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卷筆機發明

卷筆機發明

發布時間:2021-09-24 18:31:39

1. 紙卷鉛筆製造機械

這機械確實有,在哪不清楚。應該是有專利的。

2. 筆是怎麼發明

  1. 鉛筆

    鉛筆的發明者是奧地利人約瑟夫·哈特穆特
    在中世紀,人們用鉛和銀棒寫字,這種工具與其說是在寫字不如說是在刻字.到了15世紀義大利(Italy)製造出第一根鉛錫筆芯.
    英國在1658年發現了石墨礦,它使寫字工具發生了一場革命,盡管這種筆當時非常昂貴.
    鉛筆的發明者是奧地利人約瑟夫·哈特穆特.他於1752年2月20日出生,他的父親是奧地利阿斯珀恩的木匠.哈特穆特在維也納(Vienna)學會了泥瓦匠的手藝,後來成為建築師,曾經創辦過一家磚瓦廠.
    當時寫字用的筆質量低劣,他決心發明一種新筆.他想了一個主意:將粘土與石墨粉混合在一起,做成筆芯形狀,在火里燒制,這樣在紙上就能畫出痕跡.
    他在石墨粉中加入適當比例的粘土,使鉛筆芯有一定的硬度.1792年,他在維也納成立了自己的鉛筆廠,直到今天,這家鉛筆廠還在生產鉛筆.

  2. 鋼筆

    鋼筆是一種主要以金屬當做筆身的筆類書寫工具,透過中空的筆管盛裝墨水(多為黑或藍),通過重力和毛細管作用,再經由鴨嘴式的筆頭書寫,寫時輕重有別,可說是西方書法的書寫工具。大部分鋼筆的墨水可再填充,一般使用如眼葯水的小瓶或是吸管來填充墨水。關於蓄水鋼筆最早的歷史記錄可追溯到10世紀,這種最早的蓄水鋼筆一直使用到18世紀。發展進程很緩慢,不過,直到第19世紀初期,在生產過程中發明了一種穩定加速流的鋼筆。只有3點關鍵的發明,卻使鋼筆成為廣泛受歡迎的書寫工具。這些發明就是:銥制的金鋼筆尖、硬橡膠和自由流動的墨水。

  3. 毛筆

    蒙恬是2200多年前的秦朝大將,曾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保衛國土,在毛筆發明前,中國的文字是用刀契刻的。傳說蒙恬率軍駐扎在邊疆,需要經常向秦始皇奏報軍情,由於邊關戰情變化很快,文書往來非常頻繁,而刀刻速度又較慢,情急之下,蒙恬從兵士的裝備上撕下一撮紅纓,綁在竹竿上,蘸著點顏色寫起來,覺得速度很快,就如法炮製,作了許多能寫字的工具。北方狼多,士兵們常打狼,剝皮後,將狼毛製成筆頭。塞外草原,牧羊成群,羊毛也自然成了制筆的工具。這就是後來的狼毫毛筆和羊毫毛筆的來歷。這樣看來,說蒙恬發明了毛筆卻也當之無愧。
    但1954年6月,在長沙左加公山發現了一座保持完好的戰國古墓,隨葬品中有一個竹筐,竹筐內發現了毛筆,筆毛是用上好的兔箭毛作的,這是至今為止發現時代較早也最完整的一支毛筆,比蒙恬用毛筆時間要早。另外,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其文化特點是彩陶,彩陶器形很多,上面繪有人面紋、魚紋、鳥紋、鹿紋、三角紋等多種花紋,彩陶的製作過程是先在軟的陶坯上描繪圖案,然後烘燒,推測當時的描繪工具應是毛筆類柔軟而富有彈性的工具。但由於沒有實物,只能是推測,如果確實是毛筆一類的工具,那麼毛筆的發明時間又要大大的上推了。究竟是誰在什麼時候發明了毛筆,目前還是個謎。

3. 卷筆機的奧秘250字作文

數千年來,人類一直都在留下自己的印記.一些洞穴中有關人和動物的圖畫至少有2.5萬年的歷史.然而人類用筆記載歷史的時間卻短得多.兩千多年來制筆工藝的發展是人類創造性思維的最好體現.
公元前2000年:中國人用老鼠毛製成的毛筆寫字.墨水用煤煙、燈油和凝膠混合製成.
公遠前1200年:埃及人從漿果、植物和礦物中提取天然染料和色彩製成黑水.「筆」是細蘆葦.600年後,埃及人發明了紙草紙.
公元400年:許多文明社會都發明了更加穩定的墨水.它是用鐵鹽、橡樹樹癭和阿拉伯樹膠混合而成.這一基本配方使用了幾個世紀.
公元700年:羅馬人發明羽毛筆(鵝毛筆),用的是一種大鳥翅膀上的羽毛.羽毛筆在後來的1000年中成為(西方)主要的書寫工具.
1548年:西班牙書法家胡安·德·伊西亞爾在他的書法手冊中最早提及青銅筆.
1700年:尼古拉斯·比翁(法國路易十四時代的樂器製作大師)最早為自來水筆留下畫圖.他有5枝筆流傳下來.
1803年:英國工程師布賴恩·唐金獲得第一個鋼制筆尖的專利權.
1809年:佩雷格林·威廉森在美國第一次獲得制筆方面的專利權,這是一種筆管中有墨水的自來水筆.不過他的設計有許多缺陷.
1830年:英國的鋼鐵工人威廉·約瑟夫·吉洛特、威廉·米切爾和詹姆斯·斯蒂芬佩里發明了大量生產鋼筆尖的方法.由於隨後20年鋼質量的提高,使用羽毛筆的人越來越少.
1884年:紐約的保險推銷員劉易斯·埃德森·沃特曼在因為鋼筆壞了而失去一位重要客戶之後發明了第一枝實用的自來水筆.
1888年:美國馬薩諸塞州韋茅斯的約翰·勞德獲得第一枝圓珠筆的專利權,但直到專利權期滿,它也沒被批量生產過.
20世紀頭十年:4家自來水筆廠家主宰著市場,它們是派克、犀飛利、威爾一永鋒和活特曼.
1912年:犀飛利制筆公司在自來水筆的筆管中添加了拉桿吸水裝置.在此之前,人們用滴管給自來水筆加墨水.
1935年:活特曼推出了墨水囊,當時是一個有軟木塞的小玻璃管.
1938年:匈牙利記者拉迪斯洛·比羅和他的兄弟格奧爾格發明了第一枝實用的圓珠筆.它使用的是能迅速變乾的印刷油墨.英國政府後來許可他們為英國空軍飛行員製作圓珠筆.圓珠筆在高空不會漏油,而自來水筆會漏墨水.
1945年:芝加哥商人米爾頓·雷諾茲對比羅的發明進行重新設計,並把它引入美國.當時比羅的發明沒有在美國獲得專利權.擁有比羅發明專利權的永鋒公司很快把它們的產品也推向市場.新型自來水筆轟動一時,銷路非常好.
1950年:法國男爵馬塞爾·比什成立了比克公司.他的公司擅長於大量生產圓珠筆.(如今,比克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制筆公司,每天銷售2100萬枝筆,一年76億枝.)
1951年:在最初的熱情過後公眾發現圓珠筆價格高,而且不可靠.圓珠筆銷售量急劇下滑.自來水筆卷土重來.
1954年:派克鋼筆公司推出「Jotter」圓珠筆.這種更加可靠的新型圓珠筆的書寫時間比最流行的同類產品長5倍.圓珠筆的銷售量重新回升.
1962年:東京文具公司的堀江尾世木因發明氈尖筆而出名.
1966年:費希爾為美國航天局發明了太空筆.這種筆的墨水囊經過加壓,能在失重狀態下寫字.
1979年:吉列公司推出了一種新型鋼筆,它寫出的字能在10小時內擦去.其決竅是用橡膠膠水製成墨水.
1984年:日本櫻花公司推出中性墨水筆,它是圓珠筆和記號筆的中間產品,用的是中性墨水(gel-ink).
1996年:美國彭特爾公司推出「Milkys」中性墨水筆,大受美國兒童歡迎.

4. 刨筆機是誰發明的

在1828年 法國中部 Limoges 地方,有一個數學家叫伯納(Lassimone),他研製出了一件小工具,可以使鉛內筆變得尖銳好寫,伯納容還向當時的法國政府申報了他的的工具專利權 ( 法國人專利權 2444), 這是世界上出現的第一個削筆器。後來接著又有其他的法國人如1842 年的 Mayet,1852 年的 pecaut 和 Rottger.都相繼提出了關於削鉛筆機械的專利申報。 而且在 1847 Therry des Estwaux 中發明了削鉛筆機。

5. 筆是怎樣發明的

筆的發明
筆由何人發明 自古就有蒙恬造筆之說,但查「史記」蒙恬傳卻沒有造筆的事,只有張華的「博物志」有「蒙恬造筆」的記載.秦在公元前二二一年統一天下,蒙恬因功被拜為內史,這個職位,與用筆有關,因為撰稿,撰述和抄寫公文,乃是史官的職責,這也許是導致蒙恬改進書寫工具的原因.博物志說「造」筆,但「造」的意義,不一定是發明,也可說是「製作」.
馬縞的「中華古今注」有一段話,或許可說明世人認為蒙恬發明筆的誤會,「牛享問曰:『古有書契,便應有筆,世稱蒙恬造筆何也 』答曰:『自蒙恬始作秦筆耳,以拓木(亦作枯木)為管,鹿毛為柱,羊毛為被,非兔毫竹管也.』」也就是說,蒙恬只是用枯木及鹿,羊毛等,製造了他們秦國所用的筆.馬縞的這一註解,與晉朝崔豹的「古今注」相似,注中也說「蒙恬始造即秦筆耳……」.
實際在蒙恬之前,古代的文獻,早就有用筆的事,如「爾雅釋器」有「不律謂之筆」.「禮記」「曲禮」有「史載筆,士載言」,「物原」有「伏羲初以木刻字,軒轅易以刀書,虞舜造筆,以漆書於方簡」.「尚書中侯」有「龜負圖出,周公援筆以寫之」.其他還有「戰國策」上記載齊後將死時,叫她的兒子「取筆牘受言」的故事.徐堅根據尚書及曲禮的史實,在他的「初學記」中,較明白解釋世傳蒙恬造筆的原因:或者當時的許多國家沒有筆的名稱,只有秦國獨得,蒙恬更將筆「損益」(改良)罷了.
筆究竟是何人發明,恐怕很難找到答案,只可說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些人.從近年古代文物的發現,可以證明竹,帛上的文字圖畫,是使用毛筆的,並且還有用竹,木枝桿做的毛筆實物出土,如一九五四年,長沙古墓中發現的戰國筆,筆管與筆套(整支筆裝入套中),卻是竹製,筆頭是動物毛,可能是兔毫,筆全長二一公分,套長二三.五公分.商代及周朝的金器款識,很顯然不是硬筆寫了來翻鑄的.殷商的甲骨文卜辭,看得出來是用毛筆寫後再刻.中研院董作賓故院士,在他的「甲骨文斷代研究例」中,還說到在公元前一四○○年-一二○○年間的牛骨上,有用毛筆和墨汁已寫好文字還沒有契刻的.同樣情形,在陶器上,安陽出土的殷代陶片中,也有一個以筆墨書寫的大字-「祀」.
更早一點,在史前時期,從河南仰韶及西安半坡等新石器時代遺址的彩陶,上面的花紋,卷企和符號,都必須用軟的毛筆才能畫成.又在甘肅辛店發現的彩陶,上面有人,鳥,大及車輪等圖畫,有些學者認為那是中國較原始的圖畫文字.近百年來陸續出土的古陶甚多,至秦時已匯集陶文八百餘字,能辨識者不到半數.
筆 的 歷 史 源 流
最初使用的毫與筆管
我們從甲骨文及陶器上所見的筆跡,只知道用的是軟筆毛,卻無法確定究竟是植物纖維或是動物毛 但是因為植物纖維柔軟度不夠,且容易折損,其可能性較少,如為動物毛,又是何種動物 這些問題,仍有許多未明之處.長沙出土的戰國毛筆,它的筆頭傳為兔毛,此為公元前三四百年之物,再早至公元前一四○○年以前,用於甲骨及陶器的筆,用何種獸毛 則尚未知.
筆本字為幸,在金器與甲骨上都有,羅振玉等考釋為象形字,為用手持筆狀.我們從以上金文及甲骨文尚可看出,大多數用右手持筆,也有用左手的,大多數的筆端,多為分岔狀,也有幾字不分岔的.
現代的木工打樣多用鉛筆,幾十年前用的是墨斗,用時除墨線以外,還用竹片端部制為扁平絲狀的竹筆,這種筆只能畫直線,不能寫字.筆者在泰國北部山區及印尼旅遊時,見到佛教貝葉經上的文字,均勻如鐵線,筆痕深入貝葉:又親眼見到岑里島人將竹簽削尖,沾墨水液,作綿密的細筆畫,竹筆尖沒有分岔,尖端如錐,使用後若線條太粗,可隨時用刀再將竹筆削尖.由此實例推想,竹木尖筆,一筆可用甚久,並可就地取材,應與毛筆未周前之原始筆類似,或者說,在用獸毛等軟筆之前,曾經過一段用硬筆的時期.
宋人趙希鵠說:「上古以竹挺點漆而言」.「拾遺記」有記載任叔本「削荊為筆」.「白孔六帖」有「於闐以木為筆」.「南史」也說陶弘景「以荻為筆,畫灰中學書」.這些魏晉以後的文件記錄,看出毛筆雖已大量使用,仍有人使用非毛筆的事.英國探險家史坦因一九○○至一九○一年在新疆時,曾在和闐及尼雅發現蘆葦及木枝削尖做的筆,也有木端開岔者,據推測為三世紀以後之物,此項實物,與古文獻各記載相合,也可證明硬筆在中古曾被使用的不虛,與上古有被使用的可能.
一九三二年左西北居延發現的漢朝制筆,未用竹管,而是用四條木片夾住筆頭,用兩條麻線捆紮而成.居延也發現一些無管的毛制筆頭,這是否意味著,當時膠筆頭入竹管之漆不良,容易脫落,才會用木片捆紮再用 或漢以前的筆,有圓竹管與木片夾管同時存在
三國時制毛筆的高手韋誕,他的「筆經」上曾說,先取堅韌的毛當鋒,軟毛後以為輔,同麻捆束,入骨中時「固以漆液」,再將毛理順後,「澤以海藻」,就可濡墨而試,終日使用也不會敗壞.可見三國時制筆法與現在相同,且可製成很好的筆.圓管較夾管執握與使用都方便,且固毛之膠已獲改善,此後用木片夾住毛頭的筆,便逐漸被淘汰了.

制筆材料的改變
筆管材料以竹與木為主,至今未變,取其輕便,容易操縱,這是真正用於書寫的筆.漢朝時天子用的筆管,「以錯寶為酣」,即是說筆管的下半部,用鍍金及寶石裝飾.昔時皇太子初拜,給以「漆筆」.曹公器物中有「琉璃筆」.晉武帝賜張華有「麟角筆」.梁元帝分別用「金管」,「銀管」,「斑竹管」錄記忠臣義士文章之美者.唐朝大書家歐陽詢的兒子歐陽通,喜歡用的筆為象牙或犀牛角做的管,狸毛為心並裹以秋天肥兔的毫,非此不書.可見筆管的種類,在晉以後,已日漸增多.王羲之則對此類較重的筆管不表認同,在他的「筆經」中說:「昔人或以琉璃,象牙為筆管,麗飾則有之,然筆須輕便,重則躓矣.近有人以綠沉漆竹管及鏤管見遺,斯方可玩,何必金玉.」
筆的主要功能在記事,自魏晉以後,除了可以耐久記事以外,更加入法書藝術的功能,亦即必須適應書家藝術表現的要求,這又牽連到毫毛的好壞,與製作法的考究兩方面.
王羲之「筆經」說,漢時已用兔毫,以趙國的最好,理由是趙國廣澤多細草,兔食後增肥,毫長而銳,採收的季節以八月為佳,七月者毫焦而嫩,九月則毫脆而禿.筆經中還說到摻和人發與青羊毛的事.南北朝時,制筆者正流行試用各種獸毛,除前述兔,青羊,人發外,王隱「筆銘」還提到用鹿毛:「法書要錄」說王羲之用鼠須筆;「博物志」有虎仆(即九節狸)毛,野雞毛:及陶隱居用羊須等等.現時台灣流行的胎毛筆,也是從南北朝時始創,「酉陽離俎」就有一項記載說:「南朝有姥,善作筆,蕭子雲嘗書用筆,心用胎發」.
南北朝以後,各種獸毛,都被使用,如狼毫,猩猩毛,石鼠,貂鼠,鴨毛,豬毛,雞足毛等,而用牛耳毛,山馬毛為制筆材料,未見較早古籍記載,似乎是近百年之事.
毛筆的種類
依筆頭粗細分類
製成之筆頭,必須套黏在筆桿上,因此以筆桿粗細而分類,其分法以較粗者足為一號,依此順序漸小,順稱二號,三號………十號.目前每個號稱皆無固定尺寸,各筆庄自行定之或就筆性依習俗分類,例如豹狼毫筆,一號為大筆頭直徑為一公分,二號為中楷筆頭直徑為0.七五公分,三號為小楷筆頭直徑為0.六公分.一套提筆是長鋒羊毫筆五支:一號為二.五公分直徑,二號為二.二公分直徑,三號為一.八公分直徑,四號為一.五公分直徑,五號為一.三公分直徑.所以說依筆桿之粗細分類迄今仍無定規.
另有用筆套大小方式分類,最近毛筆所用之筆套皆以塑膠品.最初工廠提供時自定格式其分法是最小的定為o號,依序漸大,順稱1號,2號,3號,4號,5號,6號,7號,8號,9號,10號,11號,12號,12號半,13號,13號半,14號,14號半,15號,計二十種,如此分法漸為業者所共認.
毛筆的粗細,就習慣而言概略定其名:
圭筆-可寫0.三公分
紅豆筆-可寫0.五公分
小楷筆-可寫一公分
中楷筆-可寫三公分
大楷筆-可寫六公分
聯筆-可寫十公分
提筆-可寫十五公分
大筆-可寫二十公分
斗筆-可寫三十公分
巨筆-可寫六十公分
依筆頭長短分類
一般書寫的毛筆,筆頭長短與筆頭直徑有固定比例,通常是三至四倍,若春筍般順直,筆頭直徑增加時,筆頭長度,隨此比例增長,若超越此比例稱為長鋒,超長鋒,少於此比例為短鋒,超短鋒.
依毛質剛柔之性分類
每種毛筆所具備之特徵,性質各有差別,尤其在製造時調配毛料不同,所顯露出之筆性更有剛柔之別.
剛性毛筆
剛性毛筆就是使用硬度較高,彈力較強的毛料製成的筆,一般皆用狸毛,山馬毛,牛耳毛,馬崇,豬崇,貂毛,兔毛,狼尾毛製成,而其剛度可分為全剛,九剛,八剛,七剛:六剛,五剛.
柔性毛筆
使用毛性柔軟,純細嫩的羊毛所製成的筆為全柔,其筆力細嫩,依其柔軟彈力之大小而區分柔度,分為全柔,九柔,八柔,七柔,六柔,五柔等,除羊毛外,馬炯毛,鹿毛,貓毛,猿毛等皆為柔性毛料.而相同材料長鋒筆比短鋒筆更能表現柔性.
兼毫毛筆
剛性毛料與柔性毛料混合製成之筆,顯出折衷筆性是謂「兼毫」,若加重剛性毛料比例則為「剛性兼毫」,若加重柔性毛料比例則為「柔性兼毫」.
因用途之不同,在製作調配上,於柔性毛料中,增加剛性毛料,可強化剛度,又視添加部位不同而增強各部位之剛度,例如欲求一支毛筆之筆鋒柔軟能運筆自如,筆腰有力急書慢寫順暢直行又彈力足,則調料方法為全支毛筆之主宅用羊毫,而在腹部,腰部,各配剛度強的狸毛,牛耳毛或豬禁以強化之.若欲筆鋒軟又有力則可加少許狼毫毛以帶動其尖銳使其鋒芒犀利.
依毛料不同分類
獸毛筆的有羊毛,馬毛,狸毛,鼠毛,香狸毛,栗鼠毛,鹿毛,山馬毛,牛耳毛,兔毛,狼毛………等
禽鳥毛筆有雞毛,鵝毛,鶴毛,孔雀毛………等
植物性筆有竹筆,萵筆,草筆,木筆………等
其他有胎毛筆,利用人類初生嬰兒頭發有發尖,毫鋒尖而細而製成的筆,是一種既能寫又具有珍藏價值的紀念筆.
制筆原料
制筆毛料的特色
製作毛筆的主要原料為羊毛,馬毛,里毛,香狸毛,花兔毛,山兔毛,黃鼠狼尾毛,牛耳毛,山馬毛,豬鬃等之獸毛.而禽毛,植物性材料用於特殊情況外,很少製作.
羊毛:
羊的種類甚多,其身上之毛必須挺直,具有鋒毫者才能被選為材料,因此,只有山羊毛才合宜,我國南方因氣候較熱,山羊毛質粗糙且鋒毫淺短,而北方一帶天氣寒冷,羊毛長,質地細嫩且鋒毫深,是為制筆佳品.又同樣一頭羊,依身上部位之不同所取得之毛質亦不相同.最上乘為背首附近之細先鋒及背部之自責尖鋒(白尖鋒).
馬毛:
馬毛依其部位不同可分為馬胭毛,馬腋毛,腳毛,馬鬃,馬尾毛等,其色澤有白毛,赤毛,青毛,產於日本,北美及中南美一帶,我國東北,華北亦有生產.
狸毛:
狸毛種類繁多,以黑狸毛較多,尖銳利有彈性,根部較弱,腰力較差,製作毛筆時,必須添加他種毛料增補強度.
香狸毛:
本省產的狸毛,又稱「筆貓」,其背脊上的毛尖挺直有力,混置在羊毛或狼毛中,將使毛筆更好用.
花兔毛:
一般稱為山兔,全身毛質柔軟,而在背脊上的毛每到冬天時,便成熟長出表叉直的尖毫,是做毛筆的上好材料.
黃鼠狼尾毛:
黃鼠狼身軀很小,僅有尾部毛可做毛筆是最好制筆材料其質韌彈性足,毛直耐磨,是做毛筆主要原料,產於日本,韓國,我國東北,華北十江南一帶山區.
牛耳毛:
牛耳後及牛耳附近之毛,質地堅韌,毛骨硬又直,鋒失而淺,最適合做兼毫墊腰或筆腹之毛.
豬祟,豬毛:
豬毛性剛,富彈力,堅韌不易斷,是做大筆的好配料.用豬毛墊於筆腹,筆腰,可使揮毫有勁,但毛鋒短,毛尖毫淺,不,做小楷筆,主要產於我國東北,西北一帶,四川更著名,台灣亦有生產,雖然量少,毛質甚佳.
尼龍毛:
除上述動物毛之外,最近,普遍使用一種合成毛料,如尼龍等.尼龍毛雖然較不吸水,但毛質具彈性及耐磨等優點,故目前部分毛筆中均混合此種毛料.
筆桿
做好的筆頭必須套黏在筆桿上才能書寫,因此筆桿的製作亦須特別講究,除著重實用外,更要注重裝飾欣賞,主要製作材料有以下幾種:
竹材
從「筆」字可以意會是束毛於竹中,方可得知,自古以來,一般的筆桿當周竹材製成,我國竹材產於北方者較硬重,具斑紋,南方各省竹材較松軟質輕.而日本千葉,京都,兵庫,岡山,福岡,宮琦,鹿兒島等地所產之竹子,非常適合做筆桿.台灣的觀音竹細長堅硬也是上乘筆桿材料,皆天然野生於山區.早期產自關廟,嘉義阿里山麓,半天岩,竹山一帶,最近皆采自台東鹿野一帶原始林區.
木材
利用木工車床所製成筆桿,大都用在大筆,以彌補竹材無法製成的粗大規格,所用木材只要質硬,耐水性強,不彎曲變形即可.重要木材有紫檀,黑檀,紅木,檜木,柚木,棒木,松木………等,製成後塗裝油漆,增加光澤及耐性.
獸角
主要獸角為白牛角,黑牛角,硬度較高,不變形,較耐用受歡迎,用六角車床製作,車成主要各種筆型,經打磨後,光亮無比.有全形者,亦有前後端套角,中間以竹材或木材組成.
化學品類
一般化學品類之筆桿,都以塑膠,壓克力或尿素為原料,以押出機器製成條管後,鋸切成一段一段所需長度,取代竹子.
用射出機器,依模型射出成型,再經車工修整打磨,所成筆桿,取代木材或獸角筆桿,價格便宜,產量豐富,規格固定,甚受業者採用.
象牙
象牙產自非洲,泰國,印度,象徵高貴吉祥,自古以來為大眾所喜好,中國文人雅士亦多取為筆桿或在筆桿上精雕花紋,不但貴用,又可欣賞.
最近盛行製作胎毛筆,許多家長都喜歡選用象牙筆桿為其子女制胎毛筆,做為永恆紀念.
金屬
採用金,銀,銅等貴重金屬加工製成,筆桿,筆套亦多雕繪花紋,是一種飾管筆.
瓷質
瓷土窯燒成筆桿再上彩繪,握在手中,細滑清涼舒適,是一種飾管筆,甚為名貴,歷代帝王皆喜愛,如乾隆御用筆,雍正官窯瓷筆.
漆桿
筆桿用琳琅,彩漆,堆朱,鏍鈾製成雕繪圖案,一面寫字一面欣賞筆管之美,是一種飾管筆.
玉石
自古以來,帝王,公侯皆好「玉」,筆桿自然不免也愛用玉石來配備,精雕細琢的玉雕筆,是雅緻的清供文玩.
毛筆的製作
筆有四德「尖,齊,圓,健」.「尖」指筆尖要鋒利,筆鋒愈深長愈佳,所謂鋒毫畢露,尖銳無比.「齊」是指整體的筆毫,必要均勻整齊,將筆頭之前鋒壓平,其鋒頂毫端,應齊整無參差,合時乃尖如一點.「圓」是指筆頭的造形,要端正飽滿,如春筍般.整支筆吸水後提起,自然圓渾乃為佳品.「健」是指毛的品質,要能剛柔適度,配料要相輔相成,筆鋒,筆腰,筆腹,力點要均勻始能運筆自如,揮灑暢順,轉折,逆鋒不枯澀如流雲.不僅毛筆的製作準此四德,書畫家也以它為選筆准則.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名畫,墨寶能千古留傳乃需有名筆相配,所以製作毛筆猶如一門嚴謹的藝術;一位手藝高深的師傅所製作的毛筆,如比擬為一項藝術品實在毫不為過,因此我國歷代皆有名師傅承製名筆,提供書家應用.台灣制筆方法一面傳自本地傳統,一面揉合我國各地名家手藝,再參酌日本技術,孕育出獨特技巧,近來更運用現代科技從事分析研究,使毛筆製作更精良,非但在國內奠定基石,更享餐國際間.茲將毛筆製作過程概述於後:
選毛料疊毛洗毛,泡水去毛蒂,除絨毛齊毛鋒
裁尺寸配毛料梳整毛片挑毛片卷制筆柱
挑筆柱毛披筆被毛扎筆根上筆桿整筆,刷毛
,定筆型品檢筆鋒上筆套,刻字,包裝完 成

選毛料
以往產制毛筆的獸毛皆由深山中狩獵所得,整件獸皮需自行先將獸皮腐蝕柔化,再把獸毛抓取,分類選用.目前此項工作多已由專業皮毛公司處理,並束成整捆,整朵的原毛待用,因此,現今制筆選毛料之步驟,止於挑選原毛之長短,粗細以及毛鋒,毛身之優劣,且鑒別其彈力,以配合制筆之用.
疊毛
整朵原毛以指甲樞除殘留獸皮並撕分開來然後依毛根部位整齊放平,將毛料依長度整理,再把同一長度之毛料以手握緊毛根,另一手執較細密之鋼梳約略梳理,疊成一細捆,俾使取用.
洗毛,泡水
將成疊之毛料,用雙手捧握,倒置桌面,使毛根齊頭,然後再成束泡水清洗,清除毛身上之雜物,最後將乾凈之毛料依其毛性浸泡清水六小時至二十四小時不等的時間.
若情況特殊,獸毛含油脂過量或分泌之雜物腥味較重時,通常以清潔劑或石灰水浸泡清洗,其清洗過程必須技術純熟,有其定量,也有其定時,若使用超量的石灰水或浸泡逾時,則會侵蝕毛質,可能導致斷毛,腐壞,脆弱,失去彈力,變成枯澀不堪使用.但消毒洗凈之後的毛料,仍需要以清水沖洗或浸泡,時間仍為六小時至二十四小時.因一方面可使殘餘之清潔劑或石灰水完全自毛料中稀釋出來,另一方面可使毛料略為軟化.
去毛蒂,除絨毛
以牛骨梳來梳理毛蒂,去除雜物,並梳去絨毛,廢毛,其要領是以手捏緊毛蒂,著毛鋒方向梳除絨毛,如此反復梳理數次,最後才帶細絨毛梳至毛根.
齊毛鋒
毛料有長有短,前段製作,皆從毛根平齊上做起,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使毛鋒平.通常是取約五公分寬之齊板(以獸骨或壓克力板),將一簇毛料鋒端沾上粉末,使其濕潤不滑,用右手握住絨毛部位,左手持齊板,並以大姆指沿齊板邊緣線輕按,把右手之毛鋒一絲一絲捏住,再由右手慢慢抽出,一步一步排列,使毛鋒齊於齊板之邊緣直線之上.所謂筆有四德,「齊」的功夫就在這里.
裁尺寸
齊毛鋒之後,毛料依序排列,按長短裁切所需長度,至此毛鋒及毛根兩頭皆齊,我們可稱為「備用毛片」.因毛根較硬,以後工作時就以毛根做為工作基準點.
配毛料
為製作不同用途,筆性之毛筆,各種毛料之調配均須講究適當比例,另外就筆型而剪裁不同長度之毛料,也需特別依主毛料,腹毛料,腰毛料,把筆柱及筆被用料分配適當,如此才可製成品質優良的毛筆.
梳整毛片
毛料經調配後,必須細細梳理:把調配好的多種毛料混合,鋪平,然後用牛骨梳,從毛根梳向筆鋒,細細梳理整齊,再卷回混合,鋪平,梳理,如此反復多次,直到整個毛片混合均勻,完成的毛筆在書寫時才能達到「圓」之境界.
挑毛片
把梳理好的毛片,用左手握緊毛根,右手執細尖刀或平口刀,利用食指挾剔雜毛,粗毛,斷鋒之毛,毛片就更整齊了,其實製作毛筆的功夫,這個步驟乃非大師是無法做好的.
卷制筆柱
挑好的毛片用膠水沾濕後平鋪於板上,以左手食指輕壓鋪平,右手執平口刀,薄薄地平挑出一枝毛筆的需要量,放在平板上均勻壓平,再夾起來平鋪於手指上,用拇指慢慢卷製成筆柱,然後彈墊於平板上,使筆根整齊而且筆柱更加圓密飽滿.
挑筆柱毛
卷好之筆柱還需用細尖刀與食指剔除毛鋒間之雜毛,以及無法齊鋒之長毛,並且要試搖筆尖是否銳利 筆力是否合乎要求7如有缺失則須重新配料製作.
披筆被毛
筆柱制好,曬乾後,筆型固定,用筆被毛片,均鋪於筆柱,就捲成飽滿之筆頭.
扎筆根
把筆頭曬乾或烘乾,即可以棉線捆紮筆根,捆紮時用力要均勻,最忌變型,再將紮好的筆根塗上固定劑,可強固筆頭以免脫掉筆毛.古法皆以生漆塗之,近代由於科技發達,皆以強力膠取代.
上筆桿
筆桿頂端鑿有配合筆頭之圓洞,上筆桿即將粘劑塗於筆桿頂端及筆頭之根部,再將筆頭套入待乾即完成一枝毛筆.
古法多以松香為粘劑,其實松香本身相當脆松,無法直接使用,許多業者皆以松香粘著,不久極易脫落,遂有松香不能粘筆之說.其實若懂得如何調配油料熬制松香粘劑者,即可使筆頭粘得相當牢固,永不脫落.這套功夫是從前師徒相傳的時代,師傅最不願輕易傳授的.
自五十年代以後業者紛紛採用強力按著劑,如南寶800,南寶906,優好強力膠,亦有採用快乾瞬間接著劑者.
整筆,刷毛,定筆型
製作毛筆的最後一個步驟是整筆,刷毛及定筆型.把上筆桿之毛筆之粘劑完全乾固之後,用鋼刷或筆梳分別以順筆鋒之方向刷整筆毛,將其尚存之雜毛,短毛均能剔除,並使筆鋒自然暢順.然後浸入已泡好的海菜膠泡著,再整理筆型,使其筆尖圓順.
品檢筆鋒
整枝毛筆完成後,必須再試水,測試筆鋒是否渾圓而旋轉自如,若有雜毛,劣毛,在旋轉中會自然跳出,就必須重新修整後再上膠,如此即可完成一枝無缺點的好筆.
上筆套,刻字,包裝
製成之毛筆成品,必須套上筆套以便保護筆毫,並在筆桿刻字或貼標簽分類,然後包裝即成.

6. 筆的發明與演變

在上古時代,祖先主要依靠結繩紀事,以後漸漸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作為書寫材料。後來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片太笨重,於是便導致了紙的發明。
據考證,我國西漢時已開始了紙的製作,魏晉南北朝時期紙廣泛流傳。普遍為人們所使用,造紙術進一步提高。造紙原料也多樣化,紙的名目繁多如竹簾紙、藤紙、魚卵紙……蔡倫造紙的原料廣泛,以爛魚網造的紙叫網紙,破布造的紙叫布紙。
隋唐時期,著名的宣紙誕生。(在宣紙的主要產地安徽宣州有這么一個傳說:蔡倫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紙為業,他一直想製造一種特別理想的白紙,用來替師傅來畫像修譜。但經過許多次的試驗都不能如願以償。一次,他在山裡偶然看到有些檀樹倒在山澗旁邊,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蝕得腐爛發白。後來他用這種樹皮造紙,終於獲得成功。由此可以斷定:利用樹皮製造宣紙,在唐朝時候就比較盛行了。)
唐代在前代染黃紙的基礎上,又在紙上均勻塗蠟,使紙具有光澤瑩潤,艷美的優點,人稱硬黃紙。五代造紙業仍繼續發展,歙州製造的澄心堂紙,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認為是最好的紙。到了明清,造紙業又興旺和創新。各種箋紙再次盛行起來,在質地上推崇白紙地和淡雅的色紙地,色以鮮明靜穆為主,如康熙、乾隆時期的粉蠟紙,印花圖繪染色花紙等,紙的製作,到了清代,已到了完美絕倫的地步。 造紙的過程)
一般印刷紙的生產分為紙漿和造紙兩個基本過程。制漿就是用機械的方法、化學的方法或者兩者相結合的方法把植物纖維原料離解變成本色紙漿或漂白紙漿。造紙則是把懸浮在水中的紙漿纖維,經過各種加工結合成合乎各種要求的紙頁。
造紙廠一般需貯存足夠用4~6個月的原料,使原料在貯存中經過自然發酵,以利於制漿,同時保證紙廠的連續生產。經備料工段把蘆葦、麥草和木材等原料切削成料片(供生產化學漿)或木斷(供生產磨木漿),再把小片原料放到蒸煮器內加化學葯液,用蒸汽進行蒸煮,把原料煮成紙漿,或或把木斷送到磨木機上磨成紙漿,也可經過一定程度的蒸煮再磨成紙漿。然後用大量清水對紙漿進行洗滌,並通過篩選和凈化把漿中的粗片、節子、石塊及沙子等除去。再根據紙種的要求,用漂白劑把紙漿漂到所要求的白度,接著利用打漿設備進行打漿。然後在紙漿中加入改善紙張性能的填料、膠料、施膠劑等各種輔料,並再次進行凈化和篩選,最後送上造紙機經過網部濾水、壓榨脫水、烘缸乾燥、壓光卷取,並進行分切復卷或裁切生產出捲筒紙和平板紙。如果生產要生產塗布印刷紙,則需要乾燥中部或生產成捲筒紙後經塗布加工而實現。
6 除以上基本過程外,還包括一些輔助過程,如蒸煮液的制備、漂液的制備、膠料的熬制及蒸煮廢液和廢氣中的化學葯品與熱能的回收等。

7. 自動削筆機是誰發明的

沒有確切的說法或記載是哪個人或哪家公司發明的,但天文文具是第一個把自動削筆機推向市場實現量產的。很多孩子都喜歡它們家的設計與使用體驗,可以關注一下。

8. 自動筆是誰發明的

1919 年, Syunichi Nakata, 進口的鋼筆收藏家, 開了一家小鋼筆商店在日本岡山,他的商店獲得成功。1924年,他搬到東京,在幾位筆製造商附近, 正式地命名了他的公司:Nakaya Seisakusho 。之後公司超出了想像,快速成長,有了80名雇員, 於是Nakata更改了公司名稱「PlatinumPen Company」,這就是著名的白金牌。白金最初賣筆是通過郵購訂單,辦公室工作者和在小村莊的老師遍及日本。很快, 他們出口到新加坡、香港, 和歐亞大陸。
在30 年代中期期間, Nakata 組織一批藝術家專門研究創造筆。
在這期間白金生產了各種各樣的蒔繪筆, 包括亮漆雕刻, 珍珠鑲嵌細工並且筆以Kanshitu 粗礪的火山類型浮出水面。1948 年白金開發了水性的圓珠筆,從此以後,白金的鋼筆是日本出口最多的筆廠。
1957 年, 白金最早製造了有筆肚的鋼筆。
1966 年, Nakata 開發了自動筆。

世界上第一支自動鉛筆於1822年在英國發明。1915年日本人早川德治發明了一種自動鉛筆,為了出口,給這種鉛筆取名為「Every-Ready Sharp Pencil」。一開始這種新的書寫工具並不受到日本國內認可,直到出口訂單激增,受到國外認可之外,日本國內的需求才迅速增長。早川公司也憑借自動鉛筆的銷售得到了擴張。
自動鉛筆於1970年代末開始在日本校園普及,並由日本夏普公司大量生產,自動鉛筆使用前需放入由石墨製成的細筆芯(俗稱鉛芯),放入筆芯後關上後面的蓋子以防止筆芯跌出來。自動鉛筆內有彈簧,按壓後面的蓋子可以使筆芯由前端固定長度伸出,並寫出粗細相同的字體。
木製鉛筆為了維持書寫順利,需要時常卷削,自動鉛筆的出現正順應了人們使用方便的需要。自動鉛筆,顧名思義,即不用卷削,能自動或半自動出芯的鉛筆。
19世紀中期,自動鉛筆在歐洲以手工藝品出現。19世紀末期德國開始商品化生產,但鉛芯仍需人工削尖,產量有限。1903年日本開始使用機械製造活動鉛筆,其結構簡單,均為旋轉式。40年代美國派克公司首批生產0.9mm旋轉式活動鉛筆,鉛芯無須人工削尖。1965年日本研製成功0.5mm和0.7mm合成樹脂細鉛芯,並開發了新型三爪卡頭,取代了傳統的金屬三爪卡頭。同年日本派羅德自來水筆株式會社首次生產出脈動式細芯活動鉛筆。70年代又相繼開發了二次撳動式、雙卡撳動式和甩打撳動式結構芯活動鉛筆。1979年聯邦德國法伯·卡斯特鉛筆廠首次推出自動出芯式活動鉛筆。1980年前後又研製成功了塑料二爪卡頭,使自動鉛筆在材料和結構上有了新的突破。

9. 自動鉛筆是由誰發明的

人們常用的鋼筆和自動鉛筆也是由克羅埃西亞人愛德華·番卡拉發明的。現在英語中的「Pen」就是由他的名子而來。
自動鉛筆和普通鉛筆是奧地利人約瑟夫·哈特穆特發明的.
其中的一個

閱讀全文

與卷筆機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
手機我的世界創造模式怎麼去天堂 瀏覽: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