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於敏創造

於敏創造

發布時間:2021-09-24 09:41:16

① 於敏被稱為中國氫彈之父,他為何能有這樣的稱謂

這樣的稱謂。在他看來氫彈的研製成功是,當時各兄弟單位共同努力完成的並不是只是他一個人的。

② 於敏的事跡給我們的啟示

體現了人生的真正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責任與貢獻,評價一個的價值主要看其對社會作出的貢獻。
社會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客觀條件,要實現人生價值要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要不斷砥礪自我,要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

③ 「中國氫彈之父」於敏在93歲的時候去世,於老都有哪些偉大的功績

2019年1月16日,是個痛心的日子,也是一個值得我們永遠銘記的日子。於老走了,但是正如臧克家在紀念魯迅十三周年說的話「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這句話同樣適用於於老,於老必將永遠活在我們心裡,他的名字將被所有中國人永遠銘記,他的功績將永垂不朽。

從突破原子彈再到氫彈原理實驗,如果從時間上看的話,我們僅用了2年零8個月,而相對的美國人則用了7年零3個月、前蘇聯和英國用了4年零3個月、法國人用了8年零6個月,並且我們的研製條件相對來說更加艱苦,而之所以我們能這么快的取得突破,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靠著於敏院士這些老一輩核工作者的聰明才智和無私付出。

④ 除了氫彈之外,於敏光輝燦爛的一生還有什麼科研成果

被稱為中國氫彈之父的於敏,除了在氫彈原理中解決突破了熱核武器物理等一系列基礎問題,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型的基本完整設想,之後長期參加領導核武器的理論研究,並解決了大量關鍵性的理論問題。

一: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於敏這個名字並不熟悉,但在我國核武器領域,他被稱為氫彈之父。他從1961年開始投身於國防建設,半個多世紀來一直刻苦鑽研。他說,國家需要我,我一直全力以赴,所以就在武器研究領域裡面,一直工作下來。

於敏這一生獲得了無數榮耀,有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中國傑出科學家獎、兩彈一星功勛獎章、感動中國2014年度人物等等。他那為中國的科技事業做出貢獻的精神 ,那寬大的胸襟和堅持不懈的毅力都值得我們學習。

⑤ 獲得國家最高科技成就獎,於敏是憑借什麼成就得到這一獎項的

我們都知道如果一個人獲得國家最高科技成就獎,那他對國家的貢獻是非常重大的,於敏是我國的科學家,他在研究中國氫彈方面解決了特別多的問題,特別是一些非常基礎的問題,這些基礎的問題才能構建起中國核彈的建設。同時於敏先生也是兩彈一星功勛的獲得者。

對於敏先生的去世非常的可惜,但是沒辦法,人總是會去世的,對於這么一個中國科研方面的人才,我們只能感謝於敏先生對中國的貢獻,獲得人物終身成就獎也是理所當然的,這是對於敏先生的認可,以及他對原子核彈無私的奉獻。

⑥ 於敏有哪些歷史貢獻

在禁核試驗前 力主多次核實驗 否則現在就算有超算也沒用

⑦ 這不科學,中國第一顆氫彈不是鄧稼先還是錢學森研製的嗎,我忘了反正不是於敏,怎麼回事

其實只要梳理好錢學森、鄧稼先、於敏三人的科研主導的方向就能判斷誰是「原子彈之父」、「氫彈之父」、「彈道導彈之父」。

先說關系簡單的錢學森先生。

看下面這張很著名的圖

從左至右分別是,師祖爺:普朗特,徒弟:錢學森,師傅:馮卡門。(不知道普朗特、馮卡門是幹嘛的請自行網路)

這張圖之所以著名原因,這是當時世界空氣動力學掌門師徒三代合影,他們代表當時世界空氣力學的最高頂點。

所以既然錢先生是他們的徒弟,自然就跟原子彈、氫彈啊這些放射性物理學沒啥關系了,也就不可能是主持後來新中國的原子彈或氫彈開發的總師。

事實上錢先生一直都是新中國火箭、彈道導彈的奠基人。(核彈、氫彈的火箭運載研究才與之有關系,但是核彈導彈化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簡單一句話:錢先生是研究火箭的。原子彈氫彈就沒他啥事。

中國的「兩彈」指的是原子彈和彈道導彈。所以錢先生就是搞其中之一的彈道導彈研究的。

然後說關系復雜點的鄧稼先 先生。

鄧稼先 先生是地地道道的核物理研究專業的,而且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理論研究方向也是其在1959年定下的,所以說他是原子彈之父(之一,還有錢三強先生)毫不為過。(理論方向正確為以後原子彈的研究節約了很多時間)

原子彈爆炸成功後,鄧先生又帶隊參與氫彈的研究。為啥?因為氫彈是要靠原子彈點燃的,如果原子彈做不好、做不小,氫彈就做不小,做不小的氫彈就不能做武器。(這里就要感謝鄧先生之前做原子彈前定下的理論方向,由於方向正確,中國原子彈小型化很順利,能為氫彈做出很好起爆內芯原子彈)。

但是光內芯做得好,沒設計好外殼,也是不能做出武器級氫彈的,所以氫彈隊伍里還有一個人,提出了革命性的外殼結構設計方向,這個人就是 於敏 先生。

於敏 先生提出的「於敏構型」氫彈結構,創造性的改變了氫彈結構,讓中國氫彈獨立於當時世界的T-U構型之外,並且大幅度縮小了氫彈的體積重量,讓中國試爆第一顆氫彈就具有武器級性質。

所以即便是在氫彈的開發團隊中,鄧先生作為總師領導整個團隊,但是在氫彈的結構理論上卻是用的 於敏 先生方案。(其實在內部大家都叫「鄧—於構型」,及體現了鄧先生的微型化原子彈又體現了於敏 先生的氫彈結構)

雖然對於氫彈而言,微型化原子彈的內芯很重要,但是外殼構型同樣重要,不過要分個主次的話還是外殼構型更多一些。

所以基於這樣的考慮,中國的「氫彈之父」的稱謂自然就該是於敏 先生頭上。(畢竟內芯做不小型大不了氫彈外殼做大點,只是不能使武器級氫彈。內芯做小了,外殼構型錯了,爆炸的話就不是氫彈了)

所以基於以上原因,怎麼於敏是「氫彈之父」就不科學了?

不講究真理事實,來不來就是個「反正不」的滿地打滾耍賴,你認為不是就否認事實,你這是詭辯!

⑧ 中國的科學家:錢學森、鄧稼先、錢三強、於敏分別在什麼領域做出巨大貢獻

錢學森、鄧稼先、錢三強在兩彈一星領域、於敏在氫彈領域。

1、錢學森:

於敏在中國氫彈原理突破中解決了一系列基礎問題,提出了從原理到構形基本完整的設想,起了關鍵作用。此後長期領導核武器理論研究、設計,解決了大量理論問題。對中國核武器進一步發展到國際先進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

⑨ 93歲「中國氫彈之父」於敏去世,你知道於老的哪些成就

我國國防科技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者、改革先鋒於敏,於2019年1月16日在京去世,享年93歲。於敏被譽為「氫彈之父」。

氫彈的Teller-Ulam構型和爆炸原理

據稱,目前全世界只有兩種氫彈構型,美國的Teller-Ulam構型和中國的於敏構型。Teller-Ulam構型解密的資料相對較多,是利用初級小型原子彈爆炸產生的X射線對次級核聚變材料進行加熱和壓縮,觸發更猛烈的核聚變反應。據傳於敏構型比Teller-Ulam構型更加輕巧,但這方面的公開資料不多。

於敏與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結構模型,填補了我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1961年起,於敏開始了長達28年隱姓埋名的氫彈理論探索任務,並取得了我國氫彈試驗的成功,為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國防實力的增強作出了開創性貢獻。

閱讀全文

與於敏創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督導工作方案 瀏覽:454
信息化成果總結 瀏覽:948
債務糾紛律師費必須提供發票嗎 瀏覽:876