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理解閱讀的創造性與個性化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維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新課程這樣提出的目的主要是鼓勵學生有自己的獨到體驗和見解,發展學生的批判思維,培養學生獨立地、創造性地進行閱讀,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培養出符合我們時代要求的創新型人才的需要,同時也指出了我們現在的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那就是,老師認真鑽研教材、閱讀教參,體會文章思路,然後寫出教案。其主要內容是:課堂上提哪些問題,這些問題的標准答案,跟這些問題、答案配套的板書提綱。教師的教學過程就是亦步亦趨地實施自己教案的過程。在這一模式下,學生不可能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只能被老師牽著鼻子走。總之,學生的任務就是「配合」老師順利地實施教案。這樣的閱讀教學不是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而是把學生看成被動盛受的容器;不是要求學生進行閱讀創造,而是對課文的同構解讀;不是要求學生有自己的獨立見解,而是對教師「權威」答案的完全認同。這種把學生捆起來齊步走的做法,泯滅了學生的個性,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天賦。
首先,閱讀活動應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活動,學生在閱讀活動中應具有自主性、獨立性。教師應留給學生自主的閱讀時間、自主的閱讀機會和自主的閱讀權力,引導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閱讀原文上,並以原有知識結構為底座,獨立地進行不同層次的讀,在讀中積極思考、把握、分析和賞析課文,一個目標一個目標台階式地前進,進而完成全程閱讀。當然,強調閱讀活動中學生的自主性,並不是要教師放棄對於閱讀活動的指導權。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作用不是去代替學生分析課文,而是設置一些開放情境的問題,提供一些線索,及時對閱讀活動進行引導、點撥,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個性化的行為。
其次,選入教材的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精品,其豐富的內涵常使文章言已盡而意無窮。就是同一篇文章,學生讀後也會有不同的體會,也就是說同樣一篇文章,它的中心是多元的,不是唯一的。老師若能允許學生有個人情感地表達閱讀結果,就有可能出現「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閱讀效果,就有可能超越文本,產生出新的閱讀創意,拓展出新的思維空間,從而提高閱讀質量。
再次,個性化閱讀是一種擁有批判意識的閱讀觀。學生要想在閱讀活動中有所創新,有獨到的體驗,必須首先學會批判地接受、學習課文。一切創造都來源於懷疑,懷疑精神就是一種批判意識。個性閱讀活動中的批判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敢於批判課文的內容和觀點,並陳之以理;二是敢於批判教師的觀點和錯誤,敢於向教師提出質疑,與教師展開關於閱讀體驗的交流和討論。所以,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經常性地樹立一些靶子,讓學生提出問題,展開討論,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閱讀,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最後,在閱讀活動中,要把評價的權利下放,採取延時評價,讓評論首先由學生自己作出。對於學生不同的看法,哪怕是錯誤的,都要給予寬容與理解,不以統一的標准來框定學生的思維,扼殺學生的個性和創新意識。同時,教師和其他學生對於學生的自主評價應給予熱心反饋,使這種自我評價更為客觀,更符合實際,從而激發學生參與評價的興趣,提高評價的積極效果,使學生獲得鼓舞、鞭策,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起創新的思維,使課堂教學知情相融。
總之,個性化閱讀以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為基礎,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有自己的獨到體驗和見解,發展學生的批判思維,培養學生獨立地、創造性地進行閱讀,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B. 文學風格、創作個性與日常個性的關系
文學風格等同於創作個性。法國的布封說「風格即人」,這說明文學風格與作家的個性有密切關系。比如果戈理曾把自己的八等文官改為五等,有點像他《死魂靈》中的乞乞科夫;郭沫若個性外露,有激情,所以他的《女神》表現出雄奇的浪漫風格。但是風格或創作個性不等於日程個性。作家在創作中要表現出審美個性和對生活的思考等,不可能把日常個性完完全全地呈現在作品中。中國古代有句名言:「做人且須謹慎,為文且需放盪。」這也說明日常個性不等同於文學風格。元稹的《遣悲懷》寫出了對妻子的一往情深,可在日常生活中的詩人並不檢點,他寫的《鶯鶯傳》中的張生,對鶯鶯始亂終棄,就是他本人的寫照。
C. 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個性
班級管理中如何培養學生創造性個性 所謂創造性個性品質主要是指具有創造的意向、創造的情感、創造的意志和創造的性格等獨特的品質。它包括自信、勇敢、獨立性強、有恆心、一絲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徵。如何在班級管理中培養創造性個性品質呢? 班級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則和要求,採取適當的方法,為實現班集體共同目標,不斷進步和協調的綜合性活動;是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勞動、課外活動等各項工作的管理教育的活動班級管理中培養學生創造性個性品質就要發揮班主任的教育主體的主導作用及形式主體的能動作用,促進學生持續性發展。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以學生為本,培養獨立自主的精神 沒有人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就沒有個性。教育家陶行只說:「最好的教育是教學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傳統的班級管理中經常出現見「事」不見「人」,以「事」為本,是教師強制管理的弊病。班級管理是熱鬧感學生服從於「事」,順應於「活動」,把自主和有活力的人,僵化為按「號令」行動的一種工具。「聽命」和「順從」成為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基本狀況,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是無法充分表現的,學生的個性特點是很難顯現的,培養創造性的個性品質也就成了空話。要培養學生創造性個性品質就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班級管理,真正成為班級管理的主人。眾所周知,缺乏獨立自主精神的人是不可能具有創造性個性品質的,因此在班級管理中關鍵是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精神。如開學初,我組織學生制訂班規,每個同學都參與,提出自己的建議,通過集中制訂出:「教師在與不在一個樣班主任課與課任課一個樣」這兩條班規。還在班主任的指導下,由學生幹部帶領全班同學制訂和落實班級工作計劃,並由學生及時驗收計劃的完成情況,認真填寫各項工作計劃完成情況記錄表。還有我按組要求他們輪流布置板報,每月一期。版面安排,藝術插圖均由同學自己設計,內容形式決不能類同,應結合班內實際情況和學校活動進行編排。從班規的內容,工作計劃落實記錄表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板報可以看出同學們具有的獨立自主的精神。 二、實施民主管理,培養學生高度的責任感班集體是師生共同組成的集體,只有師生共同努力才能把班集體管理好,這就需要班主任實施民主管理。民主管理的關鍵是使班集體成員形成主人翁具有責任感,形成積極性和創造性。要避免學生感到受制於人,產生被人「管」的消極意識。應避免班主任包辦代替,獨行,事事都唱獨角戲的局面。這種傳統的管理會使學生一切聽命於班主任,其責任感必回遭到泯滅,久而久之,創造性個性品質不僅不能形成,還會使學生養成一種奴性。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與學生應該目標一致,行動一致,形成兩個積極性。學生的主人翁責任意識不是班主任「給予」的。如在組建班委員會時,我不是按傳統的任命制,而是在主動參與班級管的活動中形成的。如在班委會時,我不是按傳統的任命制,而是採取競選制。首先給同學們兩天時間准備,想想自己競選什麼職務,制訂職務責任計劃書,准備三分鍾的競選演講。然後利用周會的時間請參加競選的同學宣讀職務責任計劃書及競選演講,回答同學們提出的有關問題,最後進行無記名投票,選出班幹部。通過這一活動使同學們享受到了民主權利,也培養了主人翁責任感。學生感到集體需要他們,他們有為集體做貢獻的具體任務,不僅增強了參與意識和對集體的責任感,也培養了他們獨立工作的能力和創造性個性品質。實踐證明,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學生的參與越多,他們的責任感就越強,自我管理能力就會很快提高,班級的面貌也會越好。三、發展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個性才能教育培養學生成才,興趣是起點,是人發揮智慧和取得成功的動力。班主任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要熟知每個學生的興趣,要幫助學生發展興趣,這對他們的整體素質提高將起到積極作用。為此,我鼓勵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興趣小組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解放學生的創造力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要解放學生的頭腦,讓他們去想;解放學生的眼睛,讓他們去看;解放學生的雙手和雙腳,讓他們去實踐;解放學生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發展。堅持這種創造性教育思想,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個性品質,使其具有創新精神具有深遠的意義。人的潛在的資質,潛在的能力的發展是無限的。因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時刻想到每個學生都有潛能,並觀察學生潛能的表現苗頭,為他們提供表現的機會和條件,使他們不斷地出現新的面貌。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他們從尋常事物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經過努力,使問題得到新穎獨特的解決。
D. 創作個性的形成是以什麼以及什麼為前提的
創作個性的形成以什麼?以及什麼為前提的創作個性的形成,是於作家本人的創作風格和創作的心態以及創作的目的去形成的。
E. 如何從個性入手培養創造性
創造性個性是指具有創造的意向、創造的情感、創造的意志和創造的性格等獨特版的心理品質,包權括自信、勇敢、獨立性強、有恆心、一絲不苟等良好的人格特徵。
培養一個具有創造性個性的做法可以從幾方面做起:
一、 以學生為本,培養獨立自主的精神;
二、 實施民主管理,培養學生高度的責任感;
三、 發展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個性才能;
四、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解放學生的創造力。
F. 如何理解個性與創新
既要有所創新、不斷創新,但又不能超前太多。不創新,就流於同質化,跌入競爭的殘酷紅海;超前太多,則又曲高和寡,培育市場難度太大。真正懂得創新的企業,一定是那些穩扎穩打、持續進步的企業。 打造品牌的個性魅力好利來的羅紅,滿世界顛來顛去,背個像機到處旅遊拍照,攝影作品登上各類攝影雜志和北京地鐵燈箱。正是這些「不務正業」的舉動,令他個人和企業品牌名聲大噪。現在,食品品牌和產品如雨後春筍,極大豐富,甚至過剩。這時,單純的產品優勢已經很難建立,而且不會長久。品牌個性,以及品牌所折射的價值觀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80後、90後的新生代,他們十分在意產品所表達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品牌所詮釋的信念、消費過程背後凸顯出來的價值取向,也就是品牌內涵和消費過程所帶給顧客的滿足和認同的感受。羅紅的這些游歷和攝影,使他個人逐漸成為了中國時尚男人的風向標,其個人品牌的提升反過來又給好利來品牌自身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內涵。與高密度投放的品牌廣告相得益彰,使其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品牌個性日益凸顯。我們看那些成功的企業及品牌,都有著精準的、差異化的品牌定位,用力張揚著自己的品牌個性。來自美國的德芙巧克力,十幾年來在中國著力打造「絲般感受」的招牌,憑借其獨特的個性魅力不斷擴大品牌優勢,從而將其他競爭對手甩在身後。 如何看待創新?如今,一種「數碼照片蛋糕」走進了許多蛋糕店。不同於傳統蛋糕單純的擠花、裱花的模式,照片蛋糕使用特製的高解析度食品級列印機,將層次豐富、色彩絢麗的數碼圖案製作在糖霜紙上,任何精細的圖案都能表現的淋漓盡致。這樣制出的蛋糕表面的圖案豐富多彩,既可以把親屬的照片列印在蛋糕上,也可以把動物、卡通畫、個性鈔票、畢業照、全家福等等印在蛋糕上,給生日慶祝或紀念活動增添歡樂色彩。這種蛋糕近年來流行於國際食品市場,是電腦高科技與傳統西餅業的有機結合。做到了每個蛋糕都是獨一無二的,給西餅店帶來了新的創新空間。其實,這種技術創新正迎合了現代年輕消費者崇尚自我、張揚個性的需求。近年來,消費者對於時尚、獨特、品質和健康的追求日益強烈,食品的創新也隨之邁向多元化。筆者建議,一些有實力的企業,不妨建立自己的「創意團隊」,洞察消費市場的變化需求,捕捉國內外烘焙市場的最新信息和發展動向,參與品牌創新、品類創新、產品創新、包裝創新、營銷創新,使創新真正制度化、常態化。對於創新,多年來,筆者一直主張領先半步理論。創新意味著風險,越大的創新意味著越大的風險。既要有所創新、不斷創新,但又不能超前太多。不創新,就流於同質化,跌入競爭的殘酷紅海;超前太多,則又曲高和寡,培育市場難度太大。歷史上,有所創新、辛辛苦苦培育起市場而又為後繼者徒作嫁衣裳的企業不勝枚舉。其實,食品行業發展到今天,再從具體的技術手段或是某個單一的營銷要素上去談創新,已經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更遑論革命性的革新。其實營銷是一個系統工程,很多的營銷創新,是把舊有的營銷元素進行最巧妙、最到位、最適度的整合。
G. 藝術風格與創作個性有什麼關系
藝術作品的風格,必須發揮主體的個性特徵。藝術風格與創作個性密切相關,而創作個性正是一個藝術家區別於其他藝術家的各種具有相對穩定性的顯著的特徵。藝術家的創作個性是造成不同藝術風格的主觀條件。創作個性存在於藝術家身上,通過他所創造的藝術作品表現出來,藝術風格也就是個性的具體表現。不言而喻,藝術作品既然是藝術家的創造,那就不能不受藝術家主觀方面所特有的各種條件總和的制約。
H. 創作個性與與日常個性的區別和聯系
創作個性與與日常個性的區別和聯系:
一、區別
1、日常個性是人皆有之的,而創作個性卻並非人所盡有,它是在創作實踐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2、日常個性是作家在世俗生活中表現出來的習性;而創作個性是作家在精神活動中體現出來的習性,精神的想像活動往往具有審美的超功利性。
3、日常個性部分來自先天的遺傳基因,部分來自後天環境中的習得;而創作個性是在日常個性的基礎上,進一步在創作實踐中養成並體現在作品中的個性特徵。
二、聯系
創作個性與與日常個性是有聯系,並且可以轉化的。
日常個性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的人格結合方面的獨特性;而創作個性是作家綜合性的行為方式,而這種行為方式正是在日常個性的基礎上經過審美創造的升華而形成的獨特的藝術品格。所以我們可以說,日常個性是創作風格形成的基礎,而創作個性正是風格形成的內在依據,支配著文學風格的形成和顯現。
(8)個性與創造個性擴展閱讀:
創作個性的意義
創作個性是一個藝術家區別於其他藝術家的主觀方面各種相對穩定性特徵的總和,它是在一定的生活實踐、世界觀和藝術修養基礎上所形成的獨特的生活經驗、思想情感、個人氣質、審美理想以及創作才能的結晶。
正如黑格爾所言:「獨創性是和真正的客觀性統一的,它把藝術表現里的主體和對象兩方面融合在一起,使得這兩方面不再互相外在和對立。我們可以說獨創性是從對象的特徵來的,而對象的特徵又是從創造者的主體性來的。」
用黑格爾這段論述來解釋文學創作實踐,就是讀者感受到的獨創性來自於文學作品,文學作品又來自於創作者,正是創作者將創作個性完美地融匯於作品之中,才使作品呈現出獨有的美學價值。
I. 辯論個性等於創造力對嗎
對
心理學界有一個共識:個性等於創造力。人的培養過程應該是一個個性的培養過程。但我們往往把個性理解錯了,以為調皮搗蛋、胡思亂想的人才富有個性。其實,有個性的人對世界的感受是獨特的,思維狀態是獨特的。秘密在於,事實上每個生命生來就是獨特的,只是在成長過程中、在被教育的過程中,我們這些與生俱來的東西被泯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