。

子鼠丑牛……戌狗亥豬。天下動物很多,古人為何選擇了這十二種動物為屬相?

清代劉獻《廣陽雜記》引李長卿《松霞館贅言》:「子何以屬鼠也?曰:天開於子,不耗則其氣不開。鼠,耗蟲也。於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屬鼠。地辟於丑,而牛則開地之物也,故丑屬牛。人生於寅,有生則有殺。殺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屬虎。犯者,日出之候。日本離體,而中含太陰玉兔之精,故犯屬兔。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龍行雨之時,故辰屬龍。巳者,四月之卦,於時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時蛇不上道,故屬蛇。午者,陽極而一陰甫生。馬者,至健而不離地,陰類也,故午屬馬。羊嚙未時之草而茁,故未屬羊。申時,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氣數,將亂則狂作橫行,故申屬猴。本者,月出之時,月本坎體,而中含水量太陽金雞之精,故本屬雞。於核中,豬則飲食之外無一所知,故亥屬豬。」

關於十二生肖的排列,還有各種傳說,這類故事,或似開心解悶的笑談,或似貶惡揚善的寓言,文學成分較濃。但是,生肖座次的排定,決非一朝一夕,也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最初未必就是一次提名十二種,也許只有四五個,也許曾有過超額的局面,後來優勝劣汰,定額定員並定位了,一直傳至今日。

另一種說法,十二生肖的選用與排列,是根據動物每天的活動時間確定的。我國至遲從漢代開始,便採用十二地支記錄本一天的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兩面三刀個小時,夜晚十一時到凌晨一時是子時,此時老鼠最為活躍。凌晨一時到三時,是丑時,牛正在反芻。三時到五時,是寅時,此時老虎到處游盪覓食,最為兇猛。五時到七時,為犯時,這時太陽尚未升起,月亮還掛在天上,此時玉兔搗葯正忙。上午七時到九時,為辰時,這正是神龍行雨的好時光。九時到十一時,為巳時,蛇開始活躍起來。上午十一時到下午一時,陽氣正盛,為午時,正是天馬行空的時候。下午一時到三時,是未時,羊在這時吃草,會長得更壯。下午三時到五時,為申時,這時猴子活躍起來。五時到七時,為酉時,夜幕降臨,雞開始歸窩。晚上七時到九時,為戌時,狗開始守夜。晚上九時到十一時,為亥時,此時萬籟俱寂,豬正在鼾睡。

十二生肖也被稱為十二年獸。在中國的歷法上有十二隻年獸依次輪流當值,所以我們的中國年就有以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和豬應用在歷法上。

十二生肖始於紀元前六世紀,初期跟地支一組的數字互相應用,到後來才變成的紀年的年號。但是,在十二生肖中,為何人人喊打的老鼠能獨占鰲頭,領袖群倫呢?這里有一個民間傳說:玉皇大帝召集眾生肖開排名大會,豬鼠牛馬羊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大家一齊趕著赴會,牛大哥憨厚,早早啟程 結果一馬當先佔了首位,本來冠軍非它莫屬,可是機靈的老鼠在關鍵時刻,看準時機,悄悄躍上牛背,站在牛頭上,結果排名時牛大哥就只有讓位於鼠老弟了,屈居第二。當然,這只是傳說,近年來,流行另一種較合理可信的說法,我們知道,動物的足趾有單雙即奇偶之分,不管是二足或是四足,它的足趾數目前後或者左右都是相同的,但唯獨鼠是例外,它是前足四趾而後足五趾,所以在排列十二生肖時,按足趾的奇偶參差排列,鼠足因為奇偶同體,無法安排,所以因異得福名列前茅。接下來是牛,足有四趾,屬偶數,虎足有五趾,屬奇數,免足有四趾,偶數,龍足有五趾, 奇數,蛇呢,因為無足無趾,實同偶數,馬足有一趾,奇數,羊足有四趾,偶數,猴足有五趾,奇數,雞足有四趾,偶數,狗足有五趾,奇數,豬足有四趾,偶數。這種按足趾奇偶數來分的說法,終於為鼠老弟伸張了正義,洗刷了蒙受多年的「佔位」之冤,使鼠能揚眉吐氣,來年再展風采。

這個故事的另外一章講述的是貓鼠為何成仇人。當時,貓和鼠原是好朋友,在赴群眾大會前,它們一起睡並約好誰先醒就叫醒誰。豈知,老鼠第二天起得早,竟然靜悄悄地獨自赴會,不理會貓。等貓醒來趕赴大會時,佛陀已經將十二年號分配好了。貓和鼠便從此結下深仇。

當然傳說歸傳說,民俗學者郭立誠氏的看法則較可獲得歷史記載的應證。人們是為了便於記住天乾地支名歲,而將代表十二辰的動物來稱呼它

7. 誰發明的十二個屬相

《甲骨文字研究·釋支幹》中講「 十二肖象於巴比倫、埃及、印度均有之,然均不甚古,無出於西紀後百年以上者。意者此始漢時西域諸國,仿巴比倫之十二宮而制定之,再向四周傳播者也 。」 要不就是 不少人將《論衡》視為最早記載十二生肖的文獻。《論衡》是東漢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論衡·物勢》載:「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馬也。子,鼠刀。酉,雞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種生肖,所缺者為龍。該書《言毒篇》又說:「辰為龍,巳為蛇,辰、巳之位在東南。

8. 中國的十二生肖起源什麼時候

肖文化的起源,有許多種說法。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我國的民間故事講,軒轅黃帝要選十二種動物擔任宮廷侍衛。貓托老鼠報名,老鼠給忘了,結果貓沒選上,從此與老鼠結為冤家。大象也來報名,被老鼠鑽進象鼻子里,把大象趕跑了。剩下十二種動物,原本推舉牛居首位,老鼠跳到牛背上,豬跟著起鬨,結果老鼠排第一,豬排為倒數第一。龍和老虎也不服,被封為海中之王和山中之王,排在了老鼠和牛的後面。兔子不服,與龍賽跑,這樣兔子又排在了龍的前面。狗在旁邊看著不服氣,就咬了兔子尾巴一口,結果狗被罰到了後面,而兔子的尾巴從此就變短了。蛇、馬、羊、猴、雞也經過一番較量,才一一排定了先後位置。

這個民間故事,可能不完全是虛構的(許多民間故事都記錄著遠古文化信息,例如牛郎織女描述的實際上是先夏時期黃帝族與炎帝族通婚的故事)。在我國先秦典籍里,就提到黃帝驅使各種野獸作戰,《山海經》里也記錄著許多部落「使四鳥(虎、豹、熊、羆)」,這些所謂的「野獸」實際上是遠古部落或氏族的圖騰動物。因此,民間故事說黃帝選十二種動物為侍衛,也可以理解為黃帝部落聯盟裡面有十二個主要的部落成員。

除了中國有十二生肖之外,其它國家也有生肖。緬甸人有八大生肖,星期一出生的人屬虎,星期二出生的人屬獅子,星期三上午出生的人屬雙牙象,星期三下午出生的人屬無牙象,先秦四齣生的人屬老鼠,星期五齣生的人屬天竺鼠,星期六齣生的人屬龍,星期日出生的人屬妙翅鳥。
墨西哥的十二生肖與中國的生肖文化相同,其中虎、兔、龍、猴、犬、豬與中國完全相同,其餘六種則是當地的常見動物或古代常見動物。因此,我們有理由推測,墨西哥的生肖文化,是從中國傳去的,並結合當地動物情況進行了調整.

埃及、希臘、巴比倫的十二生肖動物(十二獸歷)基本相同,它們是牡牛、山羊、獅子、毛驢、蟹、蛇、犬、貓、鱷魚、紅鶴、猿、鷹(巴比倫生肖里沒有蟹,而是有蟑螂)。這些國家或民族的生肖動物與中國的生肖動物相比,獅子相當老虎,毛驢相當馬,貓取代了兔,鷹取代了雞,鱷取代了龍,蟹和紅鶴更換了老鼠和豬。

接下來的問題是,古巴比倫人的十二獸歷與中國的十二生肖在文化內涵上又有什麼不同呢?簡潔地說,中國的十二生肖文化的內涵比十二獸歷更豐富。這是因為,十二生肖文化包涵著十二獸歷,而十二獸歷未必能夠形成十二生肖文化。具體來說,十二獸歷僅僅是用12種動物來紀年,而十二生肖文化不僅是在用12種動物紀年,還認為不同年份出生的人應該模仿該動物紀年的動物的習性(所謂「肖」就是模仿和相似)。

此外,印度也有十二生肖,根據印度神話《阿婆縛紗》的記載,十二生肖動物原為十二個神的駕獸,它們分別是招杜羅神的鼠,毗羯羅神的牛,宮毗羅神的獅,伐折羅神的兔,迷立羅神的龍,安底羅神的蛇,安彌羅神的馬,珊底羅神的羊,因達羅神的猴,波夷羅神的金翅鳥,摩虎羅神的狗,和真達羅神的豬。不難看出,印度十二生肖的獅子相當於中國的老虎,金翅鳥相當於中國的雞(原本為鳳凰),也就是說印度的十二生肖與中國的幾乎完全相同。

那麼,究竟是中國人還是印度人發明的十二生肖呢?發明十二生肖(十二獸歷)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我們知道,十二獸歷顧名思義就是用12種動物分別紀十二年。換句話說,古人是因為發現不同年份更適宜某種動物的生存,才會用這種動物作為這個年份的象徵動物。至於為什麼存在著12年的周期輪回,因此只能是12種動物,而不是10種動物或14種動物,這又涉及到天文生物學的問題.

眾所周知,對地球上的生物影響最大的天體是太陽、月亮和五大行星,以及彗星、隕石等。其中,與12年周期循環變化最接近的天體現象,一是木星繞太陽一周的時間為12年(近現代測定為11·8年),二是太陽黑子活動周期平均為11年。有鑒於此,我們有理由認為十二生肖的起源與木星12年繞太陽一周的運動有關。也就是說,木星在繞太陽旋轉的周期中,它在太陽系的不同位置,對地球的氣候產生了不同的作用,從而影響到不同動物的生存活力.

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可以形成可觀的文化產業。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國能夠把生肖文化推廣到國外更多的國家,那麼一定會帶動中國生肖文化產業的出口(包括中國其它的傳統文化)。目前,許多海外華僑已經認識到這種中國獨特文化的廣闊商機,並採取了一些相應的活動,國內有關部門和媒體,也有必要進行配合或大策劃,例如召開國際生肖文化研討會,鼓勵外國中小學課本增加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廣泛傳播中國的生肖文化、星宿文化、數字文化、山海經地理文化(包括描繪帝禹時代山川風貌的巨畫《帝禹山河圖》),等等。

閱讀全文

與誰發明的12生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
專利代理人個人總結 瀏覽: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