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酷吏張湯發明的酷刑

酷吏張湯發明的酷刑

發布時間:2021-09-24 23:46:48

1. 張湯做了什麼殘忍的事,會被後世當成酷吏的代表

張湯因辦案時手段殘酷,殺人如麻,而被後世認為是酷吏的代表。張湯是西漢武帝時期的一名廷尉,因辦案利落冷靜,手段殘酷而深得漢武帝的欣賞和重用,他任職期間處理過的最殘忍的案子莫過於陳皇後巫術案、淮南王劉安謀反案以及衡山王劉賜謀反案。

而張湯的殘忍冷酷恰恰得到漢武帝的賞識,某種程度上來說,張湯也成為了漢武帝的棋子,沒有他的授意,想必張湯也不會採用如此殘酷的手段。不過張湯的鐵血手段也為自己埋下了禍根,朝中官員聯合起來向皇上彈劾他,說他與商人勾結,對朝廷不利。漢武帝命另一名酷吏去審問張湯,張湯自知自己將遭受怎樣的折磨,於是含恨自盡。張湯雖然辦案時手段殘酷,但為官清廉,對漢武帝也衷心不二,但最後的結局也不好。

2. 酷吏張湯,為什麼連老鼠都要判死刑呢

中國古代有那麼一批酷吏,他們要麼創造各種刑法,肆意虐待犯人,從中取樂;要麼肆意構陷,任人家破人亡,刑場上面人頭滾滾。但凡酷吏,史書幾乎無一字褒揚。但今天要說的酷吏張湯,他是酷吏界的一股清流,雖為酷吏但史書破天荒的為他記上褒揚的話語。

張湯,漢武帝時期人,今陝西長安縣人。司馬遷《史記》,班固《漢書》中均為張湯做傳,一個小小的御史能被兩大史學家"認可"說明張湯的能力還是挺高的。

張湯審鼠

張湯長大後經過努力終於成為御史,御史這個官職主要職責就是監察朝廷百官,並負責彈劾朝廷百官。在任御史期間他還參與編制了大漢《越宮律》,《朝律》等法律著作。張湯這個人被記錄為酷吏主要和他行事的習慣有關系,他這個人進行判決的時候,如果是達官貴人犯法,他就按照律法最高的標准去判決。匯報漢武帝時進行編織、構陷。如果貧苦百姓犯法他就按最低標准判決,匯報時盡可能進行開脫。就這一點,為張湯贏取了巨大的名聲。

3. 中國歷史上酷吏有哪些,有一個最殘忍,直接用醋灌鼻

我現在能想到的,中國歷史上的酷吏有商鞅,有張湯還有來俊臣,其中來俊臣就是發明用醋灌鼻的人。這些人處在不同的時代,但是提起他們的名字,相信很多現代人聽了都瑟瑟發抖。這些人發明的酷刑一個比一個殘酷,甚至可以用喪心病狂來形容。

最後來說一下,武則天時期的來俊臣。其實來俊臣的“傑作”除了用醋灌鼻子之外,還有很多殘酷的刑罰,其中最著名的刑罰就是“請君入瓮”。這刑罰雖然不是他發明的,但是是他最開始應用的。他用這種殘忍的手段殺了當時跟他一樣同是酷吏的周興,然而諷刺的是,想出“請君入瓮”之人就是周興。

4. 漢朝武帝年間的酷吏張湯的手段到底有多殘忍

張湯用法主張嚴峻不公,所以後人常以他作為酷吏的代表人物。他斷決的罪犯,若是漢武帝欲圖加罪,他便讓廷尉監或掾史窮治其罪;若是漢武帝意欲寬免其罪,他便要廷尉或掾史減輕其罪狀;他還公布告緝令,剪除豪強兼並的家族,舞弄文辭,巧言詆毀以輔助法令的施行。

5. 為什麼說張湯是"酷吏"

說張湯是"酷吏",原因如下:
1.在張湯的一手操辦下,漢武帝時期恢復了漢初廢除的連坐法、族誅法、妖言誹謗罪等嚴刑峻法,對犯法者動輒處以極刑,殺人無數。西漢也由此進入了酷吏統治的恐怖時代。

2.張湯發明並製造了腹誹法:腹誹法的實質是:皇帝可以任意加罪臣僚,政府可以任意處罰百姓。
3.張湯與趙禹還增設見知故縱法(見知有人犯法而不舉報,即是故意縱容)、監臨部主法(所監臨部屬有罪應連坐),緩深故之罪(即官吏因苛刻深求,犯了故意製造理由逮捕、誣諂他人的罪行,全部從寬從緩處理)、急縱出之誅(就是官吏如釋免罪人,也可懷疑他是故意放出,可判有罪),張湯挖空心思,巧立名目,轉相比況,製造出律令三百五十九章,大辟(斬首等酷刑)四百零九條、一千八百八十二事,還有死罪決事比一萬三千四百七十二事。這些既繁且苛的法律條文,塞得滿屋滿架,多得連執法官吏也無法看完一遍。
4.辦案時殺氣騰騰,只要有牽連者一律判死刑,審訊時,所有能讓人魂飛魄散的刑具全部搬上大堂。數百案犯,或鞭笞,或刀割,或簽扎,或火烙,或煙熏,無所不用其極。淮南王劉安謀反案,就有2萬多人被殺。衡山王劉賜謀反案:此案也造成2萬多人被殺。
5.連動物也不放過:張湯因家中肉被老鼠偷吃,惹怒了他,他於是設立了審問老鼠的法庭。依照辦案的法律程序,先是拷打賊鼠,然後經反復推敲斟酌,寫成一篇起訴老鼠罪狀的訟詞。他把老鼠、剩肉和訟詞放在廳堂下,儼然似一法官,最後比照律條定罪,判處老鼠磔刑(磔刑:割肉離骨,斷肢體,再割斷咽喉)。

6. 張湯發明的刑具有什麼 西漢酷吏張湯是誰怎麼死的

張湯(?—公元前116年12月),西漢時期官員、酷吏,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因為治陳皇後、淮南、衡山謀反之事,得到漢武帝的賞識。
張湯先後晉升為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與趙禹編定《越宮律》、《朝律》等法律著作。用法主張嚴峻,常以春秋之義加以掩飾,以皇帝意旨為治獄准繩。曾助武帝推行鹽鐵專賣、告緡算緡,打擊富商,剪除豪強。頗受武帝寵信,多行丞相事,權勢遠在丞相之上。
元鼎二年十一月(公元前116年12月),因為御史中丞李文及丞相長史朱買臣的誣陷,被強令自殺。死後家產不足五百金,皆得自俸祿及皇帝賞賜。張湯雖用法嚴酷,後人常以他作為酷吏的代表人物,但他為官清廉儉朴,不失為古代廉吏。

7. 酷吏張湯有怎樣的典故

一生使用嚴刑峻法的張湯終於也被皇帝逼著飲下了一杯毒酒,毫不被人憐憫地死去了。

張湯的父親曾任長安丞。7歲那年,父母外出,他因為貪玩不顧家,結果廚房的肉被老鼠叼光了。父親回來後嚴厲地批評了他。張湯決定懲辦「盜肉賊」,他先是進行「偵察」,接著「捕拿」:在一個洞口張好網,另一個洞口採取燒柴灌油的方法,老鼠果然一一落網。張湯又挖出洞內的殘肉做「罪證」,然後,一拍驚堂木,歷數「罪犯」的「罪狀」,最後,對老鼠處以極刑——就地打死。他的父親看到後暗暗高興,知道他有審理案件的才能,於是讓他書寫治獄的文書。父親死後,張湯繼承父職。為長安吏,任職很久。

周陽侯田勝是武帝的母親王太後的弟弟。他在任職九卿時,曾因罪被拘押在長安。張湯一心幫助他,對他關懷備至。他在釋放後被封為侯,與張湯交情極深。田勝經常引見張湯遍雪後景像見各位貴族,使他的名氣大增。後來,張湯擔任給事內史,因為辦事無誤,由內史寧成推薦給丞相,調任為茂陵尉,在陵中處理事務。武安侯田紛為丞相時,徵辟張湯為丞相史(丞相府幕僚),不久,又向皇帝推薦他,任為侍御史,辦理案件。在處理陳皇後巫蠱的案件時,他深入追查其黨羽。因此,武帝認為他很能幹,晉升他為太中大夫。

他與趙禹共同制定各種律令,務必依法令嚴峻細密,對任職的官吏尤為嚴格。不久,武帝以張湯明法令,擢其為掌管全國刑獄的廷尉,趙禹遷為掌山海池澤稅的少府,皆居九卿之位。兩人關系密切,張湯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趙禹。但是兩人交誼雖深,而志趣不同。趙禹為人廉潔奉公,性情倨傲,自從任官以來,舍第中從未有過食客。公卿相繼邀請趙禹,趙禹卻從不回報,其用心在於杜絕知交、親友及賓客的邀請,以便堅持自己的主張。他收到法律判決文書都予以通過,也不復查,以便掌握官屬們過錯。張湯卻為人狡詐,玩弄智謀駕御他人。開始時擔任小吏,虛情假意地與長安的宮商大賈田甲、魚翁叔等人關系密切。及至官達九卿的職位,收納和交結全國各地的知名士大夫,自己心中雖然並不贊許對方,然而表面上仍表現出敬慕之情。

當時皇上偏愛有文才學問的人,張湯斷決大的案件,一定預先為皇上區別斷案的原委,凡是皇上肯定的,就確定為成法,作為延尉斷案的法律依據,以顯示主上的英明。奏事受到斥責,張湯便向皇上拜謝,他還揣摸皇上意圖,引證廷尉正、監、掾史的正確言論,說:「他們本來曾為臣提出來建議,如果聖上責備臣,認為臣沒有採納他們的建議,臣下愚昧,只及於此。」因而錯誤常被原諒、有時向皇上奏事,受到稱贊,便說:「臣下並不懂得這樣向陛下進奏,而是某個廷尉正、監或掾史寫的奏章。」他欲推薦某人,常常這樣表揚此人的優點,遮掩缺點。他斷決的罪犯,若是皇上欲圖加罪,他便讓廷尉監或掾史窮治其罪;若是皇上意欲寬免其罪,他便要廷尉或掾史減輕其罪狀。在判斷刑事案件中,如果此人是皇上想要治罪的,就將此案交給斷獄嚴刻的屬官去辦;反之,如果案中此人是皇上想要釋放或從輕發落的,就將此案交給斷獄輕平的官去辦。他所想要治罪的,即使是有權勢的豪強,必定「舞文巧低」,引用嚴刻的法令條文,多方羅織其罪;他所想要開釋的,即使是無權無勢的平民百姓,雖然具文上奏,按律應當治罪,他卻常在皇上面前為之開脫,往往得到從輕發落或無罪開釋。

張湯對於高官,非常小心謹慎,常送給他們的賓客酒飯食物。對於舊友的子弟,不論為官的,還是貧窮的,照顧的尤其周到。拜見各位公卿大失,更是不避寒暑。因此,張湯雖然用法嚴峻深刻不公正,卻由於他的這種作法獲得了很好的聲譽。而那些嚴酷的官吏像爪牙一樣為他所用者,也依附於有文才學問的人。丞相公孫弘多次稱道他的優點。在處理淮南、衡山、江都三王謀反的案件時,都窮追狠治,徹底審理。武帝欲釋放嚴助和伍被。張湯與武帝爭論說:「伍被本來就曾謀劃反叛之事,而嚴助親近交結出入皇宮的陛下近臣,私自交結諸侯亦如此類,不加懲處,以後將無法處治。」武帝因此同意將伍被、嚴助治罪。他以審理案件排擠大臣作為自己功勞的表現,多像這樣。從此,張湯更加受到尊崇信任,晉升為御史大夫。

田甲本是張湯當小吏時的朋友。他見張湯的權勢太盛,就指出其過失,告誡他不要結怨太多。但是張湯卻不以為然。後來,他當了七年的御史大夫,果然遭到殺身之禍。

河東郡人李文曾與張湯有隔閡,不久擔任御史中丞。為了泄憤,多次在上奏的文書中尋找對張湯不利的證據,都沒有得逞。張湯有個心愛的屬吏名魯謁居,知道張湯對李文不滿,便指使他人上奏影射李文有圖謀不軌的姦邪之事,武帝將此事交給張湯處理,張湯將李文處以死罪。實際上他心裡明白此事是魯謁居所為。武帝問起這件事說:「告發李文圖謀不軌的事是怎麼引起的?」張湯假裝吃驚的地說:「這大概是因李文以前的熟人怨恨引起的。」

古代風景畫這時有人盜走了孝文帝陵園的下葬錢,丞相庄青翟上朝,與張湯相約一起謝罪。到了武帝面前,張湯暗想,只有丞相在四時到各皇陵拜祭,此事只應由丞相請罪,他自己並不參與其事,沒有必要承擔責任。丞相謝罪後,武帝派御史審查這件事。張湯還想奏報說丞相知道盜錢之事,丞相庄青翟深感恐懼。於是,丞相府的三位長史因此准備打擊張湯,以罪名陷害他。他們派屬吏逮捕審訊了張湯的友人田信等,說張湯向武帝奏報提出建議,田信都事先知道,因此屯積取利,與張湯平分。他們還說張湯有其他姦邪之事、這些話很快傳到武帝那裡,武帝向張湯說:「我有什麼打算,商人都事先知道,加倍囤積貨物,這都是因為有人把我的計劃告訴了他們。」張湯聽後,沒有謝罪,還驚訝地說:「肯定是有人這樣做。」武帝果然認為張湯心中險詐,當面撒謊,派使臣帶著簿籍以八項罪名指責張湯。張湯一一予以否認,不服。於是武帝又派趙禹責備張湯。趙禹見到張湯後,責勸張湯說:「你怎麼還不明白呢?你審訊處死了那麼多人,如今人們指控你的事情都有根據,聖上想讓你自己趕快妥善處置自己,好平息這些案子。你又為什麼要多次對證呢?」張湯這才明白了皇帝的心意,於是上書謝罪說:「張湯沒有尺寸的功勞,從刀筆吏起家,因得到陛下的寵幸而官至三公,沒有任何可開脫罪責之處。然而陰謀陷害張湯的,是丞相府的三位長史。」於是自殺身死。

張湯死後,家裡的財產不超過五百金,都是得自皇上的賞賜,沒有其他產業。他的兄弟之子要厚葬張湯。張湯的母親說:「張湯作為天子的大臣,被惡言污衊致死,有什麼可厚葬的!」遂用牛車裝載他的屍體下葬,只有棺木而糠有外槨。武帝知道後說:「沒有這樣的母親,不能生下這樣的兒子。」因此將三位長史處以死罪,丞相庄青翟也被迫自殺。武帝很為張湯之死惋惜。晉升了張湯的兒子張安世的官職。

8. 武則天酷吏,被稱酷刑界鼻祖,他發明了「鳳凰曬翅」,是個什麼刑罰

鳳凰曬翅這個刑罰是將罪人的手和腳用直木頭給卡住,然後將其旋轉,類似絞刑的一種刑罰,給犯人帶來持續性的疼痛,犯人手腳都被卡住,只能拚命喊叫。

在武則天統治的時代中,酷刑非常盛行,而和索元禮合胃口的那個人就是李俊臣,他們兩個人一起聯爭發明了十種非常殘忍的酷刑,還合編了一套刑訊逼供的書,取名為《羅織經》,《羅織經》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酷刑罰書。狄仁傑看見這本書都會出一身冷汗,而武則天也感嘆過,如此殘忍的刑罰之術,連她自己都想不到。

但是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索元禮的做法得罪了太多人,然後被人集體告發,武則天親自下命令把他抓起來,用自己研究的酷刑懲罰自己,最後索元禮死在了自己研究的酷刑上。

9. 為什麼說張湯是"酷吏"

一、三歲看小五歲看老

「西漢初期的官吏總體上由兩部分組成:一類是法家式的官僚及其子弟,可概稱為文吏;另一類是學習儒家經典而入仕途的知識分子群體,可概稱為儒生。」平頂山學院歷史學博士郝二旭在接受采訪時說,「前者大多文化水平不高,未接受系統的六經之學,但深諳政治慣例,通曉法律事宜,熟知技術性業務,其施政採用法家實用主義學說,直接秉承最高旨意,嚴刑峻法,打擊盜賊豪強及一切不利於皇權統治的力量,後世稱他們為『酷吏』。後者通常出身平民,深知社會底層民眾疾苦,篤信仁、義、禮、智、信等道德倫理,認為治國之本在於寬厚待民,但多不通政務,不適應官場規則。其施政堅決依照儒家學說,發展生產,施行教化,致力於社會的安定良態,後世稱他們為『循吏』。張湯就是武帝時期赫赫有名的一代酷吏。」

張湯約為漢景帝中期人,是典型的法家式官僚子弟出身。中國民間諺語有「三歲看小,五歲看老」之說。司馬遷在《史記·酷吏列傳》里記有這樣一件發生在張湯幼年時的小事。

「父為長安丞,出,湯為兒守舍。還,鼠盜肉,父怒,笞湯。湯掘熏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傳爰書,訊

鞠論報,並取鼠與肉,具獄磔堂下。父見之,視文辭如老獄吏,大驚,遂使書獄。」

「這段話的意思是:張父因老鼠偷肉一事大發脾氣,用竹板、荊條打張湯,體罰兒子。」郝二旭解釋說,「笞刑是古代中國常見的正規刑罰之一。受了委屈的小張湯掘地三尺捕獲盜鼠後,並非出口惡氣一殺了之,而是一本正經地自設公堂,傳布文書,刑訊定罪,最後宣讀判決,將老鼠處以極刑,磔(肢解暴屍)於堂下。磔刑是遠古殘酷周刑之一,即今人俗語『五馬分屍』。」

擔任公職多年的父親見此情景「大驚」,從此發現了張湯的天賦,讓他助理代案,專寫司法文書。關於漢代訴訟審判制度,文獻記載不多,主要描述就在《酷吏列傳》及張湯審鼠這一段。通過對上述事件的分析,我們看到家庭環境的影響、張湯自身的興趣和才能以及其父對他的專業培訓,都使他非常適合擔任「刀筆吏」職務,從事司法工作,這與他後來能位列三公、成為御史大夫關系極大。張湯小小年紀性格中殘忍冷血的一面已初顯端倪,具有強烈的暴力傾向,其後更是愈演愈烈直至成為一代酷吏,「令天下重足而立,側目而視」,但同時也為其一生最終的悲慘結局埋下了伏筆。

二、飛黃騰達位列三公

「張父死後,張湯頂班當了多年長安吏。」郝二旭說,「他的政治發跡,先是因為救助過周陽侯田勝,而被引見朝中貴族,在當時著名酷吏寧成手下任職。接著攀交上田勝之兄丞相田蚡,遂被推薦給漢武帝,提升為御史。」張湯仕途上的嶄露頭角始於公元前135年的陳皇後巫蠱案。陳皇後爭寵,召集巫婆於後宮施法念咒。武帝下令嚴查此事。張湯借機發揮酷吏本色,網羅無辜。被牽連者達上千人。既而陳皇後被廢。因辦案有功,張湯升職為太中大夫,從此為武帝所賞識,一路青雲直上。

太中大夫任上,張湯與私交甚好的酷吏趙禹合作,趙禹是成語「一意孤行」的主角。根據武帝政治的現實需要,二人共同制定修改各種國家律令。其主要作為有:恢復漢初廢除的連坐法、族誅法、妖言誹謗罪等嚴刑峻法;作見知故縱之法,即官吏獲知犯罪行為後必須舉告,對應判刑的罪犯必須嚴格執行,對當地動亂必須嚴厲鎮壓,否則以重罪論處;編《越宮律》二十七篇(今佚)。關於宮廷警衛制度,是漢律六十篇的重要組成部

分。其律令的共同特點是務必使法令嚴峻細密,對任職官吏尤為嚴格。這使得文景盛世以來寬厚立法的趨勢被逆轉,漢法的發展從此嚴酷苛密化。

此時,武帝為加強封建大一統,罷百家尊儒術,推崇董仲舒的新儒家學說。張湯恰時投機,一邊上書請求選派儒家博士為廷尉史,輔助自己辦案,一邊多次就朝堂重大案件代表天子及官方前去咨詢已還鄉退隱的董仲舒,以其意見為重要的審判依據。從此獄吏斷案,多應朝廷旨意,附會古人之義,言必六經「公羊」,史稱「春秋決獄」,這既促進了法律儒家經典化的過程,也是兩漢經學化的開始。

公元前123年,淮南王劉安、衡山王劉賜謀反,事敗自剄。廷尉張湯主審這場政治大案,揣摩武帝心意,乘機鏟除宿怨,窮追狠治大顯身手,「凡淮南、衡山二獄,所連引列侯、二千石、豪傑等,死者數萬人」。張湯遂於次年,即武帝元狩二年,加官進爵,功成名就,開始了他人生中最輝煌的七年御史大夫生涯。

三、落井下石製造冤案

「張湯的飛黃騰達,首要原因在於他成功前謙卑待人、廣交朋友、編織關系網,打下了堅實的階級基礎。」郝二旭分析說,「張湯為人多詐,即使內心不滿意,表面還要做足工夫,營造氛圍,對富豪高官們仰慕推崇,畢恭畢敬。盡管他為官問題不小,卻被權貴褒獎,獲得良好名聲。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張湯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張湯的一言一行,從武帝角度看去,無不是唯皇命是從,絕對效忠,絕無任何私心,武帝自然認為他是個難得的人才,賦予他大權。而事實上卻是「所治即上意所欲罪,與監史深禍者;即上意所欲釋,與監史輕平者……治獄所排大臣自為功」。也就是說,張湯斷案大多是遇上武帝討厭的,就落井下石加重刑罰;遇上武帝喜歡的,就尋找借口法外開恩;遇上武帝不關心而與自己有隙的,就毫不留情一審到底,以排擠仇家為政績,在維護皇權的幌子下最大程度地擴張己欲。「雖文致法,上財察,於是往往釋湯所言」,名義上萬事由皇帝一人裁決,其實最終決策權卻完全被張湯個人意志所引導。

位列三公後,張湯自恃有皇帝寵信,多行分外之職,權勢遠超丞相,天下之事皆由其決之。漢匈間長年大規模的戰爭導致國庫空虛,民不聊生。為消除財政危機,武帝令張湯主管經濟改革,策劃國家與百姓爭利,負責製造白金貨幣和五銖錢,實施鹽鐵用品專

賣法案,到處張貼緝拿令,嚴刑打擊豪強富賈,酷法壓迫平民弱勢,全國被搞得通貨膨脹,騷動不堪。

而就在這個時候,經武帝默許,張湯又親手製造了中國古代文化思想史和法制史上最為嚴重的冤獄之一——腹誹案。以廉直聞名,任九卿之一的大農令顏異因對張湯以一張白鹿皮置換四十萬錢的經濟法案持有異議,得罪了漢武帝。主持變革大計、善察政治風向的張湯與顏異有舊怨,便借口顏異曾在下屬批評朝政時「不應,微反唇」(無語,只動了下嘴皮),上告其「不入言而腹誹,論死」(沒說話但在心裡誹謗,應該處以死刑)。武帝批准,顏異即被處死。腹誹案可以說是千古奇冤,竟純以猜度主觀判定政治犯,其造成的直接惡果就是皇權專制勢力滔天,官民人人處於恐怖之中,「自是之後,有腹誹之法比,而公卿大多諂良取容矣」,腹誹被公然地搞成了能類推的罪名,眾臣也得諂顏保身附和。至於改革大計,為政時不聽眾議不思後果,打擊傷害面太廣,必然造成對社會的嚴重損害。「自造白金、五銖錢後,吏民之坐盜鑄金錢死者數十萬人。犯者眾,吏不能盡誅」,以致民怨沸騰,怨聲載道,「自公卿以下,至於庶人,咸指湯」。到了這個萬夫所指的地步,可控制的經濟危機已被人為惡化成了嚴重的政治社會危機,張湯的飛黃騰達也快到盡頭了。

四、 四面楚歌被逼自殺

「張湯的失敗,最致命的原因在於他的兩面性格,為法過酷,結怨太多,最後被武帝拋棄。」郝二旭分析說。

公元前115年,武帝元鼎二年,由於鹽鐵收歸中央政府獨占,極大損害了同姓諸侯國的利益,再加上以前的個人恩怨,趙王劉彭祖率先指控張湯與其下屬魯謁居合謀詭計危害國家。魯謁居是張湯的心腹手下,曾故意炮製冤案以陷害張湯的舊怨御史李文。魯謁居因趙王上告被關入獄中不久病死。被連累的魯謁居的弟弟認為張湯見死不救,於是在牢里揭露了其兄與張湯違法挾私尋仇的黑幕。武帝特命廷尉減宣調查李文案,而同為酷吏的減宣恰也是張湯的老對頭,欲藉此案置張湯於死地,便私下秘密行動羅織大罪。正在這危急時刻,有賊偷盜了漢文帝陵園的下葬錢,依慣例,丞相庄青翟與張湯相約一同向武帝謝罪。張湯臨時變卦,單方面推卸責任,准備先彈劾庄青翟,將罪名全歸於丞相。而丞相府的三位長吏朱買臣(成語「覆水難收」的主角)、王朝、邊通也都與張湯結有深怨,三人得知張湯計劃後,一起聯名先發制人,替丞相聲辯無罪的同時,告發了張湯平日的種種非法行徑,將前後數件事一一聯系。武帝暴怒,認定張湯內心險詐一貫欺君,便不由分說,派使者帶著罪名簿以八項大罪痛責張湯。

武帝還派出當年與張湯情同兄弟的酷吏趙禹來質問他。張湯見了好友,自以為事情終有轉機,正准備長篇解釋,卻被趙禹當頭痛斥:「今天你覺得自己冤枉了,當年被你殺的那麼多人就不冤枉嗎?現在別人告你都是有真憑實據的,皇上關你到牢里,就是希望你自我了斷,為什麼還要爭辯呢?」這么一折騰,張湯終於清醒了,回想自己昔日所作所為,再以自己對武帝的了解,盡管不甘心,但是非死不可了。在諸侯、部屬、酷吏、同僚上下內外四面八方的夾擊下,皇帝也拋棄了他。張湯自殺了。

位居「三公」的張湯在權貴們的合力構陷下,被逼自盡,死後全部家產不過500金。這是他為官一生的俸祿加上皇帝的賞賜。下葬時,張家僅以牛車送至地頭,有棺無槨,這在當時是少見的。

10. 漢代酷吏張湯的資料

張湯,西漢時期官員、酷吏,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因為治陳皇後、淮南、衡山謀反之事,得到漢武帝的賞識。

張湯先後晉升為太中大夫、廷尉、御史大夫。與趙禹編定《越宮律》、《朝律》等法律著作。用法主張嚴峻,常以春秋之義加以掩飾,以皇帝意旨為治獄准繩。曾助武帝推行鹽鐵專賣、告緡算緡,打擊富商,剪除豪強。頗受武帝寵信,多行丞相事,權勢遠在丞相之上。

元鼎二年十一月(公元前116年12月),因為御史中丞李文及丞相長史朱買臣的誣陷,被強令自殺。死後家產不足五百金,皆得自俸祿及皇帝賞賜。張湯雖用法嚴酷,後人常以他作為酷吏的代表人物,但他為官清廉儉朴,不失為古代廉吏。

(10)酷吏張湯發明的酷刑擴展閱讀:

張湯的死亡,最致命的原因在於他的兩面性格,為法過酷,結怨太多,最後被武帝拋棄。公元前115年,武帝元鼎二年,由於鹽鐵收歸中央政府獨占,極大損害了同姓諸侯國的利益,再加上以前的個人恩怨,趙王劉彭祖率先指控張湯與其下屬魯謁居合謀詭計危害國家。

魯謁居是張湯的心腹手下,曾故意炮製冤案以陷害張湯的舊怨御史李文。魯謁居因趙王上告被關入獄中不久病死。被連累的魯謁居的弟弟認為張湯見死不救,於是在牢里揭露了其兄與張湯違法挾私尋仇的黑幕。

武帝特命廷尉減宣調查李文案,而同為酷吏的減宣恰也是張湯的老對頭,欲藉此案置張湯於死地,便私下秘密行動羅織大罪。

正在這危機時刻,有賊偷盜了漢文帝陵園的下葬錢,依慣例,丞相庄青翟與張湯相約一同向武帝謝罪。張湯臨時變卦,單方面推卸責任,准備先彈劾庄青翟,將罪名全歸於丞相。

而丞相府的三位長吏朱買臣(成語「覆水難收」的主角)、王朝、邊通也都與張湯結有深怨,三人得知張湯計劃後,一起聯名先發制人,替丞相聲辯無罪的同時,告發了張湯平日的種種非法行徑,將前後數件事一一聯系。

武帝暴怒,認定張湯內心險詐一慣欺君,便不由分說,派使者帶著罪名簿以八項大罪痛責張湯。

閱讀全文

與酷吏張湯發明的酷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