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是造紙術的發明者-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炒、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為紀念蔡倫的功績,後人把這種紙叫做「蔡侯紙」。
紙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紙是用以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製品。一般由經過制漿處理的植物纖維的水懸浮液,在網上交錯的組合,初步脫水,再經壓縮、烘乾而成。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根據考古發現,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中國已經有了麻質纖維紙。質地粗糙,且數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1)發明者寬客擴展閱讀:
直到東漢和帝時期,經過了蔡倫的改進,形成了一套較為定型的造紙工藝流程,其過程大致可歸納為四個步驟:
第一是原料的分離,就是用漚浸或蒸煮的方法讓原料在鹼液中脫膠,並分散成纖維狀;
第二是打漿,就是用切割和捶搗的方法切斷纖維,並使纖維帚化,而成為紙漿;
第三是抄造,即把紙漿滲水製成漿液,然後用撈紙器(篾席)撈漿,使紙漿在撈紙器上交織成薄片狀的濕紙;
第四是乾燥,即把濕紙曬干或晾乾,揭下就成為紙張。
漢代以後,雖然工藝不斷完善和成熟,但這四個步驟基本上沒有變化,即使在現代,在濕法造紙生產中,其生產工藝與中國古代造紙法仍沒有根本區別。
造紙技術的發展主要體現兩個方面:在原料方面,魏晉南北朝時已經開始利用桑皮、藤皮造紙。到了隋朝、五代時期,竹、檀皮、麥桿、稻桿等也都已作為造紙原料,先後被利用,從而為造紙頁的發展提供了豐富而充足的原料來源。
Ⅱ 發明者與發明物。
張衡地動儀 斯蒂芬孫火車 愛迪生留聲機 西夫拉克自行車 瓦特蒸汽機 馬萊電影 畢升活字印刷
Ⅲ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及發明者
蔡倫和造紙術
公元105年,蔡倫在東漢京師洛陽總結前人經驗,改進了造紙術,以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為原料造紙。大大提高了紙張的質量的生產效率,擴大了紙的原料來源,降低了紙的成本,為紙張取代竹帛開辟了的前景,為文化的傳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畢升與活字印刷
被譽為「文明之母」的印刷術,是四大發明之一。中國古代早在宋代畢升時期,已有人試驗以木為原料製作活字,因木字遇水膨脹,效果不佳,而未成功,畢升才改木為泥發明用泥製作活字。然此後不久,木活字印刷研製成功並得以發展和推廣,西夏文《吉祥遍至口和本續》等木活字本和維吾爾文木活字的出土為此提供了實物證據。
指南針
指南針的發明並無確切的時間及發明者出現,在北宋曾公亮的《武經總要》中曾提及在行軍時用「指南魚」來幫助辨別方向,至於「指南魚」則是一片薄如魚狀的鋼片,五分寬,兩寸長,肚皮處有下凹,形狀有如小船般,在經過磁化的步驟後,浮於水面!
火葯
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火葯,顧名思義就是(著火的葯)。它的起源與煉丹術有著密切的關系,是古代煉丹士在煉丹時無意中配製出來。
Ⅳ 無線電的發明者是誰
1894年,20歲的馬可尼從雜志上讀到,赫茲在實驗室里做過電磁波傳送試驗之後斷然否版認了利用電磁波進行通信的可能權。他並沒有迷信權威,而是認為利用電磁波跨越空間傳送通訊將遠遠優於通過電線傳輸。
為了證實自己的設想,馬可尼開始搜集資料進行試驗。結果,馬可尼成功地看到了赫茲所觀察到的現象。第二年,電波信號已經可以發射2.7千米了。這一成功使馬可尼心中產生了一個使無線電網路布滿全球的夢想。
為增大信號接收距離,馬可尼研製了檢波器。他還自製了一個更大的電感線圈,並接上了天線,以使信號傳到更遠的距離。經過試驗,信號傳到了1.6千米以外的地方。就這樣,馬可尼發明了自己的無線電報。
Ⅳ 誰是第一位汽車發明者
誰是第一位汽車發明者』
絕大部份學者皆將德國工程師卡爾·賓士(Kral Benz)視為第一位發明者。
1884年,卡爾·賓士(Carl Benz),出生於德國,他從未見過父親,因為在他一歲時當父親的火車司機在一次事故中不幸逝世。賓士於1860年中學畢業後即上了當地一所技術學校,在學校他對機械原理特別感興趣,尤其是偏愛研究熱力發動機和蒸汽發動機。
從技校畢業後,賓士先是到一家機械廠當學徒,後又到曼海姆建築公司當廠長,不久又到部隊服役。1871年初退役的賓士到處尋找工作卻無著落,一直到第二年才找朋友借錢成立了「卡爾賓士鐵器鑄造和機械工廠」。
由於經濟長期不景氣,1877年,賓士的工廠瀕臨倒閉,欠別人2000馬克無力償還,催債人頻頻上門。
賓士並沒有從此放棄(否則也不會有今天的賓士汽車),他決定轉到發展潛力巨大的發動機製造業,並於1879年12月31日晚研製成功一台單缸二行程發動機。
由於發動機在當時沒有多大用處,因此他的工廠並不景氣。1882年,賓士終於取得一名商人及一家銀行的支持,聯合成立了曼海姆燃氣發動機有限公司。一個月後,由於商人與銀行發生矛盾,賓士不能放手,憤然推出公司。由於提前推出,賓士搭上了所有的機器設備作為賠償。
1885年賓士終於造出世界上第一輛汽車(單缸水冷立式發動機,排量985CC,功率0.75馬力,最高車速12英里/時),並於1886年1月29日獲得汽車製造專利(注冊號:37435,專利人為賓士公司),這一天被公認為世界首輛汽車誕生日。
1888年9月,賓士的汽車在慕尼黑的機械博覽會上震驚世界。
1893年,卡爾·賓士經過幾年努力後,開始生產維多利亞牌四輪汽車(價格4000馬克),造成產品積壓,後聽取商人意見推出只有2000馬克的汽車,結果一年賣出125輛。
賓士獲得了成功,不斷發展,擁有巨大財富。每年12月31日,應其夫人要求發動一次第一台發動機,回憶當年的艱難歷史。
1929年,卡爾·賓士逝世。
1886年1月29日,卡爾·本茨發明了第一輛不用馬拉的三輪車,現保存在慕尼黑的汽車博物館。賓士汽車公司獲得'汽車製造專利權',正是這一日子,被確認為汽車的生日。
Ⅵ 中國古代車的發明者
軒轅氏
又稱玄袁氏,為少典氏之子,因其族善製作大車轅,駕車周流天下,故而稱軒轅氏。其居住地又因黃帝軒轅氏而命名軒轅之丘,軒轅氏起兵革炎帝,以車帳相結為營,因是軒轅氏發明,世稱"行轅"。
Ⅶ 寬客的來源
Quant的音譯。金融工程師。他們將自己戲稱為「礦工」。
什麼是金融工程師:
金融工程的決定性要素是主持和操縱金融工程的人,這些人就是金融工程師。1991年國際金融工程師學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Financial Engineers)的成立,既代表著金融工程學的正式問世,也代表著金融工程師這一特殊的群體已為社會所公認。由於金融工程要廣泛涉及公司財務、證券投資、外匯交易、金融衍生品交易等許多領域,要求金融工程師必須具備與其所承擔的金融工程職責相符的理論、知識和技能。
2007年(美)德曼出版了《寬客人生》一書獲選《商業周刊》十大好書。
他在書中這樣寫道寬客」(Quant)——受過嚴格科學訓練的數量金融師——正是這些模型的創建者,他們是華爾街舞台上未來的明星。
當然,職業無好壞,關鍵看個人的喜歡。以下我先對「寬客」(Quant)這個職業進行詳細的分類介紹,以供希望成為「寬客」(Quant)的朋友參考。其細分為6種,分別是:
a.交易模型Quant(desk quant)——開發直接被交易員使用的價格模型。
b.模型識別Quant(Model validating quant) —— 獨立開發價格模型,確定desk quant開發的模型的正確性。
c. 研發Quant (Research quant) ——嘗試發明新的價格公式和模型。
d. 程序員(quant developer) ——寫代碼或者調試其他人的大型系統。
e.統計套利Quant(Statistical arbitrage quant) ——在數據中尋找自動交易系統的模式(就是套利系統). 這種技術比起衍生物定價的技術有很大的不同, 它主要用在對沖基金領域。
f. 風險管理Quant(capital quant) ——建立銀行的信用和資本模型(巴塞爾II銀行協議)
但是也有不同的聲音。
Ⅷ 造紙術的發明者是誰
造紙術是蔡倫發明的。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紙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即按書寫需要裁好的絲織品)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
東漢元興元年,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原料,經過挫、搗、炒、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這種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質量也提高了,逐漸普遍使用。
(8)發明者寬客擴展閱讀
蔡倫造紙——
他全神投入,茶思飯想,日夜琢磨。一天,他面對著正在磨面的石磨出起神來:把麥粒磨成面,然後既可做成很大的饃饃,又可攤成薄薄的餅子。那麼,對於竹簡,是否也可以這么處理呢?他試著將竹簡裝進磨眼,只聽「嘶嘶啦啦」直響,卻怎麼也沒有磨碎,更沒有成粉——又失敗了!
蔡倫仍不甘心,他又把竹節和破布、舊魚網等放在石臼中,揮舂用力,一下,兩下,三下……堅持舂個不停,終於成了渣、成了粉。然後泡在水裡,水面上便立刻形成一層薄膜,真的像是薄薄的煎餅。輕輕揭下來,貼在牆上,晾乾,
再在上邊試著寫字,只覺非常光滑流暢,而且轉眼間墨跡就干,和竹簡相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這就是蔡倫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所造的紙。他為人類的文明進步作出了不朽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