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機械鍾發明

機械鍾發明

發布時間:2021-09-25 04:21:52

❶ 機械鍾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鍾表,可以把測時的結果保持下去,這叫「守時」。

守時的工具通常是時鍾。

在水鍾、沙鍾以後,人們發明了機械鍾。從古老的掛鍾到細巧的快擺手錶,都有一個擺。只有不停地走動的擺才能指示時間,才能使鍾表走得准確。

擺是誰發明的?世界上第一個用擺的振動來計時的鍾是怎樣製造出來的?

1583年,在義大利比薩城裡,有個叫伽利略的青年到教堂中去禮拜。他看到一盞繩索吊在屋頂下的銅燈被風吹動,燈就慢慢地前後擺動著。這種擺動是一種普通存在的自然現象。長期都未引起人們的注意,而伽利略卻抓住了這個現象:擺動既平穩又均勻,每次擺動的時間是否是一樣呢?當時還沒有鍾表,沒法比較。

後來,在課堂上,老師說:「一般來說,人脈搏的次數是穩定的。」這給了伽利略以啟示:能不能用脈搏來測定那盞吊燈的擺動周期呢?他再次做禮拜時,用手指按著自己的脈搏默數次數,同時仔細觀察吊燈往返的擺動。他發現燈的擺動,每次經歷的時間總是一樣。雖然,擺動的幅度會越來越小,直到完全靜止為止,但擺動一次所用的時間卻不見變小。實驗還發現,繩子越短,每一次擺動經歷的時間也越短。他終於發現,擺的擺動周期和幅度無關這個單擺擺動的等時性規律。

伽利略很想用擺來指示時間,由於當年宗教的盛行,科學真理的傳播被禁錮了。伽利略沒有能如願。

1656年,荷蘭科學家惠更斯對伽利略發現的單擺等時性規律又作了進一步研究,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個用擺的振動來計時的時鍾。這種擺鍾大致分為擺動部分和計數部分兩大結構。計數部分通常採用指針和度盤式數字顯示。而利用這種原理製造出來的機械鍾在世界上應用了300多年。

為什麼擺會擺動呢?這同地球的吸引有關系。當擺在位置上失去平衡的時候,重力和線的拉力不在一條直線上,產生了一種使擺返回平衡位置的力,引起擺動。單擺運動的周期和地球的吸引力有關系,因此,必須在同一地方,地心吸引力相同,擺才能具有等時性。

早期的機械鍾都是造得較大的。英國倫敦議會大廈有座巨大的鍾——大本。大本有四個鍾面,在四角形的塔上,每邊有一個,每個鍾面的直徑8米。它的分針有3.5米長,鍾面上的數字高75厘米,鍾擺有200千克重。

人們為了改進鍾表,使它造得更細巧,於是想到了一種彈性物體,因為單擺的擺動是一種振動,而彈簧也能自由振動。人們發現,構造一定的彈簧,它的頻率總是不變的,根據這個原理,製造出了擺輪游絲。游絲是一根螺旋形的彈簧,一頭安在擺軸上,另一頭安在一個固定的金屬片上。擺輪向左或向右推動,游絲時而卷緊,時而松開。有了擺輪游絲,人們造出了懷表和手錶。

為了使手錶走得准,人們不斷加以改進。手錶轉軸上安上鑽石,減少磨損,使壽命長,手錶製造注意到了防震、防水、防磁性能,發明了自動表、日歷表、快擺表等。手錶走得准確與否,同擺輪游絲的周期有關,擺輪周期越短,擺得越快,走得越准。人們製造出快擺手錶,擺輪每秒鍾來回擺6次,比普通錶快上一倍,它走上一天,誤差只有6秒鍾左右。

❷ 機械鍾表是誰發明的

公元1300年以前,人類主要是利用天文現象和流動物質的連續運動來計時。例如,日晷是利用日影的方位計時;漏壺和沙漏是利用水流和沙流的流量計時。
東漢張衡製造漏水轉渾天儀,用齒輪系統把渾象和計時漏壺聯結起來,漏壺滴水推動渾象均勻地旋轉,一天剛好轉一周,這是最早出現的機械鍾。北宋元祜三年(1088)蘇頌和韓公廉等創制水運儀象台,已運用了擒縱機構。
1350年,義大利的丹蒂製造出第一台結構簡單的機械打點塔鍾,日差為15~30分鍾,指示機構只有時針;1500~1510年,德國的亨萊思首先用鋼發條代替重錘,創造了用冕狀輪擒縱機構的小型機械鍾;1582年前後,義大利的伽利略發明了重力擺;1657年,荷蘭的惠更斯把重力擺引入機械鍾,創立了擺鍾。
1660年英國的胡克發明游絲,並用後退式擒縱機構代替了冕狀輪擒縱機構;1673年,惠更斯又將擺輪游絲組成的調速器應用在可攜帶的鍾表上;1675年,英國的克萊門特用叉瓦裝置製成最簡單的錨式擒縱機構,這種機構一直沿用在簡便擺錘式掛鍾中。
1695年,英國的湯姆平發明工字輪擒縱機構;1715年,英國的格雷厄姆又發明了靜止式擒縱機構,彌補了後退式擒縱機構的不足,為發展精密機械鍾表打下了基礎;1765年,英國的馬奇發明自由錨式擒縱機構,即現代叉瓦式擒縱機構的前身;1728~1759年,英國的哈里森製造出高精度的標准航海鍾;1775~1780年,英國的阿諾德創造出精密表用擒縱機構。
18~19世紀,鍾表製造業已逐步實現工業化生產,並達到相當高的水平。20世紀,隨著電子工業的迅速發展,電池驅動鍾、交流電鍾、電機械表、指針式石英電子鍾表、數字式石英電子鍾表相繼問世,鍾表的日差已小於0.5秒,鍾表進入了微電子技術與精密機械相結合的石英化新時期。

❸ 渾象對機械鍾表的發明有什麼作用

1958年,王振鐸先生根據蘇頌的著作《新儀象法要》考證了水運儀象台的結構,復製成功了這台儀器的縮小模型,陳列於中國歷史博物館。差不多同時,英國李約瑟等人也做了類似的工作,倫敦郵政總局的孔布里奇先生也按其研究和理解復制了一件。通過他們的研究,一致認為其中控制運轉的關鍵部件卡子乃是後世機械鍾表中擒縱器的雛形。在西方機械鍾表問世前的6個世紀,一行等人已做出了這一發明。渾象這一發明使我們看到了從漏水計時到現代化機械鍾表發展過程中的關鍵一環。

❹ 機械鍾最早由我國唐朝哪位高僧發明

唐代僧一行發明了最早的自鳴鍾,用漏水激輪,一日一夜轉一周,29轉多為一個月365轉為一年。同時裝有2個木人,每一刻一擊鼓,一個時辰(相當於一個2個小時)一撞鍾。

❺ 機械鍾發明的影響是什麼

一是進一步刺激了歐洲人對各種復雜機械的興趣。這種興趣早就隨著中世紀盛期坊的激增而產生,但鍾最終變得比磨坊還要普遍,因為約1650年後鍾價十分低廉,實際上歐洲每一家庭中都有了鍾。家用鍾是奇妙機器的模型。如果說不是更為重要,但至少具有同等意義的是,鍾開始使歐洲的日常事務的進程更為合理。在中世紀晚期鍾出現之前,時間是可以變通的。男男女女們對天有多晚只有大概的概念,多多少少地按照太陽的升降作息。生活在農村中的人尤其隨著季節變換以不同的進度從事不同的勞作。

❻ 機械鍾的發展歷史

隨著人們對計時精度的要求求和技術的提高,分針和秒針被安裝在鍾面上,使機械鍾能更精確地顯示時間。裝有鍾面和指針的機械鍾使人能直觀地了解時間。鍾面和指針運用,源於古老的日晷。巨大的鍾面和指針,以及定時敲鍾成為貫徹至今地標准。15世紀,螺旋彈簧的發明和發條裝置的應用使機械鍾擺脫了笨重的重錘,成為小巧精緻的工具。現在的機械鍾表中普遍使用的游絲,就是惠更斯在螺旋彈簧的基礎上研究出來的。

❼ 誰知道機械鍾是誰發明的

郭守敬

❽ 機械鍾最早由我國唐朝那位高僧發明

僧一行。
唐代僧一行發明了最早的自鳴鍾,用漏水激輪,一日一夜轉一周,29轉多為一個月365轉為一年。同時裝有2個木人,每一刻一擊鼓,一個時辰(相當於一個2個小時)一撞鍾。
有個率府兵曹參軍梁令瓚設計了一個黃道游儀,並已經製成了該儀器的木頭模型。在一行的支持和領導下,於開元十一年(723),用銅鑄造成此儀器。這台儀器既可以用來測定每天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可以用來測定月亮和星宿的位置。
同年,一行和梁令瓚等人在繼承張衡「水運渾象」理論的基礎上又設計製造了「水運渾天儀」。水運渾天儀上刻有二十八宿,注水激輪,每天一周,恰恰與天體周日視運動一致。水運渾天儀一半在水櫃里,櫃的上框,有如地則自然撞鍾」。整個水運渾天儀既能演示日、月、星辰的視運動,又能自動報時。這是世界上最早的計時器,比外國自鳴鍾的出現早了六百多年。一行等人的成就又超過了張衡。

❾ 最早的機械鍾是在什麼時候發明的

大約600年前發明的,但不是很准確,直到300年後才有所改善,那是因為義大利的內科學家容伽利略(1564—1642)發現了鍾擺原理。他發現鍾擺搖晃一次所花費的時間是一定的,所以要確定時間,只需要計算鍾擺搖晃的次數即可。更理想的方法是,在時鍾裡面裝個鍾擺,時鍾就會自己計算鍾擺搖晃的次數。鍾擺每晃一次,時針就會往前移一點,而指出當時的時間。現在你仍然可以看到根據這個原理製造的、舊式的落地時鍾。

❿ 機械鍾是誰發明的

一行 世界上第一架機械鍾是由唐朝高僧、數學家「一行」設計製造的。這架鍾實際上是一架附有報警裝置的天文儀器,而不是一架簡單的機械鍾表。 據《舊唐書?天文志》 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機械鍾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