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簡單的生活小發明 申請專利
撰寫權利要求書是一項法律性和專業性均很強的工作。權利要求是用於確定發明或者實用新型權利權的保護范圍的法律文件,是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文件中最重要的部分。權利要求書撰寫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該發明創造能否獲得專利權保護,以及授權後該專利獲得保護的范圍的大小,同時也影響該專利申請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的審批進度。
那麼,在撰寫權利要求的實踐中我們應當注意什麼問題呢?
1、權利要求書應當以說明書為依據。
申請人出於保密和保護的雙重考慮,往往既不願意過多地公開其技術方案,又希望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越寬越好。這就會造成權利要求沒有以說明書為依據,即權利要求得不到說明書的支持,從而導致專利申請因為不符合專利法26條第4款的要求而被駁回。
在申請實踐中,權利要求書應當以說明書為依據的規定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解析:
一是指權利要求書中的每一項權利要求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都應當在說明書中有充分的記載,即,權利要求書中的每一個技術特徵在說明書中都應當有記載(部分屬於公知技術的特徵除外),同時,說明書還應當對各個技術特徵之間的相互關聯及其工作、運轉方式作出清楚的說明,在機械類發明申請里,尤其要注意這一點,僅僅寫明各機械部件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描述清楚各機械部件之間的連接關系和共同工作和運轉的方式。
二是指為了獲得盡可能寬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尤其是獨立權利要求,一般都是對說明書中記載的一個或多個具體技術方案的概括。通常,這種上位概括需要有足夠多的實施例的支持才能被允許。比如,在說明書實施例中記載了螺接、焊接、鉚接等連接方式,則可以在權利要求中用「定位連接」來概括,從而使保護范圍不僅僅局限於說明書中公開的這幾種連接方式。但是,如果在說明書的實施例中僅僅公開了螺接這一種連接方式,在權利要求中一般就不能用「定位連接」來概括。
此處應當注意的是,在權利要求中使用了上位概念的時候,不得用上位概念概括的內容與下位概念內容並列,比如,空心樓板用的永久性芯模,由硬質薄壁管或者鋼管構成,這樣就不對。因為硬質薄壁管是鋼管的上位概念。
通常,說明書記載的具體實施方式越多,允許作出的概括概念越上位,也就是說,說明書記載的實施方式越多,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就相對越寬,在美國和日本的申請案中,申請人常常用十幾個實施方式來支持一個概括較寬的權利要求。當然,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也不是所有的概括較寬的權利要求都需要多個實施方式來支持,對於一個與整類產品或者整類機械有關的權利要求,如果說明書中有較好的支持,同時也沒有理由懷疑該發明或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不能實施,那麼即使這個權利要求概括的范圍較寬也是被允許的。比如,一種名稱為「一種空心樓板的施工方法」的專利申請,獨立權利要求的一個技術特徵是硬質薄壁管通過定位構件固定在混凝土中,而在說明書的實施方式中只公開了一種用n形鐵絲將薄壁構件箍綁在混凝土中的定位方式,但是本領域技術人員無需創造性勞動就可以想到還可以採取很多常規的定位構件將硬質薄壁管定位在混凝土中,所以這種概括是允許的。
在說明書中公開的實施例不足以支持上位到某個概念或沒有合適的上位概念的時候,可以採用並列技術方案的形式撰寫權利要求。但應當注意,並列技術方案的描述應當清楚,例如,不應當出現「空心樓板用硬質薄壁管由水泥纖維管、鋼管、塑料管或者其它類似材料構成」這樣的並列選擇概括用語,其中的「其它類似材料」的描述不清楚,不能與具體的物或方法並列。
三是指權利要求中應當用技術特徵來表達完整的技術方案,所採用的技術特徵應當是具有技術含義的具體特徵,這里的具體特徵指的是具體的結構特徵或方法步驟。在某一個技術特徵無法用結構特徵來限定時,或者用結構特徵限定不如用功能或效果特徵來限定更為清楚,而且該功能或者效果能通過說明書中充分規定的實驗或者操作直接和肯定地驗證的情況下,常常使用功能或效果的特徵來限定發明,但是,這樣容易出現的問題是功能或效果特徵的限定很可能導致該功能或效果的限定還概括了說明書裡面沒有記載的其它特徵或方法或者全部特徵或方法,從而權利要求沒有得到說明書的支持。例如,一件名為「一種機械玩具動物」的發明申請,權利要求1為:「一種機械玩具動物,由動力機構、傳動結構和運動機構組成,其特徵在於加上一套控制玩具動物實現蹲下、坐立、趴下、站立、行走的結構。」顯然,該權利要求特徵部分的技術特徵是用功能來限定的,但是說明書只公開了一個具體實施方式,所屬領域技術人員不通過創造性勞動是很難得出其它能控制玩具動物蹲下、坐立、趴下、站立、行走的不同控制機構,所以這樣的功能限定是不允許的。
當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部分或者全部在原始公開的權利要求書中已經公開但是在說明書中沒有記載的時候,專利法第33條允許申請人在申請階段將其補充到說明書中去,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權利要求就在實質上獲得了說明書的支持,權利要求是否得到說明書的支持,關鍵是看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是否能夠從說明書記載的技術內容裡面直接得到或概括得到權利要求所要保護的技術方案。
2. 獨立權利要求應當記載必要技術特徵
實施細則第21條規定「獨立權利要求應當從整體上反映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記載解決技術問題的必要技術特徵。」該規定包含兩個含義,一是獨立權利要求必須是一個完整的技術方案,應當包含構成該技術方案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二是記載入獨立權利要求的技術特徵即被認為是必要技術特徵。
有的申請人或代理人在撰寫權利要求書時,沒有很好地理解發明點,只將發明或者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一部分寫在獨立權利要求裡面,而另一部分寫到幾個從屬權利要求裡面,這樣撰寫的獨立權利要求沒有從整體上反映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不符合要求。比如,一件名稱為「一種摩托車的車架」的發明案,其獨立權利要求為「一種摩托車的車架,在該摩托車中配設有車體車架及動力裝置之間的後緩沖器被安裝在蓋車體車架上,其特徵在於,車體車架包括後緩沖器的上端安裝在後端部的主車架和連接在上述主車架後端的,支撐燃料箱的副車架。」。其從屬權利要求為「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的車架,其特徵在於,上述副車架具有一體成型的側把手,並且後把手被整體成形於上述副車架上。」而該發明目的有兩個,一個是通過車架前後分割提高組裝效率,二是將側把手和後部把手與副車架分別一體成形,減少零件數量。所以,獨立權利要求沒有將構成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全部技術特徵寫到獨立權利要求裡面去。
什麼是技術方案的必要技術特徵是針對發明目的來講的。通常,雖然獨立權利要求記載的技術特徵能夠構成一個完整的技術方案,但是該技術方案卻並不能完全實現或最優實現該申請的發明目的。
另外,撰稿人也不能為了達到不缺少必要技術特徵的目的就隨意增加技術特徵,應在充分理解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准確判斷其必要性。因為技術特徵越多,其保護范圍也就越小。
3. 正確處理好獨立權利要求和從屬權利要求的關系
在無效程序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旦原獨立權利要求不能成立,由於原權利要求書沒有撰寫從屬權利要求或者從屬權利要求寫得不好,導致申請人無法有效地修改權利要求書而致使專利權被無效掉。這種情況在國內申請中屢見不鮮,值得高度重視。
為了使獨立權利要求書有盡可能大的保護范圍,同時又能在這個大的保護范圍遇到威脅或破壞時有退守的餘地,通常採取上寬下窄寶塔式的撰寫方式合理安排獨立權利要求和從屬權利要求之間的關系。
作為獨立權利要求來講,應當從整體上反映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記載解決技術問題的必要技術特徵,這里要指出的是,申請人總是希望在允許的前提下在獨立權利要求中用盡可能少的必要技術特徵來獲得盡可能大的保護的范圍,那麼對於從屬權利要求來講,就應當通過增加其他的技術特徵或者對引用的權利要求的某些技術特徵做進一步限定來突出本申請的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的區別,才能在無效程序中立於不敗之地。
專利申請文件的撰寫實踐中常常會出現以下幾種錯誤寫法:
(1)獨立權利要求包含了一些非必要技術特徵,致使獨立權利要求保護范圍過窄;
(2)獨立權利要求寫得過寬,致使完全被現有技術所覆蓋;
(3)認為從屬權利要求數目越多,對發明或實用新型的保護越充分。
前面兩點是申請人忽略了從屬權利要求的作用,後面一點是申請人過於強化了從屬權利要求的作用,這些都是專利申請文件撰寫的誤區,所以合理安排獨立權利要求和從屬權利要求之間的關系,合理控制從屬權利要求的數量是很重要的。
4. 正確理解實施細則第20條的規定,權利要求應當清楚、簡要地表述請求保護的范圍
關於權利要求撰寫得不清楚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權利要求類型不清楚
通常產品權利要求應當用產品的結構特徵來限定其要求保護的客體,方法權利要求用方法的步驟、工藝過程、操作條件或者流程等技術特徵來限定,而在實際中我們會經常接觸到這樣的申請,比如權利要求要求保護的是一種外牆外保溫技術,權利要求中既有外牆外保溫材料的結構特徵又有外牆外保溫的施工工藝,不知道該發明申請是要保護外保溫材料這個產品還是要保護外牆外保溫的施工方法,造成發明類型的混淆不清。
(2)產品權利要求只列出各個部件的名稱,沒有給出具體結構、相對位置以及相互作用的關系
這樣的情況在機械類申請文件是常見的,比如,權利要求1要求保護的是一種插接組合式地板,有相互拼對的板條,其特徵在於,板條上設有凹槽和突出部。
顯然,該權利要求不清楚,沒有給出板條上凹槽和突出部的位置以及它們之間的連接關系,正確的描述應當是:
一種插接組合式地板,由相互拼對的板條組成,其特徵在於,在板條的一側沿板條長度方向開設有凹槽,在另一個板條的與上述凹槽相鄰的一側設有突出部,該突出部與上述凹槽相嵌合。
對於電學領域中權利要求採用功能性限定的部件作為技術特徵的情況,這些功能限定應當反映出該部件與其它部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如,信號傳送關系,否則會造成權利要求不清楚。
(3)僅僅依靠附圖標記對技術特徵做進一步限定
這也是常見的問題。事實上,權利要求中標注在技術名詞後面的附圖標記對該技術名詞不起任何限定作用。
權利要求中附圖標記的作用僅僅是幫助公眾理解權利要求的內容,其含義並不局限在附圖標記所指的附圖的具體結構,因為附圖的作用在於用圖形補充說明書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夠直觀地、形象地理解發明或者實用新型每一個技術特徵,通常情況下附圖和說明書的具體實施方式是對應的,用圖形對具體實施方式進行描述,所以如果按照對附圖標記所指的附圖的具體結構的理解來限定權利要求保護范圍,則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就被大大縮小了。比如,有的申請案中由於一些異形結構很難用文字描述,所以申請人常常使用「部件(1)」這樣的用語,實際上是不正確的,還是應該用具體文字來描述。
(4)權利要求中的數學公式或化學結構式沒有說明參數的意義或沒有給出參數的取值范圍
有些申請案,尤其是化學領域和電學領域的申請案,只是在說明書中說明了數學公式或化學結構式中參數所代表的含義或取值范圍,而沒有在權利要求中加以說明,申請人可能這樣理解,既然在說明書中已經說明了,那麼即使在權利要求書中沒有說明,他人也應該理解到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事實上,這是不對的,權利要求如果沒有這些參數的說明或取值范圍的限定,會造成整個權利要求書保護范圍的不清楚。
(5)同一個權利要求中出現具體方案和優選方案的並列選擇
例如,權利要求要求保護的是一種復合殺蟲劑,其特徵在於由辛硫磷10-25%,最佳10-15%,八氯二丙醚10-25%,最佳20-25%,聚氧乙烯脂肪醇醚3-8%,十二烷基磺酸鈣3-8%,其中一種或幾種與氯氰菊酯1-25%組成,餘量為二甲苯。
這種寫法導致同一權利要求有兩個甚至多個保護范圍,從而造成保護范圍不清楚,應該將優選方案寫在從屬權利要求裡面。
Ⅱ 自已搞的一個小發明可以不申請專利嗎如果不申請專利有沒有知識產權
你可以選擇不申請專利啊,但是如果不申請專利你你就沒有專利權,當別人盜用你的研究成果時,得不到法律保護,就無法追究盜用者的法律責任,你會吃大虧的。建議你還是去申請專利吧,可能會花點錢,但是專利申請成功後還可以賺回來的。
Ⅲ 我有一個很有價值的小發明,想申請專利,又擔心沒用,因為技術門檻低容易被模仿,申請專利還有沒有用
如果這樣的技術領先時間預計比較短,如果你能自己投產銷售,也可以不申請專利,畢竟作為短平快項目快速獲利才是最重要的。
不過如果需要保護的時間比較長(比如幾年),那麼申請專利保護還是有必要的。
請注意,即使是比較快的實用新型專利申請,也需要半年左右才能獲得專利權的。
Ⅳ 給我個沒有申請專利的小發明
手電筒裡面安個折疊小剪刀,多功能手電筒~
Ⅳ 小發明怎樣申請專利
小發明是可以申請發明專利的,在知呱呱專利申請平台申請就可以了,很便宜,授權率很高,更重要的是自己可以案件查詢和管理了,現在傳統的代理機構已經不是好的選擇了,我們以前的業務現在都轉移到知呱呱平台申請了,很不錯,推薦一下。
Ⅵ 給我一個沒申請專利的 中學生小發明
不可以
申請發明專利的,申請文件應當包括:發明專利請求書、說明書(說明書有附圖的,應當提交說明書附圖)、權利要求書、摘要(必要時應當有摘要附圖),各一式兩份。
Ⅶ 我有個小發明想申請專利,該怎麼做
你好,專利申請可以自己做,如果你懂編寫權利書和提交流程的話,現在可以線上提交,你去專利局官網看一下,如果不懂,建議你找專業的代理事務所幫忙申請。費用方面,自己申請肯定要便宜些,找代理需要提供一定的代理費,找代理所的好處就是專業,能幫你提高申請通過幾率,如果有興趣可以詳談。
Ⅷ 關於專利申請, 這種小發明能申請專利嗎 寫的有點繞,請您一定要看懂...
1.首先要抄做一個全面的前案檢索,若是這種技術確是沒有人申請過,那麼是可以申請專利的,之餘侵犯Q的專利,Q專利保護的是Q的本身,而你保護的是P轉Q的方法,所以應該是不侵權的;
2.專利申請,如你這種小發明的話可以只申請「實用新型」專利,這個比較快,有時半年多就可以拿到證書,之於產品生產是可以同時進行的;
3.只要你申請了專利,並且專利已經公開,那麼他生產了,你就可以追究他的責任,而不用等到專利申請下來後。
本人就是做專利代理的,打了這么多,純原創哦,希望採納,呵呵~
Ⅸ 怎麼才能申請專利我想做個小發明,但我沒有條件去做實驗,怎麼辦
做實驗不是申請專利的必要條件,有實驗當然更好,即使沒有,如果能將技術方案描述清楚,也可以申請專利。除非不做實驗連你自己也不知道哪裡有創新,挖掘不出專利點,這樣就一定需要實驗了。但從你的表述看,貌似專利點已經在你腦海里,只是需要實驗驗證,如果是這樣,是不需要做實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